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廣佛華嚴經 (第二七二卷) 2000/3/2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:12-017-0272
請看「世主妙嚴品」,得法讚佛,八部四王眾,鳩槃茶王偈頌,第四首:
【神通應現如光影,法輪真實同虛空,如是處世無央劫,此饒益王之所證。】
饒益行鳩槃茶王,在長行裡面我們讀到他得法,得的是「普成就清淨大光明所作業解脫門」。我們看他的讚頌,第一句『神通應現如光影』,這一句是把諸佛菩薩應化在九法界裡面的事實真相,為我們和盤托出。諸佛菩薩如是,我們再細細思惟,九法界的眾生又何嘗不如是?差別就在「神通」這兩個字。諸佛菩薩、聲聞、緣覺,他們到六道裡面來是神通應現,而我們凡夫是業力牽引,還是「如光影」,如光影這個事實真相凡聖沒有差別。所以這一句把十法界的依正莊嚴,都很清晰的描繪出來。
雖然相是虛妄的,《金剛經》上講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」,「如光影」就是「如夢幻泡影」。「光」在此地是個雙關語,就聖人這一邊來說,是智慧光明遍照;就凡夫這一邊來說,這個光是比喻剎那相續的意思,是說明時間的真實相;「影」是說明空間的真實相。如果就《金剛經》裡面四相來講,「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」如影,「壽者相」如光,剎那相續,是這麼個意思。於是我們才真正明瞭,十法界依正莊嚴,相有性無,事有理無,所以事相是幻相,決定不是真實,我們要認識清楚。果然認識清楚了,我們就不會造業。「如是處世無央劫』,我們就跟佛菩薩一樣了,在這個境界裡面,不會起心動念,不會分別執著,於是過的是佛華嚴的生活。凡夫不了解事實真相,以為這些光影是真實的,在這裡面起妄想、分別、執著,把假的當作真的,把邪的當作正的,把惡當作善,全部都搞顛倒了,這是佛菩薩在經論裡頭常常感嘆的。顛倒妄想,特別是指六道眾生,如果我們沒有顛倒妄想,給諸位說,就沒有六道輪迴這個現象。六道輪迴現象之所以然,就是眾生顛倒妄想變現出來的幻境,這個境界不是真實的,就好比什麼?好比我們做惡夢,六道是一場惡夢。
幾時從這個夢中清醒過來,那就要靠底下這一句:『法輪真實同虛空』。「法輪」是說諸佛菩薩對一切眾生的教誨,這是真實的。這裡頭有真實之理,有真實之境,可是亦不能執著,執著就錯了。此地這個「同虛空」意思就更深了,「同虛空」就是諸法實相。諸佛如來的教導是諸法實相,目的是要我們證得,是要我們契入。我們在《華嚴經》上看到,每一位菩薩「得」,得就是契入,他證得了,他入法界了。這個法界就本經來說是華藏世界,華藏世界就是四十經品題裡面所說的「不思議解脫境界」,所以《華嚴》稱為「大不思議經」。這個境界是真實的,但是決定不可以有妄想分別執著,離一切妄想分別執著,真實的華嚴境界就現前;稍稍起妄想分別執著,就把這個境界轉變成十法界。十法界是虛妄的,不是真實的,但是虛妄跟真實是一不是二,所謂虛妄,無非是將真實法界扭曲而已。怎麼扭曲的?妄想分別執著把它扭曲了;所以離開妄想分別執著就恢復正常。
妄想,在佛經上講是無明煩惱,分別是塵沙煩惱,執著是見思煩惱。佛菩薩慈悲教誨,這個教誨是真實教誨,真實智慧。《無量壽經》上講了三個「真實」,此地這個「真實」意思就是《無量壽經》三個真實:真實之際、真實智慧、真實利益。真實是本有的,我們現在把它失掉了,失掉就是因為起了妄想、分別、執著。諸佛菩薩千經萬論,無量劫的教導,就是這麼一樁事情,無非是勸導我們看破、放下而已。看破是明瞭事實真相,千經萬論所說的,看破而已。我們怎樣契入?放下就契入。在哪裡做?在日常生活當中,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之處。修行在哪裡修?在起心動念,在言語造作,要在這裡修。功夫不能間斷,古大德常講「須臾不離」,這叫功夫。
