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766卷/视频/文字)jingkong法师主讲

amtb 大方广佛华严经评论阅读模式


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一七六六卷)  2007/6/19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12-017-1766

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「無方大用」第八段,「明毛光照益三昧門」,我們從第十小段「法自在光」。法自在光有兩首偈,我們把經文念一遍:

  【又放光名法自在。此光能覺一切眾。令得無盡陀羅尼。悉持一切諸佛法。恭敬供養持法者。給侍守護諸賢聖。以種種法施眾生。是故得成此光明。】

  「法自在光」,前面我們講到《大乘莊嚴經論》裡面四種自在,第一種「得分別自在」我們學過了。我們再看第二,「得剎土自在,菩薩住於不動地,深心清淨,於諸剎土亦得清淨出生自在也」。大乘教裡面所說的這些義理,最重要的,在我們現前環境當中我們要怎樣學習。經論裡面講全是大菩薩的境界,我們沒有那麼高,但是我們一定要知道,我們跟他同一個目標,同一個方向,他已經走到了,我們才起步走,這樣就能夠得受用。

  前面我們要記住,「得分別自在」最重要的就是捨一切有為的功用,得無功用法。這個地方我們怎麼學法?我們是中下根性,那個中已經把我們抬舉了,可以說抬舉得很高,剋實而論我們是下根。中下是中等裡面的,中等裡面也有上中下,中等裡面的下根,下等裡面的上根,這已經很高了,很不錯了。我們怎麼學?經教不能不認真學習。一定要曉得,世尊四十九年所說一切經教,就是為這種根性人所說的;換句話說,是對我們說的,一點都不過分。我們的學習,要記住世尊給我們的示現,那就是說要非常認真的學習,又不能夠死在言說、名字、心緣之中。就像釋迦牟尼佛給我們示現的狀況一樣,他從十九歲到三十歲學了十二年,學了之後能一切放下,也就是說認真努力學習又不執著,這就對了。

  功夫最好是能常常修觀,觀照,由觀照提升到照住,到照住就很可能再向上一層,就能照見,那就得大受用。修觀,最好在早晚用靜坐的方法,坐個十五分鐘到二十分鐘。觀什麼?觀諸法實相,就是《般若經》上所說的,「一切法無所有、畢竟空、不可得」,就觀這個。這個我們要是觀成,對我們修學幫助就太大,為什麼?放不下的自然放下,尤其是執著、分別,自自然然放下。觀想一切法,相有性無,事有理無,觀這個。

  今天科學家告訴我們,物質的現象,再往上提升精神的現象,精神跟物質的現象都是無中生有。無是自性,自性能生萬法,這個萬法裡面包括著精神和物質。能生的自性不是精神,也不是物質,佛家叫它做空。這個空不是什麼都沒有,它能生萬法,所以說真空不空,能生萬法,它又是本自具足。萬法怎麼生的?一念頓現,不是科學家所講的宇宙最早是大爆炸,到現在還看到有膨脹的現象,不是,是一念頓現。前面曾經跟諸位報告過,這古人說的,說得好,「迷唯一念」,一念就迷了,迷是一念,一念頓現;不迷,不迷沒有,不迷就是永嘉大師說得好,「覺後空空無大千」。一念不覺這就是頓現,宇宙就現出來了,就如同我們用幻燈片打在銀幕上的現象完全一樣。你看幻燈片放在幻燈機上,你一按鈕,這個打在銀幕上,它不是一點一點擴張,它一下就現出來,圓滿的現出來。遍法界虛空界依正莊嚴是一念頓現,沒有先後。

  然後再告訴你,我們現在看到是相續相,相續相是念念頓現,前念跟後念不是一個念頭,不是一念。前面一個境界相跟後面的境界相不是一個境界相,這我們說相續相,相似,相似相續,它不是一個。所以這裡頭本不生滅、本自清淨、本無動搖,真的一點都不假。你常常觀照這個叫諸法實相。現相,現相確實了不可得,確實是無所有、是畢竟空、是不可得,這九個字才真正叫諸法實相。我們每天不妨用個十五分鐘、二十分鐘來做這個觀想,讓自己心裡頭一念不生,這個境界在前面,這是什麼?我們走無功用法的這條道路。對於轉煩惱為菩提會有很高度的效率,只要契入之後,沒有一樣放不下,為什麼?你了解真相。然後真的可以像菩薩一樣,菩薩是真的,我們接近,相似,在這個世間遊戲神通,得自在,沒有障礙了。這是在得分別自在裡頭我們要怎麼學法。

