视频A
视频B
大方廣佛華嚴經 (第六一六卷) 2002/2/6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:12-017-0616
諸位同學,請看「如來現相品」,法海菩薩讚頌第七首:
【諸佛廣大音,法界靡不聞,菩薩能了知,善入音聲海。】
向下這三首偈,都是講「善入音聲」。第七首是「入大音」,第八首「入妙音」,第九首「入一切音」。「善入音聲」,用十二句來說明,這個意思我們要懂。在楞嚴會上,文殊菩薩為我們選擇法門,菩薩講「此方真教體,清淨在音聞」;換句話說,娑婆世界的眾生,六根比較起來,耳根最利。你現相,實在講現相已經把事實真相都顯示出來了,可是眾生看不出來,不如跟他詳細解說,他一聽就明白了。如果我們這個地方的眾生要是眼根最利,佛不必說法,這「現相品」就具足了,《華嚴經》到這個地方可以圓滿,後面不必說了。由此可知,相還是要現。哪些人得利益?上根人得利益,上根人一看、一接觸就明白。但是中下根性的人多,至少佔百分之九十五以上,所以世尊當年示現在世間,說法四十九年,講經三百餘會,契這個地方眾生根機。孔老夫子出現在中國,他有弟子三千,也是以言說、音聲為教體。再看看這個世界其他的宗教,宗教最初的創始人,沒有一個不是以言語、音聲來傳播神聖的教學。
所以這個地方講「善入音聲」,用了這麼長的文字,他有道理。哪些人聽經聞法能悟入?我們在這裡看到「善入」,用現在的話講是「會聽」。佛菩薩會說,還得要聽的人會聽。祖師大德曾經有這個說法,「善說不如善聽」,這個話是有道理。自古以來真的有不少例子,老師並不是十分高明,學生會聽,往往學生的成就超過老師。所以好學、會聽,這是世出世間學習必須具備的條件,不會聽的人不得受用。以前李老師常常教導我們,「會聽的聽門道,不會聽的聽熱鬧」,這是中國世俗的一個口語,含義很深,所以我們要學著會聽。
「好學」這兩個字也有講究,現代人學東西跟古時候人不一樣,如果講到專精,古今實在講沒有兩樣,都是從專精入。入進去之後,中國古人跟現在人又不一樣,他精,精到後面他通,所以精通。現在人是精到極處,他不通;確確實實他是一門,一門很精,其他的他不懂。中國儒家的、道家的、佛家的學說,我們講儒、釋、道三家,這三家東西的入門是精,專精,到最後他貫通,一切法都通,這是我們常講:開悟了。東方的教學重視悟性,這跟西方人不一樣。西方人確實沒有突破心意識,東方會突破,所以西方人著重在研究,研究是用心意識;東方人講參究,儒家都講參究,參究是不用心意識。看起來方法好像是一樣,他的用心不同,所以效果完全不一樣。
再說到東西方教學,基礎不相同。東方教學的基礎是德行,這是學問的根本。西方人教學把這個疏忽了,西方人重知識;東方人重智慧。這些我們要了解,東方人教學的效果跟西方人不一樣。西方人童年生活是天堂,我們常常聽到人講,在西方是「兒童的天堂,青年人的戰場,老年人的墳墓」,這個形容得不錯,確實是事實。在東方就不一樣,東方的兒童時代不是天堂,在兒童這個時代勤學,培養德行的基礎,所以一舉一動嚴加管教。兒童沒有自由,父母教你,老師教你,尊長教你,培養德行的基礎;踏入社會之後,修福,你懂得為社會服務;老年享福。跟西方不一樣,西方人在兒童這個時代享福,東方人是老年享福。老年退休之後,受到社會,特別受到年輕人的尊重。雖然退休沒有工作,實際上他變成大眾的顧問,年輕人常常來向老人請教。老人經驗豐富,廣學多聞,不僅是知識,他有經歷。他這一生做過多少事,他有經驗,他的學問是真實學問,是年輕人的導師。所以中國老人是享福,而不是墳墓。好像我們種樹一樣,從樹苗辛辛苦苦、好好去照顧它,慢慢這棵樹長大開花結果,最後果實收成,中國人生的路是這個走法。
