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量寿经 |第13集|视频MP3文字|刘素云老师复讲

无量寿经(第13集)  刘素云老师 讲于2018年3月20日

play-sharp-fill

play-sharp-fill

视频下载MP3下载

尊敬的各位同修:大家好!阿弥陀佛!

今天这节课我们讲第四品经文:

【法藏因地第四。】

下面,我们首先解释两个名词。

第一个名词是〖法藏〗。

“法”是指世出世间一切万法;“藏”是含藏的意思。

自性中含藏一切万法,故称为“法藏”。“法藏”是阿弥陀佛成佛以前的法名。

第二个名词〖因地〗。

从凡夫地初发心修学,一直到圆满成佛以前,这一段修学期间叫“因地”。

 

请看下面经文:

【佛告阿难。过去无量不可思议无央数劫。有佛出世。名世间自在王如来。应供。等正觉。明行足。善逝。世间解。无上士。调御丈夫。天人师。佛世尊。在世教授四十二劫。时为诸天及世人民说经讲道。】

看这一段经文里有关词句。

〖无央数〗是指无尽无量的数量。

再说一遍,“无央数”是无量无尽的数量,是形容极长的时间。

〖世间自在王〗:“世间”就是指人事环境和物质环境。

能够在这两种环境中,都得到圆满的自在,称为“世间自在王”。

〖如来〗:今佛如同古佛再来,所以称为“如来”。

以下是佛的十种通号,表现一切诸佛都具足这十种无尽的德能。下面就逐一地给大家介绍一下佛的十种通号。

〖应供〗:“应”是应当;“供”是供养。

因为佛是世间德行、学问最圆满的人,应当接受一切众生的供养。

〖等正觉〗:平等、正确觉悟宇宙人生真相的人。

〖明行足〗:“明”是智慧;“行”是德行;“足”是具足。

佛的智慧德行都圆满具足,所以称为“明行足”。

〖善逝〗:“善”是善巧;“逝”是远离妄想、烦恼、分别、执著。

佛能善巧教化众生,而又不分别、不执著,所以称为“善逝”。

〖世间解〗:佛对世间一切法的事理,都能通达了解,所以称为“世间解”。

〖无上士〗:具有最圆满德行的知识分子。佛是具足圆满德行的知识分子,所以称为“无上士”。

〖调御丈夫〗:“调御”是调伏制御。佛以大丈夫力说种种法,能调御制伏一切众生的烦恼,令得大涅槃。

〖天人师〗:“天”是天界;“人”是人间。

佛是天上人间的模范老师,所以称为“天人师”。

〖佛〗:经题上已经讲过了,觉悟了宇宙人生真相的人称为“佛”。

〖世尊〗:具足上面十种智慧德能,为世人所尊崇的称为“世尊”,意思是世间所尊敬的导师。前十种德号是佛的别称,“世尊”是佛的总称。

〖教授〗是教导传授,也就是教化众生。

词语就解释到这里。

下面我们看经文:

〖佛告阿难。过去无量不可思议无央数劫〗。

这几句经文是讲时间太长了,我们没有办法计算。我们看了这几句经文,知道就是时间很长很长就可以了。

〖有佛出世。名世间自在王〗。

这个“有佛出世”,就像三千年前,释迦牟尼佛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一样。在无量劫以前,有一尊佛出现在世间,他的名号叫“世间自在王”。这个名号就好像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一样。

“佛”是通号,但是名号是不可以通用的,是每尊佛所特有的。“佛”任何人都可以称,但是不能有第二个人称释迦牟尼佛。因为“佛”的这个名号,是因众生的根性而建立的。

比如说,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,为什么是这么一个称号呢?是当时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,有两个特点:

一个特点,娑婆世界的众生没有仁慈,自私自利,所以要标榜“仁慈”。

第二个特点,娑婆世界的众生心思很乱,一天到晚胡思乱想,所以就要标榜“寂默”。

释迦牟尼佛这个名号,就是对治娑婆世界众生这两个特点的,也就是这两个病的。

释迦牟尼佛的号是对治众生的病的,是一副药。

因为“释迦”两个字的意思,就是仁慈的意思;“牟尼”就是寂灭的意思,也是寂默的意思。所以这个名号,是对治我们众生这个病的。

那么“世间自在王”这尊佛,他用这个名号是表明什么呢?表明这尊佛出现在世间的时候,那个时候的众生相当保守。保守就是不自在,所以这尊佛用“世间自在王”作为自己的名号。“自在”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自由自在。

下面的十种通号,任何人成佛都有。这十种德号显示如来果地上无量的智慧、无量的德能、无量的才艺,因此他有能力教化众生,为“天人师”。下面,给同修们具体说说佛的这十种名号。

第一个名号,“如来”。

“如来”是佛的通号,一切诸佛都有。世间人认为如来佛最大,这是一个很大的误会。可能这个误会也有它的影响,因为什么呢?我们都看《西游记》,《西游记》里有如来佛,有孙悟空。孙悟空那么大的本事,但是他逃不出如来佛的掌心,是不是大家就以为如来佛最大?

《金刚经》上讲得好,“如来者,即诸法如义。”这个解释是非常圆满的。“如”用现代的哲学名词来说,就是宇宙万有的本体;这个“来”就是指宇宙万法的现相。那这个本体和现相是什么关系呢?现相是本体之现相,本体是现相之本体,体相是一不是二。就是说,体如其相,相如其体,所以叫“诸法如义”。

这么说可能大家不太容易明白,举个例子。

老法师经常举这样的例子,“以金作器,器器皆金”,就是“如来”两个字的本义。换句话说,他明了地契入了这个境界。这个“以金作器,器器皆金”怎么解释呢?比如说金子它的本体是一样的,但是用这个金子,你可以做出很多很多不同的形相来。

比如说,我们买一串金项链,买一个金戒指。大家看那金项链是金项链的样子,金戒指是金戒指的样子,这个相是不一样的。但是它们的本体是一样的,本体都是金。用这个例子来说明,大家就能够听懂了。

所以用这个例子说明什么?说明一切万法“体用一如、性相不二、无实无虚、不一不异”,这才称之为“佛”,称之为“无上正等正觉”,称之为“如来”。

佛经上说,“如来”是“今佛如古佛之再来”。佛佛道同,绝对不会出现一尊佛,他所讲的道理跟从前的佛说得不一样,不会出现这种现象的。因为佛佛道同,今佛跟古佛所讲的完全一样,犹如古佛再来,所以称为“如来”。这是第一个德号。

第二个德号,“应供”。

佛是世间德行、学问最圆满最具足的人,他应该接受九法界有情众生的供养,所以称为“应供”。

供养佛,佛是真正的福田。有人问,现在佛不在世,我们供养佛像有福吗?能得到福吗?

老法师的回答是“亦有福,亦无福”。这六个字,是师父给我们的答案。为什么说“亦有福,亦无福”呢?师父告诉我们,关键在是你的供养如不如法,如法的供养有福,不如法的供养没有福。这就是师父老人家给我们的答案。

首先,我们要清楚佛在世间,他的身分是教育家、是老师,他来到这个世间是教化众生的。佛是“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”,这是他最快乐的事情。看到学生将来有成就,为社会、为国家建功立业,这是他生命的意义与价值,是他最安慰的事情。

他不是为财富,不是为名利。他的物质生活很简单,精神生活则无比丰富。这就是和我们凡夫的差别。佛的物质生活非常简单,精神生活无比丰富。佛是世间最伟大的导师,教导一切众生破迷开悟、离苦得乐,当然值得我们的尊敬与供养。

如果我们把佛像当作神明来供养,天天向他求升官发财、求家亲平安、求考好学校、求找到好工作,等等、等等。这些个求,你就没有福,因为这是迷信。不但没有福,而且还有罪过。所以我们大家要认真地思考这个问题,我们每天究竟向佛都求了些什么。

借着这个机会想再说说关于开光。

现代人是完全错解了开光的真实含义,完全弄颠倒了。

现在的做法是佛像建造好了,请一位法师或者多位法师来给佛像开光,说佛像不开光就不灵。真的是这样吗?

