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644卷/视频/文字)jingkong法师主讲

admin 大方广佛华严经评论阅读模式

视频A


视频B

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六四四卷)  2002/03/12  澳洲淨宗學院  檔名:12-017-0644

  諸位同學,請看「普賢三昧品」:

  普賢菩薩所入的三昧,他這個大定的體用,經文「普入一切佛平等性,能於法界示眾影像」,這個兩句,上面一句是說的體,平等性是體;下面講在法界裡面示相,這是起用。這一段經文我們也用了很長的時間,將清涼大師的註解做了一個研究說明。註解非常豐富,有些地方是重要的佛學常識,我們不能不知道。講到佛性,大師舉《涅槃經?師子吼菩薩品》裡面一段話說,「佛性有因,有因因;有果,有果果。」什麼是因?十二因緣是因。什麼是因因?那就是智慧。什麼是果?果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什麼是果果?無上涅槃。繼續給我們說明的是,「因因是觀緣之智,因是所證之理,能證至果,為大菩提;為大菩提所證至果,這叫大涅槃。前兩種因跟因因都是屬於因,後兩種屬於果。為什麼因還要說個因因?果還要說個果果?他有說明。

  十二因緣是正因,雖然有這個因,要是沒有觀智,不能成果。現在有觀智,觀十二因緣能夠叫這個修行人成就果德,所以稱為因因。菩提對前面、對因來講它是果,大涅槃是由菩提而顯的,所以大涅槃是菩提果之果,這說明果果。因因果果是很繁瑣、是很麻煩。菩薩有因因果果,我們凡夫也離不開因因果果。起惑(迷惑)是我們的因,造業是我們的果,將來受三途苦報是我們的果果。我們不明瞭這個道理,也不知道這個事實真相,所以把佛性給埋沒掉了。有沒有?有佛性,哪個人沒有佛性?修行人善用因因,能至果果;迷惑顛倒的凡夫,我們錯用因因,招來生生世世不如意的果果。

  學佛,千言萬語學什麼?佛是什麼意思?總不能不懂!這大家都曉得,佛是覺義,學佛就是要學覺悟。可是事實上愈學愈糊塗,為什麼會這個樣子?說個實實在在的話,不讀經之過。有同學說,「我每天都念經念好幾部」;不聽經之過,「我每天聽經都八小時」,沒錯,你天天讀經,白念了!天天聽經,白聽了!就好像念書,很用功念書,一天到晚在念書,考試都得零分,你的書不叫白念了嗎?你不懂經教裡頭的意思。讀經、聽經最重要的一樁事情,《開經偈》裡頭所講的,「願解如來真實義」,你雖然很勤奮的在讀、在聽,不解如來真實義;不但不解,你錯解如來真實義,曲解如來真實義。為什麼我要這樣說?大覺有兩個基本的現相你沒有,哪兩個基本的相?一個是大慈,你慈悲心沒有發出來,沒有慈悲心;第二個大智,真正學佛的人,慈悲跟智慧決定在增長。慈悲的反面是自私,智慧的反面是愚痴,自私跟愚痴決定是年年減少。佛家常講,「煩惱輕智慧長」,自私、愚痴是煩惱,煩惱輕智慧長、慈悲長,我沒看到。

  真正覺悟的人心量拓開了,這經上哪一段經不是在講,遍容一切法。心量之小,連自己都容納不下,自己跟自己還過不去,一個人他也生煩惱,兩個人就更不必說了。這個現象,實實在在講是末日的現象,誰的末日?我們自己的末日。我不是說世界末日,我不是講眾生末日,誰有這個現象,他的末日近了。你這個佛是怎麼學的?我沒有這樣教你,佛也沒有這樣教你,你怎麼會學得這麼小氣、這麼小心量?一天到晚疑神疑鬼,這不是好現象,連儒家一個君子都不如,君子之心坦蕩蕩,這是完全違背佛性。我們有佛性,現在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跟佛性是一百八十度的相違背,如何來挽救?你們想想怎麼挽救法?這不是救別人,是救自己,「自己未度而能度人,無有是處」,先要度自己,先要自己回頭。

