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劉素雲老師、開吉法師 (第八十七集) 2014/10/2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:02-042-0087
老法師:好,開始。
學生:一句佛號大總持,但念彌陀大事畢—《科註》學習班心得體會之九。
寫這篇《科註》學習班心得體會,我心情很沉重。九月二十八日,我聽了師父上人對《科註》學習班第八十四集的開示,我非常震驚,我心酸楚,淚流滿面。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,讓師父他老人家說出了這麼傷感的話。我聽師父講經十四年了,見了八次師父,從來沒聽師父說過這樣的話。如果不是非常讓老人傷心的事情,老人不會說出這番話來的。我雖然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,我在這裡只想說,面對一位普受世人尊敬的八十八歲高齡的慈悲長者,去傷他的心,良心何忍?居心何在?
我今天和同修們分享交流的心得體會的題目是「一句佛號大總持,但念彌陀大事畢」。
我為什麼要說這個題目?可能有同修說,劉老師,我們問妳什麼問題,妳都告訴我們老實念佛,妳能不能告訴我們點別的?在這裡我坦誠的告訴大家,我就會念阿彌陀佛,別的我什麼都不會。這是大實話,大真話。我的餘生還有多長時間,我不知道,阿彌陀佛知道,阿彌陀佛什麼時候接我,我就什麼時候回家。不管餘生還有多長時間,我就一件事要做了,除了這件事之外,別無他事。什麼事呢?就是老實念佛,求生淨土,親近阿彌陀佛。在這個過程中,盡自己所能,隨緣而不攀緣的把淨土念佛法門、把《無量壽經》會集本,把阿彌陀佛佛號的無比殊勝,不可思議,介紹給一切有緣眾生,願一切有緣眾生今生圓成佛道。
我為什麼堅定不移的選擇走這條路?可以說歷經風風雨雨,百折不撓,泰山壓頂不彎腰。因為我是淨土念佛法門、《無量壽經》會集本、阿彌陀佛佛號的受益者,我不是道聽塗說,人云亦云,盲目崇拜。是我自己的親身經歷讓我做出了正確的選擇,正是這個正確選擇,徹底改變了我的人生命運。我受益了,我改變了命運,我真誠的希望我的同修也都受益,也都能改變命運,過幸福美滿、自在快樂的生活。
看過我以前光碟的同修們都知道我的那一段經歷,一九九九年,我面臨兩個絕境,一是生命的絕境,得了不治之症,醫生說我隨時面臨死亡;二是生活的絕境,對我來說,幾乎就是滅頂之災。精神上的折磨,肉體上病痛,可以說是雙管齊下,讓我無路可走,生不如死。恰恰就在我痛不欲生的時候,我得到了一本《無量壽經》會集本,得到了老法師講《無量壽經》的一套光碟,這是師父一九九四年在台灣第三次宣講《無量壽經》的光碟,全套光碟是七十碟,每碟一小時。也就是在這個時候,有人指點我念阿彌陀佛。現在回過頭來看,可能就在二000年前後,我的學佛機緣成熟了,佛菩薩慈悲,用惡度的方法(患了不治之症)把我度進了佛門。從那時候起,我的人生命運徹底的得到了改變,十四年來,我的經歷、我的變化是有目共睹的事實。
我受益了,我改變了命運,我找到了回家之路。師父上人告訴我,不但要獨善其身,還要兼善天下,我不能辜負師父上人對我的期望。尤其是我看到我身邊的人,有很多人還生活在痛苦的深淵中不能自拔,還在苦苦掙扎,我於心不忍。我苦過了,我知道苦的滋味;我痛過了,我知道痛的滋味;我病過了,我知道病的滋味。我想盡我一點微薄之力,讓我的同修們少一點苦、少一點痛、少一點病,這就是我今天和大家分享交流這個題目的初衷。
下面先來說說一句佛號大總持。我們先就字面來說說這句話的意思:一句佛號,指的就是南無阿彌陀佛,或者阿彌陀佛都可以,都對,都沒錯。現在還有人在爭論,有人說念六字的對,有人說念四字的對;我說念六字對,念四字也對,一切法由心想生,心誠則靈,只要你心真誠,怎麼念都好。你喜歡怎麼念就怎麼念,不要強行要求別人也必須按你的念法去念。再說說這個「大」,這個大字從字面上來說有三個意思,一是指跟小相反,指佔的空間較多,面積較廣,容量較多;二是指數量多;三是指程度深、範圍廣。再說這個「總持」,這個總有兩個意思,一是聚合,聚集在一起;二是概括,全部的、主要的、為首的。再說這個持,持有三個意思,一是拿著、握住;二是遵守不變;三是治理、主管。我們把字面的意思解釋清楚了,那麼什麼是大總持也就明瞭了。
師父上人今年是第四回講《大經科註》,又辦了《科註》學習班,九個月過去了,聽沒聽懂,九個月師父上人在講什麼?中心重點是什麼?就是這句話,一句佛號大總持。我不是在這裡說瞎話,我是有憑有據的。下面舉師父上人的話為證:什麼都不要聽,什麼都不要看,什麼都不要說,這些都是干擾,只有一句阿彌陀佛能夠讓你開悟、證果。
我在這個世界隨時可以走!我的一切都是眾生的,不是我個人的。為佛法,為眾生,不為自己,一切由佛菩薩安排,順境、逆境都是佛菩薩安排的。八十五歲覺醒了,一切都放下,就一句佛號念到底。把《無量壽經》會集本傳遍全世界,一部經、一部註解、一句佛號夠了,其他的都不要了。光中極尊,佛中之王,一切諸佛總名號(通號),念一佛即念一切佛。
無量法門就是眾生有無量的病痛、煩惱習氣,每一個法門都可以專對某一種習氣,對症了,藥到病除,立刻就恢復了健康;要是用錯了藥,用錯了藥也會毒死。任何一個法門都能救度一切眾生,救度與他相應的,好像醫藥一樣,它治什麼病,你害的病得到這個藥,藥到病除,吃錯了藥就麻煩了。唯一不錯的就是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叫萬靈丹,什麼病都治。所以你放心去用它,你不必顧慮我應不應機,不必考慮這個。其他的都是有藉根機的,對了根機很靈,可是你介紹給別人,未必對他的機。
善財修什麼?徹始徹終就是一句佛號。修什麼法門?念佛法門。我心裡念阿彌陀佛,事情幹完了,阿彌陀佛就現前了。分秒必爭,我有一秒時間,我念一句阿彌陀佛,如果沒有念,這一秒就空過了。身體、明天都不要想,為什麼?佛安排的,我想了不靈,佛安排的靈。
列舉了師父上人說的這些話,我們概括一下,一句佛號大總持。究竟總持了什麼?高度簡潔的概括一下,就是一句佛號總持了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教(三藏十二部)和一切法;總持了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名號(念一佛即念一切佛)。稍微複雜的概括一下,阿彌陀佛是如來的全部家業;是佛說三藏十二部教典的核心之要;是佛說三藏十二部教典的實相法印;是佛說三藏十二部教典的最終歸宿。就是這麼簡單。就是這麼簡單的事情,師父他老人家苦口婆心說了五十六年,還沒有聽懂,真是「凡夫成佛真個易,去除妄想實為難」。難怪師父上人發出這樣的感慨,深感我們這一代人的福太薄了,太可憐了!
