视频A
视频B
大方廣佛華嚴經 (第一一九八卷) 2003/12/24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:12-017-1198
諸位同學,請看「光明覺品」,李長者的開示,藏有二義下面這一段文,我們把文念一遍:
「此如來兩足輪所放光明,是彼現相品中眉間之光照十方已,其光還來入佛足下,為欲以十地果光,用成十信故」。後面這一句很重要,我們把這個意思簡單的說說。「此」,就是在現前所講的,現前所說的是如來兩足輪,這是足底輪相所放的光明。光從哪裡來的?是前面「現相品」,這是在頭一會「如來現相品」。本經總有三十九品,這是清涼大師所判的,李長者他老人家判是四十品,都有道理,我們不必在這裡面去分別,都說得有道理。「現相品」是第一會的第二品,第一品是序品,「世主妙嚴品」,這品經很長,我們也用了很長的時間在一起學習。
「現相品」放光,佛放的是眉間光,白毫相放光,我們在讚佛偈裡面常常念,我們是讚阿彌陀佛,「阿彌陀佛身金色,相好光明無等倫」,白毫放光,「光中化佛無數億」。「現相品」裡面,我們看到毘盧遮那佛白毫光相。這個光照十方,遍照十方,然後光又回來,回到毘盧遮那佛足下,從足下這個輪相入進去。法身菩薩看到這個相知道這是什麼意思,我們凡夫看到,看到很奇怪,很好看,好像佛在那裡變魔術,不懂他的意思,菩薩懂他的意思。這個地方長者為我們說明,「為欲以十地果光」,眉間放光是表十地的果覺,用這個來成就十信,十信所依。你憑什麼生信心?這就說出來,憑藉的是無上果覺。無上果覺是當人自性性德圓滿的流露,一切眾生沒有一個不是,這是真正不可思議的境界。
「是故於此品中,還放彼第一會中」,第一會中第二品,「所入如來足下之光,以成十信」。信心的建立其來有自,不是沒有原因的。回頭再看看我們自己,我們今天信佛了,你的信心從哪裡建立的?為什麼我們的信心會動搖?為什麼我們的信心會退轉?為什麼我們信心禁不起考驗?這就知道了,我們的信心是從妄心裡面生起來的,古人所講的「露水道心」。早晨的露水,太陽一出來露水就蒸發掉,就沒有了。我們的信心是從妄心建立的,根本就是個虛妄,所以無量劫一直到今天,生生世世都在佛門裡面混,連個功夫成片都得不到,或者其他大乘法門裡面所說的,生生世世都住在名字位中,有名無實,連觀行位都不能成就。觀行是真正修行。
我們今天是不是真修?沒有。這麼多年來,我們講得很透徹、很明白,說起來大家都懂,甚至於你也會講,可是怎麼?你做不到。不說別的,就是十善這十條,你做到沒有?哪一條你做到?十善從哪裡下手?古大德曾經告訴我們(那都是人家修行,多少人修行的經驗之談),從不妄語始,這個話講得很有道理。你要真正修行,從什麼地方修起?從不妄語開始。你看看它跟《無量壽經》相不相應?《無量壽經》,夏老居士會集本第二品,第二品是序品,沒到正宗。序品裡面第一句話是「遵修普賢大士之德」,這是首先把往生的這些菩薩他們修學的總綱領拈出來了,凡是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都是修普賢法。
所以我講經的時候曾經跟諸位報告過,西方極樂世界是普賢菩薩的法界,統統修的是普賢大士之德。普賢大士之德就是《大方廣佛華嚴》,歸納為十大綱領,稱之為十大願王,現在的話來說,就是修學的十大綱領。從哪裡下手?也在第八品裡面,「善護口業,不譏他過」,你們想想看是不是從不妄語始?真正修行人從這裡下手,不妄語、不欺騙人,說話算話,說到做到。那就是千手千眼觀音,眼到手到,你要能兌現的說到做到。從善護口業做起,不譏他過,然後才講「善護身業,不失律儀;善護意業,清淨無染」,這是三層功夫,一層比一層深。我們第一層的功夫都沒有,哪來的第二層?哪裡會有第三層?這是說我們現前所依靠的。