我們學佛學到今天,會不會修行?不會。會不會用功?不會。天天在讀佛經、聽講經,聽了一些佛學常識,聽了一些妄想知見而已,絲毫都沒有契入。契入你就得受用,得受用你氣質變化了。我說這個話不是隨便講的,有事實可以證明。我們試想一想,今天我們六根接觸外頭六塵境界,立刻就起心動念,起心動念是什麼?妄想,無明就起來了。無明一發作,表現在外面的言語,言語是什麼?批評;動作就出來了。這不是修行,這不是學佛,與修行、與學佛完全相違背。不但佛事辦不好,什麼叫佛事?佛事是教化眾生的事業,世間事也做不好,無論做什麼事情總是許許多多的障礙。
佛菩薩做事,辟支佛、阿羅漢做事,一帆風順,哪有障礙?為什麼人家做事情一帆風順?他學佛,他明理。再問問明的是什麼理?理有個根本的道理,說起來諸位都懂,諸位都會說,你明不明?不明。為什麼不明?你境界沒轉過來。根本的大道理,《華嚴經》上所說的,十法界依正莊嚴,「唯心所現,唯識所變」,這是根本大道理;你也會說,可是你入不了境界。什麼樣子才入境界?入境界你的心清淨。我們標榜的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正覺、慈悲,這個心現前,你入境界;這種心沒有生起來,你沒有入境界。你要真正懂得,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自性流露出來的;我說得最粗淺,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自己;你不能肯定,你還分自分他,你沒有入境界,你對於這句話沒懂,沒有理解。你要真正懂得,自他不二,自他是一體,你對於他那個愛,就跟愛自己一樣。你還有差別,你不了解事實真相。
諸佛菩薩,我們在經上常常念,「無緣大慈,同體大悲」,這是性德的流露。我們也有,我們自性裡頭也有大慈大悲,為什麼流不出來?那就是諸佛菩薩把這個事實真相認識清楚了,他的性德流露;我們對事實真相是一無所知,雖聽佛說,也沒有辦法體會到。於是我們對於自身很愛護、很執著,對於別人就輕慢,沒有放在心上,沒有看在眼裡。表現在外面的行為,依舊是自私自利,依舊是貪瞋痴慢、名聞利養、五欲六塵,天天搞這個東西,這就是對於事實真相一無所知。真正搞清楚、搞明白,他的作法跟我們凡夫恰恰相反,我們一切為自己,明白的人一切為眾生。你要問為什麼?他知道一切眾生是自己,一切為眾生是真正為自己,一切為自己是真正不知道為自己。這是一切諸佛如來,千經萬論裡頭所講的一個根本道理,我們沒有能體會,所以我們的念頭總是轉不過來。凡聖、眾生跟佛就是那一念之差,這一念轉過來,超凡入聖,眾生成佛;這一念轉不過來,你的自性佛就墮落當眾生,就這麼一回事情!
偈頌裡頭第一句就是隨類化身,「神通應現」,應是感應,眾生有感,佛菩薩就有應,應就是現身說法。從這一句裡面我們立刻就能體會到,我們六道凡夫,我們不是神通應現的,我們是業力所感的。只要我們業力不斷,依舊還在造業,輪迴當中應現就永遠不會間斷,我們搞六道輪迴、搞三途。所以我們要反省,要認真去檢討,是不是還在幹這個事情?念念不終止。口現在沒說話,身現在沒動作,念頭沒有斷。念頭裡頭有個根本的念頭,就是我見,五種見惑裡頭的「我見」,你要曉得這個嚴重,要用金剛智慧來對治。
《金剛般若波羅蜜經》,前半部破我相,後半部破我見,後半部的意思比前半部的意思深,我見沒有了,不會再執著我相。我常常勸勉同學們,我們要有一個下手之處,下手就是決定要改變自私自利的念頭,我們從這裡轉起,做一個大的轉變,不再搞自私自利,不再想自己,起心動念想社會、想大眾、想一切眾生。佛之所以偉大,佛的心念是想盡虛空、遍法界一切眾生,所以他能成佛。我們永遠不能成佛,原因在哪裡?無量劫來生生世世都想自己,想我的道場,這怎麼行?
