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509卷/视频/文字)jingkong法师主讲

amtb 大方广佛华严经评论阅读模式

视频A


视频B

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一五0九卷)  2006/1/23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12-017-1509

  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「淨行品第十一」,出家受戒偈頌第六首看起:

  【脫去俗服。當願眾生。勤修善根。捨諸罪軛。】

  這是出家剃度了,前面一首是「求請出家」,也跟諸位做了詳細的報告。出家是一樁大事,在家成家是一樁大事,這絕對不是兒戲。但是現在對於成家也都很草率的就結合了,這種情形造成高度的離婚率。離婚在從前過去舊社會裡頭很少聽說,那時候說某一個夫妻離異,那真叫大新聞,難得聽到,現在就太多了。這是我們要冷靜細心觀察思惟,然後才真正體會到這個社會安危、動亂真正的原因在哪裡;你才會發現,今天社會是嚴重的病態,這病態的起源、病因在什麼地方。

  出家在過去也是非常慎重,不但師徒之間確確實實有很認真嚴格的選擇,徒弟選擇老師,老師選擇徒弟,決不是很隨便、很輕率的,而且還要經過國家考試。這一點在此地給大家做個補充的說明。古時候出家不是隨便出家的,道場國家管理,因為很多道場是國家建的,不是私人建的。諸位如果看到在中國很多規模很大的道場,你看看匾額上都寫著「敕建」,敕建就是皇帝下命令建的。有些用國庫的費用,有些是地方政府的費用來建立的,這樣的寺廟國家怎麼能不管?那也有少數長者居士他們建立的。

  道場都是十方道場,不是給某個人的,提供給出家修行人在這個地方安心學習。出家人生活需求很簡單,所以照顧並不困難,他沒有任何奢求,真叫是粗茶淡飯,政府跟人民也樂意供養他們。他們對社會、對國家有什麼貢獻?你看看「雍正皇帝上諭」就知道了,他對於宗教教育寫的上諭很多篇。我們《十善業道經》裡面有一篇,全文跟節錄都印出來,諸位都看到。雍正說得好,這些好的出家人他們修持,天天給國家社會迴向,外國人所講的祈禱、祝福。這有沒有效果?肯定有效果。從前人相信,現在人不相信。你的祈禱、祝福,上帝就聽你的話,他提出懷疑。實際上這種虔誠的祈禱祝福與上帝沒關係,效果在什麼地方?從江本勝博士水實驗裡面得到了科學的證明,善心的祝福,尤其是很多人同時,不一定同處,同時來祈禱祝福產生一定的反應,難得科學家給我們做出了證明。這屬於精神上的。而實際上,出家人的這些行為給社會大眾帶來一個好樣子,什麼樣子?「於人無爭,於世無求」,讓在社會上天天搞競爭的人冷靜去反省一下。所以出家人如法修行,對社會的貢獻很大。

  我在年輕的時候喜歡讀歷史,每個朝代的史書都有「隱逸傳」,列傳裡面有這麼一篇。我年輕時候不了解,對這一篇我就常常想,這些人有道德、有學問、有能力,不出來為社會國家做事就隱居了,為什麼還給他作傳?這個作傳是流傳千古,他有什麼功勞、有什麼貢獻?這個疑惑很多年都解不開。後來學佛親近李老師,我就把這個提出來,我說我這有疑問。老師給我解釋,他們這些人對社會有潛移默化的功德,有影響。有德行、有能力、有學問,他是可以出來做官的,他不做。這名聞利養哪個不想去爭?他告訴大家不需要爭,我這個日子過得多舒服、多自在!你說德行、能力、學問,我不比你差,給社會大眾一個於人無爭、於世無求的觀念。人人能有這個觀念,這個社會上就安定、就和平。所以他對社會安定和平起很大的作用,史學家給他做傳記。我想這是有道理,這隱逸對社會有這麼大的影響,出家修行那個影響就更大!為什麼?他教化眾生,身教、言教,為一切大眾解釋疑難雜症。

  這些事全都是釋迦牟尼佛留下來的,世尊當年在世,諸位曉得他老人家講經三百餘會,說法四十九年,你看現在《大藏經》裡面,許許多多的小部經,那是什麼?就像我們現在的「學佛答問」一樣。眾生無論是在生活上或在工作上,處事待人接物上遇到困難了,不知道怎樣處置,遇到釋迦牟尼佛,向他提出這個問題,佛就給他解答。解答是有道理、有方法,依照佛的話去做有效果,佛滅度之後,記錄下來就成為經典。所以《大藏經》裡面有許許多多這些很短的,字數大概是二、三百字到幾百個字,不超過一千字的,太多了,都是解答疑難雜症的。所以《藏經》稱之為法寶。

