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廣佛華嚴經 (第二0九六卷) 2010/2/1 華嚴講堂 檔名:12-017-2096
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《大方廣佛華嚴經.十住品第十五》,二住,「治地住」最後的一段「勝進」,我們將經文念一段:
【佛子。此菩薩應勸學十法。何者為十。所謂誦習多聞。虛閑寂靜。近善知識。發言和悅。語必知時。心無怯怖。了達於義。如法修行。遠離愚迷。安住不動。】
我們就看到此地。在上一次,我們學習這段文之前,將《淨土指歸》裡面的「十種無礙」我們再學一遍,然後我們再回過頭來看治地菩薩「勝進」這一段文,就很容易明瞭,也知道怎樣學習。十種無礙前面三種,「心境一如,修性不二,因果理同」,我們學習過了。今天我們從第四,「真俗雙泯」,小註裡面告訴我們,「空則心佛叵得,假故心佛宛然」。空是講真,就是大乘教裡面所說的諸法實相;假就是俗諦,我們世俗眼光看一切法好像是真的,都在現前。佛菩薩是怎麼樣教給我們,讓我們對於身心境界真相完全通達明瞭?在《般若經》上對這個問題討論的非常之多,世尊二十二年就是跟同學們討論這個問題,我們要能體會到。二十二年是相當長的時間,真需要這麼長嗎?需要。實在講並不長,為什麼?二十二年契入境界,這時間不算長。這個境界是什麼境界?是佛境界。入這個境界的人就成佛,在《華嚴經》裡面初住菩薩以上。這是二住菩薩,正是大乘教裡面常說的明心見性、見性成佛。性是什麼樣子?真俗雙泯就是性的樣子。換句話說,這裡頭,自性裡頭我們在前面學過很多,自性裡頭沒有對立,真俗是對立,真俗是二法。六祖惠能大師所說的二法不是佛法,這句話什麼意思?二法,你沒覺悟,佛法是覺悟,你還有對立,你沒覺悟。什麼時候覺悟?對立沒有了,這是真實測驗我們自己有沒有覺悟。你看你覺悟了,真俗沒有了,是什麼?就是經典裡面常講的「一真法界」;這個一不是數字,如果說數字,有一就有二,有二就有三,那你還是凡夫,你還沒有覺悟。真正覺悟,跟你說一,一也不可得,一也不能執著,一也不能分別。就像彌勒菩薩一樣,不可執持,執是執著,持是保持,不可以,那你就錯了。
這裡告訴我們,空跟假是一不是二,就像《心經》所說的「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」,那個色就是假的,假有;色就是空,空就是色,你能體會到嗎?體會不到,為什麼?凡夫。縱然大乘教念得很多、念得很熟,你看看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,這些菩薩同學們親自接受世尊的指導,還要花二十二年功夫。我們今天學佛沒人指導,我們要能契入這個境界,你想想看,佛讚不讚歎?世尊當年在世的時候,二十二年契入境界,不希奇;我們今天生在佛滅度之後將近三千年,你也能契入這個境界,這談何容易!諸佛如來都讚歎你。這裡面舉出一個例子,這例子舉得很好,這個例子,一個是講心、一個是講佛,心是能生能現,佛是所生所現。從真諦來講,給你講真實的,能生能現的心不可得,《金剛經》上講三心不可得,過去心不可得、現在心不可得、未來心也不可得,能生能現不可得。所生的佛,用這個字來代表十法界依正莊嚴;四聖法界是從佛開始,佛法界、菩薩法界、緣覺法界、聲聞法界,下面是天法界,這是六道的法界,依報、正報,依正莊嚴都不可得。這個很不好懂。不就在我們眼前?我們睜著眼睛看到、豎著耳朵聽到,怎麼都不可得?給諸位說,我們能見是眼睛、能聽是耳朵,這六根不可得;所聞的外面境界,色聲香味觸法也不可得,難懂、很難懂。
我們學了這麼多年,不容易,讓我們從譬喻當中領悟過來了,這個境界相終於明白了。我手上拿的這是電影的膠卷,這大家都知道,每一格是一張幻燈片,電影是怎麼回事情?放映機打開,這一張幻燈片打在銀幕上,再把鏡頭關起來,放第二張,鏡頭打開,第二張幻燈片打在銀幕上,再關起來放第三張,再關起來放第四張。一秒鐘的時間,它鏡頭開關二十四次,就是二十四張,一秒鐘。我們在銀幕上看到這個境界相,它就是動相,它不是靜止的。我們現在看卡通片,動畫卡通片,那你就更容易明白,他畫的是一張一張畫的,每一張畫的動作差一點點,用一秒鐘二十四張的速度,你就看到動畫,它就活動了,就像真的一樣。從這個地方我們就能夠了解,鏡頭打開的時候,銀幕上出現這個畫面,鏡頭打開是能生能現;可是它一關起來之後就不可得,這個時間才二十四分之一秒。我們明白了,電影銀幕上真的,能生的不可得,所生的也不可得;能生的是心,所生的是畫面,都不可得。你記住,這才不過是一秒鐘二十四個生滅,二十四個生滅。我們想到《仁王經》上,佛告訴我們,一彈指有六十剎那,就是一彈指六十分之一叫一剎那,六十個剎那是一彈指,一剎那裡面有九百個生滅。我們一秒鐘可以彈四次,再乘四,六十乘九百再乘四,二十一萬六千個生滅,你怎麼知道它是假的?我們今天這個依正莊嚴,十法界我們其他的不講,我們講我們現前,人法界,哪一樣東西你能得到?如果明白這個真相,覺悟了、明白了,真覺悟了,覺悟之後你是什麼心態?你在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上不起心、不動念,你真覺悟,成佛了。至少你在一切境界相上再也不執著了,你證阿羅漢果,這是真的。你成佛、成菩薩、成阿羅漢了,有沒有得?沒有。能成、所成,能成的是心,能證得的是心,所證得的是境界,心、佛不可得,這才叫真正的阿羅漢。這個話很不好講,很難體會。
