婚礼的传统意义/李越老师

admin 马来西亚汉学院评论3阅读模式

婚礼的传统意义(共一集)

中式传统婚礼(集体婚礼)视频

李越老师 2011/7/2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档名:07-041-001

尊敬的丹斯里李金友贤伉俪,尊敬的诸位董事、顾问、中心的领导,尊敬的诸位三对新人的父母亲大人及家人,尊敬的诸位三对新人,尊敬的诸位嘉宾、朋友们,大家Selamat Petang(下午好)。

今天是我们中心三对新人大喜的日子,我们整个的会场也充满了隆重、庄严而又喜庆的气氛。借这样一个机会,我非常荣幸能够和大家共同来了解一下中国传统婚礼,它真正的内涵、目的和意义,让我们在后半场的观礼当中,能够更加清晰的了解到,婚礼当中每一道礼仪背后,它所起到对我们人心的提醒和教化的意义。当然,我也是刚刚学习,在和大家介绍分享的过程当中,假如有不足之处,还望我们在座的诸位长辈、朋友们多多给予指导。

刚才蔡老师在一开端,其实他已经点出了婚姻真正的一个目的和意义。我们中国古代的传统婚礼,在经典当中有三本礼学经典,其中一部《礼记》。《礼记》当中有一篇文章叫“昏义”,它在一开端就把我们整个婚礼真正的目的、内涵、意义,全部讲了出来。它是这么讲的,“昏礼者,将合二姓之好,上以事宗庙,而下以继后世也,故君子重之”。我们看到是写的“将合二姓之好”,这个二姓是指不同姓氏的一对男女成婚。

那在我们中国的古代,黄帝之后就有一个规定,什么规定呢?同姓不婚。相同的姓氏不能够成婚。我们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几千年前,其实他们就非常重视优生学、遗传学。我们都知道同族或者是同姓,血缘关系比较近的成婚,会造成后代子孙他的智力、体力都会低劣,甚至数代之后可能就会出现短寿、早夭的现象。

所以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,是非常的护念我们这些后代子孙,希望我们这个民族的血统,我们的这个人种,能够在整个承传的过程当中,保持它的优良。这样我们的文化才得以能够承传,发扬光大。所以古时候是娶妻不娶同姓,同姓百世不婚。比方我们人与人之间,有时候一见面说,“你也姓李啊,那我们五百年前是一家。”就讲明了这样一个道理。

接下来,它说,“合二姓之好”。这个“好”,当美讲。夫妻成家,我们说“男大当婚,女大当嫁”,一定是我们人生最美好的一件事。当然,这个好、这个美,我们在《诗经》当中也听到“妻子好合,如鼓瑟琴”。这个美和好,不是说我们两个夫妻只是讲情投意合、两情相悦,或者结婚为他们庆祝,将来好好去经营他们这个小安乐窝,去享受自己二人世界的生活,而在我们中国古代的婚姻观念当中,是没有这一层意思。这里告诉我们非常清楚,是“上以事宗庙”,也就是夫妻一旦成家,他承担着要祭祀祖先,尽分祖先,要时时缅怀祖先的恩德,将祖先优良的美德,代代的承传下去,这是夫妻的一个责任。而“下以继后世”,就是要将祖先的家道,遗留下来优良的家道、家风、家规、家业,能够世世代代传承下去,能够光大门楣、光宗耀祖,不给我们的祖先丢脸。所以,我们不仅仅是要养育儿女、教育儿女,更重要的是将我们祖先的文化,能够绵延不绝的传承下去。

我们讲到这里,可能为了让我们更清楚的、更进一步、更深刻的来了解传统婚礼,它的这些礼,它的重要性,我想就让我们现在共同来回到两千五百多年前,我们到春秋时期,我们来看一下孔老夫子和鲁哀公的一段对话,就让我们更加深刻的去体认婚姻它真正的价值。

当时鲁哀公就问孔老夫子,他说,“请问大礼如何?”他说,“君子只要一谈起礼的时候,都对礼显得特别的尊重、特别的敬重,这是为什么?您能不能告诉我一下?”这个时候孔老夫子说,“我一个贫民百姓,怎么可以跟您谈礼?”而这个时候鲁哀公说,“您就给我说一下,我很想了解一下。”孔老夫子就讲到,他说,“听说关乎人民生存的事,礼最大。”

为什么礼最大呢?因为没有礼,就没有办法沟通天地神灵。我们的祭祀,都要有祭祀的礼仪,才能够表达我们内心真正对祖先、天地的那份诚意。他说没有礼,就无法辨别君臣、上下、长幼的地位;没有礼,就没有办法区别男女、父子、兄弟之间的亲密关系。您看,假如没有礼,我们人类的五伦关系就不存在了;假如这个伦常不在了,我们这个世界就会乱掉,我们的文化不可能承传下去。所以讲到这里之后,夫子就说,“所以作为一个君王,就要教导人民这些礼,不仅让他们了解、学习,而且让他们所有人生的行为,都要遵礼而行。”

我们都知道在中国的古代,一年四季都会举办许多大型的礼仪活动。比方说年轻人,他到十八岁,他要行成人礼,叫“冠礼”,结婚,要举办婚礼,祭祀有祭礼,还有乡饮酒礼、乡射礼,都会举办很多的礼仪。当然每一个礼的背后,它起到的都是教化作用和目的,那使得这些礼能够如期的举办,人民的心境、思想和行为,时时都能够归到正途。所以天下就会和顺,人与人之间就会相亲,就会和睦。

所以他说君子谈到礼的时候,就非常的敬重礼和重视礼。这个时候,鲁哀公又问到,他说,“立人之道,什么最大?”他这么一问之后,夫子脸色就变了,变成什么样?他很惊讶,他说,“哎呀!君王您能够问这样的问题,真是我们百姓的福分。”他说,“既然您问到这个问题,我告诉你,立人之道,是政事为大。”这么一问之后,鲁哀公又说,“什么叫政事?我还是不清楚,你能不能跟我讲得更明确一点?”结果这个时候,夫子又讲到,“政者,正也。”也就是说,一个君王你做政事,你的行为、举止、思想,都是在做正事,都是正道,行的是正道,那百姓就会去效法,就会去追随。假如我们今天君王所行的、所做的都不在道上,那我们的百姓又从何而从呢?

讲到这里之后,鲁哀公又问到说,“治理国政到底要怎么治理?我也是很不清楚。”这个时候,孔老夫子马上就一语道破了政事,治理国政的重要内涵。他说,“首重三纲。”这三纲,我们集体来读诵一下。

【夫妇有别,夫为妻纲;父子有亲,父为子纲;君臣有严,君为臣纲。】

他说治理国政最重要的是,首重三纲。我们就知道,夫妇是伦常之首,夫妇正,五伦皆正。这个“纲”是什么意思?纲是纲纪、纲领的意思,也就是说作为人夫,包括为人父(父子的父,夫妇的夫),他们在一个家庭都是这个家庭的主人,他们的行为,他们的人生观、价值观,行为都是正确的,这个家庭才能够兴旺,这个家庭才能够和睦。

作为一个领导者来讲,在一个团体,他的行为做得对、走得正,这个团体也会很有希望。所以这个纲领,就是要起表率的作用。好像我们这个衣服,把衣服领子一提,你看这个衣服就顺了。假如我们提一支袖子,待会回家可以试一试,您看那个衣服就是什么?就是混乱的。所以他点出了这三纲。