何云居士給李會長寫了一封長信,建議我們佛教要走向國際才有前途,保守是決定沒有前途的。我們放棄執著自己的一個道場,才能走向社會,這個叫「大」。放棄眼前這個小社會,我們走向一個國家,放棄我們國家這個觀念走向世界,一層一層擴大,擴大心量,擴大服務的範圍,擴大教化的範圍。這還是作小菩薩,大菩薩的心量是三千大千世界,還不能成佛,成佛是盡虛空遍法界。你有多大的心量,你就有多大的成就,你的心量不能超越三界,你就永遠在六道,你出不了六道。我們今天把心量擴大到整個地球,我們能不能出得了三界?出不了,地球在三界之內。我們能夠廣利人天,超越地球界限,現在講的外太空,到星際、寰宇,能不能超越六道?還是不能超越。我們曉得六道裡頭有欲界天、色界天、無色界天,你還是不能超越,還是在六道輪迴裡頭打圈圈。不懂佛法要想超越六道,說老實話,「無有是處」!這佛在經上講的,講得這麼肯定,我們想想真有道理。世間聰明智慧人如何不能超越?不了解事實真相,以為這個虛空就很大了,以為這個星際就很大了,不曉得虛空、星際還是在三界之內,這是不能超越的原因。
諸佛如來、法身大士他們活動的範圍,我們拿今天的話大家容易懂,他們服務的範圍,他們教化的範圍,是盡虛空遍法界,所以我們稱法身大士。他何以能夠契入這個境界?經教裡面跟我們講得很清楚,我們今天就是不能看破,我們的思想見解拘束在一個小範圍裡頭,這個很可憐!我們沒有辦法放下執著,從什麼地方看?從你日常生活當中,處事待人接物,總是堅持自己的成見,總是希望一切別的人都能夠聽從自己的,這就是執著。我們再看看諸佛菩薩,他們隨緣。所以要仔細去觀察,我們去學習。
諸佛菩薩能夠「恆順眾生」,「隨喜功德」,這兩句話了不起!諸佛菩薩跟凡夫在一起,他決定沒有意見,凡夫說什麼都好,善的好,惡的也好,沒有一樣不好。佛菩薩對於一切眾生作惡,也點頭、也好,慢慢的來教他。如果你說這個惡不好,他反抗,他不接受,你不能教他;說惡也好,慢慢來改正你。讓你首先生歡喜心,這是佛經裡常講,「菩薩所在之處,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」,一切眾生裡頭有作惡的眾生,有餓鬼、地獄眾生,佛也令他生歡喜心。這就是做人,首先人緣做好,讓他對我有信心,然後我慢慢再扭轉他、再教導他,有耐心、有方法,現在人講高度藝術、圓滿智慧,你才能普度眾生。你不可以立刻指責他的過失,引起他反叛之心、叛逆之心,這是眾生普遍的現象,我們要懂得。我們自己也是如此,自己有了過失,別人來責備,不服氣。我們學佛要在這些地方學,首先要學的是能容人之過,連道家都說「有容乃大」,你大在什麼地方?你能夠包容,你能夠原諒別人,你就大。斤斤計較是無福之人,這個人沒福報,什麼事情都斤斤計較,一絲一毫都不肯忍讓,這種人一點福報都沒有。
我們學佛,展開經卷,從淺而說,佛教我們做人,教我們處世,教我們生活,在生活當中得到自在、得到圓滿。這是個很現實、很有用的教科書,裡面沒有談玄說妙,字字句句都能夠落實,所以這是真實智慧,真實的教誨。諸位也都是中年以上的人,在這幾十年歲月當中,我們細細去反省過去這些歷史,有沒有在過去歷史生活當中吸取教訓?如果是有,你一定長智慧、長見識,你改過自新,逐漸完成自己的德行與學問,改善自己的生活品質;如果不知道記取教訓,依舊還是隨順煩惱、惡作,你哪裡會有前途?這一生沒有真正的幸福,來生更苦、更可憐,我們的佛不就是白學了!