師父告訴我們,一天到晚口裡只有阿彌陀佛的阿公阿婆是佛菩薩示現的,你相信嗎?你認識嗎?你瞧得起他們嗎?有的人自視清高,誇誇其談,甚至想凌駕於師父上人之上,真是不知天高地厚!老師永遠是老師,學生永遠是學生。可能有人會不服氣,說不是有那麼一句話嗎?叫做「青出於藍而勝於藍」。不假,的確有這句話,但是你是那個出於藍而勝於藍的青嗎?沒有那個藍,哪裡來的青!
老法師慈悲,不忍心看到眾生福報這麼薄,機緣遇到了又錯失良機;不忍心眾生這麼苦還不覺醒,路走錯了還不肯回頭;不忍心看眾生往地獄裡鑽。老人家一個勁兒的做自我批評,我們有些人聽了還不覺得怎麼回事兒,甚至還在沾沾自喜,以勝利者自居,覺得誰都不在話下,自己本事大著了。師父是誰?師父是大智慧之人,你有什麼資格在師父面前指手畫腳?師父在救你呢,你知道嗎?師父的大恩大德你無以回報。好好老實念佛吧,先夾起尾巴做人吧,連人都做不好,何談作佛?
下面,再說說題目的下半部分,但念彌陀大事畢。這句話的意思不難理解,我們也先從字面上來解釋一下。但念的但,它的意思是只、僅、只要,這三個意思;大事,是指了生死、出輪迴、出十法界這件事;畢的意思是完、完結、完成的意思。連起來,「但念彌陀大事畢」這句話的意思,就是只要你念阿彌陀佛,了生死這件大事你就辦成了,辦完了。還需不需要別的?不需要,一個但念就說得明明白白了。上海下賢老和尚就是給我們做的「但念彌陀大事畢」的最佳榜樣。海賢老和尚已經做了,師父上人正在做,我們還需要懷疑嗎?還要自己再去探索、開闢新路子嗎?現成的成功之路你不走,這難道不是福薄是什麼?
師父上人諄諄告誡我們,我們一定要把自己往生極樂世界擺在第一位,成就念佛法門的關鍵,在於無論什麼時間、什麼地點、什麼情況下,只念阿彌陀佛這一法,除阿彌陀佛,其他什麼都不念,但念阿彌陀佛一法足矣。若離阿彌陀,萬般皆無用,徒勞無有益。曾經有同修問我:劉老師,妳學佛主修是什麼?助修是什麼?在這裡,我坦誠的告訴大家,我的主修是阿彌陀佛,我的助修還是阿彌陀佛。現在是這樣修的,將來還是這樣修,這個永遠不會改變的,與阿彌陀佛同心、同願、同德、同行,決定得生淨土。這個信念,是任何時間、任何地點、任何情況下,都不會有絲毫動搖的。
分享報告就說到這裡,藉這個機會,再稍帶著說幾句題外話。到現在為止,算上今天這篇分享報告,我一共寫了九篇,依我的本意,我一篇都不想寫,為什麼?妳已經很出名了,儘管妳自己時刻提醒自己低調做人、低調做事,可是嫉妒障礙還是很多。我想這些和別人都沒有關係,是我自己做得不好,這些障礙都是我自己感召來的。我應該老老實實做人,老老實實做事,老老實實念佛,老老實實求生淨土,老老實實親近阿彌陀佛,老老實實為眾生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。
實事求是的說,六、七月份,我隱隱約約的感覺到,似乎有人在搞什麼名堂,但這只是一種感覺,因為我和外界沒什麼聯繫,外面的事我幾乎一無所知。現在看來,我當初寫的那幾篇學習心得報告,大概都不是空穴來風吧。比如說,五月份寫的那篇「你亂我不亂,心定阿彌陀」,七月份寫的那篇「寧動千江水,不動道人心」,八月份寫的「沒事找事,閒話正說」,是不是佛菩薩在點化我、加持我,有些話要通過我來說。如果是這樣,我應該說的我一定說,我曾經說過,為法捐軀亦坦然,我隨時做好了為法捐軀的準備。
慚愧弟子劉素雲頂禮,二0一四年九月三十日。
老法師:我們聽了劉老師的學習報告,也看到這篇文字了,這是她第九篇。她的東西,篇篇都受到人尊重,篇篇都是大家歡喜聽的、歡喜看的,為什麼?我們為什麼沒有?別人為什麼沒有?她的東西就像她所說的,是她真心裡面流出來的。我們一般人真心沒現前,從早到晚,從初一到臘月三十,我們用的什麼心?我們用的是妄心。妄心裡頭沒有真心嗎?有,真心沒起作用,妄心起作用了。真心沒發芽,妄心長成小樹了,再往上長就成大樹,那就無可奈何了。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懂,否則的話,這一次得人身、聞佛法都白來了。
前面我們聽過自了法師的報告,他說得好,真正的原因是我們生死心不切。以為這個世間還挺好的,挺好玩的,捨不得離開,真正關鍵在這裡。所以,海賢老和尚跟我們不一樣,他經歷過兩次大戰,第一次世界大戰跟第二次,知道人生苦。我這個年齡,第一次沒有遇到,第二次遇到了。八年抗戰顛沛流離,我家裡有四個人,父母,我還有個弟弟,四個人住四個地方,不能團聚,你就想到多痛苦。我那離開家才十四歲,我弟弟離開家九歲,常常想起來會流眼淚,那麼小,沒人照顧。
知道人生苦,想出離,沒有遇到佛法,那個出離難,怎麼出離法?遇到佛法之後,人就得救了。我感謝老師,要不是方東美先生,換句話說把宗教這個東西介紹給我,幾乎是不可能的。認識佛法之後,雖然知道有淨土,但是受一般社會影響,認為淨土是老太婆教,不是知識分子學的,迷在大乘經教當中,迷的時間不算短。雖然有懺雲法師、有李老師時時刻刻提醒我,告訴我淨宗這個法門好,我都沒有接受。我跟同學們說過,我真正接受是講《楞嚴》、講《法華》、講《華嚴》,從這些大經裡面看到,文殊、普賢、觀音、勢至、彌勒菩薩這些人幾乎都是念佛往生淨土而成就的,這才引起我的重視。不容易,得來難,難能就可貴了。
年歲過了八十,那個時候講《華嚴》,講得也津津有味,了生死有沒有把握?沒有,華嚴境界我們知道,我們做不到。大家都很著急,著急什麼?業障很重,這個著急是對的。總是想懺悔業障,什麼方法有效?念佛念這麼多年沒效。我再老實告訴你,念佛要沒效,那就什麼法門都沒效了。為什麼?慈雲灌頂法師說得好,我相信他的話,他在《觀經直指》裡面講的,過去我曾經講過《觀無量壽經》,我用他的《直指》做參考。他說得好,我們世間人造作罪孽求懺悔,一切經論、一切懺法都失效,都懺不了你的罪業,他說最後還有一門,可以把你的罪業懺除。這一門是什麼?老實、一心專念阿彌陀佛,說了這麼一句話。換句話說,所有一切懺法都失效了,最後這一法,這一法都懺不掉,你就沒救了。你真的要知道。
