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2074卷/视频/文字)jingkong法师主讲

amtb 大方广佛华严经评论阅读模式

http://bd.amtbvod.com:88/v2/mp4/12/12-017/12-017-2074.mp4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二0七四卷)  2009/11/27  台灣高雄  檔名:12-017-2074

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《大方廣佛華嚴經.十住品第十五》,本分第三段「別陳其名」。今天我們接著看清涼大師的開示,我們從「依仁王、起信」這個地方看起,依仁王、起信,就是《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》、《大乘起信論》經論裡面所講的;「即十千劫來,修信行滿,入位不退,創起大心,發心即住,名發心住」。前面我們學到此地。今天我們接著看下面,「三種發心中,即信成就發心也」。這段是解釋發心住,十住菩薩這是初住,三種發心經論當中有很多種講法,時間要夠的話,也應該要介紹一下,這是屬於佛學常識。它下面講「即信成就發心」,這個說法是《大乘起信論》裡面的,《起信論》裡面說三種發心,第一種,「一、信成就發心。謂十信行滿,信心成就,入十住位中,初發心住,故名信成就發心。」首先把信成就發心說出來,十信心滿前面跟諸位報告過,十信菩薩所修的就是十種信心,第一種就叫信心,第二種是念心,第三種是精進心,第四種慧心,第五是定心,第六是不退心,第七是護法心,第八是迴向心,第九是戒心、第十是願心。前面跟諸位都報告過,這十種信心如果修成功就超越十法界,十種信心沒有修行圓滿依然在十法界。由此可知,這十種信心重要。

  十信行滿,就是我們一般人講的大徹大悟、明心見性、見性成佛,就是這個境界,這個境界超越十法界,真成佛了。他住到哪裡?這個地方講的是初住,他真有住處。從心上講,他住在大菩提心上,就是前面我們所學習到的直心、深心、大悲心。在最近這些年來,應該有十年、二十年的樣子,深心不好懂,深心又非常重要。我在美國有很多同學來問我,希望我能用淺一點的言語把菩提心講清楚,我想了很久,忽然想到《無量壽經》的經題上就講了三心,清淨心、平等心、覺心,這個三心實際上就是深心。直心,經上講至誠心,真誠到極處就是至誠,這是菩提心的體,也是我們真心,每個人都有!我們真心的體是真誠,真就不是假的,誠決定沒有虛偽,這是真誠。真誠心的自受用,深心是自受用,就是清淨、平等、覺悟;真誠心的他受用,我們對待別人就是大慈大悲。所以我就用這五句十個字,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正覺、慈悲,跟大家介紹菩提心,這就是菩提心。如果你的心起心動念都跟這十個字相應,你就住在菩提心上,菩提心就變成你自己的心,這就是初住菩薩,這就是初發心菩薩,這個說法大家好懂多了。這叫信成就發心,因為十信菩薩修學圓滿了。

  十信位的菩薩從初信到六信都還在六道裡頭,沒有出六道輪迴;七信出了六道,七信他所放下的煩惱相當於阿羅漢,見思煩惱他統統斷了,《華嚴經》上講放下執著,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執著。由此可知,執著就是見思煩惱,放下執著,見思煩惱就斷了,你在信位菩薩裡面是第七信的菩薩。那我們就曉得,這是《華嚴經》上說的,七信等於阿羅漢,八信就是辟支佛,九信就是十法界裡面的菩薩,十信就是佛,十法界裡面的佛,佛還在修,他要圓滿,他才能夠入初住。所以《起信論》上講得很清楚,十信行滿,信心成就。我們現在這個信心有沒有?如果這個信心有的話,恭喜你,你不是凡夫,你已經是聖人,為什麼?你有信心,這是初信位的菩薩,《華嚴經》的初信,他斷的煩惱跟小乘初果相等,小乘初果須陀洹,證得須陀洹果,《華嚴經》上真的有信心,這一條你做到了,你在六道裡面證得一個不退,叫位不退,你永遠不會墮三惡道。你在天上人間慢慢修,修到不退心,第六不退心;不退心修滿,修到護法心,你就超越六道輪迴,護法心是阿羅漢。小乘護自己,成就了;大乘,護自己也護別人,這是大乘殊勝之處,這是大乘超過小乘的地方。大乘推己及人,小乘是先成就自己。

