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廣佛華嚴經 (第二0九四卷) 2010/1/27 華嚴講堂 檔名:12-017-2094
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《大方廣佛華嚴經.十住品第十五》,「第二治地住」。今天我們從清涼大師疏文裡頭第四「於惡行眾生」,從這裡看起:
「惡行眾生,令安住善行」,惡行眾生,我們在前面介紹界內十魔、界外十魔,這都是屬於惡行眾生的代表。特別是末後講的業魔、惱魔跟心魔這三種,在我們現前社會普遍的都能看到。而界外十魔一般來講也非常普遍,這是對什麼?對於修學佛法的同修們來說的。無論修慧還是修福,還是修積功德,多半都沒有把貪瞋痴捨掉,沒有把自私自利捨掉。要是照賢宗的標準來講,都是屬於界外十魔。說界外十魔還是說得很客氣,為什麼?因為我們沒有出三界外,三界外至少是阿羅漢以上。我們從這個地方能夠體會到,阿羅漢以上功夫確實是相當可觀。如果貪瞋痴的念頭沒有放下,這個是講習氣,我們知道,阿羅漢見思煩惱斷了,習氣沒斷;辟支佛見思煩惱習氣斷了,塵沙煩惱沒斷;菩薩塵沙習氣還在,這叫三界之外的。所以他的功行進步很慢,原因我們不能不知道。
賢宗的祖師大德為我們說這些話,他真正的用意是在勉勵我們、警策我們,勸導我們真修行一定要放下,真修行的人決定不能讓外面環境干擾我們,一有干擾,那就叫著魔。他這個地方這四句話,我們要牢牢的記住。第一個是「貪愛不捨」,這個貪愛是很微薄,他要是嚴重的貪愛,他離不開六道。所以他的貪愛是很微薄的,也就是說沒有捨乾淨。因此,功行進步很慢,善根增長也很慢,法性不顯,這就是說他沒有辦法明心見性,這就叫魔障。這些例子我們要記住,必須依教修行,斷惡修善不能著斷惡修善的相,那你就是安住善行;安住善行有安住善行的念頭就錯了,不能有這個念頭。這個事情說起來容易,做起來是真難,要怎樣功夫才能得力?一切行門裡面,中國老人有句話說,你要「自求多福」,我們也引用這一句,你自己要真正加功用行。
如果功夫不得力,這些業障依然現前,那只有一個方法,「信願持名,求生淨土」,這是印光大師教導我們的,能不能成就?肯定能成就。前面我們曾經學過不少次,重複再多次還是有必要,為什麼?我們信心不足,那就是「一稱彌陀名號,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」。佛祖說這句話,我相信我們同學當中很多對這句話都很熟悉,都聽過很多遍。可是我們的業障沒能消除,天天念佛,業障沒消除。前清乾隆年間慈雲灌頂法師,這位大德通宗通教,顯密圓融,給「五會楞嚴咒」做了註解。《楞嚴經》註解經的人很多,楞嚴咒沒有人註,他老人家把楞嚴咒也註了,《楞嚴經灌頂疏》,真不容易。他在《觀無量壽經直指》,這是他做的註解,我們早年學習《觀經》,參考這部註子,這裡頭有句話非常重要。他說,我們閻浮提眾生造下了重罪,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教法、一切懺儀統統都沒有效,就是說懺不了你這個罪,你的罪太重了,最後還有一個方法能夠幫你懺除業障,這什麼方法?就是一心稱念南無阿彌陀佛;換句話說,這一句名號能夠消除一切罪業。我們天天念,好像罪業消不了,我們還得想別的方法,實際上都錯了。不是消不了,是我們對這一句佛號信心不足,原因在這個地方。我們稱念佛號,對它有疑惑,真管用嗎?這麼簡單、這麼容易,真能把我的罪業消除嗎?只要有這個念頭,這叫不信,你有懷疑,你還想用其他的方法,到處去打聽,夾雜,把功夫完全破壞掉了,不是它沒用,是你不會用。不會用真正的原因,我想就是因為它太簡單、太容易,你沒有信心。可是它這個裡頭有個關鍵,「一心稱念」,這是關鍵。一心就是《大勢至菩薩圓通章》裡面給我們講的標準,「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」,效果就出現了。都攝六根,簡單的講就是放下萬緣,不但世間法統統放下,釋迦牟尼佛所說的一切法門也放下,全放下。單單只提起這一句佛號,不懷疑、不夾雜、不間斷,就是這個意思,這叫一心稱念,感應不可思議。《彌陀經》上給我們講的,若一日到若七日,徹底放下的人、願力堅定的人,一天就成功了。