  現在講「剎土自在」,你看剎土自在境界也高,菩薩住於不動地,跟前面一樣八地,八地是不動地。都是講八地菩薩境界,「深心清淨」,這見了性,本自清淨現前;換句話說,從來都沒有染污過。到深心清淨,我們現在住的世間是淨土,所以它底下說「於諸剎土亦得清淨出生自在」,為什麼?外面境界是隨心轉的。你的心清淨,你會把唯心所現現的相都變清淨;心不清淨,這個相統統都不清淨。就跟江本博士水實驗的狀況一樣,你心不清淨,你看它反應出來的很難看,是一個齷齪的相。如果心清淨,你看看它反應的結晶非常美,非常清淨的圖像出來了,這就叫唯識所變。

  到什麼時候才能恢復到原來的樣子?原來的樣子是一念不生,一念不生是它本來面目。那是什麼樣子?那是常寂光淨土,那是大光明藏,真正殊勝圓滿到極處。那裡頭什麼都沒有,起作用,起作用的時候決定沒有分別執著,實報莊嚴土。像《華嚴經》上講的華藏世界,淨土經裡面講的極樂世界,在哪裡?給諸位說,就在現前,不可思議!就在現前你就見到了。現在為什麼見不到?我們的心不清淨,我們心有嚴重的染污,所以我們看到是個染污的世界。染污世界裡住久了,凡夫不能不受影響;換句話說,多多少少也被它染污了一些。如果我們是真的不受染污,淨土的相會現前。所以,不受不是離開不受,是真正明瞭染淨不二!凡夫住的境界是染,菩薩住的境界是淨,都住在一起。

  淨的程度不一樣,染的程度也不一樣,因人而異。凡夫染,有的人染得輕,有的人染得重,染得重的,在這個世間確實他很不快樂,他沒有快樂;染得輕的人,這個世界上還有一點樂趣。菩薩等級不一樣,《華嚴經》上講四十一個等級,都是清淨心,清淨的純度不一樣,居住的淨土也不一樣。愈往上面去的愈清淨,往下面這些菩薩雖清淨,比上面還是不如。一定要無始無明習氣統統都盡了,那就一樣,就是大乘教裡面常講的「佛佛道同」,「唯佛與佛方能究竟」,究竟自在,究竟圓滿。

  明白這個道理,我們求生淨土的同學,你就要注意到,這是理論,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道理在此地,「心淨則佛土淨」。你想修淨土,你不能夠疏忽清淨心。怎樣修清淨心?一定要把煩惱習氣放下,因為煩惱習氣是不清淨的。我們常常提醒同學,自私自利的念頭不能有,這是染污的根源。貪瞋痴慢不能有,名聞利養不能有,五欲六塵不能有,於一切法控制的念頭不能有,佔有的念頭不能有,你只學這六樣,你的心逐漸就清淨了。

  好事要做,不好的事決定不做,雖做好事,心裡頭不要著相,像諸佛菩薩一樣,作而無作、無作而作,《般若經》上講的三輪體空。我做很多好事,決不要以為我做了好多好事,那你不就著了有我了嗎?不著我能做,也不著我做的這些事是什麼,做了之後最好忘得一乾二淨。那是本事,恐怕你做不到,你做的事情都會記得,不能跟佛菩薩比。佛菩薩做了之後真的不記得,但是你問他的時候他就能記得,你不問他,根本就沒有。他那個心就像鏡子一樣,照到外面清清楚楚,他沒有起心、沒有動念、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,這叫寂滅相,這個我們要學。一切時、一切處,沒有人來問我們,我們的心要住在這裡;別人一問,自然就像水結晶的實驗一樣,別人一問自然就反應,不需要想,也不需要去記憶,自自然然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所以這是淨土。第二個得剎土自在就是生淨土,生淨土我們現在懂得了,是從我們自己心裡變現出來的,清淨心變清淨土,在清淨土裡面出生自在。

  第三個叫「得智自在」,你看這更高了,「菩薩住於第九地善慧,得無礙智慧,演說諸法,稱理契機而得自在」。在這裡我們很明顯的看出來,前面得剎土自在是得定自在,這個地方得慧自在,是因定開慧。那你就曉得八地的時候是得戒自在,戒定慧三學。戒是什麼?自性戒,自性裡面沒有惡,純淨純善,沒有惡。中國五千年老祖宗告訴我們,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本性本善。佛告訴我們,「一切眾生本來是佛」,佛是覺而不迷,用中國人的說法本性本覺。馬鳴菩薩也是這麼說法,「本覺本有,不覺本無」。這是自性究竟圓滿戒,都不是在外面求得的,全都在裡面,佛法稱為內學;向外學就錯了,外頭沒有。向外學,佛法稱為外道,外道不是說別人,是說我們自己,我們心外求法就錯了。一切都從自性裡面去求,開發自性,那就是圓滿的自在。