  怎麼知道我們信心沒有得到?如果得到信心,就是《華嚴》初信菩薩,初信菩薩我們一看,他斷的煩惱我們沒斷,這就是我們連這個信心都沒有。他斷什麼煩惱?三界八十八品見惑斷了。八十八品見惑,佛菩薩為教學方便起見,把它歸納五類,歸納為五種,好講。第一個身見,這是五種錯誤見解,你看我們還是把身當作自己,身見沒破,你沒入初信,你沒有信心。你要真正相信佛,頭一個要知道,千經萬論我們聽得也耳熟了,身不是我。身是什麼?身是我所,像衣服一樣,衣服不是我,衣服是我所有的,身體不是我,是我所有的。你要懂得是我所有的,容易放下了,你看別人沒有衣服穿,向我們要一件,脫了馬上就可以給他,很大方、很自在。你什麼時候捨棄身體就像換一件衣服那麼自在,你身見就破了。身不是我,什麼是我?菩提心是我,菩提心是真心。靈性是我,那個性是什麼?那個性是法性。法性真靈,靈明極了!你看看一念妄動,法性它什麼都沒有,它不是物質也不是精神;一念妄動,它就現物質的世界,十法界依正莊嚴,這是物質,無量無邊諸佛剎土依正莊嚴它就現了,現依報。依報裡面就有正報,依正不能分家,佛在經上常常說,依報隨著正報轉,正報是什麼?正報是我,那就是真正的我,不是這個身,真正的我。到法身菩薩,我們念的十住,初住菩薩,初住菩薩就證得法身,那是自己,真正的我找到了。

  證得法身有四種淨德現前,「常」,常是永恆不變;「樂」,樂就是永遠沒有苦受,六道裡頭有苦,三苦、八苦,四聖法界裡頭也有苦,那是什麼苦?沒有見性,無始無明沒破,那是他的痛苦。初住以上脫離十法界,永遠沒有苦受,所以諸佛如來的淨土是什麼?實報莊嚴土,其實就是極樂世界,跟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差別。既然沒有差別,為什麼一切諸佛讚歎阿彌陀佛淨土?那就是彌陀淨土有一些特殊的狀況,他方世界沒有。一切諸佛的報土有淨有穢,六道是穢土,四聖法界是淨土,實報土純淨純善,不在一處,就是我們現在講,它們在不同維次空間。這個不同維次空間,你沒有辦法把它突破,你就沒有辦法見到;你有能力突破空間維次,你才能見到。初住菩薩突破了,對他來講,所有一切空間維次都不存在,完全沒有,為什麼?空間維次是妄想分別執著變現出來的,他是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,所以空間維次不存在。這是個特殊地方。西方淨土之特別,特別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,他能接引十方世界六道裡面的眾生,不斷煩惱也能生到他的淨土,這個特別了。特別在哪裡?特別是在同居土,不是方便土,不是實報土,實報土、方便土大概沒有什麼特別;凡聖同居土特別,你生到他的凡聖同居土,空間維次就突破了。這並不是你的能力,而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。所以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同居土,在那裡你就能看到西方極樂世界的方便土,也能看到阿彌陀佛的實報土,這不可思議。

  像我們在釋迦牟尼佛這個世界裡面,釋迦佛有沒有方便土?有,我們見不到,不在六道,在四聖法界,是釋迦牟尼佛的方便有餘土。釋迦牟尼佛的實報莊嚴土有沒有?有,我們更見不到,那就是禪宗常說的大徹大悟、明心見性的人他見到了,他要不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他就生釋迦牟尼佛的實報莊嚴土。釋迦牟尼佛的實報莊嚴土在哪裡?給諸位說,就是華藏世界。經上講得很好,華藏世界毘盧遮那是法身佛,盧舍那是報身佛,釋迦牟尼佛是千百億化身之一,千百億化身裡面一個,釋迦牟尼佛。講得清楚,講得明白,一即是三,三即是一。所以這個三身,我們凡夫有業障,不能突破空間維次,見不到。西方極樂世界好,我們帶業往生,生到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,到西方極樂世界也見到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親自來教我們,天天講經說法,天天在學習,進步非常快!我們的障礙,煩惱障礙習氣漸漸都沒有了。這是十方諸佛剎土裡面沒有的,唯獨西方世界有,所以諸佛如來讚歎,道理就在此地。

  現在我們修行,我們要注意紮根,我們為什麼信心不能成就?就是疏忽紮根的教育。根是什麼?佛法的根,實實在在跟諸位同學說,就是十善業道。你看看,佛在《十善業道經》上講得多清楚,十善是人天法,我們在六道裡面,你能夠得人身是過去你十善修得好,你才能得人身,中品十善就得人身。上品十善,那就到天道去,欲界天;欲界有六層天,四王天、忉利天、夜摩天、兜率天、化樂天、他化自在天,十善要修得好的話,一層一層往上升,生天。如果還修定,真正得到禪定,四禪八定,你就能夠超越欲界,佛講三界,三界是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,色界、無色界都是在天上,比欲界天高。四禪你得到了,你修成,你就生四禪天,初禪、二禪、三禪、四禪,四禪一共有十八層天。再往上去?四空定,修四空定修成功了,四空定裡面身體不要了,這是六道裡面高級凡夫,高級凡夫知道身是累贅,身是個麻煩東西,不要身。

