视频A
视频B
大方廣佛華嚴經 (第一六五八卷) 2006/11/1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:12-017-1658
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「賢首品第十二」,明十地位第二段,有四首偈頌,我們還是從第一首念起:
【若以智慧為先導。身語意業恆無失。則其願力得自在。普隨諸趣而現身。】
『自在』,我們講了三條,我們是依據《大乘莊嚴經論》裡面所講的「四種自在」,我們現在看第四條。第四條是「得業自在,十地法雲」,這是法雲地的菩薩,「於諸煩惱業縛,悉能通達,更無障礙也」,這是講的法雲地的菩薩。前面我們說過,得無分別自在、得剎土自在、得智自在,前面兩條是八地菩薩,第三是九地菩薩,這一條是法雲地的菩薩,十地。諸煩惱就是一切煩惱,總的來說就是見思煩惱、塵沙煩惱、無明煩惱,這三大類。或者佛把這個三大類也說為二障,一個是煩惱障,一個是所知障。
斷煩惱障是伏煩惱,確實並沒有真正能斷掉,就是小乘的阿羅漢,定功很深,可以說這九次第定是真正的禪定。三界之內的四禪八定都不能說是真正的禪定。為什麼?它會失掉。九次第定不會失掉了,我們可以說這個功夫真的是到家了,不會再失掉。由此可知,色界天人、無色界天人,佛在經典裡告訴我們,他們定失掉之後,還會墮三途;墮三途,當然定功全失掉。可是阿羅漢,阿羅漢就得到位不退,他是真的位不退了。不但他不會退轉變成凡夫,他也絕對不會退轉退到須陀洹,不可能的,證到阿羅漢決定不會退轉的,這就真的叫得禪定了。
禪定怎麼樣?禪定能伏煩惱;換句話說,它能永遠把它伏住。雖然煩惱習氣在阿賴耶識裡頭,它不起作用,這是了不起的功夫。什麼時候把阿賴耶裡面含藏的習氣種子,就是這煩惱習氣種子把它轉變成智慧,所謂「煩惱即菩提」,煩惱是迷,轉迷為悟,這諸位都知道。轉迷為悟,實際講是轉煩惱成菩提,菩提不會再變成煩惱,那就叫什麼?他永遠不會再迷惑,悟了之後不會再迷惑。這樁事情,楞嚴會上富樓那尊者提出來向世尊請教,世尊答得非常之好,這個道理我們要曉得。
轉八識成四智,世尊在一般大乘教裡面講,八地菩薩。八地菩薩不動地,八地菩薩看到諸法實相,他是真正證得;證得諸法實相,那就是成佛了,八地是剛剛證得。諸位要曉得,圓教裡頭,《華嚴》是圓教,初住菩薩就破一品無明、證得一分法身。別教是初地,圓教是初住,別教八地就是圓教的第八住菩薩。我們在學習這部經的時候,前面給諸位提到過,圓教確實是不一樣,真的是有超過一般人的智慧。為什麼?第一個,他煩惱輕;第二個,多生多世的薰習,不是天生的。過去生中都學過大乘,都學過圓教,生生世世在薰習,所以善根福德深厚。這一生有緣又遇到了,雖不能證悟,解悟很可能。
而佛祖常常告訴我們,只要真正見到諸法實相,就是一切法的真相,真相是什麼?真相是性相不二。法性在哪裡?相就是法性。古人怕初學的難懂,中下根性的人不容易領悟,用比喻來說。賢首國師用金獅子做比喻,「以金作器,器器皆金」,這個事情好懂。我們到賣黃金的店鋪裡面去看看,你看各種黃金做的項鍊、手鐲、首飾,花樣很多,琳瑯滿目!小店也有幾千種,大店有一、二萬種,不同的花樣。花樣再多,那是器,不一樣,相不一樣,它的本質?本質都是黃金。祖師把金比作法性,把這些相比作法相,法相千差萬別,法性是一個。法性在哪裡?法性跟法相分不開。金就在器裡頭,器就是金,金跟器是一不是二。這個我們懂得了。
什麼人能夠見到?我們現前所有一切物質現相,它的質料就是法性,誰能夠見到?現相千差萬別,法性從來不變。正因為你迷失了法性,你在法相上起妄想分別執著,這就叫煩惱。妄想分別是煩惱,執著就是業縛,為什麼?你造的業。造善業,你受善報,被善報繫縛住;造惡業,三途的惡報把你繫縛住。總而言之,你跳不出六道輪迴,六道輪迴就是煩惱業縛。