這個時代很不幸,這個時代要說起來就是最近一個世紀,這一百年,滿清亡了,民國興起來,把老祖宗教育的方法拋棄,一味去學習西方的。實在說西方好的東西沒有學到,西方不好的東西學回來了。學回來之後變本加厲,造成這一百年來中國人的苦難。我們眼看中國苦難並沒有告一個段落,真正的大苦大難還在後頭,我們看得很清楚、很明白。從哪裡看起?看看現在底下這一代。中國現在推行一胎化的政策,後果很難想像。一家一個孩子,父母疼愛他,祖父母疼愛他,外祖父母疼愛他,六個人寵愛一個小孩。將來這六個人老了,這一個小孩養六個老人,他要是養不起他就會丟掉,這是嚴重的社會問題。中國是不是要學西方,將來由國家來養老?美國二次大戰之後是世界上最富強的國家,採取由國家來照顧老人,這個制度建立起來,美國幾乎被這個制度拖垮了。為什麼?年輕人不積蓄了。積蓄是美德,中國人幾千年來知道積蓄。外國人沒有這個觀念,為什麼?老了沒有工作沒有關係,國家每個月給你生活費用。國家窮的時候怎麼辦?沒有錢的時候怎麼辦?嚴重的社會問題。
另外一個是不講道德、不講仁義了,人與人之間是什麼關係?利害關係。有利彼此往來,沒有利的時候不再往來,親人也視同陌生人一樣,這還得了!政策的制定不是簡單事情,要想到以後的結果,以後社會會變成什麼樣子。今天實在講不是中國一個國家的問題,是全世界的問題。中國人口這麼多,苦難在所不免,這種苦難我這個年齡見不到了,現代這些年輕人長大的時候,我們已經離開這個世間了。所以綜觀整個世界前途,普遍把道德揚棄,聖賢人的教誨不再受到重視。今天社會不安、動亂的原因是什麼?研究的人很多,真正把病源診斷出來的不多。有心人不是沒有,能不能看問題看到這樣的深度,看得這麼廣。能夠看到往後一個世紀、兩個世紀、三個世紀的,只有世出世間的大聖,所謂「百世可知也」,他們的眼光遠大。就以中國人普通所講的,三十年為一世,百世是三千年,有這種智慧能夠看到三千年以後的事情,這是學問,這是智慧。所以我們讀到這一段,就知道「好學、會聽」重要!我們才能做佛的好學生。
現在請看經文,『諸佛廣大音,法界靡不聞,菩薩能了知,善入音聲海』,這首是讚佛說法,讚佛的善說。從什麼地方讚歎?從學生,也就是從菩薩讚歎。因為菩薩聽佛說法他就開悟了,「能了知」是開悟。讚學生就是讚老師,菩薩是學生,菩薩個個都開悟了,個個都善入如來音聲海,你想想這個味道!為什麼菩薩會聽,我們不會聽?原因就是我們不是菩薩。我們跟菩薩差別到底在哪裡?用心不一樣!我們起心動念只知道有自己,這是凡夫,不知道還有別人。我喝一杯水,我有沒有想到別人要不要喝?我們講經講台上都會放一杯水,有很多同修跟我說:法師,你講了兩個小時,一口水都沒有喝。是的。為什麼?大家沒有水喝,我在不得已的時候才會喝一口。如果每個聽眾面前都有一杯水,我就會喝了,這是普通禮節,人情世故。我怎麼會懂得這個?老師教的,一切時、一切處要照顧大眾。
你看看這些經上,我們不曉得念多少遍了,每位菩薩「承佛神力,觀察十方」,承佛神力是求佛加持,觀察十方是照顧大眾,心都在大眾那邊,不在自己。我要吃飯,我想到大眾有沒有得吃;我要穿衣服,有沒有想到大眾有沒有衣服穿;我們要住個房子,想想大眾有沒有房子住。我有能力,我一定會幫助大眾。現在在澳洲可能有這個機緣,我們想建個「彌陀村」,照顧低收入、貧苦的大眾,我們不分國籍、不分種族、不分宗教,只要他樂意跟我們在一起共同生活,接受我們的照顧,我們都歡迎。
