观无量寿佛经疏钞演义(第2集)jingkong老法师主讲

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钞演义  (第二集)  1990/12 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 档名:03-002-0002

MP3下载

请掀开经本,第十面倒数第三行:

 

「喻形端则影直,源浊则流昏」,「形端」,端是端正,比喻净因、善行;影直这是比喻果报,西方因果殊胜是从这里来的。回头看看我们娑婆世界,「源浊」,源是讲心源,我们的心是染着的,拿现代的话来讲就是染污。经上常常形容我们的世界叫「五浊恶世」,浊就是染污,五种严重的染污。心不清净,所以行为就不善,行为就是造十恶业,行就不善。所以这是「流昏」,流是像流水一样,它自然就不干净了。这个水是「昏」的,这是指我们这个世界。这是两个世界因与果报从比喻上来说。

 

底下一段文,「就净示修」,在第十一面第四行。「故知欲生极乐国土,必修十六妙观,愿见弥陀世尊,要行三种净业」,这是大师在此地为我们剀切的开示。想生西方极乐世界,不能不知道十六妙观,十六妙观任何一观修成了,都能够往生西方世界。从第一观日观到最后持名,任何一观成就都行,修其中之两、三种观也行,十六观齐修也行,不论多少,只要你能够修成。怎样才叫做成?经文下面会给我们说明的。这个十六统统是妙观,为什么?任何一观里面都是空假中三观圆修,一心三观,这十六种观法统统是一心三观,包括念佛。这是正修,善中之善。「愿见弥陀世尊,要行三种净业」,三种净业非常重要,我们在讲《弥陀经疏钞》的时候,曾经跟诸位细说。在此地还是要跟大家细讲,因为有些同修《弥陀经疏钞》没听到,对我们修净业,关系太大了。这三种净业在后面我们会看到的,到经文的时候会看到的。我们再看下面序文,在第十二面第二行。

 

「然化因事渐,教藉缘兴,是以闍王杀逆,韦提哀请」,这段是讲这个法会的来由,怎么会有这么个法会?是因为阿闍世王叛逆的行为,使他的母亲非常之伤感。韦提希夫人是他的母亲,启请世尊,希望往生到一个安乐的净土。这个法会是这么来的,也就是这部经这种教学缘由是这样兴起的。「大圣垂慈。乘机演法」,我们看顶格的这个文,序文。大圣是释迦牟尼佛,在一切圣贤当中,证得究竟圆满的果位,没有比他更高的,我们尊称为大圣。乘机演法,乘这个机缘演讲这个法门。「曜玉相以流彩,耸金台而显瑞,虽广示珍域,而宗归安养。」这几句话是说世尊放光现瑞,韦提希夫人选择西方极乐世界这段的公案。前面跟诸位略略的提过,释迦牟尼佛将一切诸佛剎土展现在夫人面前,由她自己选择,她看了之后,选择西方极乐世界。在钞文末后这句说,就是第十三面第三行,她说「我今乐生极乐世界,阿弥陀佛所」,这是夫人自己选择的。再看序文。

 

「使末俗有缘,遵斯妙观」,实在说韦提希夫人、阿闍世王都是菩萨化身,好像唱戏,演戏给我们看的,哪里是真的有这恶逆?无非是用这个方法来劝我们选择无上、圆顿、第一殊胜的法门,使我们一切罪恶众生当生成就。这是诸佛菩萨真正是彻底悲心,尤其是末法时期,末俗,末法世俗有缘的众生,哪些人有缘?像我们在座同修都有缘。缘有浅深不一样,缘深的,一接触他就相信,他就认真修行。缘浅的,他能信,还放不下,就前面讲的不能专修,杂修,这是缘浅。专修的是缘深,缘深的这一生决定成就;缘浅的是结个法缘,这一生不太容易成就。古德告诉我们,杂修,一万个人当中只能有三、五个往生。专修的人,善导大师说一百个人修一百个往生,一千个人修一千个往生,一个都不漏,万修万人去。这个法门实在讲难信,真难信!