  現在我們利用高科技、網路、VCD光碟,無論在什麼地方,我們彼此如對目前。我能夠幫助大家的,只能幫助到此地,我已經盡心盡力了,已經盡到我規過勸善的目的,你能不能成就完全在你自己的自覺。你們同學要問,「法師,你將來要定居在哪裡?」我告訴你,我沒有住處。我學佛,佛沒有住處,菩薩沒有住處。你看經典上,「如是我聞,一時佛在」哪裡,沒有說住哪裡。今天我「在」圖文巴,明天在哪裡不曉得,哪裡有緣哪裡去。有緣,來了;沒有緣,去了。來無蹤,去無影,沒有絲毫分別執著,這才得大自在。身尚且不可得,哪有身外之物?身外之物叫我所,我尚且無,哪來的我所?學佛可貴之處在此地。我們這麼多年的鑽研,明白了!不再執著這個身是我,當然不會再執著一切是我所,我們才能得一點點解脫,才能夠體會一點自在的境界。如果對於一切法,對於自身、對於一切法,「我、我所有」還有堅固的分別執著,死路一條!死了以後作守屍鬼。為什麼?他執著那個身是自己。

  死了,神識我們中國一般人講靈魂,捨不得離開身體;身體已經埋葬,甚至於火化變成骨灰,他都守住,他都不肯離開,愚迷到這種程度!你要想想,我們今天這個道場建在澳洲,如果你要是放不下,執著是你的,將來你死了,你在這個地方當守屍鬼。可是你要曉得,你是從外國來的,當地這些鬼會欺負你,會容納不了你、會排斥你,你的罪有得受了。我在這裡建道場,不是叫大家在這裡當守屍鬼,那你就全搞錯了!這個地方建立道場是幫助大家成無上道的,這個道場是假的,這個身也是假的,都不是真的。你曾經聽佛門裡面說過,「借假修真」,借我這個假的身,借我假的這個環境、生活環境,修什麼?恢復真性。唯有自性是真的。講到自性是真的,你一定要記住清涼大師給我們講的七個意思:真實善常樂我淨。我們借這個假身、假的環境要修真,這就對了,這個假身跟假境,對我那是無量功德。

  你看看這裡是覺跟迷,迷的時候貪著身是我,想盡方法保護它,怎麼保護還是要死,還是要老、還是要死;這環境是我的,這家是我的,死了以後淪落三途。我講你死了以後當守屍鬼,這是你的果報最輕的;我要給你講真話,我不是嚇唬你,給你講真話,死了之後墮阿鼻地獄,當守屍鬼都當不成。為什麼?破壞佛教的形象。你說「我破壞佛教哪一個形象?」你破壞佛教的三福、六和、三學、六度、十願,全都破壞了。這個道場是正法住世的道場,你把它據為己有,排斥真正想到這個地方來參學、修學的這些大眾,你就這一個,起這個心、動這個念,阿鼻地獄就註冊掛號了。念頭才一動,因;再有這種行為,強烈的行為,因因。你有因、有因因,後面就有果、有果果。現前的果,諸佛菩薩捨棄你,妖魔鬼怪來捉弄你,這是果;死了以後墮阿鼻地獄,是果果。你有沒有想到?你知不知道這個問題的嚴重?

  我很清楚、很明白,我把話全都給你們講清楚、講明白了,你們將來受果報,不會罵我。不會說我當年想錯、做錯、說錯了,今天墮到阿鼻地獄,為什麼淨空法師當時不教我?你會怪罪我。我講清楚、講明白了,到那個時候我後悔沒有聽懂師父的話,是你的事情,我沒有責任。我是為正法建立這個道場,許許多多善心居士出錢出力促成這個道場,都是發的真心。真心希望成就你們,希望你們在這一生當中作佛、作菩薩、作祖師大德,做一個真正覺悟的人,絕對沒有一個惡念在此地建立一個大墳墓埋葬你們,如果一切不如法,道場是墳墓。我要不這麼說,你們醒悟不過來;我這樣說,說得這麼清楚、這麼露骨,你是不是能真醒得過來?很難說!現在你在聽,好像有一點覺悟,聽完之後又迷了,原形畢露!我知道,我清楚,《地藏經》上說得很明白,「閻浮提眾生剛強難化」,剛強難化在哪裡看?就在這些地方看。要不是這個樣子,怎麼能說「閻浮提眾生剛強難化」?