我們沒看到一天成功的,但是我們聽說三天成功的。宋朝瑩珂法師,《淨土聖賢錄》上有他的記載,《往生傳》裡面也有他的行誼,那不是假的,是真的,三天成功。至誠懺悔,真誠到極處,那個真誠心怎麼樣?就好像我已經被閻王判到下地獄,馬上就要執行了,這個時候有人告訴你,阿彌陀佛可以救你,你一心念他,他就幫你,這個時候至誠心能生起來。早年,這是二十多年前,我在美國,華府佛教會同修遇到一位居士,他還不信佛,周廣大先生,開麵包店的。得了癌症,末期,醫生放棄治療,他的家人才到處求佛問神,看看有沒有什麼奇蹟,找到我們佛教會。我們同修去把這個方法告訴他,看他樣子是不行了,教他不必求病好,把念頭轉一轉求往生,這個世界太苦了。他有善根,跟他一說他就明白,他就接受了,讓他家人一起幫他助念。三天之後往生,他真往生了,瑞相稀有。這是我們看到三天念佛成功的,給我們美國各地淨宗學會的同修做了很好的證明,這個事情不是假的。
我們在美國住了那麼多年,同修當中念佛,站著走的沒聽說,坐著走的有好幾位,不生病。其中在舊金山有一位老居士,兒子在美國念書,畢業之後在美國工作、結婚,也生了小孩。兒子、媳婦就把她請到美國去,照顧家事,幫他看孫子。在美國住了幾年,她學佛,她念佛,家裡人不知道。而且她真放下了,走的那天很瀟灑,她沒告訴她家人。因為每天早晨都是她做家務,這天早晨起來,老太太沒有起來燒早飯,所以兒子、媳婦感覺到很奇怪,就推開她房間的門,看到她衣服穿得很整齊,穿著海青,坐在床上。仔細一看,她走了,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走的。而且她床邊,把兒子、媳婦、孫子的孝服都做好了,留了有遺囑。這個老太太聰明,一聲不響,我們從她這些後事方面來說,她預知時至,至少幾個月之前。她把家人的孝服統統準備好,一份一份疊得整整齊齊,放在她旁邊,她盤腿打坐走的。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舊金山一帶念佛人都去看,這個事情是當時甘太太打電話告訴我的,這個老太太跟她是老朋友。她念佛的功夫,時間也不算太長,五、六年而已,真有成就。
所以,關鍵在我們有沒有信心,你看淨土經典裡面講的三個條件,信、願、行,你信不信?這個信字太難了!我們說我們相信,名聞利養一現前,把這個就忘掉,立刻就被外面環境誘惑到,貪心就起來;遇到不如意的事情,瞋恚起來,把阿彌陀佛忘得乾乾淨淨。念佛不能成就原因在此地,不是法門有問題,不是阿彌陀佛願力有問題,問題是我們信願行裡頭出了問題;三個字一個都沒有做到,只要信沒有做到,後頭願、行全是假的,全都靠不住。像三層大樓一樣,信是第一層,願是第二層,行是第三層。淨宗學人真正具足信願行,那就是安住善行,這個善是至善,沒有比這個善更圓滿了。
我們天天在學習經教,每天在反省、在檢討,自己的毛病漸漸都發現了,怎麼改?要真正改,不是大禍臨頭、生死交關,你很難覺悟。一般知識分子,如果不能把經教的理論、境界參透,信心很難生起來。可是性相、理事、因果參透也不是一樁容易事情,這個裡頭最重要的就是堅定求學的願望,這是個關鍵,真正深入經藏。深入經藏不必經論多少,不是這個意思,一部經都行。這一部經是自己的生命,是自己的飲食,一餐都不能忘記,這樣的下功夫才能產生效果,功夫才能夠得力。如果在這個地方不覺悟,依舊還是在日常生活當中搞名聞利養,名聞利養搞成習慣了,不知不覺,沒有人提醒的時候,不知道這是過失。飲食起居裡頭非常計較,學習經教、念佛上,沒有這種心,早晚課裡頭做個形式,功夫怎麼能夠得力!