這些年來,我每次到澳洲,都很留意去參觀考察老人福利事業,我看澳洲做的我很歡喜,他們做的比美國做得好,比加拿大做得好,其他地區那就更不必說了,其他地區比不上美國、加拿大。他們的退休村,居住的環境確實非常好,裡面有等級,看你的財力。如果你有錢,你可以居住獨棟的房屋,三房兩廳,跟住家一樣,車庫可以停兩部車,但是那個房子需要三十萬澳幣。次一等的雙拼,一棟房子兩戶人家,大概要十幾二十萬澳幣。第三種就像旅館裡面的套房一樣,那就像美國的老人公寓,有個小客廳,有個套房,有個小陽台,這樣的房子大概需要十萬澳幣,那是一個單位,不是一棟房子。每個星期你要交伙食費,還要交服務費,大概是兩百塊錢,生活都有人照顧你。我心目當中是不分等級,我們的退休村一律平等,居住的房舍是平等的,伙食也是平等的,特別著重提供精神生活。宗教信仰不同,這裡面可以有念佛堂、禪堂,有基督教的教堂、回教的教堂。我們不同宗教信仰,大家在一起生活,彼此互相照顧。這個退休村也收錢,但是收的費用很低,完全是以服務為目的。
澳洲退休村也是對老人服務,服務得相當周到,但是收的費用比較高。政府也是學美國,政府要負擔老人的生活。聽說現在政府窮了、收入少了,大概以後對於老人,政府可能沒有力量再照顧了,這個問題嚴重。新加坡政府聰明,知道外國老人福利的弊端嚴重,所以新加坡政府採取強迫儲蓄,這個很聰明,這是解決社會真正的問題。在新加坡,每個人的收入,政府強迫你一定要拿百分之幾來儲蓄,他們叫「公積金」。到你年老退休,你儲蓄的這筆錢就可以養老;如果不夠,國家補貼。那個數目不多,國家可以負擔得起,這是很好的一個方法。
我們希望借重佛弟子布施供養這個善心,我們來照顧這個世間苦難的眾生,做一點真實的好事。這是物質方面的照顧,只是手段不是目標,目標是幫助眾生破迷開悟。彌陀村實際上是老人學校,你進入這個退休村,這裡面有很多班級,你喜歡什麼,你可以學習什麼;你愛好什麼,我們一定想方法找到跟你同愛好的人,來跟你一起修學,來教導你,充實你的晚年精神生活。這裡面的佛堂、教堂天天上課,有法師、有牧師、有神父天天在那裡教學,這個很有味道,可以互相參學。每個教室都是開放的,你可以在這裡面學習你過去從來沒有學到的東西。老人學校、社會大學,這很有意義。
我們要把在經典上所學的,要落實「眾生無邊誓願度」,在這個大願、大題目之下,做不盡的事業!這是菩薩行。念念為眾生,這個人會開悟,你就「會聽」了。為什麼?佛念念為眾生,諸佛如來沒有一念為自己。經上常講的「無我相、無人相、無眾生相、無壽者相」,這個話真正的意思是什麼?沒有私心,一點自私自利的念頭都沒有。活到這個世間來,是來幹什麼的?是來為社會服務的,是來照顧苦難眾生的,不是來享福的。來享福的是哪些人?是六道裡面有福報的,過去生中修福,這一生得人身來享福報,這是佛經上常說的「人生酬業」。凡是業報來投生的,為什麼來投生?他酬償他的業報,過去生中造善,他來享福;造作不善,他來受苦。