這是早些年,我們沒有深入《華嚴》,《仁王般若波羅蜜經》分量不大,在台灣過去這些老法師,每一年都會做一次「仁王護國法會」,這個經我們常常念,我也曾經講過一遍。這些年來,我們讀《華嚴經》,我們知道《仁王經》上所說的「一彈指六十剎那,一剎那九百生滅」,釋迦牟尼佛的方便說,不是真實說,為什麼?我們看到世尊跟彌勒菩薩的對話,這次講真的,不講假的,不說方便了。佛問彌勒菩薩「心有所念」,我們平常人心裡起個念頭,你自己知道我起了個念頭,我念佛,念阿彌陀佛。什麼時候起來的?念佛斷掉了、忘掉了,忘掉一陣,豁然想起來阿彌陀佛要接上去,這一念。佛問這一念是多少個細念組成的?我們的念頭很粗,多少個細念組成,你能夠覺察到的這個粗念。彌勒菩薩還是用一彈指,一彈指有多少念頭?有三十二億百千念,不是六十剎那,三十二億百千,單位是百千。一百個千是十萬,三十二億乘十萬,我們中國人講三百二十兆。這一彈指三百二十兆,你能覺察它是假的嗎?你能覺察它不可得嗎?一秒鐘我們也算四個彈指,一秒鐘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個生滅。念頭生滅,一秒鐘一千二百八十兆。
佛問得好、問得細,佛問眾生心有所念,幾念?到底是幾個念頭?幾個相?幾個識?這問得好、問得細。說明什麼?說明十法界依正莊嚴怎麼生出來的,這個說出來了。這是千百年來,多少哲學家、科學家,還包括宗教家,在討論宇宙緣起、萬物緣起、生命緣起,這裡面最關心的是我的緣起、我從哪裡來的,這是高等科學。就在這念頭上出來的。你看,佛說了,幾個念頭?幾個相?相就是現象,物質現象,識是心理現象。彌勒菩薩說得好,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,「念念成形」,形就是世尊問的相,每一個念頭都成形;「形皆有識」,每一個形都有識的,就像我們講的電影膠卷這個幻燈片,每一個念頭是一張幻燈片,它有形,投射在銀幕上,它有形。形皆有識,識就是見聞覺知,覺悟的時候它是見聞覺知,迷了的時候它叫受想行識,《心經》上講的五蘊。迷的時候叫受想行識,覺悟的時候叫見聞覺知,它是永恆的,它不生不滅。這是什麼?這是真正的自己。大乘經教裡面,像《華嚴》、《法華》裡面所說的,宗門講的「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」,見聞覺知是你本來面目,受想行識是你迷了自性,把自性變成阿賴耶的最初的狀況,也就是迷時候的本來面目,見聞覺知是覺的時候本來面目。在《華嚴經》上,初住以上這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他們沒有受想行識,只有見聞覺知,覺悟了。有受想行識,迷了,你沒覺悟。受想行識造業,造業就有果報,這果報是什麼?就是十法界依正莊嚴。如果造的業重一點,迷得深、造得重一點就是六道輪迴。從哪裡來的?從妄念生的。念頭沒有了,好像作夢一樣,你從夢中醒過來,夢中境界全沒有了。夢裡頭山河大地沒有了,夢裡面芸芸眾生沒有了,夢裡頭時間空間也沒有了,真的不是假的。如果我們哪一天夢醒了,首先出現的境界是六道沒有了,你省悟過來,六道沒有了,就是從執著裡頭回頭了,我能夠於一切境界上再也不執著了。
執著的虧大了,你執著你就得搞六道輪迴。給諸位說,六道輪迴沒有人製造,跟佛菩薩不相干、跟上帝也不相干、跟閻羅王也不相干,跟任何人都不相干,跟什麼人有關係?跟自己的念頭有關係。你念頭迷了,迷了,不曉得事實真相,不知道空假都不可得。佛家裡面跟你講的這些,講得太多了,說穿了,只有名言,沒有事實。老子說得好,「名可名,非常名;道可道,非常道」,你不要把名言當真,跟你講個佛,真有個佛,那麻煩大了,你出不了六道輪迴;給你講沒有佛,你又執著真沒有佛,那你又錯了,你還是出不了六道輪迴。為什麼?你總是執著。給你說空,你就執著空,給你說有,你就執著有,這就難度。執著有的眾生,佛給他講空,空破他有的執著,結果他怎麼樣?他有不執著,執著空。佛對執著空的人給他講有,講有是破他執著空,好,他空不執著了,他又執著有了,兩頭總得抓一頭。這叫什麼?愚痴。什麼時候覺悟了,二邊都不執著。二邊不執著,又講個中道,又執著一頭,還是出不去;最後不得已,佛說了,「二邊不立,中道不存」,好了,又執著二邊不立、中道不存,你看怎麼辦?佛也搖頭了,沒法子。什麼時候你能夠不執著?
