弟子规学习系列演讲一 承先启后 继往开来 蔡礼旭老师主讲 (第二十二集) 台湾桃园孔庙 2007/4/7 檔名:52-180-0022
诸位朋友,大家好。我们刚刚提到「谨慎为保家之本」。谨慎的态度就是孩子他面对这些诱惑的时候,他在人生当中面对这些挑战都能跨得过去,不被障碍、不被影响。其实这些诱惑是缘,因在于我们有贪念,贪这些财色名食睡。中国的教育它最重要的是禁于未发,防微杜渐。就在这个坏的习性还没起来的时候,就懂得把它调伏掉,「禁于未发之谓豫」;但是假如养成了再来禁就不好禁,叫「发然后禁」,他贪念习性已经起来,发然后禁,才要去禁止他这些不好的行为,「则扞格而不胜」。这坏的习性假如比喻成一滴墨汁滴在清水里面,这清水就好像我们本善的心,但是受到这个污染,这一滴墨汁滴下去,很可能不到一秒钟的时间,但是我们要再把这墨汁把它清出来,那要费好几倍的时间。
中国人对这个事实真相很明白,所以说童蒙养正,「蒙以养正」,这个「蒙」是《易经》里面的一个卦象,代表着一个生命,一个孩子刚出生,要养成他健全的人格,蒙以养正;「圣功也」,这是一件非常神圣有价值的事情。因为他一养正,他人格健全了,他对家庭社会就会有很大的贡献;但是假如没有养正,染上了一些习性,那很可能对社会、对家庭都是一种伤害。所以教育好孩子是一个家庭首要的大事。
这蒙卦里面就讲到「捍其外诱,全其真纯」,面对这些诱惑,捍就好像格斗一样,那样的要对他的习性不可以宽容,一宽容,很可能到时候养成了,你想帮他都帮不了,捍其外诱。全其真纯,这个真纯就是他纯净纯善的心。一般家长发觉孩子行为有问题的时候,那往往都不是刚开始,因为我们可能在跟孩子相处的过程当中,缺少对他的关爱、观察,都忽略掉。所以当家长发现都很感叹,我儿子怎么会说谎?我儿子怎么会偷人家的东西?我儿子怎么会变这样?讲这样的话,好像我们很无辜。事实上,那些都有征兆。小的时候,他第一次犯错了,那一定行为都会表现出来,做这些坏事跟他善心不相应,那个表情动作都会很诡异的;可是假如我们很忙碌,没把孩子的教育放心上,就容易忽略掉。
大家都知道我在澳洲遇到一位长者卢叔叔,他不只在企业界把员工带得很好,他自己教育孩子也教得很认真、很成功。他的孩子回到台湾之后,现在发展得很好,都独当一面。当初卢叔叔他孩子回来之后,马上告诉他:你自己搬出去住,自己要独立,家里不给你住了。我们一般的人看到这一幕,我们当父母的心里会怎么想?怎么这么狠!住一下又没关系。假如一开始回来,没有这么做,他孩子现在的整个承担力就不会这么强,他的整个做人做事的能力,也不会上升的这么快。有时候「能舍非无情」,真正要锻炼孩子,这个时候不能心软。卢叔叔就提到,其实教育没有偶然,要把一个孩子教好,那要二十几年的功夫,百年树人!