第一句說「如光影」,第二句說「同虛空」,第一句裡頭包括有世法,第二句是佛法,說明世出世法都不可以執著。《金剛經》上講:「法尚應捨,何況非法?」「法尚應捨」是「同虛空」,「何況非法」是「如光影」,世法、佛法都不可以執著。所以什麼是一個真正修行人?真正修行人到底是個什麼樣子?真正修行人,一切時、一切處,六根接觸六塵境界,心是清淨的。經教裡面所謂「那伽常在定,無有不定時」,在定中。定,諸位要記住,不是一天到晚盤腿面壁,不是這個意思,那你搞錯了;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如如不動,就叫定。我們常講眼見色、耳聞聲、鼻嗅香、身觸境,不起心、不動念,不分別、不執著,這叫禪定。不是說不接觸,一天到晚都在接觸,從來沒有起心動念,沒有分別執著,這叫入定,在定中。
行住坐臥都是定,生活是定,工作是定,應酬也是定,無有不定時;對於外面六塵境界,清清楚楚,了了分明,是慧。定慧等學在哪裡學?在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裡面去學,這真會修行,真會用功。不會修行的人,見色聞聲起心動念、分別執著,不會修行的人。那是凡夫,那不是修行人,那不是佛弟子。我們雖然是受了三皈、受了五戒,甚至於出家受了菩薩戒,這是天台大師講的「名字比丘」,「名字」是有名無實。我們以為這是佛弟子,佛菩薩不承認,護法神不承認。為什麼?佛弟子要修戒、定、慧,你「戒定慧」三個字統統沒有,你是冒牌的,你不是真的。真修戒定慧,他是個在家人,沒有受過五戒,也沒有受過三皈,佛菩薩承認他是佛弟子,護法神承認他是佛弟子,他是真正修行人。所以諸位一定要明瞭,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。
我第一次跟納丹總統見面,納丹總統握手的時候告訴我,他說他對於所有宗教最尊重的是佛教,佛教重實質不重形式。他內行,他不是外行,他能說得出這句話!他是印度教徒,我們佛門裡頭許多出家人都說不出,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我最初學佛親近章嘉大師,章嘉大師如是教我,重實質不重形式。跟我談到戒律問題,戒你能夠做到一條,這一條你就受了,不必在形式上受,佛菩薩承認你,護法龍天善神承認你,你真受了;你做到兩條,你就受了兩條戒,絕對不在形式。章嘉大師教我重實質不重形式,這是真正佛門的大德懂得。
弘一大師懂得,勸出家人去受三壇大戒。什麼原因?實際上,早年在明朝末年蕅益大師就說過,你去受戒,自己不要以為你得戒了,你要這麼想你就錯了。蕅益大師所說的,中國從南宋以後就沒有比丘了。我們曉得傳比丘戒最低限度要有五個真正的比丘,你才能得戒,這是最少的。南宋以後中國沒有比丘了,於是現在傳戒是形式,為什麼受這個形式?免得別人毀謗,說你這個出家人沒受戒,是這麼個意思。受了戒之後,知道自己沒有得戒,那怎麼辦?受了戒之後學戒,自己要認真去幹。在末法時期,實在講,佛祖都給我們明白指示了,只要能夠真正做到五戒十善,你就是個善人,其他的不必多,只要把這個做好就行了。所以蕅益大師受了戒之後,他在佛菩薩面前懺悔退戒,退比丘戒。他老人家守沙彌戒,所以他一生自稱「菩薩沙彌」,他只受十戒二十四門威儀,一生依教奉行。這就是一個務實的人,真正老老實實幹的人。
蕅益大師的弟子成時法師,蕅益大師的著作,我們今天能夠看到全集,是成時法師他經營策畫,給他出版流通的,這是他的傳法弟子。老師一生當沙彌,他自己比老師降一級,他自己不敢稱「菩薩戒沙彌」,不敢稱。他稱什麼?「出家優婆塞」。出家優婆塞頭一個我們在歷史上看到是成時,蕅益大師的弟子,這都是務實,老實。我們今天能做到什麼身分?做到出家優婆塞就好。所以千萬不可以在別人身分以比丘自尊,比丘非常尊貴,那還得了?想想看比丘這個名稱我們能當得起嗎?乞士、破惡、怖魔,這三個意思我們哪一條能具足?一條都沒有!