你從這個地方建立信心,真正相信諸佛菩薩,他們是過來人,他們所說的字字句句都是真實的,決定沒有虛妄,確實是「真語者,實語者,如語者,不誑語者,不妄語者」。所以如來放光表法,學佛人的信心是從如來果德,換句話說,是從心性本具的智慧德能;肯定心性本善,心性本覺,心性本能,心性具足無量的相好。這就是佛眉間光照再回到足相。你想這個意思。所以在這一品裡面,「還放彼第一會中所入如來足下之光」,表一體。初信菩薩,十信菩薩,信心之依據。
下面長者再給我們說,「如十住位中」,這再升一級,十住菩薩看到的光。「於如來足指端放光」。這個不是腳心,是足指放光,表十住。這個入佛境界了,足下沒有入佛境界,足指入佛境界了。「即明入聖之始」,這就是讓我們明瞭超凡入聖。這個「凡」是十法界,脫離十法界,契入一真法界,或者我們換句話說,離開十法界,契入華藏世界。在我們念佛人,念佛人難得,脫離十法界,不但是六道,還脫離十法界,往生到極樂世界。極樂世界是一真法界,凡聖同居土也是一真法界,不可思議。但是極樂世界很特別,蕅益大師在《要解》裡面給我們說,同居土裡面往生的(凡聖同居土),方便土裡面往生的,蕅益大師說:你說他是聖人嗎?他不是。為什麼?他煩惱沒斷,見思、塵沙沒斷,不能稱聖人。聖人要破一品無明,這個你要知道,凡聖標準在此地。也就是說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執著了,六道超越了;不分別了,十法界超越了;再破一品無明,入聖境界,超凡入聖。
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帶業往生,也就是說分別妄想執著帶著去,並沒有斷。沒有斷怎麼能往生?你那句佛號念的得力,暫時把分別執著控制住了。古人比喻說石頭壓草,壓住了,根沒有斷,但是草被石頭壓住,它生不出來,是這麼個狀況。真正的聖人是把那個草的根拔掉,不用石頭壓,決定不會生長,根沒有了,那叫做轉凡成聖,這我們做不到。所以聖人居住的地方,叫實報莊嚴土。華藏是實報莊嚴土,極樂世界也是實報莊嚴土。但是它那個同居土跟方便土也算是實報莊嚴土,這個不可思議,這太殊勝了,所以是難信之法。我們要憑自己的功夫把妄想分別執著斷掉,說實在話,這一生辦不到,要生生世世接著去辦。哪一生哪一世辦到,每個人情形不一樣,這是什麼?各人善根福德因緣不一樣,各人煩惱習氣厚薄不一樣,各人用功勤惰不一樣,各人遇緣勝劣不一樣,差別很多。
人生,我在佛法學習五十多年經驗當中,我肯定孔老夫子所說的話,人生最快樂的是求學,「學而時習之,不亦悅乎」。把你所學的統統做到,無比的快樂,那個習,習就是練習、實習,落實在你生活當中。你把你所學的落實在生活當中,把你所學的落實在你的工作、在你處事待人接物,你快樂無比,法喜充滿,佛經上講常生歡喜心。世出世間沒有比這個更樂,這個樂是真樂,不是外面七情五欲刺激那個樂,不是的。這個樂像泉水一樣,自己往上面湧,這是自性性德。
「有朋自遠方來,不亦樂乎」。志同道合,這些人從遠方到這個地方來參學,人生最大的樂事。夫子一生求學,晚年教人,他這個有朋自遠方來,晚年教學的時候才得到這個樂趣。「人不知而不慍,不亦君子乎」,自己的道德、智慧、學問成就,沒有人知道,自己怎麼樣?心平氣和,這是君子,決定沒有不平,決定沒有怨天尤人,樂在其中。這是真正有德行的人、真正隨順道德的人,他們的生活態度。所謂是「進則兼善天下,退則獨善其身」,進退的緣就是有沒有人知道。有人知道,請你出去幫助大家辦事,那你要去,你不能不去,這是兼善天下。兼善,善裡面的根,根本就是社會安定和平,人人都能夠覺悟,覺悟裡面才生愛心。迷的人是自私自利,沒有愛心;覺悟的人有愛心,他無條件的愛一切眾生,無條件的幫助一切眾生。覺跟迷不同的地方就在此。所以住在一個地方,足不出門而天下知,天下太平,這話是真的,一點都不假。古時候如是,今天亦如是。
