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福下定法师生西三周年纪念三时系念法会开示 悟道法师主讲 (第一集) 2018/3/13 台湾台南净福寺 档名:WD32-002-0001
尊敬的诸位同修、诸位大德,大家早。阿弥陀佛。
今天是我们净福寺前住持福定法师往生三周年的纪念日,非常感谢诸位法师、诸位同修,大家来参加纪念福定法师的三时系念法事。
三时系念法事现在在世界各地我们净宗道场,包括其他的寺院道场,有很多人在做这个法事。这个法事也得到愈来愈多人的欢迎,特别是我们修净土宗法门的同修,对于自己的家亲眷属已经往生,大多数都是依三时系念法事来做超荐。这个法事与我们修净土是完全相应,三时分三个时段,每一时都会诵一部《佛说阿弥陀经》,念往生咒,赞佛偈,清念佛号,开示、忏悔、皈依,包括唱诵三宝赞。
我们做这么多年的三时系念法事,也需要对这个法事的内容有深入的认识与了解。首先我们必须要知道,佛法在世间,也就是释迦牟尼佛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,对我们有什么启示,他要教导我们什么?我们学佛到底是什么目的,为什么要学佛?佛陀出现在世间,主要就是帮助我们众生了生死、出三界,脱离六道轮回,这是第一阶段的目标。最终的目标就是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,这是最终的目标。
我们在六道里面生死轮回,无法脱离。佛在经上跟我们开示,我们众生在六道轮回里面,堕落三恶道的机会比较多,时间比较长,时间很长久;在六道要生到人天善道,机会少,时间很短暂。所以古大德讲一句话,我们在六道轮回里面,「人天是客居,三途是家乡」,三途就是三恶道。我们来人道,我们这一生往生到人道,来作人。过去生有修得好一点的,会往生到天道,比人道好,但是这个时间比较堕三恶道的时间是非常短暂。我们来这个人天,好像出来玩,所以古大德才说,「人天是客居」,好像是客人,出来玩。我们如果出去旅游,游玩时间是很短暂,不是长久的,自己住的家才是长久的。我们在六道里面,「三途是家乡」。轮回到人天道来,不简单!
所以佛门也有一句话说,「人身难得,佛法难闻」。我们在六道里面,要轮回到人道来作人,这很难得。这个难得,佛在经上跟我们做个比喻,像「须弥穿针,盲龟浮木」,还有「爪上土」,我们指甲里,在大地你去抓一把土,再丢回地上,指甲缝里面剩的土与大地的土,哪边比较多?当然是大地土多,留在我们指甲缝里的土一点点。这点土就譬如说我们无量劫来在六道轮回,往生到人天善道,那个机会就像我们指甲缝里的土那一点点,这个比喻就是说很少,很难得。堕落三恶道的机会就像大地土那么多,你看我们这个大地的土有多少?佛用这个比喻来形容我们在六道轮回里面,确确实实我们堕三恶道的机会多,时间很长。纵然往生到人天善道,时间很短,没多久又回到三恶道。我们如果读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,我们就能了解。地藏菩萨大慈大悲将地狱的众生超度到人天道来,投生到人道,但是过去生的烦恼习气改不过来,又造恶业,这一生几十年,死了之后又回到地狱。所以《地藏经》里跟我们说,六道众生旋出旋入,旋就是很快,出去感觉才没有多久,怎么又回来了?回到地狱的时间非常长,地狱受苦受完又再入饿鬼道,饿鬼道受完又再入畜生道,这个罪业受尽,才能再到人道来。所以到人道、天道的时间很短,机会很少。