鲁哀公听完之后,他说,“原来是这样。”他说,“虽然我没有做到,但是我非常希望知道,怎么样才能够把这三件事情能够做到,能够落实。”这个时候,孔老夫子也非常的高兴说,“治理国政,以爱为大。爱,要以礼为大。”治理国政“以爱为大”,那就是我们时时存着一颗仁爱之心,以民为胞,处处我们都能够实施我们的仁政,去关怀爱护这些百姓。可是这个爱,假如没有礼的话,这个爱就不能够实行。为什么呢?因为我们爱人,假如没有礼,那不是“过”就是“不及”。假如我们的爱太过了,就会溺爱,这种爱就是情感的爱,那不是理智的爱;那么,不及的时候,人们就会生怨,好像我们夫子讲到的,“近之则不逊,远之则怨”。所以那个爱,它没有理智,不是真情,是我们的好恶,感情的爱,这种爱,也不能够长久。所以夫子他说要以“礼”去爱人,所以礼为大。

讲到这里之后,夫子又讲到,礼以什么为大呢?礼以敬为大。因为礼之本在于敬。我们有礼,但是我们内心没有敬,那等于是没有礼,我们只是在行礼的外壳。比方说我们见人跟人家鞠躬,我们的躬鞠下去了是一个礼,可是我们的内心可能还在傲慢,并没有生起对人的恭敬。比方我们跟人家握手,我们虽然握手有这个握手礼,可是我们的眼睛可能连看都没有看别人一眼,对别人也不敬。所以说我们跟人家打招呼,看到别人跟人家微笑打招呼,但是我们的内心可能还在掂量他的身份、他的地位,以及我们的内心还有这些高下分别的心,看看我要不要跟他来往,或者我要不要跟他多说一两句话,我们可能还起这样的分别。

所以假如这个礼失去了敬,就没有礼,那真的只是礼的一个外壳而已。我记得我有一次去一个餐厅吃饭,一进去,所有的服务人员都特别的有礼貌,他们都说:“欢迎光临,请进。欢迎光临,请进。”我觉得不错。结果我再一看,每一个人都没有怎么看你,脸上也没有表情。你当时就觉得怪怪的,内心很不舒服。当你吃完饭离开的时候,餐厅每个角落的服务员,看到你往门口门外走的时候,他们都会说:“请慢走,欢迎下次光临。请慢走,欢迎下次光临。”有没有像鹦鹉学舌?他们都有了这些礼貌的行为,但是有没有发自内心的去尊重和恭敬人呢?因为他连看都没有看你,他是在例行公事,所以不是发自内在的、真正的那一份诚敬。

所以在我们的《孝经》当中就讲到,“礼者,敬而已矣”。礼的本质就是一个敬字。那么这里又讲到,“敬之至矣,大昏为大”。就是我们这个敬,要怎么来让我们去了解,何以能够将它展现出来呢?这里就告诉我们,“大昏为大”。透过婚礼我们了解到,在婚礼的过程当中,人们是如何去对待它的。这里告诉我们,“夫妇乃伦常之首,人伦之基”,而婚礼是礼之本,是我们整个民族繁衍的源头。所以夫子就告诉说这个敬之,所表现的是来自于大婚;这个大婚怎么能够去体现呢?孔老夫子又讲了,“冕而亲迎”。什么叫冕而亲迎?这个“冕”就是盛服的意思,就是在结婚这天,新郎官、君王要穿着盛服,去亲自迎娶他的新娘。

我们都知道,从古到今,好像无论是古代还是我们现在,只要一结婚,你看今天,我们都可能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么隆重过,穿着这么庄重,这个化妆也是有专业人士为我们化的。所以在古时候这个叫“摄盛”,所谓的摄盛是什么意思?在结婚的这一天,包括在有士人结婚的话,可能他穿的行头都超越他的身份,他送的礼物甚至也超越他的身份。

我们也都知道,在民国初年那个婚姻都是穿红袍,男子戴玉带,头上还戴乌纱帽,这个穿着打扮,完全超越他的身份,甚至我们还会加上一个“新郎官”,他也不是什么官员,也没有什么头衔,但是都叫他新郎官。我们就可以看到,在结婚这一天,完全可以超越他的身份,盛装亲迎。那么这里为什么要盛装亲迎?夫子就讲到,“君子所谓亲”,夫妻之间的这份亲爱是要“以敬为亲”,我们常常说相敬如宾。“舍敬则不亲矣”,人与人之间一旦失去这个敬,那个亲也是假的,彼此的爱那也是情欲的爱,不是真正道义、恩义、情义的那份责任、那份使命。所以“不爱则不能相亲,不敬则不能归正”,你如果不敬的话,这个婚姻也不正;婚姻不正,这个家庭也不可能兴旺,也不可能发达。

所以夫子接下来又告诉我们,“爱发于仁,敬发于义,以仁广义,以义行仁”。也就是说,我们真正内心对人的爱还是来自于我们是处处替别人着想,好像蔡老师在讲夫妇之道的时候,结婚前都是替对方考虑,可能往往这个大印一盖下去之后,从此之后,“你应该为我做什么。”我们看到夫妻在家庭常常产生摩擦、冲突的时候,都是什么?“我干了什么什么,你干了什么?饭也是我做的、衣服也是我洗的,你为我做了哪些事?”是不是就在那里开始去计较、在那里去争吵?结果那份处处替人着想的心,却不能保持。所以,我们看到很多的家庭,经营两三年,或者甚至现在很多的年轻人不到半年、一年,婚姻就瓦解,都是源自于我们不知道婚姻的确就如老师说的,它是道义的结合。这个敬就是建立在道义之上,是发自内心对他人的恭敬。所以孔老夫子就说,“故爱与敬,乃人道之本”,是人道之本。

这个时候,鲁哀公虽然他听了这么一段之后,但是他觉得还是不能够接受。他说,“盛装去迎娶新娘,是不是太过分了?”夫子这个时候就变了脸色,“哎呀,你怎么会说过分呢?”

我们现在也来了解一下鲁哀公背后的心声,他为什么会讲过分?他觉得我是一国之君,万民之上,我作为这样的一国之君,结婚这一天,自己要去亲自把太太迎娶回来,这个是不是显得我身份会降低?其实他可能在嘀咕这些事情。他想的是不是应该人家把妻子亲自给他送来,“我是国王,我是国君。”可是夫子这个时候脸色却变了,“你怎么可以这么说!怎么会说过分呢?你要知道合二姓之好,生出的子女,他是要做天地、宗庙、社稷的主人,这关乎着整个民族繁衍、生存、发展的千秋万代的大事,你怎么会觉得这件事隆重呢?”讲到这里之后,鲁哀公突然就觉得有点不好意思,“寡人固陋、寡人固陋。不固陋的话,怎么能够听到您现在的这样一番话。”鲁哀公讲完之后,夫子继续就讲到说,“天地不合,万物不生。大昏,万世之嗣也”。他就来做了一个譬喻。我们也是遵天地的规律,遵天地的德行而行事,而夫妇也是如此,他是要继续后代子孙,要把祖先的事业,要继续、延续下去。

这个时候,夫子继续来阐述这段话,他说,“夫妇之道,合于阴阳;阴阳之道,合乎天地。天生地养,天施地成,而万物化生”。夫妇相合,也是要养育子女,夫妇这一伦正,能够和睦相处,彼此承担起整个家庭、家族的责任,自然而然,人类社会它就会健康正常的继续去发展。讲到这之后,夫子他又讲,他说,“内以治宗庙之礼,足以配天地之神明,出以治直言之礼,足以立上下之敬”。我们看这一段,可能觉得这个理比较深。他为什么这么讲?最重要的讲到夫妇,尤其是天子和皇后结合之后,他们就如同日月,也如同父母。如同日月,人民得到雍照;如同父母,人民得到这份关怀和爱护。