当时候孩子很小,读小学一年级,从学校回来,然后晚上做完功课去睡觉了,他们还会把孩子的书包打开来看,书包里面有没有不是父母买的东西,多出来的,不明的东西。很多人说:这么做不好!不尊重孩子。这样叫不尊重孩子?现在很多口号,我们要很冷静,尊重孩子什么?他有错的时候,不赶快给他纠正,这样叫尊重?这样叫姑息养奸。我们尊重孩子他的喜好,让他自己去选择!这些说法都不对,孩子有理智、有智慧了,才能让他选择。那要不要做功课让他选择?不可能!该尽的本分就是要做,孩子还没有办法判断是非善恶的时候,父母的原则就是在教导他判断。所以我们是尊重孩子的人格,他的本善的这个特质,而不是去助长他的习性!所以当他贪欲一起,你没有赶快把他导正,那养成习惯就不得了。你看现在多少孩子惯犯,这不自觉的就偷人家的东西,因为他贪心起来的时候,他可能会觉得不劳而获的东西来得太容易,他反而产生对这个行为的贪着。
后来刚好有一天,发觉他孩子多了自动铅笔,一枝漂亮的自动铅笔,马上问孩子:这个笔从哪里来的?孩子当然是支支吾吾的。后来了解,这个孩子是看到同学有一枝这么漂亮的自动铅笔,然后兴起想要的心、喜欢的心,然后就走过去把这枝笔撞掉下来,你看聪不聪明?撞掉下来,然后掉在地上,看没有人,就把它捡起来。你看这么聪明,这个假如不导正,以后可能是江洋大盗,有没有?一般的人脑子还没像他这么好?所以他问他孩子的时候,他还会说在地上捡起来的,所以父亲追根究柢,终于把这原因找出来。然后把孩子带到学校去,在大庭广众之下跟同学道歉,跟老师道歉,你看慎于始!一次之后,孩子的羞耻心起来,这辈子绝对不再动一个脑筋要去贪人家的东西。这是父母谨慎到孩子的习气不能让它增长,这是真懂教育。
还有一次,卢叔叔的两个孩子好玩,然后就在大楼,在人家的墙壁上画画。画一画,两个兄妹还互相看一看,还觉得好玩,在那笑。画得整栋楼都画完了,假如是我们的孩子怎么处理?卢叔叔他们夫妻带着孩子去给每一家人家道歉。在那个道歉的当下,假如人家还是不高兴,孩子马上跪下去;你给人家道歉,人家不能接受,代表你诚意不够,还要跪下去。往往两个孩子要跪下去的时候,这个家长马上:不用了,不用了。就拉起来。这个孩子就这样从一楼给人家道歉,哭整楼的。哭完,够了没有?不够!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。所以卢叔叔就带他两个小孩,教他们如何漆油漆,然后就两个人亲手,父母也不帮他,两兄妹自己把整栋楼重新漆干净。你看,一次就让他往后做任何事情都要想到别人,而不是我喜欢怎么样就放纵自己,而且要去承担自己做错的责任。不然任何事情,他放纵欲望了,都有父母给他收拾,长辈给他袒护,那他怎么可能做事会谨慎、会负责?所以有时候爱孩子反而害了他。
前美国总统里根先生他就曾经回忆,自己在小的时候玩球,玩美式足球,结果不小心把人家隔壁家的玻璃门撞坏了,那很大一片的玻璃都给撞掉了。他的爸爸答应借他钱,但是要他自己还,自己负责。那时候整个玻璃的费用是十二点五美元,那都已经是好几十年前,那时候十二点五美元可以买一百二十五只鸡,所以是很大的一笔钱。他就从那以后寒暑假都去打工,然后把钱还给他爸爸。你看这个当下,他父亲就是教给他,你人生犯了错误,都是要自己去承担、去负责。这是对孩子犯的错误,起的贪念,这些不对的行为出现的时候,一定要慎于始,给他们正确的教诲,然后终身铭记,不再犯。
卢叔叔他自己都是企业的高级主管,所以收入也是比较优厚的,但是他的孩子没有去过他的办公室。为什么不让孩子去办公室?你看现在的家长是觉得,我公司很气派,带着孩子去逛半天;可是真正懂的父母,这些很奢侈的环境装饰品,不让孩子去接触,不然会增长他的虚荣心跟人家比。你看现在那些幼儿园的小孩,比到什么程度呢?比谁家的车比较好,甚至于现在还有比谁家的妈妈长得比较漂亮,那个虚荣心不得了。有位小朋友他父亲开出租车,刚好父亲把他载到学校门口,结果他一下车,父亲车还没开走。一下车,他遇到他的同学,两个人要走进去的时候,父亲听到他们的谈话,他的同学问他:刚刚那个开车载你来的人是谁?他儿子:他是我家的仆人。他爸爸隔天就把他办转学。因为那整个幼儿园的风气,攀比、虚荣的风气太盛了。还有比妈妈谁漂亮,比到还有妈妈家里也没什么钱,为了孩子在那攀比母亲漂不漂亮,还几乎拿了家里的存款,然后去整容,这是太不象话的风气。