  所以四聖法界是什麼世界?我們一般人稱為靈界,他只有靈魂,沒有身體,真的是靈魂,靈魂在定中,它不會亂動。實際上這個魂不靈,孔老夫子說得好,他在《易經》裡面講:「遊魂為變,精氣為物」,這兩句話說得好!所以孔夫子對六道狀況,你不能說他不知道,他不知道他怎麼能說得出來,他確實有相當功夫。遊魂是這個魂速度很大,它非常不穩定,到處動,所以真的是遊魂。它要不動,那就是有定功、有修養了,不動,我們世間人稱它為靈魂。高級凡夫他只保持這個狀態,他不要身體,但是他出不了六道輪迴,他能保持多久?四空定的功夫不一樣,四空定修到圓滿,非想非非想處天,佛給我們說,他的壽命八萬大劫。這個時間太長了,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一大劫是多少時間?一大劫是四個中劫,就是這個世界我們講太陽系,或者我們講銀河系;從前我們都講太陽系,現在知道了,一個單位世界不是一個太陽系。黃念祖老居士說得好,我也贊成他的說法,他說銀河系是一個單位世界,銀河系成住壞空一次,這樣叫一個大劫,八萬大劫就是銀河系成住壞空八萬次,你就知道他的定功是多深。這個世界壞了,他到哪裡?他不需要到哪裡,為什麼?他沒有身體,沒有物質的身體,所以這個物質世界成住壞空與他不相干,他如如不動。可是八萬大劫也有到時候,那個時候到了,他定功就失掉,失掉之後他就往下墜落,墜落到底下的時候,煩惱習氣統統又起來了。煩惱習氣起來之後,那就隨業受報,過去生中作的善業,他就又到三善道受報,造作的惡業,他就到三惡道去受報。這就說明三界很麻煩,六道裡頭決定不是一個好地方,真正覺悟之後,你就得下定決心要出離六道。出離六道這個話說起來容易,做起來真是不容易。八萬四千法門,就是八萬四千種出離六道的方法、門徑,出離六道,回歸自性。回歸自性就是成佛,明心見性你就成佛了。初住菩薩就成佛了,是真佛,不是假佛,剛剛成佛。學佛人對這個事情不可以不清楚。

  我們生在末法,末法時期佛法變質了,學什麼法門?本來哪個法門都行,現在很多法門我們根本就沒有法子修,不是法門有問題,是我們的根性有問題。佛給我們選擇一個法門,末法時期只有這一個法門靠得住,真能成就,淨土法門。這是世尊在《大集經》上說的,「末法時期,淨土成就」。《華嚴經》是淨土法門,怎麼說它是淨土法門?它說的法門多,「離世間品」講了二千個法門,裡頭有淨土法門。而在末後「入法界品」顯著的突出淨土法門,文殊菩薩發願求生淨土,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。引導哪些人?引導華藏會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統統求生阿彌陀佛淨土,這太殊勝、太稀有了。這是我們在華嚴會上看到的,多麼壯觀!同時在那裡看到什麼?佛佛道同。你看華藏海會,教主盧舍那佛,盧舍那是報身佛,因為那裡面都是報身,初住菩薩是證得報身,法身、報身統統圓滿。華藏會上這麼多的佛菩薩,四十一個階級,十住、十行、十迴向、十地、等覺,這四十一位,統統帶他們到極樂世界去跟阿彌陀佛學,這華藏世界空掉了,盧舍那佛不生氣嗎?你看看,文殊、普賢原來就是盧舍那佛的左右手,兩個幫手,現在兩個幫手把所有的學生統統帶走了,他發不發脾氣?他不但不發脾氣,還在那裡鼓掌說好,這才真好。表演給我們看的,一絲毫嫉妒心沒有,為什麼?到極樂世界修行比華藏世界容易,華藏世界修行的時間長,到極樂世界去修行時間大幅度縮短了,這麼大的心量,應當學!這才像個菩薩,像個佛弟子,我們中國古人所說的量大福大。華藏世界這批人都到極樂世界去了,他們走了又有一大批人來了,好像學校,畢業走了,這個地方新生又來了。為什麼到極樂世界?到極樂世界成佛時間縮短,在華藏世界時間要長,極樂世界時間是大幅度縮短。

  我們在《觀無量壽佛經》裡面看到,經上說我們凡夫一品煩惱都沒斷,真正是帶業往生,生到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下下品,他在極樂世界修行要證得無上正等正覺需要多久的時間?經上告訴我們,十二劫,這是最長的,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十二劫。十二劫我們看起來好長,時間好長,可是你要想想西方極樂世界人的壽命,無量壽!就好比我們這個世間,這是人壽一百歲,這麼長的壽命,你修行多長的時間就成了佛?十二天,這個比喻諸位好懂,你有一百歲的壽命,十二天就成佛了。可是在華藏世界十二劫不行,沒有辦法成就,在華藏世界要多久?你看,這是初發心住,發心住的菩薩剛剛進門,真的就像西方極樂世界下下品生,佛告訴我們,從初發心住到等覺要四十一個位次,要修多久?三大阿僧祇劫,阿僧祇是無量數,西方極樂世界是十二劫。你就曉得文殊、普賢帶這麼多人到極樂世界去,盧舍那佛高興!在我這個地方他要三大阿僧祇劫才成就,到極樂世界十二劫就成就。十二劫是十住,十行就更快,這是一切諸佛剎土裡頭沒有的。