天子和皇后,我们讲的男女有别、夫妇有别,他有不同的本分和职责、责任。比方说,天子是治理朝廷,能够“治直言之礼”,能够谦卑恭敬,广纳雅言,听取臣子的谏言,能够听取百姓的心声,他是一个良君。那么作为皇后,她要治理后宫,教导人民方方面面的一些能力,尤其她会倡导女教,所以她的行为可以说母仪天下。所以君王和皇后,他们的风范是要垂示后代子孙,这君王夫妇一伦一正,您看天下的百姓都会去效法君王和皇后,这整个国家不是就很顺畅吗?人民都有了榜样可以去做,所以不足的人就会让他得以调整,国家有不足的地方,又可以振兴,因为有榜样可以去效法。

所以我们了解到这里,当我在备课的过程当中,我突然才明白,刚才老师也讲到《中庸》当中讲的这句话,“君子之道,造端乎夫妇”,君子之道是从哪里开始呢?是从夫妇的相处,是从一个家庭而开始的。我们在经典当中也有听到,“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”。君子没有出家,因为他把一个家庭夫妇这一伦,正了之后,夫妇相处和睦,彼此尽本分承担起这一份责任之后,整个家族就会归顺。所以君子不用出家,而怎么样?德教已经加于百姓了。

所以我们从君王、皇后这个角色来看,我们又可以延伸到我们一个家庭,夫妇正,家族就会正,儿女就会健康,他的人格也会健康,他未来的人生也会顺畅。一个团体也是如此,团体的领导者他的家庭和睦,同样的,他这整个团体未来也会绵延不绝。假如我们看到一个团体,他好像现在很有实力,比方说一个企业家,他也很有钱,可是假如他的家庭是不正常的,他的家庭是不和睦的,其实已经埋下了隐患,因为这是天道,这是符合自然的一个法则。

讲到这里之后,孔老夫子又讲到说,“昔三代明王之政,必敬其妻子也有道”。我们一起把这段读诵一下,我们加深印象。

【昔三代明王之政,必敬其妻子也有道。妻也者,亲之主也。敢不敬与?子也者,亲之后也。敢不敬与?】

这里三代明王指的是夏商周,夏禹、商汤、周文王、武王、成王、康王,他们都是一代明君。您看,他说这些明君执政,“必敬其妻子也有道。妻也者,亲之主也”,什么意思?妻子,是要祭祀祖先的主人,又是要孝顺父母、相夫教子的一家之主,你能够不敬重她吗?所以我们今天回到家里之后,首先我们在座的成家的先生,我们是不是回到家里首先说,“妻子,您辛苦了。”给她鞠一躬,好不好?大家这个鼓掌代表回去一定要做这个动作哦。

因为我们了解到,你看,我们常常说古代女子没有地位,都是大男子主义,女子很悲哀等等,所以才要怎样革命,要男女平等。可是我们透过经典,这是经典,“哀公问”这篇经典告诉我们的,连这些圣君明王,他们都是如何敬重妻子,他敬重的目的是看到这份责任、这份使命。您看这个心量眼界,是不一样的。假如我们今天只是把我们的心量和眼光,只是盯在我们自己的自私自利的需求上,可能我们没有办法去理解这段话。

接下来,夫子又讲到,“子也者,亲之后也。敢不敬与?”儿子,是我们祖先的后代,他要承传祖先的这份家业、祖先的文化,你要让他世世代代绵延下去,你怎么能够不敬重他、不培养他、不爱护他?所以这些言语,提起的都是一份责任和理智。可能假如我们不去了解经典,我们真的没有办法去了解,我们古人对婚姻的这样一份责任、这样的一份心境。

讲到这里了,我们看到一个君王要敬他的妻子、敬他的儿子,当然作为一个君王,他是无所不敬。尤其他还要敬其身,敬爱自己的身体。为什么?我们的身体是来自于父母,而父母如根,我们如树枝,假如我们伤到了自己的身体,就等于伤到了亲人,那这样我们就是大不孝。《弟子规》也有讲,“身有伤,贻亲忧”;《孝经》也讲,“身体发肤,受之父母,不敢毁伤”。所以,时时刻刻我们都要行孝道,都是把父母装在我们的心中,而不要糟蹋自己的健康,吃饭要适量,生活要有规律,饮食起居都要有节,这是时时尽孝、行孝。

那么,透过君王能够在这三点做到,其实我们推而广之,敬其身,就会推及敬百姓之身;敬其妻,就会推及去敬百姓之妻;敬其子,就会推及去敬百姓之子,就是我们说的“凡是人,皆须爱”,就是“泛爱众”,那这是我们所谓的治理国政“以爱为大”。爱的实施,夫子也是从头到尾告诉了我们,具体的如何去将我们心中的这份爱,广施于大众、广施于他人,也告诉我们这个爱的先后次第,具体的一个做法。假如这三点君王都做到了,真的就是天下和睦,天下归顺。这里是透过夫子和鲁哀公的一段对话,了解到婚礼,君子为什么会如此敬重它的原因所在。

再接下来,我们来看一下,古代婚礼过程当中,待会我们有很多的礼仪程序,都会将它展示出来。古代婚礼的“婚”字,原本是这个黄昏的“昏”,我们刚才看到“昏义”,为什么用这个“昏”?这个昏是黄昏时刻,过去古代娶妻都是在黄昏的时刻,太阳落山的时候,好像南方就是在六、七点,北方就是八、九点,大概这样,时间不一样。

所以在《三礼目录》当中告诉我们,“士娶妻之礼,以昏为期,因而名焉”,就是娶妻子一定是在黄昏。我们可能就说了,“我们第一次听说。在我们马来西亚或者在中国,娶妻都是大清早。”是不是?新郎官穿戴好就要去迎娶新娘了,有些甚至天没有亮就去了。怎么搞的,古代为什么是黄昏时刻才娶妻呢?这里也告诉我们了。后来这个告诉我们是表人事之大,把它加了一个“女”字,过去一直用那个昏字,在《三礼目录》当中告诉我们,必以昏者,取其阴来阳往之意。什么意思?就是为什么要用昏时娶妻?那个时候刚好是阴阳交合之时,所以“阴来阳往”刚好表这个男女,也是符合一阴一阳,阴来阳往的一个自然法则和自然的规律。包括这里写到,新娘则因之而去。因为在这个时候来娶亲,夫唱妇随,妻子就跟着走了,所以叫“姻”。后来婚姻的来历就是这样而来的,我们对这些古代婚姻的常识,就会有一个了解。

那接下来,整个的婚礼,它有“六礼”,整个婚礼过程当中有六道程序。和我们今天结婚的程序可能完全不一样,或者我们还会保留了一些它的痕迹。这个六礼,借这个机会,今天也和大家来做一个分享,因为这些程序可能都有它一定的内涵和意义。

首先,第一个程序是“纳采”。纳采就是正式提亲,比方说我家的家长看上了你家的女子,就派一个使者或者媒人去提亲,到她家里就说,“我们看上你家的女子了,不知道我们提亲,你们会不会同意?”那我们到人家家里,初次见面去提亲,中国人很重视人情,总不能空着手去。你们给儿女提亲有没有空手去的?你们有提过亲吗?没有啊?一定有,我们一些长辈一定有到。当然古时候不是父母去,他是派一个使者去提亲,提亲的时候他一定要拿礼物,要拿什么礼物?我们马来西亚会拿什么礼物?会拿水果?对,马来西亚就是用一个水果篮,装得很好看的各种各样的水果篮提去。古时候不提水果。那拿水果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?只是一个礼节。有没有什么内涵,这些水果?没有?假如有的话,你们私下也告诉我一下好吗?

