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576卷/视频/文字)jingkong法师主讲

admin 大方广佛华严经评论阅读模式

视频A


视频B

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五七六卷)  2002/1/13  澳洲淨宗學院  檔名:12-017-0576

  諸位同學,請看「如來現相品」,光召有緣偈頌第七首:

  【十方佛子等剎塵,悉共歡喜而來集,已雨諸雲為供養,今在佛前專覲仰。】

  這首偈是說明十方菩薩已經集合到道場,這是「引例勸歸」。『十方佛子』就是菩薩,他們代表的人物,緊接著後面的經文就會說到,數量太多太多了。『等剎塵』這是講佛剎微塵數,佛剎不是一個佛剎,是十方三世無量無邊的剎土,每一個佛剎把它磨成微塵,這個數量沒有辦法想像,只有用不可思議來形容,數量是這麼多。見到佛光,佛是從口中放光,口代表說法,代表言教,為一切眾生說五乘法,所以盡虛空遍法界都在這一會,這一會是究竟圓滿的大法會。

  『悉共歡喜而來集』,今天毘盧遮那佛召集,各個都非常歡喜來參加這個集會。『已雨諸雲為供養』,這一句就是世尊十號裡面的應供,佛為人天九法界真正的福田,所以供佛的福報最大,功德不可思議。這個經裡面常常講的這些供養具都是表法的,總而言之最重要的供養是如教修行供養,這比什麼都重要,我們決定不能夠疏忽,依教修行供養。『今在佛前專覲仰』,清涼大師註解裡面告訴我們,這是大眾已經集合,「引例勸歸」,就像古佛、過去諸佛一樣的儀式,確實顯示出佛佛道同。由此可知,這個儀規是性德,唯有性德的流露才會完全相同;如果是意識心裡面,個人有個人的分別執著,不會相同的。隨順性德當然就沒有例外,這一點意思我們要能夠體會得到,性德無為而為,為而無為。經上講的「諸雲」,「諸」是諸多的供養,「雲」是比喻三輪體空。供養的人、接受供養的人都不生執著,沒有分別,所以用「雲」來表法。這首偈表佛十號當中的「應供」。第八首:

  【如來一音無有量,能演契經深大海,普雨妙法應群心,彼兩足尊宜往見。】

  偈頌末後一句很明顯,結的是十號裡面「世尊」。『如來一音無有量』,無量無邊一音而演,「一音」我們現代人所謂是母音,也稱為圓音,佛法裡面稱為一音,經上常講「佛以一音而說法,眾生隨類各得解」。『能演契經深大海』,佛經稱為「契經」,上契諸佛所證之理,下契眾生可度之機,理是一個:性體、性德,機是講眾生無量無邊。眾生根機不一樣,理是一個,佛教化無量無邊不同根機的眾生,一定是應機說法。這個眾生的根性,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,他的程度,佛經裡面常講五種根性:菩薩根性,聲聞根性,人天根性,他是哪一種根性,給他說什麼法。還要觀察他的程度,觀察他過去生生世世的善根,過去生中有沒有學過?修學哪些法門?佛有能力觀察,所以佛說法契機。我們沒有這個能力,只能夠在一般觀察大概估計來衡量,沒有法子確定。我們是推測,佛是定中現量境界,任何一個眾生過去生中生生世世,佛都看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說法契機。隨順眾生過去的修學,我們講說話投緣,聽的人生歡喜心。

  佛無有定法可說,這個道理一定要懂,甚至於說佛無有法可說,這都是真的,一點都不假。佛的法是怎麼說出來的?因為眾生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違背性德,佛給他講這些是錯誤,把這些錯誤改正過來,回歸到自性,這就叫說法。所以佛哪裡有法可說?真的是無法可說。如果眾生沒有過失,佛就沒有法說了,這是一點都不錯,眾生沒有過失,佛就無法可說。所以沒有過失這個人就叫做佛,佛跟佛見面一句話都沒有,沒有過失。九法界眾生跟佛見面,佛有法可說,為什麼?九法界眾生即使是等覺菩薩,他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破,佛還可以教他,有法可說。證得究竟圓滿的果位,自性圓滿的顯露,一分一毫的過失都找不到,還有什麼話可講?這是到了究竟圓滿的境界。由此可知,眾生迷得愈深,業障愈重,佛說法就愈多。所以在人間說得最多,人的毛病習氣太重,道理就在此地。