  我說這個話的用意是提醒諸位同修,你們現在的緣超過華藏世界的三賢十聖,這個機緣太難得,你能夠把握住,一心念佛,就像印光法師教的,「敦倫盡分,閑邪存誠,信願持名,求生淨土」,你就成功了。他老人家教人十六個字,真了不起,我教人還用二十個字,他只用十六個字,四四十六。敦倫盡分,那是什麼?那是《弟子規》,這裡面是講孝親尊師;閑邪存誠,人要存一個真誠的心,遠離邪惡,這是《太上感應篇》;信願持名是《十善業道》,你就生淨土了。所以我們今天要聽經,不聽經不行,不聽經迷惑。因為這個世間正知正見就在經典裡面,離開經典我們就會迷失方向,很容易墮落。要聽經,要讀經,決定要培養三個根,能培養四個根就更好,佛門弟子應當培養四個根,三個根是對社會大眾講的。真正想這一生永遠脫離六道輪迴,我們不能不求紮根教育。四個根就是《弟子規》、《感應篇》、《十善業》、《沙彌律儀》。諸位要記住,《沙彌律儀》在家同學可以學,比丘戒、比丘尼戒在家同學不可以看;《沙彌律儀》可以,這是屬於佛門的小戒,是出家人的基礎,根本戒,可以學習。所以頭一個就是信心,我們只要信心沾一點邊,要是真正遇著殊勝的機緣選擇淨土法門,沒有一個不成就。如果說信行圓滿,你的成就就非常殊勝,這是第一種。

  第二種叫「解行發心」,前面是信成就發心,解行發心高,「解即解了,行即修行」。以前章嘉大師教我,解就是看破,你明瞭,理解、明瞭了,行就是放下,放下什麼?放下執著,放下分別,妄想暫時不要去管它,從這下手。妄想太難了,說老實話,我們這一生當中肯定做不到,做不到就不要管它,我們求生淨土,求生淨土有這兩種,那往生的品位就相當高了。你能夠把執著放下,你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方便有餘土,就不是凡聖同居土。方便有餘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成佛,大概需要多少時間?好像《觀經》裡面講的四劫,縮短了,你看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十二劫,你現在只要三劫、四劫就成了。所以在此地修行,真幹,好處太多了!佛決定沒有一句是假話,你要相信,這屬於信心,佛的話,真語者、實語者、不異語者、不誑語者,他講的是真的。你真正相信,你就有福了。我們真幹,真放下。

  這裡面講的,「謂十行位中能解法性本空,順修六度之行,發回向心,入十回向,故名解行發心。」十住修圓滿了,修十行,十行也修圓滿,入十迴向,這叫解行。這個解是大乘經,是一乘經,對於佛在經典上所講的宇宙人生的真相完全明白了,所以他能解法性本空。法性既然空了,法相哪裡有!會不會再把這些法相放在心上?不可能,也就是說,性相都不可得。但是,菩薩,這都是法身菩薩,肯定與遍法界虛空界六道十法界的眾生起感應道交的作用,眾生有感,他就有應,應以什麼身出現,他就現什麼身,自己沒有意思,隨眾生心,眾生喜歡什麼身,他就現什麼身。所以《楞嚴經》上講「隨心應量」,隨眾生心,應所知量,是他所知的量,隨心應量。佛菩薩示現在這個世間有沒有起心動念?沒有,我們看到好像起心動念,實際沒有,決定沒有起心動念。諸位記住,起心動念尚且沒有,哪來的分別執著!他是永遠住在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,剎那之間他也沒有失掉,真正住在大菩提心上。

  順修六度,不是逆修,隨順著六度,給眾生做好樣子。你看眾生,尤其是現在這個社會,現在這個社會犯了什麼毛病?貪吝,貪財、貪色、貪五欲六塵的享受。現在人的慳貪比過去提升了好多倍,六道眾生哪個不貪?不貪他就不來,他就不會到人間來了,他到人間來為什麼?就是為了貪,有了貪這個念頭才到人間來。可是從前貪的念頭輕,現在太重了。菩薩做榜樣就是破除眾生的煩惱,你不是貪嗎?他示現不貪,不貪,布施,喜歡布施。你貪財,他天天捨財;你貪法,他天天布施佛法。菩薩來給我們做樣子,修財布施、修法布施、修無畏布施,用意在哪裡?用意是希望眾生看到之後覺悟,像菩薩一樣,把自己貪吝之心捨掉,是這麼個意思。所以布施度什麼時候圓滿?你慳貪的心斷掉,布施度就圓滿,還有一點點念頭就還沒有圓滿。持戒圓滿是你惡念沒有了,持戒就圓滿;你還有惡念,你還得要修持戒,持戒沒有圓滿。這是六種方法,破眾生六種嚴重的煩惱。持戒是破惡作的,心行都不善,忍辱是破瞋恚的,精進是破懈怠的,禪定是破散亂的,智慧是破愚痴的。所以菩薩示現六度之心還發迴向心,這太難了,為什麼?一般眾生修學功德都是給自己的,不肯給別人,我修的功德給別人,那我不就沒有了嗎?菩薩給你做樣子,所修一切功德,自己都不要,全部迴向給一切眾生。為什麼?眾生就是自己,自他不二!講到究竟之處,生佛不二,生是眾生,佛是佛陀,眾生跟佛是一不是二。佛是什麼?佛是覺悟的眾生,眾生是什麼?眾生是迷惑的佛,是一不是二。為什麼我們是佛?那就得要感謝佛為我們講經說法,把這樁事情講清楚、講明白,我們相信。