这里提的什么礼物?大雁,提的是大雁。婚姻整个的六礼当中,五礼都是给女方家送大雁。大家就很纳闷,为什么要送大雁?这里就告诉我们,你看它都是有内涵和意义的,不是随随便便的。这里讲到“取其顺阴阳往来”,就是取这个大雁它有阴阳往来之意,而且这个大雁它是随阳之鸟,就是秋天它会飞到哪里去?飞到南方,它永远朝着向阳的地方,有春天的地方。到了春天,它又折回到北方。所以这个表的一个什么内涵?妻子当顺从丈夫,我们讲的夫唱妇随,要顺从,所以取到这个意思。

再来他说,取这个雁子飞行的时候,有序之意。婚娶要依长幼有序定先后,而笃厚人伦的观念,所以我们再看看这些飞的雁子,您看它们是不是长幼有序?它们飞的时候成行,止的时候成列,很有序。这个就是来表我们做人也应该有这样的美德。我们的后人又赋予它新的内涵,就说这个大雁还有一个美德,它是忠贞不渝。好像我看我们这个湖里的一对鹅,真的也是整天都形影不离,从来我看没有移情别恋。所以就讲到这个大雁,它如果有一方先夭折了,而剩下的这个孤雁,它从此之后不会再去找另外的新伙伴,所以它就表的是这样一个忠贞不渝的一个态度。那也是希望我们人能够去效法这样的美德,所以我们人怎么可以不如鸟乎?所以我们的古人都用这些动物来提醒我们,很含蓄、很温柔的提醒我们,千万要守住夫妇这一伦、这一道,能够天长地久,不要随便的分手,他都是给予这样的提醒。所以五礼当中送的都是大雁。

那么提亲的时候,一般都会在女方家的宗庙,其实就是让祖先时时都在参与这件事情。提亲之后,这个女方家说,“我家女儿恐怕是配不上你家的公子。”他们都会很谦虚。他觉得人家提出来之后也很欢喜,答应了之后,接下来,第二道礼的程序就是“问名”。问名就是把女方的姓名、生辰八字都记录下来。记录下来,用一张红纸把它写在上面,在台湾叫“题字仔”,在中国大陆好像叫“换庚帖”。就是把它写了之后放在祖先的牌位底下,放上三天。三天之内举家平安,代表怎么样?祖先已经认可这桩婚事了。

古礼当中,我刚才讲到台湾现在保留这些风俗。那么在古礼当中他是把男女的名字、生辰八字拿到之后,来进行占卜。占卜吉利了之后,就会去“纳吉”,把他们两个放在一起,非常的吉利,就把这个吉祥的事情要告诉女方家里。可是这么一讲之后,在座的可能心里头都开始犯嘀咕了,“哎呀,这样做会不会太迷信了?”你们觉得会不会?可能我们就会觉得,这样做真的是会很迷信,假如不吉利怎么办?你们是不是会问这个问题?而实际上,在整个占卜的过程当中,设计这个礼的目的,最重要的我们要了解,最重要的是要加强当事人对婚姻的信心,以及光明正大、谨慎隆重的意义,是要表这个意思。也就是婚姻的双方当事人,在结婚的时候,这件事情不仅仅是你们两个同意,也不仅仅是你的父母家人,为你做主,草率结合就可以了,而是你整个婚姻的过程,要有祖先、家族所有人的参与,经历了每一道程序的深思熟虑这样一个过程。这样一来这个过程,有了这样的礼和过程,其实对今后夫妻双方经营家庭,会让他们对家庭家族的这份责任,得到更加的一个深化,让他有这份深刻的体认,所以最重要的是起到这样的目的。

可是大家说了,你讲了半天还是没有讲,那万一他占卜之后不吉利,不是这个婚事就黄了吗?那不是抱憾终身吗?那不是不能成人之美吗?而在古代,这个占卜是怎么占呢?我也告诉大家,占卜只是形式不是目的。古人是十天为一旬,一个月就有三旬,而每一旬可以占卜三次,所以一个月可以占卜九次。

在座的朋友,您现在有没有信心,占卜九次会不会占卜到一次“吉”?大家不敢点头啊?是不是占卜九次,一定会有这个吉与不吉的概率,是吧?只要有一次就OK了。假如说,一次都没有的话呢?哎呀,这件事也有点……大家都快笑得不行了。大家不用担心,我们还可以把它往后推,但是一般这样的事可不可能发生?它是不太可能发生的,所以我们不用有这样的一个担忧。它的目的不是为了占卜,是让当事人经历过这样一步一步的这种谨慎态度,今后他对婚姻的态度才不会草率、不会随便,这是真正要达到的目的。

接下来就要“纳征”,我们看到这是第四礼,只有纳征的时候不送大雁。纳征,我们现在叫订婚,过去也叫聘礼、彩礼,很多的说法不一样。大家就说了,古代也是要拿这些彩礼,是不是也是借这个机会,娘家也想借嫁女儿的机会,能够从那边索取一些财物?会不会这么想?古人没有。古人每一个身份等级,他纳的这个,我们古人叫“纳币”,他纳的这个彩礼,或者我们说聘礼,它是不一样的。比方说,天子要纳什么,诸侯要纳什么,士大夫要纳什么,平民百姓要纳什么,这个在《周礼》上,它都是会有规定的。纳这个礼的目的,真的不是为了借女儿嫁出去,给他发一笔财,假如我们从这样的一个存心去思考的话,相信这桩婚姻不会圆满,因为我们的心已经错了。

所以这个纳征,这个“征”是什么意思?是成功的意思。就是这桩婚事,双方的家族都已经完全认可,透过纳征、送彩礼,就是把这件事情定下来了。最重要我们送礼的目的是表达我们这份诚意,和当事人讲明,这件事已经订婚了,好像我们说的,铁板钉钉了,不会再改变了。接下来才能够进行下一道的程序。

所以跟我们今天很多年轻人结婚,一些父母他们的想法不一样。为什么不一样?真的是我也曾经了解到,一个远方亲戚,在结婚的当天,新娘也娶过来了,在办酒席的时候,双方的父母就产生了冲突,这个冲突就为什么?这个彩礼的问题,拿的物品、钱财够不够的问题,吵起来了。这一吵,我们想想看,婚礼是喜事,因为我们在那里计较钱财的问题,整个的婚礼气氛变了,这一吵之后,因为新娘子是向着谁家?向着娘家,新郎向着自己家。结果变成本来是亲如一家的人,这一天是要亲如一家了,结果变成对立冲突,最后新娘子就跑了,这一家人全部就回去了,这桩婚事就没有成功。

我们想想看,假如产生了这样的问题,对当事人来讲,这一生是留下多么深刻的伤害,这种印记可能这一生都在影响他。而我们如果做父母的不能够深明大义,不明理,假如我们在这些角度去计较钱财,您看,我们都是把女儿当成了什么?我们当成了商品。借这个机会去捞取钱财,那这是以利相交,而不是真正道义的一个结合。从此之后,他们虽然成为一家,夫妇俩常常因为彼此双方父母之间,因为钱财的问题,他们在中间好不好做人?可能也不好做人,常常就会冲突。我们是要祝福他们未来人生的幸福,可是当我们的出发点错的时候,他们未来的人生会有幸福吗?会有和睦的家庭吗?是不是?所以这一些景象好像在我们现实的生活当中,我们都有了解到和都有接触到。

