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廣佛華嚴經 (第三二三卷) 2000/6/23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:12-017-0323
請看「世主妙嚴品」,得法讚佛,八部四王眾,摩睺羅伽王長行,第十句:
【可愛樂光明摩睺羅伽王,得為一切不平等眾生開示平等道解脫門。】
菩薩修行的法門,與我們有密切關係。『一切不平等眾生』,老實話就是指我們現前的社會,廣義的來講十法界的眾生,十法界眾生都是不平等的,平等法界是一真法界,只有見性才平等,沒有明心見性是決定不平等的。不平等這個差別從哪裡來的?根源都是從妄想分別執著,十法界眾生每一個人妄想分別執著不相同,怎麼會有平等?所以在我們的分上,那就是天台大師所說的,理是平等的,事決定不平等。他老人家給我們說的六即佛,理即佛這平等了,從名字、觀行、相似都不平等,到分證位事才平等。「理事不二,性相一如」,這是法身大士的境界,不是十法界眾生的境界。
清涼大師在這一段註解裡面給我們講,「開生等理」。這個句子太簡略了,我們看不懂,用現在的話再加幾個字進去,就好懂了。「開示眾生,平等性理」,這就好懂了,必須加幾個字進去。「示佛等應」,應是感應,眾生有感,佛就有應,眾生雖然不平等,可是佛的應是平等的。下面說「破情不等」,情是有情眾生,不等就是不平等。「令悟性等」,情不會平等的,但是性是平等的,這叫「平等道」。於是我們就曉得,菩薩為一切眾生開示,平等道究竟是什麼。總結起來,教導眾生明心見性,就是開示平等道。這個好!這才是佛法教學的究竟圓滿,宗門教下都是這個目標。可是我們要記住,念佛又如何?念佛人常說的帶業往生,帶業往生是不是屬於平等道?真正學佛的人對這個事情不能不關心,否則的話,我們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我們的果位還比人家差一等。其實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親近阿彌陀佛,聽阿彌陀佛的教誨,目的還是明心見性。由此可知,明心見性是一切佛法教學終極的目標,淨土宗念佛往生也不例外,我們這才放心了。由此可知,佛法不論哪個法門,《金剛經》說得很好,「是法平等,無有高下」,只是方法手段不一樣,方向目標是相同的,最後都是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。
法門雖然平等,眾生不平等,這個事實真相我們要了解。眾生何以不平等?煩惱習氣不相同。這個經上大別的常說,有人迷事、有人迷理、有人理事皆迷,這是從大的區分來說不平等;細分可以說沒有一個人是平等的,每一個人妄想雜念都不一樣,他怎麼能平等?如果我們將這一些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,那就平等了。佛教導我們與大眾相處,給我們講了六條,六個條件叫「六和敬」,第一條「見和同解」,現在人講的建立共識。佛法從什麼地方來建立共識?佛沒有說你們的見識是錯誤的,我是正確的,你們要放下你們的妄想執著,要都聽我的,佛不是這個說法。佛要是這個說法,他的教學不算高明。佛的教法是教我們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都放下,你也放下,我也放下,大家都沒有妄想、都沒有分別、都沒有執著,這不就相同了嗎?這個教學法高明!所以佛陀的偉大,不是叫我們跟他走,佛絕對不牽著人鼻子走,佛教人個個頂天立地,這才使得我們五體投地,不能不佩服他。