 

我们看古来的祖师大德,往往到了晚年才相信,净宗祖师都不例外,莲池、蕅益都是晚年。莲池大师到晚年,我们晓得他真正是彻底觉悟,他才说「三藏十二部,让给别人悟;八万四千行,饶与他人行」。晚年彻底觉悟之后,就是一部《弥陀经》,一句「阿弥陀佛」佛号,其他的统统舍掉。诸位要晓得,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你看看净土五经,你去查,它的条件是信、愿、行。「信」是真正相信,绝对没有怀疑,「愿」是有恳切的愿望,我就想生西方极乐世界,就想见阿弥陀佛,「行」,这一句佛号二六时中不间断、不夹杂,这就叫行。我们看蕅益大师念佛的开示,一个念佛人,又要去持戒、去搭衣、去持钵,又要去诵经,又要去做法会,又要去拜忏,这叫杂修!这个果报只是世间一点的痴福而已,不能成就,把专修完全破坏掉了。

 

我们想到莲池大师的晚年,就是一声「阿弥陀佛」四个字。你在《竹窗随笔》上看到,别人向他老人家请教,你老人家教别人修行怎么教法?他说我教别人念六个字,「南无阿弥陀佛」。人家问,你老人家自己修行呢?他说我自己修行念四个字,阿弥陀佛。别人就问他了,这是什么缘故?他说「我是一心一意在这一生决定要见阿弥陀佛,经上说执持名号,名号只有四个字,南无不是名号」。所以真的想往生,一切那些客气都不要,都不需要。他说我劝别人,别人未必愿意往生,加个「南无」好,南无是恭敬的意思、是皈依的意思。就是皈依阿弥陀佛、恭敬阿弥陀佛,但未必想去;真正想去,这一切顾忌统统没有。

 

这个法门古德讲得很清楚,是华严境界。华严是什么境界?华严是「理事无碍,事事无碍」的境界,没有障碍;换句话说,没有一切忌讳。阿弥陀佛的像,卧房都可以供。你说这持戒的人,这还得了,这不恭敬!好了,这恭敬使你功夫间断、夹杂了,你不能往生。现在要想到西方极乐世界,这些事情不谈了,要紧的是什么?我无论在什么地方我都能看到阿弥陀佛的佛像,我都能提起「阿弥陀佛」,这就对了,一点都没有错。对于不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,那要恭敬,你卧房是普通房间,不可以供佛像。真正想往生的人,什么顾虑都没有,这是诸位要知道。为什么?目的就是叫二六时中,时时刻刻提醒自己,决定不能有一次忘掉。我们听到念佛声音提醒自己、看到佛像提醒自己,这比什么都重要,什么顾虑都不要去忌讳,这个法门理事无碍,事事无碍。所以这个法门殊胜,圆顿之极,无碍之极,古人讲「专中之专,顿中之顿,圆中之圆」。如果还有这些障碍,怎么能称为圆?那就不圆了。这样不能,那样不能,那就有障碍,不是无障碍。这是诸位同修一定要记住。

 

我们唯一的一个希望,说老实话,阿弥陀佛、释迦牟尼佛唯一的希望,是希望我们这一生成佛,是希望我们这一生这句阿弥陀佛不要中断。心里面只有一句佛号,绝对没有第二个妄念,有一个妄念就错了,这个妄念就变成夹杂,就间断了。如何叫我们的功夫不夹杂、不间断,这是一定要遵守的。这叫缘深,缘成熟了,这一生决定往生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这一生就决定作佛,你想想这个缘多稀有。所以,彭际清居士在《无量寿经起信论》里面讲,「这是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」,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

 