佛菩薩到這個世間來,他不是業力來的,他是願力來的。他發什麼願?大慈大悲、救苦救難,他是這個願力來的。哪個佛菩薩是享福的?我們沒有看到過,在經上都沒有,都是為眾生服務的,種種示現,目的都是教化眾生、啟發眾生。菩薩無量劫來,學習從來沒有停止過,我們在經裡面看到,一切時、一切處,從來沒有放棄過。他學得多,什麼都學,真正是「法門無量誓願學」。為什麼?你要幫助無量無邊不同根性的眾生,那你什麼都得會,你不會怎麼行!多一個能力,你就多一個服務的項目;你少學一樣東西,在對眾生服務裡頭,你就少一個項目。所以菩薩不但德大、能大,他什麼都會,樣樣都學。
什麼是第一優先?第一優先準是生活方面。佛在經上常說「法輪未轉食輪先」,生活不安定,還有什麼心情來學道!所以要學道,基本的條件是生活要安定,生活清苦一點沒有關係,要過得去。所以現在學佛難!難在哪裡?現在出家人的生活不穩定。你看看現在一般寺廟經濟來源靠什麼?靠經懺佛事,靠做法會,這個不能修道,心是浮動的。從前寺廟經濟來源有一定的,寺廟道場一年到頭沒有經懺佛事,沒有法會。它的經濟靠寺廟的田產,他有不動產。從前施主布施給寺廟,不是布施錢財,是買田地送給寺廟,買山林送給寺廟。寺廟把他的田地、山林租給農夫去耕種,農夫有收成之後,分一部分供養寺廟,就跟納稅一樣。這些農夫不必向國家納稅,因為這是寺廟的。他向寺廟納租,寺廟收租,所以他的生活安定。他不靠信徒,他也不需要化緣,住在道場裡面的人心是定的。生活清苦一點,絕對不會餓著、凍著,一心辦道。所以沒有一定的經濟來源,那怎麼行!今天中國大陸的寺廟恢復了,但是寺廟的經濟制度沒有恢復,而不知道經濟制度是寺廟的命脈。經濟制度不恢復,單單恢復寺廟,那是恢復了軀殼,生活的來源你自己去想辦法。這對出家人是沉重的負擔,身心有很大的壓力,怎麼能夠安心辦道!
我們明白這個道理,所以在最近這一個世紀,特別是最近半個世紀,真正有成就的都是在家居士。你要問什麼原因?在家居士沒有這麼大的壓力,特別是中國的老人,不管他從事什麼樣的工作,都會有一點儲蓄。他老了退休之後,這一點儲蓄讓他能夠安度晚年。我們這一代的人都有這個想法,都是這個作法,現代年輕人跟我們的想法、作法不一樣了。身心安穩,無憂無慮,一心向佛學習。諸位要記住,向佛學習就是要學習幫助一切苦難眾生。
佛幫助眾生三樁事:第一個是幫助眾生「深信因果,斷惡修善」。這一條就是《了凡四訓》裡面所講的改造命運,這個非常現實,這是最淺顯的第一個科目。第二個科目是幫助眾生「破迷開悟」,這才真正是佛學。第三個目標是幫助他「轉凡成聖」,幫助他脫離六道輪迴、脫離十法界,幫助他證得佛菩薩的果位。我們看看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,一生教化的是不是這個樣子;我們今天的修學,與世尊當年所教、所學的相應不相應!這不能不懂。
請看法海菩薩偈頌第八首:
【劫海演妙音,其音等無別,智周三世者,入彼音聲地。】
這一首偈是「入妙音」,第一句『劫海』是講時間之長。諸佛如來、法身菩薩,前面跟我們講三輪教化,這三首偈特別強調語音,它的意義前面跟諸位說過了。『妙音』,包括一切諸佛菩薩為眾生所宣說的無量法門。貼切一點講,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,四十九年為一切眾生所說之法,字字句句都是妙音。「妙」的含義很深很廣,到底妙在哪裡,我們要知道。妙在這個音聲是從自性裡面流露出來的,那怎麼不妙!會聽的人聽佛說法會開悟、會證果,我們在經上常常看到。在楞嚴會上,連摩登伽女聽佛講《楞嚴經》,才講了一半就證三果,會聽!開悟的就更多,如非妙音,如何能令聽眾開悟、證果!