  今天這個社會上更複雜了,問題更多了,能不能在《大藏經》上找答案?能,無論大事小事。今天整個社會問題,乃至於政治上的問題,人民生活上的問題、教育上的問題,應有盡有!現在社會動亂,人心不安,如何能叫社會再恢復到安定、恢復到和平,化解一切衝突對立?佛經上的道理方法很多,比今天許多這些學者專家們所想到的、所討論到的,高明太多了。今天世界上著名的學者專家提出一些意見,我們細細聽聽,細心去想想,它還有後遺症;就是說方法是好,還有負面的作用,不是盡善盡美。佛的方法盡善盡美,這是人類智慧的寶藏。

  智慧從哪裡來的?釋迦牟尼佛說的,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,這個智慧一切眾生你本有的。「出現品」裡頭說得多好,「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」,所以一切眾生跟諸佛菩薩智慧是平等的,德能也是平等的,福報也是平等的,為什麼會有十法界這麼大的差別?佛告訴我們,「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」。我們六道凡夫妄想分別執著統統具足,所以你不能證得,你並沒有失掉,不能證得。執著放下了,你證得少分,智慧開了,不圓滿;分別也放下了,你證得多分,正等正覺,還是不圓滿;必須把妄想也放下,你就證得圓滿了,自性裡頭圓滿的智慧德能相好統統現前了。佛跟我們講是真話,不騙我們。

  我們現在很糟糕的,聽了佛的話,讀了佛的經,妄想分別執著沒放下,這是什麼?不聽話的學生,很好學,不肯幹,所以佛法殊勝的功德利益你得不到。什麼是殊勝功德利益?智慧德能相好,這三方面你沒有長進。你的妄想分別執著輕,智慧德相就長,互為消長;妄想分別執著重,智慧德相就沒有了。智慧德相實在講還是在,就變成了煩惱習氣,煩惱習氣是智慧德相的反面。千經萬論,佛祖沒有說別的,無非是勸導我們放下而已。

  「於人無爭,於世無求」是放下。這個條件,學佛就非常之好;如果你還有爭、還有求就難了。在家學佛還可以,出家學佛不行,所以出家學佛一定要放下。從前老師選擇學生,就看學生能不能放下,妄想分別執著是不是一年比一年淡薄,這是個好學生,是應該選拔的對象;有沒有大慈悲心,能夠捨己為人,這就是大乘根性。大乘根性是捨己為人,絕不計較自己,念念是眾生的福祉,他接受大乘教誨就不困難。

  從前國家要考試的,那都是讀書人,考一般的科目,差不多跟考舉人、進士相等;你有這個基礎,你真有這個學識,這是從前帝王對出家人要求的。因為出家人是老師的地位身分,天人師,帝王尊重。帝王要提倡孝親尊師,所以對出家人是另眼相看,你總得有點東西讓他對你敬佩。所以考試的時候,一般的學術差不多跟進士相等,再考佛教的這些經論,當然就是你一個出家人必須要懂得的,要考。及格之後,這個證書皇上發的,叫度牒,我們現在叫證書。你考取了,等於說皇上接受你,你可以做我的老師,可以幫助我教化社會一般大眾,他怎麼不尊重你,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出家。所以出家總得要找個地方,昨天跟諸位說過,你要跟法師有緣,跟道場大眾有緣,跟這個道場有緣,所以至少你要在那裡住上三個月、半年;甚至於有的人要住上二、三年,這相處彼此都熟悉了。你請求剃度,這老師一定是先看你的文憑,你的證書,就是度牒,你沒有度牒他不敢給你剃度,剃度犯法!那麼嚴格。

  國家考試的制度很不幸清朝順治皇帝廢棄了,清朝第一個皇帝,康熙的父親,剛剛入關。他那個廢棄是好心,以後有人傳說順治自己也出家了,看破紅塵。那是不是這個原因,因為他出家就沒有人發度牒給他,他乾脆廢棄了。印光大師對這樁事情在《文鈔》裡頭有好幾篇批評這樁事情,當時是好事,為什麼?出家人真的都有這個水平,但是後遺症就麻煩了。到現在這個時代,不認識字的、沒受過教育的都出家,也剃度了,也受了三壇大戒,出家人的素質一落千丈。