  九地是法師地,大乘教裡面從十信、十住、十行、十迴向、十地,這五大類第九都是法師地,第十如來地。法師一定要智自在,說法就沒有礙了,所以九地叫善慧。把我們老祖宗跟佛祖講的這兩個意思合而為一,你看本性本善,本性本覺,慧也是覺的意思,沒有慧怎麼會覺?善慧。「得無礙智慧,演說諸法」,諸法要不要學?在我們現前要學,這個要記住。我們學它幹什麼?為什麼惠能大師不學就可以得到?惠能大師是上上根人,那個人叫一聞千悟,聽到一句佛法他就能徹底放下了。我們沒這個本事,沒這個本事今天我們學經教,學經教幹什麼?學經教是修戒定慧三學,不是別的。我們不是上上根,人家可以頓悟,我們只能夠走漸悟。漸悟就是古大德教我們小悟,累積小悟,累積很多小悟就變成大悟,累積一定的大悟才會到徹悟,徹悟就跟惠能、跟釋迦所悟的沒有兩樣。

  所以我們是漸漸悟,這個悟一年比一年進步,也就是說煩惱一年比一年輕,智慧一年比一年增長,我們走的是這個路子。走這個路子如果你真正還能懂得放下,盡量的放,也就是說盡可能的我在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,這些對象裡面我不執著了,執著減輕,一年比一年輕,這就幫助很大。確實能幫助你契入境界,真正為眾說法的時候自然就相應了。所謂佛佛道同,諸佛所說的一切法從哪裡說的?自性流露出來的。你愈接近自性,你還沒有見性,但是接近,一年比一年接近,你所講的就很像佛所說的,跟佛比相似。如果距離自性、性德要是遠離,那說得就不像,那就不像佛說的;不像佛說的就像魔說的,這肯定的,佛的反面是魔,細心從這些地方去體會。所以佛開八萬四千法門,普度遍法界虛空界一切不同根性的眾生,我們的根性包括在其中,並不例外。所以可以走學教的路子,但是我們的指歸一定是淨土。

  我們今天以《華嚴經》為主,教宗《華嚴》,行歸淨土。過去我們看到周止菴居士,一生專攻《般若心經》,江味農居士一生專攻《金剛般若》。他們對這一部經差不多都用了將近四十年的時間,專攻一部,真的是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。這兩位大德都是告訴我們,他們是「教宗般若」,研究教他用《般若經》;「行歸淨土」,都是念佛往生的,這個對了。在更早的時候,唐朝的時候天台智者大師,天台宗的祖師,這一生專攻《法華》的,他老人家也是行在淨土,他是念佛往生的。所以天台宗的歷代祖師幾乎都是念佛生淨土的,智者大師帶頭。給我們做了個很好的示範,那就是說不管你是學哪一宗哪一派,你都可以學他這個樣子,行歸淨土,我把我修學的功德統統迴向求生淨土。

  這個在《無量壽經.三輩往生》這品經裡面有四段經文,前面三段是講上輩、中輩、下輩,後面那一段就是講無論你修學哪個法門,你把修學的功德迴向往生淨土,完全相同。所以後面那一段,過去慈舟大師做科判的時候(我們用他的科判),他判作「一心三輩」。就是所有修學諸大乘教的,統統可以迴向求生淨土,一個也不漏,這是真實功德,無比殊勝的利益,我們要記住。特別是在末法時期,如果要不求生淨土,說實在話,沒有一個人能超越六道輪迴。你研究修學其他法門,果報多半都是在天道,定功不夠的生欲界天,得初禪以上的那是色界天跟無色界天,出不了六道輪迴,這個事實不能不知道。我們想在這一生當中永脫輪迴,那一定要專求淨土。所以,功夫得力,演說才能夠契機契理。

  下面講稱理契機,上與諸佛所講的教理不違背,同時又能跟現前大眾的根機相應,真得受用,這就自在了。所以我們今天學教,不但是每一章每一節,乃至於每首偈每一句的經文,我們在今天要怎麼學法,這個重要!我們才能真正得受用、得利益。智慧不現前,那就是智慧有障礙,智慧的障礙是什麼?是煩惱、是習氣。煩惱輕、習氣薄,智慧就現前,煩惱少一分,智慧就長一分,煩惱少兩分,智慧就長兩分。印光大師在《文鈔》裡這些話說得很多。

  我們用什麼方法來斷煩惱?淨宗最方便的就是持名。煩惱現前,就是七情五欲、貪瞋痴慢這個東西一現前,你趕快要覺悟。祖師大德告訴我們,「不怕念起」,妄念起來,「只怕覺遲」,你覺得要快。什麼叫覺?立刻「阿彌陀佛」提起來,把妄念壓下去,用佛號取而代之,這就是覺。這在修學法門裡面,淨宗是真的叫方便,我一念瞋恚起來,阿彌陀佛,瞋恚就壓下去了;一念貪戀的心起來,阿彌陀佛,貪心伏住了,用這個來控制煩惱;自私自利念頭起來,阿彌陀佛,把念頭打掉。就是這一念把所有一切妄念統統轉換過來,這就對了。所以,佛號提起來是覺;妄念起來,佛號沒有了,那叫迷。你常常在這個地方就觀照,你能夠把自己的覺跟迷就看得清清楚楚。