彌勒菩薩說完這話,他說了一句很值得我們省思的。他說「識念」,念是能生,識是所生,識當然就有相,「極微細不可執持」,彌勒菩薩講這一句話。能生的念,心就是念,極其微細,它存在的時間太短,照彌勒菩薩所講的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,也就是說在一秒鐘的時候,它已經生滅一千二百八十兆次。不可得!你要是真的聰明伶俐漢,聽了這個話,放下就是。放下了,你對於事實真相就完全明白,為什麼?你入這個境界。佛跟我們凡夫,跟諸位說,沒有差別,差別就是人家真放得下,我們的毛病處處要粘著,毛病在這個地方。我們不能頓捨,一念頓捨,釋迦牟尼佛給我們示現的是一念頓捨,惠能大師給我示現的也是一念頓捨,這是所謂上上根人,他行。沒有這種上上根,那上中下三根,佛教給我們,教上根人次第捨,先捨執著,把執著放下,證阿羅漢果;再捨分別,分別放下,提升一級,你成了菩薩;最後再把起心動念放下,你成佛了。這對上根人來講,放下分三個層次。對中下根性的人沒有辦法了,中下根人痴迷最深,他放不下。那怎麼辦?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,他老人家所用的方法,是讓學生「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」,用這個辦法,八萬四千法門只能學一門。長時間薰修,那看你的根性,有人三年五載放下了,當然不是一起放下,放下一部分;放下執著,執著也沒有完全放下,放下少分,少分就證初果,多分就二果、三果,完全放下就證阿羅漢。沒有別的,就在放下。
初果放下什麼?三界八十八品見惑放下了,這是煩惱裡頭最粗的、最嚴重的。八十八品太多了,講起來太麻煩,所以佛在教學當中把八十八法歸納為五大類,好講。第一個是身見,我們都把身看作是自己,非常愛惜這個身,執著身相是自己,處處都為身著想,這造罪業。古今中外沒有例外的,哪一個人不好吃?好吃是為誰著想?為三寸舌頭,喉嚨下面就沒有味道了,就不知道味道了。其他的沒有味覺,只有舌頭有,一個人一生為三寸舌頭造多少業。造作不是就完了,後頭還有果報,三途地獄的果報是性罪,除這個之外,還得還債,欠命的還命,欠債的還錢。你吃的眾生肉,經上說得好,你吃牠半斤,你來生也變畜生還牠八兩。你這一生吃了多少,你到什麼時候還得完?這是今生所吃的。佛法裡面告訴我們因果通三世,你過去生中造的,過去無始,生生世世,你造的這些罪業跟眾生這些債務,命債、錢債,哪一輩子你才能還得清?只要你不出六道,那你就非還不可,這事麻煩。所以,佛怎麼度人?佛幫助他覺悟,一旦覺悟了,這個問題馬上解決,為什麼?不可得!這真的,不覺悟就有得有失,你迷在裡頭。得失是假的,也不是真的,迷的時候就有,就好像作夢一樣,夢裡確實沒有,但是你在作夢當中沒有覺悟,夢中事情就好像是真的一樣。佛是從夢中醒來的人,過來人,他完全清楚、完全明瞭;他不但脫離六道、脫離十法界,還脫離實報莊嚴土,他回歸到常寂光,完全覺醒了。實報莊嚴土,還有一分迷惑的習氣,那一分迷惑的習氣沒有了,實報土也不在了,最後是常寂光。我們淨宗同學們所講的常寂光淨土,那是自己的本性,我們中國老祖宗所講的本善,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回到那裡去了。在中國人講成聖,在佛法裡面講成佛,那是大聖;阿羅漢是小聖。不放下行嗎?