  所以我看到《涅槃經》上講的「因、因因,果、果果」,我看到這六個字毛骨悚然,我不是看芸芸眾生,我是看我們道場的住眾。道場裡頭特別是住出家人的住眾,你們不是真心在這裡修行,千萬要知道,不要以為我不常在這裡,常常在外面跑,家裡的事情我都不知道,那你就完全錯了。你是為討我的歡喜,還是為真正要成就自己?討我的歡喜,全錯了!要真正修行,這個道場如是,其他道場亦復如是。往年在台北華藏圖書館我清楚,「佛陀教育基金會」我也清楚;我們在美國建道場,在新加坡淨宗學會培訓班的同學,我怎麼會不清楚?我怎麼會不知道?我還沒有糊塗到這個程度!清清楚楚明明白白。我不說,為什麼不說?說了沒有用處。

  過去我親近李老師十年,李老師給我們做了很好的示範。什麼樣人應該說?說了就回頭的人,這個人應該說;說了陽奉陰違不能回頭,決定不可以說,不結這個冤仇。你說了,他懷恨在心。不說,各人修各人的。我們在娑婆世界對自己來講,求生淨土是我這一生當中第一樁大事。我還有多餘的時間、還有多餘的精力,幫助大家,做一點好事,以這些好事善行迴向淨土,做為自己往生淨土的資糧。我們常常念的迴向偈,「願以此功德」,這功德至少是行善積德。行善積德要是著相,那是福德;行善積德不著相,那就是功德。功德跟福德在形相上講,一絲毫差別都沒有,是在用心。斷惡修善積功累德,非常認真努力在做,做了之後,心裡頭痕跡都不著,這是功德,《般若經》上常講的「三輪體空」。一切時一切處、一切境緣當中,永遠保持你的清淨心、平等心,所有一切斷惡修善的事情全是功德,以這個功德莊嚴佛淨土。如果心地不清淨、不平等,縱然修善、積功累德斷惡修善,全是有漏的福報。

  我們要記住,達摩祖師當年剛剛到中國來的時候,見到梁武帝,梁武帝是佛門的大護法,他喜歡建道場,喜歡人出家;只要人發心出家,他都歡喜供養做護法。史書上記載,他建了四百八十座寺院,度幾十萬人出家,中國歷史上講護法,大概他是首屈一指。他見到達摩,在達摩祖師面前誇耀他的功德,「我在佛門做這麼多事情,功德大不大?」達摩祖師是說真話,跟他講:「並無功德!」梁武帝聽了心裡不是味道,跟他斷絕往來,以後再不見他了。達摩祖師跑到嵩山少林寺去閉關去了,面壁九年才遇到一個慧可。慧可是禪宗二祖,遇到一個人,一個明白人。你們想想這一段公案因緣,為什麼達摩祖師一看,梁武帝毫無功德?他分別、他著相,他沒有斷貪瞋痴慢。如果梁武帝要問:「我的福德大不大?」那達摩祖師一定讚歎:甚大甚大!