  第四個是「得業自在」,業是什麼?業是造作。這個字我們要認識清楚,正在造作的時候叫事,你現在在幹什麼事?事做完之後,那個結果就是業,所以叫結業,業是事的結果。在學校裡面讀書,你每天功課不叫作業嗎?像大學四年念完,所有的學分都及格,叫畢業。你就曉得業是什麼意思。我們今天造作的業是染業,是世間的業,你造作之後得它的結果,結果當然也很複雜,佛給我們歸納為三大類,一個是善業,一個是惡業,一個是無記業,總不出這三大類。善業,果報在三善道,惡業,果報在三惡道。三惡道尤其要把它搞清楚,三惡道是貪瞋痴。貪是餓鬼道的業因,無論是世法、是佛法,只要你用貪心去造,我們今天講修學,你是貪心去修學,果報都在鬼道。用瞋恚心去造業,都是地獄道,愚痴心造業是畜生道。

  愚痴,我們講人糊塗,沒有能力辨別善惡,把惡的當作善,把善的當作惡。聽經學佛,他說這浪費時間,這不能賺錢,他把這個看作是惡。如果他的家人親友學佛,他都反對,說你是迷信,這是愚痴!這種所造的業都在畜生道。實際上現在的人,你細心去觀察,不要觀察別人,觀察自己就好了,是不是貪瞋痴都具足?從早到晚起心動念、一切造作,那裡頭有沒有貪瞋痴?如果有貪瞋痴,你就要有高度警覺,每天所造的是三途之因,將來自然就到三途去了。學孝悌忠信,學禮義廉恥,學弟子規,學感應篇,學十善業,不求生天,貪圖人間的富貴,來生到哪裡去?來生在人道。在人道,一定福報比現在要大一些,你造的是世間有漏善。

  現在我們對於世法跟出世法的界限,可以說很清楚、很明白了。放下世出世間一切人事物的執著,這就是見思煩惱,能把這個東西斷掉,那叫出世間法。縱然不能夠完全放下,放下四分之一,須陀洹,不錯了,聖人,你就不是凡人。如果你是以善行、以定功把煩惱伏住,而不是斷掉,這個不行,出不了三界,那不是須陀洹。須陀洹定力也許還沒有你深,但是人家真斷了,他不是伏,他是斷,所以他是聖人,他不是凡夫。佛在經上跟我們說得很多,證得須陀洹之後,往後天上人間七次往返他就證阿羅漢果。為什麼?因為那個四分之三的執著,必須天上人間七次才能把它淘汰盡了。

  由此可知,斷煩惱,我們講把它放下,不是那麼容易事情,要真幹。所以要學經教,為什麼?經教裡面講的理愈是透徹你的信心愈堅定,你的放下速度就會加快。如果沒有這些大乘經教幫助你,你放下的速度非常緩慢,進進退退,所以時間就長了,有進有退。一念覺的時候好像進步很快,但是一念迷的時候馬上就退轉,這個我們不能不曉得。須陀洹果他把八十八品見惑斷掉,證須陀洹果,在三不退裡面,他是位不退。三不退是位不退、行不退、念不退,他得到位不退,就是他已經是聖人,決定不會再退回凡夫。時間最長是天上人間七次往返,時間是長,人間時間不長,天的壽命很長,尤其是到四禪天。

  所以,我們今天如果說得業自在現前,這個自在是比較自在,那只有認真學習大乘經教,對大乘教經生歡喜心,鍥而不捨。現在這個世間一般來說眾生福薄,福薄就是我們學經教機緣太少了。很想學,到哪裡去學?找不到善知識,也找不到同參道友,也找不到一個學習的場所,這就是福報不夠。雖然處在這個境界裡面,真正想學,也不是不能成就,只要你把握住任何一個機會,你都能掌握到,不捨棄,還是可以成就,而且往往成就不輸給古人。

  現在我們得力於科技的發達,科技發達對我們最大的好處是遠程教學。尤其如果這個國家幅員太大,人口眾多,沒有很好的老師,它都用遠程教學。我住在澳洲,澳洲政府就用這個方法,他們的土地面積跟中國差不多,人口雖然不多,但是分布得非常廣,都在沿海地帶。從東岸到西岸,飛機要飛六個小時,你就曉得它的疆土有多大,東西飛六個小時,南北要飛五個小時。所以最早使用遠程教學是澳洲,就是用衛星電視、用網際網路來教學,這樣就方便多了,很少的老師,但是能收很好的效果。我們也採取這種方式,我們的網路超過十年,十幾年了,我們用衛星今年是第五年。跟全球愛好大乘的同學們,我們天天在一起,在一起學習,在一起研究。有疑惑、有問題不要緊,多聽,多聽自然就貫通。實在有疑難,可以傳真,或者用電子信箱跟我們聯繫,我們每個星期有一次問題的解答。