所以現在世界社會動亂,災難頻繁,怪誰?要怪自己。怪自己德之不修,怪自己學不徹底,行之不力,不能怪別人,怪自己。人人都能夠回頭,都能夠反省,都能夠進德修業,力行聖賢的教誨,這天下立刻就太平,什麼事都沒有,災難就化解了。一個人成就就影響很多人,很多人就影響更多人。尤其現在可以利用網路跟衛星,這個影響力擴大了。在從前要靠口傳,叫口碑。我們親近這真正有道德、有修養的人,受他的感化,我們向他學習。他感化我,我感化別人,是要一段長的時間,大概要多長?古人講「十年樹木,百年樹人」。一個好的社會風氣之形成,在從前要百年的時間,不是短時期。為什麼?這善的傳播慢。但是現在時間可以縮短,從前要百年,在我們現在講十年就夠了,為什麼?現在這個工具,古時候的工具只有言傳跟文字,現在可以利用電視,你看看利用形相、音聲,這個效果不可思議。
一定要整個社會人人都好,社會才會安定。在佛法裡面講,遍法界虛空界是一體,這個事實真相必須要認知,你要能肯定,你能認識,你就能轉凡成聖。為什麼?你錯誤的知見糾正過來,你算得上是個正知正見的人。正知正見,方向正確,目標正確了,你沒到,要怎樣才能到?你得走才能到,你要行,你不行,你不能夠達到,那個行就是修行。這個正知正見就是如來足下放光,放光了,光從足下慢慢就到足指,足指放光就開步走了。十住菩薩,這是入聖之始。
「發跡應真之初故」。發跡是起步,應是相應,真是真如本性。與真性相應,這是起點。「是初生諸佛大智家故」。初生是比喻,你確確實實跟諸佛如來方向目標完全正確,我們在這一生當中,能夠把這一樁事情搞清楚、搞明白,一點不懷疑,肯定了,這是多麼大的福報,多麼希有難逢!真正是無量劫來希有難逢,他怎麼會不歡喜。再進一步,「十行位中,足趺上放光」,這開始行了,開始行這個光在哪裡?腳背,這個腳背上放光。第一個是從腳底下放光,腳指放光,腳背放光,十行位的菩薩。「十迴向位中,膝上放光」。膝蓋,膝蓋這個地方放光,十迴向菩薩。「十地位中,眉間放光。終而復始,還依舊果」。說明圓滿菩提歸無所得,究竟佛果是你本有的,是舊果不是新得的,沒有新東西可得。我們是迷失了,現在又把舊的找回來了,這是事實真相。
你看看一乘圓教,「初以果成因,因修果體,至功終位極,本末不移,至位更明」。這是長者預先把這個事實真相透了一點消息給我們。因位是十信,果位是十地。十地是眉間放光,光照十方無量無邊世界,回過頭來到足底,表究竟果位是初信的真因。因修果體,「因」是在因位,因位修行,修什麼?不是修別的,修果體。果體是什麼?法性。《楞嚴經》上說得很好,「諸法所生,因心成體」。這一段經文全文則是「諸法所生,唯心所現,一切因果,世界微塵,因心成體」。心就是講的法性,一直到功終位極,「功」是你的修功、你的功夫,你的功夫到頭了,你的位到頂點了,那個位到頂點就是妙覺。本末不移,到這個時候本末是一不是二。換句話說,本是如來果地,末是初發心。或者再把這個水平往下降,末是眾生,生佛不二,不二就是一,這個話一點都不假。至位更明下面會講到,十信位、十住位、十行位、十迴向位、十地位,經講到那裡會詳細說明,再做詳細說明,這個「更明」就是再做詳細說明。這個地方透一點消息給我們,我們從這一點訊息,知道這一部經的內容,那想想看我們能放棄嗎?