  他所做的是福德邊的事,福德不能了生死。《六祖壇經》裡面講的,「此事福不能救」,這福德再大,此事是生死大事,福不能救。福報再大,出不了六道輪迴。你要想出六道輪迴,福再大沒有用處,要功德,能了生死出輪迴。功德是離相,福德是著相。著相裡面最嚴重的是自私自利的相、貪瞋痴慢的相,我們仔細反省一下,仔細想想自己有沒有?如果要有的話,那就是達摩祖師講的,你不管幹什麼好事,「並無功德」,要知道!釋迦世尊、諸大菩薩在經典裡面跟我們講得太透徹、太明白了,怪我們自己糊塗,展開經卷不能讀,讀不懂,聽善友講解也聽不懂,真的是糊塗到所以然處!如果我們在這個情況之下怎麼辦?趕緊要求消除業障。消除業障消極的方法,拜佛。說老實話,我的業障比你們輕,要像你們這個年齡跟你們比的時候,我的業障就很輕。

  初學佛的時候,我跟懺雲法師住茅篷,我在他山上住了五個半月,他教我一個方法,消業障的方法,拜佛。規定每天拜八百拜,為常住服勞役。他的茅篷不大,小茅篷,總共只有五個房間,住五個人。佛堂很小,五個人在山上的生活我照顧,我最年輕,那個時候大概三十一歲。三點鐘起床,大概差不多是兩點半就起床,起床之後拜佛,拜三百拜,三百拜大概要一小時。拜完之後就燒早飯,懺雲法師早餐很考究,要吃豆漿稀飯。所以頭一天晚上,泡一點黃豆,黃豆裡面加花生,一起泡。早晨拜完佛之後,我就磨豆漿,我們有個小磨;燒稀飯,稀飯煮開之後,把這個豆漿連豆渣一起放下去,那個稀飯的確非常好吃、非常香。山上懺雲法師持午,達宗法師持午,還有一位菩妙法師,朱鏡宙老居士晚上要吃一點東西,我在山上也吃一點東西,在山上那個時候已經持午了。朱鏡宙七十歲的老人,我們要特別照顧他。

  每天燒三餐飯,有的時候懺雲法師還有信徒到山上來看他,在山上吃飯,我有能力辦一桌菜,也能燒十個菜來招待大家。山上自己種菜,還要挑糞,給大眾洗衣服,一個人做!每一個星期到埔里去買一次菜,千張豆腐皮、水果,挑擔子去,走路。走的是山路,當中還有一個小溪,小溪要脫了鞋子過去。到埔里去買一次菜要八個小時,從山上走到埔里,差不多兩個半小時,回來兩個半小時,在埔里待兩個小時買菜。你們誰幹過這個生活?今天你們出門有汽車,我們當年出門是走路。沒有吃過苦頭,不懂得人情世故!從前修行人的生活,你們今天作夢都想不到,談成就談何容易?我在埔里,懺雲法師沒教我東西,只是教我拜佛跟常住工作。這個我懂得修福,消業障,真的是修福慧。

  功課、工作之餘,大概每天還能抽出兩個小時,這兩個小時的時間,懺雲法師規定我讀《印光大師文鈔》,那個時候的《文鈔》只有初集、續集,第三集都沒有,總共只有四冊。《文鈔》讀完之後,教我讀《彌陀經疏鈔》、《彌陀經要解》、《彌陀經圓中鈔》,而且叫我做科會。我懂得科判,是在山上學到的。因為那個科判不需要自己做,《疏鈔》是蓮池大師的,《要解》是蕅益大師的,《圓中鈔》是幽溪大師的,他們都有科判,我把它畫成表解,把科判換成大張的表解,把經文寫進去,做成了科會。這個科會做出來之後,經的意思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

  這是我在埔里最初辭去工作,在出家人道場住五個月的成就。離開埔里,我到台中親近李老師,希望學教。學講經的因緣在台中遇到了,李老師極力鼓勵我出來學講經。消業障比什麼都重要,你們今天能不能發心一天拜八百拜?縱然不能一天拜八百拜,我的主張拜六百拜很適當,就是早晨拜三百拜,晚上拜三百拜,三百拜大概一個小時,消業障。你們今天有福,天天聽我講經,尤其是聽《華嚴》,《華嚴經》是拓開心量的,量大福大,量小沒有福報,量小的人很可憐。你們現在這一點福報要享盡了,你自己命裡沒有福報,苦!希望同學們心裡要明白、要清楚、要覺悟,趕緊回頭,回頭是岸。因因果果,太可怕了!好,現在時間到了。