我出家,我就很清楚、很懂得這個道理。弘一大師也自稱「出家優婆塞」,弘一大師是學戒律的,他懂得。我們自己真正的身分是出家優婆塞,我們今天說老實話,沙彌戒都做不到。沙彌戒的十條戒律二十四門威儀,二十四門威儀我們哪一條做到?世出世間法不能不務實,不務實你是搞假的,你不是真的,不是真的就有罪。所以我們必須從五戒、從十善這裡紮根,修五戒十善。我們今天是出家這個身分,剃頭了,我們是出家優婆塞,從這個基礎上慢慢再向上提升,學戒。如何提升?我們受持讀誦,學習《無量壽經》,就可以了。我們將《無量壽經》,世尊跟阿彌陀佛重要的教誡,節錄了六十二條,編成《修行守則》,我們用這個來提升自己,簡單明瞭,一門深入。果然能把經中教誨做到了,我們就是彌陀真正的弟子。可是諸位要記住,我們不是彌陀比丘弟子,我們是彌陀菩薩出家優婆塞的弟子,這是我們真正的身分。如果要是違背五戒十善,違背佛陀的教誨,你決定不是佛弟子,你是凡夫,在此地學一點佛學常識而已,你是門外,你沒有進門。這是我們真正講老實話,老實才有用處,對我們才有真實的利益。我們一定要認真努力來修學,要真正有懺悔心,改過自新。
我們的過失無量無邊,你依五戒十善這個標準來衡量就知道了。不殺生,雖然我們能夠克制住自己不造殺生的業,但是我們沒有辦法克制,讓一切眾生因我而生煩惱,一切眾生因我而生煩惱等於殺生。我們雖然沒有做偷盜,可是處處還想佔便宜,偷盜的心沒斷,偷盜的行為沒斷。戒律非常非常微細,佔別人的便宜,在交易場所當中,想辦法少繳一點稅,佔國家的便宜,想一想哪一樁不是偷盜的行為?佛家這個偷盜,古德註解叫「不與取」,凡是有主物,主人沒有同意,你據為己有,就是偷盜。無論用什麼手段,巧取、豪奪、欺騙得來,全都屬於偷盜。不能認為你的方法很巧妙,你不知道得罪天地鬼神,果報不可思議。邪淫縱然沒有,你會不會起心動念?會起心動念,犯了。大乘戒論心不論事,起心動念就破戒了,所以大乘戒難。小乘戒容易持,小乘戒是論事不論心,好持;大乘戒是論心不論事。譬如殺生,念頭上想殺他、恨他,但是沒有行為,沒有去做,在小乘沒有犯戒,大乘破戒了。所以菩薩戒難持!