  所以學佛,首先要有耐心,要有定功;心浮氣躁,沒有耐心,決定修不成功,不會有成就。什麼樣的人學佛會有成就?《彌陀經》上講的三個條件,善根、福德、因緣,這種人學佛肯定有成就。善根是什麼?能信、能解。福德是什麼?是能行、真幹。因緣是他遇到善友,遇到佛法、遇到正法,遇到好的同學,這是因緣。這三個條件具足,沒有一個不成就的。我們今天因緣沒有問題,我們統統遇到了,現在能不能成就?那就決定在我們的善根、福德。我們能信、能解,可是我們做不到,做不到就是沒福。實在講,福非常重要,你看佛法裡面常講「福慧雙修」,它把福放在前面,慧放在後頭,不是慧福雙修,而是福慧雙修;世間諺語也是有這麼個說法,「福至心靈」,你的福報現前,你也聰明,換句話說,你智慧就開了。所以人不能不修福。心浮氣躁的人有沒有福?沒福。沒有耐心的人有沒有福?沒福。這兩大障礙如果不去掉,你想修福修不到。所以頭一個要放下心浮氣躁,讓自己的清淨心透出來,清淨心生智慧。如果你還有耐心,耐心就是精進,你就能夠一門深入、長時薰修,你就成功了。

  佛門在中國二千年來,漢明帝派特使到西域去迎請佛教,所以佛教是中國帝王禮請過來的。這一個特使在現在的新疆(新疆是西域),遇到印度的高僧,摩騰、竺法蘭,請他們到中國來,皇帝封為國師,接受了佛陀教育。由於帝王護法,所以佛教在中國這一片寶土真的是發揚光大,世世代代都有高僧、高士、出家的居士出現。一直到近代,近代居士裡面,像夏蓮居、梅光羲、江味農,在台灣,李炳南老居士,對佛教都有很大的貢獻。清末民初楊仁山,真的是菩薩再來,他把他自己居住的房子捐獻出來做金陵刻經處,流通佛法。金陵刻經處現在還存在,諸位如果到南京可以去參觀。辦支那內學院,他的學生辦的,歐陽竟無,對於佛法的弘傳起很大的作用,影響很大。法師當中,在那個時代,印光法師出現,諦閑法師、太虛法師,民國初年。可是到我們這一代,西方文化傳進來,把我們的價值觀好像是推翻了,我們現在接受外國人的價值觀,相信科學,不相信古聖先賢,認為古聖先賢落伍,過時了,那東西還能用嗎?現在科學的發展日新月異,老舊的東西有什麼用!所以我們自己把老祖宗的東西丟掉了。可是社會,科學是帶來一點好處,物質生活方面你細心想想,得失能平衡嗎?諺語所謂「得不償失」,我們得到的東西太少,我們失去的太多。我們失去什麼?我們的孝悌失掉,中國自古以來孝悌忠信的社會沒有了,禮義廉恥失掉,仁愛和平失掉。現代社會是不忠、不孝、不仁、不義,物質生活雖然好一點,精神苦不堪言。

  佛法也跟著遭殃,沒有人肯學了。佛法教我們捨,教我們放下,現在人拼命爭取,競爭,怎麼能放下。競爭提升是什麼?鬥爭。鬥爭再提升就變成戰爭,現在的戰爭是核武、是生化,是毀滅地球的戰爭。我今天才聽同學說,最近有個電影叫「二0一二」,他們在找有沒有這個光碟送來給我看看,有人去看過,說這個電影所演的跟我們平常講的有很多地方相應。世界末日,有沒有救?答案是肯定的,有救;用什麼東西救?用老祖宗的辦法救。回歸到老祖宗,只要把十二個字做到,社會就安定,天下就太平。這十二個字就是:孝悌忠信、禮義廉恥、仁愛和平。在佛法裡面講,十善業道,我們人人都能夠做到不殺生、不偷盜、不邪淫、不妄語、不惡口、不綺語、不兩舌、不貪、不瞋、不痴,天下就太平。諺語所謂「不聽老人言,吃虧在眼前」,現在我們吃了大虧,回頭想想,老祖宗的東西還是有價值,丟掉是罪過,應該受這些苦難。所以現在我們要搶救、要惡補,認真努力去學習,自己學好,自然就影響別人,這叫自行化他。