  『普雨妙法應群心』,「普雨」是形容世尊為一切眾生平等說法。「妙」,妙的意思很深,一般講「說而無說,無說而說」,這個法就妙。六道眾生的言說沒有妙的意思,為什麼?著相。換句話說,離妄想分別執著這就妙,沒有離開妄想分別執著就不妙。妙與性德相應,不妙與性德相背,與性德相背的與煩惱相應。

  『彼兩足尊宜往見』,這一首說的是佛,「兩足」必須要清楚,不能夠看到這個字面,看字面那就錯了。很多年前,我還沒有到台中之前一兩年,有一位美國的佛學家到台中去訪問李老師,跟李老師談佛法。這美國人談的佛法,李老師搖頭不能接受,李老師講的佛法通過翻譯,這美國人也不以為然,這個局面很尷尬。於是李老師看到他帶的一本書就問他:「你帶的是什麼書?」他說:「這是佛學字典」,英語翻譯的佛學字典。李老師靈機一動,他說:「兩足尊是什麼意思?」這個外國人就把兩足尊查出來,告訴李老師:「兩條腿裡面最尊貴的」,李老師聽了笑笑,又問了一個問題,結果搞清楚之後,李師說不必談了,就送客了。望文生義,完全搞錯了,但是字面上他翻的沒錯,足是腳,兩足不是兩隻腳嗎?兩隻腳有什麼好尊貴的?兩是兩樁事,一個是福一個是慧;足是滿足,你的智慧滿足,你的福德滿足,這兩種滿足那就是世出世間最值得尊敬的人。李老師說這個編字典的人怎麼翻的!古德常講,「望文生義,三世佛怨」,三世佛都喊冤枉。「宜往見」,「宜」是應該,應該去見佛,應該向佛請教。這樣一個大智慧大福德的人,有緣遇到不能空過,意思在此地。第九首:

  【三世諸佛所有願,菩提樹下皆宣說,一剎那中悉現前,汝可速詣如來所。】

  每一首偈都勸我們親近佛陀。這一首,清涼大師註解,「義海頓演,宜速及時」,這兩句話我們要記住,確確實實是勉勵我們,勸導我們。「義海」是比喻世尊,義是義理,深廣像大海一樣,是說佛的智慧德能,無所不知,無所不能,稱為義海。「頓演」不是漸說,是在這一會當中教學就圓滿,這個難得!相當不容易。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「速成班」,你要有機會遇到,趕快去,不能把這個時節因緣貽誤,那就可惜。

  『三世諸佛所有願』,雖然說一個字,我們要明瞭,佛的心、佛的願、佛的行、佛的證,如果細說,就像前面所講的如來果地上的十種境界。在本經有二十句問,諸菩薩眾念請的前二十句,這一個願字全都包括了。『菩提樹下皆宣說』,什麼經是菩提樹下宣說的?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,世尊示現成道,在菩提樹下入定,定中宣說的。我們在經典裡面看到有兩個說法,兩個說法都有依據,一種說法是世尊二七日中宣講這部大經;另一個說法,三七日中。二七是十四天,三七是二十一天,這兩種說法都不能說有錯,這是講頓說、頓演,這裡頭真的是表演。華嚴法會真的是在表演、演說,演跟說大概是平均的,一半是演一半是說。這是對法身菩薩所講的,不是法身菩薩你沒有能力入佛境界、佛的三昧境界,你怎麼能參加這個法會?由此可知,華嚴會上所列的一切大眾,異生眾裡面人天眾、雜神眾,都是諸佛如來、法身大士應化的。形象上示現的是一個神眾、天眾、天神,實際上都是諸佛菩薩,那是示現的,做為九界眾生的代表。我們凡夫煩惱沒有斷,沒有明心見性,這一會雖然在眼前,我們有目不睹、有耳不聞,不見不聞。再跟諸位說,這個會散了沒有?沒散。什麼時候我們能把見思煩惱斷了,無明也破個幾品,就入這個境界,這個境界就是華嚴法會。