  這給我們的修學帶來太大的方便,你只要有一個電腦你就可以學習了。我們的衛星跟網路是連線的,有電腦,你在任何地方都能夠收看我們的衛星。這是在現前這個時代,有科技時代的方便。可是實在講師資還是太少,如果能夠有三、五十個好老師,每個人都能夠做到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,那就有大乘三、五十部的經論同時播出,喜歡學什麼的都有機緣。我們在這裡講《華嚴》,過去我講過《金剛般若》也在播,好像《地藏經》也在播,《無量壽經》、《彌陀經要解》,現在衛星上播這五種。

  學習一定要記住,不能把根忘掉,如果沒有根,你的修學全叫做佛學,有根那叫學佛,不一樣。這個根是戒律,佛家的根本大戒是《十善業道經》。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,從人天法、聲聞菩提、獨覺菩提、無上菩提,統統以十善業為根本,以十善業為基礎。所以沒有十善業道,你這一生學得再好,就是現在人所講的佛學,你是搞佛學,你可以成為佛學家,你可以拿到世界上很多佛學博士學位。但是與了生死出三界,與念佛往生都不相干,這個一定要懂。所以十善業道要百分之百的落實,你是真學佛,無論在家、出家沒有例外的。我們也想到許多同修都想學好,他沒有辦法,使我們再深入的去觀察,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?為什麼從前人這個根很容易修,現在為什麼不行?我們這麼多年畢竟是找出來了。

  世尊滅度之後,他的弟子們將佛法向四面八方去弘揚,很可惜有些地方一、二百年就沒有了,有些地方到六、七百年沒有了,有些地方到一千多年沒有了。唯獨傳到中國來的這一支,真的在中國生根、茁壯、開花、結果,其成就遠遠超過印度本土。這是什麼原因?我們學了這麼多年,曉得了,佛法是師道,我們稱釋迦牟尼佛為本師。印度人稱老師叫和尚,所以諸位要曉得,和尚這個稱呼非常尊貴,我們中國人稱老師,印度人稱和尚。和尚是直接教導我的老師,沒有教導我的不稱和尚,我跟他沒有這個關係。他雖然是從事教育的,我們稱他為學者,稱他為教授,不稱為老師。和尚翻成中國話叫親教師,關係跟父母沒有兩樣!所以佛法是師道,師道一定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,沒有孝道哪來的師道!世尊這些弟子傳到許多地方的佛法,若干年之後都沒有了,我們能夠知道為什麼,那些地區孝道的基礎不夠厚。

  就好像我們栽培農作物一樣,它的土地貧瘠,栽下去之後長不好,如果再碰到乾旱它就枯死,就這麼個道理。而中國這個土地太好了,五千年前中國人就重視孝道、重視師道,中國自古以來提倡的是孝親尊師。所以佛教傳到這個地方來,對它太適合了。自然跟中國傳統文化融合成一體,真的不能分割,道理在這裡。明白這個道理,我們就曉得,現在十善業為什麼做不到?現在孝道沒有了,師道不彰。要想真正學佛,一定先要學孝道,學《弟子規》,學《感應篇》,這是中國本土的東西,這是佛法最好的基礎。所以你有《弟子規》、有《感應篇》,《弟子規》跟《感應篇》要百分之百的做到,真能做得到。我們在湯池做實驗,要求這批年輕的老師們,他們是幼兒園的老師、小學老師,我要求他們四個月落實《弟子規》,他們居然在兩個月就做到,我對他們非常感激,真的密切合作。兩個月做到,三個月他們就到鄉下去教,下鄉到村莊裡面去教,到農民家裡面去教。教了三個月,當地居民也都能做到,雖然不能像他們百分之百做到,大概都能做到百分之五十,整個社會風氣就改變了。在落實《弟子規》不難了!

  我們為什麼做不到?不是做不到,而是沒有去做,那就永遠做不到。真正發心去做,你想想看他們兩個月能做到,你用四個月、用六個月肯定能做到,充其量一年,你真能夠百分之百落實。你只要有這個根,學十善業就不難,佛的根你就有了,你才是真正的學佛;你沒有這個,你是止於佛學,你不是學佛。學佛能斷煩惱,能長智慧;佛學不行,佛學煩惱不能斷,斷不了煩惱,你能長知識,不能長智慧。你可以得到相當豐富的佛學知識,你會演講,你會寫書,你不能夠斷煩惱,你不能開智慧,你不能了生死、不能出三界。這些道理、事實真相都要了解,都要明白,我們到底走哪個路?走學佛的路,還是走佛學的路?這個在個人自己去選擇。所以得業自在,這是「菩薩住於第十法雲地,於諸煩惱業縛,悉能通達,更無障礙」。慧現前之後,轉煩惱成菩提,這是講四種自在。