佛大慈大悲,跟我们说出六道轮回事实的真相。因此佛是劝众生要觉悟,要发愿求解脱,解脱六道生死轮回。你如果不出离六道,继续在六道里面轮回,我们一定要觉悟,我们堕三恶道的机会多,时间很长。地狱一堕落,五千劫是最少的,算劫的,不是五千年。我们如果不去想,没有感觉;认真去想,很可怕!受这个苦。地狱是最苦的,再来是饿鬼道,然后是畜生道。我们人道比三恶道好很多,但是我们作人,我们一生的经验当中,是苦比较多,还是乐比较多?一般说半苦半乐。如果依我们现代来看,实在是苦多乐少。古时候没有这些污染,说半苦半乐还说得过去。我们现在实际上是苦多乐少,苦比较多,乐很少。如果依《法华经》佛跟我们说的,「三界统苦」,你只要在六道里面,只有苦,没有乐。我们有时候感觉很快乐,那个乐,佛跟我们说那不是真的,那个乐过去了,苦就来了。所以那个乐叫坏苦。
我们三界有三苦、八苦。欲界里面有苦苦、坏苦、行苦;色界没苦苦,它有坏苦、有行苦;无色界有行苦。欲界三种苦都具足,三苦。八苦,在我们人道,我们能体会到,生老病死,我们人出生,生苦,老也苦,病也很苦,死更苦,在我们身体基本就有这四种的苦,生老病死。在我们心理上有求不得苦,我们活在世间,总是有所希求,没钱想求发财,没有地位想求得地位。我们这个世间总是有所求,各人所求的不同,求得到就很高兴,求不到就很失望,失望就苦,患得患失,叫求不得苦。实际上求不得苦,求得也苦。譬如说你求赚钱,求不到,当然很失望,很痛苦。但是钱赚到,你求到了,是不是就很快乐?也不快乐。得到钱的时候,又怕失去,要去投资,做生意,怕钱财又失去,一天到晚为这个钱而操心,也是苦。所以《无量寿经》,佛给我们开示,「有无同忧,有一少一,思欲齐等」,有无同忧就是有也忧愁,没有也忧愁。有钱也忧愁,没钱也忧愁,这叫做同忧,大家都有这个烦恼。求不得苦,这是很普遍。
再来就是爱别离苦,我们亲爱的人,总是有一天会与我们分离,叫做生离死别。我们父母、夫妻、子女,还有我们在社会上,在我们这个世间看,《无量寿经》讲得最详细,「或父哭子,或子哭父」,这个哭就是哭。父母往生,做儿女的当然会伤心,悲伤,会哭;也有白发送黑发,父母哭子,孩子比父母早死,这叫做或父哭子,或子哭父。我们这个社会,这个世间,我们都看得到,这是爱别离苦。爱别离,生离死别,在世也会分离,为种种原因,经营事业,夫妻、父母不能时常住一起,常常分离,分离就会思念,思念就是苦。死是永远离别,无法再见面,这必定是非常的伤心、痛苦,这叫做爱别离苦。现在做儿女哭父母的,这是孝子,但是孝子比较少了,特别是这个时代,做父母哭儿女的比较多。
再来就是怨憎会苦,这个怨憎会就是冤家对头,偏偏成为一家人,偏偏遇到,冤家路窄,冤家对头,路很窄,常常遇到,不想看到,偏偏遇到。结冤仇,冤冤相报没完没了。这个冤冤相报,确实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。对于三世因果如果不了解,必定是冤冤相报,冤仇愈结愈深。譬如说这一生被人陷害、被人杀害,过去生是自己去陷害别人、杀害别人,这一生因缘果报遇到,他来报复。对这个因果不了解,不了解当然是怨恨,怨恨他就要再报复回来。报复也没有办法报复到刚好,有时候都会报复得超过,超过时,就换欠他,换他再来讨。这样冤冤相报,冤仇愈结愈深,没完没了,双方面都非常的痛苦。所以古大德告诉我们,冤可解,不可结。我们让人欺负、让人欺骗,甚至让人陷害、杀害,这就是还债,过去生我们害他,这一生还债还完就好了,不要再去讨,再讨又要结冤仇了,这样才能化解。一定要有一方面放下,这样就能化解了。如果两方面都不能放下,永远冤冤相报,冤仇愈结愈深。所以这个叫做怨憎会苦。
