2018年山西大同佛教居士林开示 悟道法师主讲 (共一集) 2018/10/12 中国山西省大同佛教居士林 档名:WD32-020-0001
尊敬的诸位法师、诸位同修,大家下午好,阿弥陀佛!请坐。今天下午有人发心皈依三宝,听说还有受五戒的。已经受过三皈依的,就不必再受三皈依了。三皈依受过一次,仪式上受一次就可以,最重要要天天提醒我们已经皈依三宝了,不能忘记三宝。
三宝是我们在六道生死轮回的一艘慈航。我们佛门常常把生死轮回比喻作苦海,好像我们一个人掉入海里面,很长时间沉没在海底,偶尔这个头露出来,希望有一艘船来救我们到达彼岸,就是从生死苦海这个此岸渡过苦海,到达涅盘的彼岸。三宝就是我们从生死苦海的此岸,能够帮助我们度到涅盘的彼岸,所以三宝就是我们在六道生死轮回这个苦海当中的一艘慈航。我们还没有得度,还没有得到解脱六道轮回之前,三宝就非常重要。皈依三宝,皈是回归,依是依靠,我们就要回归,来依靠三宝这一艘慈航,我们才能够从生死的此岸达到涅盘的彼岸,就是超越生死。如果不皈依三宝,永远我们都是在六道生死轮回苦海里面头出头没,长劫沉沦,不得出离,这个就非常苦了,六道轮回是非常苦的一桩事情。
我们有缘遇到三宝,就是我们有机会得度了,也就是我们有得度的因缘。因此入佛门,第一个要皈依三宝,成为一个三宝弟子。我们不管修学哪一个法门,显宗密教、大乘小乘,任何一个法门,都必须依三宝。三宝是我们学佛的总指导原则,理论、方法、原则,这个不能够违背的,如果违背,我们也就不能出离六道生死轮回,出不去了,这一点非常重要,时时刻刻要记住。我们从凡夫到成佛,时时刻刻不能违背三宝,不能不依靠三宝。因此我们佛门早晚课都必须要三皈依,要念三皈依,做法会也要念三皈依,或者是讲经,这些都有三皈依。我们净老和尚这几年讲经,开始之前都先念三皈依。这个三皈依,为什么天天要念?就是怕忘记了,没有念就忘记了,因此要天天提醒,早晚课都要提醒一遍,我已经皈依三宝了,是三宝弟子。还没有皈依,也提醒他要皈依三宝;没有皈依三宝,在六道生死轮回就永远得不到解脱。没有皈依的,劝他要皈依;已经皈依的,提醒不要忘记,所以早晚课都要念。我们做三时系念,到最后就是三皈依,这个非常重要。
皈依三宝详细的道理,我们净老和尚也讲了《三皈传授》,这个书跟光盘流通很久了,要皈依的同修大家可以找来看,或者听光盘,或者现在手机网络也都可以点播得到,在百度都可以搜寻得到,现在听都很方便。一般的三皈依的道理都在这个里面,都讲得很清楚,所以皈依的,或者还没有皈依的都可以听。这个皈依非常重要。
「皈依佛」,就是从现在开始以佛为师,「尽形寿」,至命终时,「不得皈依天魔外道」。什么叫外道?教我们心外求法的就叫外道,就是往心外去求,那个叫外道。所以外道也不是骂人的话,就是说他求的方向不对。应该往内心求,我们才能找得到答案,才能解决问题,如果往心外求都求不到。不要说成佛求不到,就是改造个命运,你看《了凡四训》,袁了凡先生遇到云谷禅师,云谷禅师给他开示,「从心而觅,感无不通」。「从心而觅,感无不通」,这个话是六祖大师讲的,云谷禅师也是这样给袁了凡开示,就是要「从心而觅,感无不通」。「一切福田,不离方寸」,方寸就是形容我们这个心,就在心里。如果不懂得向内去求,向外求,是「求之有道,得之有命」,命中有,你自然就有了;命中没有,你怎么求也求不到。如果你懂得向内求,命中没有,你也可以求得到。所以佛经,包括儒家、道家的学问,都是向内求的,不向外求。如果有一些老师教我们向心外求法,那个是外道,我们就不能去跟他学,跟他学,他错了我们就跟着错了。
第二个「皈依法」,从今日起至命终时,「不得皈依外道典籍」。典籍就是经书、书本,这个书写的也是教我们心外求法,不能看,不要乱看书。要看佛经,《大藏经》里面这个书才能看,有入藏的这个才能看,或者经过明心见性的祖师大德,他们指点的典籍我们才能看,如果没有我们就不能随便乱看。看了那个书写错了,教我们心外求法,我们看了,被误导了,也就变成外道了。