  我們在古籍裡面常常看到,達官貴人,像地方上的領導,古時候這些太守相當於現在的省市長,遇到一些困難問題都到山上寺廟裡頭向老和尚請教。這出家人也等於是他們的顧問一樣,確實他真有能力。心地清淨,心清淨就生智慧,智慧才能解決問題。國家大事也不例外,皇上遇到困難了,也向出家人請教。由此可知,以前出家人的道德、學問、智慧確實是令人尊敬。帝王尊敬,當然這些文武百官沒有不尊敬出家人的;國家各階層領導尊敬出家人,平民百姓哪有不尊敬的道理?這對於社會治安產生很大的效果。

  所以它確確實實是社會教育,教人安分守己,教人了解三世因果。財富、聰明智慧、健康長壽是一切眾生羨慕追求的目標,你能求得到嗎?求不到,這個東西命裡注定的,每個人的命運不一樣。前生所種的因不一樣,今生如果說是享受果報一樣,這是辦不到的事情,這真正叫違背因果定律,違背性德,哪有這種道理?肯定出亂子!那要怎樣滿足大眾的求願?佛家有方法,教你修因。財富是果報,因是什麼?聰明智慧是果報,因是什麼?健康長壽也是果報,因是什麼?教你修因,有因後面就有果。

  你們看現在《了凡四訓》這些年來的提倡也有一點效果了,看的人很多;《俞淨意公遇灶神記》現在也開始流通了。這就是教你,你想求這三樣東西,你看人家怎麼求的。「佛氏門中,有求必應」,不是求不到,如理如法的求,你才能求得到。如果你的求願與理論相違背,與方法也相違背,那你怎麼會求得到?你自找苦吃。你真正懂得這些,你才曉得宗教教育的好處。人古今中外很難脫離宗教教育,它真的可以帶給你一生的幸福,滿足你的希求、滿足你的欲望。如果沒有這些好處,我們怎麼會走這條路。方東美介紹給我「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」,我對這句話是很羨慕,人生最高的享受,我要下決心走這條路。

  『脫去俗服』,這就是換上袈裟,是發願;『當願眾生,勤修善根,捨諸罪軛』,這是你真正發心出家做如來的弟子。首先要做的,你要把這些罪業要放下,什麼是罪業?十惡,殺、盜、淫、妄語、兩舌、惡口、綺語、貪、瞋、痴,捨諸罪軛就是指的這個。勤修善根就是十惡的反面,十善。所以這兩句話就是《十善業道經》。

  我們在《十善業道經》裡面看到,佛說十善業道是「聲聞菩提」,菩提是印度話,意思是覺悟,阿羅漢的覺悟、辟支佛的覺悟、菩薩的覺悟,這個經上講聲聞菩提,緣覺菩提,乃至於無上菩提,佛菩薩的覺悟。後面還有一句,乃至人天法,你怎樣來生不失人身,或者來生能夠生到天上,統統是以這個為基礎。如果我們不修十善,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跟十惡相應,那你就曉得來生人道沒有分。人道沒有分,到哪裡去?餓鬼、地獄、畜生到那邊去了,三惡道。

  我們自己發心出家,那個願望是什麼?前面說過,不是說我出田宅之家,不是說這個;我們要出煩惱家,十惡是煩惱,要把這個擺脫掉,要出三界家、要出無明家,這就對了。這樣的弘願從什麼地方做起?從十善業道做起。所以在儀規裡面,剃度先要舉行三皈依,剃度的時候;受戒之前也要舉行三皈依,受沙彌戒之前也要舉行三皈依,受比丘戒、受菩薩戒之前統統要舉行三皈依。這是跟你說明三皈依是總綱領,是學習的總綱領、總原則。三皈稱之為翻邪三皈,十惡是邪,十善是正,翻邪歸正。你要不能把十惡放下,你怎麼會有成就?你在佛法裡面無論怎麼修學,現在的話說,屬於佛學不是學佛。

  佛學,從前李老師常跟我們說,你就是在世界上拿到幾十個佛學博士學位,將來死的時候,該怎麼死還是怎麼死,不管用!那是假的不是真的。所以要發心學佛,一定要學得跟釋迦牟尼佛一樣,不能完全一樣,也差不多才行。學得跟他一樣,那你就成佛了;不能學一樣,學得差不多,那你就成菩薩、成阿羅漢,這就差不多。這個道理不能不懂,這個事實要清楚、要明白,真幹!