所以一乘圓教你要真正契入了,欲罷不能。古大德解釋經,「經」這個字裡頭有四個意思,一般所說的,貫、攝、常、法,攝就是攝受,像磁鐵一樣,你一接觸它就被它吸住。經就是一塊磁石,我們一接觸就被它吸住,就捨不得離開它,沒有辦法離開它,妙絕了。萬法是一體,始終是一,本末是一,這是不可思議,妙極了。我們聽了,怎麼能不入這個境界?這個境界才叫真正得大自在,真正得大圓滿,什麼樣的災難都沒有了。契入這個境界,最低限度圓教初住菩薩,發心住。所以《華嚴》是大本《無量壽經》,裡面說得詳細,說得透徹,有理論、有方法還帶表演,能夠契入少分,念佛往生淨土,實報土的三輩九品有分。
實報土往生的人,花開見佛悟無生,到西方極樂世界就花開見佛,見報身佛,不是同居土、方便土。同居土、方便土是見應化身佛,不是報身佛。由此可知,同居土、方便土,你生在西方極樂世界蓮華裡頭,花沒開,那個花多大?花跟法界虛空界一樣大,不可思議。為什麼?稱性,稱性就沒有大小。我們很多人問這個花幾時開?花有多大?這你都沒有離開妄想分別執著,離開妄想分別執著,這種念頭就沒有了。花無不稱性,無關分別執著,西方極樂世界的境界統統是稱性的。
我們再看底下這一段,「今此放兩足輪中之光明,以果成信故」。這個意思在前面講的時候,要容易懂得多了。「乃至修行,常修果體」。這就是中國佛教古來這些祖師大德們常常說的「從根本修」。根本是什麼?根本是果體,這個果是無上菩提,究竟涅槃。體是什麼?體是自性,體是真心,體是法性。法性不是物質,法性沒有形相,現在科學裡面的術語叫能量,它是宇宙萬法的本體。物質呢?物質是這種能量的結晶,能量的濃縮,變成了物質。能量為什麼原因變成物質?怎麼樣變成物質?這都是我們要追究的。佛給我們有方便的解說,我們沒有辦法悟入佛的境界,那就是我們永遠不能夠離開妄想分別執著,所謂是要打破沙鍋問到底,你能不能真的搞明白?不能,永遠不能。你只能明瞭一個相似,決定不能夠真正明瞭,為什麼?因為你的障礙沒去掉。什麼障礙?妄想分別執著。什麼時候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了,真相大白,你才真的明瞭。
換句話說,諸佛菩薩給我們講經說法,做種種示現,沒有別的,最後的目的是叫你放下妄想分別執著。佛菩薩很清楚,你現在不會放下,不會放下,逗著你玩,讓你開開心,到最後看到緣成熟了,一下叫你放下,你就契入。入的是什麼境界?大方廣佛華嚴的境界。大方廣佛華嚴不在這一本書,在哪裡?遍法界虛空界,無處不是,無時不是,無事不是,樣樣都是,讓你了解到真相。你現在沒有辦法,你現在所能夠領悟的是幻相,夢幻泡影,你不能了解真相。了解真相的祕訣,說出來大家都知道,沒有一個不知道,就是不可思議,這是祕訣。你六根接觸六塵境界,果然你不思、你不議,議是說,一句話沒有,一個念頭沒有,原來就是。所以你會起心動念,你就見不到;分別執著,你就把一真法界扭曲了。扭曲之後,這裡頭有苦樂憂喜捨,夠你受的。現在時間到了。
諸位同學,請接著看李長者的開示,「今此放兩足輪中之光明,以果成信故,乃至修行,常修果體,使慣習成熟故」。這一句很重要,對我們來說確實有很大的幫助。注意「慣習」這兩個字,這就是中國古人所謂的「習慣成自然」。習慣,有好的習慣,有不好的習慣。最好的習慣,無比殊勝的習慣,沒有超過《華嚴》的學習。善中之善,好中之好,為什麼?他常修果體。常是不間斷的,一切時一切處他與自性相應。果體是自性、是法性、是佛性,也就是前面講的大菩提心,大願、大悲、大智,養這個習慣。