第三「皈依僧」,僧就是清净和合的意思,从今日起至命终时,「不得皈依外道徒众」。外道徒众,这个僧众,佛门里面讲四个人以上共修,就构成一个僧团,一个团体。这个团体如果依佛依法,如理如法来修学,我们可以参加这个道场、这个团体的共修。如果这个团体它也是心外求法,它也学错了,那我们去参加它的共修,它修错了我们也跟着错了,这个道场、这个团体我们就不能够去依靠它,不能去它那里参加共修;去共修,它错,我们跟着错,就不要去皈依那个外道徒众,心外求法的。外道有佛门以外的外道,还有佛门里面的外道。佛门以外其他的,不是佛教的,都教人心外求法的,是佛门以外的外道;佛门里面,也是学佛的四众弟子,他也是教人心外求法,那就是佛门里面的外道,叫「门内外」,佛门里面的外道,门内外,这个都不能去皈依。
所以三皈依这是一个重点,因为我们要了生死、出三界,心外求法让我们就变成外道了,那就错了,这一点非常重要。要向心内求,像中峰国师讲的开示,都是教我们向内心求的,中峰国师开示,「阿弥陀佛即是我心,我心即是阿弥陀佛」。要向内心求,这个就是内学,就是佛法。如果教你向外面去求,你求不到。所以阿弥陀佛在哪里?在我们的心里。什么时候有阿弥陀佛?你念阿弥陀佛的时候就有阿弥陀佛了;你不念,忘记了,佛就没有了。所以《弥陀经》讲,我们念佛,「闻说阿弥陀佛,执持名号」,若一日、若二日到若七日,「一心不乱」,你看,还是要一心。我们的心跟阿弥陀佛、跟十方诸佛起感应道交,我们的心是能感,佛是能应,一个能感,一个能应;如果我们自己心不去感,那就没有应,感应的道理在这里。所以一切离不开我们自心,离开我们自心往外面去找,怎么去找也找不到。因为一切万法都是我们心现识变的,到外面怎么会找得到答案?找不到解决的方法,因此往内心找你就找到了。佛法跟世间法区别就在这个上面。所以我们一切从内心去求,你就求到了,不要往外求。
我们现在最重要,求见阿弥陀佛最重要。你不要去求见老法师,也不要见我,见我也没有用,见我还是六道生死轮回,有什么用?没用。所以我们要见阿弥陀佛来接引我们去西方,我们就解脱了,那个才是最重要。所以现在有很多同修,都是心外求法,听经听了很久,还是心外求法。怎么样才是真正见老法师?现在听经教很方便,光盘什么都可以听得到,你依教奉行就真见了。没有依教奉行,一天到晚跟他在一起也等于没见,见如不见,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。所以关键我们一定要明白,这个叫向内心求,不要向外求,你向外攀缘、向外求都错了,都变成外道,皈依就是这个道理。
所以我们皈依三宝,不是叫你去皈依外面的住持三宝。佛当年在世,十二月八号夜睹明星,大彻大悟,我们这个地球上有佛宝出现了;到鹿野苑给五比丘讲四圣谛法,开始说法,地球上有法宝出现了;五比丘就一个僧团,僧宝出现了。所以佛在世那段时间的三宝叫做应化三宝,应化在我们世间的三宝。佛灭度了,也不再讲经说法了,佛的弟子也一个一个涅盘了,遗留下来的,我们现在看到佛像,泥塑木雕的、彩绘的,还有佛的舍利,这个就叫住持佛宝,佛像、舍利,住持佛宝;见舍利就像见佛一样,见佛像也像见佛一样,住持佛宝。佛灭度了,也不再讲经说法了,但是当年讲的经,佛的弟子把它整理结集,流传到后世,流通到我们中国翻成中文,现在的《大藏经》,这个叫住持法宝。佛弟子也都灭度了,但是一代一代传下来,现在还有出家人的形象,藏传的、南传的、汉传的佛教僧人形象,这个叫住持僧宝。皈依三宝,不是要我们去皈依外面的住持三宝,外面住持三宝是启发我们回归自性三宝的,不是叫我们去皈依外面那个住持三宝,这一点大家要明白。
看到佛像就要知道,我们本来是佛。一切众生皆有佛性,学佛就是要学得跟佛一样,要作佛。我们净土讲,「是心是佛,是心作佛」,自己本来是佛,应该要作佛。怎么样作佛?觉而不迷;禅宗讲明心见性、大彻大悟,教下讲大开圆解,净土讲理一心不乱,密宗讲三密相应。明心见性,见性就叫成佛,见到自己的本性就叫成佛。所以回归自性觉,就是皈依佛真正的意思。不是叫我们去依靠外面的佛像,外面的佛像,俗话讲「泥菩萨过河——自身难保」,它自己都保不住自己,它怎么能给我们依靠?外面的佛像,它的作用不能没有,如果没有,我们不知道我们是佛。它是来启发我们回归自性佛宝的,就是六祖讲「皈依觉」,回归自性觉。自性本来就是觉而不迷,我们现在迷了,你要回归觉,问题就解决了。