再看底下这两句,「落日悬鼓,用标送想之方」。这就是讲到本经的十六观,十六观第一观是日观,观落日,也就是教我们想西方。它这里头观落日有两个意思,第一个叫心不驰散,心不散乱;第二个叫念念想着西方。这是真正觉悟,彻底觉悟,为什么?我们生生世世都搞六道轮回,太苦了。我们过去生中有没有修过净土?有修过,不但有修过,而且生生世世修过。为什么生生世世修都不能往生,都没去得成?就是我们修行的不如法,功夫不得力,耽误掉了。怎么不如法?杂修,不是专修。这一生如果又犯了老毛病,换句话说,这一生还不能成就,再要等来生。这一生真正觉悟了,从今以后我们专修,决定不杂修了。

 

专修,那要问我要修多久才能成就?这就看你自己功夫的勤惰。你如果要精进,时间就不必很长,你要懈怠,那得要好几年的功夫。还要看自己善根的厚薄,什么是善根?真信、真愿这是善根。什么是福德?专念是有福、是福德,这一句名号叫「万德洪名」,专念是有福,杂念,福就薄一点了,专念福是最厚。蕅益大师劝我们专持佛号,一切放下,为什么?一句佛号里面,不但是把释迦牟尼佛一生所说的一切法门、所说的一切方法统统包括,即使十方无量无边世界,一切诸佛菩萨所说的无量无边法门,也超不出这一句佛号。这句佛号是大总持法门,你不念你念什么!念其他的、修其他的是一部分,念这句阿弥陀佛是全体。这个要知道,这个功德不能为比。

 

底下一句,「大水结冰,实表琉璃之地」,这第二观,水观。这种观想,《华严经》上把理论给我们说出来了,《华严经》上说,「应观法界性,一切唯心造」,《楞严经》上讲,「若能转境,则同如来」。由此可知,一切物境都是分别想象变现出来的,《金刚经》上告诉我们,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」。十法界依正庄严是从心想生的,心净,变现的境界就是净土;心秽,所变的就是秽土。如果我们明白这个道理,不但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,就是在这一生当中,我们的寿命还没有尽,生活在这世间,在世间苦乐祸福自己就可以做得了主宰。只要明白这个道理,自己能作主,自己确实在这一生当中能够享受最圆满、最快乐、最幸福的人生。给诸位说,这叫花报,将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果报。

 

幸福美满的人生,不一定是很有钱,不一定是很有地位;说老实话,有钱有地位的不见得幸福。真正的幸福是什么?是心里头没有牵挂、没有忧虑,这是真正幸福。心里面什么事都没有,心清净、身清净,身心清净,世界就清净,世界是境随心转,世界也清净。这是真正幸福!心里头有忧虑、有牵挂,心就不清净,就有烦恼、就有业障。清净心里头哪来的障碍?没有障碍。所以诸位要想知道,什么时候自己业障消除了?你什么时候心里头没有妄念、没有忧虑、牵挂,你业障就消除了。这个时候你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就感应道交,跟他通消息了,有电报往来,自己往生有把握,有信心了,这个快乐!在这世间就像诸佛菩萨示现一样,游戏神通,到处游玩;到娑婆世界来观光、来旅游的,这才是真正的幸福、真正的圆满。

 

再看下面两句,「风吟宝叶。共天乐而同繁。波动金渠。将契经而合响」。这两句,前面一句是「宝树观」,后面一句是「宝池观」,七宝莲池,我们到后面都能看得到。「观肉髻而瞻侍者。念色相而覩如来」,前面这一句,观观音、势至;后面这一句,观无量寿佛。西方世界,佛菩萨色相相同,佛跟菩萨的差别,就是佛的相头顶不一样,头顶,佛是肉髻相,菩萨是戴的有帽子。实际上,菩萨帽子要拿掉,跟佛完全一样,完全没有差别,他戴个帽子,帽子就有差别。观音菩萨帽子当中是一尊阿弥陀佛的立像,大势至菩萨的帽子当中是个宝瓶。就这一点点差别,我们能够辨别哪是观音,哪是大势至。没有这个相的话就没有差别,完全是相同的。到经文我们就会读到。

 