我们这个世间,我们看到怨憎会苦太多了,最麻烦的就是成为一家人,互相报复。他后世投胎到你家,做你家的子孙,来破坏这个家庭,这个冤亲债主是最严重的,当子孙来报仇。所以这个因果我们如果了解,确实真的了解因果,你就放下了。放不下,总是不了解事实真相。所以这个因果教育非常的重要。我们净老和尚这一、二十年来特别推荐提倡儒家《弟子规》、道家《太上感应篇》、佛家《佛说十善业道经》,这就是伦理道德因果教育,这非常重要。还有印光祖师提倡的《了凡四训》、《太上感应篇》,还有《安士全书》、《文昌帝君阴骘文》,里面全都是谈因果。我们如果看这三本善书,对因果报应的事实真相我们就能了解。了解,我们才能放得下,不然确实是冤冤相报,怨憎会苦。
第八就是五阴炽盛苦。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,这个五阴。色是物质,后面受、想、行、识是精神。这个五蕴,前面的苦,所有的苦都是五蕴造成的,所以《心经》里面说,「观自在菩萨,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,照见五蕴皆空,度一切苦厄」。我们能够了解这个一切苦厄,一切痛苦灾厄,所有的痛苦灾厄都是从五蕴产生的。观自在菩萨他能照见五蕴皆空,度一切苦厄,苦厄就没有了。所以我们读《心经》就知道,所有的苦都是从五蕴来的。我们不知道五蕴皆空,迷在这里面,迷惑、造业、受报。所以五蕴是一切苦的源头,如果能照见五蕴是空,苦就没有了。
以上就是说三苦、八苦,我们在这个人道,八苦也是无法避免。作人比三恶道好,但是这个苦,我们就觉得很难忍受。天道比人道好,但是时间一到,也是要堕落,不是永久的,是无常的。所以佛劝我们觉悟,要发心求解脱,求脱离六道生死轮回,要发这个心。所以释迦牟尼佛示现在我们世间,示现给我们看的就是这件事,就是劝我们觉悟,生死轮回是大苦,我们要求出离六道生死轮回,才能得到究竟的安乐。不然在六道里面只有苦,绝对没有快乐的。
所以四圣谛里说苦集灭道,苦,谛就是真实的意思,苦谛就是苦是真的,快乐是假的,这叫做苦谛。苦从集来的,集就是烦恼,贪瞋痴。我们要灭这个苦,就要修道,学佛主要就是要解脱六道生死轮回的大苦。我们了解之后,佛法八万四千法门,大乘小乘、显宗密教,主要就是教我们要求脱离六道生死轮回,这是第一阶段的目标,最终就是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。
我们这个苦的根源,从集来的,贪瞋痴。所以三时系念第一时的一首偈,我们《弥陀经》诵完,念第二段的开示。第二段的开示,中峰国师就跟我们开示,「诸苦尽从贪欲起,不知贪欲起于何,因忘自性弥陀佛,异念纷驰总是魔」。这首偈就是告诉我们诸苦,就是我们刚才讲的所有的苦,从哪里生起的?尽从贪欲起,贪瞋痴,贪是排第一个,后面的烦恼是从贪这个根源所发展出来。所以诸苦尽从贪欲起,我们的苦是从哪里来的?从贪欲。我们怎么会有六道生死轮回?就是我们有爱欲,有贪欲,这个是见思烦恼的根本。贪欲的业因造成六道生死轮回的苦果。贪欲是从哪里来的?不知贪欲起于何,就是我们不知道贪欲是从哪里生起的。因忘自性弥陀佛,因就是原因,这个起因就是我们忘记了自性的弥陀佛。阿弥陀佛就是我们的自性,我们的自性就是阿弥陀佛,我们忘记了,忘记了我们是阿弥陀佛,所以起心动念,迷惑、造业、受苦报。我们念佛法门是回归自性最直接的一个方法,我们念佛就是回归自性。如果忘记阿弥陀佛,贪瞋痴慢这些恶念、杂念就全现行了,现行就造业,造业就要受果报。中峰国师一句话跟我们说破,就是我们忘记自性是阿弥陀佛。佛劝我们念阿弥陀佛,就是回归自性最直接的方法。比其他的法门,确确实实这个法门是究竟圆满、简单方便的一个法门。直接回归自性,就是念阿弥陀佛。