慈悲智願遍法界虛空界,遍一切眾生。務必使這個慣習成熟,這樣的人就是圓頓大法的當機者,你有條件學《華嚴》,你有條件契入華嚴境界。換句話說,你在這一生當中,肯定有條件生西方極樂世界實報莊嚴土,你成佛比一般菩薩快得多。一般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的,這是圓教初住菩薩,要修證得究竟果位,佛在經上告訴我們需要三個阿僧祇劫這麼長的時間。如果你是華嚴根性,契入少分,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你在西方極樂世界成佛,我們一般的看法大概一、二劫的時間就成功,你說你縮短了多少?他需要三個阿僧祇,論劫數講,你一個劫、二個劫就成就,比他們快得太多太多了,簡直不能夠相比。
這個機緣是有了,問題就是我們幹不幹?願不願意在這一生當中使慣習成熟,就在這一句。怎麼做?這個經教經常不斷薰習,一次薰習就把自己境界向上提升一層,天天薰習,天天在提升。天天覺悟,天天改過,天天自新,這還得了嗎?這個進展太快了。所以你自己怎麼會不法喜充滿?肯定的。你的生活快樂無比,世間一般人沒有法子想像。佛家常講的離苦得樂,證實了。方東美先生當年把佛教介紹給我,跟我說「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」。我得到了,所以我感謝他,他領導我入門。如果不是他,我對於佛法不可能接觸,為什麼?沒有這個念頭,哪裡知道這世間有這麼好的東西。以前認為世間好東西是儒家、道家,我對儒家東西讀的多一點,道家比較少一點(是道家而不是道教),對佛法則一無所知。他一句話把我點醒,讓我在這一生當中,真正享受到離苦得樂。
離苦得樂是怎麼來的?破迷開悟是因,你只修因,果報自然就現前。因是破迷開悟、是斷惡修善,得真幹,真正去斷惡修善。斷惡修善非常重要,重要在什麼地方?我們一般人講破迷開悟,你迷為什麼破不掉?你悟為什麼不能開?你有障礙。斷惡修善就是把破迷開悟的障礙除掉,障礙除掉之後,破迷開悟就不難了,這一悟法樂就現前。這個樂不是世間七情五欲之樂,孔老夫子所講的「學而時習之,不亦悅乎」,那是限於世間法,世間法裡面講的仁義道德範圍小,不透徹。《大方廣》裡面所講的是遍法界虛空界。「使慣習成熟」,就是學而時習之,但是比儒家的範圍大太多了,深太多了,那個樂當然更多,儒不能比。這個經往後再看下去,你就曉得。
我們再看看下面長者為我們開示的這一段,「如此從眉間放光,足下輪中放光,足指端放光,足趺上放光,膝上放光,眉間放光,出現品中又於眉間放光,名如來出現光明」。「出現品」在後面,還相當遠。「如此六度放光」,這六度放光。這是《華嚴》全部經,這個地方講的每一句就是一會,現在我們讀的是足下輪中放光,十信位;足指放光,十住位;足趺放光,十行位;膝上放光,十迴向位;眉間放光,十地位,到「出現品」又在眉間放光,這是一部經。全經九會七處,《華嚴》一共開九次會,七個地方。如此六度放光,「總明成就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十一地」,出現品眉間放光是表十一地,等覺,「因果法門進修之行相一終故」,六次放光是代表這個意思。
「法界品又眉間放光者」,這一段很重要。「入法界品」就是普賢行願品,這一品經完整沒有欠缺,總共四十卷。《華嚴》著名的善財五十三參就在這一品裡面,是這一品裡面的重頭戲。佛又在眉間放光,「明此一部之經,菩薩五位進修,及如來出現所證本法,總法界為體故」。這是講這一部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,菩薩五位進修,五位就是十信、十住、十行、十迴向、十地,包括十一地,十一地是等覺,講修學的次第。佛法是教育、是教學,我常常說十信好比是小學,十住好比是初中,十行好比是高中,十迴向好比是大學,十地好比是研究所,十一地好比是博士班,是教學。每一個階段,不像我們這邊通常都是三個學年、四個學年,不是的,它是十個。好像班級,它十個班級,十信位,一年級、二年級、三年級到十年級,小學;初中,十住,也是一年級、二年級到十年級;到大學,還是一年級、二年級到十年級;研究所也是一年級到十年級。