既然如來所說全是「妙音」,佛滅度之後,這些弟子們把佛所講的這些法,用文字記錄下來變成經典,經典變成了「妙法」。諸位聽這兩個字,不要就聯想到《妙法蓮華經》。其實佛所說的一切經都是妙法,要懂得沒有一部經不妙、沒有一句法不妙,就是因為它是從自性裡頭流出來的。凡夫做不到,不要說六道凡夫,九法界的凡夫也做不到。為什麼?沒有見性。沒有見性,他的思想、他的言語從哪裡流出來的?從「識」流出來的,我們講識心,就是「意識、末那、阿賴耶」,從這個地方流出來的。從這個地方流出來的就不妙,這個地方流出來的不是純真、不是純善。
世間修行人,我們常講世間的聖人、賢人、君子,他們所說的話是善,善言善行不能叫妙。為什麼?不能幫助你了生死出三界,只能夠幫助你不墮惡道,生生世世可以享受人天福報。世間善人他們講的是善言善法,不能稱妙法,道理在此地。但是你要曉得,善言善法好懂。為什麼?我們是凡夫,我們起心動念也是從心意識流出來的,容易了解。佛的言語不容易了解,他是從心性裡流出來的,我們是用意識來應,因此往往錯會了意思。我過去講經的時候,曾經跟大家報告過,佛有沒有意思?佛沒有。佛要是有意思,那佛是凡夫,決定沒有見性。見性永遠離心意識,他還有什麼意思!所以經典裡頭字字句句沒有意思,稱性而說,自然的流露。什麼意思,聽的人自己去會,聽的人自己要不用心意識,就入進去、完全明瞭了;自己還有心意識那就難了。
馬鳴菩薩教我們聽經的方法,離言說相,離就是不要執著,不要執著佛的言說相;不要執著佛所講的名字相,名字是術語,你要懂得,不能執著;不能夠執著心緣相,心緣相是「我想它是什麼意思」,一想就錯了。會聽的人「離言說相、離名字相、離心緣相」,會聽!這樣的人聽經會開悟、會證果。我們為什麼聽了這麼多年,愈聽愈麻煩?著了相,著了言說相。佛不在世了,現在佛的言語寫成文字,你著了文字相。著了名字相,裡面一些名詞術語,名詞術語是佛為說法方便假設的。佛說一個「佛」,你執著真的有個佛,錯了。「佛」這個名相怎麼建立的?是跟眾生對立建立的。沒有眾生這一邊,佛那一邊也沒有了,假名建立的。佛教化眾生確實用心良苦,其實佛並沒有什麼用心,我們凡夫看到的時候,那真的是叫用心良苦。以種種方式,佛經裡面講善巧方便來誘導眾生,真的有緣得度;沒有緣愈聽愈迷惑,不是墮落在煩惱障,就是墮落在所知障。
開經偈上講的「願解如來真實義」,這句話談何容易!我們不能不細心去觀察。怎樣去學?你說現在叫我們離「言說、名字、心緣」,我們做不到,那得要功夫。我們是凡夫,因此佛教凡夫有教凡夫的一套方法。佛在戒律,「律藏」裡頭講過很多次,「不先學小乘,後學大乘者,非佛弟子」。佛為什麼要說這個話?佛這個話對我們來講是真實語,大乘佛法擺在此地,我們沒有小乘的根基,聽是聽得很歡喜,不得受用,入不了境界。原因在哪裡?沒有能夠離心意識。所以大乘法聽了之後空歡喜一場,你的煩惱習氣放不下。從前李老師常常跟我們講,縱然你會講經,講得天花亂墜,你的煩惱習氣沒斷,該怎麼生死,還是怎麼生死。講經是什麼?講經是屬於福德。你來生還不一定到哪一道去受生,但是你這一生能夠講經說法,無論在哪一道,你都有智慧。