皈依法,诵经、念经也不是念给佛菩萨听的,是依照佛讲的经教,来修正我们错误的思想、言语、行为,依这个为标准来修行。所以读诵是为了受持,不是读一读就没事了,读了你要解义,解义要在生活当中、待人处事接物当中去落实,把它做到。这个叫皈依自性正,正知正见,正确的思想、正确的言语、正确的行为,对宇宙人生的看法正而不邪。所以不是叫我们去依外面的经典,是依外面住持法宝这个经典,来启发我们回归自性的正知正见。我们自性本来就正而不邪,现在邪了,为什么邪?因为迷了,迷了我们就邪,思想、言语、见解、行为都偏差了,依这个标准把它修正回来。所以住持法宝是启发我们回归自性正的,不是依靠外面那个经书,是依外面的经书来启发我们自己回归自性的正知正见。
皈依僧,现在看到的出家人形象是住持僧宝,我们不是依靠他。像现在很多人想见我们净老和尚,去给他礼拜,跟他照个相,照个相就能成佛吗?成不了,照无量张也成不了,是吧?那你就迷了。看到老和尚要怎么样?他的法号叫「jingkong」,我们心要清净,要回归自性;空,空就是般若。《金刚经》讲的般若,《心经》讲的「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;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」,真空妙有,妙有真空,我们心本来就是空寂的。什么叫净?什么叫空?没烦恼。没烦恼心才清净,我们有烦恼心会清净吗?不会的。所以看到出家人,不管他是藏传的僧人,汉传的、南传的,男众、女众,看到出家人的形象,就要想到这个形象是启发我们回归自性清净心的。我们自性本来就清净,六祖大师开悟讲了五句话,其中有一句,「何期自性,本自清净」。什么叫自性?它本来就清净,本来它就没污染,现在还是没污染,但是我们迷了,没污染就变成好像有污染,实际上还是没污染。
所以出家人这个形象是教我们回归自性清净心。为什么这个形象?他是表法的。剃个光头,光头我们俗话讲,三千烦恼丝没有了,就是表示说我们要清净,回归清净,我们自性本来就是清净的,这个形象他是一个表法的。成佛,你有没有剃光头都能成佛,你头发很长也会成佛,因为心觉悟了就叫佛,不是这个形象,是心,你心觉了就叫佛。《华严经》里面讲善财童子五十三参,五十三个善知识,出家众只有六位,其他四十几位都是在家的,有男众、有女众,有老的、有小的,各行各业,甚至外道,其他宗教的代表,还有造恶业的,都有菩萨。《妙法莲华经》讲龙女八岁成佛,龙女还不是人,还是畜生道,龙属于畜生道,畜生道的女众她八岁就成佛了。怎么成佛的?明心见性,见性就叫成佛。所以真平等,入大乘法真平等。大家本来是佛,你看《华严》表演给我们看,男女老少、各行各业,觉而不迷,他就是佛;他这个身分没改,但是他是佛,善财都去参学。
既然这样,为什么还要出家?刚才讲了,表法,就是启发性的。你看到这个,你会觉得怎么跟一般人不一样?剃光头,那就表清净的意思。所以,心没有烦恼那就是清净,心有烦恼就不清净,受污染了。所以不是说剃了光头出了家,他就心清净,不是这样的。那这样就很简单,剃头还不简单?每个人现在电胡刀剃一剃,三分钟就清净了,大家都成佛了,是不是?不是那样的。剃了光头,烦恼也不会比你们少,不会比在家人少,出家有出家的烦恼。因为什么?凡夫!贪瞋痴慢都有,没断烦恼,只是这个形象上不一样而已。出家人,像我一样,自己烦恼就一大堆,你皈依我,怎么能让你皈依?我自身都难保,还能给你皈依吗?不行的。但是看到这个形象,就是我们要修清净心。我们念佛叫净土宗,心净则佛土净,我们心清净就感应净土来,我们现在住在娑婆世界,就会见到极乐世界。