我們懂得佛教學的原理原則,所有一切的方法,這佛經上常講善巧方便,都是誘導我們、幫助我們覺悟的。可是我們自己業障太重太深了,佛的所有方法,我們都不能開悟,這個時候怎麼辦?就是像年輕人一樣,太笨了,太愚痴了,你指他走的這個道路,他自己不會走,畫的很詳細的地圖,跟他講解、教他,他一上路,依舊迷惑了,方向道路都不知道,永遠落在迷途裡頭,這時怎麼辦?只好帶他一程。佛走在前面,我們跟他後面走,走上一段之後,逐漸逐漸自己明白了,可以不需要他帶路,我們自己能到達目的地。六道凡夫,除了這個辦法,沒有第二條路可以走。所以我們不得不要求諸佛菩薩帶我們一程,陪我們走開端的這一段距離。
如果我們連這個道理都不懂,不願意跟著佛走,自己去開一條路來走,這個路就不曉得走到哪裡去了,這是佛經上所講的險道!我們要肯定只有佛的道是正道,為什麼?他是真正過來人,他是真正恢復自性圓滿智慧的人,恢復自性圓滿德能相好之人,真正有經驗。我們要是不隨著他走,自己去開闢一條新路,也能夠通達明心見性,不是容易事情,要是武斷的說一句話,根本不可能!為什麼?經典裡面講得太多,「佛佛道同」,這一句話用意太深太深了!佛佛道同,沒有兩條路。我們要想把這個路走得成功、走得圓滿,不遵循諸佛菩薩、古聖先賢的道路,我們根本就沒有成就的希望。
今天我們所走的路是真正的捷徑,諸佛菩薩都讚歎,直截、快速、穩當、圓滿,這是淨土法門。這個路怎麼走法?決定要遵守五經一論。你對於這六種典籍都能夠通達明瞭最好,實在不能通達明瞭,一部也行,這六種東西任何一種,都能幫助你達到究竟圓滿的目標。可是你要記住一句話,每一部經論最後有一句:「信受奉行」,如果把這個字疏忽了,你念佛發願,還是不能往生。信,是信經典裡面所講的道理,信經典裡面所講的方法,信經典裡面所開示的境界;受,完全接受;奉行,是落實在自己生活上。你每天工作,處事待人接物,都要遵守經典講的道理方法,不能違背,這叫信受奉行。
佛在經中無數次的勸導,「受持讀誦,為人演說」,這八個字就是「信受奉行」具體落實了,我們要完全接受,要不斷的深入。佛在經論裡頭常常勸勉我們,要「深解義趣」,即使受持一部經,我們將這一部經的理論方法境界,完全應用在生活上,你就會有悟處,不至於迷失道路,你會開悟。這一悟,對於經中的義理,就會有更深一層的認識。經論裡面講的深度是沒有止境的,從初發心一直到等覺菩薩天天有悟處,就是說天天深入,其深無底,沒有止境,沒有界限。為什麼說它沒有底限?因為它稱性,佛經字字句句是性德的圓滿流露,所以它的深、它的廣都沒有邊際,我們要懂這個道理。
如何深入?就是解跟行相輔相成。解是開悟,覺悟了,幫助行,行又幫助解。這就是往年章嘉大師教給我的「看破、放下」,看破是解,放下是行,看破幫助放下,放下幫助看破,這兩種輾轉相輔相成,能到究竟佛果。要用現代的話來說,看破是學問,放下是功夫。從哪裡放下?每個人習氣妄想不相同,這跟治病一樣,每個人得的病不一樣,先治要命的病。你們看病醫生給你處方,不是一種藥,很多種藥合在一起,中醫、西醫都一樣,這也是會集,也是會集本,不是一味就能治得好的,所以我們想想這個道理。我們病很多,哪一種病是要命的、最嚴重的,這個害處最深最重的先對治它,其餘輕的慢慢再對治。你懂得這個方法,你修行功夫自然就得力。凡是功夫不得力的,先治小病,後治大病,功夫決定不得力;功夫得力的人,先治大病,後治小病。我們的大病是些什麼?從大處來說,貪、瞋、痴、慢。舉這個例子來講,如果我們貪心重,就對這個先下手;如果是瞋恚心重,就從瞋恚先下手;傲慢心重,就從傲慢先下手。先治最重的,然後再治比較輕一點的,這是方法。這一些煩惱習氣,障礙了我們的自性。