  現在的問題,我們要認真去反省、去思惟,為什麼十善做不到?十善對我們來講太生疏,十惡對我們來講太熟悉。過去生中雖然有善根,但是在今天的社會,外緣不好。緣是什麼?一切的緣,你所看到的、你所聽到的、你所聞到的、你所接觸到的,統統都是勾引你阿賴耶識裡頭十惡業的種子,教你起貪瞋痴慢,教你造殺盜淫妄。我們今天是遇到這麼一個環境,正面的、善的環境幾乎沒有了,半個世紀之前還有一點,現在完全沒有了。

  前些年,我們坐飛機,飛機上有雜誌,我坐新航比較多,雜誌裡頭還有一、二篇好的文章,正面的,可以看看;最近這段時期,在雜誌上沒有了。所以我們上飛機時我們帶經典上去看。報章雜誌、廣播電視全是染污,它勸你幹什麼?勸你幹殺盜淫妄。我有一次看到一個報紙廣告,全面的,這一張報紙就這一個廣告,內容是什麼?「貪婪是正確的」,就寫這麼一句話。換句話說,貪婪沒有罪,貪婪是好事,人應該要有貪心,因為貪心才能促進經濟的成長。人要是不貪了,確實經濟就不能成長,為了經濟成長要鼓勵一切人貪心,這怎麼得了!在佛法裡講,貪心墮餓鬼;換句話說,鼓勵大家人將來都要到鬼道去,就這麼回事情。

  我們想不想將來作鬼?人很苦,作鬼比人還要苦;比鬼更苦的是地獄。地獄是瞋恚、殺害,這是地獄的業因,嚴重的殺盜淫妄,地獄的業因。佛在經上講得很多,「財色名食睡,地獄五條根」,你要是對五欲起了嚴重的貪心,全力的去追求,不擇手段,那你的業肯定是地獄去了。人身難得,佛法難聞,為什麼在這短暫的一生當中造這麼重的罪業,真的所謂是天堂有路你為什麼不走,地獄無門拼命要往裡頭鑽,這叫顛倒!這是經上佛常講的「可憐憫者」。

  佛菩薩看到了,慈悲之心油然而生,總是想幫助他,勸他回頭。在過去接受的人多,就是回頭人多!現在這個時代接受的人很少,相信科學,不相信因果,不相信有三世,人就這一世,死了什麼都沒有了,這一生如果不好好的追求快樂,那不是空過一生嗎?邪知邪見。錯誤的知見,錯誤的想法、看法,誤了他一生,把一生得度的機緣斷送掉了,你說多麼可惜。

  我在二十年前,在美國弘法,同學們都非常好,蒐集歐美一些關於因果報應、輪迴的這些訊息拿來給我看,告訴我外國人現在也相信了。相信還是少數,不是多數。他們送了一張預言家繪的地圖,拿來給我看,世界末日!世界末日在哪一年發生?一九九九年、二000年。這個地圖聽說現在沒得賣,因為二000年過了,大家不相信有這個事情。我手上的一張也送人,但是同學做了一張複製品給我,現在我們放在十樓,諸位一進去就看到了。可不可能?如果你要真正相信經論上所講的「依報隨著正報轉」,你就會相信。

  這世界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子?人心!人心都能夠「勤修善根,捨諸罪軛」,我們這個世界慢慢就會變成極樂世界,就變成華藏世界。如果人心不知道修善根,不知道修十善,繼續不斷的還是造作十惡業,而且十惡業一年比一年增長,那這張地圖可能是真的不是假的。所以我們把這個放在這個地方,讓同學們看到之後大家警覺。這不是中國人畫的,外國人畫的。

  這一願「脫去俗服」,把這個「俗」比喻作世間的染污。我們自己覺悟了,當願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裡面的六道眾生統統能夠覺悟,修善斷惡,把這個惡要放下。俗服,俗家穿的這個衣服換掉了,放下了,披上袈裟,袈裟代表十善,是這麼一個願望。我們每天穿衣、脫衣都要想到這一願,脫,一定要把罪孽放下;穿上,一定要勤修善法。好,現在時間到了。

  諸位同學,請坐。接著我們看下面第六首偈:

  【剃除鬚髮。當願眾生。永離煩惱。究竟寂滅。】

  鬍鬚、頭髮世俗人稱之為煩惱絲。這個話含義也非常之深,說明人生在世,煩惱習氣就像『鬚髮』這麼多,這麼稠密。佛的制度,出家的形象,這也都是表法,要懂這個意思。先要把鬚髮剃除,表末後這兩句,『永離煩惱,究竟寂滅』,表這個意思。所以在戒經裡面,佛教弟子們每天早晚摸摸頭,摸頭是什麼意思?我的這些煩惱、憂慮、牽掛有沒有放下?形象上表法是這個意思,可是表裡要一如,是不是真放下了,表這個意思。