最近我常常勸同學們,「2012馬雅預言」的光碟已經流通,市面上可以買到,買一片回家多看看。要看多少遍?我常講至少三十遍,三十遍警覺心還沒有提起來,你就看三百遍。可不可能?你看看那個紀錄片,紀錄片台灣也有,我看到四種不同的紀錄片,許多專家學者都非常認真來討論這個問題,可不可能?他們有理論跟科學上的數據,非常肯定認為很有可能。如果這個事情是真的,我們不就是被判有期徒刑了嗎?二0一二還有三年,三年就得上刑場,你的壽命就結束了。你現在準備往生來得及,三年的時間足夠了,我們在《淨土聖賢錄》、《往生傳》裡面看到,三分之二的人幾乎都在三年當中能把這個事情辦成。所以我也希望,我自己也是一樣,一定在這個時間之前要把自己的功夫達到成片,那我們就得自在了。有這個災難來,到極樂世界去;沒有這個災難,可以在這個世界再安住幾年,幫助念佛的同學,這不是好事嗎?對自己沒有損失,對自己有百利而無一害,我們把功夫準備好,隨時可以走。能做到生死自在,那是大成就,想什麼時候走什麼時候都可以走,想多住幾年他也不礙事。
前面我曾經跟諸位做了個報告,明朝時候交光大師為了註《楞嚴經》,你看他壽命終了,阿彌陀佛來接引他,他向阿彌陀佛告假,給我一段時期來註這個經,阿彌陀佛就准許了,生死自在。所以要向這個方向去努力,古人能做到,我也能做到。古人憑什麼做到?憑放下萬緣做到了。我們要想做到,也要像古人一樣徹底放下,在這一個短短期間當中,我們修積功德迴向西方,提升品位。這什麼功德?成人之美,能夠幫助別人,幫助社會,幫助國家,幫助一切苦難眾生的事情,有這個機會多做,盡量去做,怕以後沒有時間做,沒有機會做了。對別人有不利的事情,對社會有害的事情,決定不能做。斷一切惡,修一切善,就對了。每天要反省,要認真反省,我們是凡夫,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哪有沒有過失的道理?認真反省就是覺悟,改過自新是真修行。這一句,「於惡行眾生」,惡行眾生不是別人,是自己,我們要找到他安住善行,安住善行第一個善行就是一心稱念阿彌陀佛。
再看第五「於得樂眾生」,我們要以憐憫心,「不令放逸」。這是得樂的,過去生中修的福報,在這種動亂的環境,他在物質上不欠缺,在精神上也相當能滿足,我們一看就曉得這是大福報。享福是好事,但是如果沒有智慧,貪戀福報,福報是享得盡的。所以要繼續修福,不能放逸,要提醒他,要懂得惜福,懂得修福。決定不能夠欺騙眾生,不能有佔人絲毫便宜的念頭,為什麼?這種心行在佛法裡面都叫偷盜。富貴不是偷盜得來的,偷盜這種因怎麼可能得富貴的果報?這個道理你一定要懂。佛教導我們,富貴是怎麼得來的?是修三種布施得來的,修財布施得大富,修法布施得大貴,富貴是修布施來的,修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。你今天是得安樂的眾生,得富貴的眾生,你要懂得布施。中國人過去都供財神,尤其現在過年了,過年有送財神的。財神是誰?中國人供奉的財神是范蠡,春秋時代越王句踐的大夫。吳越一次戰爭當中,越國打敗了,向吳王夫差投降。大夫范蠡、文種是非常有智慧的人,勸導句踐忍辱,什麼樣的侮辱都能夠忍受,得到夫差的歡心,把他放回去。回去之後,十年生聚,十年教訓,把國力恢復,然後真的報仇雪恥,把吳國打敗了。范蠡確實是非常高明,他跟文種說,我們的大王可以共患難,不能共富貴,在患難的時候是好朋友,言聽計從,現在天下太平,他要做太平天子,我們得趕快離開。文種不相信,結果真的被殺了。他是逃出去了,改姓名,去做生意,帶著西施。做生意幾年之後發了大財,他改姓名叫做陶朱公,陶朱公就是范蠡。發財之後,他就布施,把財都布施給貧窮的人,統統散盡了,又從小本生意做起,做了幾年又發了。你看歷史上記載的,三聚三散,愈施愈多。所以,中國人供他做財神是有道理,財是怎麼發的?布施,財布施,誰缺乏、誰需要就要去趕緊幫助他,主動的去幫助他,不要人家到他那裡求幫助,主動幫助他,發大財。這個財神是有道理的。我在台灣這麼多年,看到台灣同修拜財神是關公,關公是有義氣,好像與發財沒什麼關係,他很講義氣,忠義兩個字他做到了。所以真正發財得學范蠡,那就對了。