  諸位同學,這一堂我們還是接著上一堂跟諸位做報告。《疏鈔》裡面清涼大師又為我們說,「三雜染即三德」,這個話怎麼說?三雜染是惑、業、苦,這是講的六道輪迴。起惑就是迷惑,造業,造業感受的是苦報;受苦報的時候,他又迷惑,迷惑又造業,造業又受報,這就是六道輪迴的所以然,六道輪迴的真相。佛給我們講惑業苦就是戒定慧,你翻過來就是。惑是煩惱,如果翻過來,轉煩惱成智慧。經論裡頭常講,轉煩惱成菩提,轉生死成涅槃,煩惱、菩提不二,生死、涅槃是一,這個我們在大乘經裡面讀得很多。怎麼轉法?我們想不想轉?這是先決的問題。換句話說,我們是希望生生世世繼續搞生死輪迴,還是希望在這一生了脫這一樁事情,真正發心求生淨土,親近彌陀如來?我們學佛修行,這是第一樁的事情。頭一個問題,你是繼續搞生死輪迴?還是想離開娑婆世界親近阿彌陀佛?如果真的想離開娑婆世界親近阿彌陀佛,那你就要知道,娑婆世界我都要放下,何況這個道場?何況這個色身?我們的道場、色身帶不去的。

  佛菩薩世界那種莊嚴美好,我們作夢都想不到。兩條路擺在你面前,你到底想走哪一條?你要不肯離開這個六道,往後的苦有得受,那真叫苦不堪言!你沒有見到地獄,你要是見到地獄,聽到地獄裡頭的呼號,真的是毛骨悚然、驚心動魄、寒毛直豎!所以這兩條路擺在我們面前,我要選擇走哪一條,別人肯不肯走與我不相干。祖師大德常講,修行證果譬如「父子上山,各自努力」,為什麼?誰也幫不上誰的忙,要靠自己努力。父子關係多麼親密,尚且幫不上忙,別人更不用說了。所以怎樣轉煩惱成般若智慧,轉惡業為解脫,轉苦報為法身?三德是法身、般若、解脫。法身、般若、解脫是本有的,這個再顛倒一下,我們把這個事情就搞清楚、搞明白了。我們迷失了自性般若智慧,才變成妄想分別執著。妄想分別執著從哪來的?迷了自性本具般若智慧變出來的,所以煩惱跟般若體是一個,只是轉變而已。修行沒有別的,就是做一個轉變,要做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。

  業是造作,煩惱作主,無明煩惱、塵沙煩惱、見思煩惱,煩惱作主所造的業,這個業是染業,這個業是束縛。世人常講的作繭自縛,轉過來就變成自在,解脫自在了。你怎麼轉法?轉苦報為法身。我們迷了法身,得這個苦報,三途六道的苦報是迷了法身;造作種種染業,是迷失了解脫。怎麼把它翻過來?這翻過來要靠戒定慧。戒是解脫,定是法身,你看看此地普賢菩薩所入的,「一切諸佛毘盧遮那如來藏身」,那是法身。慧,是般若。這才明瞭,一切諸佛如來為一切眾生講經說法,說的是什麼?就是戒定慧三學,幫助一切眾生轉煩惱成智慧,轉染業成解脫,轉苦報成法身,要靠戒定慧三學。戒幫助你得解脫,定幫助你得法身,慧成就你的般若,你要不在這三大綱領上下功夫,你怎麼能夠脫離六道輪迴?你怎麼能夠脫離三途苦報?

