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乘无量寿经 (第八十七集) 2000/5/20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:02-034-0087
请掀开经本,《科会》第二十四面,经文第四行,从第四十五愿看起:
【定中常供无量无边一切诸佛。不失定意。若不尔者。不取正觉。】
这是「定中供佛愿」。四十八愿从前面一愿「普等三昧愿」,往后都是阿弥陀佛为十方诸菩萨而发的。由此可见净宗法门广大,并不侷限于专修净土,修学其他法门,也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。尤其前面一愿「普等三昧」,普等三昧,实在上讲,就是念佛三昧。也许诸位同学自己曾经经验过,我们在有一些庆典当中,常常有人提议我们大家默祷一分钟。默祷是什么意思?没有人说得出来;这个默祷有效吗?也没有人能够说得明白。其实默祷就是普等三昧,在一分钟当中,把一切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,这一分钟是清净心,这一分钟是真诚心,清净真诚里头没有界限。所以这个心是等虚空法界,这个功德就大了,意义在这个地方。
平常我们起心动念,起心动念就有分别、就有执着,所以心量很窄小;能够放下一切分别执着,这个心量恢复到本来的状况,佛家常讲「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」。所以他能够跟虚空法界一切诸佛菩萨、神圣感应道交,下面又能跟六道众生,甚至于地狱众生,都能够起感应的作用,真正默祷默在那里。虽然是身体不动,嘴巴也不讲话,眼睛也闭起来,还胡思乱想,那就不行,那就完全错误了。最重要放下妄想分别执着,这个默祷才有用处,就是我们前面所讲的普等三昧。
普等三昧是念佛三昧,念佛比默祷要殊胜。因为默祷实在不容易,别说一分钟,一分钟相当长,一分钟当中不起妄想分别执着,一般人都做不到。但是净宗法门妙,它让你念佛,「我一分钟念佛里面不夹杂妄想分别执着」,比一分钟默祷容易做到,容易收到效果。我们过去提倡的「十念法」,十念法大概就是一分钟,就是一口气「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……」,念十声佛号,大概是一分钟的样子,十声佛号一句接一句,决定没有一丝毫妄念夹杂在其中。时间虽然短,效果很大,比平常念佛一天到晚拿着念珠,念个几百声佛号、几千声佛号、几万声佛号,它里头夹杂妄想,把你的功夫破坏了。古德教给我们念佛原则,是要不怀疑、不夹杂、不间断,没有说时间长短。所以一分钟我们一丝毫怀疑没有、夹杂没有,也没有间断,符合这个标准。虽然时间很短,但是我们完全符合标准,那就产生不可思议的功德。所以我过去勉励同修一天修九次,你修的次数愈多愈好,一堂课只要一分钟,才真正能做得到,这是真功夫,真实功夫。古德说,「念佛三昧」能除一切烦恼,能解脱生死,所以也叫做「清净解脱三昧」。我们从一分钟这个方法来开始练习,慢慢次数多了,时间加长了,这个效果才能见到。
无论修学什么法门,用什么样的功夫,一定要知道自己的根性,要对症下药。谚语常讲「人贵自知」,有自知之明的人,无论世法、佛法绝大多数都能有成就;凡是不能成就的,都是不自知,不知道自己的根性,好高骛远,勉强的去强求,到最后一无所成。我们是什么样的根性?就像经上常说,「业障深重的生死凡夫」,我们是这种根性。我们遇到的法门,实在讲是无比的殊胜,这个法门确确实实能帮助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成就。问题我们要善学,要懂得修学的方法,要有方便。要能够降伏自己的烦恼习气,这个比什么都重要;如果不能够降伏自己烦恼习气,方法再好也没用处,收不到效果。
我们每一个人烦恼习气又不相同,别人用功方法得力,我们要学他,则未必能够得力。这什么原因?这是契理而不契机。他跟我的根机不一样,一定要懂得自己是什么样的根机,用什么方法来对治,才能产生效果。总而言之,一定要知道自己有哪一些烦恼习气,自己一定要晓得,一定要想方法把自己烦恼习气克服,这样的人修行、念佛才谈得上功夫。如果烦恼习气自己不知道,或者知道,自己没有能力降伏,念佛功夫就谈不上了。谈不上,那要晓得,这一生当中决定不能往生,正是古人常讲,念佛的人多,往生的人少。
