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不爱听反面意见怎么办
践行德化教育 开启智慧锦囊
我们时常听人说:「小时了了,大未必佳」。这句话的意思是孩子在小时候很聪明,智力超群,但是长大了却不一定有出息。为什么会这样呢?
有一位父亲说:「我儿子两岁的时候,我觉得他可以当国家领导人;上初中的时候,我觉得他能考上大学就不错了;上高中的时候,觉得他以后出来有工作就好了。」可见父亲对孩子的期望越来越低,为何差距如此之大?
相信大家都听说过《伤仲永》的故事,金溪有个叫方仲永的人,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。方仲永长到五岁时,都不曾认识笔墨纸砚。忽然有一天方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,他的父亲对此感到很诧异,就从邻居那里借来给他。方仲永立刻写下了四句诗,并题上自己的名字。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团结宗族为主旨,大家看了都啧啧称赞,并传给全乡的秀才观赏。从此,凡是指定事物让他作诗,方仲永立刻就能写出诗句,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。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,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,还有的人花钱求取方仲永的诗。方仲永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,就每天带领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,不让他再继续学习。可是长大之后,方仲永再也没有小时候的才能了,变得越来越平凡。
王安石这样评价方仲永:方仲永的通达聪慧,是先天得到的。他的天赋,比一般有才能的人要优秀得多;但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,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。像他那样天生聪明,如此有才智,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,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;那么,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,本来就平凡的人,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,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做不到吧?
所以要是在方仲永小时候有人在他身边鞭策他、提醒他、教导他,可能他的人生又会是另外一番景象。
然而其实这样的悲剧,不止在古代,在现代社会也越来越多。有些孩子从小学了英文,学了一些才艺,长辈就带着他到处表演,这时孩子小小的心灵会觉得自己怎么样?「大人都给我拍手,大人还说要跟我学习,我好厉害!」好话听多了,建议的言语就听不进去,当然越大越退步。所以,称赞人要用理智,要用智慧。
纵使你要称赞孩子的才华,也要引导他回到有才华的正确目的上。譬如孩子的古筝弹得很好,目的只在于表演给人看,这时如果你夸他的技法很厉害就不对了,这个孩子的古筝技法肯定会有瓶颈。若我们告诉他「移风易俗,莫善于乐」,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,可以改善社会风气,学古筝、学古琴要用真诚心去学,才能弹出利益社会大众的曲子。当他有了这种目标,整个心态就会截然不同,会愈做愈起劲,这样就没有副作用。所以,称赞要顺着孩子的品德,品德的标准就在《弟子规》中!
现在很多孩子从小都是在掌声中长大的,要警惕在掌声中迷失自己。好话听得太多了,当听到一句批评的话,内心就会觉得很不是滋味。《弟子规》中讲:「闻誉恐,闻过欣,直谅士,渐相亲」,我们听到自己的过失就很生气,听到别人称赞就洋洋得意,如果是这种态度,能不能赢得朋友的信任?很困难,也会造成「损友来,益友却」。为什么损友要来?因为他很清楚只要几句美言,你就会神魂颠倒,到时候他就有机可乘。益友为什么会退?有德行的人,他很清楚做朋友的本分,一定要直言不讳。你有缺点,他一定会帮你提出来,当你不能接受时,他只好先避开。
当我们身边有非常多的朋友主动给我们一些规劝时,人生就如同多了好多双明亮的眼睛帮我们看路。当你有接纳别人谏言的这种虚心,自然就有众人来帮助你。古人称赞梅兰竹菊为四君子,比喻君子的德行。竹子为什么表君子的德行?因为竹子的心是空的,虚怀纳忠言。「见人善,即思齐」,这是见物善,即思齐。我们的老祖宗不只跟人学习,还跟万物学习,看到万物之德也能提起正念来修正自己。
作为家长我们要提醒孩子:自己的缺点就好像是脸上黏一个黑黑的东西,今天别人把你的缺点讲出来,就等于把你脸上的这个污点去掉了,我们当然应该感谢他!一个人从小扎下了「闻誉恐,闻过欣」的根,对他终身的事业都有很大的益处。
《礼记•曲礼上》开篇就写道:「傲不可长,欲不可纵,志不可满,乐不可极」,这四句圣贤之教,现在人有没有犯?「傲不可长」,人只要傲慢心一起,就没有办法受教,很难再成长,而孩子从小就傲慢,这一生很难有大作为。一个人要想成就自己的学问,重点在他是否有谦卑的态度。
来源:净宗学院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