為什麼這個方法我們用起來不靈?原因不難懂,我們對它沒有真信。你看看,人家說有別的方法,心馬上就動了,這就說明什麼,你對於念佛法門沒信心。這個法門只要三個條件,太簡單了,第一個信,第二個願,第三個念佛。你的信出問題了,我說過,百分之九十九的信,還有一分懷疑,那一分懷疑就是你的罪業不能懺了的原因。
這一次,我請的果清法師來跟大家講戒律,他很難得,我們早年在一起學習。沒想到,我們八個同學只有他出家,出家之後專攻戒律,戒律攻了三十多年,難得。現在能把戒律講清楚的,大概只有他一個。戒律很重要!早年章嘉大師,這句話給我講了幾十遍,因為我們疏忽了,不重視戒律,只重視經論,經論裡面有智慧。戒律,認為這是三千年前印度人的生活習慣,難道我們學佛要當印度人,還要當三千年前的印度人,哪有這種道理?
佛法我們最佩服的地方,它跟其他宗教不一樣,它能夠適應環境,它主張本土化、現代化。所以我們就明瞭,中國古時候的三代夏商周,夏商周三代的禮,禮就是我們生活的規矩,跟佛法戒律一樣的,有興有革。這個三代差不多有兩千年,夏四百年,商六百年,周八百年,兩千年。將近兩千年的歷史當中,生活當然有變革,夏是繼承古時候的,三皇五帝的。殷,殷商,以夏的禮為依據刪改,就是修訂,像現在我們修訂憲法一樣,適合於這個時代。周也是以商的禮做為基礎,再加以整理、修訂,適合於周朝。
戒律沒聽說改,我們就懷疑了。其實,戒律有沒有改?有,到中國來全變了。你看衣服,印度人只是一個披衣,袈裟,中國人裡面穿中國衣服,外面袈裟圍在外面,這表示不忘本的一個意思。飲食起居統統改了,為什麼?中國是溫帶,印度是熱帶,熱帶三衣一缽夠了,沒問題,溫帶不行,春秋、冬天一件衣不能保暖。所以中國有春夏秋冬四季衣裳,佛制度裡頭沒有。這些法師到中國來,恆順眾生,完全習慣於中國生活,所以中國人歡喜,接受它了。如果它要是戒律這麼嚴格,這也不行,那也不行,中國人早不要它了。你在印度可以,在我們這個地區不行。你再到北方,冬天多寒冷,棉衣不夠保暖,要皮衣,皮衣這就不能穿了,這殺生。你看看佛經裡頭的開緣,戒律不是有開遮持犯,學了沒有?有開緣。七十歲以上可以穿皮衣,為什麼?他年歲太大了,體力衰了,他不能夠禦寒。所以你看講理,佛法是通情達理,不是死呆板,死呆板的行不通。
飲食起居裡面,我們最常見的,五辛,蔥、蒜、韭菜、小蒜、蕎頭,這五種東西佛禁止我們用。酒也禁止我們用,是重戒,五戒裡頭的一種。統統有開緣。我們在飲食裡面,用酒做佐料可以用,調味,做調味可以用;五辛,藥用可以用。你要懂得佛制戒的原因是什麼,五辛,你看那個辛,跟腥不一樣。葷腥,葷是植物,腥是肉食。蔥、蒜這都是植物,這些東西生吃容易引發肝火,肝火旺容易發脾氣,是這麼個原因不准吃。熟吃,這個東西產生荷爾蒙,容易引起性衝動,是這個關係。七十歲之後開緣,體力衰了,需要這些東西幫助調養身體。所以,戒律要不懂得開遮持犯,你怎麼持?那就死在戒條下,那就錯了。
這些開緣特別多,宴會,特殊宴會當中,有利益於大眾的,就是接引大眾的,可以。這些例子,自古以來祖師大德都表演給我們看。我初學佛的時候,那時候常常到寺廟,寺廟老和尚對我們年輕人很愛護,祖父輩的,我們二十幾歲,老和尚那時候七十多了,將近八十。吃飯的時候邀請我們陪他,我們就陪老人,但是總看到老人桌上有一杯酒,我們看到了不敢講,總是懷疑。以後到台中親近李老師,我把這個事情告訴老師,為什麼老和尚每一餐都有一杯酒?老師說,老人幫助血液循環,這杯酒是當藥用的,不會喝醉的。我才明瞭。他那叫開戒,他不叫破戒。這些道理你都懂,然後你就曉得,佛法是活活潑潑,哪有那麼死呆板的?死呆板,中國這些古聖先賢早就把它排擠出去了,它還能傳到現在嗎?所以戒律要把這些道理,以及日常生活當中如何來受持,讓我們的生活更美滿、更豐富,這就對了。
我聽果清老和尚講這一段,著重在戒體。戒體是什麼?誰得到戒了?你們幾個人得到戒?沒有得到戒白聽了。戒體是什麼?真心,在大乘叫菩提心。真心裡面沒有惡念,哪裡會有惡行?真心是戒體。念佛人,我再跟諸位講清楚,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戒體,你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,哪來的罪業?你沒有阿彌陀佛,麻煩就大了,你說那個戒體那是妄想。像我們這樣的根機,萬緣放下我們根本做不到。真正統統放下了,心裡什麼?空,還著了空。空有二邊都不著,結果什麼?空有二邊都著了。他怎麼會著?你只要有空、有這個念頭,不就著了嗎?所以不可能,那不是凡人。我們今天走的這個路子,就是一句阿彌陀佛,好好抓住,功德就圓滿了。海賢老和尚持戒精嚴,什麼戒?阿彌陀佛總攝一切戒法,他真的圓滿了。真的為了生死、為出三界,世出世間一切法全都放下了。
劉素雲同學的報告,主要正是這個意思,再次勸勉我們,一句佛號、一部經、一部註解,夠了,保證我們這一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親近阿彌陀佛,成就無上菩提,決定不虛。這是她的意思。我們念佛人,決定不能為什麼大風大浪就把自己的功夫全都廢除了,這太可惜了。問題是什麼?聽經沒聽懂。劉素雲居士聽經時間不算長,她真聽懂了。為什麼聽懂了?生死心切,她聽懂了,她明白了。守住這一門,阿彌陀佛來說,我還有好的法門,比這個更好,我們也要謝謝阿彌陀佛,那個法門你傳給別人,我不要了,我就守住這個就行了。這個心態,是佛在《觀無量壽佛經.上品上生章》裡頭說的,阿彌陀佛來勸我,我也不會動搖,要有這樣堅定的信心,這才能往生。好,我們看下面的。