  我們今天冷眼旁觀,看到很悲痛,大家為什麼不修戒定慧?為什麼要去搞貪瞋痴?為什麼要去造惡業?念念都墮在迷邪染中。一天二十四個小時,你有幾個念頭與覺正淨相應?恐怕一念都沒有,這怎麼得了?大師給我們講,「當相即是性淨三德,觀之則是觀行三德,證之則是圓滿三德。」這一樁事情菩薩清楚,覺悟的人明瞭,我們實在講迷惑顛倒。又說「因性是染淨緣起,因因性是內熏發心」,這兩句話對我們修行有關係。因性即染淨緣起,染是三途六道,淨是四聖法界,我們講十法界依正莊嚴,是因性。因性是什麼?佛性。所以才說「一切眾生皆有佛性」,依佛性而起十法界依正莊嚴。因因,這是講淨緣起的因因,內薰發心。淨緣起的是我們一般人講善根深厚,你的善根內薰,這往善去了、往淨的緣起去了。如果要是你那個惡習氣很重、惡業很重,你的內薰是惡業,不是善根,是惡根。惡的根是什麼?堅固的我執、堅固的法執,這個事情麻煩!我們今天講我執、講法執這些名相,初學的人不好懂,我們講說自私自利、貪瞋痴慢,這是惡業。惡業內薰,你這個惡的習氣增長,這個事麻煩!

  一切眾生無始以來,惡習氣多過善的習氣,真的是惡多善少。佛在經上也說得很清楚,《百法明門論》五十一個心所法,這裡面善法就是善心所十一個,惡心所二十六個,不成比例!這給我們說,一切眾生阿賴耶識相應的心所惡多善少,又何況惡的習氣力量大,善的習氣種子力量薄弱,善敵不過惡。如何來補救?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,如何來補救?世出世間大聖大賢出現在世間教導,《三字經》上講:「苟不教,性乃遷」。中國的聖賢知道,說得很清楚,就是「建國君民,教學為先」,所以中國自古以來重視教育、重視教學,國家的政策一定是把教育擺在第一位,尊師重道。

  帝王見到老師,不敢把老師看作是自己的臣子,他對任何人都是君臣對待的;唯有老師來了,請老師坐西面,他坐東面。東面是主人,東道主,西面是客人、賓客,對待老師行賓主之禮,別的人那行君臣之禮。皇帝高高在上,坐在上位,上位是北面;北面是上,南面是下,臣子在南面。皇帝做出榜樣給人民看,皇帝尊重老師,這什麼?教人民尊師重道,他要帶頭。皇帝要祭祀他的祖宗,那什麼意思?提倡孝道。所以中國自古以來,這些帝王以什麼治天下?以孝親尊師治天下,自己要做出榜樣給人民看。他縱然是不孝父母、不敬師長,但是在表面上還是要做出樣子來,為什麼?人民能夠懂得孝親尊師,社會安定,世界和平,這是根。

  你要不教,不教那個煩惱天天增長,善根漸漸沒有了、漸漸消滅了,那還得了!社會怎麼會不亂?天下怎麼可能會太平?所以真正覺悟的人、真正明白的人,他不會去作官,他不會去經商,他不會去發財,他搞什麼?他來教學。他在社會上擔起這個重任,唯有教學能治社會安定、天下太平。所以中國古時候沒有人不敬老師,只要是教書身分的人,無論走到哪個地方,人家都以上賓之禮待他。實際上他的物質生活非常清苦,但是得到社會大眾的尊敬,他自己精神上的安慰。今天不然,今天教書的一個窮教書匠,在社會上沒有地位,誰也瞧不起你。社會動亂、世界不和平,根本原因在此,幾個人懂得?希望社會安定、希望世界和平,這個希望最後是落空,變成妄想。解決之道,那就是要真正提倡孝親尊師,社會風氣必定就轉過來,唯有教育能轉惡為善、轉迷為悟、轉凡成聖。所以「因因性,內熏發心」,這個意義很深很深。

  「果性,即始覺已圓;果果性,即本覺已顯」,這說得好。這就是剛才講的,教學裡頭最重要的目標是轉迷為悟,是要教導大眾真正明瞭宇宙人生真相,《華嚴經》上所說的字字句句,都是講的宇宙人生真相。這一部經方東美先生介紹給我的,非常可惜,也是眾生福薄,他老人家七十九歲走的。走的時候我非常難過,他要能多活十年,眾生就有福了。為什麼?他在晚年的時候,實在講就是在七十七、八歲的時候他入境界,真正才入境界。我在輔仁大學聽他講《華嚴經》,雖然次數不多,只聽了兩三次,他講得入味;我們一般講,他講活了。他的修養功夫純熟,他就走了,非常可惜!