  第三叫「證發心」,這就高了,「證即證入,謂入初地乃至第十地。而此證者,無有境界,唯真如智,名為法身,法身顯發,故名證發心。」《起信論》說的這段是講的別教,《華嚴經》上是講的圓教,實在說,《華嚴經》上初住菩薩就是證發心。清涼大師在此地講,也講得很好,是教導我們,我們的修學要有次第,由淺而深,循序漸進,這才能成就。

  我們再看經論裡頭有參考的東西,《觀經妙宗鈔》,這是智者大師的註解,這裡面他也講三種發心,「觀無量壽佛經云:若有眾生,願生彼國者,發三種心,當得往生。」這特別是我們淨土,我們修淨土依靠的就是三經一論,後來祖師大德加了兩樣東西進去,變成五經一論。清朝晚年,好像是咸豐年間,魏源居士他將《華嚴經》最後一卷,「普賢菩薩行願品」,加在淨土三經裡面稱為淨土四經,四經一論。到民國初年,印光大師把《楞嚴經》裡面「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」提出來加在四經後面就變成五經。我們細心去觀察,淨土經論就圓滿。《華嚴經》加進去就是十大願王導歸極樂,證明《華嚴》是大本《無量壽》,「大勢至圓通章」加進去之後,那尤其是殊勝,無比的殊勝。我們平常看到《般若心經》,諸位常常念到,《般若心經》是六百卷《大般若》的核心,《金剛經》是六百卷《大般若》的綱要。《心經》雖然是二百六十個字,把六百卷《大般若》的精髓說盡了,都在裡面,真了不起。「大勢至圓通章」,我覺得它是心經,它是什麼心經?它是釋迦牟尼佛講經三百餘會、說法四十九年的心經。釋迦佛四十九年講些什麼?千經萬論離不開《圓通章》的範圍,《圓通章》只有二百四十四個字,比《心經》還少,《心經》二百六十個字;它是一大藏,我們今天講《大藏經》,《大藏經》的心經。這個話是我說的,我有根據,我不是隨便說的。我是根據隋唐的大德,善導大師講的,善導是我們淨土宗第二代的祖師,他說:「如來所以興出世,唯說彌陀本願海」。不是講釋迦牟尼佛一個,十方三世所有法身如來示現在十法界,或者是示現在六道,他來幹什麼?就一樁事情,唯說彌陀本願海。我們用他這兩句話來看,「大勢至圓通章」是不是?完全正確,「大勢至圓通章」確確實實,菩薩也在無量劫中得到諸佛如來的教誨,教他什麼?教他念佛求生淨土,「憶佛念佛,現前當來,必定見佛」,你見佛就成佛,見菩薩你就是菩薩,你不是菩薩見不到菩薩。

  這個佛怎麼念法?他把方法傳下來了,「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」。八個字是念佛的祕訣,都攝六根就是我們今天講的放下萬緣,眼耳鼻舌身意對的是色聲香味觸法,你把它收回來,眼從色法裡頭收回來,耳從聲法裡頭收回來,這叫都攝六根。凡夫六根往外跑,眼往色上跑,耳往聲上跑,六根都往外面奔馳。菩薩都收回來,一樣一樣統統收回來,收回來心定了,不再攀緣這六塵,五欲六塵統統放下,就這個意思。然後「淨念」,用清淨心去念佛。你不放下,你心不清淨;放下,心清淨了。特別提個淨念,為什麼?如果你對這個法門懷疑,不清淨,夾雜,不清淨;不可以夾雜,這叫清淨心,要淨念,不懷疑,不夾雜。「相繼」是一句接著一句不要中斷,念佛就成功了,就跟前面的相應,憶佛念佛,現前當來必定見佛,講絕了。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出現在世間,講經說法終極的目標是什麼?就是勸你念佛求生淨土,到極樂世界去親近阿彌陀佛,就這個意思。

  到極樂世界,確實,這裡講的要發三種心,當得往生。這三種心,《無量壽經》上講得很清楚,統統根據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講的,四十八願是阿彌陀佛自己說的,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轉述,阿彌陀佛怎麼說他就怎麼說,一個字不加,一個字不減。現在很多人曉得,尤其是日本人很崇尚,本願念佛,日本人有本願念佛這一派。有人來問我怎麼樣?我說日本過去那些大德本願念佛如法,沒有問題,現在有問題。他們的本願是什麼?是四十八願的第十八願,中國祖師大德告訴我們四十八願,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,也就是任何一願都包含其他的四十七願,這是圓滿的。日本本願裡面只有這一願,其他四十七願都不要了,這就錯了。中國祖師大德告訴我們,這一願裡面,四十七願都在這一願裡頭,那行,那沒有問題。