  『一剎那中悉現前』,「一剎那」是講時間的短促,清涼大師講的「義海頓演」,頓就是一剎那。從這個地方我們就明瞭時間不是真的,時間的長短是從凡夫妄想分別執著裡面生的,實際上沒有。自性裡頭沒有時間也沒有空間,性體是一,性相還是一,就是唯心所現的相分,相也是一,所以叫一真法界。性體叫一心,一心跟一真是一樁事情,不是兩樁事情,能所不二。能現的是一心,所現的是一真法界,把一真法界變成十法界、變成無量無邊的法界,是唯識所變。識是什麼?識是妄想分別執著,就是佛在大經上常講的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,心想是識。不明白的人他以為真的有無量無邊法界,明白的人、覺悟的人他曉得,無量無邊法界原來就是一真法界。所以,剎那現前。

  『汝可速詣如來所』,「詣」是到達,你趕快去見佛,見佛聞法。見佛供養是修福,聞法是開慧,福慧雙修。「速詣如來所」,如來是佛十號之一,《金剛經》上有解釋:「如來者,諸法如義」,這個解釋得好。如是什麼?如是真如自性。無量無邊的諸法,那是相、法相,法相無量無邊,法性是一個,諸法如義。無量無邊的法相是一個法性,能變能現是一,所現所變無量無邊。隋唐時代賢首國師,清涼大師的老師,用金獅子來做比喻,說明這個事實真相。「以金作器,器器皆金」,他把金比作法性,把器比作法相,這個我們好懂。我們今天到銀樓去參觀,黃金製造的器皿也有幾千種、上萬種,你去看他的展覽琳琅滿目,真的是美不勝收。你是看相,看它的相,如果看它的質料,一個!全是黃金,除黃金之外什麼也沒有。

  賢首大師用這個比喻給我們說明,這個金器就像是宇宙萬法,虛空法界剎土眾生依正莊嚴無量無邊,共同一法性。從這個比喻我們能體會得到,「如來」是從法性上說的,諸法如義。如來還有一個意思:今佛如古佛之再來,為什麼?佛佛道同,佛跟佛沒有兩樣。給諸位說,等覺菩薩跟等覺菩薩還有不相同。文殊是等覺菩薩,普賢是等覺菩薩,觀音是等覺菩薩,地藏是等覺菩薩,彌勒也是等覺菩薩,確實他們各個有不同的地方,我們可以說大同小異;到了佛這個地位,一絲毫差別都沒有,今佛跟古佛一樣,沒有兩樣。如果有兩樣,那是菩薩不是佛,如果是佛決定相同。清涼大師講,如來有倣同先跡這個德號。這是將佛的十種德號說出來。末後這首偈:

  【毘盧遮那大智海,面門舒光無不見,今待眾集將演音,汝可往觀聞所說。】

  大會的主席是毘盧遮那如來,毘盧遮那是梵語,翻譯成華文的意思是遍一切處、遍一切時,用現代的話來說,遍一切時空。諸位要記住「一切時空」,時空裡面為什麼有一切?有不同維次空間的時空,所有一切不同維次的時空全都包括了,一樣不漏,所以在佛法裡面稱他為法身佛。近代天主教、基督教講他們的上帝,也說這個意思,上帝不是一個人,不是一個有形的東西,祂是遍虛空的,無所不在。這個說法很像佛經裡面講的法身,如果他們肯定這是上帝,這個宗教可以統一了。為什麼?確實是一樁事,不過就是名稱不同而已,在佛教裡面稱為法身佛,在他那個地方稱為上帝。原來上帝就是法身佛,法身佛就是上帝,宗教之間的衝突應當沒有了。基督教不可以稱佛教是魔鬼,稱魔鬼那不是變成上帝是魔鬼了?那講不通;佛教也不能把基督教看成外道,他們所追求最高的是法身,跟佛法所求的沒有兩樣。只可以說形式不一樣,方法不一樣,方向、目標都是相同的,最後都達到同一個目標,這個事情是好事,我們舉雙手贊成。法身如來圓滿的大智,能現虛空法界,能現剎土眾生,這不是『大智海』嗎?大智、大德、大能。