平等道,就是真如,就是自性。佛菩薩有智慧、有技巧為我們開示,我們自己要有能力悟入,假如自己沒有能力悟入,聽到開示也是白聽了,有什麼用處?得不到受用。「開示悟入」,前面兩個字是老師的事情,後面兩個字是作學生的事情,師資道合這個教學就有成就。老師跟學生道不合,不合是什麼?老師雖然能開示,學生不能悟入,這個師生的道就不合了。學生要怎樣才能悟入?關鍵在誠敬。印光大師《文鈔》裡面說了很多次,「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」。
中國自古以來所說的尊師重道,老師是不是要我們尊敬?不是,如果老師要我們尊敬,這老師好名,假的不是真的。可是老師觀察學生,學生當中能不能成就大器,從哪裡觀察?從他誠敬,就從他尊師重道這方面來觀察。他為什麼會尊敬老師?重視他的道業。凡是重視道學,外表上表現的,沒有不尊敬老師的。所以尊師,實在是尊重你自己的好學。這個老師一定要認真來教導你,為什麼?你有成就,就是說你能夠接受。對老師輕慢的,老師不會專心教導他,為什麼?怎麼教他不能接受,心不在焉,教是白教了。儒跟佛都懂得觀機施教,觀察學生的根性,教他多少。學生有十分誠敬,老師教他九分,還是對不起他;學生只有一分誠敬,老師教他兩分是多餘的。老師有智慧,對待學生每一個人根性他都了解,他怎麼教他心裡有數,這是好老師,真正的老師,真正做到解惑傳道。
菩薩在此地他所得的法門是教學,所以我們在這裡面要懂得,我們今天發心來求道、來求學,希望有成就,可是我們修學要具備哪些重要的條件不能不知道。佛法是師道,師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,孝道是根。所以佛教給韋提希夫人,求生西方淨土的條件,沒有講信願行,而說的是「淨業三福」,我們這才恍然大悟。信願行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必須具備的條件,這個條件紮根在淨業三福裡頭,如果沒有淨業三福,你的信願行全部落空。淨業三福好比蓋大樓的地基,打的地基,你蓋這層大樓,下頭沒有做地基,蓋上來就倒塌掉了。基礎的基礎,根本的根本,我們必須知道。淨業三福,頭一句話「孝養父母」,第二句話「奉事師長」,對照一下印祖講的話,沒有錯,有根據。不是印祖隨便說的,都是根據經教的義理來講的,全是佛說的,所以不孝親怎麼行?
古時候在漢朝已經列入制度化,國家要培養人才,也是用選舉制度,選舉這兩個字在《漢書》裡頭。但是這個選舉,不是人民選舉,是地方官吏選舉。地方的首長、縣市長,他政績裡面第一條,是為國家選舉人才。選什麼?選兒童,選童子,選拔出來由國家來教育、來培養。條件是什麼?兩個字:孝、廉。所以地方官員、地方的首長常常微服私訪,最重要的就是打聽哪一家的小孩孝順父母,他能夠孝養父母就能夠為國家盡忠;第二個條件廉潔,廉潔他就不會貪污;這兩個條件:孝、廉。具足這兩個條件,國家一定全心全力培養他、教育他,完全是國家來負擔的,今天講公費。他去讀書,從小學、中學、大學全是國家供養,學成之後為國家做事。