过去李炳南老居士常常告诉我们,一万个念佛人,真正往生只有两、三个,那两、三个人为什么能往生?他能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,所以他功夫得力。我们功夫不得力,你就要警觉到,这一生不能往生。这个问题严重,不能往生,就要搞生死轮回。搞生死轮回,我们仔细去反省反省,我们在一天从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觉,这一天当中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,是善念、善行多,还是恶念、恶行多?这叫你反省一天。你再能够回想想你一年,再能回想想过去这十几、二十、三十年当中,于是自己就晓得,我将来前途到哪里去。你是到天道,还是到人道,还是到三恶道,自己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这个事情不要问人,问人人家客气恭惟你,不会给你说真话,自己反省比什么都清楚。所以诸位要晓得,这一分钟的十念,能除一切烦恼。每天你要能够修的次数多,逐渐逐渐自自然然成就功夫成片,于是我们往生净土就有把握了。这是前面一愿的意思。
第四十五愿说,『定中常供无量无边一切诸佛,不失定意』,跟前面「德遵普贤第二」经文里面讲的「住深禅定,悉睹无量诸佛」,这个意思相通,这是《华严》普贤菩萨的境界。《华严经》上说,八地菩萨叫「不动地」,这一个境界才能现前。可是在净宗法门,真正发菩提心、行菩萨道的这些菩萨,不论是大菩萨、小菩萨,因为经文里面说得很清楚,「我作佛时,十方佛剎,诸菩萨众」,「诸菩萨众」我们前面介绍过,从初发心的菩萨到等觉菩萨全部都包括了。我们初发心,能不能得弥陀本愿的加持?问题在你是不是真干,只要你真干,你必定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。真干是什么?决定没有自己。还有自私自利念头夹杂在其中,就不是真干。真干是一切为佛法、为众生,为佛法是为弘法利生,为众生,帮助众生觉悟,帮助众生认识佛教,认识净土,为他们种善根,帮助他们善根增长,帮助他们善根成熟。决定没有丝毫为自己的念头,你就得弥陀威神加持。如果这里面掺杂丝毫的自私自利、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的受用,你就得不到佛菩萨的加持,你还是被业力所转。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清楚,一定要明了。
这一次新加坡九大宗教,接受中国国家宗教局的邀请,我们做了十六天的访问,访问很成功。我们这十六天,每天每一时刻都没有离开《无量寿经》的教诲,我们也在学习落实,如诸大菩萨,「不动本处,遍至十方」。什么叫做「不动本处」?这十六天我们天天在中国各个地方去游览,什么叫不动本处?这「本处」是什么?清净心不动,菩提心不动,愿心不动,这个没有动摇过。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,与大众接触之处,会为自己名闻利养、为自己的贪瞋痴慢起心动念,我们的本处就动了。世尊在《金刚经》上教须菩提就是教我们,须菩提不过是我们的代表而已。他说得好,「不取于相,如如不动」,那就是不动本处,「外不着相,内不动心」。「遍至十方」意思是说,一切时、一切处,我们做些什么事?供养诸佛,教化众生。这一次我们同行总共有二十一个人,九大宗教的代表,每天生活在一起,我们以极其真诚清净平等心,互相照顾。从法性上来说,一切众生皆有佛性、皆有法性;从法性上来讲,我们是供养诸佛,每个众生都是佛,我们礼敬、称赞、供养,是从这个地方生的。见一切众生的性,不要着一切众生的相,「供养诸佛」我们就落实了。
教化众生,是从相上讲的。我们的对象,诸位要记住,一个人。这一个人从性上讲,他是佛,我供养他;从相上讲,他是众生,我要教他,要帮助他。诸佛跟众生没有分开,不是两桩事情,一桩事情。帮助他觉悟,帮助他明了宇宙人生真相,帮助他断恶修善,我们每天做的是这个事情,用现代话来讲,机会教育,收的效果好。我们彼此在一起,互相的学习,互相的尊重,互相的照顾,这是佛法的落实。古德注解里面讲,这都是地上菩萨的行业。我们现在是薄地凡夫,我们凡夫纵然做不到像菩萨那么真实,我们也做到了相似。所以夏莲居老居士常常劝导我们,要「真干」!这两个字好!我们懂得多少,就应当很认真努力去做多少;如果你懂得,你没有做到,跟不懂得没有两样。必定要落实!帮助一切众生,最重要的就是执持弥陀名号。可是对于没有接触过佛法,或者初初接触过佛法,你教他念阿弥陀佛很不容易,必须有善巧方便。善巧方便里面最重要的,「南无阿弥陀佛」这六个字的意义讲清楚,让他了解为什么要念它,念这一句名号的好处在哪里?要讲清楚,他统统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他才喜欢念。