大家想一想,如果法师给佛像开了光就灵,不开光就不灵,那我们就不必拜佛像了。拜谁呢?拜给佛像开光的这个法师,那不更灵吗?所以我用这个道理给大家说,希望大家能够听得明白。

什么是真正的开光?

开光的真实意义是,为供养佛像的人,说明供养这尊佛的真正意义,这叫开光。是藉这尊佛像,开启自己的自性光明。什么意思呢?就是说,不是我们给佛开光,是藉这尊佛像为我们自己开光。开什么光呢?开启自性的光明。这是丝毫没有迷信的。如果说我们为佛像去开光,那这是迷信。

比如说,我们供养释迦牟尼佛有两个意义。

一是报恩,尊师重道。

二是见贤思齐。

他成佛了,我为什么不能成佛呢?他是我们的老师,是我们的榜样,我们要向他学习。这是我们供养佛像的真实意义。

说到开光,我想起了一件事。我姐姐刘素青老菩萨往生之后,我们曾经有一个简短的告别仪式。在那个告别仪式上,我有一篇简短的告别词。这篇告别词,真的不是我自己想出来的,是佛力加持写出来的。我觉得这是佛菩萨藉我的嘴,把这个真相说出来。特别是告别词里有四句话,是关于开光的,那四句话绝不是我自己想出来的。

哪四句话呢?是这样说的:

不用开光光自开

谁能为佛把光开

本末颠倒多少载

今朝明理改过来

这四句话我知道以后,我觉得太奇妙了!因为在这之前没有这个先例,都是俗家的,有一个俗家的开光词;佛家的有佛家的开光词。以往我们送同修往生,开光都是用佛门的那个开光词,那都是现成的。

这一次这么告诉我的,我觉得是佛菩萨冥冥中对我的点化。所以我们那次给我姐姐开光,就没有采用原来的那个固定的模式。以后,我想再遇到这样的事情,我们就知道应该如何处理了。

佛菩萨的形相供养在家里,是常常提醒我们自己要觉悟。每尊佛像都有表法的意义,看明白了,你就知道供养佛像的真正意义是什么,是让我们如法修行。这是真正的保佑、真正的加持。

有同修以为,请出家人在头上洒几滴水或者摸摸头,这就叫加持,完全错了。这是对佛法的迷惑颠倒。我们应该时时刻刻提醒自己,觉而不迷、正而不邪、净而不染,这才是加持。

老法师告诉我们,读《无量寿经》,念阿弥陀佛,得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加持,这是真正意义的加持。

我们要真正明了供佛的真正意义、功德、好处。

佛菩萨不在世间我们都供养他,那我们眼前的老师,应不应该供养?

供养老师也要有智慧。古德讲“初发心出家,成佛有余”。可是出家不久,心就退道了,就会变质。为什么?我前几次跟大家交流的时候,说过这样的话,“是被迷惑颠倒的信众供养坏了,害死了”。为什么?供养的钱财太多了,起了贪瞋痴慢的心,道心没有了。是信众把出家人害了,这个事可得引起我们的重视了。

如果我们这么样地供养出家人、供养老师,那我们就把这些出家人和我们的老师送到哪去了?送到阿鼻地狱去了!你说这种供养能有功德吗?不但没有功德,福德也没有,而且还造无量无边的罪业。

有的道场接受信众的供养,是来者不拒,越多越好。比如说,有些道场库房里的东西,比百货商店都多、都全。时间长了用不掉,东西烂了。那烂了怎么办?就造成了极大的浪费。所以不要忘了,“施主一粒米,大如须弥山。今生不了道,披毛戴角还。”你这是一笔债,必须要还的债!