學生:南山律「業疏三宗」要義(下)—釋開吉學習心得報告之三十五
尊敬的師父上人、清公律師、副院長,諸位比丘大德、尼師大姐,諸位在家菩薩們,阿彌陀佛!慚愧弟子開吉今日恭敬報告的主題是「南山律『業疏三宗』要義(下)」。
道宣律祖在《業疏》中,用圓教宗的義理,明白指示出戒體的相狀。宣祖說,修行若想了悟、斷盡妄情(含攝見思、無明煩惱),必須知道持戒能夠斷除意業驅使身口、面對境界,所造作的虛妄之業。《濟緣記》解釋說,凡夫無始劫來的習慣,積習惡法深遠。雖然解悟、通達妄業唯心造,但終難調制妄心不再造作妄業。我們凡夫如果不是透過戒法,來調伏煩惱,想要清淨妄業,是無有根由的。因此說,「佛所制戒如猿著鎖,如馬轡勒,如捉盜賊。截生死流,發定慧力。菩提基本,涅槃初門」。三乘聖人皆是循從這種行跡。捨去這種修行的道路,就會白費時間和心力,就如同退步走路,卻想要前進,終究無由達到目的。
所以我們受戒時,如實緣念十方世界十法界有情無情的境界,以領納戒法。依身口意三業作羯磨法時,領受「作戒體」,還薰習虛妄分別的心。受戒人假借三寶殊勝境界,發起上品心,此自利利他、上求下化的上品心,即是真心。用真心薰習虛妄分別心,則妄心不生。(《濟緣記》)就如同燃燒名貴的香(喻真心),來薰習垢穢的氣味(喻煩惱)一樣。(《行事鈔》)
《業疏》說,受戒之時,在作三羯磨法完畢的第二念時,清淨戒體、無作業性就存在於戒子根本的第八識,形成善種子(即八識田的善法種子),這就是「無作戒體」。此種子有其功能力用,不須假借色法、心法施設造作,能任運自然生起薰習的力用,使虛妄的種子降伏,妄念不再生起。無作戒體薰習三業不再犯戒,「猶如香盡,餘氣常存也」。(《濟緣記》)香已燒完比喻作戒體謝落,而遺留的香氣常存不失。善種子中的「善」揀別不是惡和無記;「種子」是比喻,如世間的五穀、水果皆有種子。《濟緣記》略說十義:一、從眾緣生。二、體性各異。三、生性常存。四、任運滋長。五、含畜根條華葉等物。六、雖復含畜相不可得。七、遇時開綻。八、子果不差。九、展轉相續。十、出生倍多。無作戒體具有世種的這十種功能德用。
《濟緣記》說,受戒者應當知道,無作戒體是一體三佛之種(因種)。所以《薩遮尼犍經》云:「如來功德莊嚴之身,以受戒為本,持戒為始」。《法華經》云:「佛種從緣起」。無上佛道是種種因緣和合而生起的,即是這種義理。
《芝苑遺編》引智者大師《梵網經菩薩戒義疏》說,菩薩戒的無作戒體不起則已,若生起則一定是從心性發起的無作假色。「南山云:熏本藏識,成善種子,此為戒體。」宣祖「業疏三宗」所立的究竟戒體之義,就是圓教宗所說的,無作戒體是八識田的善種子。智者大師所說的無作假色,與道宣律祖所說的無作業性,是相同的無作戒體。天台宗能生起無作假色之因,與南山無作業性的所依處,都是指受戒者本有的心性。因此,受菩薩戒與聲聞戒所感發的無作戒體是相同的。經論中所說的菩薩戒體,細分成二種體:一、當體體。即是無作戒體,與圓教宗的八識善種相同。二、所依體。心性就是了。然而心性是無作戒體依止的處所,事實上心性不是戒體。
《業疏》繼續說,由於有「本種熏心」,因此從無作戒體生起持戒的力量是有常(恆常持戒不犯),能依前念牽引後念(習因和習果),生起持戒的功能德用(故要謹慎奉行戒體所生的戒行)。面對種種的境界,能夠同時生起能憶、能持、能防的三種功用,憶念無作戒體、持戒不犯、防止犯戒境緣侵入。持戒不犯能薰習第八識無作戒體,戒體與戒行輾轉薰習,能斷盡虛妄煩惱的根源,證得圓滿的佛果。《濟緣記》說:「展轉有四:一對境差別。二起心前後。三來報相續。四入位階差」。如果不能用這三種功用,勤察自己的心念,稍微放縱虛妄分別心,則妄心得勢,會薰習根本妄情煩惱,從而造下妄業,增長未來輪轉生死的業因。
《濟緣記》說,問:薰習的狀況分為幾種?答:最初,受戒時得作戒體,薰習妄心,成就無作戒體。其次,無作戒體能牽引後面的薰習,而薰習起對境持戒不犯。第三,則隨行中的作戒體、無作戒體,經由嚴持淨戒的薰習下,資助斷除妄源,而達到本體,返妄歸真,純淨無染,究竟成佛。討論到所薰習的狀況,融通涵蓋了薰習妄「心」和「識」,無作戒體是依止於第八識(能含藏色、心諸法的種子)。
《業疏》說,是故現今已經受戒的修行人,明白了前文的持犯義理後,在二六時恆常思念此行。當下就是以攝律儀戒做為修因,成就法身佛的果位,恢復本具的自性清淨心。若是以虛妄的煩惱,覆蓋真如佛性,就不能恢復自性的光明清淨。故須以修攝律儀戒來顯發,稱之為法身佛。《濟緣記》解釋說,以上是三舉受戒為因,三身佛為果,來詳勸修行人。分成三段:(一)攝律儀戒(誓斷一切惡),(二)攝善法戒(誓修一切善),(三)攝眾生戒(誓度一切眾生)。先總說相關的問題,使行者了知三聚淨戒的意義。
眾生的識體(心識的理體,指真如佛性)本來是清淨無有染污,離一切的塵緣染污;由妄想虛妄分別,將清淨的佛性翻為無明煩惱。清淨的佛性本來自在無有繫縛,具足無量方便、智慧、威神、德用;但是由於妄想、分別的緣故,將佛性翻為結縛的惑業。又復真如佛性本來平等,沒有彼善此惡,沒有愛憎差別,由妄想、分別之故,將佛性翻為六道生死。現在想要返妄而回歸到本來清淨、自在、平等的真如佛性,因此受戒要立三誓:(一)「斷惡誓」(願斷一切惡):稟受攝律儀戒,修離染行(三業清淨),趣向無作解脫門,恢復本自清淨的佛性,證法身佛,名為斷德。(二)「修善誓」(願行一切善):稟受攝善法戒,修方便行(四攝、六度萬行),趣向空解脫門,恢復本來自在的佛性,證報身佛,名為智德。(三)「度(眾)生誓」(願度一切眾生):稟受攝眾生戒,修慈悲行(生緣慈、法緣慈、無緣慈),趣向無相解脫門,恢復本自平等的佛性,證應身佛,名為恩德。