我们这些宗教代表们,这一次有十六天的时间,我们生活在一起,所以谈话的时间就多,交流的时间就多了。他们有什么问题,随随便便就可以问;吃饭的时候可以问,休息的时候可以问,旅游的时候可以问,毫无拘束,我们很细心、很耐烦的为他们解答。所以回来的当天晚上,我们这个道场举行卫塞节前一天的传灯晚会,你们看这些九大宗教差不多也都来了。跟我们一起传灯,我们念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」,他也跟我们一起念,来看我们这个盛会。所以这种交流方式比什么都好,平常到哪里去,有机会把九个宗教代表都找来?这个机会很难得。纵然有,时间也很短促。能够有那么多天生活在一起,那只有旅游是最好的方法,所以旅游是互相学习,旅游是教学。古时候老师教学生,常常就用旅游的方式,我们现在尝到旅游确实是非常好的教学方式。
经里面讲,「定中常供无量无边一切诸佛」,这个「定中」意思很深很广,我们千万不要把它看错了。一般人看这个经文一定是说,「极乐世界人一天到晚在那里盘腿面壁打坐,这叫定中;大概无量无边诸佛在定中现的境界,就像作梦一样」,我们这样会,纵然不能说是错会了意思,你会的意思很浅,你会的意思不深。为什么?甚深禅定他不着相,行住坐卧都在定中,不侷限在打坐,他站在那里也是入定,他走着路也是入定。诸位要搞清楚,不是走着路打瞌睡,走着路打瞌睡的,那个不是入定。所以先要了解「入定」两个字怎么讲法,是什么意思。
《六祖坛经》里面能大师告诉我们,外不着相,内不动心,叫禅定,禅跟定是一个意思。所以入定,你真正达到六根接触六尘境界,不起心、不动念、不分别、不执着,这叫入定,这正是大乘经上常讲,「那伽常在定,无有不定时」。那伽是梵语,是比喻,这个名词有两个意思,有的说是龙,有的说是象,龙跟象,龙我们没有见过,象见过。你们到动物园去看大象,大象的那种神情好像都在定中一样,牠站着也好,牠走着也好,非常稳重,好像都在定中。我们从这个比喻里面去体会,用我们现代话来讲,就是你已经真正做到,不受外面境界的诱惑,不受外面境界的影响,不论是顺境还是逆境,你都能够如如不动,这叫入定。
心定自然就生智慧,《金刚经》上说得好,「信心清净,则生实相」,所以外面境界只要一接触,你不会生烦恼。什么是烦恼?喜、怒、哀、乐、爱、恶、欲是烦恼,七情五欲是烦恼。不生烦恼,生智慧,什么智慧?对于外面的现象,性相、理事、因果通达明了,这叫智慧,因此你才能上供诸佛。于是这个经文里面的意思,我们就更清楚,「无量无边一切诸佛」在哪里?这里头包括有过去佛、有现在佛、有未来佛,于是我们就应当清楚明白,他所讲的「无量无边一切诸佛」,就是尽虚空、遍法界一切众生。唯有在定中就能够做到常供,常是不间断,为什么?定中没有妄想分别执着,定中心是真诚的,心是清净的,心是平等的,所以能够普供,能够遍供,我们应当要学习。
特别是末后这一句,『不失定意』。由此可知,他入甚深禅定,他的身是动的;如果身是很静,盘腿面壁,「不失定意」这一句话就讲不通了。他一定是行住坐卧之中,六根普遍接触外面六尘境界,才能讲到「不失定意」。所以这一句话是活的,它不是死的。由此可知,上供诸佛,下化众生,这是在动态里面去做的,决不是盘腿面壁静态里头能够成就的。诸佛如来已经证得究竟圆满的果地,他们还要随类化身,应机说法,随类化身,这里面就是上供一切诸佛,随机说法就是教化众生,不失定意。为什么?因为他入甚深禅定,他可以不失定意。我们今天没有到这个境界,所以一定要认清自己。我们可不可以学?行,去尝试。但是如果一动心,一起心动念,赶紧晓得回来,知道回头,回头是岸。如果不回头,愈迷愈深了,你不能度众生,一定被众生度跑掉了。这个事情不但现在有,古时候也很多,现代就更多了。
我在香港,永惺法师告诉我,他在香港办了几次佛学院,都办失败。他很发心,请了老师,从中国大陆招一些年轻的法师们,禁不起诱惑的,两个星期就走了。到哪里去?一般寺院道场去赶经忏去了。他说,算是功夫不错的,熬不过半年,所以佛学院就解散掉了。香港物质诱惑的力量太强,他们在那边赶经忏,一天八百块钱收入,在中国那个社会里头,一天哪能赚到八百块钱?在香港去赶经忏、做佛事,非常正常的,一个月的收入两万块。所以他佛学院不念了,他去赶经忏佛事,赶个一年、两年,他就买房子,有不少就还俗。所以给我谈到办佛学院之艰难,不容易!在香港要办佛学院招收学生,都得要入甚深禅定才行;不入甚深禅定,那很困难。所以从这些地方我们就体会,定中供佛的意思就能体会得到,我们可以学习,不是学不到的。决定不受社会任何境界的诱惑,而能够帮助一切众生学佛,就是这一愿。你果然不受诱惑,果然肯发心为大众服务,你就得到阿弥陀佛这一愿的加持,我们也能够得到。