  《無量壽經》世尊為我們介紹,「三輩往生」、「往生正因」,你就看這兩段,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「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」這八個字。發菩提心就是此地講的至誠心、深心、發願心,你要有這三心,然後一向專念,決定得生;單單念阿彌陀佛,這三心沒有發,不能往生。一天念十萬聲也不會往生,為什麼?沒有至誠心,還處處騙人,那怎麼行,這種心怎麼能往生!沒有深心,深心是好善好德,你是好名好利,怎麼可以,這要知道。所以這個三心,我們看第一,「至誠心,至,專也;誠,實也。謂此土眾生,欲生彼國,當發專至誠實之心,正念真如,求願往生,故名至誠心。」正念真如,給諸位說,真如就是六字洪名,南無阿彌陀佛就是真如,念念不捨,念念不忘,你心裡頭真有佛。這個世間什麼都要放下,不要放在心上,要學佛菩薩。我們還有這個身住在世間,住在世間幹什麼?做好樣子給人看,不為自己,為眾生。為自己就是一心專念阿彌陀佛,念六個字行,念四個字也行,四個字比六個字更簡單,愈簡單愈受用。我在蓮池大師《竹窗隨筆》看到一段記載,這段裡面記的是蓮池大師當年在世,有念佛同修向他請教:法師,你教人念佛怎麼念法?蓮池大師說,我教人念佛,念南無阿彌陀佛。人家問,你老人家自己呢?他說:我自己念阿彌陀佛。為什麼教人加南無,自己就不要南無?問得好!蓮池大師說,別人未必真心想求生淨土,他還留戀這個世間,加南無好。南無是印度話,意思是皈依的意思,恭敬的意思,禮拜的意思,加這個是好,皈依阿彌陀佛,禮敬阿彌陀佛,是這個意思。他說:我這一生當中決定求生淨土,那個客氣話就不要了。這很有道理,愈簡單愈好。

  這個說法很值得我們做參考,真正決心親近阿彌陀佛生極樂世界,你就抓最重要的、最簡要的,一點都不囉嗦,所謂是單刀直入,我們這一生就決定成就,要有蓮池大師那樣的真誠心,那樣的勇猛精進心。如果我們有這種像蓮池大師一樣的心行來念佛求生淨土,給諸位說,什麼災難都沒有了。自己個人的災難是病苦,身體的疾病是自己的災難,做事情樣樣不如意是自己的災難,你真心念佛,佛力加持,你這個沒有了。我居住的地方,這個地方的災難也能夠減輕、也能夠化解。為什麼?大乘經裡面講,依報隨著正報轉,我居住的環境是隨我的心情在轉變,我的心好、念頭好、行為好,外面環境哪有不好的道理。現在山河大地出了毛病,根本原因在哪裡?根本原因是我們居住在山河大地這些眾生念頭不好、心不好、行為不好所感召的,要明白這個道理。所以佛法真的能救世界,能救自己,救我的家庭,救這個世界。

  第二,「深心。謂求無上佛果,必須心契深理;欲契深理,必須厚種善根。涅槃經云:深根難拔,故名深心。」《妙宗鈔》裡面這樣的解釋,解釋得多好,我們在前面看到《起信論》裡面的解釋是好善好德,深心是好善好德。這個地方講的意思更深、更圓滿,我們在這一生當中,什麼都不求,於人無爭,於世無求;我們只求一樣,只求無上菩提,只求回歸自性,佛果就是自性,回歸自性,無上菩提就是佛果。要真正能夠如願以償,那必須心要契深理,理太深了,這理是什麼?宇宙萬有生命從哪裡來的?這理可深了。為什麼會有世界?為什麼會有我?這都是科學、哲學裡頭的大問題,一直到現在,哲學家跟科學家都沒有法子解釋。我從哪裡來的?我為什麼要到這來?我來幹什麼?我將來到哪裡去?我又為什麼要去?問題一大堆。佛經上統統有解釋,給你滿意的答覆,你要能懂。什麼人能懂?心地清淨的人能懂,有耐心的人能懂;心浮氣躁的人聽不懂,沒有耐心的人聽不懂。

  這麼多年來,我也非常有心想幫助幾個年輕人來講經教學,所以常常有人來問我:「法師,有多少人報名了,我也想來參加行不行?」我說現在還沒有,緣還沒有成熟。其實,緣不容易!正法要久住世間,最重要是護法的,沒有真正護法的人,這個緣就不成熟。但是,如果諸位真正有意思發大心,續佛慧命,弘法利生,我可以把方法教給你。這個方法是我們佛門祖傳的,什麼人傳的?阿難尊者傳的。諸位要曉得,世尊的大弟子當中,有兩位弟子是傳法的,傳人,迦葉尊者傳禪宗,阿難尊者傳教下,宗門教下。教怎麼傳的?阿難尊者最初複講,他的記憶力很好,幾乎跟現在的錄音機能相等,他聽一遍,一生不會忘記,他有這個能力。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講經說法,沒有記錄,沒有文字,所以結集經藏的事情統統就歸阿難,阿難能記住。佛滅度之後,阿難複講,把釋迦牟尼佛過去講過的經重複講一遍,他來講。五百阿羅漢作證,他們來聽,聽的時候給阿難證明,阿難講得不錯,佛是這樣講的,記錄下來,流傳後世,成為現在的經典。所以佛門培養法師,世世代代用什麼方法?用複講,叫複小座。老師上午講經,學生裡面條件是兩個條件,第一個是記憶力好,你聽了能記住;第二個是理解力很強,你能理解。下午或者是明天,你升座把昨天老師所講的重複講一遍。世世代代講經的法師就是這麼樣學成的,沒有別的辦法,老師很輕鬆,很省事。通常發心複講的同學在聽經的時候,他們坐在第一排,我學習講經還是這個老方法,跟著李炳南老居士,他老人家升座講經,我們學講經的人坐前面兩排,我們有二十多個學生,前面兩排都是學講經的,一般聽眾是三排以後。老師指定我們的時間,我們複小座,是這樣完成。