妄語,那太普遍了。無論對什麼人,說真話的人少,總是隱瞞,總是欺騙。為什麼?顧著自己的利益,造作這個罪業,都是根本觀念上的錯誤。古人講修行,從哪裡修起?從「不妄語始」,從這一條下手,從這一條開始。不妄語,能成就自己的大德大行。如果我們要是做不到,對一切人不能夠坦誠,你就沒有成就可言。縱然有成就,到最後被揭穿,是假的不是真的。世出世間的真實法,都是從誠實心裡頭建立的,真誠第一要緊。一個人一生全是虛偽的,全是虛假的,那真的所謂是一文不值。處處顧及到自己的利益,到最後是自己利益完全喪失掉了。怎樣才能保持自己真實利益?真誠,你所得到的是真實利益。
妄語、兩舌是決定得不到真實利益,終了身敗名裂,世出世法都不能成就。縱然你看到眼前的成就,眼前那些富貴,那是曇花一現。眼前這種福報,佛說前世所修的餘福,決不是你今天花言巧語欺騙人,你得到這些財富、得到這個富貴,不是的。佛講的這個道理真實,講的道理透徹,我們細細的去思惟,你才能體會。真正體會得,自然我們就改變了,我們的思想行為就起了變化。「教化」,我們真正接受佛陀的教誨,自然就起了變化。如果我們完全沒有起變化;換句話說,佛的教誨你沒有得到。你雖然在這裡聽經,也是聽而不聞;你雖然在學習,學而不入,沒有契入。
佛法的修學是在日常生活當中,是在六根接觸六塵之處,是在起心動念之時。諸位能抓住這個,你的功夫哪有不得力?佛法殊勝的功德利益,你決定會享受到。早年方東美先生將佛法介紹給我,他說「修學佛法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」。我們有沒有得到人生最高享受?就看你懂不懂佛法,你是不是依教修行。真正懂得佛法,依教修行,這個人決定不造罪業;換句話說,絕對不會違背五戒,絕對不會造十惡業。只要能做到這一點,就肯定你得到諸佛護念;我們現在跟許多宗教接觸,我也能肯定,所有宗教裡面的神聖都保佑你、都擁護你。為什麼?神聖聰明正直,他沒有私心。不是說你信我我才保佑你,不信我就不保佑你,那是凡夫,不是神聖。神聖只看你的作為是邪是正,你行得正,你不信他,他也保佑你,這是神聖。
我們只要修學五戒十善,我給天主教的神父、基督教的牧師說,「神愛你們」,他們點頭,他們是信徒;「神愛我比愛你要加很多倍」,他聽了就非常驚訝!我分析給他聽,最後他也點頭、也承認。我雖然不是天主教徒、不是基督教徒,我的思想行為不違背他的教訓,他所教的我們都做到了。正如許哲修女一樣,她問我她有沒有資格作佛弟子?我說:妳是真正的佛弟子。雖然她不是佛教徒,沒有信奉佛教,她所作所為,就是五戒十善她可以打滿分,我們出家人都比不上她,她是真正的佛弟子,她沒有形式,她有實質。這些道理事實真相,我們不能不清楚、不能不明瞭,然後才知道自己怎樣去修學。
修學在第三句,『如是處世』,這「處世」兩個字裡頭,包括我們生活工作,處事待人接物。『無央劫』,這三個字用得好,永遠沒有間斷。我們自己要想想,我們是真的佛弟子嗎?真佛弟子,佛是怎樣教導我們跟大眾相處?我曾經告訴過諸位,與任何一個人接觸,不管什麼時候,不管什麼處所,只要跟人家接觸,一定要遵守「四攝法」,這叫學佛。無論男女老少、各行各業,佛教給我們四個原則,我們做到沒有?如果你做到,你必定受人家尊敬歡迎;如果你跟這個相違背,你會被人討厭嫌棄。佛第一句教我們「布施」,布施是什麼意思?佛說法,入般涅槃之前,教導我們「四依法」,佛是唯恐我們接觸經教錯會了意思,四依法裡頭「依義不依語」,你懂得佛說這個話的意思嗎?布施是什麼意思?為別人服務,這就是布施。我們跟別人接觸,第一個念頭:我要為他服務,而不是叫他給我服務。我要為他服務,我要為他工作,為他做事情,我們有沒有這個念頭?