佛教導我們,財布施得財富,法布施得聰明智慧,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。現在這個世界動亂不安,多少人缺乏,我們有的,盡心盡力去捨施,不求回報。我們求什麼?我們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將這些功德好事助長我們往生的品位。有這個念頭,這個念頭還是祖師大德講的「兼修六度」,為什麼?自他兩利。如果是專門利益別人,對於利益自己的念頭絲毫都沒有,那你就是「正行六度」,那全變成功德。有自己的利益在裡面,是自他二利,這是兼修,那個功德不圓滿,那不稱性;如果全是為眾生,一絲毫自己的念頭不夾雜在裡頭,那是圓滿的功德。這些道理要懂,懂了之後得真幹,有這個機緣是好事,不必去考慮,沒有這個機會那沒法子,有機會你要把握住,認真努力去做,那就對了,這才是永遠保持你的樂不會消失掉。我們世間有人講「保富」,如何保持富貴,你要懂得這個道理。我們自己要做給別人看,別人看到他就相信,沒有看到,你給他講,他還是半信半疑。一定要自己做出來給他看,你看三種布施都得到。富,不必很富有,衣食足就是富足,不缺乏,這就是富足,聰明智慧、健康長壽重要,不迷惑、不顛倒。
第六,「於外道未發心者,攝令正信發心」。外道是佛學裡頭一個名詞,是不是指學佛以外的都叫做外道?可以這麼說,但是這個說法很含糊、很籠統,裡面還有問題在。因為很多學佛的人,他已經變成外道他不知道。所以佛法裡面,這個外道,有講外道,還有門裡外,佛門裡面的外道,這要辨別清楚。外道的本義是心外求法,就叫外道。這個地方講的未發心者,沒有發菩提心,不知道向內心去求,這就是外道,心外求法。這個意思就廣了。學佛學了一輩子,還是在心外求法,那怎麼會相應?所以佛法稱為內學,內跟外是相對的,佛法稱為內學,佛法一切都反求諸己。從這個意思上來看,中國的儒、道,只要他反求諸己,他都是正道,他不是外道。佛門弟子如果向心外求法,反而變成外道了。這個名詞的意思決定不能搞錯。這還得要講清楚,什麼是心內,向內求?什麼是向外求?向內求,老祖宗的話講得很好,人性本善,這句話我講得很多,而且我說得很清楚,這個善不是善惡的善。這個善是個讚歎詞,就是說本性裡頭樣樣具足,一樣也不缺少,它是究竟圓滿的,所以稱之為善。儒家講「止於至善」,那是性德,佛在《華嚴經》上教給我們,「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」,那就是本善。佛講了,你自性裡頭,你的真心裡面,有無量智慧、有無量的德能、有無量的才藝、有無量的相好,相好就是福報,不是從外頭求來的,是你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。菩薩懂得,菩薩明瞭,菩薩絕對不向外求。佛常常教導我們修三種布施,施財得財富,施法得聰明智慧,施無畏得健康長壽,這是對什麼人講的?初學人講的,你還是外道,這是跟你講的。你如果真正發菩提心了,佛不是這個說法,一切自性本來具足,不向外求。
求什麼?求明心見性,只要一明心見性,恭喜你,你生到哪裡去?不生在這個世間,這個世間沒有福報,也不生天上,天上福報不夠大。你生到哪裡?你生到諸佛如來實報莊嚴土,為什麼?那是你自性變現的,唯心淨土,無比的殊勝莊嚴,自自然然有的,不需要經營。你到極樂世界住的是七寶宮殿,七寶宮殿不需要設計,不需要去建築,它自然的,稱性。相好,決定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,那是人間的,佛在經上告訴我們,「身有無量相,相有無量好」,那是你的真身,是你的本來面目。你現在為什麼搞成這種身,相貌醜陋,而且一身都是病痛?健康的人也要注意,你三天不吃飯,你毛病都來了。吃飯是什麼?吃飯是吃藥,一天得服三頓藥,你才能把健康維持住,三天不吃飯你就病倒了。這就說明,健康是假的不是真的,這有漏之身,一定要覺悟,這是假的不是真的,應當要把它捨掉,把真身找回來。真身是法身,往生到極樂世界你就找到了,你找到之後,才恍然大悟,一切具足,一切現成,你說多自在。自性裡頭有無量的珍寶、無量的功德、無量的智慧,你就遍施諸佛剎土十法界裡面的有情眾生,他們沒有開悟的,你要幫助他。開悟的人是全都得到了,一切圓滿、一切富足。所以,這個地方外道兩個字的意思我們就明白了,不可以心外求法,要向自性裡頭求。
自性裡面求,沒有見性,自性裡面雖然是圓滿具足,它不起作用。就正如同好像你很有錢,你在銀行存款有上億的財富,你今天上街的時候口袋空空,肚子餓了還要去討飯。有沒有錢?真有錢,在銀行,口袋裡沒有。那怎麼辦?只好打零工,給人家做幾個鐘點工,拿一點錢去吃飯。我們現在就是這樣的。打零工,佛就教你財布施得財富,法布施得智慧,這是你沒有覺悟之前叫你去打工的,是這個意思,這不是究竟的,不是究竟法。這是臨時的小法,先幫助你,讓你物質生活、精神生活能定下來,你好好的用功辦道,把你自己銀行裡錢拿出來,你就大富大貴了。就這麼個意思,自性是圓滿的。