我們同學,你們都知道安世高朋友的故事。安世高那個同學到[共+阝]亭湖去作龍王去了,畜生道,他投生作一條大蛇,他去作神道。牠為什麼那麼靈驗?過去生中明經,他講經說法。他福報很大,信徒很多,供養非常豐富,他前生喜歡布施。這個同學過去是個出家人,明經好施,得這個果報,這些都是事實。李老師當年告訴我,如果不開悟,不能夠契入,就變成六道裡面的有漏福報,享這種福容易造業。你就想想安世高這個同學,他做了龍王,水神。凡是經過[共+阝]亭湖,這是牠的地盤、牠的勢力範圍,你不去祭拜牠,你這條路就不平安,常常刮一陣風,你的船翻掉了,你的財物損失了,甚至於連命都保不住,牠有這個能力。如果得罪牠,牠就給你發一場大水,人跟畜生多少人受災難。這是牠造業,逞一時之快,福報享盡了,死了之後墮地獄。[共+阝]亭湖這個龍王自己也很清楚,知道自己一生造的罪業很重,還好前生的善根深厚,同學成就了,求同學來幫助牠、來超度牠。同學勸牠斷惡修善,勸牠回頭是岸,把牠把所有的財物統統捐獻出來,建一座佛寺,以這個福德,牠脫離畜生道,生忉利天。這個事情是安世高替他辦的。我們讀了這段公案,要知道警惕。
所以今天我在這裡講佛門裡頭一乘圓教的大法,我並不勸你們學習,你們可以聽。為什麼?我所講的,把這個大法完全遷就於我們現前的境界,完全落實在自己生活範圍。可是你怎樣才得利益?這就是我特別勸勉同學的,你一定要學《弟子規》,要學《了凡四訓》,要學《太上感應篇》,要學《沙彌律儀》,要學《阿難問事佛吉凶經》,你才能得受用。還是世尊一句話,「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者,非佛弟子」,還是這句話。前面所說這幾樁都是要點,必須落實小乘,聽大乘法才有受用。沒有小乘的基礎,大乘法沒有用處,你聽了之後增長記問之學;換句話說,增長聰明,但是不是智慧。你聽得多、記得多,你會說,不是自己的境界。
「妙音」真的是妙不可言,不可思議。『其音等無別』,大乘經上佛常說,「佛以一音演說法,眾生隨類各得解」,一點都不錯。佛的經展開,每個人的解釋不一樣,眾生隨類各得解,這就妙,不是一個講法。這裡頭最重要的是怎樣落實到我們現前的利益,這個法對我們就有意義、有利益。如果講經與我們現實的利益脫了節,這個佛法對我們就沒有作用。這個意思經裡面講得太多了,要懂得觀機。
《內典講座研究》裡面,我跟同學說到觀機,講到三點:第一個是「人」,我們為哪些人講。第二個是「時」,我們在什麼時候講。今天從大的方面來說,五濁惡世,時節因緣要搞清楚,是什麼時代。第三個是「處所」,我們在什麼處所講。你都搞清楚、搞明白,才能契機。面對這些聽眾,在此時此處最得利益,那你的講經就成功。所以古大德的這些註疏,我們要知道,他註解的是當時,是對那個時候的人、時、處,我們只能夠參考,不能完全依靠。完全依靠是要把現實的環境否定掉,把這些人當作唐朝時候人,把現代這個時代看作唐朝的時代,那你豈不是錯了!那個時候的人讀這個有受用。現在讀的時候,你要懂得他的精神、義趣所在,所謂是通權達變,我們才能得受用。如果你要是不通,完全守住他的規矩就錯了,你全錯了。那就是古人常說的「盡信書不如無書」,你會被人誤導。別人並沒有意思誤導你,是你自己誤了自己。所以取註也不是個容易事情。
同學們跟我這一段時間,你要細心觀察我怎樣利用註解,這很值得大家做參考。我並不是除了佛法之外,對於世法不聞不問了。如果對於世法一切放下,不聞不問,我們講東西就不契機了,對於現實的社會毫無幫助,你所講的是玄學,談玄說妙與現實完全脫節了。你們聽聽我講東西與現實不脫節,你就曉得我對於現實環境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我雖然不看報紙、不看電視、不聽廣播,可是我什麼都知道。怎麼知道?平常聽聽同學們說說就知道了。他們看報紙,他們聽新聞廣播,聽到來跟我說說就行了,我就不必看,我就知道了。我知道之後,我就曉得這個經我應該怎麼講法。