佛法裡面成就道業,基礎也在此地。你想作佛、作菩薩、作羅漢,頭一個條件也是孝養父母。凡是孝養父母的,沒有不尊敬師長的,為什麼?不尊敬師長就是不孝,對不起父母。不友愛同學,也是不孝。叫父母憂慮,叫父母操心,那就是不孝。養,不但是養父母之身,生活要照顧;養父母的心,要讓父母常常快樂喜悅,不要叫父母擔心憂慮;最後還要懂得養父母之志,父母希望你在社會上能出人頭地,能夠為社會、為眾生造福,這是父母之志;你要能做到,這才真叫孝養。父母要是有智慧,知道世出世間最好的事情是什麼?作佛。兒子能作佛,那父親就滿意了,父母就歡喜了;你要是不作佛,你就是不孝,這都在「養」裡頭。如果我們這兩個條件不具足,一切諸佛來給我們講經說法,我們都不得受用。所以世出世間法的基礎、根本,就在「孝親尊師」。
我們孝養父母,對父母是沒得選擇的,你一個人一生只有一個父母,老師可以選擇。在從前為我們選擇老師,不是自己,是父母,父母為我們選擇老師。父母年歲大了,有經驗、有智慧,他替我們選擇老師。我們今天學佛,年齡都不小,不是童子,童子是不滿二十歲,我們今天都是成年人,自己有能力辨別是非善惡,這個時候尋師訪友自己有能力,懂得親近善知識,懂得去尋求一個適合自己修學的道場,這是出來參訪,就像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一樣。
一生道業能不能成就,《阿難問事佛吉凶經》裡面,世尊第一句話就說:「親近明師」。這個明不是知名度高的,不是的,這個明是光明的明。往昔所指的明師,真正明心見性,大徹大悟之人,你親近他,沒錯。在今天這個世界裡面,大徹大悟的人沒有了。我們聽倓虛老法師的開示,他還有一個錄音帶在我們這邊流通,佛七當中講的開示,他老人家說,他一生沒有見到一個大徹大悟的人,不但沒有見到,聽都沒有聽說過。這都是給我們說老實話,在這一代裡面,大徹大悟、明心見性的人沒有了。學禪的他見過有得禪定的人,聽過見過,學教的有依教奉行的人,沒有聽說有大開圓解的人,大開圓解跟宗門明心見性是同一個境界。這是在末法,教下沒有大開圓解的,宗門沒有大徹大悟的,我們要想親近善知識,難!太難太難了!想在這一生當中真正成就,真正成就就是永脫輪迴,你要是不能脫離輪迴,你沒有成就,你來生還搞生死,這就錯了!所以在當前這個時代,唯一一條出路就是念佛求生淨土。
倓虛法師的老師,諦閑老和尚,念佛往生淨土的,他是天台宗的祖師。天台宗祖師念佛往生淨土,是從智者大師開端的。天台宗是從智者大師才真正建立,但是他老人家是念佛求生西方,所以天台宗的祖師最後多半都是念佛往生。這也是很清楚、很明顯的,給我們指出一條平等大道。尤其是最近這十年來,我們都讀《無量壽經》,讀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。經題,經題也是會集的,「佛說大乘,無量壽莊嚴,清淨平等覺」,平等!這個法門就是平等道,一切不平等的眾生,用這個法門平等成佛。我們深深相信,菩薩在此地開示眾生平等的性理,必定也是這部經。能令十法界不平等的眾生,平等得度,平等往生,平等成佛,不可思議的法門,百千萬劫難遭遇。彭際清居士說得更好,「無量劫來希有難逢之一日」,居然被我們遇到了,這實在是值得慶幸!