我们把这句佛号念熟,妄念不起,我们自然就明心见性。异念纷驰总是魔,异就是杂念,很乱的杂念。我们如果不念佛,我们这个念头想东想西,想前想后,想过去想未来,都是妄想、妄念。妄念纷驰就是很乱,不断一直生起来。妄念总是折磨我们,这个魔就是折磨我们,我们受这些妄念的干扰,迷惑、造业、受苦报,魔就折磨我们。所以我们回归阿弥陀佛,将所有的妄念放下,用这句佛念来代替所有的妄念,这样就对了。我们念佛还没有念到这个功夫,总是还有妄念,不用怕,古大德说「不怕念起,只怕觉迟」,就是说妄念起来不用怕,怕我们觉悟太晚,忘记念佛,随着妄念继续再迷惑颠倒下去,就怕这样。如果妄念一起,马上发觉,赶紧换成阿弥陀佛这一念,时时刻刻提起警觉,这样念佛,功夫纯熟,就得功夫成片,起心动念自然就是阿弥陀佛,我们这一生决定往生西方去作佛。世间事总是全都带不走。
三时系念第一时第三段的开示也非常重要。第二段的开示有一句是我们要常常记得的,「阿弥陀佛即是我心,我心即是阿弥陀佛;净土即此方,此方即净土。岂非迷悟之自殊,何有圣凡而彼此。乃知现前众等,以自性阿弥陀,与大众舌根,普同运转,根本法轮」。这句的开示是最亲切的,阿弥陀佛即是我心,阿弥陀佛是什么?就是我们自己的心。我们自己这个心就是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就是我的心,我的心就是阿弥陀佛。这个开示无比的亲切。阿弥陀佛在哪里?就是在我们心里,我们的心如果念阿弥陀佛,这个心就是阿弥陀佛,所以念佛成佛的原理就是在这里。
「净土即此方,此方即净土」。佛经告诉我们心净则土净。外面的环境有秽土、有净土,秽土就是污染不清净的环境,这叫做秽土。环境怎么会不清净?环境就是我们人心不清净,所以造成环境的不清净,造成环境的污染。环境要清净,一定要回归到我们自己的自心,我们自己的自心要清净,我们住的环境就清净,就叫做净土。所以我们的心如果清净,虽然我们现在住在娑婆世界,也是住净土。所以净土即此方,此方即净土,这主要是说我们的心。所以心净则土净,我们的心如果清净,住的国土就清净;心如果不清净,走到哪里都不清净。所以我们心清净,我们现在看到的世界就是极乐世界;心如果不清净,看到极乐世界也变成娑婆世界,这个关键都在于我们的心。因此我们念佛,就是要念到心清净,所以念佛法门叫做净土法门,净宗,净土宗,简称净宗,就是净土宗。我们念佛就是要回归到我们的自性清净心,我们回归到自性清净心,我们与净土就起感应,自然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。所以这个开示我们要时常记在心里。
后面忏悔这段也很重要。第一时,我们唱佛宝赞,从灵前回到佛前来,有一段开示,这段开示也非常重要。「人人分上,本有弥陀;个个心中,总为净土。了则头头见佛,悟来步步西方。上来启建三时系念净业道场,今当第一时佛事已圆,如上殊勋,投入弥陀大愿海中,专为往生堂上众等亡灵求生净土。但念自从无始,迄至今生,一念违真,六根逐妄,随情造业,纵我为非。身业则杀盗邪淫。口过则妄言、绮语、两舌、恶口。意恶则常起贪瞋,深生痴爱。由兹三业,钩锁妄缘,常汩汩于尘劳,但茫茫于岁月,欲思出离,唯凭忏悔熏修之力。俾眼耳鼻舌身意之过愆,应念顿消。使色声香味触法之浮尘,即时清净。又极乐求生,全凭发愿。仰劳法众,异口同音,敬为亡灵至心忏悔发愿」。
这段中峰国师的开示就是忏悔。忏悔法门就是我们修学佛法主要的功课,从我们凡夫一直到成佛,无非就是在修忏悔法,忏悔就是改过,不断的改过,我们才会进步。所以叫做改进,有改过才有进步。如果没有改过,就没有进步。改过就是佛门说的忏悔,忏除业障,忏悔。所以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,十大愿第四愿就是「忏悔业障」。你看普贤菩萨是等觉菩萨,再破一品身相无明就成佛了,他接近成佛了,还得要修忏悔法,何况是我们凡夫!等觉菩萨都要修忏悔,我们凡夫当然一定要修忏悔法。所以这个忏悔是我们当前最主要的功课,我们不能疏忽。所以念佛,为什么念这么久,功夫不得力?就是没有忏悔,没有改过。我们如果知道忏悔、改过,念佛功夫必定会得力,打佛七也必定会得一心不乱,所以这个很重要。