  『面門舒光無不見』,「光」是從毘盧遮那佛口齒之中放出來的,這是放光。『今待眾集將演音』,今天佛在那裡等待,等待大眾統統集會,將要為大家演說妙法。演說什麼妙法?說明宇宙人生真相。這一樁事情只有他能說,為什麼?他是能現,他也是所現,他是能變,他也是所變,所以到他這個境界才是真正的究竟圓滿。世尊在此地勸大眾,『汝可往觀』,你可以去參觀、可以去聽教,你去看看。「往觀」是示相、現相,根性利的一看就明白、就覺悟了;中下根性看不出來,沒有關係你再聽講,佛會有詳細的說明,這就是這一部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。向下的經文,就要為我們介紹新集的大眾,前面在第一品裡面那是當會的大眾,華藏世界裡面的大眾,同生眾、異生眾,這個地方是講十方世界,不是華藏世界,十方世界的新集眾。

  佛放光,這些菩薩有緣看到這光明,知道佛要說法,說究竟圓滿的大法,光召集他們。這一個殊勝的機緣不能錯過,真是希有的因緣。我們是凡夫,沒有這個機緣參與盛會,但是龍樹菩薩在龍宮裡面得到這個下本《華嚴》,下本實在講是《華嚴經》的提要,流傳到今天,我們看到的是中文譯本。經文雖然不足,這個緣分也是希有難逢,我們從這個本子裡面得到一些訊息,歡喜讚歎。這一段經文我們就講到此地,偈頌這是光中的讚頌,這十首偈讚歎如來十號,十號將如來大智、大德、大能完全表示出來了。

  如來現相品,第三段「所召雲奔」:

  【爾時十方世界海一切眾會,蒙佛光明所開覺已,各共來詣毘盧遮那如來所,親近供養。】

  這一段是總說。『爾時』,讚頌結束之後。『十方世界海一切眾會』,見到毘盧遮那如來放光,光中讚歎佛的十種德號,十首偈讚頌佛的十種德號。有緣的菩薩見到光明,聽到讚頌的勸請,於是都來到毘盧遮那如來所,親近供養,來聽佛教誨。下面這是別說,「十方」就是十段,第一段是東方,每一方都有十樁事情,這個介紹是很有體系的。

  【所謂此華藏莊嚴世界海東。】

  這是把方向說出來了。這個地方我們要留意,前面「世主妙嚴品」裡面所講的,都是華藏世界裡面這些菩薩們,無論是同生、異生都是菩薩,我們必須要曉得全都是菩薩。這個地方所講的是華藏世界以外,我們講的「他方世界」,這個他方不是娑婆世界的他方,是華藏世界的他方,在華藏世界海的東面。

  【次有世界海,名清淨光蓮華莊嚴。】

  這是介紹剎土,我們講的剎海,那個範圍跟我們這個華藏世界海同樣的,這是講的大世界。現代天文學家還沒有這些說法,換句話說,今天科技的發明,科學工具依舊沒有辦法突破華藏世界。這是華藏世界之外,『有世界海,名清淨光蓮華莊嚴』,世尊為我們介紹,這是講的剎海。

  【彼世界種中,有國土,名摩尼瓔珞金剛藏。】

  名詞都有表法的意思,從這些名詞當中我們能夠概略的了解那個世界的狀況。我們這個世界叫華藏世界,他們那個世界叫「清淨光蓮華莊嚴」世界,跟我們這個華藏世界不一樣。那個世界裡頭有國土,佛住的地方『名摩尼瓔珞金剛藏』,這些名詞都不必細說,表法的意義前面都說得很多,摩尼代表什麼,瓔珞表什麼,金剛藏表什麼,我們都有了概念。這是佛國土,一尊佛的剎土。

  【佛號法水覺虛空無邊王。】

  這是佛的名號。諸佛菩薩名號都是為了教化一切眾生而建立的,一定要曉得,諸佛菩薩沒有名號,名號是隨眾生的需要而建立的,所以顧名思義就曉得那個世界眾生的狀況。有佛,一定有幫助佛教化眾生的菩薩,「主菩薩」。像我們這個世界,釋迦牟尼佛在我們這個世間示現成佛,也有兩位尊者傳法的、幫助他的,一位是迦葉、一位是阿難。迦葉傳禪宗,阿難傳教下。在娑婆世界這個大世界,釋迦牟尼佛的兩位助手是文殊、普賢,文殊菩薩表慧,代表解門,普賢菩薩代表行門,一佛二菩薩。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是主佛,兩位主菩薩,一位是觀音、一位是大勢至,觀音表行門,大勢至表解門,這是佛法裡頭一般的表法。換句話說,一位菩薩代表自性本具般若智慧,一位菩薩代自性本具的德能,所以他不需要第三位。自性本具的相好,佛跟菩薩的色相就代表了。摩尼瓔珞金剛藏世界,也有一位主菩薩:

  【於彼如來大眾海中,有菩薩摩訶薩,名觀察勝法蓮華幢。】

  經文為了簡略,諸菩薩只介紹一位,其他的菩薩都在底下「眷屬數」裡面。

  【與世界海微塵數諸菩薩俱。】

  這是東方清淨光蓮華莊嚴剎土,這是一個大世界。觀察勝法蓮華幢菩薩與他們國土裡面有緣的菩薩,這個一定要記住,光召有緣。

  【來詣佛所。】

  都到華藏世界毘盧遮那佛法會的場所,到這邊來集會。下面是他們攜帶的禮物,我們這樣講法大家好懂,就是供品,供養的物品。當然菩薩多,這麼多的菩薩,每一位菩薩所帶的禮品說不盡。經文裡面把它總歸納為十大類,這個說話就方便了。經文有十句:

  【各現十種菩薩身相雲,遍滿虛空而不散滅。】

  這一句是總說,『各現十種菩薩身相雲』。第一種是以身相供養,普賢菩薩講廣修供養裡頭最重要的一條,是如教修行供養。「十種」是表圓滿,就菩薩來說是十波羅蜜,是修德。十種波羅蜜圓滿的身相,『遍滿虛空而不散滅』。有緣的人沒有一位不是如教修行的,陽奉陰違與佛無緣,依教奉行與佛有緣,希望我們同修們要明瞭,學佛一定要跟佛菩薩做個有緣人,這就對了。三福六和、三學六度、十大願王一定要奉行,這就是以「身相雲」供養。「而不散滅」,永恆不變。

  【復現十種雨一切寶蓮華光明雲。】

  這裡面表法的意思,說十種都是講的圓滿。『雨』是從上面落下來,散華供養。菩薩飛行在道場上空,散『寶蓮華光明雲』。「蓮華」表法的意思前面說過,清淨無染。

  【復現十種須彌寶峰雲。】

  「須彌」是山的名字,意思是妙高。這是以大地來供養,須彌表大地,表妙高,也是表法。今天毘盧遮那如來要給我們說究竟大圓滿的法,用『須彌寶峰』來表示。

  【復現十種日輪光雲。】

  在我們這個世間最明亮的發光體就是太陽,它表智慧,十種圓滿的智慧,表圓滿。

  【復現十種寶華瓔珞雲。】

  『寶華瓔珞』,在古時候印度無論是男子女人,都歡喜用花來莊嚴自身。花環戴在頭上叫鬘,穿成一串放在頸子上面就叫瓔,我們叫瓔珞,花環瓔珞,「寶華瓔珞雲」。身上的裝飾,都是表福慧莊嚴。

  【復現十種一切音樂雲。】

  音樂是古聖先賢教化眾生重要的方法,世法如是,佛法亦如是。所以文化從哪個地方發源的?從音樂、從歌唱,這是文化的根源。佛教化眾生不離音樂,所以佛門非常重視梵唄。樂能調心,消除妄想分別執著,也就是消除煩惱習氣。

  【復現十種末香樹雲,復現十種塗香燒香眾色相雲。】

  香跟香料都是日常生活當中不能缺少的。『末香』是現在我們講的香粉,香做成粉末,這一類的稱為末香。『塗香』現在一般用液體,香水;還有做成濃一點的膏,像雪花膏,這是塗在身上的,叫塗香。第三種『燒香』,燒香現在在佛門裡面用得最普遍。香表戒定,香讚裡面有戒定真香,也表五分法身,五分法身裡面有戒、定、慧、解脫、解脫知見。所以我們見到香、聞到香,要想到五分法身是真香。

  【復現十種一切香樹雲。】

  「香樹」是所有一切眾香的來源,以這個為供養。香表善法,『一切香樹』表一切善法。後面這一句總結:

  【如是等世界海微塵數諸供養雲,悉遍虛空而不散滅。】

  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給我們說,東方供養雲應有十種,但是這裡只有九句,九句裡頭有一句塗香、燒香合在一句,所以還是十種,十代表圓滿。經文上說「各現」,所有與會的這些菩薩,主菩薩帶領眾菩薩,各個都現供養,不是推一個代表,每一個人都現,重重無盡,各遍虛空而不散滅。我們看這個供養的莊嚴,供養完全是表法,顯示這一部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是不思議的妙法。