《濟緣記》說,然而這三種誓願、三聚淨戒、三種行、三解脫門、三身佛、三德,隨舉最初所立之誓,則三種誓願都具足成就,乃至三身佛、三德,一一都是如此。言語有前後,理論上無有各別不同。能用如此的心來受戒,能感發圓滿的戒體,用如此的心來持戒,能成就圓滿的戒行。
《華嚴經》云:「戒為無上菩提本,應當具足持淨戒。若能具足持淨戒,一切如來所讚歎」。《淨名經》云:「能如此者,是名奉律」。能如此修行,稱為奉持如來所制戒律。《涅槃經》云:「欲見佛性證大涅槃,當須持戒」。想要照見佛性,斷所知障、煩惱障,證大菩提、大涅槃,在因地中必須以深信之心,修持清淨戒法。如此等等,都是這個意思。
《業疏》中即攝律儀的「即」字,是點示小乘律當下就是大乘律,因為圓教宗融會大乘經論的意義。《大智度論》以《八十誦律》即是尸羅波羅蜜,《勝鬘經》說,聲聞毗尼即是大乘律學。所以,南山宣祖依《四分律》,融會大乘律,創立圓教宗。《業疏》繼續說,我們未受戒前,因妄情(五住煩惱)而蓋覆了真如佛性,被愚痴所障,迷失佛性的智慧光明。所以我們受戒後,於二六時中,要殷勤觀察自己的戒行,開發出禪定的力量,使無漏的心性本具廣大智慧生起。這就是攝善法戒的因行,能破除無明煩惱的障礙,成就報身佛的果地。
《業疏》說,因妄情(五住煩惱)覆蓋真如佛性,虛妄攀緣生起憎愛,故有彼我、是非的分別,造下六道生死輪轉之報。《濟緣記》解釋說,憎愛是障礙,妄緣憎愛,忘失本性平等,有彼我憎愛的分別心,受生死流轉的雜報(六道眾生雜亂的果報)。今返轉妄想根源,了知十法界眾生是「唯心所現,唯識所變」,眾生與我都有平等的佛性,是一體而無有高下的,所以要修平等行。受戒後,不能虛妄惱害一切眾生,要落實四弘誓願、慈悲喜捨四無量心、四攝行(布施、愛語、利行、同事),來幫助一切苦難眾生,是則名為攝眾生戒。
眾生無量無邊,所發的心量也是如此(亦即眾生無邊誓願度)。具備能薰習八識田善種子的功能,為成就化身佛的果位,隨順彼眾生的心念生起,無往不應,利益眾生,如同水月,隨著眾生的根機,呈現或大或小的影像。《濟緣記》說,「如同水月」,水比喻眾生根機的感召,月比喻佛菩薩垂慈應身救度。月不沉入水中,水不會染污月亮的光明。隨著水容器的大小,水波澄清,月亮的影子就呈現。因此說,(同體大悲的)慈善根力,感應難思。
《濟緣記》說,問:三聚淨戒與佛的法、報、化三身,是相同的還是不同的?答:語言文字上有差異,但是義理是完全一樣的。因為隨意舉出任何一條戒,三聚淨戒的功用都具足。隨舉三聚淨戒中的任何一聚,互相具足功用的狀況也是如此。由此了知,初受戒時圓發三種誓願,使受戒者在日後的隨行中,奉行而不懈怠,直到最後圓修三種行門,成就所修的因行,必定能夠招感獲得果地(圓證三身佛果)。因此三誓願即是三聚淨戒、三身;三聚淨戒即是三身、三誓願;三身亦即三誓願、三聚淨戒。用能受戒的心,與持戒的行為舉止為修因,感得三身佛為果地,所以說「心佛無差,因果不二」。能如此三聚互攝,才稱為圓滿三聚淨戒,這是尸羅波羅蜜,是究竟波羅提木叉。
所以我們知道,受戒者若能發此心,就能獲得三聚淨戒的無作戒體,應當了知此戒體是成就三身佛的因種,怎麼可以自己輕視自己,而不加以珍惜、恭敬呢?然而雖然三聚淨戒是彼此具足,至於在戒行上的修行奉持,必須恆用身口意三業攝受一切眾生,則能任運含攝一切眾生。其餘的攝善法戒、饒益有情戒,都具有利益眾生的功能。
問:大、小乘的教義中,已有分明齊限,何須在圓教宗中,指示大乘的義理?答:是為了成就四分假名宗具有分通大乘義理的緣故。何以然?如同《菩薩善戒經》所說,五戒、十戒、具足戒是輪流次第為權巧方便。因此,受五戒是為了修學十戒,受十戒是為了修學具足戒,受具足戒是為了習學大乘菩薩戒。所以,前三種戒稱為菩薩戒的前方便。假名宗了知四分律是為權教所收攝,不住於其方便法之上,所以在義理上符合分通大乘的教義(合乎部主心意),做為稟受菩薩戒的前方便。《行事鈔》中敘述受戒所發心,是為成就所受的三聚淨戒,此明由戒體生起的隨行,其次解釋能成就三身佛。透過發誓願稟受戒體,與戒行相互扶持,大、小乘戒交相輝映。彼則期心而後能如實受菩薩戒,此則已經得到聲聞戒,應如實受持。經由假名宗所具足的分通大乘的義理,能夠看出宣祖四分律創立圓教宗,具有深遠的道理。
如果是這樣,假名宗已經顯示分通大乘的義理,何須別立圓教宗?答:假名宗在義理上是分通大乘,但是本教的律文是侷限小乘,故不可大、小乘混濫融通。因此,必須另外安立圓教宗,來隨順戒體的究竟本義,詳敘制戒之理,不等於混濫大、小乘的宗旨。請看前面《業疏》說明實法宗戒體義理的文中,沒有出現一個「心」字;說明假名宗戒體義理的文中,沒有出現一個「種」字,始見南山聖師深體權實的教理。其餘的凡夫愚痴之人,不足以妄作評議了。
《業疏》說,此戒體門所談的義理,已略辨明三宗所立的戒體之義,只是少部分名稱不同(若據「業疏三宗」所立的戒體名稱和意義,則不會大、小乘混濫)。為了解釋清楚,因此從最初至此,言語牽涉了很多。
弘公律師在註解中說,以上「第四項顯立正義」之文,是《四分律隨機羯磨疏》(即《業疏》)經歷指示三宗之文,是南山律祖的著作中最為精粹的內容,從古至今,中外學者頗為盛大的流傳與讀誦。「但以記文與疏釐會,分割間隔」,致使《業疏》的文散亂、瑣碎,不能融合貫通。弘公律師唯獨希望讀者別錄此文,合為一卷,時時誦持,庶可看出這段文的精粹微妙之處,才不虧負南山律祖開示、教導的聖人心意!