所以,對於心外求法,未發心者,這個發心是發菩提心。菩提心是什麼?就是四弘誓願。第一條「眾生無邊誓願度」,常常想到一切苦難眾生,他們貧窮,這個貧窮講的是所有六道眾生都貧窮。貧窮不單單是指沒有財富,也指沒有智慧、沒有覺悟,他還在六道裡頭搞輪迴生死,這叫貧窮。什麼時候他能夠脫離六道輪迴,他就擺脫貧窮,走向小康。給諸位說,四聖法界是小康,聲聞、緣覺、菩薩、佛,十法界裡頭,四聖叫小康。生到實報莊嚴土,那才叫大同,我這樣比喻諸位好懂,從小康進入大同。所以我們要永遠的遠離貧窮,就是遠離六道輪迴,發菩提心,要度六道輪迴的眾生,要全心全力去幫助他們。最好是不為自己,我們與性德完全相應,跟諸佛菩薩一樣,正行六度。如果有自己,我修一點功德希望我能得一點利益,那是兼修,能得到,不圓滿。也就是說,前面講了,那修行也變成魔,界外十魔,障礙你見性,障礙你證果。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雖然不障礙,但它障礙你品位,你不能高品位的往生,它在這個地方產生障礙。發這個願之後,後頭三願還得兌現,不兌現,你這一願是假的,空的,有名無實。
你要真正發心幫助眾生,首先你要修養自己的品德,那就是第二條,「煩惱無盡誓願斷」。你的錯誤的知見、錯誤的言行要統統改正過來,提升你自己的品德,這個最重要。這一條我們依什麼來修?我們依儒釋道三個根就行了,必須把《弟子規》做到、把《感應篇》做到、把《十善業》做到,基礎就穩固了。德行穩固之後,你才可以學法門,「法門無量誓願學」,這就是學習經典,學習聖人的教誨。學習這個也得有個條件,就是你要把《大藏經》的鑰匙拿到,你要把《四庫全書》的鑰匙拿到,這個鑰匙是什麼?是文言文。不要害怕,文言文不難,熟讀一百篇古文,鑰匙就拿到了。你一個星期學一篇,讀一篇,把它念背,能夠背得很熟,一個星期一篇,一年五十個星期,兩年一百個星期,兩年就拿到了。也就是三個根的德行教育,跟這把鑰匙,兩年工夫你就得到,你得真幹。拿到之後你就能夠深入經藏,你能夠深入《四庫》。然後守住佛菩薩的教誨,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。長時,至少十年,你學一部經,反覆的去學習,有十年工夫你就變成專家。這一部通了,智慧開了,能夠觸類旁通,沒有學過的東西,你一接觸也都明白了,智慧開了。所以學習,一定要記住佛菩薩教給我們的原則,持戒、修定、開慧。你看,我們紮三個根,學一百篇古文,這是持戒;然後教你選擇一部經,十年專攻,那是修定;十年的定功就會開悟,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開悟有小悟、有大悟、有大徹大悟,一般人真能照古聖先賢這個方法去做,大概是三、四年心就定了,六、七年就開悟了。
悟了之後,開悟之後才能夠廣學多聞,那就是第三願,「法門無量誓願學」。無量法門,你一接觸就明白了,學起來很容易、很簡單,不浪費時間。像佛教傳記裡面記載的,古時候龍樹菩薩學習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講的一切經,他用多少時間?三個月就學完了。我們現在用一輩子,學佛一部經都學不會,那是什麼原因?智慧沒開。智慧開了,一看就明白,一聽就明白,哪要費工夫?所以你要記住,四弘誓願第三條「法門無量誓願學」,那是什麼條件?智慧開了,沒有大徹大悟,也有大悟,你才有能力去學習。沒有開悟?沒有開悟你就繼續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,一直等到他開悟。有人十年開悟,有人二十年開悟,也有人三十年開悟的,歷史上例子很多。只要一門鍥而不捨,不懷疑、不夾雜、不間斷,肯定有開悟的一天。悟了之後,廣學多聞,就對了。末後「佛道無上誓願成」,到什麼地方去成佛道?到極樂世界,這是真話。我們在華嚴會上看到,華嚴會上這些菩薩都是大徹大悟,明心見性,從初住以上。他們個個都是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他不起心、不動念,諸位要記住,起心動念尚且沒有,當然不會有分別執著。所以,人家那個心是什麼心?《無量壽經》上講的清淨心、平等心、覺而不迷。生到華藏世界,文殊、普賢菩薩還率領他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親近阿彌陀佛,為什麼?無上佛道提前成就,你說極樂世界是多不可思議!這是同學們不能不知道的,不能不發心。這是第六,第六是說到我們自己本身,外道不是別人,正是自己。