我們如何能把身看破,身不是自己,身是假東西,看破之後,借假修真,讓它多做一點好事,它是假的,我要藉它來修真。怎麼個修法?把身心所有一切不善的習氣統統斷掉。佛教我們把握著綱領,綱領並不多,大乘教裡面給我們說了六條,貪、瞋、痴、慢、疑、惡見,這叫六個根本煩惱。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,六根接觸六塵境界,看看起不起這個煩惱?起煩惱就把它斷掉,用這個東西來修真。因為自性清淨心裡頭沒有貪瞋痴慢疑惡見,沒這個東西,這個東西是跟著迷才發生的,覺悟它就沒有了。我們現在要回頭,要轉迷為悟、轉迷為覺,我們六根見色聞聲能不能不起貪心?在順境裡頭,這就叫修行,這就叫用功。逆境裡頭能不能不生瞋恚?見到別人的善行好事,能不能不生嫉妒?這是真功夫。能不能對一切眾生不懷疑?能不能對一切境緣當中不起錯誤的念頭?錯誤的念頭叫邪見、惡見。真修行!不是說修行,你每天讀多少經、每天念多少咒、念多少佛號,不是這些,這得弄清楚。無盡藏比丘尼拿著經本向惠能大師請教,能大師說:我不認識字。無盡藏說:你不認識字,為什麼懂得這麼多道理?講得那麼透徹?能大師說:「這個與文字不相干。」諸位想想這個話,與什麼相干?與放下相干。你統統放下了,你看十方諸佛示現在六道,不說十法界,範圍小一點,示現在六道,為一切眾生講經說法,他所講的這些東西從哪來的?從自性流露出來的。只要你見性,你自性也流露出來,你一聽到別人在念經,你自性那個經典就流出來,他怎麼不知道?要不要學?不要學,自性的。所以見性之後,從來沒有學過的,一看就明白、一聽就明白、一接觸就明白,這是性德流露。
所以佛法裡面的修行,難!難在哪裡?難在沒有開悟之前,這個難。一旦開悟,那就容易了,什麼東西不要學,全會了。你說:有這麼回事情,我來試試看,看看是真的是假的?你試驗一輩子,肯定說一句「是假的」,為什麼?你沒有放下,你要試試看,沒有放下。換句話說,你沒有誠意,你還有懷疑,你怎麼能收到效果?惠能大師他沒有試驗,他一聽,真的一下放下了,智慧德相立刻就現前,那叫什麼?那叫真學佛,那是真佛弟子。所以我們今天,口裡說的是學佛,心裡也想學佛,就是放不下,所以功夫提不起來,永遠在原地踏步,算是不錯了。怕的是什麼?怕的是節節後退,你不是在原地,你退轉了,沒有進步,反而退步。同學們這種狀況很多,要是再不覺悟的話,你到哪一天才有成就?縱然我們講佛門裡面無比殊勝的淨土法門,真正往生也要把這些煩惱習氣控制住,比較容易,不是叫你斷掉。用什麼方法控制住?用這一句佛號「南無阿彌陀佛」,我煩惱起現行的時候,馬上阿彌陀佛提起來,煩惱放下了、習氣放下了。貪瞋痴慢疑這些習氣,念頭才生,阿彌陀佛,用阿彌陀佛把這個念頭取而代之。所有的念頭都是妄念,這要記住,真正修行人沒有什麼善念、惡念,為什麼?惡念生三惡道,善念生三善道,出不了六道輪迴。我一心一意要想出離六道輪迴,善惡二邊都放下。是不是我善事也不幹了?那你墮小乘去了。佛怎麼教我們?教我們斷惡修善,不著斷惡修善的相,這是你真的斷了。斷惡,著斷惡的相,天天在說:我的惡習氣改了不少!這不行,你還有這個念頭。那個念頭,那是習氣,你習氣還在。我今天做多少好事,這個也不行,福德,不是功德。要是我統統做了好事也不想,惡事也不想,問我什麼都不知道,那你是白痴,白痴是無明,出不了六道。
到底要怎麼樣?就是此地講的兩句,「空則心佛叵得,假故心佛宛然」,空假不二,宛然當中知道不可得,不可得當中知道事相宛然,這才叫什麼?隨緣妙用。宛然是隨緣,不可得是妙用。為什麼?你沒有得失的念頭了,有,很好,沒有也很好。不會說擁有了歡喜,失掉了悲哀,沒有,絕對沒有這個念頭,你得自在了。不是說悟了之後跟社會大眾相處你就變成怪異,不是的,不是異類,同類;不但跟一切大眾是同類,跟一切眾生都是同類,這不可思議,沒有分別執著了。跟畜生道也同類、跟餓鬼道也同類、跟天道也同類、跟佛菩薩也同類,沒有一樣不同類,為什麼?相是假的,性是真的;萬象宛然是假的,不可得是真的。這個東西像萬花筒一樣。這裡有個萬花筒,真像這個東西,六道輪迴、十法界莊嚴確實像萬花筒,裡面就那麼幾片彩色的紙片,也沒幾張,放在這裡面,你只要去轉,把它轉動,你轉一天二十四小時,你看不到有兩個畫面是相同的,張張不一樣。這個動代表什麼?代表我心動。諸位要曉得,起心動念是微動,分別是大動,執著那就是巨浪,最嚴重的動態,裡頭千變萬化。知道千變萬化,你不能說它沒有,千變萬化一個形相都不可得,心佛宛然。