我们现在就是用持名念佛这个方法达到清净。我们净土宗,你只要伏烦恼,见思惑控制得住,贪瞋痴起来了,这个佛号要不断念。我们现在遇到不如意的事情,人家讲一句不顺我们意的话,我们心里就不舒服、就难过,这个就是烦恼,我们受外面境界影响。我们也听经听了很多,也知道这个不对,但是我们控制不住,咋办?控制不住,你还是要念佛。所以早上跟大家讲,「苦乐忙闲莫停声」,你受苦的时候、欢乐的时候,忙的时候、清闲的时候,佛号不要断。你一面生烦恼也要念佛,「佛号投于乱心,乱心不得不佛」,佛号投于烦恼心,烦恼就像浊水,慢慢会澄清。所以愈生烦恼你愈要念,对治我们的烦恼,我们持名念佛就用这个方法,更要提醒自己念佛,净土法门这个方法叫以毒攻毒、以念治念。所以我们生烦恼的时候还是要念佛,就是不要忘记佛,这样就对了,有时候念到枯燥无味还是要念。印光大师有人问他,念佛有什么稀奇?重复就是一直念那句佛号,念得都没味道了,念得都要打瞌睡了,有的念得心烦意躁,念得都快生烦恼了,这个有什么稀奇?印祖回答,没有什么稀奇的事情,我们还不是每天都在做?他就举出个例子,我们每天吃饭,那不都重复的吗?我们天天要吃,而且还要吃三餐,少一餐都不行,那有什么稀奇?这个不稀奇的事情为什么天天干?所以印祖就讲,念佛就像吃饭一样,不稀奇,但是饭你得天天吃,不吃你就会饿死;我们念佛,你没有天天念,没有时时刻刻念,我们法身慧命就活不了。所以我们要多念佛,这个才是重要的。
这个叫皈依,真正皈依的意义在这里,不是往心外求,所以外面的住持三宝是启发我们回归自性三宝。我们现在皈依佛,释迦牟尼佛劝我们念阿弥陀佛,那我们就老实念,听释迦牟尼佛的话,以及十方诸佛的话。释迦牟尼佛、十方诸佛都劝我们念阿弥陀佛,我们就老实听话,不要有意见。有很多人就有意见,我为什么要念阿弥陀佛,我念释迦牟尼佛不行吗?好像很乖,其实他不乖,佛劝你念阿弥陀佛,你偏不听。释迦牟尼佛劝还不够,还举出六方佛来做证明,六方佛都劝,我们都不听,那这个就错了。念阿弥陀佛就等于念十方佛,所以我们念佛,这个就是符合佛教导的,这才是真正尊敬释迦牟尼佛,真正尊敬十方佛,十方佛都劝、都赞叹。
所以《药师经》里面讲,有人先修西方净土,后来又改修药师法门念药师佛,念药师佛到临命终,药师如来派八大菩萨送这个人送去哪里?不是接引他到东方净琉璃世界,因为东方净琉璃世界它的条件,你要生到它的方便有余土要断见思惑,要生实报庄严土要破无明,如果你见思惑没断,你只能生到他的凡圣同居土,凡圣同居土跟娑婆世界一样。西方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土跟十方世界凡圣同居土不一样,它那边只有两道,它没有六道,没有三恶道,《弥陀经》讲得很清楚。所以药师佛把原来修西方净土,后来又改修东方净土的行者(修行的人),派八大菩萨把他送到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那里,大家去读《药师经》就清楚了。所以你念药师佛念到最后,药师佛还是把你送到西方极乐世界。《弥陀经》也证明十方佛赞叹阿弥陀佛,四十八愿有一愿「十方佛赞」,证明这一愿。所以西方的确是我们六道生死轮回众生一个归宿,一定要发愿往生西方,我们才能得无量寿。
有人受五戒,这个五戒也是很重要。我们现在末法时期,实在讲,五戒能做到就是现代的圣人;讲得太高我们做不到,能做到五戒就非常好。所以现在讲持戒念佛,我们没有办法讲得太高,太高我们做不到,五戒能持好就不错了。五戒,我在山东海岛金山寺,在那边做百七系念,也讲了一套光盘,现在网络上也有,所以要受五戒的,我们没时间讲那么细,大家听那个光盘,你才知道怎么受持五戒。戒有开遮持犯,这些都要知道,如果不知道,受了五戒,到底自己有没有持戒,还是犯戒、遮戒,这些都不明白,这个戒也只是受个形式,心里实在讲不踏实。所以戒要学,学一条做一条,不断学习,不断的深入。实在讲五戒,从凡夫到成佛,其实所有的戒都是从五戒发展出去的,这是根本的戒,所以学好了也就很好。有五戒,持戒念佛,我们这一生往生就很稳当,这是最稳当的一个方法。所以这个也是很好,大家发心要受五戒,发这个心就很难得。学一条做一条,详细都在这个里面。因为这个讲解要很长时间的,所以过去受五戒的,大概要在寺院住上半年,讲解三个月,生活三个月,生活当中遇到什么问题,跟这个戒师请问,戒师再给他解答,大概要半年学会知道怎么一个持戒。现在没有这样的时间,没有这样的因缘,只有自己找时间看、自己听。我们就是三皈五戒、十善修好了,这样信愿念佛,求生净土,这条路是最稳当的,最稳当的一个路子。