不只孩子没有到卢叔叔的办公室去过,以至于公司都是派专车来接送他,卢叔叔都是交代在家外面的巷口等,不要开进来。不要让孩子觉得,我爸爸多了不起,公司都派大车来接他,都不长孩子这些虚荣。他们家的那个房子,卢叔叔常说:他是最穷的有钱人。为什么说最穷呢?他说他现在住的那个房子,可能台北人没几个人受得了,而且很有意思,房子已经三、四十年了,天花板油漆都会掉下来,都已经是这样了。我说:卢叔叔,我去你们家的时候,我怎么都没有发现。他说:墙壁很好商量,人在的地方都不会掉,都掉在人不会坐在那里的地方。所以你看这么节俭,连天地万物都会有默契。所以他说他是最穷的有钱人,因为精神生活非常的富有。那孩子也都很懂事,在工作当中也都很尽力去做,所以他都不担心。
以至于,因为一般都是公司派车来接他,所以他自己也不买车,跟孩子出门去坐公交车。坐公交车他才能在坐公交车的过程,妈,这个我帮妳背,爸,这个我帮你背,还会让座给父母坐,以至于跟着爷爷奶奶出去的时候,都会照顾爷爷奶奶。你看,轿车买了,这么舒服,大家躺在那里,这些东西去哪里学?所以安逸的生活,对孩子不见得是好事。败家亡身者,皆富贵家之子孙;建功立业者,都是贫穷家之男儿!所以真正会教孩子的,藏富教子,绝对不让孩子知道自己有钱。
林则徐先生有一段教子很精辟的教诲,「子孙若如我,留钱做什么;贤而多财」,孩子还有点德行天分,结果我们钱很多;「则损其志」,那他的志气愈来愈小,提不起来。家里就有钱了,我都不用去承担,不用去赚了。假如孩子的素质不是很好,我们又很有钱,「愚而多财,益增其过」,他素质已经不是很好了,从小又养尊处优,骄奢淫逸的习气那就很难不染上来。所以这个「谨」,都是谨慎到不让孩子起贪、起瞋,起这些傲慢、这些习气。都能够要发生的时候,就懂得调伏孩子不好的这些态度、这些习染,能够对治下去。这是我们刚刚讲到这个诱惑,财的诱惑,贪心的习气要起来,就懂得把它调伏下去,这是真正爱护子女。假如我们不这么用心、这么谨慎去教孩子,当这些习染上身,孩子一辈子变成习性、欲望的奴隶,到时候我们也很感叹,帮不上忙。
刚刚是讲到这个「色」的部分。其实人有正气,人有孝心的时候,人有这种谨慎的心,他不会被女色所诱惑。在历史上,因为女色而亡国的,那是数不胜数。有一位诗人就很感叹说:「后人哀之,而不鉴之」,这读历史的后人,读到这些因为女色而亡家亡国的例子,读了都很感叹:不要像夏桀,不要像商纣王!都哀叹,哀之,而不鉴之,而不引以为鉴;「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」,这种感叹说,怎么可以这么不小心染上这些欲望!结果这样的感叹几乎是一代接着一代继续感叹下去。所以这个还是教育问题,没有教好的关系。
唐朝有一个很严重的乱事,安史之乱。大家应该都比较有听到这个安史之乱的典故。安禄山作乱,原因是唐玄宗后来治理朝政没有尽力,荒废掉了,才会造成这个乱事。我有次到一个警校去讲课,就有问他们说:安史之乱是谁造成的?底下警员就喊得很大声说:杨贵妃造成的。我们看人假如不学,判断都会判断错误,我们想想这安史之乱,谁应该负责?我们看安史之乱的因在哪?缘在哪?这个缘是女色,杨贵妃的女色。因呢?因在唐玄宗好色。假如唐玄宗没有好色这个因,就不会有这个结果。所以有好色的因又遇到杨贵妃,才会有这样惨的结果。假如杨贵妃是生在尧舜那个时代,生在大禹那个时代,会不会有安史之乱?你们怎么没反应?你们要信任这些圣贤人。假如杨贵妃遇到大禹的话,那大禹一定会说:妳给我去扫厕所。这些圣贤人非常敏锐、敏感,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我们现在可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。因为很多人说:那是因为他们还没遇到,不然他们也过不了。这样的心态是不对的。