《文殊般若经》上有一段话说:「念一佛功德,无量无边;亦与无量诸佛无二。不思议佛法等无差别。皆乘一如,成最正觉。悉具无量功德辩才。如是入一行三昧(即念佛三昧)者,尽知恒沙诸佛法界差别相。」这一段话里面我们细心去体会,然后你就懂得学习的方法。它这一段话的意思,跟《华严经》上佛所说的,「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」,一切是说一切世出世间法,深广无际。而这个一,不是独一,不是专一,而是任一。这就是说任何一法都能够通一切法,我们必须有这个认知。
这是什么个道理?我们用树木来做比喻。像一棵大树,这一棵大树上有许许多多的枝叶,一片一片的树叶,我们看到这个大树很多的树叶,很多树叶就比喻多,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,那个树叶是多。一是什么?是它的根,哪一片树叶能够离得了根?所以你从许多树叶,一个树叶里面你去观察,往深入一层,就看到树梢,这一个梢有好几片叶生在一个树梢,你就深一层了;再深一层,就看到树枝,而这一个树枝里头又有好多个树梢,好多个树梢好像共同是一个族;再往深一层,就看到树干,从树干里头一看,这树干里头有好多树枝;再深一层,就看到本,从这一个本里面知道有好多树干;再往下看,就看到根,原来许多的本统统是一个根生的。你只要找到根,根就能通一切法。所以任何一片叶,只要你深入找到根,就通了;找不到根,没有法子通。如果完全疏忽,叶跟叶相对,对立了,彼此不能和睦相处。要找到树梢,这几片叶知道是一家,它们能够和睦相处。但是跟另外的树梢不能和睦相处,所以必须再往下找,找到树枝,才知道所有的树梢是一家;找到树干,才知道所有的枝桠原来是同一个根源;找到根,才知道整棵大树是一个根生的,是一体。
由此可知,法门纵然不同,任何一个法门只要遵守佛的教诲,彻法底源,你的问题都能解决;如果不能够彻法底源,你能解决的问题有限。佛法如是,佛法许许多多的宗派,就好像树里面的树枝、树干一样。佛法之外,还有许许多多的宗教,这许许多多的宗教,也跟这一棵大树里面其他的树枝、树干一样。我们是这一个干,他们是另外一个干,同一个根生的。所以宗教与宗教之间怎么能说不可以团结,不能和睦?说不能,是你深入得不够,你入得浅。如果你入得深,你才恍然大悟,虚空法界一个生命共同体。在佛法里面,《无量寿经》、大乘经上所讲的,清净法身。
我想每一位同修都听说过,或者你都念过,「十方三世佛,共同一法身」。法身是什么?法身是根。我们这个身是什么?每一个人的身就像树的树叶,法身是根,虚空法界一切众生都是这个根生出来的枝叶,所以尽虚空、遍法界是一个法身。我们能够有这个认知,对于不同的宗派、不同的宗教、不同的学说、不同的族群,就全部都能够容纳,都能包容了。晓得是什么?我们同一棵树上的,确确实实是一家人。他们不肯承认,没有这个认知,说我们胡说八道,说我们神经有问题;而实在是他们入得浅,入的深度不够。他要入跟我们相同的深度,决定不会有意见了,这是我们首先要认知的。
然后你就晓得,念一佛功德,就是念一切诸佛功德。换成其他宗教,我们念一个神的功德,也把一切诸佛功德都念到了。我们称佛,他们称神,那些人又称上帝,还有一些人称圣人,不管名称怎么样,一个意思。不要因为名称不相同,我们又在那里起争论,又再起争执了。昨天晚上我们参加德教会,他们在唱歌,唱《道德经》。第一章一开端,「道可道,非常道;名可名,非常名」,名是假的,不是真的,不要在名字相上去计较。马鸣菩萨在《起信论》里面特别教导我们,「离言说相、离名字相、离心缘相」,你看说得多好!这三句话就把《道德经》这个意思,圆圆满满的包括了。
世出世间的问题非常复杂,如何能够解决这些复杂的问题?唯一的方法靠教学。教学一定要懂得契机契理,理机双契,才能够收到教学的效果。世出世间大圣大贤他们明了,不但明了,彻底的明了,给我们做出种种的示现,无一不是甚深的教学方式。今天在这个世间,有许多人在争论,民主好,还是皇帝好?一党专政好,还是多党执政好?都在那里争论。也有人拿这些问题来问我,我说这一些是形式不重要,一党也行、多党也行,皇帝也行、民主也行,形式。什么最重要?如何教化众生重要。这个话不是我说的,两千年前《礼记学记》上讲得很清楚,「建国君民,教学为先」。
今天世界动乱,整个世界动乱,动乱的根在哪里?没有人知道。许许多多人所讲的研究动乱的根源,有人说是经济,有人说是贫富不均,许许多多的说法,都没有找到根本。根本是什么?根本是家庭教育。你们大家想想对不对?家庭教育没有了。家庭像什么?像一棵大树上树叶,这一棵树树叶都没有、都烂掉了,这个树得不到养分,这个树会枯死;树的生命,要靠树叶吸收阳光、水分,要吸收养分。今天我们这个社会、世间,家庭没有了。家庭没有了;换句话说,你的子女没有受过教育,他不懂得孝顺父母,不懂得尊敬长辈,于是必定随顺烦恼习气,胡作妄为,危害社会,这个社会哪里还会有安宁?