無量劫來希有難逢,我們要是遇到了,不知道珍惜,錯過了,那真叫冤枉;你下一次再遇到,又要待無量劫。可是自己一定要清楚,遇不到的時候,決定要受輪迴的苦報。李炳南老居士常講,疏忽這個法門,不免長劫輪迴。雖然阿賴耶識裡頭有彌陀的種子,你依舊免不了長劫輪迴,你要受盡苦報。所以真正覺悟的人,當然將身心世界一切統統放下,我就這一部經,就這一句名號,我這一生就決定成就,這就是我這一生的大事因緣,其他的假的,其他的再仔細想想都是造輪迴業。為什麼不把輪迴業捨掉?還要背上個輪迴業來修淨土,你的淨土不純淨,淨裡頭夾雜,就靠不住了。放下了,純淨,心純淨、行純淨。十善業道是落實,孝親,「孝養父母,奉事師長,慈心不殺,修十善業」。孝親尊師,十善是落實;如果不修十善業,你的孝親尊師是假的,不是真的,你沒做到。
我們真修淨土法門,佛在《無量壽經》一開端就教給我們,「善護口業,不譏他過;善護身業,不失律儀;善護意業,清淨無染」,那就是十善業道,就是淨業三福「慈心不殺,修十善業」這兩句的落實,我們有沒有做到?三業當中最容易犯的是口業,所以《無量壽經》裡面不是講身、語、意,第一個是講口業,其次講身業、意業。口業最容易犯,說話不能不謹慎,不能不留意,話還沒有出口,多想想該說不該說。如果是專修淨業的人,《西方確指》裡教導我們,覺明妙行菩薩他有一首偈說:「少說一句話,多念一聲佛,打得念頭死,許汝法身活。」打得念頭死就是放下一切妄想分別執著,你這一生就能夠證得清淨法身。這個話是真實話,這個教學是平等道,我們要不落實怎麼行?真正能將經論裡的教誨落實在生活當中,這是真實智慧,這是真修,夏蓮居老居士常講的「真幹」。一定要把我們自己,過去、今生的妄想習氣淘汰乾淨。我們在經論上常常看到佛講「勇猛精進」,這句話什麼意思?真正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,叫做勇猛精進,完全將佛的教誨落實。
在經前面這三句是總綱領,三十三品到三十七品是細說,這一大段的經文就是講五戒十善,說得很詳細。前面是提綱,後面給我們宣說細目,教導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,應該怎樣過日子,怎樣處事待人接物。所謂修行,修正我們一切的錯誤。我們錯誤的思想、錯誤的見解、錯誤的言語、錯誤的行為,必須依照《無量壽經》的教誨天天修正,那叫修行。所以我們淨宗朝暮課誦,我特別選定第六品四十八願做為早課讀誦的經文,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這一段經文做為晚課讀誦的經文,用意在哪裡?早晨我們要發願,我們的願心跟阿彌陀佛完全相同,將彌陀四十八願變成我們自己的本願,這早課就有意義了;晚課決定隨順佛陀的教誨,改過自新,修正自己一切錯誤。
《無量壽經》不能背誦沒有關係,這兩段經文一定要能夠背誦,你才是真正修淨土,真正受持《大乘無量壽經》,真正做到「受持讀誦,為人演說」。為人演說,你就是阿彌陀佛的代表,修淨土的人就是阿彌陀佛代表。我們的心行,我們一舉一動,不像阿彌陀佛,讓世間人毀謗,讓世間人侮辱,那就是侮辱阿彌陀佛。我們做得不好,把阿彌陀佛的人丟盡了,你還能往生?阿彌陀佛是個什麼樣的人,落實在我們身上,我們是樣子,讓人家一看,「阿彌陀佛是這樣的」,起恭敬心,那我們的功德無量,這是我們往生的保障。我們做得不像阿彌陀佛,讓人家指著鼻子罵我們,我們將來要墮地獄的。學佛是這個學法。