  下面還有講五種自在的,也很值得我們做參考。五種自在裡面第一個是「壽命自在」。實在說這個壽命自在,所有一切眾生壽命無不自在,只是你自己不知道。是你自己煩惱障礙了智慧,雖自在自己並不知道,這是什麼?連現在外國人都發現了,美國的魏斯醫生說,任何一個人從來沒有死過,不但沒有死過,你從來也沒有生過。這些話我們乍聽感覺得莫名其妙,他是從科學實驗裡面認識了事實真相。世間人所講的生死是肉體,他知道肉體不是自己,什麼是自己?靈魂是自己。靈魂沒有生死,這一世來投胎的時候換個身體,這個身體壞了不能用了,它又去找個身體。但是找身體它不自在,它不能想找什麼身體就找什麼身體,為什麼?它受業力的支配。如果你這一生行善,你靈魂將來投胎,身體愈換愈好;如果心行不善,你換的身體愈換愈差。你看換三惡道的身體就很不好,換天上的,欲界天、色界天那個相貌就莊嚴了。看你自己要到哪裡去,看你的行業在那裡主宰著你。

  而且他從深度催眠裡面明瞭一個事實,就是確實有輪迴,確實有因果,欠命的要還命,欠債的要還錢。冤冤相報,生生世世,沒完沒了!佛對這個道理比他清楚多了,佛說這種現象是什麼?叫生死疲勞,沒休息,這個身體丟掉之後很快又找個身體。魏斯的報告有一段講得很好,他肯定所有一切靈魂在任何一道裡頭,他肯定有六道,在任何一道都是在學習,就好像在上學讀書一樣。他到人間來是學做人,人做好了,升一級就生天;欲界天的課程學完了、及格了,就到色界天;色界天再升到無色界天,出不了六道。如果學得不好,留級,留級是什麼?你又到人間來了,又到人間來是留級;成績太差,做了很多惡業,那就要到下三道去,降級。這個說法說得好!我們能理解,而且能相信、能接受。所以,人在世間確實要斷惡修善,積功累德,這是你的功課,你才能往上提升。如果你在這一生當中專門去修貪瞋痴,那你的來生就降級,不是留級。

  所以講到壽命自在,下面文裡面說「菩薩成就法身之慧命,了(了是明瞭)無生死壽夭」,沒有生死,「延萬劫而不長,促一念而不短」。這是菩薩的境界,什麼樣的菩薩就有?給諸位說,權教的菩薩就有,也就是說四聖法界的菩薩他就得到,不需要明心見性。換句話說,妄想分別執著這三大類的煩惱,我們只要斷一種,只要把執著真的斷掉,證阿羅漢果,這個境界就現前。有沒有壽命?沒有了。這就是說壽命是時間,時空的維次打破了,也就是說他能回到過去,他也可以進入未來。佛在經上告訴我們,阿羅漢可以看到過去五百世,也可以能看到未來五百世,過去、未來就一千世,這個範圍裡面他一點障礙都沒有。他的活動跟菩薩一樣,也是眾生有感,他就有應,不過他的願跟佛菩薩不一樣,佛菩薩跟一切眾生感應是沒有條件的,阿羅漢是有條件的。你跟他有緣他就來應,你跟他沒有緣他不來;不像菩薩,菩薩跟他沒有緣,你有感他也應,真的叫「無緣大慈,同體大悲」,阿羅漢還不到這個境界。

  就是說明從阿羅漢、辟支佛,諸佛如來、諸大菩薩們,他們到六道裡面來都是度化眾生的。「但為度脫有情,以諸方便,隨機示現長短壽命之相,其心無所掛礙」,確實他不執著。這個地方要跟同學說明的,這些人他們不生不滅的不是靈魂,在凡夫叫靈魂,在這些人,他們是聖人,他叫靈性,那不是靈魂。靈性真的不生不滅,靈性超越六道,法身菩薩的靈性超越十法界。阿羅漢、辟支佛、權教菩薩的靈性就是阿賴耶識,在我們佛法裡面的名詞叫神識,它不能超越十法界。超越十法界,轉八識成四智,他就超越了,超越就成佛。《華嚴經》稱剛剛超越的時候為法身大士,就是他破一品無明、證一分法身,見性了。那個境界就跟《壇經》能大師見性的境界完全相同,見到自己的真性「本自清淨,本不生滅,本自具足,本無動搖,能生萬法」,那才叫佛知佛見。《法華經》上講「開示悟入佛之知見」,就那個境界。那是什麼?妄想分別執著這三大類的煩惱統統放下了,這個境界才現前。這三類煩惱只放下一類,就是見思煩惱,《華嚴經》上講的執著,不再執著了,這個超越六道,你活動空間擴大了,超越六道,活動空間是十法界。