下面第七,「已發心同行者,守令不退」。已經發菩提心的,已經在認真行菩薩道的,自行化他,對於這些人我們要照顧他。就像《金剛經》上所說的「如來護念諸菩薩」,諸菩薩跟如來是同行的,而且還囑咐這些菩薩們,這些大菩薩們要常常護念小菩薩。小菩薩真的也發心,也在行菩薩道,小菩薩是哪裡的?四聖法界的菩薩,聲聞、緣覺、菩薩、佛,都算是小行,法身大士他們常常照顧他們。他們也很慈悲,六道裡面的眾生有感,他也有應,但是他的習氣沒斷,所以在六道裡頭會墮落,把持不住。六道裡頭的誘惑把持不住的時候,這些法身菩薩就來幫助他,不讓他墮落。菩薩加持,我們前面講過多次,有顯加、有冥加。顯加,他化身,你看到了,他來教你,你覺悟了、接受了,這很明顯。另外一種,冥加,他不現身,你也看不到他,你也沒有聽到聲音,可是什麼?你在緊要的關頭,忽然覺悟,立刻就回頭,這是佛菩薩冥冥當中加持你。冥加的多,顯加的也有,換句話說,諸佛如來、法身大士對於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眾生,這十法界的眾生,都有這個能力,在幫助。所以真正發心,佛菩薩照顧你,守令不退,慈悲到了極處。
有沒有退轉的?有,哪些人?業障特別重的人。佛菩薩不是不加,加持,他不能接受,冥加、顯加都不起作用,佛菩薩還是照顧他。照顧他,他墮惡道去了?對的,到惡道裡面去消他的業,他造的一些重業必須在惡道裡面把它消除。諸位要知道,一墮惡道,時間很長,為什麼?他業統統消掉,他才能出來。就好像我們世法這個犯法,判刑了,判刑要去坐牢,牢有刑期,有有期徒刑、有無期徒刑,你必須刑期滿了,你就出來了。在佛法裡面,你業障消除,你就出來了。在三惡道裡面,時間究竟有多長?給諸位說,不定,這不是定法。三惡道裡頭,諸佛菩薩也在那裡教誨,你要是遇到了,接受佛菩薩教誨,知道懺悔,知道改過自新,你就離開惡道,是這麼個道理。所以我講六道,六道都好,六道是平等的,我們造作罪業,在那個地方去消罪,我們修的一些福報,在三善道裡面去消福報。為什麼?善惡都是染業,它不是淨業,出不了六道。淨業才能出六道,淨業到哪裡?到四聖法界。如果修淨土,這是最殊勝的,他到極樂世界去,他一了百了。四聖法界裡面,還有十法界,那個關口他還要突破。
宇宙之間,把這些性相、理事、因果搞清楚、搞明白,這很重要,你才真正能看破,你才真正知道修行的道路,哪個路子該走,哪個路子不該走。明白之後,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,起心動念就跟從前不一樣了。從前迷惑顛倒,處處都是自私自利,明瞭之後,這個毛病改掉了,不再為自己想,都為別人想,這個好。都為別人想的,你已經恢復到健康的狀態;為自己想的,決定多病,為什麼?你有貪瞋痴慢。貪瞋痴慢是所有疾病的根源,人能把自己捨掉,貪瞋痴慢就沒有了。處處想著別人,別人有苦,我要怎樣去幫助他,實在沒有辦法幫助他,我念佛誦經迴向給他,冥冥當中加持他。不是沒有方法,有,真幫得上忙。誠心誠意的迴向,對他確實有幫助,不定什麼時候他忽然覺悟了,想幹壞事,一想這個事情不對,算了,念頭放下,這冥冥當中都有加持。所以人知道斷惡修善,知道行好事,不是沒有機會,時時刻刻都有,機會太多了,問題就是你能不能認識,你要能認識,機緣太多,你能掌握這就是大好事,成就自己無上功德。
這一句特別是對於我們同行的人,我們在法門裡面選擇的是淨土,選擇的是持名念佛,選擇的一部經是《大乘無量壽經》。《無量壽經》的功德不要從別的地方看,從《佛說法滅盡經》,你從這兒說,將來到末法的末期,所有一切經都沒有了,都滅了。縱然經本在,你一翻開裡頭字沒有了,變成白紙,可能是經書放久了,以後字的痕跡就消失掉了。唯獨《無量壽經》,在一切經滅盡的時候,它還多存一百年。然後你想想看,這個經的功德是多大,不可思議,所有經都滅盡,它還能存在。我們從這個信息,你選擇這部經你就有智慧。懺除業障,你說這個經的力量大不大?當然大。為什麼懺不了你的業障?是因為你對它沒有信心,你不了解它真實功德,你沒有瞧得起它,它對你不起作用。如果你真懂得、真明白,它的力量超過一切經。