我们看中峰国师的开示,但念自从无始,无始就是无始劫以来,无始就是没有开始,我们在六道什么时候迷的?没有一个开始。你要去找一个开始,找不到,所以叫做无始。因为那都是虚妄的,你要去哪里找一个开始?没有,只有当下觉悟,你就明白了。所以说无始,就是无始劫以来,迄至今生,今就是我们现在,到我们现在,一念违真。这个开示,重点就在这个一念。你说什么时候迷的?我们当下这一念迷的。我们每一念都是迷,一念违背了真性,这就叫迷。念念迷,迷了之后,我们的六根、六妄就随着妄境,随着外面的五欲六尘妄想所现出的境界,自己迷,自己现出这个妄境出来,在这个妄境里面,随情造业,随我们的感情来造罪业。纵我为非,纵是放纵,没有约束,放纵我们的妄念,为非作歹,就是造恶业,造罪业。
下面跟我们具体举出造什么业?身业则杀盗邪淫,这是说身三业,我们身体造作的行为,有三种的恶业,第一条就是杀生。杀生,在我们人世间,只有杀人才有罪。人以外,杀害畜生,杀害禽兽动物,世间人认为是没有罪的。但是佛告诉我们,杀人有罪,杀害动物一样有罪,这也是冤冤相报。我们杀生,特别是吃肉,杀生吃肉,这就是造冤业。所以轮回六道,确实是冤冤相报,吃牠半斤,要还牠八两。一刀还一刀,一命还一命,要还的,还债。不是说吃完就没事了,不是如此,后面有业债存在,冤冤相报。所以《楞严经》佛跟我们说,「羊死为人,人死为羊」。说那只羊的罪业受完,牠也会到人间来当人。我们人在人间如果不修善业,一天到晚杀生吃肉,吃羊肉,福报享尽,恶业成熟,死后堕落畜生道当羊。之前被我们吃的那只羊,换牠来当人,之前我们吃牠,杀来吃,换我们堕落畜生道当羊,互相吃,互相杀,冤冤相报。所以《楞严经》佛跟我们说,「羊死为人,人死为羊」,人死当羊,羊死来当人,这就是轮回的事实真相,就是这样,所以劝我们不能杀生。我们没学佛之前不懂,总是会造杀生业。佛劝我们不杀生,《十善业道经》第一条就是不杀生,五戒第一条是不杀生,沙弥戒第一条也是不杀生,把这个不杀生摆在第一戒。
第二条就是偷盗,偷盗不一定是做强盗、做贼,去偷去抢,只要是以不正当的手段,将别人的财物变成我们的财物,都是属于偷盗。所以偷盗戒很微细,要持得很清净确实也不简单,这要深入《戒经》,我们才能了解。总是我们有这一念心,想要占别人便宜的心,那就是盗心,偷盗心,做的行为就是造偷盗的罪业,这是我们无始劫以来都会去造的。第一条杀生,我们没有学佛以前杀生,学佛会减少,但是我们无法完全避免。所以尽量要避免,不杀不盗。
邪淫,就是男女之间不正常的关系。现在这个开放的社会,犯邪淫非常的普遍,因此离婚率很高,愈来愈多,这个跟邪淫有很大的关系。这是我们身体造作三种的恶业,我们要改过来,要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。
再来就是口过有四种恶业,则妄言、绮语、两舌、恶口。这个妄言就是讲谎话去欺骗人,妄言。绮语就是花言巧语,说得很好听,实际上不实在,让人听了迷惑颠倒,这叫做绮语。特别现在唱歌的歌曲,唱那种爱情歌曲,编得很美丽、很好听,但是那都是迷惑人的心志。像那种语言,包括小说、戏剧,种种迷惑人心的那些语言文字都是属于绮语,这些是我们都不能去造作的业。
两舌,就是破坏、分化、离间。特别人与人之间,去破坏和谐,本来无事,他就讲一些话,两舌,使两方面变成对立,我们在这个社会看到族群的对立、人与人的对立、国与国的对立,就是有人造作两舌的罪业,造成社会不和谐,国家不会安定。所以这两舌的罪业,现在在社会上也非常多,特别在我们台湾,我们很明显可以见到。所以我们要避免,避免造两舌的罪业,这个果报也是很可怕。