學習永遠沒有止境的。中國人常講「活到老,學到老」,還有止境;佛法的修學,生生世世永遠沒有休息,生生世世都在學習。大乘經裡面講,你看八相成道,八相成道,入胎是學習,住胎也是學習,出胎也是學習,入般涅槃也是學習,永遠沒中斷。為什麼說都是學習?他不迷。我們把學習忘掉,把學習丟掉,什麼原因?迷。不要說是入胎、住胎、出胎你迷,你現在還不是迷嗎?你這一天空過,這就是你不知道學習;你要真正知道學習,你這一天不會空過。我們是凡夫,一天不空過這已經不容易,非常的希有難得。菩薩給你說一分一秒都不空過,這是什麼?法身菩薩。我們凡夫真正是可悲,一天空過太平常了,一個星期空過,一個月空過,一年空過。你今年跟去年比有沒有長進?你要想到這個地方你才知道可怕。
法身菩薩一分一秒不空過。我說一分一秒都說得太長,前面曾經跟諸位說過,一彈指六十剎那,一剎那九百生滅,我們平常這個速度來彈指,一秒鐘多少個生滅?二十一萬六千次生滅。一秒鐘的二十一萬六千分之一,二十一萬六千分之一秒,法身菩薩都不空過,這是凡夫沒有法子想像的。這樣的勇猛精進,還要經歷三大阿僧祇劫才能圓成佛道。我們到什麼時候才能辦到?所以在現前,「使慣習成熟」這一句話太重要。
我們今天能做的就是你要真正覺悟,決定不能好高騖遠。《華嚴》的教學對象是法身菩薩,我們聽了很歡喜,做不到。要做我們現前該做的,現前該做的沒有別的,最基本的淨業三福,這是世尊大慈大悲在觀無量壽佛會上,教導韋提希夫人。這個三福非常非常重要,佛在後面做了個總結,這三條是「三世諸佛淨業正因」,你要記住這一句話。三世是過去、現在、未來,所有人修行成佛都是依這個三條為修行證果的正因,你要是這三條缺一句,你就不能夠證得正果,一句不能少。「孝養父母」,你做到沒有?「奉事師長,慈心不殺,修十善業」,這第一條。這一條做到了,小乘經裡面所講的「善男子,善女人」,你才有資格,你是個善男子,善女人。第二條「受持三皈,具足眾戒,不犯威儀」,你做到沒有?有第二條一定有第一條,沒有第一條,哪來的第二條?就好像我們蓋樓一樣,沒有第一層,哪裡會有第二層?沒有第二層,哪裡會有第三層?你從哪裡學起?你從第一層學起。「孝養父母,奉事師長,慈心不殺,修十善業」。
我們學院開的這個課程,我們開《太上感應篇彙編》,我們開《安士全書》、開《十善業道經》、開《阿難問事佛吉凶經》,你看看這幾門功課,學的是什麼?就是淨業三福第一福。我們開《沙彌律儀》,那是淨業三福裡面第二福。實在講,我們這個課程就到此地了,再往上,再往上去不了,我們知道自己是什麼根性。但是如果說具足這些條件,往生西方淨土,功夫好的可以生方便有餘土,差一點的則生凡聖同居土,保證你往生。第三福呢?第三福不在這兩年學習,在第三年之後,第三年、第四年、第五年,三年,那是什麼?那是第三福。所以我們淨宗學院的課程依據什麼來制定?依據淨業三福,不是隨便定的。
我們如何把淨業三福落實?要知道淨業三福通一切法,《華嚴經》上常講的「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,一多不二」。前兩年是基礎,就是淨業三福第一條、第二條;三、四、五年,我們學院的正科班,就是依淨土五經一論,再加上祖師大德的語錄,選讀,選讀一些祖師大德的語錄,淨業三福第三福;後面四年是研究班,研究裡面希望你一門深入。等於前面三年,五經一論是淨宗概論,面面你都看到,最後的時候專攻一門,一門深入。我們的課程構想是依這個,這是跟一般學校不一樣的地方。