只有真的覺悟了,他才於諸煩惱悉能通達。他通達什麼?原來就是法性,性相一如,理事不二。從相上看有差別,從性上看沒有差別,從性上看不二。你能不能看到真妄不二,邪正不二?然後再細細觀察,生死不二,苦樂不二,是非不二,邪正不二,佛魔不二。試問問你還有妄想分別執著嗎?沒有了。有妄想分別執著,見不到,確實是不二。這個時候怎麼樣?你見到事實真相,就是見性,明心見性;見性就成佛了,你是真佛,你不是假佛。你這個身體在這個世間,不是業力來的,你不是受果報來的,你是佛菩薩應化在世間教化眾生來的,這才叫名副其實的稱為大法師。九地是法師地,十地是佛地。這句經文就是說的佛地,他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
所以底下有一句說,『普隨諸趣而現身』。就跟《普門品》裡面觀世音菩薩所說的一樣,應以什麼身得度,他就現什麼身;不是自己「我要想現什麼」,不是的,自自然然的,隨著眾生的業感。眾生有意思見佛,就現佛身,有意思見菩薩,就現菩薩身,三十二應,圓通無礙。真正想學,也真正能夠如理如法,你就要在日常生活當中,在相上去觀性。相千變萬化,性從來沒有動過,如如不動。
相雖然千變萬化,難就難在這裡,你不能有分別執著。我們現在初學,妄想是沒有辦法,絕對斷不掉的,就是起心動念肯定有的,功夫用在哪裡?不分別、不執著。我現在,「我現在不分別、不執著,看看我能不能見到性?」你還是用的分別心、用的執著心,所以你見不到。連相似都見不到,哪裡能見到真實?真的不分別,真的不執著了,你肯定就見到。你想想看,你不分別,你不用意識;你不執著,你不用末那識。相宗給我們講的,轉八識成四智,六七因上轉,五八是果上轉。所以五八你就不要操心,你就在因上,轉末那識為平等性智,轉第六意識為妙觀察智。此地於諸煩惱業縛悉能自在,這兩個轉過來了,所以他悉能通達。像《般若經》上講的,性有相無,理有事無,所以他的心不動;心不動,性相就融成一體。因為性是不二,大小不二,沒有空間;來去不二,先後不二,沒有時間,所以才有能力隨眾生之感,能夠遍法界應身。這樁事情我們凡夫聽了不可思議,你要是真通達明白了,這個事情法爾如是,它本來就是這個樣子,一點希奇都沒有。這就是佛在《華嚴》給我們講的,「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」,這是講的德相。我們今天難什麼?情執放不下,念念都是妄想分別執著做了主宰,這個東西做主,這是迷,把你搞顛倒了。
我們前面跟諸位做了個「聖凡迷悟示意圖」,就是根據《華嚴經》的教誨做這個示意,你要細心去觀察。妄想分別執著是不是真的障礙心性?沒有,與心性毫不相干,就是說法性上沒有,沒有這個東西。法相上有沒有?法相上也沒有。你說我們冤不冤枉?所以它叫妄。它的根是什麼?根叫妄想。你就想到那個「妄」字,妄是假的,不是真有。
我們用顏色,紅、黃、藍三種顏色,這三原色來做代表,把紅色代表執著,藍色代表分別,黃色代表妄想。你把這三個顏色,好像三副眼鏡一樣,你戴在眼睛上,你看到外面境界就模糊了。外面境界是什麼?法相。把我們的眼睛比作什麼?法性。這三大類妄想就是眼鏡,眼鏡有沒有妨礙我們眼睛?沒有。有沒有妨礙外面的境界相?也沒有。外面境界相代表法相,眼睛代表法性,法性裡頭沒有這個東西,法相裡頭也沒有這個東西。可是現在這個東西存在,這個東西是虛幻不實。