所以在十法界裡頭要恆順眾生,恆順眾生當中要修隨喜功德,不要跟人對立,跟一切眾生歡歡喜喜。他毀謗我、他陷害我,我怎麼對他?歡歡喜喜,還得讚歎他。為什麼?你細心去想,他總有幾樁事情對我很好。沒有好處!沒有好處,他天天在毀謗我、陷害我,替我消業障,你說是不是好事?好事!我不但不能夠怨恨、報復,我要生感恩心,感恩他,他替我消業障,真的,一點都不假。如果你有怨恨、有報復,麻煩了,那什麼?那冤仇愈結愈深,生生世世冤冤相報,沒完沒了,你錯了。真正覺悟的人,一定學佛菩薩,把一切眾生轉變成法侶、同參道友,比親兄弟還親密。中國古聖先賢教導我們愛心,你看中國千萬年的老祖宗的教導,它的根源就是五倫裡頭「父子有親」,這什麼?天性,自性裡面的親愛,要知道,這是性德。這個親愛在全世界不同族群他們的聖賢都講到,可見得這是真理。所有不同宗教也講到,佛教講「慈悲」,伊斯蘭講「仁慈」,《新舊約》講「愛」。所以江本勝博士做水實驗告訴我,他說「愛」與「感恩」這兩個念頭好像是宇宙的核心。我給他做證明,我說一點都不錯,這是自性性德裡面的核心。這個核心,中國古人講本善,人性本善,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跟你講這個,中國的教育就從這裡生起。從小教給你,五倫是教給你認識關係,人與人的關係、人與一切眾生的關係,也就是說,人與環境的關係、與動植物的關係、與山河大地的關係、與整個宇宙的關係。所以佛家講的倫理講得圓滿、講得深廣,關係就是倫理。這關係裡頭最重要的一個核心,就是如何相處,那就是親愛。如果是怨恨,那你就是跟性德一百八十度的相違背,違背性德是造孽。不是天造孽是自作孽,自作孽不可活,沒有人救你。造孽反應就是果報,果報就是六道三途,你看看,你麻不麻煩?所以佛講得好,這一切,六道裡的眾生自作自受,你自己要承擔這個責任。你再怨天尤人,那是罪上加罪,那叫真正是可憐憫者。
這一句跟我在《大般若經》的總結的話一個意思,《大般若經》六百卷是佛經裡面分量最大的一部經典,我是早年看過一遍,看完之後,我提了十二個字,這經裡講頭些什麼?「一切法無所有,畢竟空,不可得」。我有沒有覺悟?沒覺悟。我雖然在結論上做得沒錯,老師也很欣賞,怎麼沒有悟?我沒有認真去做。怎麼做法?放下。我是放下了,我一年比一年放下一點,我自己很清楚。我要沒有這點功夫,今天大乘教我看不懂,也就是說,我念經我不能體會經裡面的意思,能夠體驗一點,就是我放下一點。放下得不夠,現在要徹底放下了,為什麼?年歲大了,再不放下來不及了,沒有時間了。明年二0一一年,我學佛六十年,一甲子,從事於教學工作,二0一一年是五十三年,《華嚴經》五十三參,到圓滿了。再不徹底放下,就沒有時候了,我到了應該徹底放下的時候了。所以這事實真相了解,你就願意放下、樂意放下。還不願意放下、還不樂意放下,你對這個還沒有搞清楚、還沒有搞明白。真搞明白,你從行為當中看出來。
我們再看下面,第五,「依正互融。依正莊嚴,惟心發現。」其實這十句,只要一句明瞭,其他全明白了,說來說去都是一樁事情。依是我們依靠生存的環境,除了這個身體之外,全是環境。我們這個身體算是正報,我們穿的衣服,衣服是依報,我要依靠它生存、依靠它來保暖,我們的飲食是依報,來維持生命的,我們的房屋也是依報。我們除自己之外,還有許許多多的人,那些人也是依報,我們要依靠他們生存。你想想,這一件衣服從哪來的?這衣服是棉布,是農夫種植的棉花,棉花要紡成棉紗,棉紗織成布,布再要加上人工剪裁才能成一件衣服。你想想這個過程,多少人在那個地方服務成就我這一件衣,這個過程當中少一個人,這衣服都不能成就。我們每天吃飯,飯碗裡每一粒米從哪來的?怎樣煮成飯來充飽我的飢餓?你想一想多少人辛辛苦苦?這是什麼?人事環境,說明一切眾生都是我的恩人,都有恩於我。我們自己怎麼樣?忘恩負義,不知道報答,還怎麼樣?輕視他們、藐視他們。今天這麼多災難現前,災難不是偶然來的,怎麼來的?忘恩負義而來的。雖然佛教導我們,穿衣吃飯都要有感恩的心,要以自己修行的功德迴向給他們,有經文說明,有神咒加持,我們也天天念,真心念嗎?恐怕多半是有口無心,有口無心效果就不大。所以密法裡講三密相應,最重要的觀想。我們吃飯要想到農夫,想到他們的辛苦,要想到輸送、要想到市場,怎麼樣這一粒米到我飯碗來,加上這個觀想,這個力量就大了。沒有入佛境界,也就是沒有知道一切法不可得這個諸法實相,統統是福德,契入諸法實相都叫功德。誰跟我們沒有恩?平常我們講這個恩德,「上報四重恩,下濟三途苦」,父母的恩容易知道,可是父母怎樣把你撫養長大,你也不記得了,你也不會去想念,那是多麼艱辛;國家的恩、老師的恩,一切眾生對我們的恩德,這是四種恩,統統包盡了。不知道,所以就把報恩這個事情疏忽了,疏忽了,不就變成忘恩負義嗎?忘恩負義的果報是往下墮落,不是向上提升。可是我們天天只想往上提升,把這樁提升第一樁大事疏忽了。你從什麼地方提升?從知恩報恩提升,這才提得起來。