我們學習的目的是想在這一生當中了生死、出三界。不但出三界,還希望真正能夠超越十法界,往生到極樂世界,親近阿彌陀佛,這是我們學習的目標,是我們最後的目標。到達西方極樂世界之後,親近阿彌陀佛,我們的目標是無上菩提,究竟涅槃。我們知道無上菩提究竟涅槃,在這一生當中是決定不可能成就的,必須要換個學校。換句話說,我們這個九年的修學,一生的自行化他,就是西方極樂世界的預備班,預科。從這個預備班,我們就直接升入正科班。西方世界四土三輩九品是我們的正科班。
這一部經裡面講的「菩薩五位進修」,就是五十一個階位。「及如來出現所證本法」,這是本經末後毘盧遮那放光示現。「出現品」裡頭說「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,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」。這一句經文是古大德常常引用的,「出現品」裡面講的,肯定一切眾生本來成佛,現在你也不例外,你還是佛。可惜現在你是個糊塗佛,你是個迷惑顛倒的佛,你跟諸佛如來,除迷惑顛倒之外,無二無別。我們不知道!你看看,佛看得很清楚,你有跟如來一樣的智慧,一樣的德能,一樣的相好,只是你現在有妄想分別執著你不能證得。也就是說,你不能夠受用到,你現前受用那是你的業報,生生世世迷惑造業變現出來的果報,叫自作自受,幹這個,你還有什麼驕傲?明眼人這眼裡面,你是可憐憫者。
自己自性裡面的智慧德能統統喪失掉,起心動念是妄想,無明煩惱蓋覆住,塵沙煩惱、見思煩惱重重束縛,把一真法界扭曲了,變現出六道三途,天天在這裡面受罪。受罪又造業,惡性循環,沒有出頭的日子。因為你業障太重,遇到佛法了,遇不到正法,遇邪法。這是什麼原因?業障太重,不知道懺悔。遇到邪法,毀謗正法,你是愈陷愈深。這一生在人道,來生就失人身,來一生的時候就是餓鬼、地獄、畜生,人道再也得不到。佛法裡頭有說「一失人身,萬劫難復」,這個話都是真實話,不是欺騙人的。
你自己想想,這是佛在經上把這些理事都跟我們講清楚,你到人道來,人道的引業,就是引導你到人道來投胎是五戒十善。過去生中曾經修五戒十善,這個業力起現行引導你到人道來受生。你這一生當中,有沒有繼續去修五戒十善?如果這一生疏忽掉,沒有修五戒十善,你所修的是什麼?修的恰恰跟這個相反。我們還用《無量壽經》的順序來講,善護三業,你不懂得善護,你還是妄語,你還是兩舌挑撥是非,你還是綺語,花言巧語欺騙別人,你還是惡口,說話粗魯;身還是造殺盜淫,念頭還是沒有放棄自私自利,還是沒有放棄貪瞋痴。你自己所造一切惡業,你自己不知道,你認為自己都是對的,認為別人都是不對的。自己天天要認真反省。
凡夫,特別是現階段這個地區的凡夫,反省也見不到自己的過失,總認為自己沒有過失;自己沒有過失,這一天空過了。但是怎麼樣?看到別人統統都是過失。真正會修行的人,這一樁事情未嘗不是好事,怎麼說呢?看不到自己過失,看到別人過失,聰明人是回光返照,看到別人過失馬上回過頭來想我有沒有這個過失。他提醒我,於是就發現自己過失。藉著別人的過失,發現自己的過失;藉著別人的好處,看看自己有沒有這個好處。你要從這個地方去冷靜思惟細心觀察,能夠發現自己的過失,在佛法裡面講你覺悟了;能把自己過失改過來,你有功夫,你真有修行。修是修正,行是錯誤行為,把錯誤行為修正過來,叫做修行,你真有修行。
行為無量無邊,佛把它歸為三大類,身、口、意。初學不能好高騖遠,初學就用十善業道,就用這個標準,這個標準至少可以用個三、五年,你才是真正經典上所說的「善男子,善女人」,你斷十惡修十善。這樣念佛人才能往生。如果你的心行不善,雖然念阿彌陀佛,還是造十惡業,不能往生。那佛有沒有白念?佛沒有白念,阿賴耶識裡面種了佛的種子,將來肯定你會到極樂世界,但是什麼時候去就難說了。什麼時候不造惡業了,什麼時候就去得成;什麼時候惡業沒有斷,惡念沒有斷,你就去不成。道理不難懂,你要覺悟、要回頭。你要禁得起考驗,別人毀謗你、侮辱你、陷害你,你不生氣,你沒有瞋恚心,你沒有報復心,這就是你的大德,這就是你修行的功夫。