中国自古以来最重视的是家庭教育,所以看你这个家庭有没有前途、会不会兴旺,就看你的家教,我们今天疏忽了。现在作父母本身就没有受过好的家庭教育,他生了小孩,不知道怎样教他。小孩长大悖逆、不听话、反叛,这个过失不能怪小孩,怪你自己没有把他教好。教育里头,最重要的三桩大事情,现在完全疏忽,都不讲了。第一桩大事,是要教他明了人与人的关系,伦理教育:父子关系、兄弟关系、夫妇关系、朋友关系、君臣关系,人与人的关系,中国人把它分成这五大类,五伦;五伦维系着虚空法界的秩序,比国家社会范围大得多。虚空法界的秩序,谁懂这个道理?佛懂,菩萨懂,孔老夫子懂。所以他们的生活是「替天行道」,这个意思很深。谚语常说「大道肇端乎夫妇」,这个话的意思很深很深。
古时候,男女结婚婚礼非常隆重,也非常繁琐。为什么要这样隆重?因为这两个人的结合,对于整个社会国家,佛法讲虚空法界,都有密切的关系,草率不得,要慎重其事。这不是你们两个人的事情,你们两个人结婚,在你们自己一家,对你们祖宗、对你们的后裔负责任;在社会,要对社会、对国家负责任。社会的安定,国家的兴衰,与你结婚有关系。刚才我比喻,你们这一对夫妻就像大树上的一片叶,叶长得好,这棵树才能壮大;这个叶坏掉了,对于整棵树的生存就是一分伤害。所以婚姻是道义,要懂得大道,义是义务,应该要这样作法,现代人哪懂得这个道理?
从前的婚姻是道义,现在的婚姻是乱爱,把伦理道德全部都破坏了,基础动摇了,社会哪有不动乱的道理?尤其是现在,男女婚姻非常淡薄,离婚率高。离婚之后,你怎么能对得起你的儿女?你要知道,你的儿女所受的伤害多大?他受伤害,身心发育不正常,将来危害社会、危害国家;换句话说,你就害了国家、害了社会。你要背什么样的因果责任?在佛法里面讲,你要懂得因果责任,这个罪过极重,我们都不忍心来说。不要以为这个没有关系,现在是没有关系,死了以后到阴曹地府,就有关系了。你才知道这个事情的严重性,怎么可以这样草率?所以我说现在人不懂得自爱,真的不懂。自己爱自己都不懂,哪里能够爱别人?
今天社会人与人的往来是利害,利害维持不长,很短的时间,专门看别人的过失,看别人的缺点,天下没有一个是好人。佛说善人,什么是善人?善人是专看别人的好处,专看别人的善处,不记别人的缺点,不看别人的缺点,天下人都是好人。所以夫妻要懂得这个道理,彼此多看对方的善处、好处,这个婚姻不会破碎。为什么会离婚?天天看对方的缺点,你说这个糟糕不糟糕!就是念头转一转,就行了。这要靠什么?靠教育,没有人教!所以千万不要以为这是小事,这是大事,根本的大事,整个社会动乱的根源就在这里。
印光大师对这个事情讲了很多,他老人家责备得也很重。说现代妇女离开家庭,所谓是职业妇女,在社会上跟男人去争,要作女强人。没错,妳这一代可以作女强人,妳底下一代完了。为什么?妳的儿女妳没有时间去教他,妳就完了。这像什么?像唐朝武则天过年的时候要看牡丹。牡丹开的时候大概在三月,三、四月开花,正月怎么可能开花?她这个命令人家也不敢违背,于是有人去研究,把牡丹放在温室里面培养;换句话说,三、四月那种气候,以那一种温度,可以把牡丹的花,逼它、强迫它开出来。正月初一宫廷里面放了很多牡丹花,但是这个花只开一次,以后永远不再开花。今天妇女在社会上去争权、争地位的,就跟那个牡丹一样,妳这一代可以能够很荣耀,妳的后代没有了。不就是这个意思吗?所以社会的安危,印光大师讲得好,女人负一大半的责任。
一个女人的职责,只要把妳的丈夫管好,小孩管好。作总统,要叫妳丈夫去做,叫妳儿子去做,自己不要去做。妳要为国家社会培育人才,这是妳的大功大德。妳把自己本分的职责丢掉,去搞一些分外之外的事情,社会怎么会不乱?这些大道理,从前人讲,人都能听、都能接受,现代人我们到外面来说,说我们头脑太古董,要淘汰了,不适合二十一世纪。可是我们冷静思惟,还是古人这个大道理正确,能够带给社会长治久安。现在人种种想法没有依据;换句话说,没有道理。所以不读古人书怎么行?古人这一些著作,能够传几千年还被人尊重,必然是有大道理。你们今人的著作,看看你能传多久?你现在自己有钱,没有关系,可以多印一些。你死了以后,没有人替你印,传不下去。必须是真理才能够永传不绝,不是真实的道理,传不了几代,就湮没而不彰。