世間事沒有放下!放下是什麼?心裡頭不執著。心裡頭沒有事,可是外面環境這些事實它真的存在,我心裡頭沒有事,心裡才生智慧。你把這些拉拉雜雜事情統統放在心裡頭,就把你的智慧堵塞住了。要清楚、要明瞭,不能分別、不能執著,這是功夫。決定沒有分別執著,而是樣樣清楚、樣樣明瞭,我們才有方法幫助社會,幫助大眾。中國諺語有所謂「當局者迷,旁觀者清」,我們在這個世間永遠做一個旁觀者。當局怎麼迷?當局有自私自利。起心動念他想到利害,什麼於我有利,什麼於我有害,他就迷了,事情就看不清楚了。旁觀者是什麼?事情清清楚楚,對我自己沒有利害。
我們在講席當中常講的,無論順境逆境、善緣惡緣,我們的心全是平等的。順境善緣不起貪念,逆境惡緣不起瞋恨。尤其是佛在《八大人覺經》上講的幾句話,我們要把它當作座右銘。佛說了三句話,「怨親平等」,怨是冤家對頭,親是你最親愛的人,兩個極端。我們講善緣惡緣,緣是人事環境,親是親愛的、是善緣,冤家對頭是惡緣,這兩個拉平了,平等。我對最親愛的人、對冤家對頭是一個心,決定不是兩個心,怨親平等。「不念舊惡」、「不憎惡人」,這個人過去做了壞事,不要去記他;這個人是惡人,也不必去憎恨他,完全用平等心來對待,這是修行功夫,這是修平等心、修清淨心、修慈悲心。
「清淨平等慈悲」是菩薩必須具備的條件,從哪裡修?就從這三句教誨中修,「怨親平等、不念舊惡、不憎惡人」,你看這個心多舒服!多清淨!多麼自在!日常生活與大眾相處,隨緣而不攀緣,真的得大自在。別人對我有誤會、對我毀謗,甚至於陷害我、欺騙我,一笑了之,沒事!我們絕對沒有一絲毫報復的念頭。他騙了我的財物,我絕對不會有一個念頭把財物討回來,布施給他們,供養給他們,常行布施供養,何必把這個事情放在心上,何必看到他是惡人,不用。我們學佛是學這些東西。我們是不是真的吃虧,是不是真的上當?告訴你,沒有。為什麼?因果通三世。
你要是了解事實真相,你才真正了解世間人絕對沒有一個人可佔別人便宜的,沒這個事情!哪個人吃了虧、上了當,沒這個事情,來世他還給你。我今天歡歡喜喜的布施,來生他歡歡喜喜的供養,一點也沒吃虧,一絲毫也沒上當。佔便宜,到後來才知道一分一毫的便宜都沒佔到,「萬般將不去,唯有業隨身」,這個道理與事實真相,你要是真的搞清楚、搞明白,你在這個世間不管什麼環境,都能心平氣和沒有煩惱,你得自在!自在、隨緣,那個心就跟六祖惠能一樣,「常生智慧,不生煩惱」。所以「看破、放下」就重要了,看破是了解事實真相。
『智周三世者』,智慧周遍三世者是佛菩薩。『入彼音聲地』,這是真正把佛的說法聽懂、聽明白,得受用了。下面第九首是入一切音:
【眾生所有音,及佛自在聲,獲得音聲智,一切皆能了。】
前面兩首是你會聽佛法,佛的音聲演說你會聽,你講經說法要契理,這一首是你會聽眾生的音聲,也是大學問,不能疏忽。一切眾生他的一言一笑,我們要懂;他的一個動作、一個言語,你要曉得他是什麼意思。我們知道了,說法就契機,所說的正好適合他的意思,他聽了歡喜。不懂得眾生,不了解眾生,你的教學怎麼樣能夠收到效果!眾生,實在說,他的心情不定,諸位念《地藏經》就看得很清楚,「性識不定」。不像佛菩薩、修行人有禪定的功夫,他的心是定的,前面講「入無量三昧」,這句話說明他心定。
凡夫性識不定,自己會生煩惱、會胡思亂想,外面又會受境界的誘惑。看到人家一個動作,聽到人家一句話,他很在意,可能會想好幾天。這些事實真相,學佛的人都要懂得。我們一般人講察言觀色,「察言」是聽他的話,話裡頭含著什麼意思你要能懂;「觀色」是看他的表情,看他的動作,那裡頭含什麼意思,都是屬於學問。菩薩內行!所以他學得很快,輕輕一個暗示,會的人完全明白了,辦事敏捷。這樣的人往往會得到長官、主人的愛戴歡喜。如果不懂,像個木頭人一樣,暗示一點都不知道,言語教導你,你還錯會意思,作主管的人不教你了。世法如是,佛法亦不例外。