  在中國出家人,除這個之外,在頭頂上還燃香,古時候一般燃十二炷香,十二是代表一個圓滿的數字。我在台灣受戒的,屬於熱帶,熱帶氣候燒十二炷香怕對身體有傷害。這些老和尚大家商量,香是要燃的,燃三炷,所以我們是燃了三炷香。可是也有人燃六炷的、九炷的、十二炷的,隨各人意願。在台灣燃三炷是佔大多數,燃九炷、燃十二炷的有,少數。我受了章嘉大師的教誨,因為藏傳佛教裡頭不燃香,燃香是中國特別有的例子,就如同素食一樣。全世界的佛教沒有吃素的,唯獨中國吃素;中國吃素、燃香,這是外國佛教裡頭沒有的,統是表法。

  佛經上佛常常講「燃燒自己,照耀別人」,這個話就是我們今天所謂是為社會、為大眾做出犧牲奉獻的意思,不是叫你真的燃香;真的要把身體燒掉了,你拿什麼對社會服務?這是個工具。燃香這個意思,這個工具不為自己,要為一切眾生、要為社會,做出捨己為人,犧牲奉獻,是這麼一個意思。這意思多好、多圓滿。中國大德對這個感受很深,怕自己把世尊重要教誨忘掉,真的就在頭上燃幾炷香,讓你每天看到,你就提醒自己,我們是發了願燃燒自己,供養眾生;你發了這個願,你得要落實。選擇素食,這是不殺生真正做到究竟圓滿,不食眾生肉。如果對於眾生還有怨恨的心、還有傷害的心,那你就錯了,你這個素食叫白吃了。

  事事物物沒有一樁它沒有表法的意思在,你要懂得佛門裡面講的表法,你才真正懂得什麼是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。我們在講席裡頭也講過多少遍,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在哪裡?不是在經本上,現實的宇宙裡面所包含的萬事萬物,這就是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的真相。這種現相千變萬化,為什麼會千變萬化?《楞嚴》上所說的「隨眾生心,應所知量」,諸佛菩薩應化如是,我們所有一切凡夫生活在大自然當中亦如是。眾生的心善,風調雨順,國泰民安,感應!這環境隨著人心轉;眾生的心不善,天災人禍反覆頻繁,就這個道理。所以惡劣的環境能不能轉?能轉,你一個人可以轉你一個人的環境,多數人可以轉整個世界的環境。

  今天社會上講環保,這個重要!三十年前我到香港來講經,那個時候很少聽到「環保」這兩個字,沒聽說過,環保是最近二十年才有,現在愈來愈被社會大眾重視,為什麼?環境染污太嚴重。三十年前雖然有染污,還不明顯,現在是太明顯,每個人都感覺到,所以環境保護非常重要。有沒有方法真的能夠做到好?很難,無論用什麼方法來保護環境,都有流弊發生。怎樣把環保能做好,你看佛經上教導我們,又簡單、又明暸、又徹底,是真有效果,佛講的原理,境隨心轉,環境是隨人心轉,心淨則佛土淨。

  我們今天山河大地是佛土,這個地區娑婆世界是釋迦牟尼佛的教區,他在這個地區教化眾生。釋迦牟尼佛有沒有死?沒有,在哪裡?不在我們這個地球,在其他的星球,別的地方去了。教區太大,這個教區是三千大千世界。一個單位世界,在我們以前初學佛的時候,以為是個太陽系,佛經上講的單位世界,總是很難講得清楚。我第一次回北京訪問夏蓮居老居士的傳人,就是他的學生黃念祖老居士,我們見面非常歡喜!在法脈上我們有因緣,他的老師是夏蓮居,我的老師是李炳南。李老師的老師也是在家居士,梅光羲,梅光羲跟夏蓮居是師兄弟,非常好的同參道友。黃念祖是夏蓮居的學生,跟我的老師是同一個輩分,在我們佛門裡面講,他輩分長我一輩,年齡大概也只大我十歲的樣子,我們統統都是承傳《大乘無量壽經》。在那個年代,在海外我一個人講,在中國國內他一個人講,我們兩個總算是碰到頭了。