佛经上告诉我们,对于出家人要四事供养:一是“饮食”;二是“衣服”;三是“卧具”;四是“医药”。我们现在不是“四事”供养,是“事事”供养。

现在大多是拿金钱来供养,而且供养的数额越来越大。所以说佛教的被毁,谁的过失?我们在家信众有过失。这个供养很不容易,没有智慧的人是瞎供养。不但修不到福,还造了罪业,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。如果你不如法的供养,把出家的法师和老师送到阿鼻地狱去了,你的归宿是哪?不问自明了嘛。

再说说在家人接受供养的问题。

近些年来,在家居士接受信众的供养,已渐成一种风气,而且越来越盛,简直是见怪不怪了。我个人认为,这是佛门的一种不正之风、奢靡之风,有百害而无一利,必须坚决刹住这股不正之风。

有居士接受别人的供养,还有一套理论。说什么呢?说这是给别人提供种福田的机会。我觉得是不是有点大言不惭!为什么这样说?就这样的话我们也敢说?我先建议你弄明白,你是福田还是荒地?你就是修得不错,是块福田,这话是不是也得由别人来说。我们自己说自己是福田,是不是“老王婆卖瓜,自卖自夸”?何况是福田、是荒地,还得看最后一招见分晓。最后一招是什么?那就是你能不能预知时至,自在往生。这就是检验的最后一招。

如果你不能预知时至,自在往生,你就不是福田,你就是一块荒地。你现在把自己说成是福田,让人家来供养,你觉得合适吗?请大家仔细掂量掂量。我也知道,我这个话是伤人的,但是不说真话,又不是我的性格。所以我把真话说出来。如果有人不理解,我想也是暂时的不理解,若干年以后或者就理解了。

第三个德号,“等正觉”。

“等正觉”就是无上正等正觉。一切诸佛修证到究竟圆满,成佛了,其无上正等正觉跟一切诸佛平等,故称为“等正觉”。这是“等正觉”,第三个德号。

第四个德号,“明行足”。

“明”是智慧,是解;

“行”是六度万行。意思就是佛的智慧、修行,解行都圆满了。

“足”就是圆满、满足,找不到丝毫的欠缺,故称为“明行足”。

第五个德号,“善逝”。

远离烦恼、分别、执著,心永远清净,身心都不染着,这叫“善逝”。

第六个德号,“世间解”。

就是对于世间一切诸法,无论事、理、体、相、因、缘、果、报等等,都通达明了,没有一样他不理解,故称“世间解”。这是赞叹佛的辩才。

第七个德号,“无上士”。

“士”是读书人,是知识分子。佛是知识分子里最上等的,没有比他更高的,故称为“无上士”。这是赞叹佛的学问。

第八个德号,“调御丈夫”。

“调”是调伏;“御”是驾驭。

佛对于一切众生,他有高明的手法,他能调理众生的情绪,指导众生修学,使一切众生对他心服口服。

“丈夫”就是英雄。我们做不到的,佛都能做到,所以称为“丈夫”。

第九个德号,“天人师”。

佛不单是我们人类的导师,也是天人的老师。佛经上有记载“天人归仰”,大家还记不记得,在前面我的讲课中曾经提到过“天人归仰”。这是第九个德号,“天人师”。

第十个德号,“佛世尊”。

自觉、觉他、觉行圆满,称之为“佛”;

具足这十种德号的称之为“世尊”。“世尊”是总称,世间最值得大家尊敬的人,称为“世尊”。

那这些名号是怎么建立的?这些名号都是从性德上建立的。任何一个人成佛都具足这十种德号,这十种德号不是哪一尊佛的专称。

〖在世教授四十二劫。时为诸天及世人民说经讲道〗。

这两句经文是说,在那个时代人的福报很大。从哪里得知的呢?从人的寿命可以得知。寿命越长,福报越大。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,人的平均寿命是一百岁。我们生活在现在这个时代,我们现在人的平均寿命是七十岁。