再来就是恶口,恶口就是讲话口气不好,口气很不好。讲话会伤人,口气不好,态度不好,所以我们的语言也要学习,不能恶口,不能口气不好。这个恶口,果报也不好。我们人与人会起冲突,恶口这个因素很大。在社会上,我们也时常看到,其实也没有什么冤仇,拿刀相杀,就是讲话有恶口,对方听了生气,致使双方互相杀害。这个恶口在我们台湾现在也是很普遍,特别是政治人物,很没有道德,你看现在电视台讲的,讲正确的言论很少,讲妄言、绮语、两舌、恶口的很多。如果你常看电视,必定受到他的影响。所以我们净老和尚劝大家不要看电视,不要看报纸,都没有事。你如果一定要看,你的心必定会受到污染。所以我们现在这个时代要保持自己的清净心,我们最好避免,不要去接触这些媒体。我们要接触的就是讲佛法,讲正法的,这个我们可以听,我们是有选择性的。选择正确的,我们来听、来接触,对我们才有帮助。其他对我们没有帮助的,我们不需要去看,不需要去听,也不需要知道,这样我们的心才清净,对我们念佛的功夫才有帮助。
以上就是四种的口业,这个口业比身业更容易造,所以《无量寿经》佛给我们开示,「善护口业,不讥他过」。善护,就是我们要好好去保护我们的口业。不讥他过就是别人有过失,我们不要去讥笑。他有过失,我们去说他的过失,我们自己造口业,这又何必?没有必要。因此我们善护口业,就是要远离妄言、绮语、两舌、恶口,我们修这个口业。修这个口业最好的方法,《西方确指》觉明妙行菩萨跟我们开示,「多念一声佛,少说一句话,打得念头死,许汝法身活」。所以我们话少说,话如果说多,一定会说错话。言多必失,就是语言,我们话如果讲太多必定有失误,言多必失。所以我们少说一句话,多念一句佛。念佛,我们是修口的净业,一般说好话是修口的善业。我们念佛是修净业,这最殊胜。所以我们要善护口业,善护口业莫过于念佛,最好是念佛,我们念佛修净业。
下面说,意恶则常起贪瞋,深生痴爱。这个意就是我们的心理,我们心里所想的,意有三种恶业,意恶,意的恶业。这个意是主宰,我们身口都受到意业的指挥。所以意的恶业就是贪瞋痴。意恶则常起贪瞋,第一是贪,贪心,贪欲。贪名、贪财、贪色、贪利,都是贪。贪,如果贪不到,他就起瞋恨心。看别人有,我们没有,我们就想要贪得,贪求。贪求,求不到,就起瞋恨。求得的时候,深生痴爱,譬如说求名、求财、求利,或者有人说爱古董,每一项如果是因贪得到,他就深生痴爱。痴就是愚痴。愚痴产生爱欲,有人对古董特别喜爱,不只是喜爱,而是痴爱。爱里面是愚痴,没有智慧,没有理智,愚痴感情的爱,放不下,舍不得,这就是痴爱。这是意的三种恶业,贪瞋痴。我们一般说贪瞋痴,如果讲得详细一点,贪、瞋、痴,还有慢、疑、恶见,这六大烦恼常相随。简单浓缩起来讲,贪瞋痴。
以上就是十恶业,如果把它转过来就变成十善业;转过来就是忏悔、改过,就是十善业。如果造十恶业,由兹三业,钩锁妄缘,常汨汨于尘劳,但茫茫于岁月。茫茫,就是茫茫渺渺;汨汨就是一天过一天,在尘劳里面也不觉悟,一直造恶业。我们今天觉悟了,欲思出离,我们想要出离三界六道轮回,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唯凭忏悔薰修之力。我们如果不改过,一直造恶业,会障碍我们往生。所以说我们想要出离六道,唯凭忏悔薰修之力,我们要修忏悔法,要忏悔,忏悔必定要知道改过。所以忏悔不是我们忏悔偈念完就没事了,念忏悔偈是提醒我们,提醒我们要修忏悔,我们无始劫以来到今天,造的业太多、太重了,我们一定时时刻刻要忏悔。所以说唯凭忏悔薰修之力,俾眼耳鼻舌身意之过愆,应念顿消。俾就是希望达到我们六根眼耳鼻舌身意,过愆就是说我们的过失,我们的过失可以消除。应念顿消,应念的这个念就是随着我们念头在转,我们念头如果转过来,这个过愆它就消除了。我们的念头如果是迷,不觉悟,只要一念觉,这样就转过来,过恶就没有了。一念迷,就造过愆、过失,造罪过。这是对我们自心。