所以大家发心也是难得,也值得我们来提倡。但是要深入总是要学,这个学,现在戒经也没有人讲了,现在人也不懂。律在中国大乘八个宗,它也是一个宗派,在三藏里面它占一藏,经律论,律藏。一般法师能通一藏就很难得了,能通三藏,像翻译经典的法师都叫三藏法师,通经、律、论三藏,那个就不是一般人了。一般能通一藏、能通两藏,那个就不得了;三藏都通达,那个起码都是阿罗汉了,通经律论。所以现在我们对这个戒律不懂,怎么去持戒?连个五戒我们都持不好,还能持什么戒?我们律宗的开山祖师是终南山的道宣律师,道宣律师的律叫南山律,不是释迦牟尼佛当年那个律,这个也不同了,南山律。南山律祖,开山祖师,唐朝的。后来禅宗,「百丈立清规,马祖建丛林」,把戒律丛林化、中国本土化,那个叫百丈律。现在我们中国人学南山律高了,做不到,能够做到百丈律就不错了;百丈律我们也不懂,也做不到,所以现在受个三皈五戒是比较务实的。讲得那么高,持了什么戒,标榜这个戒,实在讲,我们不通,没有真正通达律的律师来传授,我们得不到戒。沙弥戒要两个清净比丘来传,比丘戒要五个清净比丘,现在找不到了,得不到那个戒,所以现在祖师大德比较务实,提倡三皈五戒。印光祖师提倡以《安士全书》、《太上感应篇》、《了凡四训》这三本书来代替戒律,这三本书讲的就是五戒十善,你看到这个,就知道戒不是我们想象那么简单,一条戒你都要学很久。
如果我们能老实念佛,实在讲,什么戒都有了。为什么我们还要受这个戒?因为我们不相信,不信,所以佛给我们讲这个叫难信之法。念佛不难,但是信心很难,有怀疑。行吗?我就念这句佛号可以吗?我们怀疑一直出现,贪瞋痴慢疑,这个都出来了。所以我们实在讲,半信半疑。如果真信,像海贤老和尚,他就这一句佛号,他什么戒都持得很好。海贤老和尚大家看过吗,光盘有看吗?他不认识字,一部《弥陀经》也不会念,跟锅漏匠一样。实在讲,这六字洪名就是一部真经,要识货的他人才懂。愈高的佛法是愈简单,但是我们愈瞧不起,以为没什么,那么简单,谁都会,其实我们都不会,我们不会念。我出家十几天的时候,日常法师跟果清律师,还有简丰文居士,我们四个人去看李炳南老居士,那时候他九十五岁了。李老师九十五岁,对僧宝很恭敬,那时候日常法师五十几岁,去给他顶礼,供养红包,然后寒暄一番,坐在客厅喝茶。李炳老说弟子惭愧,弟子某某什么都不会,只会念几句阿弥陀佛。我在旁边听,念阿弥陀佛都会,怎么只有你才会念阿弥陀佛?我也会念。后来日常法师就回答说,弟子某某,到现在还不会念佛。他讲这句,我就很惊讶。后来李炳老讲,你这个话说得好!所以我们现在实在讲,口念心不念,还不会念。现在我们是学着念佛,学习念佛,每一次三时系念都是一次学习,每一天学习,时时刻刻学习。这句佛号念好了,我们这一生就解脱了,就作佛去了。
好了,现在就跟大家讲到这里。时间不多,也不能跟大家讲太长的时间,会耽误大家皈依。要皈依的人就站起来,在原地站起来。受五戒,我是建议,希望把那个《五戒相经笺要》先听个几遍,再来受会比较实在一点,会比较好。我在新加坡,他们说受五戒,我就给他们讲,我说我这个《五戒相经笺要》你听三遍再来受。真有人去听了三遍,我第二次再去做法会,有人真的他听了三遍,他要来受五戒,我就给他受五戒。我想这样会比较好,不然受个形式的,意义也不大。我觉得先了解、先听,我们再来受,也不怕没时间受。没有法师,你自己可以在佛前发愿受,这个都可以的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