所以《起信論》裡給我們講,「本覺本有,不覺本無」。本覺是什麼?本覺是法性跟法相。諸位要曉得,法性跟法相是一體。法相是法性變的,就好像金器是黃金製造的,它的體質是黃金,你能把它分開嗎?分不開。一天到晚打妄想,不要想別的,你就想這樁事情,你常常想這個事情,這在佛法裡面講叫疑情。你看古大德說得好,「小疑則小悟,大疑則大悟」。這是疑情!你沒有疑情,你就不會開悟。疑情跟懷疑不一樣,懷疑那是煩惱,疑情是功夫,不是煩惱。佛所說的絕對沒有錯,我相信,但是我沒有證得,我總是把它常常放在心上,這叫疑情。這個問題,這不是小問題,這是大問題,你功夫做成熟,豁然大悟的時候,那是大徹大悟,明心見性,見性就成佛了;這不是小疑,是大疑。性相不二,理事一如,整個宇宙是一體。《般若經》上講的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都是講的實話。虛妄礙不礙事?不礙事。所以眾生多,眾生有感,你就應,許多眾生感,你同時也能夠現許多境界去應。幫助眾生覺悟,幫助眾生回頭,幫助眾生明瞭諸法實相,明瞭之後,所有的煩惱都沒有了。為什麼?你才真正知道,一切法就像《大般若經》所說「無所有,畢竟空,不可得」。所以,你那些貪瞋痴慢的習氣全都沒有了,一掃而光。
現在你的習氣為什麼斷不了?你認為這個東西都有,你不能把這些東西看成當體即空,了不可得。有無不二,所以它根本沒有障礙。給凡夫說到究竟處的時候,他不了解生死不二,沒有生死。現在外國人說得很好,身有生死,靈魂不死,身有生滅,靈魂不滅,靈魂是自己,身不是自己,身就像穿件衣服一樣。這跟小乘的見解相同。所以貪生怕死沒有了,知道捨身受身不過就換件衣服而已,就那麼自在,就那樣的沒有掛礙。
這是得業自在。業是什麼?業就是造作。在菩薩講就是應化,他能夠隨類現身,能夠隨緣說法。所以身沒有一定的身,法也沒有定法,活活潑潑,得大自在。
我們到底下一段,第三段,經上講的有十自在,「則獲十地十自在」,內容就更豐富。像這些經教佛常說,我們也常常在學習,不斷在重複,這是什麼原因?這就叫長時薰修,怕我們忘掉,這是有功行修行,不是無功用道;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之後,才是無功用道。你雖然是不執著,執著放下了、分別放下了,你妄想沒有放下,還是有功用修道,有修有得;無功用道的時候是無修無得,那不一樣。那個境界不是我們現前的境界,我們知道有這麼回事情就好,可不能生妄想執著,一生就錯了,對自己造成了傷害。
《大寶積經》裡面講「五種自在」,與這個大同小異,裡面有講「壽命自在,菩薩成就法身慧命,了無生死壽夭」,這是見性的人。見性的人,我們人間講壽命,他有沒有?沒有,沒有壽命,才稱無量壽。你要問為什麼?他證得法身了。什麼是法身?在相上見到性。就性說是法性,見性,就相講是法身,法身跟法性是一不是二。這種狀況,你看佛說了個術語,叫它做「慧命」。我們現在人講身命,身體是身命,佛說這個情形是慧命,說得好。慧命裡面沒有生死,沒有什麼長壽、短命,沒有。
「延萬劫而不長,促一念而不短,但為度脫有情,以諸方便隨機示現長短壽命之相,其心無所罣礙也」,他心是定的。換句話說,菩薩示現在九法界,實際上是十法界。十法界跟九法界是一不是二,這個諸位要知道,講十法界就講菩薩、佛,講九法界,佛也是菩薩。示現,我們問,像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一樣,這是示現的,釋迦牟尼佛有沒有執著?釋迦牟尼佛有沒有分別?釋迦牟尼佛有沒有妄想?給諸位說,都沒有!都沒有,怎麼能給我們講那麼多經?如果說都沒有的話,連示現也沒有了。
我們的懷疑不能說沒有道理,真正道理在哪裡?我們落在二、三裡面,怎麼能不懷疑?佛菩薩示現到底怎麼回事情?佛菩薩不二,執著與不執著是一不是二,分別跟不分別是一不是二,妄想跟無妄想是一不是二,這個道理可就深了,我們不知道。所以佛現身跟不現身是不二,佛說法跟不說法是不二,你能懂嗎?佛有的時候也點醒我們,「說而無說,無說而說」,這個話我們聽過。你這個話懂得之後你就曉得,佛現而不現,不現而現,不就這個意思嗎?舉一反三,聞一知十,佛在一切法不二的境界裡頭。我們怎麼?我們是「那是佛,我們是凡夫」,你看,二!我們有凡有聖,而在佛的境界裡,凡聖不二。