「及其瞑目告终。上珍台而高踊。文成印坏。坐金莲而化生」,这是讲三辈九品往生的,四明尊者解释里面讲得很清楚。诸位同修必须要知道,凡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,都是活着往生的,没有死了往生,这是诸位要记住。这个法门实在是不死的法门。品位高的,预知时至,看到佛来接引他,跟大家来告别,「我现在跟阿弥陀佛走了」,他才往生的,活着往生的!下品往生的,业障深重的,佛还是来接引,没有说不来接引的。因为他业障重,他也看到佛来接引,他想告诉大家,嘴唇在动,没有声音、没有气力了。下下品往生还是活着往生,绝对不是说死了以后才往生,没有这个道理!

 

许多祖师大德告诉我们,人过世之后,断气八个小时不要动他,给他助念。实在讲八个小时给他助念,他没往生。他往生,气没断他就走了,他走了才断气,那叫真往生。但是断了气,八个小时是怕什么?怕他惟恐他没有往生。没有往生,在这个时候他神识没走,我们念佛提醒他。如果在这个时候他忽然想起佛号求往生,他还是能去得了,这是个关键时刻。这就是讲「度中阴」,度中阴是在这个关键的时刻。这个时刻以后就非常困难,就不容易了。即使没有往生,这个时候给他助念,实在讲是给他增福,减少他痛苦,帮助他往生善道,不至于堕恶道,目的是在此地。因此求愿往生最好是靠自己,不要靠人助念,不要依赖别人助念。万一到临终时候没有这个缘分,没有人助念怎么办?所以一定要靠自己。

 

你看倓虚老法师在《念佛论》里面,给我们讲青岛湛山寺念佛会的那个女居士张氏,人家往生没有要人助念,预知时至。那个人生活很清苦,先生是码头上拉黄包车的,一家四口,一天不做工一天就没有生活。自己也不认识字,参加念佛会跟人念佛,在厨房里面打杂,帮人家洗碗洗筷子。她居然佛号念到那么好,走的时候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她走的时候是上午走的,不必要人助念,晓得什么时候走。所以,这些真是现身说法,给我们做最好的榜样。身有病苦的人,老实念佛、念《无量寿经》是不可思议。我第一次到北京见黄念祖老居士,老居士告诉我,他有十几个学生,跟他学的。学生告诉我,他们生病不看医生、不吃药,全家念《无量寿经》、念阿弥陀佛,一直念到病好。学生也给我说,他说我们确实是这样做法的。这个经的功德不可思议。所以我们有病痛、有障碍的话,有业障,你念这个经一定能够消除。

 

下面说「随三辈而横截,越五苦而长骛」,这两句是讲三辈往生,从上上品到下下品,这一生当中永脱轮回。「横截」就是横超,这是这个法门殊胜之处。修其他法门没有横超的,没有横超就太难了,为什么?他要修四禅八定。四禅生色界天,八定成就了,在无色界天,再要修第九定这才超越轮回,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。佛在小乘经里面告诉我们,小乘人断八十八品见惑,证得须陀洹果,从这一天起,天上人间七次往来,才能够把八十一品思惑断尽,修成第九定超越轮回。天上人间七次往来要多长时间?人间寿短,天上寿长,可见这个难。大乘其他法门也不例外,也是要断见思烦恼才能成就。

 

唯独净宗不需要断,不要断但是要伏。伏不是断,「伏」古人比喻叫石头压草,没有除根。压到怎么样?压到叫它不起现行。什么是石头?草就比喻烦恼,妄想、执着,比喻这个,石头就是那一句「阿弥陀佛」的佛号,用这句佛号把你的妄想、执着、分别压住,不让它起现行。这个东西确实没有断,只要它不起现行就行,就管用,就能往生。但是要压住,压不住不行,压不住不能往生,压住了就叫功夫得力。所以我们念这句佛号,不起烦恼、没有妄念了,这个功夫得力。这一句佛号念到,还起妄念,还生烦恼,功夫不得力。这是特别要注意的。

 