  講到大千世界,他告訴我,佛經上講的單位世界不是太陽系,我說那是什麼?他說銀河系。我想想是有道理,我說那就太大!一個大千世界多少個銀河系?十億個。十億個銀河系,釋迦牟尼佛的教區,佛在哪裡?真是所謂「千處祈求千處應」。佛沒有身相,佛是法性,真如本性,沒有形相。給諸位說,他不是物質,也不是精神,但是他能夠與一切眾生感應道交,眾生有感他就有應,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。所以佛在這個世間現身說法,給我們做了最好的榜樣。一生修行教學都是做樣子給我們看的,要我們跟他學習。

  懂得表法,遍法界虛空界就是一部真正的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,不止大千世界。大千世界在「世界成就品」、「華藏世界品」裡面只是一點,像這樣的教區在法界虛空界裡頭無量無邊,無法想像,也沒有人能說得出來,你說宇宙多大!佛告訴我們,這就是我們的本性,這就是我們的真心,覺悟了,所有境界都是佛國土,迷了,這才有三途、六道、十法界。佛跟眾生沒有差別,差別就是覺迷。

  佛種種設施就是為一樁事情,幫助我們破迷開悟,除此之外,無有一法可得。所以我們要懂得一切法表法的義趣。你要是真的明白、真覺悟了,那就像禪宗裡面所說的「頭頭是道,左右逢源」,就入這個境界。道是菩提大道,源是真如自性,隨拈一法,哪一法不是?是的,法法都圓滿,不可思議的境界。這個道理在講席當中常常提示,為什麼要常常提示?我們沒有契入,那就得常常提、常常講,希望大家多聽,聽多了,慢慢就薰習成一種種子,這個種子就產生力量,它在日常生活當中,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的時候它會起作用,起作用就是不迷。

  什麼叫不迷?你不再分別,不再執著,不再起心動念,這就成就了,那就是「究竟寂滅」,就是「永離煩惱」。煩惱的頭數,鬍鬚、頭髮哪能比?鬍鬚、頭髮畢竟還是很有限的,煩惱頭數是無量無邊。佛經上跟我們講的八萬四千煩惱,他真說出八萬四千,不是隨便講的,不是形容詞,確確實實佛跟你講了八萬四千。而且八萬四千還是一個定數,實際上「煩惱無盡誓願斷」,四弘誓願裡頭說的話才是真話,所以用「剃除鬚髮」來表你已經下了決心,永離煩惱。

  有這樣的決心離煩惱,也有個願望,一心一意追求究竟寂滅,究竟寂滅就是如來的果地。滅是滅煩惱,寂是清淨,這是什麼?這是真心的樣子。這兩個字形容真心,形容本性,本性是清淨寂滅的。這個滅就是心性裡頭什麼都沒有,正如《壇經》六祖所說的「本來無一物」,那是滅!本來無一物,滅了之後那個相就用寂來形容,寂淨。這個淨是清淨的淨,寂淨。那個滅,就是我們平常講的(比較通俗),不起心不動念,在什麼時候?就在我們現前,六根接觸六塵境界,眼見色、耳聞聲、鼻嗅香,對外面的境界確確實實沒有起心動念,這個境界就是究竟寂滅。

  我們有沒有?有,我們現在有叫什麼?沒注意!你從家裡到道場來,你經過很多,問你:你路上看見什麼?沒看見,沒注意到!一路只沿著這個路走到這邊來了,路上很多境界,沒注意,這就是究竟寂滅的一個邊緣。一有人問你,你馬上就起心動念,這個清淨寂滅立刻就沒有了。所以我們凡夫在日常生活當中不是沒有,有,常有,時間太短;起心動念,這個寂滅相就沒有了,不起心不動念,這個境界就現前。

  所以諸位要知道,你晚上睡覺的時候如果入了這個境界,不起心不動念,你決定沒有作夢,沒有夢境。如果還有作夢,你睡覺的時候,你的意識還起心動念,意識會牽連著你的前五識,這樣就變成夢境。夢境,你在睡覺,眼耳鼻舌它都休息,身體都休息,你的妄想分別執著沒有休息,繼續還在活動。這個事實真相,我想很多同學都有經驗。凡是有這種現象,六道裡面的眾生;六道裡面,再給諸位說,欲界裡頭眾生,你的煩惱習氣這麼重。色界、無色界那比我們高明多了,色界、無色界他有定功,定功起了作用,他把這些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了。不過這個放下是暫時放下,不是永恆的放下;永恆的放下,他就成佛了,他就成法身菩薩了,暫時放下。