眾生本來是佛,麻煩的就是妄想分別執著這三副虛幻不實的眼鏡,凡夫迷在裡頭,說個不好聽的話,叫不肯放下。佛菩薩妙在哪裡?妙在明白了,一下放下。這三樣東西沒有痕跡,如果有痕跡的話,那就是真的,那就不叫虛妄了,沒有痕跡。所以真正聰明,要從這裡悟入。難,是因為它沒有痕跡,不像是真的有個眼鏡,我拿了丟了就算了,它不是的。你之所以放不下,在佛法方便的言語裡面講,習氣太深。偶爾放一下,立刻它又起來了。那個偶爾放一下,就像閃電一樣,放了一道光,雖然時間很短,難得。為什麼?無始劫到現在,你從來沒有放過光,突然之間放一次光,難得!希望以後多放幾次,希望以後放的時間長一點,這就是修行的功夫。哪天把無明真正破掉,放大光明,這在佛法稱為「大光明藏」。
要曉得,自性是光明的,不是黑暗的。現在我們看整個天空是黑暗的,這是什麼?無明,就是妄想。你看我們妄想多厲害,把整個宇宙變成一片黑暗,這是妄想。什麼時候妄想破除之後,黑暗就沒有了。這個事情也不好懂,可是在中國,不少的修行人有這個經驗,那是暫時放下。《虛雲老和尚年譜》裡面就記載一樁事情,老和尚在山上住茅蓬。茅蓬很簡單,所以要常常到廟裡大寮去拿點東西回來吃,糧食,要從大寮裡去拿。茅蓬距離廟有相當的距離,走路需要大概走一個小時,山路。
有一次虛老和尚就從廟裡回茅蓬,黃昏的時候,他慢慢走。在半途遇到兩個人迎面而來,拿著燈籠,回到廟裡去。這兩個人路上碰到虛老和尚,問他,「怎麼天這麼黑,你到哪裡去?」虛老和尚聽了這句話之後,突然之間天黑掉了。他沒有說這個話之前,虛老和尚的時間永遠停留在離開廟的那個狀況,他心裡沒有起心動念,沒有分別執著。也就是說,在那麼短的那個時間之內,他沒有妄想分別執著,所以天空是明亮的。結果這麼一提,他就沒有辦法再恢復,感覺得天突然之間黑下來。《年譜》裡頭記載這樁事情。從這段事情裡面我們就能體會到佛經上講的「境隨心轉」,一點沒錯。虛老和尚決定不是打妄語的。
圓瑛老法師亦如是。圓瑛老法師晚年有兩本書,一個是《楞嚴經講義》,一個是《圓覺經講義》,他一生的著作這兩種最好,七十多歲時候著作的,成熟了。以前是年輕時候寫的,這兩樣東西真的純熟了。序文裡頭記載一段事情,他在寮房裡面打坐,突然之間想到一樁事情,立刻要去辦,下床鋪就走出來了。走出來之後才心裡想著,「好像剛才出來的時候,我那個門是關的,我沒有開,怎麼出來了?」回頭一看,寮房門是關的,再推門,進不去,裡面確實是關的。這就是說什麼?你沒有妄想分別執著,這個東西是沒有障礙的。
以前我們在台中求學的時候,老師教我們,他說你們大家睡覺,晚上睡覺都會作夢?是!他說你記住,什麼時候你突然在夢中感覺到你是在作夢,你就想到佛法裡面的一切牆壁什麼沒有障礙,你看到牆壁你就可以走過去,你真的會走過去,那不是真的,是假的。這個試驗你要是能夠體會到,然後看看我們現前環境也是如此,一個道理,沒有障礙!你要記住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虛妄跟虛妄為什麼會產生障礙?不起心、不動念的時候,虛空的光明都永住;別人看到是黑天,他在黑天走路;他是在白天走路,不是在黑天走路。可是念頭才起來,天立刻就黑了。
所以要曉得,見性之人,你看以諸方便,就是種種方便,沒有一定的方法,隨機示現,壽命長短完全是感應。眾生願意跟他學,對他有信心,學習的時間長,他就多住世;如果眾生對他沒有信心,不願意跟他學,他就走了,沒有住世的必要。長,是利益眾生;短,也是利益眾生。所以諸位要曉得,釋迦牟尼佛示現滅度是度眾生。他要不滅度,有很多人不能覺悟。他一滅度,大家一聽,佛不在世了,這一下驚慌了,「我為什麼沒有好好跟他學?」再想想以前佛的教誨,現在趕緊認真努力。真的,有很多人開悟,有很多人證果了。眾生得度的方式很特別,不是一樣的。所以他出世是度眾生,滅度也是度眾生,沒有一樣不是利益眾生的,這個道理我們要懂。這首偈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我們接著看第二首偈,「語業」:
【若其願力得自在。普隨諸趣而現身。則能為眾說法時。音聲隨類難思議。】
這一首是講「語業」,三業當中的語業。言語是說法,不僅僅是在法會,或者是在教室,這是說法。實實在在佛菩薩應現在世間,或者我們說應化,應是應身,化是化身,這兩種都有,而且非常普遍。我們凡夫實在講是粗心大意,你沒有能覺察到,眾生愈是在苦難的時候,佛菩薩示現的頻率就愈高。為什麼?這就叫「無緣大慈,同體大悲」。實在是我們自己太粗心,不能夠覺察。如果我們心地清淨,把外緣放下,貪瞋痴慢減少了,這個時候當然智慧長,心細了,心也清淨了,你才能夠覺察到佛菩薩的大慈大悲。
佛菩薩示現在世間,好像我們一般人講的,你為什麼不告訴我?那我們要問,告訴你管用嗎?告訴你,不但不管用,反而害了你。為什麼?增長你的情執,「菩薩來了,佛來了,這還得了!」用世俗的話講,造成你的迷信。佛菩薩是幫助你破迷開悟的,絕對不是增長你迷信的,哪有這種道理!所以在佛門裡頭自古以來有個慣例,就是決定不肯暴露身分;身分一暴露立刻就走,這是正確的。走了,你雖然曉得也無可奈何,想巴結也巴結不上,你會感覺得機會錯過了。無非是激發你的道心而已,這要懂。
不是菩薩有心,菩薩沒有心;菩薩有心,就跟凡人一樣了。他跟我們不一樣的是,他決定沒有妄想分別執著,我們講無心就是無妄想分別執著,這是妄心;他有真心,沒有妄心。真心就是佛心,一切眾生都有個真心,我們的真心迷了。所以佛菩薩雖然應化在世間,決不用妄心,還是真心當家做主。那就是說,無論在什麼境界裡頭,外不著相,內不動心,這叫真心。真心是清淨寂滅,從來沒有動過,現在也不動,將來也不動,那才是真心。他種種示現、種種言語全是自性裡頭自然流露的。這個自然流露,日本江本博士的水實驗就告訴我們,那是自然的流露,決定沒有妄想分別執著。那是什麼?本能。佛陀教導我們沒有別的,幫助我們恢復本能而已,我們要懂這個意思,我們要朝著這個方向、這個目標去努力就對了。
在現代的教學,你看看科學發展的狀況、趨勢,你就明瞭了。教、學,真的,不像從前那麼辛苦了。從前親近一個善知識談何容易!叫尋師訪道,不遠千里,真的是吃盡了辛苦。但是那個也是一分的誠意,確實他修學的效果比我們現在強,我們現在誠意、真誠比不上古人。古人得侍奉老師,為老師服勞役,現在可以不必了。網路的電視,這些都是在我們意料之中,已經發展成功了。今後的道場,真的,道場在哪裡?建立在空中。廣頻道的網路發展成為電視,成本大幅度的降低。現在衛星電視衛星費用太高,如果高頻道能夠代替衛星,成本是大幅度降低,有利於我們弘法。將來弘法的道場,小小道場就行了。像我們這樣道場就很大了,大道場了。有同修告訴我,香港聽眾相當多,沒有到這兒來,都在家裡收看,同步的。
再過二、三年,隨著科技的進步,寬頻的網路電視推出來之後就更方便了。這些人也很難得,把最新的產品拿到此地來給我看,確實畫面非常清晰,音聲令人滿意。而且告訴我,將來收看的小電視機,就像一個香煙盒那麼大,薄薄的,裝在口袋上。無論在什麼時候、在什麼處所都能收看,這個多方便!講經弘法送在你手掌心裡面,我們電視說送到你家裡,你工作很忙,不一定在家裡,現在送在你手掌心裡頭,你看看。
甚至於將來,我們理想當中要辦佛學院,我們用這個方法就可以辦了。能夠有幾個老師,有六、七個老師,或者十幾個老師,每天我們在攝影棚裡面講經教學,同時播出去。諸位要真正想學,這就是遠程教學。你聽了有問題,馬上可以傳真過來,下堂課就給你解答。我相信將來科技發展到最後,像手機一樣,不但可以聽到音聲,還可以看到影像。手機也能收看廣頻的電視,無論你在什麼地方,我們都可以面對面的溝通。這麼好的技術,我們要好好的運用。