這個法門叫易行道,易行道也不是那麼容易,千萬不要疏忽了。易行道是跟其他法門比較,容易!決不是我們想像當中那麼容易,那你就搞錯了。你修行一輩子,將來不能往生,你可不能怪佛菩薩,不能怪經上說得不靈,是你根本沒有懂得經義,你沒有依照經典去修行。所以經不是給你念的,每天念幾遍,「我很乖,我早晚課都不缺,佛菩薩喜歡了」,那笑話!大笑話一個。在佛菩薩面前做早晚課,用意是表現自己的誠敬;讀誦經典是接受佛菩薩的教誨,今天一定依教奉行,不是念給佛菩薩聽的,是念給自己聽的。
為一切眾生開示平等道,在無量法門裡面,實在說無過於《清淨平等覺經》,這就是《無量壽經》。現在流通的九個版本,我們細心去觀察,確確實實夏老居士的會集本是最好的本子,集五種原譯本之大成。我們深深相信,廣度末法九千年苦難眾生,必定是這個本子,我們毫無疑惑。流通這個本子無量功德,障礙這個本子果報生生世世愚痴,為什麼?障礙別人的法身慧命。這都是實話,絕對不是罵人,絕對不是咒人。諸位看看《彌勒菩薩所問經》,就是《大寶積經》裡面《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》,你看看就知道了。能夠讚歎這個法門,讚歎這部經典,幫助流通,縱然不往生,來生必得大智慧。種什麼樣的因,就有什麼樣的果。
清涼開示的是,「示佛等應,破情不等」,這兩句話說得好。眾生有感,佛就有應,眾生之感決定不平等,佛菩薩的應決定是平等,我們在《法華經》裡面看到的。佛對眾生開導,五乘是權說、方便說,這是什麼?這是委曲,應一切不平等眾生的心量。但是到最後,佛是「等賜大白牛車」,到最後佛給你的決定是平等的。《法華經》上的大白牛車是什麼?念佛往生淨土。所以唐朝善導大師說,「如來所以興出世,唯說彌陀本願海」,這兩句話就是「開示平等道」。他老人家這兩句話,意思也是深廣無盡。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出世,都是一個目標、一個道路:唯說彌陀本願海。換句話說,沒有別的,無非是勸人念佛,求生極樂世界而已!為什麼?淨土法門是平等法門。造作五逆十惡罪業的,即將墮地獄了,這樣的眾生都能叫他平等成佛,我們這才不能不佩服。
平常我們聽到人家讚歎,諸佛如來「萬德萬能」,萬德萬能到底是真的、是假的?是讚歎的詞句,還是真實的?這個話連許多大法師、老法師,我們向他請教的時候,他給我們怎麼說?讚歎,不是真的。何以說不是真的?墮到地獄,佛不能救。可是我們讀《華嚴》、讀《法華》、讀往生經,發現那是真的,佛確實有能力。為什麼不能度?他這個人不相信,不是佛沒有能力,是他不相信。果然相信,沒有一個不得度的。相信的人,是一個真正徹底回頭的人。
往生有兩種形式:一種平常念佛依教修行的,積功累德,依照三福、六度、三資糧修行的,這一類往生的人;另外一類是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,臨終懺悔往生的。《大藏經》裡面,《阿闍世王經》就是個例子。我們在《觀經》裡面看到,阿闍世王跟提婆達多兩個人勾結,無惡不作,殺父親,害母親,破和合僧,出佛身血,五逆十惡幹盡了,墮阿鼻地獄。阿闍世王臨命終時後悔、懺悔,念佛往生了。往生是什麼品位?我們在《阿闍世王經》裡面看到,非常驚訝,上品中生。我們看到這個故事,給我們很高的警覺,千萬不要輕視惡人。造作一切惡業的人不可以輕慢他,為什麼?也許他臨終懺悔的時候,往生品位在我之上,我還不如他。
普賢菩薩教我們修「禮敬諸佛」,我們對待造作一切惡業的人,要跟對待諸佛菩薩那種禮敬的心行對待他,我們不犯過失,我們沒有過失,說不定他臨終懺悔。所以決定不可以輕慢一個眾生,不要以為他不如我,這個話很難講。我們今天沒有智慧、沒有神通、沒有道力,不曉得他的根底,也許他有很深厚的善根,一時迷惑造業,一悔悟,一改過,那就像坐直昇機一樣,一下就上去了;我們一生苦修苦練,還落在他後頭,還不如他。所以阿闍世王給我們的示現,使我們真正覺悟「傲不可長」。傲不可長是儒家所講的,佛家所講的傲慢一定要斷乾淨,決定不能有。