今天社会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?一方面是没有人教诲,刚才讲了,家庭教育失掉了;学校里老师也不讲伦理道德,学校教育也没有了;社会上也没有行侠仗义之人,社会教育也没有了;再剩下的宗教,社会上把宗教看作迷信,也把它抛在一边了;换句话讲,教育完全没有。人不受教育,跟禽兽、跟其他的动物有什么差别?不但没有差别,人是动物里面最坏的动物,最可恶的动物。狮子老虎、毒蛇猛兽,牠不是饥饿,牠还不会伤害别的动物,我们在近代「动物奇观」这些影片里面,我们看得很多,老虎、狮子睡在那里,小动物在牠旁边走来走去,牠理都不理;实在饿了,没有办法,才去猎取一只。人不是这样的,他不吃人,他也要杀人;他不是饿得不得了才去吃人,他不吃也要杀人。所以人要不受教育,是动物里头最坏的动物。佛菩萨示现在人间教化我们,这个有道理,他不去教化那些老虎狮子、毒蛇猛兽,教化我们。那一些还乖还好,危害不大,唯独这一个动物很不好搞。我们都要细心去体会、去领略,你才真正懂得佛法教学的义趣,我们应该如何认真的来学习?一定要把心量拓开,不分国土、不分种族、不分宗教、不分文化,一律以真诚清净平等慈悲心来对待。
佛在《十善业道经》里面教导我们,「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」,这个善法是一贯到上面去的。「昼夜」,昼夜没有间断;「常念善法」,你的心善;「思惟善法」,你的思想善;「观察善法」,你的行为善;昼夜都不可以间断。更要紧的,是决定「不容毫分,不善间杂」,我们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善人。这样自然就能够断一切恶,就能够成就一切善。有这么一个基础,现在人讲条件,有这么个条件,你要是念佛求生净土,你决定得生。为什么?西方世界都是「诸上善人俱会一处」,我们心行不善,一天纵然念十万声佛号、二十万声佛号,也不能往生。你要问为什么?西方极乐世界都是诸上善人,你不善,你怎么能去?念佛也不能去。
如果你要说这个说法净土经里头没说,那你错了,净土经早就说过了,你自己太大意。净土经在哪里说过?《观无量寿佛经》,你们看看经上所讲的,韦提希夫人遭家庭、国家的变故,意冷心灰,生了一个求生净土的念头,向释迦牟尼佛请教,怎样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?世尊在没有给她讲方法之前,先给她说「净业三福」。净业三福里面头一条,「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,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」,头一条!这一条就是世尊讲的《十善业道经》,所以你没有善心善念善行,那怎么行?具足十善业道,往生品位还不高,凡圣同居土;如果再能够学习第二福,「受持三皈,具足众戒,不犯威仪」,你可以生方便有余土;再能够发大心,把第三条也做到,「发菩提心,深信因果,读诵大乘,劝进行者」,你就能够生实报庄严土。
佛说这三条,是「三世诸佛,净业正因」。这两句话说明,三世:过去、现在、未来一切诸佛,修菩萨道,成佛了。他凭什么成佛的?就是凭这三条。这三条要是做不到,无论修学哪个法门都不能成就。净土法门是特别法门,易行道。易行道是这三条有一条就行了,你就能往生,这叫易行道。不是一条都没有,那叫易,不是这个意思,是比其他法门容易。其他法门统统要具足三条才能成就,净宗法门只要具足一条就能成就,就能往生。所以念佛往生瑞相很好的同学们,有些人来告诉我,他还没有受皈依。没有受皈依不要紧,他前面那一条有了;他能够孝顺父母,尊敬师长,他有慈悲心,他有善心善行就行,念佛就能往生。他有这一条,所以他不一定要皈依。
我们读这些经论要细心,不能粗心大意,知道往生哪些条件必须要具足,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应当如何来学习。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才晓得修学其他宗教的,也能成就。不管学什么宗教,只要他能够心善、念头善、行为善,临命终时遇到善知识劝他念佛求生净土,他能够接受,他决定得生,你们想想有没有道理?所以任何宗教徒都很可爱,都值得我们尊敬,我们要常常跟他往来,要把念佛法门的好处告诉他们。但是要记住,决定不劝他背叛他的宗教来学净土法门,那就错了。一定让他自然觉悟,他自己愿意回头,确实又不违背他的宗教。因为我们看到每一个宗教,都是诸佛菩萨的化身,应以什么身得度,就示现什么身,这样我们的恭敬心、赞叹,才真正生得起来。这是说到《文殊般若经》里面讲的念一佛功德,就等于念无量无边诸佛功德,等无差别。明白之后,这一愿我们才知道怎样学习。