所以,在《朱子治家格言》当中就有这么一段话,我们也可以来读诵一下。

【嫁女择佳婿,毋索重聘;娶媳求淑女,勿计厚奁。】

“勿计厚奁”,就是不要去计较那个嫁妆,“厚奁”的意思就是嫁妆。所以我们人生的快乐不是拥有的多,而是计较的少。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,夫妻一结合,不仅是一家而是一体,所以都是一个大家庭。我们彼此都能够去理解、去关怀、去体恤,您看整个两个家族,真的都会像一个大的家庭一样和睦。

这一道程序过后,就是接下来有一个“请期”。“请期”就是选一个黄道吉日,来给他们举办婚礼。这个时候,男方又派使者到女方家里,还是提着大雁,又提着大雁去请期。请期的时候,男方一定会对女方的家长说,“你看你们是不是选一个日子,看什么时候结婚、成婚比较好?”女方家都会很客气说,“不要了,整个的一个过程都是你们在主导,我们只要遵从就好了,你们来选日子。”结果这个时候,男方派来的使者,其实他早就把两个日子选好了,他说,“我们已经选了两个日子,你们看这两个日子哪个合适?”因为古人他很谦退,我们不能怎么样?大丈夫,“你通知一下你们家,我们那个结婚日子已经选好了,是找人算的。”人家说,“不合适。”“不合适也得合适,这我儿子结婚,那怎么能行?”结果我们喜事好事,最后不要把它办成了什么?一个很不快乐的事情。

所以古人他很尊重,一定是请教,请教完女方一直推辞,他就把他两个日子拿出来。拿出来之后,他为啥要选两个日子?你看古人做事的每一道程序都很周详,他要考虑这个女方家,家里的重要人物,比方父亲有没有出差、出远门,在这个日子赶不回来;或者这个女方家是不是有这些凶丧之事。如果有这些事,就不能在这一天去成婚,所以他一定选两个日子,让你来选。同时,还要看这个男女的健康状况等等,所以他考虑得非常周详。

女方看了之后觉得,“这个日子我们也非常满意,可以。”往往这个日子选好之后,男方如果更慎重的话,还要去宗庙、自己的祖庙,去向祖宗告上,还要经历这样一道程序。那这件事定了之后,接下来就是最重要的,最后一个环节,我们来看,叫“亲迎”。古时候叫亲迎,后来不知道我们为什么变变变,变到“迎亲”,这两个字给倒过来了。过去古时候叫亲迎,亲迎就是先生要亲自去迎娶他的新娘。

这个“亲迎”,在儿子出门前,父亲一定要给他敬杯酒。就如刚才蔡老师讲的。那这个我们叫“行醮子礼”,过一会在下半场我们会看到这一幕。这个“醮”是什么意思?其实就是说,今天父亲给儿子敬酒,我们一般常规,都是晚辈给长辈敬酒,父亲最大,在家里最有尊严、最有威仪,他怎么会给儿子敬酒?可是在这一天不同,父亲敬儿子这杯酒,其实他是好像委任,派儿子去承担这样的一份使命和责任,交付任务给他。所以这个醮字就是父亲敬了酒,儿子不必回酒,是父亲派你去接你的新娘回来,他是交付这样的重任给你,给你喝下这杯酒,来表达他这样的一份心境。那也有一番话的嘱托,“儿子,你去迎娶你的新娘吧,从此之后,你要教导她如何恭敬行事,同时你自己的言语行为也要合乎情理。”给他一番嘱托之后,儿子就说,“爸爸,恐怕……”那个时候不叫爸爸,“父亲大人,恐怕我做不好,但是我会努力,我一定不忘记父亲给予我的谆谆教诲。”儿子就出门了。所以这个“醮子礼”就是这样的一个内涵。

从古到今,我们都知道婚礼的迎娶,一定是新郎去到新娘家迎娶,发展到几千年,这个仪式都没有改变。我们在座的有没有新娘那一天自己跑去的,有没有?或者新郎家里很有权威、很有气势就打电话说,“你们到那一天,你们父母自己把新娘送来就好了,我们就免去这道程序。”有没有?都没有,也没有自己跑去的?马来西亚一定都要去迎亲是吧?那我们可能也没有思考过,反正就已经是一个约定俗成的一个礼仪了。为什么要这样?在婚礼的“昏义”当中,其实这里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,什么道理?也就是说,六礼的整个过程,都是由男子主动,我们有没有看到?都是男子派人到女方家提亲,这个就符合了阴阳动静的一个道理。男属阳刚,女属阴柔;阳刚所以就会主于动、主于攻、主于外;阴柔所以主于静、主于守、主于内。这就是男女的不同,先天的不同,它与阴阳之道相合,所以它是符合这样一个自然法则。所以男子要主动去迎娶,这是第一道含义。

再来,第二道含义。新郎官到了女方家要娶妻子,新娘的父亲母亲要亲自把新娘的双手,放到新郎官的手上。这个是什么?代表父母亲大人的一份嘱托,就是,“从今而后,我的女儿就交给你了,您要为她一生的幸福去考量、去着想。”就有交付之意,就是把终身的幸福托付给了这一个男士。新郎官他也会当着岳父岳母的面,来表达他内心的感恩之情,“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,生了这样一个好女儿,把她教育得这么有修养。”感恩之后也要表个态,“从今而后,我不仅对您的女儿负责任,我还要对你们父母、整个家族都要担负起这一份的责任,请你们一定放心。”您看,是不是就安了父母的这份心,也给当事人往后婚姻的生活,带来这样的一份信心,也彼此更加懂得互相的体贴、互相的关怀、互相的去成就,起到这样的作用。

再来,古代的女子。之前不像我们今天早就认识了,两家跑来跑去,还没有成家,是不是每个星期周六、周日,“这个星期到我们家,下个星期到你们家。”会不会这样?有吧?所以古代不会这样,古代的女子她的教育非常规范和严格,女子从来不出门,成婚这一天才跟着新郎官出门。所以在这一天她要出门了,多么刚强的女性在这一天内心都会恐慌不安,因为她就要离开生养她的父母,离开她最亲的这些兄弟姐妹,这二十年来生活在一起的亲人,她要离开了。您看她的内心会不会有担忧?现在突然说让我们的儿女嫁到国外去,比方说我们的女儿嫁到国外去了,你看今天是不是她没有出过这么远的门,您看我们的父母会担忧吗?女儿她会担忧吗?我们可以去体恤。所以在这个时候,有新郎官亲自去迎亲,把她接到之后,这整个的一天,都在新郎官的身边,新郎官可以细心的去照顾、去关怀她,让她这一天的心绪都能够平静下来。

我们看电视、小说,你们有没有看到,在婚娶的这一天,这些女儿、妈妈都哭的,有些哭得就是难舍难分,有没有?不过那时候没有化妆,要是化的妆可能这个妆就麻烦了。所以都会去哭,为什么会哭?真的是难舍难分,她也会内心有一份这样的恐慌。所以我们的这个礼,他设计得我们都可以去感受,古人设计礼,他真正的用意,那份慈爱、那份人情的体恤都能够考虑到。所以“亲迎”实在说是合情合理。