大禹那个时代,刚好外邦送大禹一瓶酒,那个酒是当地的一个特产。当大禹尝了一口酒,就告诉这些属下的人:把这个酒都去毁掉。接着告诉他们:以后一定会有人因为这个酒而亡国。你看,他们对欲望特别敏感,尝了一下就知道了,一定有人敌不过这个诱惑,到最后就败家亡身了。所以大禹留下了一段教诲,也让我们了解到这个欲望要很谨慎,大禹说:「内作色荒,外作禽荒,甘酒嗜音,峻宇雕墙,有一于此,未或不亡」。我们看到这段话,大禹告诫后代子孙,当然也是告诫我们,内作色荒,就是在家里面贪着女色,不只是不能有外遇,以至于是在自己内宫里面都不能淫乱。这个会损了自己身体,损了自己德行,所谓「玩人丧德,玩物丧志」。这些话都很有道理的。下一句,外作禽荒。禽荒就是古代他喜欢到野外去骑马打猎,有时候就乐不思蜀,就放纵都不回来治理朝政,都不经营自己的家庭事业,叫外作禽荒。甘酒,染上喝酒的习惯;嗜音,听这些靡靡之音;峻宇,建一些大房子,然后这些装饰品都要很昂贵;雕墙,就是雕梁画栋,极其奢侈。所以只要有这一段话里面讲的这些欲望,有一于此,未或不亡,只要有其中一条,这就要亡国。我们看看历代末代的君王,那不只有一条!是全部都有,那不可能不亡。而我们现在看看自己的下一代,这些犯了几条,假如孩子还小,那一定要让他不要染上这些不好的欲望。
所以圣贤人对这些诱惑是有高度的警觉性的,而我们看唐玄宗事实上他也是有读古书的人,他也是有心要把国家治理好。所以假如定力不够,真的也是难逃这些境界的考验。唐玄宗当初在没有遇到杨贵妃以前,他也是满认真治理朝政,那时候还把国家治理得很安定,称为「开元之治」。说实在的,我们去治理都不见得能有开元之治!那个时候是因为朝廷里面有一些忠臣,正直的大臣,会规劝皇帝不能去染上这些恶习。当时候唐玄宗很怕这些大臣,尤其有一位大臣叫韩休,韩休常常会盯着皇帝,他只要有一些放纵,一些过分的玩乐,韩休就会马上纠正他,写这个上奏来批评他。所以每一次唐玄宗可能想要去玩乐一下,玩了一下,会突然想说:我现在在玩,韩休知不知道?结果他才问没多久,就传来声音:报!韩休的上奏就上来了,一打开来又在骂他。所以这个大臣盯得很紧,让他不敢造次。后来韩休死了,杨贵妃又出现,也就没有人敢劝谏了。韩休死了,然后另一位大臣张九龄也年纪老了,所以那时候的人就感叹,「九龄已老韩休死,无复明朝谏疏来」,就再也看不到这些劝诫来。所以人真的需要人提醒,需要父母提醒,需要良妻提醒,需要这些好的朋友、干部提醒,才能够建立功业。我们要能听得进去别人的劝诫,相当的重要。所以能听得进去劝诫的人,那是最有福气的人。
后来唐玄宗沉沦下去,那时候唐玄宗,他们还讲到「在天愿为比翼鸟,在地愿为连理枝」,不知道大家听到这句话会不会羡慕?我们看看,当唐玄宗为了女色而荒废了朝政,这样的人真正懂得爱吗?真正能爱护另外一半吗?因为他荒废朝政,代表已经忘了父母、忘了祖宗,会忘了父母、忘了祖宗的人,那他不可能懂爱。因为一个人的仁爱心是从孝心培养出来、引发出来。所以孝心是一个人仁爱心的根本所在。《论语》讲:「孝弟也者,其为仁之本欤」。所以一个人不孝顺父母,那他对你的情爱绝对是假的,不可能是真的。我们要从历史当中学到判断能力,这个很要紧。
后来安史之乱发生,唐玄宗带着杨贵妃,带着很多文武百官逃难,逃到一个地方叫马嵬坡,这时候大军不走了,说:因为杨贵妃还活着,要杨贵妃死了我们才走;杨贵妃不死,我们不走。大军都不走了,这时候怎么办?这时候唐玄宗头低低的,话都没说。后来杨贵妃就被活埋在马嵬坡。你看这个时候还想到在天愿为比翼鸟吗?在生死关头的时候,谁比较重要?自己比较重要!