  我在台中複講,講過兩部經,第一部是《金剛經》,老師星期三晚上講,我是星期四晚上講,我的聽眾,老師不在,我只有七個聽眾,我們有七個同學都是學講經的。我們很難得,同學十年如一日,我們每個星期一次,老師講第一次,星期三講的《金剛經》,以後講《楞嚴經》,我就學這兩部。《金剛經》我每個星期四複講,《楞嚴經》也是星期四複講,所以這兩部經我是從頭到尾複講圓滿的。我的《楞嚴經》複講圓滿之後,香港同修就請我講《楞嚴經》,我就很有把握,我已經講過一遍,所以就沒有困難了,也不害怕。在香港講得很成功,但是香港沒講完。四個月,前面兩個月是每天講一個小時,有廣東話翻譯;後面兩個月聽經的人能聽得懂我的話了,不要翻譯,所以就每天兩個小時,講了一百多個小時。講了一半,沒講完,因為簽證的時間到了,我們就離開了。

  統統是複小座,老師沒有參加我們的小組,但是同學作證明。因為我們都是學講經的同學,每天他們聽,提供我的意見,幫助我改進,我們遇到困難才去向老師請教。好像那麼多年當中,找老師大概只有二、三次,不常找老師。現在我們所講的經統統有光碟,都留下來,早年是留錄音帶,現在是留光碟。諸位真正要想學,這方便就太多了,過去所做不到的,現在做到了。譬如學《金剛經》,我有一套《金剛經》的講記講得很詳細,總共好像講了兩百多個小時,你可以多聽,你聽十遍、聽二十遍,你來複講,你有耐心,遍數多。開始學講經的時候不能天天講,天天講你預備不出來,一個星期講一次,或者講兩次,一次兩個小時。你把我那兩個小時的光碟聽上十遍、二十遍,大概講一個小時、一個半小時絕對沒問題。你有這個耐心,你就會學會;你沒有這個耐心,你就沒有辦法學會。中國古人講得好,「讀書千遍,其義自見」,你看註解,你讀經文,真的,念上一千遍,心定下來,定生慧,他就有悟處,不必聽人講就有悟處,那是真智慧現前。所以深心就是清淨平等覺,深理。厚培善根,那就是要養自己的耐心,要養自己的德行,像《弟子規》、《感應篇》、《十善業》、《沙彌律儀》,一定要認真去學習,這是培養自己的善根德行。心地清淨,心地柔和,態度緩慢,決定有成就。現在的人,可以說他是深陷五欲六塵,很難拔除,這是我們要知道的,要警覺到的。

  第三,「發願心。謂以真如實心、趣果善心,二心功德,善巧迴向,發願求生淨土,速證法忍,廣拔一切眾生苦惱,故名發願心。」這也叫迴向發願心。第一個,你是求無上菩提,求圓滿佛果的心,第二,你肯真幹,趣果就是向著這個方向、向著這個目標真幹,這兩種心的功德大!我要成佛,我要證果,為什麼?不是為自己,是為了幫助一切苦難眾生,這就對了。我早一天成佛,我就早一天幫助眾生,眾生就少受一天罪;我遲一天成佛,那他們就要多受一天苦。常常存這個心,你就不會懈怠,你就不會退轉。所以什麼人督促你?遍法界虛空界無量無邊諸佛剎土裡面的六道眾生,尤其是三惡道,你看到了,能不生憐憫心?能不生度脫他們的心嗎?我生這個心,我做不到,做不到先成就自己,你就會真幹了。一般人學佛功夫不得力,原因在哪裡?原因在他那個勇猛精進心發不起來,不知道眾生苦,把眾生苦都忘掉了。不但不知道眾生苦,也不知道自己苦,這真的叫迷惑顛倒。所以知道自己苦,也知道眾生苦,為求離苦,我決定要認真努力學習,發這三種心,求生西方極樂世界,決定得生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一生圓滿成就,你的願望就圓滿,你就真做到了。到西方極樂世界,自己就離苦,真的永遠離苦得樂,回過頭來,我再幫助一切苦難眾生,眾生無邊誓願度,這句話不是空話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

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(2017-05-27 09:56:14)

 
amtb
  • 本文由 amtb 发表于 2017年5月27日09:56:13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s://ww.wmfjt.com/30150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