世间自在王佛住世的时候,人的寿命很长。世间自在王佛住世的时候是“教授四十二劫”,就是他教化众生是四十二劫那么长的时间。大家想一想,那他的寿命,一定要超过这四十二劫,这四十二劫是他教学的时间。

释迦牟尼佛在世讲经说法是四十九年,讲经三百余会。你比较一下,释迦牟尼佛住世的时间和世间自在王佛当年住世的时间,那差距很大很大,是不是这样?可见福报因缘确实很殊胜。

佛菩萨的事业是什么?

佛菩萨的事业就是教学。

有发心出家的人,但是出家以后没有能力教学,怎么办?因为佛菩萨的事业不是教学吗,有人出家了,但是说我不会教啊。不会教怎么办?可以做护持工作,护持工作也是教学。

比如一个学校,教职员工都要有,缺哪个,学校也办不成。教职员工是一家人,是一个整体,功德是平等的,是整体的,不是哪一个人的。彼此都要互相尊重,谁都不可以轻视任何一个人,每个人都把自己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,这个团体才能真正发挥他圆满的作用。

上面这一段经文就讲到这里。

我们总结一下,这一段经文主要是告诉我们什么。

佛告诉阿难,过去无量不可思议无数劫以前,有一尊佛出现在世间,叫做世间自在王如来,应供、等正觉、明行足、善逝、世间解、无上士、调御丈夫、天人师、佛世尊。他在世间教化众生四十二劫,常为诸天以及世间人民讲经说法。主要是介绍世间自在王佛出世了。

 

看下面一段经文:

【有大国主名世饶王。闻佛说法。欢喜开解。寻发无上真正道意。弃国捐王。行作沙门。号曰法藏。修菩萨道。】

我们先来看看〖世饶王〗。

“世”是世间;“饶”是丰饶。

“世饶王”是什么意思呢?就是形容这位国王治理政绩,达到了民富国强,所以有“世饶王”的美誉。

〖寻发无上真正道意〗:“寻发”即随即发起;“无上真正道意”就是无上的菩提心。

什么样的心叫“无上菩提心”呢?

就是要求成佛,普度众生的心,就是无上菩提心。

〖弃国捐王〗就是舍弃国家的王位。

这个“弃”和“捐”都是舍弃的意思。

〖行作沙门〗:“沙门”是古印度修行人的通称。

含有勤修戒定慧,息灭贪瞋痴的意思,这里是指出家修行的人叫“沙门”。

〖修菩萨道〗:菩萨所修学的一切法门,能令众生成佛的方法。

佛讲经时,有一位听众是国王的身分。哪位佛呀?没忘了吧?刚才说完,“世间自在王佛”。这尊佛在讲经时有一位听众他的身分是国王,“世饶王”是大家对他的尊称。可见他治理的这个国家,非常兴旺繁荣,无论是文化和物产都非常丰足,老百姓安居乐业,真正过着圆满幸福的生活。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丰衣足食、国泰民安。所以才对国王有这样的美称——世间最丰饶的国王。

这位国王他常常来亲近世间自在王如来,听佛讲经说法。这个世饶王是谁?我们应该猜得到吧,世饶王就是阿弥陀佛的前身,以后他成佛了就是阿弥陀佛。大家这回清楚了吧,世饶王是阿弥陀佛成佛之前他的身分,阿弥陀佛是世饶王成佛以后的身分。