你看看《涅槃經》裡面所記載的,世尊當年在世,外道批評他、毀謗他,說釋迦牟尼佛不孝父母,你看看他背離父母,偷偷的出城、出家,妻子兒女都不要了。外道拿著這個來攻擊他,批評他。當時這些外道影響的人也很多,其中有一個外道,最後跟大家說,他說:釋迦牟尼佛有一點別人做不到。你說哪一點?你毀謗他,你罵他,你害他,像提婆達多這些人害他,他不生氣,他不生瞋恚心,他不生報復心,這就是他的大德。人家一想,是不錯,跟釋迦牟尼佛見過面的人很多,釋迦牟尼佛從來沒有批評過傷害他的人、毀謗他的人,沒有說人家一句不善,想想真不容易,這不是平常人能做到的。肯定釋迦牟尼佛大德,那些人又回頭,又去親近釋迦牟尼佛去了。
所以冷靜一點的人,頭腦清醒一點,不要浮躁,不要急躁,你聽到這些毀謗,再去觀察事實你就會覺悟,這不覺不行。念念覺,時時覺,決定不迷,決定不退轉,決定不墮落,五位進修。從初發心到如來地,毘盧遮那佛給我們示現他所證的本法,是什麼?法性。總法界為體故,這就是他所證的本法。本法是什麼?遍法界虛空界是一體,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,一絲毫的過失都沒有。但是這個境界很不好懂,這不是六道凡夫的常識,六道凡夫很難接受。你說遍法界虛空界這裡頭所有一切眾生跟自己是一體,他不承認。但是佛說的是真話,確實是一體。我是很不得已常常用身體做比喻,這個比較容易懂。我們這個身體,這是一體,五官、身體、四肢這是一體。裡面五臟六腑,用現在科學家的話,這是許許多多細胞組成的。不同的器官就像我們今天這個世界上不同的國家,不同的族群,不同的文化,不同的宗教,就類似這樣的。是不是一體?是一體,本來和睦,本來平等,本來相親相愛,本來互助合作,所以這人身體健康。
我們在這一體裡面,把我們的身比作我們的地球,這個大家容易懂,那我們算什麼?我們是這個身體裡面的一根汗毛,一個細胞。你想想這個比喻行不行?但是我們今天這個細胞突然迷了,不跟別的細胞合作,對立了,這一對立這個細胞就出了毛病,病態了,這病態不合作,這一塊地方就麻木不仁,這一個地方麻木不仁全身都不舒服,你看看全身每一個部位都得想方法幫助它恢復。這個意思你好懂,你要懂得這個意思,你把這個身體擴大,把身體擴大成一個地球,地球上所有一切眾生就像身體細胞一樣,要和睦、要平等、要合作,他本來就是這樣的。
本法,本法是總法界為體。如果把這個比喻再擴大,我們這個身體是什麼?身體是遍法界虛空界,我們自己是這法界裡頭的一微塵而已,一微塵跟這是一體的,不是獨立的。所以宇宙本來是和睦的,本來是平等的。我們今天講許許多多的德目,孝悌忠信,禮義廉恥,忠孝和平,統統是本來的,就是這個樣子,不是人發明的,不是人創立的,沒有,統統是本來的。諸佛菩薩修的是修證本法,離開本法,本法是法性,本法是真如、是本性,離開心性無有一法可得。誰懂得這個事實真相?法身菩薩,只要你明瞭這個事實真相,你就入法身菩薩位。為什麼?你的妄想分別執著一定放下,你跟這一切人事物還會對立嗎?沒有,不會對立。你所表現的決定是十大願王,決定是禮敬諸佛、稱讚如來、廣修供養,一定是這個;對自己是懺悔業障、請轉法輪、請佛住世,一絲毫嫉妒障礙都沒有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講到此地。
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(2017-05-25 18:00:37)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