  【現是雲已,向佛作禮以為供養。】

  『現是雲已』這一句是說他們攜帶的禮物,把這些禮物概略的做一個介紹,這些菩薩見到佛,向佛行禮。『以為供養』,把自己攜帶的供品呈獻,獻供。

  【即於東方,各化作種種華光明藏師子之座,於其座上,結跏趺坐。】

  向佛行禮,獻上這個供品,然後就在東方化座而坐,化是變化。清涼大師在《疏》裡告訴我們,十方這些菩薩他們化座,那個座的體相不一樣,「而皆同名蓮華藏師子之座」,這個座位的名字是一樣。蓮華藏表什麼?表出污泥而不染,蓮華的根長在泥裡頭,泥代表六道;蓮華的莖在水裡頭,水代表四聖法界;花開在水上面,表一真法界。脫離六道、脫離十法界,到一真法界,一真法界裡面的菩薩,這是《華嚴經》上說的法身大士。「藏」是含藏,華裡面藏蓮子,又表因果同時,「因該果海,果徹因源」,表這個意思。「師子」比喻諸佛如來,獅子是獸中之王,如來是法中之王。佛的學生、佛的真子是菩薩,明心見性的菩薩是佛之真子、法王子,佛是法王,菩薩叫法王子。佛坐的座位叫師子座,菩薩座位也稱為師子座。

  清涼註解「蓮華藏」有三個意思,第一個就菩薩來說,「表含藏開敷」,菩薩好比蓮子,因果同時,蓮子含藏在蓮華裡面。第二個「約所詮,將說依報故」,表這個法門。下面佛先說毘盧遮那佛的依報,依報好比是華,正報是蓮子。第三個「約諸會,通顯華嚴故」,就本經九會來講,華是蓮華藏,是通表全部的《華嚴》。這裡講的是十方,十方有上方、有下方,各坐於本方,他從哪個方向來的,坐在哪個方向。「佛圓迴身,皆見面故」,佛的身跟我們凡夫身不一樣,我們凡夫身,坐在我面前看見,坐在我背後看不見,坐在我上下也看不見。清涼說佛是圓迴身,圓迴身是什麼意思?《楞嚴經》上講的六根互用,那就無所不見。六根是什麼?身是根,身能見,頭頂也是身,腳下也是身,前面是身,後面也是身,每一個根都具足六根的德能。眼能見、能嘗、能聽,耳也能見、能聽、能嗅,六根互用,通了!我們今天六根各個有自己的境界,彼此不通,眼只能見不能聽,耳只能聽不能嗅,所以說各有各的境界;到如來果地上完全圓通,圓滿通達沒有障礙,無論他在哪一方,佛都看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所以華嚴教跟其他大乘不相同。這個十方,東方詳細的介紹出來了,後面我們就不必這麼麻煩,略略的帶一帶就可以。現在看第二「南方」:

  【此華藏世界海南。】

  這一句是定方向。

  【次有世界海,名一切寶月光明莊嚴藏。】

  這一句是講剎海。

  【彼世界種中,有國土名無邊光圓滿莊嚴。】

  這一句是介紹世界。

  【佛號普智光明德須彌王。】

  這是國土當中的佛名。

  【於彼如來大眾海中,有菩薩摩訶薩,名普照法海慧。】

  這一句是主菩薩。

  【與世界海微塵數諸菩薩俱。】

  這是眷屬數。

  【來詣佛所。】

  這是到佛所。

  【各現十種一切莊嚴光明藏摩尼王雲,遍滿虛空而不散滅。】

  向下這十句是「興供雲」,這是清涼大師科判裡的科題,用現在的話說,向下十句經文是說菩薩們帶來的供養,供品或者是供具。攜帶來的供品,這是第一種。

  【復現十種雨一切寶莊嚴具普照耀摩尼王雲,復現十種寶燄熾然稱揚佛名號摩尼王雲,復現十種說一切佛法摩尼王雲,復現十種眾妙樹莊嚴道場摩尼王雲,復現十種寶光普照現眾化佛摩尼王雲,復現十種普現一切道場莊嚴像摩尼王雲,復現十種密燄燈說諸佛境界摩尼王雲,復現十種不思議佛剎宮殿像摩尼王雲,復現十種普現三世佛身像摩尼王雲。】