  所以我們要知道,在六道裡面靈魂不滅,現在外國人只看到這個地方。生死是一種物理自然的現象,就像我們穿衣服一樣,衣服穿兩天髒了,你就會換一件,衣服不是我。身體同樣不是我,靈魂住在這裡面,這個身體不合適了,不好使用了,把它丟掉又去換一個,這是事實真相。在這個事實真相裡面,我們必須要曉得的,那就是因果不空,冤冤相報。曉得這個事實,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做人,決定是給一切眾生結善緣,不結惡緣。如果眾生跟我有不愉快的一些事情,我們就曉得那是過去生中造的不善業,現在怎樣?現在要把它化解。遇到這些不喜歡我的人、討厭我的人,我對他格外恭敬,我對他有禮貌,我用誠意去照顧他、去幫助他,關係就處好了。方法,我們前面剛剛念了不久的四攝法,真正學會四攝法,什麼樣的冤業全都化解。

  第二個是「生自在」,壽命自在的意思我們懂得了,生是什麼?生是受生,就是我們講投胎,如果投胎自在那就好了。凡夫投胎不自在,為什麼不自在?因為你受業力牽引。這是佛經上講得很清楚,所有一切眾生得人身的,他是兩種業力,任何一個人兩種業力。一個是引業,引導你到哪一道去投生,引導你到哪一家去投生,這是引業。引業是什麼?引業是五戒十善,你過去生中曾經持五戒、修十善。沒有學佛的,我們中國人講五常,仁義禮智信,雖然你沒有接觸過佛法,確實這些你都做到,跟五戒沒有兩樣,跟十善沒有兩樣。這個力量引導你到人道來。你找誰做父母?那是過去生中的緣分,跟父母有緣。緣很複雜,佛把它歸納為四大類,報恩、報怨、討債、還債,如果沒有這四種緣決定不會到你家裡來,不會成為一家人。諺語有句話說得很好,「不是冤家不聚頭」,這個說得很有道理。

  學佛之後你就覺悟了,要把這些冤家、眷屬轉變成法眷屬,都變成我們自己這一生當中同參道友,大家一起都學佛,那真的叫無量真實功德。做得到,在中國這兩千年當中,佛法傳到中國,許多宿世的冤家都變成法眷屬,自己得度,家人也得度。你要是真的明白這個道理,我學佛第一個度的是誰?第一個度的決定是你家人。你家人還不合作,是你自己沒有學得好,你不要怪他,你怪他完全錯誤,你一定要怪自己,所以說「行有不得,反求諸己」,你完全錯了。你要不懂這個道理,你好好的去看看舜王,你看看他的故事你就明白了。沒有感化不了的眾生,感化不了是自己德行不夠,說老實話,自己沒有真的依教奉行。我們對於世出世間聖賢的教誨深信不疑,自己沒做好,不能感化別人;自己還做得不錯,是緣不足,你跟你的家親眷屬接觸的時間太少。尤其現代社會常常工作在外面,距離家很遠,一年難得回家去有幾次聚會,這就很困難。度家人必須跟家人都住在一起,現在是小家庭制度,只有夫妻兒女,父母都是分居,小孩長大也分居,這就非常困難。怎麼樣克服困難?這在自己。

  菩薩生自在,真自在!「菩薩為度脫有情」,不像我們,我們到這個世間來是業報,菩薩到這裡度眾生是願力,他不是業報。我們到這個世間來,剛才講兩個業力,一個是牽引到這個世間。另外我們一生的生活,古人講的「一飲一啄,莫非前定」,你一生的貧賤富貴,一生當中的遭遇,都有業因,絕對沒有一樁事情是無緣無故突發的,沒有,絕對沒有,都有前因後果。你才曉得整個宇宙裡面這些變化它有規律,一點都不會亂,冤冤相報沒完沒了,它也是有一定規律的,這叫滿業。滿業是什麼?是你過去的行為,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善不善?善業,如果造的善業多,你這一生很幸福、很圓滿;如果過去那一生造的惡業多,你這一生也很苦惱,道理在此地。

  菩薩不是的,菩薩這些東西統統都斷掉了,菩薩是為幫助苦難眾生而來的。所以他「隨類受生」,饒益有情,他是來幫助別人的,他不是為自己。所以生在天宮、天堂,他到天上度眾生,他不是去享樂的。到地獄去度眾生,他不是去受苦的,雖然也示現那個相,他真的他也沒有受。為什麼要示現相?在地獄裡要不現受苦的相,你就度不了地獄眾生。他受苦,他看到你不受苦,他對你有瞋恚心,你跟他不是一類的;必須要示現跟他同類,他才能接受。天宮的人善多惡少,所以他們享五欲之樂,菩薩到天宮要不享受五欲之樂,他們也覺得你很怪,你跟他們不一樣,他也不接受你。所以,佛菩薩在哪一道,一定跟這一道現同類身,《楞嚴經》上講的「隨眾生心,應所知量」,隨類化身。