这个世饶王听佛说法,他真正觉悟了,他不作国王,他要出家修道,这是真正的觉悟。如果他不是常常地听佛讲经,他不会觉悟。因为常常听佛讲经,他又有深厚的善根福德因缘,这样法藏比丘觉悟了。所以他听佛说法非常欢喜,逐渐逐渐地开解了。他不迷信,他也不感情用事。他的发心是建立在对一切法完全通达明了,在这个基础上,他才发的这个心。所以这个发心是正确的,因为这样的学佛历程是正确的。

我们现在有人怎么发心呢?因为遭遇挫折了,遇到困难了,有的坎儿迈不过去了,怎么办呢?出家学佛去吧,信佛吧,这个发心就不是正确的发心。

因为佛法是积极的,不是消极的。出家修道、弘法利生,这要比作国王从事于政治更积极。作国王是救一国的人,而出家弘法利生是救全世界,救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。我们要认清佛法的本质,学习阿弥陀佛的发心。

“弃国捐王”什么意思?

就是他把王位让给了别人,自己不坐。释迦牟尼佛当年是王子的身分,也像世饶王一样“弃国捐王,行作沙门”,修道去了。

在历代还有这样的例子。比如说,我们大家比较熟知的安士高。安士高他是安息国的王太子,安息国就是现在的伊朗,他的父亲是国王。父亲去世以后,安士高继承了王位,但是他只作了半年国王,他就把这个王位让给了他的叔叔,他出家修道去了。

大家看看,释迦牟尼佛是王子身分出家修道。安士高他是已经继位了,作了国王,他把王位让给了别人,他出家修道去了。这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。

这个安士高跟中国人的缘分很深。为什么这样说呢?因为他道业修成之后,他是在中国弘法,他以后也是去世在中国,对于中国的佛教事业,应该说有很大的贡献。安士高是早期译经法师中最杰出的一位。在他之后有鸠摩罗什,有玄奘大师。大家都知道,这三位是最杰出的译经师。这又是一位“弃国捐王”的实例。

同修们想一想,世饶王、释迦牟尼佛、安士高,他们为什么舍弃王位,舍弃荣华富贵,选择出家修道?我们很多人都不理解,是不是?因为他们什么都具有了,什么都不缺。在这种时候,他们能选择出家。把王位、弘法两者比较一下,弘法利生比统治一个国家好,当然要选择好的,所以他们就做了这样的选择。是选择王位还是选择弘法?他们都选择了弘法,舍弃了王位。

现在有的人出家,阻力很大,主要来源于家里。家人想方设法地阻挠,他们不知道这个行业好,阻挠错了。不知道这个行业比国王、比总统的功德大得多。有几个人能认识到这个问题?这个世界,这个行业最有价值、最有意义,值得我们全心全意去做。

但是我们要知道,出家责任之重超过帝王、超过总统。既然肩负起利益一切众生的责任,如果没有尽心尽力做好,罪过就无量无边。

我刚才讲的这一段话非常重要,请同修们仔细地读、仔细地听。

怎么样理解这个问题?中国有句俗话,叫做“地狱门前僧道多”。

世间其他的行业,堕地狱的机会,相对来说比较少;出家人堕地狱的机会,相对来说比较多。为什么?因为出家人接受十方供养。大家想,十方众生恭恭敬敬地供养你,对你是什么样的期望?你要帮助一切众生,破迷开悟离苦得乐,这是你的责任。你自己没有破迷、没有开悟、没有离苦、没有得乐,你何谈帮助众生?如果你做不到帮助众生,那你出路就是堕地狱。因为什么?因为你接受的是十方供养,所以不要小瞧了这个问题。

我们现在把眼光要放远,要想到我们的归宿,不要想到我现在占了什么便宜。这个钱来得很容易,张手就来,甚至不用张手都有人往上送。你现在占了这点所谓的“小便宜”,这个便宜得加上引号,你造的那个罪业大了。这个罪业是什么罪业?下地狱的罪业。

下面,我们说说“修菩萨道”。

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“菩萨道”?