《業疏》說:「今識前緣,終歸大乘」。現在大家認識了前三宗戒體的義理,是終究歸於佛所宣說的大乘教義。因此,修行人必須將心安住在大乘的教義上。
《濟緣記》解釋說,佛陀依十方世界十法界如塵似沙的妄境,而制立無邊的戒法,是為了使眾生體會「一切唯心,萬法唯識」之真理。我們無始劫來迷惑顛倒,造作種種罪業,迷惑而為心外之物所轉,造作罪業,感得三界六道輪轉的苦報。今日我們了知十方世界十法界有情無情的境界是唯識所變,無有外塵。所以在正受時,必須普遍緣念十方世界十法界如塵似沙的戒法,發起斷惡、修善、度眾生的大誓願,翻轉惑業苦三障,在八識田中結成善種,稱為無作戒體。
我們應當了知「能緣所緣,能發所發,能熏所熏,無非心性」的道理。《濟緣記》說:「心無邊故,體亦無邊,心無盡故,戒亦無盡」。心性無邊,戒體無邊,心性無盡,戒體無盡。所以戒體、心性是橫遍十方,豎窮三界,無邊無盡。
受戒的行者應當了知,無邊無盡的心性下,所感得的無作戒體,是依修行人所發的菩提心而感得的。菩提心是修菩薩道的大慈悲心,無緣大慈,同體大悲,無有任何條件給予眾生安樂,拔苦與樂,眾生與我們是同體的,眾生之苦即是吾之苦。要修大慈行,以求得無上佛果,依此行願發心修行,稱為真實佛道(實道),這就是大乘,是一佛乘。
過去、現在、未來三世如來、十方諸佛,示生唱演入滅,徹證不生不滅的本性,遊戲人間,隨緣度化,頓然開顯。演說《華嚴》等大乘教法,漸次誘引宣講《阿含》等權教之理。宣說種種方便法門,設立種種施為造作,都是為使眾生發菩提心,行菩薩道,引導眾生究竟成佛。所以說,「雖說種種道,其實為佛乘」。這是修行人安心辦道的下手之處。
靈芝律師於此宣說持戒念佛,往生極樂世界之理:然而眾生身處五濁惡世,業障深重,無始劫來,惡劣的習慣氣分難以斷除乾淨。初發心的人容易怯懦、害怕、畏懼,感到成佛路途遙遠,必須經歷三大阿僧祇劫,容易退失菩提心,故要發願求生阿彌陀佛極樂清淨佛土。
何況大乘圓教宗的三聚淨戒,就是往生淨土的上品三心,至誠心、深心、迴向發願心(見《觀無量壽佛經》)。攝律儀戒,斷除惡法,是上品往生的至誠心(即《起信論》所說的直心)。清公和尚解釋說,此即是「不生不滅,不常不斷,不一不異,不來不去」,是中道第一義、最正直的心,是至誠心。攝善法戒,修一切善法來修至德,即是上品往生的深心,是好樂修習一切善行的心。如善導大師所說的,深心即是深信不疑淨土之心。攝眾生戒,為饒益一切眾生,是上品往生的迴向發願心。
靈芝律祖說,能夠奉行三聚淨戒,則具備此三心,將來必登淨土上品蓮台。得無生忍,不待多生,成佛菩提,了無退屈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證得無生法忍,當生成就佛果菩提,不會再退轉。這種持戒念佛的修行法門,是修行人究竟安心的處所。
以下引證《法華經》,是其開權顯實之文,經云:「我此九部法,隨順眾生說,入大乘為本」。佛所說的九部法是隨順眾生根機而說,引導眾生進入大乘做為根本。即十二部經的前九部為小乘教法,其終究的目標,是歸一佛乘。又云:「聲聞若菩薩,聞我所說法。乃至於一偈,皆成佛無疑」。小乘聲聞或權教菩薩聽聞我所說的法,乃至只聽一首偈,都能成佛無疑惑。故《法華經》云:「十方佛土中,唯有一乘法,無二亦無三,除佛方便說。」(除去佛權巧方便所說)。這只是藉假設的名字,來引導一切眾生,使令明白佛對眾生宣說、開示悟入佛知見的道理。
既然了知此戒體是成佛的因種,那麼我們就應當保護戒體,如同保護自己的生命一樣;如同越過生死大海,護持保護生命的浮囊,而無有破洞一樣。又如諸經論中所說的鵝珠比丘、草繫比丘、海板比丘的公案,都是寧捨生命而不犯戒的。清公和尚說,他們忘記了生命而護持戒體,因為壽命跟戒體比起來,後者比前者更重大。故文云:「我為弟子結戒已,寧死不犯」。又如《涅槃經》中羅剎之比喻,羅剎向渡海比丘乞浮囊,乃至微塵許,比丘都不給予。因此,護持戒體要從最微細的小戒都不犯做起。這也就是清公和尚常常教導我們的,「輕重等持」的道理。
慚愧弟子恭敬聆聽清公和尚宣講《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》,並將「業疏三宗」的聽課筆記恭敬整理成文。如有不妥之處,誠請尊敬的師父上人、清公和尚、副院長,諸位比丘大德、尼師大姐,諸位在家菩薩們慈悲惠予指正,無盡感恩,阿彌陀佛。慚愧弟子釋開吉頂禮敬呈,二0一四年九月三十日。
老法師:這篇報告也是很了不起的文章,為什麼?很容易把念佛人的完全摧毀了。所以東西要透。後面講得很好,一切都歸於大乘。如果這樣說,那就真的像人所說的,念佛不能消業障,一定要持戒,這一句佛號不等於持戒。這把祖師大德的開導全部推翻了,有這個作用,這要負因果責任。這是個大問題。所以讓我們想到,我這一次做的到底是對還是不對?用心是善的,善心做了錯事,什麼錯事?就是把一門深入破壞了。
自古以來,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,海賢老和尚的一句阿彌陀佛,裡面有沒有具足一切戒?具足。不但具足,我跟諸位講得很清楚,一句阿彌陀佛具足一切諸佛的名號。念這一句阿彌陀佛,就不必再去拜八十八佛,也不必去拜萬佛,為什麼?統統在其中。阿彌陀佛名號的意思是無量覺,梵語,阿翻成無,彌陀翻成量,佛翻成覺,哪一尊佛不是無量覺?全是的。哪一尊佛一生所講的一切法不是無量覺?所以這一句名號統攝。劉素雲居士講得正確,這個人這一生當中決定往生。這個不能往生。如果把念佛人也勸他,你念佛不行、不能成就,他這一生不能往生的責任你要不要擔負?他本來可以往生成佛,你把他拉回來了,什麼原因?你對戒並沒有搞清楚,並沒有完全通達。為什麼?現在這個裡面講得很好,你的心清不清淨?