  後面大師對於佛性的七個意思,他有解釋。他是引用古德的解釋,這個次第與前面所講的不一樣,沒有關係,我們看他的解釋。「不遷名常」,他從常樂我淨先說。不遷就是不變;凡是會變的,在佛法裡叫無常,萬法無常。佛性真常,佛性常住,佛性不會變,「在佛不增,在凡不減」,一點變化都沒有。諸佛如來的佛性跟我們的佛性,我們跟畜生的佛性,跟餓鬼、地獄的佛性,無二無別!它是常,它不會變。古大德用金跟器做比喻,「以金作器,器器皆金」,樣子怎麼變,質料不變。譬如我們用黃金塑一尊佛像,黃金我們稱它作佛性,現的相是佛相。如果這個佛像我們不要了,把它做一個人像,相有變,那個黃金不變,還是這一坨黃金。把這一個黃金做成一個小狗,畜生相,相變了,黃金還是沒有變。你從這個意思上去體會,佛性能隨十法界的形相,但是佛性不變。這就叫什麼?「隨緣不變,不變隨緣」,不變的是佛性,隨緣的是法相。這解釋常的意思。

  「自在名我」,這個我們講得很多了,佛經上講「我」的意思說得很多,最主要的是主宰的意思、自在的意思。我們現前有沒有「我」?沒有,身做不了主。為什麼?它有生老病死,身不得自在。如果真的得自在了,我想年年得十八,能不能做得到?做不到,它會起變化。所以在這個身裡頭確確實實找不到我,也就是找不到主宰、找不到自在。但是什麼?這身裡頭有佛性,佛性確實它自在、它做主宰,它能隨一切緣,雖隨緣它又不變,只有它是真的。性是真的,相是虛妄的,這個意思我們要慢慢的去體會。見性的人就自己能做主宰,我們常講生死自在,於一切法裡頭得自在,自己真的能做得了主宰。

  「安隱名樂」,心安、身安、境界也安,這叫樂。絕對不是五欲六塵,也絕對不是名聞利養,五欲六塵、名聞利養裡頭沒有真樂。什麼時候你心才得安?這個事情難!你想想,當年慧可大師去參訪達摩的時候,為什麼事情?心不安!大師也真不容易,冬天下雪天去見達摩祖師,達摩祖師在那裡打坐,他在門口站著,雪下得很深,到膝蓋了,還在那裡站著。他看達摩禪師不理他,出家人身上都配著有戒刀,他用戒刀把自己的手砍斷,拿這個手去供養達摩祖師。達摩祖師這才開口說話,嘆了一口氣:「哎呀!你這麼做,你何苦來?你來找我有什麼事情要求的?」慧可大師說:「我來求大師為我安心,我心不安?」那我要問問你們諸位,你們諸位心安不安?你們諸位心不是安,心迷。迷了之後,安與不安都忘掉了。迷在哪裡?迷在自私自利裡頭,迷在名聞利養裡頭,迷在五欲六塵裡頭,迷在貪瞋痴慢裡頭,於是苦樂都不懂;苦樂不懂就是麻木不仁,就是愚痴,搞成這個樣子!佛菩薩看你,當然嘆息:「可憐憫者」,連苦樂都不知道。

  我在當年講《地藏經》,經的一開端讚歎釋迦牟尼佛,裡頭有一句話:「知苦樂法」。我對於這句話解釋得很多,實在不容易,在這個世間幾個人知苦樂法?佛知!凡夫哪裡知道?如果你真知道了,你自然趨樂避苦,你會想盡方法離苦求樂。非常可惜,你不知道苦樂法,不能不懂。安穩重要,安穩是真樂,心安、身安、境界安。「無染名淨」,佛在經上講得多,「心淨則佛土淨」,有沒有淨土?心地清淨的人淨土現前。這個話我們在講席裡頭也講得多,心清淨則身清淨,身心清淨,我們境界就清淨。淨土是怎麼成就的?清淨心變現出來的。但是你要知道,清淨必定平等。清淨是什麼?不染,沒有一絲毫雜染,當然平等,當然是正覺,當然是真誠,當然是慈悲,「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」,修禪也不例外。