菩萨道就是觉悟之道。

修菩萨道就是要修觉悟的心,真正做到觉而不迷、正而不邪、净而不染。这是一而三、三而一。这三个你只要得到了一个,三个你就同时都得到了。所以,修觉心就是菩萨;修正心、正知正见的是菩萨;修清净心的也是菩萨。

净宗修学偏重于修清净心。

法藏比丘发心之后是真修。我们发心之后是不是真修?现在不少同修,每天念很多遍《无量寿经》,念几万声佛号,再加上拜佛,这算不算真修?从形式上看有点像,从实质上不一定是真修。是不是真修看什么?要看你的心,是不是一天比一天清净,一年比一年清净。换句话说,你的妄想、分别、执著,是不是天天在减少。天天减少很不容易。

“烦恼轻、智慧长”,这是修菩萨道。如果你念佛、诵经、拜佛,这只是一种手段。如果通过这种手段,你的妄想、烦恼少了,心地清净了,智慧增长了,这是结果,是成绩。天天念佛、诵经、拜佛,烦恼不但没减少,反而还在增加,这就等于天天在念书,一到考试就不及格。

师父老人家经常这么说,书念没念?念了,但是一到考试就不及格,老留级,总是毕不了业,这就没有用。我们下功夫修学,一定要有成绩,这才是真正的菩萨道。

还有一个问题给大家说一说,我们一说起菩萨,大家统统立刻想到谁呢?

想到地藏王菩萨、观世音菩萨、文殊菩萨、普贤菩萨,以为那个样子才是菩萨。其实他不知道我们自己就是菩萨。是不是这样?所以你一想就是那些大菩萨们,把自己忘了,你这个想法错了。实实在在讲,菩萨是谁?菩萨就是我们自己,就是众生。

各行各业都有菩萨,他们在社会的各个阶层。不但有佛门菩萨,外道里也有菩萨。我们不说嘛,应以什么身得度,佛就现什么身而为说法嘛。哪一道里都有菩萨。所以,我们对这个问题,要有一个新的认识,就是你自己就是菩萨,这是事实的真相。如果我们知道了这个真相,才知道怎样修菩萨行,怎样作菩萨。

菩萨就在我们身边,菩萨就是我们自己。

比如,我们的身边有家庭主妇菩萨、有校长菩萨、有学生菩萨、有法官菩萨、有企业家菩萨,等等。所以说,作菩萨不一定要出家,在家一样可以作菩萨。我们从《善财童子五十三参》里可以看到,那五十三参里有五位是出家众,其他的都是在家众。

中国有四大名山,是四位大菩萨的道场。四位大菩萨,大家想一想,只有地藏王菩萨示现的是出家相,其余三位菩萨:观世音菩萨、文殊菩萨、普贤菩萨,都是示现的在家相。在家相说明什么问题?说明在家的菩萨多,出家的菩萨少。如果你明了了这个事实,你才能够知道怎么样学菩萨道,怎么样修菩萨行。

我们把《无量寿经》的理论、方法、境界,都用在生活中,用在工作上,用在处世待人接物里,你就是菩萨。这是我们对菩萨要有一个新的认识。

上面一段经文就说完了,我们来归纳整理一下,这段经文主要是告诉我们什么。

上面一段经文告诉我们:当时有一位国王名叫世饶王,常去听佛讲经说法。听了以后生大欢喜,而且对佛所说的道理,都能明白理解。于是发起无上的菩提心,舍弃他的王位,跟随世间自在王佛出家修行,法名叫法藏,常常修学菩萨觉悟成佛的方法。

我这一节课,出现了两个人物,大家知不知道?一个是“世间自在王佛”,一个是“世饶王”。“世饶王”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阿弥陀佛,那是他成佛之前的名号。

这一节课就讲到这里,下一课我们接着往下讲。

感恩大家!

阿弥陀佛!

无量寿经 |第13集|视频MP3文字|刘素云老师复讲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8年6月9日20:06:19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s://ww.wmfjt.com/50647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