  而且菩薩永遠住在他自己的淨土,示現在六道還是住淨土。這個道理從前我們在經上看到不懂,確實很難體會。示現在人間,像釋迦牟尼佛一樣,過去在世間示現八十年,他不跟人一樣嗎?每天要出去托缽,樹下一宿。他的事業就是教化眾生,一個人也教,兩個人教,幾千幾萬人在一起也教。我們了解,釋迦牟尼佛一生的行業,要是用我們現在人來說,他老人家是一個職業的教師,一生從事於教學工作,他的教學用現在的話,叫社會教育,一生搞社會教育。三十歲開悟,一直到他老人家圓寂,他是七十九歲圓寂的,所以教學四十九年,沒有一天間斷過,以這個為一生的行業。

  老實說,他住哪裡?現在我們知道,他住常寂光淨土,他住實報莊嚴土,我們不認識,我們沒覺察到。好像經典裡面有這麼個記載,有一天有人向他老人家請教,佛住的淨土能不能示現讓我們看看?釋迦牟尼佛是盤腿打坐,也同意了,他把腿子放下來,腳踩到地上。大家忽然看到大地都是七寶,地跟極樂世界一樣琉璃地,透明的。佛把腳再收起來盤腿,沒有了,大家看都不見了。佛是真的住實報土,我們凡夫不知道,他清清楚楚,他也看到我們凡夫住穢土。凡夫,我們看他跟我們一樣住穢土,其實不一樣。

  經典裡面看到有這麼個記載,現在我們看江本博士水實驗,體會到一些。從水實驗我們曉得,境隨心轉,一點都不錯。所以心地純善的人,看這個世間人人都善,事事都善;心地很凶惡,不善的人,他看世間沒有一個是好人。一點都不錯!相隨心轉,我們自己,身體是隨心轉,外面環境也隨心轉。這個心是念頭,隨著念頭轉,你念頭善、念頭清淨,沒有一樣不好;念頭不善不淨,找不到好地方。剋實而論,哪裡都一樣,沒有說哪裡比哪裡差,哪裡比哪裡好,沒有;在心地上,差別在心地上。

  第三個是「業自在」,業是什麼?業是造作。這個很不容易,我們這一生幹什麼都不自在,諸佛菩薩、祖師大德給我們示現的,他們一生自在,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。我們跟他們差別到底在哪裡?真正差別的第一個業因,他們起心動念(實在講他不起心動念,我們就假設說他們起心動念)是為利益眾生,我們起心動念是為自己,這是差別的根源。我們要想真的學佛、學菩薩,走他們的路子,就要把這個觀念換過來,我們這一生也要跟他們應化在世間一樣,不為自己,不再想自己。念念想著這個世間苦難眾生,如何幫助他們破迷開悟,如何幫助他們離苦得樂,我們這一生的事業也自在了。這就是早年章嘉大師告訴我的,你能發這個願,能將這個願心兌現,真的做到,你的一生佛菩薩照顧你,不要操一點心。我聽了之後非常歡喜,佛菩薩會照顧,自己一生不要為自己操一點心,那不就很自在了嗎?

  所以我接受老師的教誨依教奉行,這五十六年來,諸位看到我的一生,我的確是業自在。雖然這麼多年來也有很多波折,這些波折全都是佛菩薩安排的。波折過去之後,我們再細細思惟,報佛恩!佛是在幫助我提升境界,煩惱大幅度的降下去,智慧也是大幅度的提升,福報也大幅度的現前了,你說怎麼不好!沒有一樣不好。所以,我的總結是人人是好人,事事是好事。不是那麼嚴重挫折給你,你那個業障要很長時間才消得掉;一個大的挫折,一下就消掉,就報掉了。只要你能夠相信佛菩薩的教誨,不變自己的願心。所以,我無論在什麼樣艱難困苦,遇到挫折的時候,我還天天講經,愈講愈歡喜。

  沒有人聽的時候,早年我在美國,美國的社會跟中國不一樣,年輕人的工作都非常忙碌,一個星期只有兩天,星期六、星期天不上班。我們講經只有利用這兩天,星期六、星期天他們會來聽經;平時他們不會來的,都是忙著工作。所以一個星期只能講兩次,其他時間怎麼辦?我自己在房間裡面,錄音機,那時候沒有電視,錄音機,我放在我面前,我對錄音機一天至少講一個小時。講完之後,我自己再聽我自己講,不中斷。學習自己要堅持,至少要找出一個時間來學習。天天讀經,天天講經,這個生活很快樂,這個生活別人不會妨礙我的。我總會找到時間,晚上少睡一個鐘點,我也講一個鐘點,全靠自己。肯幹,真的佛菩薩幫助你,你一定會有成就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

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(2017-05-26 18:18:24)

 
amtb
  • 本文由 amtb 发表于 2017年5月26日18:18:22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s://ww.wmfjt.com/29518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