這裡面給我們講依報跟正報是一不是二,這一定要讓我們想到彌勒菩薩告訴我們的話,那是「念念成形,形皆有識」。形是什麼?形是物質,識是精神,精神跟物質是一樁事情。物質裡頭有見聞覺知、有受想行識,只要沒有離開十法界,在十法界裡面,你一定要知道,物質裡頭有精神。物質我們要感恩,沒有這塊土地,我們怎麼生存?我們首先要感恩土地,土地載我們,土地生長萬物養我們,這恩德多大!天地之恩,天覆蓋我們,地載我們。學佛的人知道迴向,每天要迴向十方剎土,要迴向微塵法界,這是什麼?這是報土地之恩。所有一切眾生都是大地養育的、都是大地承載的,我們是什麼關係?親兄弟、親姊妹,天是父,地是母,同一個父母蘊育的。大乘學人知道,大乘學人提得起這個念頭,念念感恩。如果自己不認真修行、不能改過遷善,你怎麼對得起天地?你怎麼對得起所有一切跟我有恩惠的眾生?哪一個眾生跟我沒有恩惠?都有。所以一定要認知,整個宇宙跟我、一切眾生跟我,同一個生命共同體,要不要尊重?要不要愛護?要不要關懷?都要!不能只顧自己不顧別人。
現代眾生出的問題很嚴重,由於科學技術發達,用科技的方法破壞大地,用科學家的術語說,破壞了地球上的生態平衡。地球有沒有見聞覺知?有。連一粒塵沙都有見聞覺知、都有受想行識,地球怎麼會沒有受想行識?我們今天這麼做,它能受得了嗎?它受不了就動一動,動一動就變成地震;喘一口氣,喘一口氣就變成颱風。我們災難從哪來的?反過來,我們的幸福從哪來的?要懂得,幸福從孝順父母、尊敬師長擴大,把這孝敬擴大到兄弟姊妹、擴大到家族、擴大到社會、擴大到國家、擴大到一切眾生、擴大到山河大地、擴大到遍法界虛空界,為什麼?依正互融。能這樣做法,我們就過的是太平盛世,幸福美滿。像我們在《華嚴經》前面讀過的十方諸佛剎土,極樂世界。為什麼人家那個世界那麼好?沒有別的,佛在那裡教得好。我們這個地方佛為什麼不教?佛來教我們,這裡人不接受,不是佛不慈悲。「佛氏門中,有求必應」,你不接受,他當然不來。他來的時候,你輕慢他、你侮辱他,那你造的罪更深。所以他不來是慈悲,不讓你造業。你對他尊重、愛戴,想跟他學,他馬上就來了。所以他來是大慈大悲,他不來還是大慈大悲。這個理論與事實,我們不能不清楚、不能不明白。諸佛如來跟釋迦牟尼佛一樣,沒有一個不是捨己為人,他們沒有自己,為什麼?他們知道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萬物跟自己是一體。愛一切萬物就是愛自己,沒有任何條件、沒有任何理由,所以叫無緣大慈,緣就是條件,無條件;同體大悲,大悲心是宇宙跟我是一體,萬物跟我是一體,哪有不慈悲的道理!
依報,最大的是虛空法界,最小的是我們眼前的衣食,我們每天喝的一滴水、一粒米,身上穿的一寸一分的這些布料,這依報。正報是我們自己的身心,嚴格的來說,身體還是屬於依報。什麼是正報?念頭是正報,念要是善,身就善。念頭善,佛法裡面講相由心生,心善,相就善,身體就善,身體善就是健康,身體健康。念頭不善,相貌就不善,身體就多病,身體不善就病痛。所以起心動念跟我們身心健康是有密切關係。懂得這個關係,當我們有病的時候,我們認真的去反省,去找出自己不善的這些毛病習氣,找出來之後真正懺悔,改過自新,身體很容易就恢復正常了。藥物的治療對這身體的效果只有三分,心態的轉變決定是佔七成。佛又說「境隨心轉」,境是環境,依報,依報隨著正報轉。今天地球出了麻煩,所以許多科學家講:地球病了。地球怎麼病的?是地球上的居民心行不善。這善不善的標準是什麼?標準是道德。中國人講得清楚、講得具體、講得又簡單。千萬年來,老祖宗抓住幾條綱領教導後裔,要是把它分科,簡簡單單分四個科目,五倫、五常、四維、八德,四科。只要把這四科做好了,大地所現的是錦繡山河、是極樂世界。