你看,連《華嚴經》到末後都要導歸極樂。所以我講《無量壽經》的時候跟大家說,《無量壽經》是《華嚴》、《法華》的總結,結歸到《無量壽經》。《華嚴》、《法華》是《無量壽經》的發明,就是細說,《無量壽經》是《華嚴》、《法華》的精華,這個事實不能不明瞭,不能不知道。蕅益大師註解《彌陀經要解》,印光大師的讚歎,說即使是古佛再來,給《彌陀經》作個註解,也不能超過其上。印光大師是大勢至菩薩再來的,那這部經的分量多大,它跟《華嚴》、跟《無量壽》是平等的。我們學經教將近六十年了,這個信息得來不容易,這個信息得來我無量的歡喜。所以如何對淨宗同學講清楚、講明白,讓大家守令不退,我們死心塌地守住淨宗的五經一論,決定不退轉。在這個經典上真正有功夫了,涉獵其他的經典可不可以?可以。你願意涉獵也行,不願意涉獵也好,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。一般真正照佛家規矩來講,什麼時候涉獵?大徹大悟之後,這是涉獵的時候;沒有大徹大悟之前,最好是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。古大德都勸我們,不要學通家,就是要一門深入,我們自己這一生才會成就。如果學太多、學太雜,你的心就不專,你念佛就容易夾雜,那對你的傷害就很大,懷疑、夾雜把你的功行統統破掉了。這是許多學佛人犯的過失。他不是不用功,他不是不努力,用功努力搞了一生,最後還是沒有得到結果,這個原因我們不能不知道。我們應當先把自己守穩,至少對於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有把握,才可以放鬆,去涉獵別的東西。
末後一條,第八,「於一切攝菩提願眾生,取如己身」。這跟前面不一樣的,前面是跟自己同行的,我們淨宗同學是同行,一切大乘同學也是同行的,再擴大,所有學佛的都是同行的。這個地方講的是於一切攝菩提願眾生,都是發菩提心的,也就是我們方便說,統統都是真正發四弘誓願的,這個範圍就廣了。真正發四弘誓願,諸位一定要知道,佛門廣大,無所不包,大乘教裡常講「心包太虛,量周沙界」,我們要問問,其他宗教有沒有包在裡頭?如果沒有包括在裡頭,那應當底下加小註,「心包太虛,量周沙界,其他宗教在外」,不包在裡頭,那得加小註。沒有加這個小註,那就全包在裡頭。我們試問問,其他宗教裡有沒有四弘誓願?細心去觀察,他們是不是普度眾生?《新舊約》是三個宗教主要依靠的經典,猶太教、天主教、基督教,三個宗教依靠的經典。裡面有多少次說到「神愛世人」、「上帝愛世人」,這個裡頭講愛,有沒有說基督教之外的除外?沒有這個說法。有沒有講佛教徒除外?也沒有這個說法。上帝愛世人,佛教徒是世人,他愛不愛?上帝愛世人,道教是世人,他愛不愛?統統愛,那不就是眾生無邊誓願度了嗎?他發這種心,不就是攝菩提願眾生嗎?這一切!每一個宗教對象都是世人,而且裡面還都包括不同維次空間,他們也講到天堂、也講到地獄,也講到一切眾生都應當愛護,細心去觀察你就明白了。再看看不是宗教,世界上許多不同的族群、不同的國家,他們的古聖先賢是怎麼樣教人。不但哲學家,科學家也教人愛人,也希望科學上種種發明能夠帶給眾生幸福美滿,決定沒有說搞這個東西來殺害眾生的,沒有這種說法。我們從這個地方細細去觀察就曉得,四弘誓願是所有一切覺悟的人,實際上覺悟的人,用印度梵語來講,就是佛菩薩,佛翻作覺者,菩薩翻作覺悟的有情眾生。所以你從梵文上來看,它含義就非常之深、非常之廣,它不是狹義的,它真的能把所有宗教、族群全部包括在其中。這都是我們要知道的。
說到這一點,清涼大師在此地說,「於此開二」,把它開成兩條,「謂於乘大道,集進趣者,推之如師」,這是第一條。於乘大道,大道就是與性德相應的道,道是道路。在中國,古聖先賢為我們所說的倫常大道。這個乘,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落實。你能把這個大道落實在你的生活當中,你的生活是大道;落實在工作,你的工作是大道;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,處事待人接物是大道。這道是什麼?五倫、五常,中國古聖先賢世代相傳,倫常大道。