接下来,新郎官要去娶妻子。新娘即将要被新郎官接走的时候,嫁前就有一个叮咛。这个叮咛就是女方的父母再给新娘一番教导,这一番教导是怎么教导的?我们一般马来西亚的长辈,你们的女儿要出嫁,你们一般会教给她们什么?那在古礼当中是这样讲,“女儿,你要做人家的媳妇了,你到了人家家,你从早到晚,都不能违背你先生(丈夫)的意愿,都不能违背婆婆的心思,你要懂得孝顺你的公婆,你一定要勤勉、要节俭,要承担家庭的这些家务,不可以懈怠、不可以懒惰,你要切记切记!”甚至怎么样,母亲讲完这番话,还要给她送一个小礼物,一个丝巾或者一个其他的小礼物,让她天天能够看到这个小礼物。为什么让她看到这个小礼物?让她天天看到这个小礼物,天天就能想起母亲的教诲,一旦她有干活干累了,不高兴了,发生一点口角,要耍情绪、耍脾气了,看到母亲的这个小礼物,就想到母亲给她的这番教诲,不敢忘记。所以透过这样的一幕,我们深刻的感受到,我们的父母是多么的爱怜我们子女,为了她们人生的幸福,真是左叮咛、右叮咛。

可是今天我们看到的,是不是这样?我们经常听到人家说,“我妈给我说,说你嫁到人家家去,你要多留几个心眼。你才别那么傻,我告诉你,你一定要悄悄的存私房钱,你那个存折就拿回来,妈妈给你放着。你放到家里会被对方发现的。”你们觉得爸爸妈妈的这份爱,是正确的吗?说,“你别傻,我告诉你,那个活儿,你看到公公婆婆在,你就赶快干,不在的时候,就让你老公干。”你们笑得这么开心,你们有教过这些话吗?你们有没有见过这样的、有没有听说过?都有。甚至还说,“我跟你讲,要是谁敢欺负你,你根本不要怕,我跟你讲,欺负你,你就给我回家来,爸爸妈妈给你撑腰,就把他们晾在那里,看他们怎么办。”是不是?

我们想想看,假如我们一个女儿要出嫁,父母是给予她这些的叮咛,我们想想看,我们是在为儿女诅咒,还是在祝福?请问,他的女儿将来嫁到这个家庭会幸福吗?因为她的内心装的,都是家人给予她的怎么样跟对方去对立,怎么样去耍心眼等等,所以那份真诚失掉了。我们要成立这个家庭干什么?所以我们看到今天的离婚率为什么越来越高,这种夫妻之间的冲突,家族之间的冲突也越来越厉害,都是源自于我们迷失了,我们失去圣贤的教育,我们对这些道理不明白,不知道怎样才能够真正带给我们儿女的幸福生活,我们不知道它真正幸福的内涵是什么。

当然了,女儿在出嫁的时候,我们听到父母一番叮咛。实际上这个女儿在没有出嫁以前,乃至她整个成长的过程,其实父母都给予她女德的教育,点点滴滴都在培养她将来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好媳妇,为人妇、为人母、为人媳妇。都已经从小到大开始培养,培养她待人处事、应对进退这些接物的能力,培养她做家务的能力,培养她方方面面的能力,都要培养。那我就觉得从我们老一辈的,父母、长辈的身上,我相信我们都能感受得到。尤其从我母亲身上,我是能看到,母亲的妇功那真的是做得很好,我们这些后代的女儿,没有一个能够学到。真的是七个孩子,纳鞋底、做鞋子、做衣服、做棉裤棉衣、缝被子,所有这些里里外外的活儿,母亲都会干,七个孩子的,我们从没有好像说在街上,去买过什么样的成品衣服。我们的长辈都为我们表演出来,只是我们那时候真的不懂得去学习,也不善学,但是这些印象在我们的内心很深刻。所以从小这个女子都会进行妇顺的教育、妇道的教育,这样才能确保她婚后生活的幸福。

所以在《礼记․昏义》当中,就有这么三句话说,“顺于舅姑,和于室人,而后当于夫”。什么意思?也就是说,您嫁到别人家,首位的是要怎么样?要敬奉公公婆婆,要顺公公婆婆,要戒之敬之,这是你首要做的事。不是两个人自己躲到小房间,在那里你侬我侬,只要我们两个人好,跟你父母没关系,跟你的兄弟姐妹不和也没关系,我们两个好就可以了。能好得了吗?我们今天看到很多的家庭不幸福,源自于婆媳的关系怎么样?不和睦。先生在中间,我们想想看,一个是妻子、一个是母亲,他怎么来处理这个关系?每天就在那里怎么样?灭火,是不是?此起彼伏,身心疲惫。我们想想看,这个先生会不会长寿?可能都会早夭。真的是如此。

所以我们不明白这些道理的时候,真的以为两个人好就能真的好。因为它是一体、是一家,所以首先是“顺于舅姑”,接下来是“和于室人”,要跟家族所有的人都能和睦相处,妯娌、跟自己的小叔子、小姑子。你看,跟一个小姑子没有搞和睦,一到过春节坐在那里吃饭,她坐上来,她就跑掉,她坐上来,她就跑掉,是不是?你看那个家庭气氛多么挣扎、多么不愉快。所以你看,他没有说先要跟先生好,是要把这两位摆在前面。“而后当于夫”,她不是嫁给一个人,她是承担一个家族的一份责任,最后才会去考虑跟先生的一些情趣相投,其他的,所谓我们讲的志同道合一些内容。

那么我们讲到这里之后,我们也了解,女子的教育是太重要,我们说治国平天下的大事,女人家承担着一大半。我们说姑娘是什么?是世界的源头。假如“源头不浊,水流自清”,姑娘是世界的源头。我们也常常听到一句话说,“推动摇篮的手,是推动世界的手”,您看女性的教育多么的重要。因为我们在古代的一些典籍当中也看到,尤其是我们的王善人先生,好像也是民国初年,兴办女义校,专门培养女德女性,培养她的四德,最重要的要培养女性的柔顺,女性的柔顺是属于妇德。他就讲到,“媳妇要性如水”,你做儿媳妇的,你要像水一样,水利万物而不争,你看它养育万物而不争;而且水又在最低处,它又随方就圆。所以,让女性要学水的精神,时时刻刻都顺于舅姑,这个舅姑就是公婆的意思,随顺自己的先生,这个家庭就会和睦。要是你强,我比你还强,那个家就翻天了,整个家庭的冲突,儿女可能都会受到非常大的一个伤害。

所以古代,尤其是士人、士大夫、这些诸侯,他们的女儿要在出嫁前,要进行三个月女德的教育,专门再加强女德的培训。虽然有了父母给予她们很好的家庭教育,而在这个时候,还要进行三个月的培训。培训的内容就是这四德,妇德、妇言、妇容、妇功。

我想我们在座的,今天我们的女士算是占大多数,我们来看看,古人他们对“妇德”都有哪一些标准,我们一起来读诵一下。

【第一贞操,第二孝顺,第三温和,第四恭敬,第五慈惠,第六勤俭,第七明大义。】

当我看了女子四德之后,我就觉得真的是太惭愧了。我们假如真的不接受圣贤的教育,我们真的不知道女性要有这么多的美德。而我们没有接受这个教育,再来看这四德,一看,相去甚远,好多都没有做到,真的是内心生起无限的惭愧。这是妇德。

我们再来一起读诵一下,我们看看“妇言”是哪些内容。

【妇女诫多言,言必庄重诚恳,不邪言,不巧言,不谗言,不疾言,不戏言,不妄言。】

我们借这个机会再仔细看一下,这些我们都做到没有?我相信在座的都比我做得好,我们的女同胞。您看,这是我们女德妇言一个基本的标准,我们都可以借当下诵读的过程当中,也时时给我们自己女性的一份提醒。

我们再来往下看,“妇容”。

【妇容者,妇女宜修饰仪容,端庄温和,不作骄态,不作媚态,不作忧态,不作狠态,不作狂态。】

我也停留这么一两分钟,我们也看一下,我们也可以提醒一下自己,或者对照一下我们自己,是不是常常发脾气的时候拍桌子、瞪眼睛、丢东西,看看有没有这样的一个现象?