  我們的修學層次,一定是先用暫時放下,那個暫時的時間要愈來愈長,這就是你定的功夫要愈來愈深,智慧要不斷的增長,沒有智慧不行!沒有智慧,這個定功那是不究竟的。所以這裡頭一定要有智慧,定慧等學。在初學的,這是接引初機,初學的不能離開經教,契入境界之後,這經教就不要了,那什麼是經教?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物都是經教,這是楞嚴會上所說的「若能轉物,則同如來」。

  所以到法身菩薩,他們用的什麼功?古來大德告訴我們,他們日常修行叫無功用道。這個境界沒法子說,叫不可思議解脫境界,我們人沒有辦法想像,也沒有辦法說得出來。他在十法界與一切眾生感應道交,無處不現身,無時不說法,與一切眾生和光同塵,實際理地,他沒有起心動念過。起心動念尚且沒有,哪來的分別執著?你說這個境界怎麼說法?隨類化身,有相、有動;於一切境界上沒有起心動念的,不動,這就是動靜不二。我們凡夫,你講動能懂,你講靜也能懂,動靜是一不是二就沒法子理解,性相一如。

  說老實話,佛如是,我們哪個眾生不如是,有什麼兩樣?差別到底在哪裡?差別就是諸佛菩薩在世間日用平常當中從來沒有起心動念,從來沒有分別執著。我們凡夫差別在哪裡?起心動念分別執著,差別在此地;除此之外,沒有絲毫差別。這個事實真相不能不曉得。我們學什麼?就是希望將來也能入佛菩薩這樣的境界。這樣的境界裡面永離煩惱,並沒有離開世間。你看世間人煩惱多少,佛菩薩沒有煩惱,究竟寂滅,究竟寂滅裡面才現圓滿的智慧、圓滿的德相,隱現不二。

  這是一乘教裡面講的不二法門,他契入這個境界。不二就是一,一就是真,叫一真法界,一真法界跟十法界是一不是二,就是你起心動念,你就見不到真相,一真的相你見不到,不起心不動念,真相就現前。宗門大德常說,「尋師訪道求開悟」,所謂是「踏破鐵鞋無覓處」,找不到;「得來全不費工夫」,原來就是!一悟的時候恍然大悟,原來就是。這個相就是此地講的,絕對是「永離煩惱,究竟寂滅」,原來就是。只要你煩惱在,你就迷失了一真,一真就在你面前,一真從來沒有離開我們。

  時間、空間是一真變現的,所以時間、空間也不是真的,這在法相唯識裡面解釋得很清楚。在《百法明門》裡面,把時間、空間列在不相應行法。不相應,它跟色法不相應,它不是色法;它跟心法也不相應,它跟心所法也不相應;但是它確實有這個現象,現象也不是真的。所以不相應行法,現在人稱它叫做抽象的概念。時間跟空間是屬於抽象的概念,你不能說它有,你也不能說它沒有。所以相有體無,事有理無,這我們要懂得。大乘教裡面佛常說!

  我們凡夫可憐,可憐在哪裡?煩惱脫離不開。現在我們真正明白了、覺悟了,希望我們能夠超越六道輪迴。六道輪迴是假的,不是真的,是妄想分別執著變現出來的。真的是什麼?真的是一真法界。我們從迷回歸到覺悟,你不能不依照佛菩薩這個途徑去邁進,這條路是絕對正確的,十方三世佛,一路涅槃門。再看下面這首,第七首:

  【著袈裟衣。當願眾生。心無所染。具大仙道。】

  『大仙道』不是教你成仙,「大仙」就是佛,具足圓滿的佛道。『袈裟』,我們現在穿的這個衣就叫做袈裟,你看這裡頭一格一格的,這個格子有大小不一樣,分為三等。清涼註解這裡面寫著有,「袈裟者,不正色衣也,亦云染色,表心染於法,要無所染,方曰染也;然二乘之染,亦非真染,必心染大乘,故云具大仙道」,清涼給我們註了這麼多。

  我們先要曉得「袈裟」這兩個字什麼意思,這是印度的梵語,意思就是雜染。因為這個顏色是世間人不喜歡的,世間人喜歡正色。正色是什麼?五色,紅、黃、藍、白、黑,五色,五色都屬於正色。佛教你不要貪戀這個世間的正色,把五種顏色合在一起染成一個色,這個染色就叫做袈裟。所以袈裟就是很多混合在一起這個意思。出家人過去托缽,這碗飯也叫做袈裟飯,為什麼?不是一家人給的,托了好幾家,每家人給的都裝在這一個缽裡頭,所以這個缽也是講雜染,都是取這個意思。用現在的話,它代表什麼?它代表多元文化,確實有這個意思。