  禪是修什麼?禪是修般若,諸位同修一定要清楚,禪不是修禪定,是用禪定的方法,目標是般若。《六祖壇經》展開經卷頭一句話,六祖大師說:「總淨心念般若波羅蜜」,這個指示多清楚!禪是般若門。通過禪定的方法,為什麼?定能開慧。所以禪定是手段,目的是智慧。戒律是禪定的前方便,我們可以說,手段的手段。《楞嚴經》上講的「最初方便」,最初方便是戒,方便是定,目的是慧。慧就是我們總結的正覺,正覺現前,哪有不清淨的?哪有不平等的?哪有不真誠的?哪有不慈悲的?諸位一定要曉得,《金剛經》上講的話沒錯,「是法平等,無有高下」。我們對於一切法門都要尊重、都要讚歎,全是佛所說的。如果認為我這個法門是正確的,你那個法門是錯誤的,我這法門高,你的法門不如我,諸位要曉得,起這個心、動這個念頭,謗佛、謗法、謗僧,你毀謗三寶。

  毀謗三寶是什麼罪過?墮阿鼻地獄。為什麼罪有這麼重?因為你的毀謗,有許多人聽到之後,就影響到別人遠離三寶、不相信三寶。所以罪福《了凡四訓》裡面講得很好,看它的影響面有多大,時間有多長。影響的面愈大,時間愈長,如果是正面的,功德大;如果是反面的,罪過就大。結罪是從它的影響上來說的,我們不能不知道,不能不謹慎。你們看我的行持,我對於任何一個法門都尊重,為什麼?佛說的。不但對於佛門裡頭所有法門我尊重,我對於所有宗教都尊重,為什麼?佛示現的。我說這個話有根據,決不是造謠言。根據在哪裡?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。十法界依正莊嚴,「唯心所現,唯識所變」,那個心、那個識,能現能變的心識就是毘盧遮那。毘盧遮那不是一個人,不是一個單獨的身,是法身!盡虛空遍法界要是從相上講、形相上講,就叫做法身。從所變所現這一方面講,叫法身;從能現能變這一方面講,叫法性,法性跟法身是一不是二。總得搞清楚、搞明白,然後我們才曉得,盡虛空遍法界依正莊嚴都是毘盧遮那的法身。

  那我們要問,基督教是不是?天主教是不是?伊斯蘭教是不是?還有澳洲土著裡頭許許多多的,他們信仰的宗教是不是?全是!全是毘盧遮那佛!在華嚴會上我們都看到他們參與了。前面我們讀過十九類的雜神眾,你們想想看,諸天、八部、鬼神還有山河大地、草木之神,他怎麼不是?我們還要在這上起妄想分別執著,那你根本就不通,你怎麼能解如來真實義?真正解如來真實義,所有一切人,這些人是不是「唯心所現,唯識所變」?如果是唯心所現、是唯識所變,是不是毘盧遮那的化身?正報裡面的毛孔,依報裡面的微塵,一花一葉,哪一樣不是毘盧遮那佛的化身?換句話說,哪一樣不是毘盧遮那佛?真正懂得《華嚴》,念了《華嚴》,體會到盡虛空遍法界是我們的真心,一切剎土一切眾生是我們的自身、我們的身相,虛空法界是我們的心想,我再沒有辦法說出來了,言語只能說到此地,希望大家細心去體會。現在時間到了,這一段沒有講完,我們明天繼續。今天講到「無染名淨」,下面是「離妄是真」、「不空顯實」、「體順成善」,這三條我們明天接著講。


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(2017-05-24 16:26:12)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5月24日16:26:12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s://ww.wmfjt.com/27222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