這篇都講到了,「十方佛土中,唯有一乘法,無二亦無三,除佛方便說」,一乘法就是,簡單明瞭的就是這一句阿彌陀佛。《華嚴經》到最後,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。我們看《華嚴》五十三參,第一參德雲比丘,講了二十一種念佛法門,二十一種一展開就是一切法,一切法就是一法。這是什麼?這是有大福報的人,他才能遇到,他才如如不動,這一生當中決定成佛去了,他走這條路。走其他的路子都是豎出,要經過很長的時間,無量劫;不是不成佛,能成佛。每個法都能成佛,就是時間長短不一樣,最捷徑的、最了當的就這一句佛號,一句佛號統攝一切法。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。
讓我們想到李老師,在台中我跟他十年,法師、大德、居士經過台中,老師請吃飯,供養,不請講開示。什麼原因?像這樣的開示一講,問題可大了,老師在那裡幾十年辛辛苦苦勸人念佛,一下就推翻了。這是什麼?這是眾生福薄,沒福,老師長年教導的,不如人家幾分鐘、半個小時,比不上異端。這都是佛說的。所以要成就,跟一個老師正確,現在這個學生找不到了。我們到底何去何從?本來是一條路,走的是直路,成佛的大道,現在這麼一搞,不曉得何去何從,疑心就生了,至少對淨土宗的信仰大打折扣;換句話說,極樂世界去不了,去不了決定是六道輪迴,六道輪迴決定是三惡道。你怎麼把這麼好的一條路子,正路,你不走,你去走彎路?沒有福報,沒有智慧,心地不清淨。這個東西學到叫清淨心,三聚淨戒就是一句佛號。海賢老和尚念這一句佛號,他有沒有惡念?別人打他兩耳光,他還會笑,沒有怨恨,你能做得到嗎?老和尚比喻說,他打我像給我抓癢一樣,唾沫吐了一臉是幫我洗臉,這是什麼戒?我們要從這裡著眼,有真智慧。
淨宗難,真難,我親身經歷,我學佛三十年才相信淨土,但是我這一相信,那根深蒂固,不會被外頭境界動搖。為什麼?有三十多年經教的基礎,我真把它搞清楚、搞明白,我才接受它;我有懷疑,我不接受。對於知識分子來講,它是難信之法,知識分子喜歡研究,研究裡頭就有疑問,疑把你的信心全部破壞,全部摧毀了。治你這個病,正好,今天劉素雲居士這一篇治你的病,你好好去讀那一篇東西。她能往生,你能不能往生?
你學這個戒律,能不能斷惡修善?貪瞋痴慢疑能不能斷?財色名食睡能不能斷?七情五欲能不能斷?如果能斷,對你的機。那你要一生成就的時候,你不念佛,是豎出,你要經歷三大阿僧祇劫,為什麼?要經歷,就說大乘吧,五十一個位次,十住、十行、十迴向、十地,要從這個路子走。如果修淨土的話,那你一步登天,生到極樂世界就是阿惟越致菩薩,那是什麼?十地。前面十信、十住、十行、十迴向省掉了,你一下就登到地上菩薩去了。讓你這一生就登地了,把他拉下來,從初信位往上修,修無量劫才能修成,你是救人你還是害人?你這一生聞不到這個教那沒話說,那是你什麼?你完全沒福報。你聽到淨土,接觸到《無量壽經》,這是大福報。大到什麼程度?一切諸佛都形容不了,太大了。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。
我自己很清楚,你們不走這個路子,你們比我高,我不如你們,我學老太婆,我學海賢和尚,我走他的路子,我不走這條。不走這條,這一條裡頭我是圓滿的,我沒有惡心、沒有惡念,真的念念希望人在這一生順利成佛,倒駕慈航來救苦救難,來度眾生。我們除這一念之外沒第二念。什麼時候往生?就跟劉素雲講的一樣,我每天都等著阿彌陀佛接我,他什麼時候來,我什麼時候去。我對於這個世間毫無貪戀,統統放下了,什麼時候走都行。這要知道。誤自己的大事是小事,誤眾生的大事,那是無間地獄、阿鼻地獄,不能不知道。八萬四千法門都是難行道,易行道只有這一門。
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不能不讀,不能不真正去用心,它能夠破除你的一切疑惑。黃念祖的註解加一把力,蓮公講的你還是不能夠明瞭的話,看他的註解。他的註解看不懂,沒有關係,學海賢,一句名號念到底,你會開悟。因為這一句佛號圓滿具足一切法,八萬四千法門在其中,無量法門也在其中,妙不可言,古人講暗合道妙。一生當中究竟圓滿,而且快速,快速到你無法想像。一心專念的人,我們看《淨土聖賢錄》、看《往生傳》,大多數人都沒有超過三年,就往生了。
早年德融法師,已經走了。你記不記得?德融法師。年齡跟我差不多,住在基隆,聽我講經,就問過我這個問題,是不是念佛的人三年往生,他壽命到了?我告訴他不可能,這個不合邏輯,哪有那麼巧?巧有,幾個而已,不能那麼多。那麼多三年往生的,那是什麼原因?那些人有壽命不要了。像瑩珂法師,他還有十年壽命,不要了,求阿彌陀佛帶我去,佛慈悲,就帶他走了,是這樣才講得通。