  尤其是衣服,清涼大師只講染色,還沒有講格子,為什麼有這麼多格子?這個格子從前我們出家也不知道,上一代的老和尚,大概也是代代相傳,傳給我們說這個格子表示好像田一樣,這是福田衣;穿上這衣服,在家居士布施供養,叫種福田。我們接受這個說法也不少年,一直到一九九九年,我參加國家建國五十年的慶典,國家宗教局邀請我,那個時候正好歷史博物館展覽出青州一批出土的文物,在那邊展覽,全是佛像。這批佛像是南北朝時代雕塑的,在青州出土。葉局長跟國家文物局的張局長他們兩位陪同我去參觀,我參觀看到裡面有三尊毘盧遮那佛的佛像,穿著袈裟,二十五條,跟我穿這個一樣的,穿的袈裟,細細看它每一格裡面都有圖畫。我仔細去看,上面畫的是佛像,底下菩薩、聲聞、緣覺,一直拖到地面上是地獄,我才恍然大悟!

  這一格一格代表什麼?代表不同的法界,十法界,每一個法界裡頭又具足十法界,百界。智者大師講《法華經》稱為「百界千如」,百界裡頭每一界又有十法界,千法界。由這個你仔細去觀察、去思惟,法界無量無邊,這是代表這個意思。統統在你身上披上,法界平等,正是跟我們在國外現在所做的多元文化完全相應。總算把這個格子什麼意思搞清楚了。整個這一片衣就是一真法界,每個格子每個法界,每個法界沒有離開一真,一真沒有離開十法界,這意思太好了!

  所以整個宇宙是一體,大乘經裡面講「十方三世佛,共同一法身」。換句話說,十方三世佛講得很好,因為三世裡頭有未來世,未來世就是現前的一切眾生,一切眾生皆是未來佛!過去佛已經成就了,現在的佛,佛給我們介紹得很多,未來的佛就是現在的一切眾生,所以我們對一切眾生要尊敬,不可以怠慢,他是未來佛。這都是說的實話,了解事實真相,自然彼此互相尊重,互相敬愛,知道我們是一體;關係搞清楚了,不應該再有分別執著,自他不二,凡聖一如!經上常常我們讀到「生佛不二」,生是眾生,佛是諸佛,眾生跟諸佛是一不是二。所以格子表這個意思。

  染色,除了這是不正色,讓我們捨棄對於正色的貪戀、貪愛;捨這個之外,染還有另一種表法的意思,代表什麼?我們的心不染世法、不染煩惱,染什麼?染佛法,所以說要無所染,這裡頭加三個字意思就很清楚,「要於世俗無所染,方曰染於正法也」,所以我們當中加三個字意思就很清楚。世俗無所染,那就是你染上正法,這是佛法裡常講薰習。

  我們今天很麻煩,今天是為世法所染,世法是什麼東西?我常常講的報紙雜誌、電視廣播、歌舞戲劇,連現在一出門到處看的廣告,那內容是什麼?確實都沒有離開殺盜淫妄。我們看到香港餐廳多,多少海鮮的餐廳,那是殺!賭博是盜,色情是淫,殺盜淫妄!你一走出去,六根接觸外面境界統統是這個,這不得了!這種染污是往三惡道去。

  我們今天在道場天天學習經教,念佛堂裡面念佛,這是染於正法。二乘是染了正法,不是真染,那是小乘,不究竟,所以不是真染。必心染大乘,《華嚴》是一乘法,比大乘還要高一等,真正是究竟的大法,心染大乘。大乘的大乘是《華嚴》,所以稱為具大仙道。這個大仙道的意思,此地為我們說出來了。

  《華嚴》我們這種講法,我也是考慮了很久,我們這細講講到下面一品,這第二會就圓滿了;到第三會十住、第四會十行,往後我們就略講大意,不這樣細講了。現在幾乎一個小時講一首偈,往後一個小時可能講十首偈、二十首偈,這樣進度我們就快了。我希望的是能夠再五年,頂多到七年,這部《華嚴經》就講圓滿。好,今天時間到了。


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(2017-05-26 15:46:42)

 
amtb
  • 本文由 amtb 发表于 2017年5月26日15:46:41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s://ww.wmfjt.com/29000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