所以后来的读书人就写了一首诗:「空忆长生殿上盟」,长生殿就是当初建了一个很豪华的宫殿,两个人在那里谈恋爱,空忆长生殿上盟;「江山情重美人轻」,真正江山跟美人摆在一起了,还是江山重美人轻;「华清池水马嵬土」,那个华清池水是唐玄宗建给杨贵妃洗澡的,马嵬土就是活埋杨贵妃的马嵬坡;「洗玉埋香总一人」,给杨贵妃这么好的生活条件,还给她华清池洗澡的是唐玄宗,把她活埋的也是谁?假如那时候唐玄宗拍着胸脯说:不是杨贵妃错,是我错,是因为我自己好色。你看他有这种气概的话,历史会不会改写?当然这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。对!你那个当下提起理智来了,所有的军民都提起理智来了,反而让军民更尊重他。大家从唐玄宗跟杨贵妃这个事情当中要觉悟。洗玉埋香总一人,都是唐玄宗干的。当一个人忘了父母、忘了祖宗,他是不可能有真情真义的。所以甜言蜜语不能听,还是要很理智去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真的有孝心,懂得这些做人的道理。
唐玄宗他的整个所读的书,以及那种有心利益人民,都是很值得我们肯定的。但是却因为遇到了这个诱惑,定力不足,也是造成后面的这个乱事。所以我们自己引这个历史公案为鉴,对于女色那就不能不有高度的警觉性。这是「色」。
再来「名」。其实我们要体会得到,每个名的背后,它是代表着一个责任。我们今天当官也好,在企业里面当领导也好,都代表着对人民、对员工的一个责任。所以这个名绝对不是拿来耀武扬威的,而是拿来爱护人民、爱护员工,以回报国家或者企业对我们的信任。所以真正懂得君臣之道的人,有这一分君臣之义的人,他官做愈大,那愈是战战兢兢,不敢有丝毫的懈怠。
当初在春秋时代,楚国有一个名臣叫孙叔敖,他当时候是有一个典故,大家可能比较熟悉,「埋蛇享宰相之荣」。因为他们那时候传说,见到双头蛇,这个人是凶相,可能命就会不保。所以孙叔敖看到了这个双头蛇,他自己就把蛇给埋掉了,因为他当时候的念头就是他很怕其他的人看到,那可能就没命了,所以他把这个蛇给埋掉。然后回到家里就在哭泣,他的母亲就觉得很纳闷:你怎么了?怎么这么伤心?他说:母亲,因为我看到双头蛇,可能我的这条命将不久于人世,就不能好好奉养您,所以我很伤心。他想到的不是自己,而是他的母亲,而是怕其他的人再看到而没命。他的母亲也是个明理的人,听完之后,母亲告诉他:你这一念心必有后福。后来他就真的是福很大,还当到宰相。
当他受任为宰相,那就很多人来给他祝福,都会带一些礼品,恭喜他上任宰相。刚好有位老者来,这位老者来的时候,是穿着粗布衣,戴着白帽子,就是人家在出殡的时候穿的衣服。诸位朋友,假如今天你是刚上任行政院院长,大家都来给你祝贺,突然有个人穿着丧服来了,你会怎么做?会不会把他轰出去?孙叔敖先生看到这一幕的时候,恭恭敬敬的把这个老者请到家里来,请进自己的比较是房子内院来,然后给他行一个礼,他说:老者,君王不觉得臣很低贱。你看他很谦虚,君王没有发现我是很差的人,还举我当宰相,今天您来是不是有什么要提醒我的?这个长者就说:「身已贵而骄人者,民去之;位已高而擅权者,君恶之;禄已厚而不知足者,患处之」。他提醒他,你已经当了这么高的官,身已贵,还很骄傲,瞧不起同仁,或者瞧不起人民,这样子人民会唾弃你,民去之;位已高,位高权重,这时候还擅权,你的领导人(国君)会厌恶你;你的收入已经很丰厚,假如还不知足的话,你可能大祸就要临头了。因为假如不知足还贪污,往后一定身败名裂,所以提醒他。这段话讲完,你看刚刚新官上任而已,一下冷水就往他的脸给他倒下去。