  這是十句十種,後面是總結:

  【如是等世界海微塵數摩尼王雲,悉遍虛空而不散滅。】

  到這個地方這是一大段,說明主菩薩率領眾菩薩來到華藏世界,見毘盧遮那如來,他們攜帶的這些供品。

  【現是雲已,向佛作禮以為供養。】

  這是行禮獻供。

  【即於南方,各化作帝青寶閻浮檀金蓮華藏師子之座,於其座上,結跏趺坐。】

  這是「化座安坐」,這個大會非常殊勝莊嚴,菩薩這個數字不可思議。我們看看華嚴法會,菩薩來到道場,各人坐各人的師子座,確實如清涼大師所說的,他們的寶座體相不一樣,但是都稱為蓮華藏,都稱為師子座。在東方我們看到的,「種種華光明藏」,南方我們看到的,他們化作是「帝青寶閻浮檀金」,可是這個座都叫「蓮華藏師子座」。毘盧遮那佛很省事,不必設這些座位,座位都是他們自己變化的,各自帶來,變化所作。法會要結束,他們離開了,這個道場乾乾淨淨,一無所有、一塵不染,顯示出清淨的性德。學講經的同學要留意,像這樣的經文,你們在《內典講座》裡面學過,這叫流水文,流水文念念帶過去就可以,不必細說,細說不但耽誤時間,提不起聽眾的興趣。再看西方:

  【此華藏世界海西。】

  這一句是定方向。

  【次有世界海,名可愛樂寶光明。】

  這是剎海。

  【彼世界種中,有國土名出生上妙資身具。】

  這一句是世界的名號。

  【佛號香燄功德寶莊嚴。】

  這是佛名。

  【於彼如來大眾海中,有菩薩摩訶薩,名月光香燄普莊嚴。】

  這是主菩薩。

  【與世界海微塵數諸菩薩俱。】

  這是說他的眷屬。

  【來詣佛所。】

  這是到達毘盧遮那佛說經的場所。下面這十句就是他們帶來的供養具、供品。

  【各現十種一切寶香眾妙華樓閣雲,遍滿虛空而不散滅。】

  第一句都是總說。

  【復現十種無邊色相眾寶王樓閣雲,復現十種寶燈香燄樓閣雲,復現十種一切真珠樓閣雲,復現十種一切寶華樓閣雲,復現十種寶瓔珞莊嚴樓閣雲,復現十種普現十方一切莊嚴光明藏樓閣雲,復現十種眾寶末間錯莊嚴樓閣雲,復現十種眾寶周遍十方一切莊嚴樓閣雲,復現十種華門鐸網樓閣雲。】

  底下一句是總結:

  【如是等世界海微塵數樓閣雲,悉遍虛空而不散滅。】

  西方菩薩供具裡面是供養宮殿、樓閣。在這十方,我們看到諸菩薩所呈獻的這些供具無所不有,也可以說無奇不有,變化所作。我們看到這種莊嚴的形相,很像娑婆世界裡面的他化自在天,世間的大福報、圓滿的福報,不需要自己操一點心、費一點神,所有一切我們今天講的衣食住行樂欲,一切現成,這福報圓滿。在欲界裡面最高的一層天就得這個大福報,第五天叫化樂天,他們生活日常的用具是自己變化所作,確確實實稱心如意。就像極樂世界裡面所說的,我想吃東西東西立刻就在面前,自己變化的,叫化樂天。往上面去第六天叫他化自在天,自己不要變化,從哪裡來的?第五天化樂天人變化的供養,就像此地十方菩薩變化供養毘盧遮那如來,很像欲界第六天那個樣子。但是欲界第六天的福報不能跟華藏世界比,第六天的天王也不能跟毘盧遮那佛相比,他化自在天的天人也沒有辦法跟十方無量菩薩相比。我們讀這個經文,自己一定要明瞭,不能不見性,換句話說,學佛不能不明心見性。要不能明心見性,這樣究竟圓滿的果報、不思議的境界,我們只有聽聽的分,不能契入。見性就入境界,全都是自分的,不是別人的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講到此地。


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(2017-05-24 15:40:35)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5月24日15:40:35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s://ww.wmfjt.com/27086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