在佛法裡面,就是三福、六和、五戒、十善,或者再加上六度、十願,就圓滿了;六度是大乘菩薩修的,十願是法身菩薩修的,《華嚴經》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們修的。這圓滿了,這是大道。在一切時、一切處,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都不離開大道,這就是一切攝菩提願眾生。「集進趣者」,他在菩提道上勇猛精進,這些人我們「推之如師」,我們推崇他,我們要把他看作我們的老師一樣。特別是在今天這個世界,今天世界跟過去不一樣,跟什麼時候比?跟五十年之前比不一樣。今天科技發達,比五十年前不知道進步了多少倍,百倍、千倍都不止,科技確實是突飛猛進。五十年之前,電視是剛剛萌芽,黑白的,現在進步到彩色,進步到數碼,這個速度多快。古老的全淘汰掉,這個時間還不過三十年,都淘汰掉了。三十年前我們拍攝的是用八厘米的攝影機,拍電影記錄片,現在是電視的攝影機取而代之,不需要膠捲。
所以,不同的族群、不同的文化,真的已經變成一個地球村。現在的飛機環繞地球一周,兩天,地球變成一家人了。因此,不同族群的文化我們要不要知道?要知道。不同的宗教典籍要不要知道?要知道。你不知道,你就不能跟人往來,就不能溝通;不往來、不溝通就構成矛盾、誤會,就發生障礙。所以化解誤會、化解衝突,怎麼化解?互相學習,統統都明白了,問題不就都解決了嗎?化解問題唯一的方法就是溝通,就是彼此了解。前幾年美國跟伊拉克的衝突,我那個時候還給布希總統寫了一封信,我勸他不能用軍事解決,一定要用和平談判。如果他親自到伊拉克去做幾次訪問,當面談談,這問題不就解決了嗎?哪有這麼多麻煩?所以,互相了解比什麼都重要。不但跟現在的人要了解,還得跟古時候,古聖先賢也要溝通,也要了解。豎的我們跟歷史溝通,橫的跟今天不同的文化族群溝通,世界才有安定和平,人類才有真正的幸福美滿。所以對一切聖賢,他只要真正走的是大道,倫理、道德、因果、宗教,大道,我們都要推之如師。
「集具足功德者,敬之如佛」,他要更進一步,真幹,真在行,自行化他,這是集具足功德者,我們對他的尊敬跟佛一樣。所以我從一九九九年開始,今年是十一、二年了,十二年,我在世界上跟許多宗教往來,我對於他們宗教裡面的神我都磕頭、都拜,跟拜佛沒有兩樣。別人問我,我說佛的化身;那些宗教問我們釋迦牟尼佛,我說釋迦牟尼佛是神的化身;伊斯蘭教問我,我說那是安拉的化身,他們聽了很歡喜。我說的是真話,不是假話。確實,他們承認宇宙之間有神,神就是一個真神。佛法裡頭沒有講神,佛法講自性,佛法講法性,法性就是真神。真神沒有形相,它不是物質,它也不是精神,它永恆存在,這跟法性講的一樣。所以,我才提出來,世界宗教是一家,許多宗教朋友都歡喜,都沒有正式跟我展開辯論的,沒有。我原先還以為有,還得要準備辯論。一次也沒碰到,都能接受,都歡喜。
我常常還用江逸子先生畫的千手觀音,送給不同的宗教,他們都歡喜接受。我告訴他,千手觀音代表的是眼到手到,我看到你有苦難,我幫助的手就到了,表這個意思,雙手萬能。他頭上有三十二個相,三十二個面孔,就是三十二應,那個應該畫什麼?畫不同宗教的面孔,不同族群的面孔,讓人一看就曉得,一個身,一個真神,一個身,他有無盡的化身。就像佛法裡面所說的,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,他能夠現耶穌的身,能現穆罕默德的身,能現孔子的身,能現老子的身。所以我說,所有宗教創始人全是這一個真神的化身,宗教與宗教之間的矛盾沒有了,族群跟族群衝突沒有了。我們將這個信息帶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巴黎的總部,都能接受,都歡迎。我們的活動辦完之後,教科文組織正式成立宗教辦公室,不再排斥,知道宗教是可以團結的,人民是可以教得好的。
末後說,「此十大同第二地集義中釋,以斯十心,治自心地」,治就是對治我們的心地。二住菩薩跟十地裡面的二地菩薩大同小異,完全是著重在修心養性。治地,用現在的話來說,就是修心養性,這是修行的真正基礎。必須先把自己的心地治好,讓心理健康,一切都健康了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(2017-05-27 09:58:55)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