但是最重要的,理解之后,在行持当中要注意「不失定意」,这句话非常非常重要!决定不受外面境界的诱惑,不受外面境界的影响,不生烦恼,这才行。我们肯发心,我们烦恼习气很重,怎么办?求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。所以真正的关键,实在是在于好学,真正好学,你就得佛力加持;你不好学,就没有办法了,佛想帮忙帮不上,关键在好学。特别在我们初学的这一阶段,只要我们真正好学,真正想学,真正肯学,佛菩萨就会加持。末后这两句,『若不尔者,不取正觉』,这两句就不必说了。请看下面一愿,第四十六愿:
【我作佛时。他方世界诸菩萨众。闻我名者。证离生法。获陀罗尼。】
这是第四十六「获陀罗尼愿」。愿文很清楚的告诉我们,『他方世界诸菩萨众』。由此可知,前面两愿跟后面三愿,这五愿都是阿弥陀佛为十方世界诸菩萨众而发的。既然是诸菩萨众,我们一定就会想到他们所修学的法门,不一定是净土法门,不一定是念佛法门,所以八万四千法门统统都包括了。不但包括八万四千法门,而且还包括所有一切不同的宗教。为什么?一切不同的宗教也都是菩萨的化身,所以全包括在里头,显示弥陀本愿的广大。
有人问我,我也可以提出给诸位做参考。我在中国访问,有人问我念《金刚经》能不能往生?我说可以。「三辈往生第二十四」里面最后的一段,就是修学一切诸大乘者,不是修净宗法门的,修其他法门的,你以修持的功德,这个功德我们叫做功夫,回向求生净土,也必定得生。我们要遇到其他宗教,修学其他宗教,听说极乐世界这么好,也想去往生,行不行?行。只要你把修学的功德回向极乐世界,求生净土,决定得生;如果不能往生,阿弥陀佛的大慈大悲就有了欠缺。这个道理我们要懂,是为十方世界诸菩萨众而发的。
这里头重要的是『闻我名者』,跟前面是一个意思,我说得很多了。『证离生法』,什么叫离生?「生」是指生死,「离生」就是一般讲了生死、出三界,这叫离生法,「法」是方法。可是佛在其他经论里面所说的,离生死法是什么?方法虽然多,理是一个,决定要断见思烦恼。见思烦恼不断,决定出不了六道轮回,这个我们要知道。这个事情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可就难了。现在这个社会,中国、外国,有几个人能够断见思烦恼?古大德讲得好,如果离开净土法门,在我们这个时代,没有一个人能够得度的。这个话讲得绝不过分,原因在哪里?没有能力断见思烦恼。我们幸运遇到这个法门,这个法门不需要断见思烦恼,但是要伏见思烦恼。「伏」是什么?把见思烦恼控制住,这比断那要容易太多了。我们一般人可以做得到,就怕你不肯干;你真正肯干,是能够做得到的。所以这个法门叫万修万人去。
如果说「断烦恼」,那我们就未必可靠;说「伏烦恼」,我们还有指望,我们把它控制住。像佛陀在《十善业道经》上教给我们,「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」,这是一个控制烦恼的方法。我们对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,不要去想它的不善处,不要去想它;更不可以将别人那些不善处放在心上,那你就错了,大错特错。常常想一切人事物的善处,养成自己一个纯善之心,我们的烦恼自然就控制住。控制烦恼,往生就有把握,我们念佛功夫就得力,「功夫成片」我们一定可以做到。至于你要念多少时间才能成片,完全看你伏烦恼功夫。你能够在很短的时间把你的烦恼控制住,你短时期就能够得功夫成片;得功夫成片,就能够带业往生。功夫成片里面好的,它也分三辈九品,上三品的可以自在往生;也就是说想什么时候去,就什么时候去,一点罣碍都没有。功夫成片里面上三品就有这个能力,可以自在往生,不一定要等我们这个寿命到。等寿命到,如果你的寿命长,这个世间受苦受难,你还要受好多;功夫成熟之后,可以不要再受这些苦难,早一天到极乐世界去,是可以做得到的。
此地讲的「证离生法」,这是佛力加持,加持这一些菩萨。这些菩萨都很慈悲,在六道里面帮助别人,又怕自己的功夫不得力,求阿弥陀佛发愿来帮助他们。由此可知,此地讲的证离生法,就是帮助他们断见思烦恼,断尘沙烦恼。尘沙烦恼断了,就超越十法界;见思烦恼断掉,超越六道轮回;无明破一品,就证一真法界。这都是属于离生法,这是得佛力加持。这一句是属于自受用,我们讲自行化他,下一句是他受用。帮助菩萨开智慧,帮助菩萨成长度众生的善巧方便,这就是『陀罗尼』了。「陀罗尼」是梵语,翻成中文的意思叫「总持」,前面已经说过,所谓的「总一切法,持一切义」;要用现在的话来说,叫总纲。我们在学习佛法里面,把佛法的总纲领抓住,陀罗尼就有总纲领的意思;抓住总纲领,那就容易多了。