身語意業的教誨,今天我們不能像菩薩那麼得大自在,我們運用這些科學技術,也是補償我們自在能力的不足。它來做補充,使我們用這些東西,也得到一點小自在,相似的自在,不是真自在,教學就方便了。這就最近,在我想不會超過五年,不可能超過五年,二、三年可能就很普遍了。我們要抓緊這個機會好好的來利用,把中國傳統的倫理、道德、因果、智慧,佛經裡面,諸位都曉得,這裡頭有科學。這麼好的東西,有志一同,佛法講有緣人,我們有共同喜愛的人,我們可以利用這種方式在一起學習。不必要天天見面,自己認真的學。學了之後,最重要的要落實在生活、落實在工作、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,你就真正得到受用。
從前方老師告訴我,「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」,我能得到這個享受,諸位都能!你說怎樣才能得到佛菩薩的享受?沒有別的,落實就是的。從哪裡落實?從十善業落實。那你要說,十善業從哪一條落實?我告訴你,從「不妄語」落實,這個要學。人跟人一定講實話,沒有絲毫隱瞞,你說你心裡多快樂。凡是不能說話,你的心情都痛苦。為什麼?你有不可告人的事情,這個憋在心裡頭難受,這是病態,這不健康。身心健康的時候,一生行事沒有不能告訴別人的,你說多快樂。
儒釋道,連外國,哪一個不重視誠實、守信?中國古人說「人無信則不立」,你在社會上沒有立足之地!一定要守信,一定要真誠。那別人呢?「現在這個世界都是騙人的世界,別人騙我,我不騙他,那我不吃虧了嗎?」你想想,你願不願意吃虧?你要不吃虧,這個最高的享受你就得不到。你要肯吃虧,要不在意,這最高的享受你就得到。為什麼?我們前面給你講不二法門,吃虧不吃虧不二,這是真的。最後會落到什麼?落到因果不二,那才妙極了。古人講「吃虧是福」,不是真的吃虧,後福無窮!如果你能夠參透不二法門,你就得大自在,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
所以菩薩的語業,世尊在這部經上教給我們,開口是說法,閉口也是說法。菩薩與一切眾生說法,說的是微妙法、無上法,從來沒有停止過。我們現在世間人提出兩句話,跟《華嚴經》上所講的很接近,北京師範大學提出來的,「學為人師,行為世範」。語默這是口業,動靜是身業,都是為一切眾生示現最好的榜樣。榜樣的目標是什麼?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。破迷開悟就是離苦得樂,眾生的苦在哪裡?從哪裡來的?苦從迷來的。樂從哪裡來的?樂從覺悟來的。所以覺悟是真正離苦。
我們的物質生活,困苦的時候還是不能解決,怎麼離法?現在人想的是怎麼能叫我發財?怎麼能叫我過富裕的生活?那是業,世俗人講那是命。命,你覺悟了你就會改,別人幫不上忙,你自己能幫得上忙。你看看《了凡四訓》、《俞淨意公遇灶神記》,現在這兩種東西已經做成電視連續劇。類似這些改造命運業因果報的例子太多了,舉不勝舉。有些演藝人員,我所接觸到的,他們都非常樂意來從事這個工作,好事情。尤其是將來電視再改進,成本再降低,用這種方法來教化眾生,來幫助大眾覺悟,這是很好的方式,比講經上課更容易攝受大眾。
我們必須要知道,中國自古以來,雖然非常重視教育,而且是重視家庭教育,學校教育是私塾,沒有接受私塾教育的人佔大多數,所以讀書人並不多。為什麼廣大的群眾都懂得倫理、道德、因果?這要靠社會教育。社會教育是什麼?用現代的話來說,文藝表演。這個裡面最普遍的,是歌舞、戲劇、雜劇、民間的藝術。表演的內容都是倫理道德,「孝悌忠信,禮義廉恥,仁愛和平」,都表演這些;表演的結果一定是善有善報,惡有惡報。是靠這個。