所以这些教育都让我们的女性,能够随顺天道,能够更加的温和温柔,能够真正的尽我们一个做女人的本分,能够将“女德妇顺”的这种美德,我们要不断的共同来勉励,共同来修养。

我们再来看一下,这些我们能不能做得了,“妇功”。

【妇功者,织布、织帛、织锦、绣花、制衣冠履带……烹饪、制酒、制酱……】

大家都笑了。你看我后面还打着点点点,因为要会做很多很多。当然了,我们现在不需要织布了,都有成品的这些衣服可以去购买、可以去穿。但是我们说,“李老师,你写这个现在都不需要了,那我们是不是也不需要了?”我们学的是这份精神,是不是?我们在家里怎么样来把饭菜做得更可口、更营养,家里收拾得更整洁,让自己的先生、儿女一回到家,真的是整洁温馨的一个温温暖暖的家,回到家里,这个是我们女子的责任。所以你看这个是我们女子的四德。接受三个月的女德教育之后,才可以出嫁,有这么严格。

所以最近我回去我们中国,祖国大陆一趟,已经有两位朋友来告诉我,一个企业家他要办一个女德学校,另外有一个校长,他也告诉我,他也要办一个女德的学校,我们听了都非常的赞同。而其实现在有很多的人,都希望赶快把女德的学校办起来,在我们马来西亚,我们也要积极响应。当然了,我们的中心,还有我们很多这样的公益团体,其实我们都是在潜移默化,把这些女德的教育融入在我们的课程当中,融入在我们整个的教学活动当中。

所以,我们今天了解了女子的四德,也期许我们在座的做父母的,假如您家里是女儿的话,我们从现在起就要开始给她规范,进行良好的教育。因为女儿是未来的母亲,她要相夫教子,她要承担家庭的这份传宗接代的一份责任。所以我们看到孔老夫子、孟老夫子,都是谁培养的?都是母亲,所以为什么母亲有这么的伟大。再来,除了这些女功之外,其实女子在闲暇的时间还要弹琴,还会琴棋书画。我们又觉得不可思议,所以这跟《弟子规》的教诲是相应的,“有余力,则学文”。还会这些来教导自己的儿女。

接下来,在出门前,比方新郎来把新娘接了之后,我们刚才看短片,我们不知道有没有看到,把新娘一接了之后,过去是马车,新郎官要自己坐在马车上,把车开始启动,启动以后轮转三圈之后他又下来,交给其他的人,他又坐另外一辆马车,赶到前面去迎接新娘。就是说,今天的新婚大礼,夫妻成为一体,走到一起成为一家的时候,是先生亲自启动了迎娶新娘的这辆马车。我们看一些片子,我们都会看到这样的一个镜头。他真正承担起家庭一家之主的这样一份责任和使命。

接下来,把新娘迎娶回去之后,第一件事情是做什么?首先,他们会第一次共进一次晚餐,这个叫“同牢而食,合卺而饮”。

“同牢而食,合卺而饮”。就是这个小桌子上,待会你们会看到,我来给大家放一个图片,你们就看到了。夫妻各自都有一份饭菜,同时又放了三份饭菜。这三份饭菜,有侍者把这些饭菜夹到他们彼此的碗中,就是夫妻同吃一碗饭,表示从今以后我们已经成为了一家人。当然了,透过这样一个礼节,这样一个吃饭的礼节,最重要的,因为他们彼此都没有来往过,没有打过交道,让他们夫妻之间的这份感情,变得开始亲密起来,不会觉得很陌生,变得亲密起来,能够体恤这样的一份人情。

这个时候是不是要吃得很饱呢?它是一个礼仪的形式,它不是为了真正的吃饭而吃饭。那三盘饭菜,吃一口饭、吃一口菜,浇点酱,只吃几口?只吃三口而已,叫“三饭告饱”,它是一个礼仪的仪式。吃完了之后,还会喝一点酒,喝酒的目的是为了漱口,同时是为了安食气,这是古人的一种养生方法,安一下食气。这个时候就会拿一个葫芦,把这个葫芦给它剖开两半,葫芦当中都盛上酒,盛上甜酒。给大家看一下,葫芦瓜里面的肉是苦的,而酒是甜的,从此之后表的内涵就是要同甘共苦。所以夫妇从今天起地位相等,尊卑相同,祸福相共,命运相结,从今尔后,夫要领妻成道,妻要助夫成德,共同担当起家庭家族的一份责任,这就是表的这样一个内涵。

所以在古时候结婚,不是一到了男方家里就见公婆,他不是的,先是举办这样的礼节。这个好像是后来清朝以后就变成了,一拜天地,二拜高堂,三夫妻对拜(就是当天就见公婆了)。过去的古礼是还没有见,先举行完这样的一个仪式,我们现在讲的交杯酒,接下来才叫拜见舅姑(拜见公婆),这是到第二天的一清早,这个儿媳妇她就要开始怎么样?要沐浴更衣,穿得很整齐,就要到怎么样?去拜见自己的公婆。一进去之后,你要见公婆一定要提礼物,提了礼物,公婆坐在主位上,接了礼物之后,抚摸一下,表示我已收下了儿媳妇的礼物。这个时候,公婆还要给儿媳妇敬一杯甜酒,表示我们完全认可了你。拜见公婆之后,这桩婚事才算是圆满,因为父母一定要认可说,从此之后你已经成了我家的儿媳妇,我们是一家人了。

接下来,敬完酒之后,儿媳妇就开始又去备一些吃的,又再来敬献公婆,这个也叫什么?“成妇礼”。也就是从今而后,婆婆把家庭的这些重任就托付给了儿媳妇,从此之后我们讲的,“婆婆性如灰”,她就不管了,这些里里外外就交给媳妇去打点了,你就是我们家的主人了。那儿媳妇弄点吃的给公婆,表示从今而后也改口,“爸爸妈妈,我就要开始行我做儿媳妇的本分,开始侍奉、照顾、孝顺你们了。”所以这每一道礼,都在表这个婚礼,夫妻双方他的责任和他的这些对婚礼的体认,还有这些道理他都要明白。所以每一个礼节背后都是有这样的内涵。

当然还有,再后来就是要进行在祖庙祭祖。过去古人三个月就会有一次祭祀,后来就改成三日祭祖。当拜见舅姑之后,整个婚礼算是圆满了。

我们在座的诸位朋友、嘉宾,我们了解了整个婚姻六礼的这样一个程序,我们今天来到现场的,有已婚者、有未婚者,可能还有不婚者。可能我们就想,“那我们现在才知道,可是我们已经结婚了,我们能不能补办?我们还要不要重新来过?”不用了,我们觉得,“人生是不是留下很多的遗憾?这个意义这么的庄重,太好了。”而实际上,我们今天了解婚姻真正的内涵和意义,我们不注重在我们有没有走过这样的过程和形式,重在我们对婚姻的这种观念认知,已经了解了,在今后我们婚姻的生活当中,更重要的,提起对婚姻正确的这份态度、这份了解,而更好的如何把我们接下来的婚姻生活,能够经营得更圆满。而不仅仅只考虑自己,让我们的心量和眼界更加能够看得更广阔,能够不仅仅是为儿女、为我们自身的祖先考虑,更考虑到我们民族未来的发展绵延,我们的眼界更加的开阔,是让我们提起这样的一份责任。