古德给我们介绍陀罗尼,分为四大类:第一种是「法陀罗尼」,这是对于佛的一切教法,佛的一切教诲,都能够总持而不失去。用现代的话说,他能够理解,他能够记住,他不会忘掉,所以我们一定要抓住纲领。这个法门我们怎样学习?学习的方法不难,就是读诵。所以我劝初学的同学们,从哪里入门?从读经。首先把《无量寿经》念三千遍,这就是「法陀罗尼」。你念熟了,你念得可以背诵,你不会忘记了。能够背诵的时候,常常背诵经文,利益非常之多。因为我们凡夫对自己的妄念控制不住,总是会打妄想。用什么方法教自己不打妄想?读经;读经的时候不会打妄想,用读经的方法把我们的妄想打掉。所以一天能够多读几部,大概就有几个小时修持,这个修持方法就是把自己妄想转过来。常常读经,如果每天能够有四个小时读经,读个一年、两年下来,你自己会发现,你的妄念少了。妄念减少,智慧必定增长,就是你会感觉得你会聪明起来,无论看人、听话都比从前聪明多了。从前胡里胡涂的,现在聪明多了,智慧增长。烦恼轻,智慧长,这是效果。「法陀罗尼」,应当这样子修学。
第二种是「义陀罗尼」,义是理论,经典里面所讲这些道理,这个要听讲,所以听讲也是一个好办法。现在方便多了,我们做成光盘非常轻便,诸位现在「随身听」也很轻巧。女同修可以放在自己钱包里面,男同修可以放在口袋里面,多一点时间去听经。但是听经要在休闲的时间,不能在工作的时候;工作的时候,一面听经,一面工作,经也没听好,工作也没做好,两面都没有搞好,那就错了。工作的时候要把听经放下,听经、读经都要放下,专心去工作;工作完了之后,专心听经。这个样子,你经也听好了,是工作也做好了。这是对于「义陀罗尼」的学习方法。
听经里头最重要的,是要抓住纲领。一次讲经我们现在两个小时,两个小时里头,你能够掌握住一句、两句,你就非常有受用。所以听经要专心听,最好不要记笔记。因为你记笔记,你就不专心,你纵然把东西统统记下来,你得不到受用。为什么?你纲领没有掌握住。所以现在听经,根本就不需要去做笔记。什么时候做笔记?你真正想做笔记,回头之后把录音带带回去,再听的时候做笔记,在现场听的时候决定不做笔记,专心听你会很有受用。为什么?你写笔记的时候你决定分心,而且心里头有妄想分别执着,唯恐听的时候、记的时候漏掉了一个字,这一句漏掉再去想,烦恼多得很,你听经的时候完全失败了。所以绝对不要做笔记,专心去听。我们每一堂讲演都有录像带跟录音带,要做笔记,回去之候听第二遍、第三遍再去写笔记,这个方法好。现在人比从前人有福,从前我们修学的时候没有这些机器,这些工具都没有,完全要靠自己听、自己记,现在这些科技工具帮助我们学习,方便太多了。可是我们要会利用,不会利用那很可惜,要善于利用它。
第三种是「咒陀罗尼」,咒一般讲是密咒。诸位要晓得,「密」不是祕密,如果是祕密,祕密的事情不好,总是见不得人的,佛菩萨做事正大光明,没有见不得人的事情。这个密是「深密」,义理太深了,我们一般初学的人不能理解。这个密咒,密是深密的意思,佛经里头有《解深密经》,所以它不是祕密、是深密。咒语里面有很多不是我们人间的语言,这种情形非常之多,它也不是梵语,印度人也听不懂。那是什么?六道鬼神的言语。佛菩萨讲经说法,听众很多,但是鬼神也很多,这些鬼神都有神通,他能听得懂佛的说法,可是佛在说法之后,总用他们的语言说几句,这是表示亲切。所以所说的几句都是属于纲领,都是非常重要的,可以说是所说里面精华的东西,只以很简单的咒语说出来,就用鬼神的言语说出来,对他们来说是非常亲切,有这个意思,所以称之为「咒陀罗尼」。
第四种是「忍陀罗尼」,「忍」的意思,用现在的话来说,是同意。你对于佛讲的明白了,你能够接受,能够认可、同意,同意他的说法,所以叫忍。这个忍,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承认。佛说的我不怀疑,我认为他说的有道理,我可以接受,我可以认真好好的学习,这叫「忍陀罗尼」。所以「忍」这个字是我们的心得,我们修学的心得。大致上讲有这四种,我们可以获得这四种,你自己修学跟教化众生,你自然就有善巧方便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