老師,說實在話決定沒有私心,決定沒有偏心。但是你在事上看,為什麼對這個同學教學的方法、態度跟對那個同學不一樣,這是我們親身經歷的。我跟李老師十年,李老師對待同學的態度不相同,但心是平等的、是慈悲的。然後我們曉得為什麼不相同,學生根性不相同。有很靈敏的,悟性高的,他是另外一個方法教他;有比較遲鈍的,悟性很差的,另外一個方法教他。不一樣!我在台中十年,李老師教我的方法,我就沒有看到有第二個人。什麼原因?我頭腦靈活,我能察言觀色,我有悟性。所以我拜他做老師,他開出三個條件。跟李老師那麼多的學生,從來沒有一個人像我這三個條件。以前我跟過方東美先生、章嘉大師,他們雖然沒有明說這三個條件,實際上暗中是有這三個條件。由此可知,這些善知識觀機的本事高明。
『眾生所有音』,他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;眾生所有的音,你的說話,眾生所有的色相,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『及佛自在聲』,上,知道佛講經說法;下,了解眾生的根器。『獲得音聲智』,他在這裡面開智慧,根本智、後得智他都得到了。「後得智」就是我們一般講的善巧方便,所以世出世間法都能通達,都能明瞭。『一切皆能了』,「一切」就是世出世間法都通達,這才叫真的開智慧。所以你通達佛法,不通達世間法,不能度眾生;不但不能度眾生,自己修行都有障礙。
從前李老師教我,跟我談這個問題,佛法就暫時不說,就拿世間法來講。世間法很複雜,我們在世間法裡頭說一樁事,中國有一套叢書《四庫全書》,李老師舉這個例子。你能不能在這一生把《四庫全書》念完?不可能。《四庫全書》的分量差不多是十倍的《大藏經》,現代人不可能一生把《四庫全書》看一遍。何況除《四庫全書》以外,這世間的典籍有多少,你要是不通,你怎麼能夠契機!佛法不說多,三藏十二分教,我們今天講的《大藏經》。我們在台灣所看到的《大藏經》,有三十幾種不同的版本,我收集的不多,我只收集了十種不同版本的《大藏經》,現在放在圖文巴的圖書館裡面。你能夠遍讀嗎?如果不能,換句話說,世出世間法你都不通,你怎麼能夠教化眾生!
最後老師跟我講,實在不得已只有一個方法,「至誠感通」,我們只有求感應。像這部經上每位菩薩說法之前,要求諸佛如來威神加持,只有這個辦法,這個辦法還真有效。用什麼方法來求?真誠心,真誠到極處。真誠,諸位一定要記住,不能有絲毫私心;夾雜絲毫私心,把你的真誠破壞掉了。念念為眾生,念念為佛法,你才能得到如來威神加持。所以念念當中,要照顧到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,沒有這個大的心量,跟佛的心不相應。念念要發心為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服務,你就能得佛力加持;不是真心不行,有一點點夾雜名聞利養,感應就沒有了。李老師傳給我的方法,我也傳給你們大家,我沒有一點私心,希望諸位的成就都能夠超過我。一定要超過我,為什麼?底下一代眾生比我這一代難度,至少要難十倍,你們要超過我十倍,你將來度眾生才有能力應付。現在時間到了。
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(2017-05-24 16:21:57)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