当然了,我们没有结婚的人,比方说参加这样的一堂课,我们参加一次传统的婚礼,就会时时给我们一份提醒,让我们在将来要结婚的时候也能够去效法,也能够对这个社会起到移风易俗的这样一个帮助,让我们也尽一份绵薄之力,相信对我们整个社会的风俗,都会带来很大的一个帮助。而这个婚礼的过程,实际上最重要的,我们要了解的是,整个过程待会我们会感受,是摄受其心,生起这种戒慎恐惧,郑重其事的一份态度。而让我们夫妻之间,透过这样的婚礼,在往后婚姻经营的道路当中,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难题,或者发生了什么样的不愉快,都能进而回忆起不忘初心,透过这样的慎于始,让我们念念不忘我们最初的这份初心。就像蔡老师讲课,很多人在那里吵了架,完了要去离婚的时候说,“我们为什么要离婚?”想了一下,“为什么离婚的?”想不起来了,原来可能就是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就给闹到法庭,完了之后,再一回想都不知道为什么。假如我们经历了这样一个慎重的过程,您看,当我们发生一些冲突,“来,把我们曾经结婚的那一段光碟放一下。”两个人坐那儿,把这个光碟看完之后,有没有事了?没事了。永远不忘我们成婚的这份初心。所以它是道义、恩义、情义的结合,绝不是为了我们个人的那份私情,这样的婚姻没有办法长久。

所以,我们现在再来分析今天整个婚姻的现况,我们会发现很多的人,我们不要说其他的时间,就当下,此时此刻,我们想想看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的人群,有多少人的内心,因为他今天不痛快了,因为他今天不高兴了,首先想到的是什么?就是这个家庭,可能就在想,“我是不是要离婚?”有这种想法的人,今天多不多?真的,假如没有学圣贤教育,有这种想法的人很多。曾经我们也去做过一个了解,就是有来听课的人,因为刚好蔡老师有讲到夫妇关系的经营问题,讲完之后,私下里我们就去了解一些朋友,他说我们要是不学圣贤教育,我们早就离婚了。他说,没有学圣贤教育的时候常常就想:我要换一个老公、我要换一个妻子。只要不高兴了就会这么去想。所以都是建立在怎么样?我的需要、我的感受的基础上。那这样对婚姻的认知是非常的自私和狭隘,没有真正替对方考虑,没有替对方的父母考虑,更没有替自己的儿女考虑,那更谈不上去替祖先考虑,替国家社会、民族去考虑。

透过学习圣贤的教育,他说,真的是圣贤教育挽救了我。甚至很多的一些家庭破裂之后,因为学圣贤的教育,都懂得了反求诸己,都知道了婚姻是一份责任,而不是这种情欲、情感的相交。所以,我们透过不断的学习,透过不断的参加这样的活动,都会给予我们一个提醒。因为中国的古代,我们讲到,它的礼仪很多,而我们每个人都是需要被提醒的,假如我们常常被提醒,我们时时内心就会提起正念,我们的行为就不会有偏颇,所以礼的目的就是起到这样的作用。否则离婚率越来越高,我们看到后一代得到的伤害越来越大。整个人类社会,今天一些混乱的局面,现象不安,其实全是出自于家庭,出自于夫妇之道没有了。而没有这一道了,你看我们人类,我们民族的这个人种、这个繁衍、这个发展,都已经不健康了,都曲扭了,我们的文化何以可以保持下去呢?

所以在经典的经解当中,就讲到这么一段话,夫子,“故婚姻之礼废,则夫妇之道苦,而淫辟之罪多矣”。而这个婚礼因为可能失传不知道几百年了,没有了,人们不了解了,所以现在我们看到这个婚礼废了之后。“夫妇之道苦”,所谓的苦,女不忠了,男没有义了。您看跟着别人私奔了,被人离弃了等等,夫妻的经营、夫妻的相处是生活在水深火热的痛苦当中。好像一个男子喝醉了,躺在他的小区,这个保安说,“你怎么不回家,你别躺在这儿,会着凉的。”他说,“我哪有家。”他说,“那栋别墅不是你的家吗?”他说,“那只是一栋房子,那哪里是家呀。”这样一个小故事,给我们带来非常大的启发。什么是家?有温暖的地方、有感恩的地方、有付出的地方、有关怀的地方才是家。所以,我们不忘初心,夫妻之间永远把这份恩义、情义、道义放在心中,这个家庭一定会经营得天长地久,一定会圆满。

我们这次举行这个婚礼,我们也希望,能够带动社会的一个风气,包括我们今天晚宴婚宴,我们都是以素食的方式宴请大家。我们希望能够倡导健康、环保、节俭的婚姻,这个婚礼的这种理念。那当我们在庆贺一对新人,这种新婚的大日子,而不应该因为我们的快乐,让我们去伤害其它的生灵,让它们去接受这份痛苦,把我们的快乐建立在其它生命的痛苦之上。我相信我们也于心不忍,所以我们也希望未来,如果我们有举办婚礼,我们能够倡导素食的一个方式。我相信,我们能够这样去做的时候,一定为我们的子孙积下了很厚的福德,“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”。

接下来,有一个儒学的长者,一个儒学大家,他也对婚姻做了一番这样的总结。我们是不是共同来把它读诵一遍,让我们内心对这个道理更加的清晰和明确。

【婚姻者,人类传种之大事,民族繁衍之根源,伦理道德之权舆,社会组织之基础也……其他生物无婚姻制度与礼节,惟人类有婚姻制度与礼节。故人类之生存繁衍有道德文明……男女结婚一事,非仅关二人性欲感情之需要,实为人种延续,民族存亡,文化盛衰,社会隆污之所系。】

【婚姻正,则人类绵延不绝,民族生命不断,文化发达,社会繁荣;婚姻不正,则社会之伦理乱;伦理乱,则文化衰;文化衰,则民族弱;民族弱,则人种亡。其关系之重大,较物质生活之衣食住行,尤有过之。】

好,这个就是我们这位长者对整个婚姻、婚礼的一个总结。的确,我们都是炎黄的子孙、炎黄的后代,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份责任和使命,我们的眼光都要看得更加的长远,看到千年万年之后,我们的民族、我们的文化是否能够继续的绵延。假如今天没有祖先留给我们这么美好的文化,我们相信我们的人生是在迷失当中,我们的生活会过得非常的苦。所以这个责任不在于今天新郎新娘,而在于我们中华民族华夏子孙的每一个人,我们都来做这个“传灯”。

最后,希望我们共同来唱这首“传灯”。我们把民族的血脉、民族的文化,点燃我们自己,照亮我们的千秋万代。我们共同来唱这首歌,来体认我们的这份责任和使命。我们的声音要大一点,发自内心的来唱这首歌,这最能表达,尤其是我们马来西亚华人的心声,是吗?假如是的话,用掌声表示一下。

每一条河是一则神话,从遥远的青山流向大海。

每一盏灯是一脉香火,把漫长的黑夜渐渐点亮。

为了大地和草原,太阳和月亮。

为了生命和血缘,生命和血缘。

每一条河是一则神话,每一盏灯是一脉香火。

每一条河都要流下去,每一盏灯要燃烧自己。

我们在这样的一份责任和使命当中,完成了我们上半场的一个对婚礼内涵意义的了解。好,再次感恩,感谢大家。也祝愿我们在座的所有亲朋好友,亲人们、朋友们,我们的家庭能够经营得幸福美满,好,谢谢大家。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8年1月14日18:53:32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s://ww.wmfjt.com/41469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