念到功夫成片,我常常講的,你就能見佛,跟佛就感應道交,阿彌陀佛就來告訴你,你壽命還有多久,到你臨命終時,我來接你。有一等人,我壽命不要了,我現在就走,海賢就是的。但是阿彌陀佛交給他使命,叫他表法,給念佛人做好樣子,就在這個時候。這個時候,我們對念佛普遍懷疑,這個太危險了,他來給我們做證明,證明什麼?極樂世界真有。他跟阿彌陀佛見面,我的估計超過十次,有十次以上。我們遠公慧遠大師,初祖,我們在傳記上看到記載,他一生見阿彌陀佛四次,最後一次是接引他往生,四次。海賢老和尚時間長,九十二年。他什麼時候開悟的?我感覺他大徹大悟、明心見性,應該在四十左右,理一心不亂。
師父教給他,明白了,那就是到理一心不亂,怎麼樣?不能亂說,不能說。他遵守,遵守是正確的,在那個環境裡真不能說,你說出去,你妖魔鬼怪,你胡造謠言,致你於死命,真不能說,一生不敢講。一直表法到最後看到《僧讚僧》,他表最後這個法他走了,表法圓滿。告訴我們,佛法要興旺,互相讚歎;互相批評,自讚毀他,那是滅佛法。所以我們對於任何一個宗派都要讚歎,它能夠接引那一類的根機,它沒有錯,佛說的哪有錯的?不但自己佛門裡頭任何宗派、法門都要讚歎,只要他依照經典去修行;其他各個宗教,都平等對待、和睦相處,世界才有救,否則的話世界沒救。
今天圖文巴這麼多人來看我,都希望把圖文巴建造一個和諧模範城市,都有這個心,都有這個願望,太難得了。這是我們在此地做的十三年,我們就是溫馨晚宴來聯絡大家,十三年沒有終止。哈比哈山長老,我的老朋友,伊斯蘭教的長者,漢尼夫是他的學生,我想在這邊團結宗教,漢尼夫有經驗。過去我在新加坡團結宗教,我離開新加坡,他就接著,所以他經驗很豐富。他到這邊來,把這邊宗教團結起來了,族群團結起來,真難得。這是什麼?這是地球上的人還有福報,如果沒有福報,就做不成功,還有福報。說明地球不會毀滅,地球還會有太平盛世出現,圖文巴帶頭。這是大慈大悲,這是真正三聚淨戒。一定要懂得開遮持犯,什麼時候該開不開,你有罪,該止不止你有罪,該開不開你也有罪。完全為自己著想不行,要為苦難眾生,要為世界安定和平。
今天我們看這兩位同學,她們兩份報告看起來好像是對立的,實際上是一而二,二而一。一個是從圓教說的,一句佛號就總攝一切法;一個是分開的,對初學來講的,就是辦小學,小學、中學、大學、研究所,走這個路子。一個它是沒有這種階級,跟禪宗一樣,是頓超,圓頓大法,沒有階級,這一生當中就能證得。
禪更難,因為禪要離一切相;淨宗的方便殊勝,就是它指方立相,指著西方極樂世界,立阿彌陀佛,這個我們能做到。禪那個功夫我們做不到,它太高了。老師告訴我,三個老師都告訴我,方老師、章嘉大師跟李老師,都告訴我那是險道,一步登天;登不上去掉下來粉身碎骨。所以他叫我學教,教像上樓梯,很穩當,但是時間很長。教裡頭這淨宗,教裡面有圓頓的法門,這個太稀奇了,教裡面圓頓法門就是淨土。密宗也是圓頓,但是條件多;淨土沒有條件,就是信,真信,真正願生極樂世界,真正願意做阿彌陀佛的學生。我們現在天天念佛,就是拜阿彌陀佛做老師,阿彌陀佛攝受我們。一個老師,阿彌陀佛;一部經,《無量壽經》,用會集本;一部註解,黃念祖的集註。一直念下去,什麼業障都消了。
慈雲灌頂法師在《觀經直指》裡頭說得很清楚,你的業障、你的罪業,所有經跟懺法都消不了,連這個戒也消不了,還最後有個方法,一句佛號。一心專念,業障消了,你能夠順利往生去作佛。這不是我說的,慈雲灌頂法師說的,他是清朝乾隆時候的人,著作等身,《卍續藏》收了他二十多種著作,這裡頭有《觀經直指》。
人身難得,佛法難聞,機會只有這一次。這次錯過了,下次再碰到不知道是哪一劫,時間太長太長!這麼長的時間當中都是六道,六道裡頭,肯定三惡道時間長,三善道的時間短。把這個看清楚了,自己才真正明白利害得失,你怎麼樣去選擇。榜樣,我們就跟定海賢老和尚,這個人不認識字,一生沒有念過一部經,沒有聽過一部經,他的長處就是老實、聽話、真幹;他學習的態度,真誠、清淨、恭敬,這他做到了,有這個態度,沒有不入門的道理。我們今天學什麼都沒有恭敬心,學戒律有沒有恭敬心?你試試看你能夠持多久,大概三個月都保不住,就完了。能保持三年我是一個都沒見到,外表像個樣子,裡頭不行,貪瞋痴慢全的,沒有一條他斷掉的。遠遠不如老實念佛的人。
所以李老師是警告我很多次,千萬不要小看那個鄉下阿公阿婆天天念阿彌陀佛,好像什麼事都不懂。你問他什麼都不知道,回答你的,笑咪咪的,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回答你,除這一句阿彌陀佛,好像他第二句話都不會說,人都瞧不起他。那種人是什麼?真念佛人,決定往生,往生的品位很高。我告訴開利法師,你們廟有沒有?他說有。我說有多少個?他說有三、四個。那是寶,要恭敬,要讚歎,有這些人在道場,這道場有福,這個地方人少災少難。我們道場修行比不上他一個。這用灌頂法師的開示我們就明白,他能消一切罪業,能化解一切災難,他有這麼大的功德。我們都自以為比他強,實際上,我們跟他相比,天上地下,不能比,他太高了。好,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