其实说实在的,往往这些善知识、这些贵人的提醒,在我们一开始的时候提醒,那我们所得的利益是最大的。所以当孙叔敖听到这段话的时候,他不只没有不高兴,马上又给长者行礼,然后说到,「敬受命」,非常恭敬的心来领受您的教诲;「愿闻余教」,希望您继续再给我教导,我继续要听,愿闻余教。你看这长者先提出这几个重点来,看我们的态度,假如提醒我们,我们的脸很臭,他可能后面的话就不说了;但是看到孙叔敖这么恭谦,接着才提醒他,「位已高而意益下」,你位子愈高,你应该要愈谦虚才对;「官益大而心益小」,你官很大,你所做的决策影响的面都很大,所以你要小心谨慎,要时时想着这些决策绝对不能够做错;「禄已厚而慎不敢取」,虽然我们的薪水、薪资很高了,但是绝对不敢做出贪污的事情出来。这一段提醒的话对孙叔敖往后从政影响很大,所以没几年的时间,楚国的整个政治就清明,整个社会就大治。
我们往往看到的,孙叔敖是个名相,但是其实重点都在他有受教的态度,而且也有很多默默无名,而真正都为了这个国家社会着想的人,在背后做这个有力的推手,提醒他们。其实我们看到历史上这么多留名青史的这些圣哲人,他们往往在家庭当中,都有父母、长辈以至于自己的太太这些耳提面命的叮咛,这是我们可能看不到的部分。真的,你要成就一件功业都是要众人的力量来成全。我们今天有这一个位子,像孙叔敖要对得起国君对我的信任,也要对得起人民对我的信任。所以他在当大官当中,不只不会放纵自己的欲望,更会提醒自己,不求有功,但求无过。有了这样的心境,就不会贪名,就不会势服人,不会因为自己有权势而去骄傲自大,去欺负别人。
我的一位朋友他是在警界服务,他们有很多同学、同仁都曾经去给一些高官当侍卫,都是相当高的官。看到比方这个高官他们夫妻还有他们的孩子,出门的时候对他们都非常恭敬有礼:谢谢你们,感谢你们。这样的高官,他的家道就会愈来愈兴盛。他还举到孙运璇院长,他们的孩子都很好,他们当初也去帮他们当过守卫,觉得他们家里的人给人特别亲切的感觉。但是也有遇到一些高官的孩子,甚至是自己,出门的时候,给他们开门太慢了,就骂他们:你在干什么?对他们也很无礼。你看这样的态度上行下效,孩子因为家里面有身分地位,反而增长的是这些傲慢的态度,一傲慢,对人不恭谦,一定得不到大众的拥护。所以荀子说到「百事之成也,必在敬之」,恭敬的态度;「其败也」,所有事情为什么会败?「必在慢之」,因为人傲慢。
这个「名」,我们要珍惜为大众服务的机会,而不是去贪这个名、邀这个功;然后是期许自己能够尽这一分责任,尽这一分本分。我们有了这一分服务大众,为大众牺牲的态度,孩子不只不会染上名的欲望,甚至于是能时时尽自己的一分责任、一分力量。他往后可能从小当班长或者当一些干部的时候,他也不会仗势欺人,反而懂得藉由这个机会去服务大众。好,那今天先跟大家交流到这里。谢谢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