人人都能把關係處好,五倫是關係,父子有親、君臣有義,君臣是領導與被領導;夫婦有別,不同的任務;長幼有序,朋友有信。這是關係!如何相處?下面這個字就是原則,父子怎麼相處?親愛。君臣怎麼相處?仁義。夫婦怎麼相處?丈夫負責家庭的經濟生活,太太相夫教子,她的任務非常之重,要把下一代教好,她的責任。長幼有序,兄友弟恭;朋友有信,誠信待人。這個關係說出來了。佛法講這五倫深廣都沒有邊際。道德的根,後面三個都屬於道德,根是五常,這是說最重要的,人不能夠離開的,離開就不是人了。《左傳》上說了一句話說得好,「人棄常則妖興」,那個常就是五常,這五個字沒有了,這個世間就叫妖魔鬼怪了。這五個字是仁義禮智信。仁是仁愛,仁者愛人,能夠捨己為人,絕對沒有損人利己的念頭;損人利己是不仁,那不是人。損人利己是什麼?妖魔鬼怪,那不是人。義者循理,中國人講義氣,義是什麼?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合情、合理、合法,情理法是標準,不能違背,這道義。禮是禮節。智是今天講理智,古人講智慧。最後是信,誠信。仁義禮智信,這是做人的基本五個原則,這五個原則沒有了,不是人!是不是人的標準就這五個字,你說多重要!從這個再演變出來,四維:禮義廉恥,八德:忠孝仁愛信義和平。你看就這麼簡單,這就是鄧小平講的中國特色,專家學者所講的中國精神。每一個人都接受這個教育,每一個人都把這幾個字做到,這幾個字裡頭講親愛、講仁愛講四次,講義也是講四次,講信講三次,講禮講兩次。從這個地方我們就知道,中國古聖先賢對於一個親愛、一個義講得最多,四科裡面都講到親愛、都講到義,講到義跟禮。所以中國自古以來稱為禮義之邦、和諧社會,是真的不是假的。
今天我們的社會動亂,看不到和諧、看不到禮義,是什麼?我們把這麼好的教育疏忽了。這在中國世世代代每一個朝代的更替,上面一個朝代亡國了,下面這個朝代取而代之,頂多五年就恢復倫理道德教育,就普及了。所以世世代代這個國家地區長治久安,從哪裡來的?從教學來的。中國古時候是把教育當作國家第一樁大事。在一個家庭裡面,家教非常重視,家教第一個老師是母親,相夫教子,什麼時候開始教?小孩出生那一天就開始,他眼睛睜開他會看,他就會聽,他已經在模仿、已經在學習。所以大人在嬰兒的面前,言談舉止都要端莊,要端正、要莊重。為什麼?讓小孩看、讓小孩聽,讓他學習。所以到三歲,他學了一千天,根紮下去了,叫紮根教育,根深蒂固。所以古人常講「三歲看八十」,三歲紮下的根,八十歲不會變,你說這個教育多重要。現在大家疏忽了,做父母的不會教了,為什麼不會?他的父母沒教他,再往上去推,至少丟掉了四代;往上去第五代,他的高祖父可能受過這教育,曾祖父就疏忽了,祖父就不知道了。現在社會變成這樣子,不是沒有原因,其來有自。我這個年齡,小時候生長在農村,還接受過這個教育,十歲搬到城市,城市就沒有了,接著就遇到中日戰爭,這八年抗戰,戰後這種教育不但看不到,聽都聽不到,沒人說了。這是中國人的悲哀,我們對不起祖宗。對不起祖宗是大不孝,不孝父母、不敬師長、不敬祖宗,那要受老天爺的懲罰,災難是不是老天爺給我們的懲罰?我們不能怪災難,怪自己做得太不像話了。
現在從佛經裡面覺悟,明白過來了,決定要斷惡修善,要至誠懺悔、改往修來,從我自己做起。不要要求別人,別人還沒有覺悟,你要求他,他不會接受,那你就生煩惱,那何必?自己做,做出好樣子來給別人看。善根深厚的人看到了,他也會覺悟,他會向你學習,佛法裡面講,你就度化他了。如果在家同學,你首先影響的是你一家,你一家人得度。從哪裡做起?你必須要知道,佛法是師道,師道一定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。淨業三福是學佛,不管你學哪個宗派、哪個法門,它是最高的指導原則,決定不能疏忽。三福頭一條、頭一句「孝養父母,奉事師長」,你做到了沒有?人生在這個世間,最大的恩人,養育你的、教導你的就這兩個人,父母、老師;父母、老師不知道孝敬,叫背師叛道,大不孝、大不敬!那什麼樣的果報,自己想想就可以知道了。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。我們一定要克盡孝道,從哪裡學起?學佛要從《弟子規》學起,佛法的根是《十善業道》,《十善業道》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。所以儒跟道是佛的根,沒有儒、沒有道,佛的根就沒有了,你學佛就不能成就了。你要知道,中國傳統文化,儒釋道是一家,決定不能分離。形式上有儒釋道,實際上沒有。你看看,中國自古以來,看看《高僧傳》、《居士傳》,哪一個學佛的人沒有讀四書五經?都學,基礎。哪一個學佛的人不念《感應篇》、不念《老莊》?統統學。道長也學佛,儒家的這些聖賢他也學佛,所以過去儒釋道三個根都紮了,像鼎三足頂立,根深蒂固。無論是學儒、學道、學佛都有成就。學儒,成聖成賢;學道,成神成仙,神仙;學佛,成佛成菩薩,統統有成就。所以很多同學問我從哪裡學起?從《弟子規》學起,《弟子規》沒有學到,人都做不好,怎麼能作佛?哪有這個道理!