「可谓微行妙观,至道要术者哉」,这是这一段里头一个总结。「微」是微妙,微妙至极,修行就是指三种净业,「妙观」这就是指十六观。「道」是成佛之道,「至」是到了极处,成佛之道无过于此。「术」是方法,最重要的方法就是三种净业、十六妙观。十六妙观在前面给诸位说过,只把握到一观就成就了。佛世尊跟诸佛、祖师大德们教给我们选择第十六观,选择「持名念佛」这个方法。这个方法,你看净土三经里面,《无量寿经》提倡,《阿弥陀经》也提倡,这就知道一切诸佛菩萨没有一个不提倡这个法门。即使是谛闲老法师给我们讲解《妙宗钞》,这是他的讲义,你看他序文里面一开端,他也是提倡持名念佛,可见得持名实在是不可思议。我们翻过来看第十六页。

 

「此经心观为宗,实相为体」,这是说明本经的明宗辨体。「经以观佛为题,疏以心观为宗」,这是四明尊者一开头就给我们交代清楚明白。详细的、重要的,我们到经文的时候再跟诸位报告。现在我们晓得这里面最重要的是三种净业、十六妙观。三种净业很难做到,但是又不能不做,为什么?不做不得往生,不做不能超越轮回,一定要把它做到,这比什么都要紧。它的原理就是此经所说的「是心是佛,是心作佛」,能念之心是始觉,所念之佛是本觉,所以起心念佛是始觉合本觉,始本不二就是究竟觉。所以,念佛是因,成佛是果,念菩萨成菩萨,念声闻成声闻,念天就生天,念人得人身,念贪瞋痴、念五欲六尘那就三恶道,就看你念什么。

 

注解里面,我们看十六页第五行,看第五行末后这句,「今观弥陀依正为缘」。这个经上常常讲观,他为什么不讲念,为什么不讲想,他要讲观?这个字关系很大。如果讲念、讲想容易产生情执,情执就是感情的执着,不能了生死,不能出三界。你说我现在我不爱这个世间,我爱阿弥陀佛,这不能往生。观是理性的,不是感情的,是理智的,就是像禅宗里面所讲的观照、照住、照见,是用的这种功夫。念佛也是念念不离观照的功夫,观照是属于理性,不是属于感情的。所以他用观,他不用念,他不用想。

 

「今观弥陀依正为缘,熏乎心性,心性所具极乐依正,由熏发生,心具而生,不离心性,全心是佛,全佛是心,终日观心,终日观佛」,这几句话是念佛的祕诀,要知道。知道了你才肯念,念成了,极乐世界是什么世界?是「唯心净土」。阿弥陀佛是什么人?是「自性弥陀」。也许有人问,唯心净土跟阿弥陀佛那个净土一样不一样,是一还是二?自性弥陀跟西方极乐世界那个弥陀有什么关系?给诸位说,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自性变现的,阿弥陀佛也是自性变现的。不但极乐、弥陀是自性变现的,我们现前这个娑婆所有一切芸芸众生,还是自性变现的,这是自性变的秽土。西方极乐世界是你自性变现的净土,为什么?因为你心清净就变成净土。你心不清净,净土变不出来。唯心净土跟西方净土是一不是二,没有边界,自性弥陀跟法藏修成的弥陀也是一不是二。这是真实的原理。

 

世间哲学家所讲的宇宙万有的本体,本体就是心性。禅家修行要求从根本修,殊不知净宗修行那才是根本之根本,超过禅宗太多了。所以终日念佛就是终日观心,一定要念到全心是佛,全佛是心,你念佛的功夫才真正达到了极至,达到最高峰。到这时候我们看一切人都是佛,看一切物也是佛,看一切事还是佛,那就成佛了。佛眼看一切都是佛,凡夫看佛菩萨也是凡夫。由此可知,确实境随心转,「若能转境,则同如来」,是一点都不错。

 

我们时间到了,就讲到此地,这是个段落。下午我们就讲到经的题目。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8年8月24日13:27:36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s://ww.wmfjt.com/53076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