第二佛教我們「愛語」,我們的言語決定是愛護他、關懷他,我們有沒有做到?第三「利行」,我們所有一切的行為,對他決定是有利益的。四攝法我們念了,沒落實,跟人家一接觸,忘得乾乾淨淨,完全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,這哪裡叫學佛?簡直是開玩笑!學佛在起心動念處學佛,在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裡面學佛,你是真學。佛教我們接觸眾生要起這四個念頭:布施、愛語、利行、同事。「同事」是什麼?同事就是恆順眾生。我同他,不是叫他同我;我順從他,不是叫他順我。這是接觸。
接觸之後,我們如何落實為眾生服務?佛教導我們,就是五戒、十善,這是原則。具體落實是菩薩六波羅蜜,六波羅蜜是落實。要將五戒十善落實在布施裡面,六度的布施度裡頭,落實在持戒波羅蜜裡頭,落實在忍辱裡頭,落實在精進、禪定、般若裡頭,我們懂嗎?佛雖然講得多,但是他有綱領、他有原則,總的綱領,你真正要想成佛,你是決心想脫離三界六道輪迴,真想成就,基礎是三福,「淨業三福」。只要不違背淨業三福,落實淨業三福,你這一生就能成佛。淨業三福裡頭,把這些基礎的修學全包括了。第一句裡面就包括了五戒十善,這最基本的:「孝養父母,奉事師長,慈心不殺」,那是包含五戒,「修十善業」。第二句裡面「受持三皈,具足眾戒,不犯威儀」,這是將聲聞、緣覺修行的理論跟方法概括了。第三句是大乘法,「發菩提心,深信因果,讀誦大乘,勸進行者」,這裡面將菩薩的六度、普賢菩薩的十願統統包括了,包括在前頭兩句「發菩提心,深信因果」裡面。
這是佛教導我們,轉惡為善、轉迷為悟、轉凡為聖的總綱目、總綱領,我們能夠抓住,一生依教奉行,身語意都與這個綱領相應,一生圓成佛道,跟善財童子沒有兩樣。對一切眾生決定生起孝順心、恭敬心,如果對一切眾生還有輕慢心,那你完全違背了,你一事無成。為什麼?這是根本。所以把這個事情放在第一句,「孝養父母」是孝親,「奉事師長」是尊師,孝親尊師這個念頭沒有,底下統統都沒有了。就好像樹,它沒有根。於是我們就聯想到,現代許許多多修行人為什麼不能成就?為什麼功夫不得力?他沒根。修得再好看,花瓶裡頭開的花朵,無根;形相是很好看,沒幾天枯死了。正是一般人所謂,好像興旺得很快,花瓶拿幾枝花插得很好看、很快;凋謝得很快。什麼原因?沒有根。根是什麼?孝親尊師。
今天整個社會,兒女不孝父母,不聽父母的。上一次廖居士來告訴我,父母講他一句,他就回你十句,你說這還得了嗎?兒女不聽父母的,學生不聽老師的,完了!所以今天佛法教學有它困難地方之所在。什麼人受益?真的是過去生中有宿根的人,善根、福德、因緣深厚的人他受益,他能得利益。所以往往一個好老師,像李老師他們這些人,聽他講經、跟他學法的幾十萬人,真正能得受用的十個人都找不到。原因在哪裡?我們現在明白了,清楚了,沒有根!所以根在孝敬,印光大師在《文鈔》裡頭說了多少句,「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,二分誠敬得二分利益」,你能不能真正受益,在你有沒有誠敬的心。你沒有誠敬心決定得不到利益,天天跟著善知識身邊學也得不到利益,學一輩子都得不到利益。果然有真誠心,親近善知識一天,他得到的利益一生受用不盡。古人所謂「聞君一席話,勝讀十年書」,誠敬心他得利益,他能一生得受用。
「無央劫」這三個字的意思太深太廣了,這是教我們修學在時間當中決定沒有中斷,剎那際都不間斷,長劫的保持,這個人就是佛菩薩。這是我們在此地看到饒益行鳩槃茶王,他從這個法門契入佛華嚴的境界,我們明瞭曉得如何來修學。《華嚴經》上無量法門,門門都貫通,哪個法門都串通的,所以一個法門得到了,所有法門都得到,在這個地方都能見到。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。
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(2017-05-24 09:26:07)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