不但要學《弟子規》,近代印光大師教我們要把因果教育擺在第一。我學佛五十九年,我二十六歲開始學佛,今年八十四歲。五十九年了,深深體會到印光大師這個開示了不起,真實智慧,無比的殊勝,一定要把因果擺在第一,把倫理道德擺在第二。為什麼?如果你沒有因果教育,不明瞭業因果報,縱然受過道德教育,如果是大的名利當前,你守不住,你還會昧著良心做壞事。所以中國古人講,人受過倫理道德的教育,羞於作惡,他有羞恥心,覺得做壞事對不起父母、對不起良心;可是重大的名利現前的時候,他會變心、他會變節。如果懂得因果報應,他不敢,他曉得什麼?我眼前我變心可以得一點利益,將來付出的果報不堪設想。他一比較,他的心就冷靜下來,不敢做壞事。你想想看,不敢做壞事比羞於做壞事那個力量還要大!所以因果教育要細講。
在台灣這個地區,對於因果教育,不斷的這報章雜誌媒體都在報導,我們從哪裡看?從刑事案件的破案,這是黃柏霖警官他告訴我的。他是高級警官,他說:六十年來重大的刑案怎麼破的?全是受害人靈魂,或是托夢、或是附身引導刑警去破案的,這個比例在百分之八十五以上,是這樣破案的。如果沒有他們引導,許多案件都不能破的。最近一個案例是三個月前,也是兩個非常好的朋友,因為小事情兩個人打架,一個人被殺了。被殺的,靈魂就在他身邊,就不離開他,引導刑警把這案件破了,把屍體找出來;找出來,他立刻承認,一絲毫沒有辯駁,沒有怨恨,他自己知道,這幽靈就在他身邊,他感覺到,報應太快了。做壞事沒有報應,那是什麼?你過去生中修的福報太大,壞事抵銷了,抵銷了還有餘福;等到你福享完,果報就現前,你怕不怕?不是沒有,古人講的「不是不報,時辰未到」。你做好事,好的果報沒有現前,那是什麼?過去造的惡業太多,你惡業的餘報沒盡,你現在還在受罪;受盡了,福報就來了。決定有報,所以不是不報,時辰未到,這話是千真萬確的事情。
所以我跟黃警官講,你的功德很大。他現在收集這個例子,收集了有兩百多個例子,真人真事,都在報章雜誌媒體上報導過,把它編成一本書,《現代因果報應錄》。我請他不但這個書本出版流通好,你要到處去宣講,現身說法告訴大家,業因果報這個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。他在我們這個欄目裡面講過幾次,我希望這個欄目,每個星期給他一個小時或者是兩個小時,長期的播講,真人真事。明白這個,不但我們不敢做壞事,會做到是不敢動一個惡的念頭,為什麼?那個惡的念頭都有果報,雖然沒有事情,果報比較輕一點,不是沒有。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,我們自然會很謹慎會小心。不再記仇了,別人過去得罪我、毀謗我、侮辱我、陷害我,我都恭恭敬敬,為什麼?他這樣對我,他為什麼不對別人,光對我?我肯定在過去前世有對不起他的地方,所以一切我都要承受,歡歡喜喜承受,恭恭敬敬對他。冤家宜解不宜結,要懂得化解,人本性都是善的,肯定能化解,你要相信這個道理。再深的怨恨都能夠化解,要我們真誠的功夫到了,問題解決了。不能化解,一定是自己還有傲慢,自己還不夠謙虛,所以不能化解。真正謙卑,尊敬別人,沒有不化解的。這是老祖宗教導我們的,我們要記住,句句都是真實,沒有假話。
所以印祖一生提倡因果教育,太偉大了。我是一九七七年第一次離開台灣到香港講經,住在倓虛老法師的中華佛教圖書館,看到弘化社出版的這些經論善書,才發現老法師流通那麼多的典籍,只有三樣東西分量最大,一個是《了凡四訓》、一個是《太上感應篇彙編》、一個是《安士全書》,就這三樣東西。這三樣東西,我看它的版權頁,概略統計超過三百萬冊以上,那個時候我真是嚇呆了。這三樣都不是佛教的,《了凡四訓》算是儒家的,其他的《感應篇》跟《陰騭文》是道家的,他為什麼印這麼多?在那個環境裡頭,這是大概七、八十年前,在那樣的環境,印這麼大的分量,真不容易。我想了兩個星期想通了,應該是因果教育能救現前社會、能救國家民族,我想到這一點。所以我從香港回台灣之後,我就印了五萬冊,這也是我們一生印經分量最大的。而且我講過好多遍,台灣從南到北講過好幾遍,真重要。人不能不知道因果報應,知道,能救自己、能救你的家庭、能救你的親朋好友,能挽救社會,在今天來講能救世界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(2017-05-27 09:59:10)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