眾生因為煩惱習氣不相同,感應當然不一樣,佛菩薩大慈大悲決定是平等應現,「破情不等,令悟性等」。為什麼諸佛如來看一切眾生都是佛,我們凡夫看諸佛如來也是凡夫、也是眾生,平等的恭敬心生不起來,平等的供養心生不起來,原因在哪裡?我們有情執,就是妄想、分別、執著沒有辦法斷盡。而諸佛如來看一切眾生是從性上看的,見性不著相,所以法界是平等的。「一切眾生皆有佛性」,佛從這個地方看平等,佛的平等心現前了。一切眾生皆有佛性,一切無情的眾生皆有法性,法性跟佛性是一個性,所以《華嚴經》上才說,「情與無情,同圓種智」,這是如來果地上的境界。不但對有情眾生要真誠恭敬,對於無情的眾生,桌椅板凳無情眾生同樣的真誠恭敬。所以我們在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裡頭,修自己的真誠心、恭敬心、平等心、清淨心、慈悲心,是要在境界裡頭修,不是關著門在家裡能修得成功的,沒這個道理!是在實際上生活,實際應酬當中,成就自己的道業,成就自己的德行。離開實際生活,跟諸位說,沒有佛法。
「佛法」,諸佛菩薩生活的方法;「佛教」,是教給我們過諸佛菩薩的生活。無論境界是順、是逆,無論我們生活是貧、是富,你只要覺悟,懂得了,所過的全是佛菩薩圓滿智慧的生活,現在的話說,高度藝術的生活,你得大自在,你得的是大圓滿。你決定沒有憂慮、決定沒有煩惱,你決定沒有人我是非、決定沒有貪瞋痴慢,你過的生活就是諸佛如來的生活,你才契入佛的境界。這是方東美先生早年所講「人生最高的享受」,我們可以得到,放下情執就得到了。也就是說,放下自私自利,你才能得到;不能捨棄自私自利,你永遠得不到。世間人迷在五欲六塵當中,迷了,唯恐失掉;諸佛菩薩在五欲六塵裡面,得的是大自在、大圓滿。
今天大家仔細在這邊觀察,居士林這三年來,完全依教奉行,是什麼樣的氣象?居士林從上到下,落實了財布施、法布施、無畏布施。財布施,不僅僅對於一切苦難有需求的人,我們盡心盡力幫助他們;居士林每天三餐供齋,三餐之外還有兩道點心,五餐;晚上念佛堂二十四小時不間斷,二樓的點心供應,夜晚的點心供應也不中斷。每天在那邊活動一千多人,星期天、假日、法會期間,差不多三、四千人在那邊吃飯,一分錢不收,沒有條件的。不是說你信佛才可以來,不信佛也能來,罵佛、毀謗佛,你來吃飯,我們都笑臉相迎,愈吃愈多。居士林沒有大門的,你們都知道,裡面的東西都擺在那裡,你要拿,歡喜得很,隨你拿,完全開放,不怕你拿,你拿去了,後頭又進來了,財布施得無盡的財富。法布施,我們這邊的書籍,經書、善書、錄像帶、錄音帶、光碟,也是擺在那裡隨便你拿、歡喜你拿。所以有同修到這裡,我能拿多少?我說:你能夠拿得動多少,你就拿多少,沒有限制。所以我們一千多人在那邊活動,沒有意見,一團和氣,這是什麼?有智慧,天天聽經。個個人都健康長壽,是無畏布施。對於苦難的人、疾病的人,居士林的義工都在做,歡喜在做。所以修三種布施,得三種果報,時間不長,這樣的明顯。我們總算放心了,經裡面所講的,我們現在做的,做到實驗果然沒錯。
居士林跟淨宗學會完全遵守佛陀教誨,落實六度、四攝,落實經典上所講的理論、方法、境界,我們通過這個實驗完全證明了,經典上字字句句真實不虛!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將這一段的長行講完了,下面要跟諸位介紹的是偈頌,偈頌是長行裡面所說的修學心得報告。
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(2017-05-24 10:20:46)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