廣大的群眾也不是天天有機會接受教育,一年有那麼幾次。年節有這些表演,還有就是春秋祭祀,宗教的節日也都有,所謂是迎神賽會,並不完全是迷信,這裡頭有教育的意義在裡頭。教學的總目標、總方向,孔夫子所說的三個字,「思無邪」。在中國社會,歷朝歷代都熱烈的來支持、來推行。所以造成社會安定,大眾都能夠和睦相處,都能互相尊重,互相敬愛,互助合作。
我們的傳統教學疏忽、丟掉大概是一百年,一個世紀,我們現在吃到苦頭了。吃到苦頭要覺悟,多想想,為什麼從前社會那麼安定?人民的生活雖然困苦,但是過得非常安樂,原因在哪裡?現在有這麼好的這些科學工具,可以普及教育。不需要辦很多學校,不需要培訓很多的老師,那個成本很高。用遠程教學的方法,同樣能夠收到非常好的效果,特別對於偏遠的地區、落後的地區,利益就更廣更大。中國幅員很大,偏遠落後還是很多,在外國也不例外。像我住在澳洲,澳洲是地大人稀,他們是最早用遠程教育的方法。因為沒有辦法建很多學校,也沒那麼多老師,所以學生在家裡上課,用網路、用衛星。同樣的有考核、有考試,一樣的發給畢業證書。這個很難得,我們要重視。
下面說,『音聲隨類難思議』。放下妄想分別執著,回歸到法性,我們一般講佛性。佛性裡面是不二的,所有一切眾生之類的言語音聲,不用學,自然就應現。這個在江本博士水實驗裡面,我們體會到了。在實驗的時候,言語不相同,他說的是日本話,美國人說的是英語,我們去是講中國普通話,水都會聽,一點都不錯。一個善言、善念,反應出來的色相非常之美;惡言、惡念,現的相就很醜陋。不是它聽不懂,它給我們的反應,豈不就是它給我們說法,回答我們嗎?你就曉得,在法性裡頭一切都是不二的,所以叫圓音。我們言語不相同,文字不相同,我們不圓,有差別。可是水它會看、會聽,它看的、聽的它統統看得懂,無論哪一國文字它都看得懂,都聽得懂。所以它是圓滿的,它沒有欠缺。我們從這兒體會,這不是假的,是真的。
在現前,我們凡夫說實在的話,不要說妄想分別斷不了,就是執著都不行,都斷不掉。那怎麼辦?所以有許多必須要通過翻譯。在高科技這種工具,利用這種工具來做為教學的工具,使我們的困難可以降低到最低的限度。我們能把我們教學的內容翻成不同的文字,用不同的語言在網路上播出。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」它有六種標準的國際言語,其中有中文、有英語、有西班牙語、有阿拉伯語、有俄羅斯語、有法語,它有六種。這六種在世界上使用的人最多,最為普遍,我們可以用這種方法。古德講得好,「天下無難事,只怕有心人」,我們真正有幾個志同道合,把中國傳統五千年的文化教育的經驗傳給全世界,希望一切眾生都能夠覺悟,覺悟就能夠離苦得樂。
一定要把家教做好,中國文化的特色就是家教,從小教小孩,《弟子規》是中國家教的集大成。所以中國每個姓氏,那就是一個族群,現在調查,全中國的姓氏超過兩萬兩千。大多數姓氏都有祠堂、有家譜,而家譜裡面一定有家規、有家訓,祖宗教導後裔怎樣做人、怎樣生活、怎樣處世,都有個規矩。這些規矩,總的來說都不離倫常、道德,都不離因果。我看到很多家規、家訓裡面都講到因果,這是我們應該盡心盡力向全世界人介紹。
你看看哪個家庭,不管古今中外,不希望自己的兒女好?哪個人不希望自己做個好人?好人決定有好報。用不正常的手段欺騙別人,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念念都是損人利己,眼前是得一點小便宜,後果都不堪設想。我們凡夫看到的後果,在佛法叫花報,你看到的。果報比這個更要悽慘,果報多半都在三途,餓鬼、地獄、畜生。他要受他的業報,受完之後還要還債,你說麻煩不麻煩?殺人,就是欠命的要還命,欠債的要還錢。所以,人在這個世間想佔人家一點便宜,可不可以?不可以。你現在佔一點便宜,你將來以後還的時候還要加上利息。所以中國古人常講,「無債一身輕」,那個才叫真自在。一生決定不能夠說負債過日子,這就錯了。中國家家傳家之道,沒有人教子孫幹這樁事情的,生活過得再辛苦,也不能夠負債。