下面说,使色声香味触法之浮尘,即时清净。我们心净,国土就清净。我们六根清净,六尘就清净。我们六根的过愆如果消除,我们眼睛看到的色,看到这些东西清净,听到声音清净,闻到香味也清净,我们的舌接触味尘也清净,身接触外面也清净,我们的意接触法尘也清净。这个六尘叫做浮尘,浮尘就是虚妄,不是真实的。我们的心如果一念觉,六根清净,六尘就清净。又极乐求生,全凭发愿。所以说我们忏悔也是要发愿,我们如果没有发愿,我们就不会去修忏悔法,我们发愿才会去修忏悔法,愿意来修忏悔法。仰劳法众,异口同音,敬为亡灵,至心忏悔发愿。我们为亡灵至心忏悔发愿,也是我们自己要求忏悔发愿。主要是借由我们要超荐亡灵的因缘,我们大家来修忏悔法。但是这个忏悔的效果必定是要至心忏悔,这样才有效果。如果不知道修至心忏悔,这就没有效果。
下面就是跟我们说忏悔偈,「往昔所造诸恶业,皆由无始贪瞋痴,从身语意之所生,今对佛前求忏悔」。这首偈就是教我们忏悔。往昔就是过去,一直到今天,我们所有造的诸恶业,也就是十恶业。所有的恶业,都是归纳在十恶业。这么多的恶业是从哪里来的?皆由无始贪瞋痴,就是由于无始劫以来,我们心里有贪、有瞋、有痴,贪瞋痴三毒烦恼。这个三毒烦恼,从身语意之所生,表现在身语意就是十恶业。所以三毒烦恼,这个三毒烦恼就是引起我们身语意造作十恶业。所有恶业就是由此所生的,就是由于无始劫的贪瞋痴,将我们的身语意(身三、语四、意三)这十恶业引起的。
今对佛前求忏悔,今就是说现在,现在我们在佛前来求忏悔。忏悔就是要改过,不是说念一念就好了。念一念,如果没有改过,也不是真正忏悔。所以念完,我们要去思惟、要去观察,我们的身口意三业要去检点,不断来改过。在佛前发愿,就是请佛替我们做证明,证明我们从今天开始要发愿来改过,这真正要有至心,才能够来改过。如果没有至心,念一念,就不见了,就忘记了,这就是没有至心。有至心,念兹在兹,念念都不会忘记,念念都提醒自己要谨慎,不要继续再造恶业。如果习气很重,有时控制不住,要在佛前求佛力加持,求忏悔,消除我们的业障。如果至心来求佛力加持,必定有感应。
下面就是四弘誓愿,四弘誓愿就是「众生无边誓愿度,烦恼无尽誓愿断,法门无量誓愿学,佛道无上誓愿成」。这四弘誓愿,四条。这四条配合我们的忏悔偈,也非常的重要,我们也不能疏忽。第一愿就是我们要发愿度众生,我们大乘佛法就是要发愿度众生。如果没有发愿度众生,只求自己了生死、出三界,没有发愿要度众生了生死、出三界,那变成小乘,小乘自了汉。所以我们自己发愿要了生死、出三界,也要发愿度众生了生死、出三界,脱离六道轮回,要发这个愿。
众生无边誓愿度,众生无量无边,众生没有那么好度,为什么有人不发愿作菩萨?众生难度。确实真的难度,不好度。所以他的愿心就退转,自己修,自己了脱就好,就变小乘。佛是鼓励劝勉我们要修大乘,修大乘就是要度众生,所以第一愿要发愿度众生,众生无边誓愿度。要度众生,就要烦恼无尽誓愿断,我们要断烦恼。我们的烦恼如果没有断,我们自己度自己都度不了,怎么度众生?所以要断烦恼。要断烦恼就要法门无量誓愿学,学法门就是为了断烦恼。最终目标就是佛道无上誓愿成,主要是要成就佛道。所以断烦恼、学法门、成佛道,主要还是为了度众生。所以这个四弘誓愿也是忏悔,实际上这个关键就是在断烦恼,断烦恼是真实的忏悔。
好,我们时间到了,我们就跟大家学习到此。下午三时系念,我们做三时系念,我们听到中峰国师的开示以及《弥陀经》,我们起码就有个概念,知道是教我们怎么修,这非常重要。好,我们现在休息,十点半上午供,午供完我们用午斋。好,谢谢大家,祝大家福慧增长,六时吉祥,身心安康,法喜充满。阿弥陀佛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