改善自己的生活,改善自己的命運,要從心地上改起。首先第一個條件,「不怨天,不尤人」,這是改造命運成敗最重要的關鍵。如果有怨天尤人這個念頭,你的命運就改不過來了;真正做到不怨天、不尤人,這才行。袁了凡是我們很好的一個榜樣。俞淨意,都是有聖賢教誨的底子,知道好歹。他的觀念錯誤了,誤解經意,經人把他點醒,給他講清楚、講明白,他這一下就覺悟了,覺悟之後就真幹。他們用功過格,功過格就是《感應篇》,非常有效。你要問,他們為什麼沒有學《弟子規》?給諸位說,功過格落實在《弟子規》;再告訴諸位,佛法裡面的十善業道也是落實在《弟子規》。你真正得受用。不能落實到《弟子規》,那是假的,得不到真正的受用。
所以這個地方,我們看經文上只有「音聲隨類」,你要真正明瞭,色聲香味沒有一樣不隨類,隨類教化。「難思議」是不可思議。後面兩首講「意業」,意業是起心動念。
【若能為眾說法時。音聲隨類難思議。則於一切眾生心。一念悉知無有餘。】
這叫契機。智為先導,願力自在,契理。要知一切眾生心,眾生心怎麼知道的?『一念悉知』,你看連方法都告訴我們了,一念就悉知,二念就不知了,這兩個字是祕訣。一念是什麼?一心。所以你要想得一切智,無所不知,那是什麼?離妄想分別執著就無所不知。你要問為什麼?自性裡頭本具的般若智慧現前。
真好!在中國有個惠能大師做出樣子來給我們看。你看他老人家,世出世間法沒有不通達明瞭的,隨便什麼時候,你向他請教,提出來,他都給你講得頭頭是道。他並沒有學過,所以這不是學來的。一切眾生統統有,佛並沒有說這是他的專利,他有,別的佛也有,菩薩也有,你也有,我也有,統統都有。我們現在為什麼變成什麼都不知道了?連很用功苦學還是不知,為什麼?因為我們有妄想分別執著,所以學都學不會。你所學的,全變成邪知邪見,全變成世智辯聰,不是真智慧,真智慧是自性本來具足的。真正的能力也不是從外頭學來的,是你自己本有的;真正的福報也不是修來的,自性本來具足。一切智慧、德能、相好,相好是福報,跟華藏世界上的毘盧遮那佛沒有兩樣,跟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沒有兩樣。
現在我們為什麼搞成這樣子?佛說得真好,就是你妄想分別執著不肯放下。而且佛說得真好,你放下一分就得一分受用,放下兩分就得兩分受用,這個受用是真實的,所以方東美先生講「人生最高的享受」。你放下一分就得一分最高的享受,放下十分就得十分最高的享受,你要放不下,那連邊都沾不上。這種最高的享受決不是人天福報,比人天福報還要殊勝、還要微妙,這個不能不知道。所以佛法千言萬語,到最後勸我們放下,放下就是。
從這個地方我們也懂得了,淨土法門主修的就是修一念。你看《彌陀經》上講的「一心不亂」,一心不亂就是一念。不要到一心不亂,只要接近,向一心不亂這個路子走,方向決定正確,你的妄念天天少了,一念漸漸的純了,這個境界就現前。
【若於一切眾生心。一念悉知無有餘。則知煩惱無所起。永不沒溺於生死。】
這一首是講的果。你看這個果德,煩惱轉變成菩提。『永不沒溺於生死』,「生死」是講六道裡面的分段生死,十法界以上的變易生死,全都沒有了。世尊給我們所說的這些話,決不是吊我們的胃口,而是千真萬確的事實。只要我們能信、能解,解很重要,解是什麼?沒有疑惑,能願、能行,這一生當中都能成就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到此地。
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(2017-05-26 17:07:32)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