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85卷/视频/文字)jingkong法师主讲

admin 大方广佛华严经评论阅读模式


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一八五卷)  澳洲淨宗學會  檔名:12-017-0185

  請掀開經本,時分天長行第八句:

  【光燄天王。得廣大眼普觀眾生而往調伏解脫門。】

  天王的德號充滿智慧,『光』與『燄』都是表智慧的,從他得法我們就能夠看出來,他是諸佛如來的化身,決定不是菩薩,菩薩沒有這樣圓滿的境界。尤其是時分天王,這是欲界的第三層,只比忉利天高一層而已,是屬於凡夫天,欲界的凡夫。從這個地方看,我們很清楚的體會到,諸佛如來隨類化身,應機說法。

  『得廣大眼』,眼要大到什麼程度?此地的意思就是我們平常人所說的眼光遠大,是這個意思。眼是唯識學家所說的前五識,前五識對境界只有了別而沒有分別,分別是第六意識,執著是第七識。了別就好像我們攝影機一樣,把外面的境界圓圓滿滿的傳送給第六意識、第七識、第八識,只是傳送而已。對境界分別好醜善惡是第六識的作用,六識通過分別之後,起了貪愛,順境順自己意思貪心起來,不順自己的意思厭棄的心起來,這是第七識。七識末那染污意,六識只有分別沒有污染。七識染污,嚴重的染污,這個染污造成我執,執著有一個我。唯識經論裡面跟我們說「我」這個相,「我」是什麼樣子,經上說得很好,「我」有四個樣子。第一個,愚痴,「我痴」,痴就是無明,執著無明的一分以為是我。第二個現象,「我見」,這個見就是我們今天講的成見,某人成見很深,成見是個堅固的執著,把這個軀殼、把這個身體當作我,這是決定錯誤。西方哲學家比我們一般人聰明,他意識到身體不是我,什麼是我?「我思故我在」,笛卡兒講的;他這個說法就是佛家講的「我見」,把這個東西當作「我」也是錯誤。《楞嚴經》上一開端,釋迦牟尼佛叫著阿難,問阿難心在哪裡?心是能見,決定不是肉眼能見,心能見,阿難找來找去都被釋迦牟尼佛否定了。由此可知,我見是假的,不是真的,這屬於見惑。第三個現象,「我慢」,貢高我慢,就是今天講的驕傲。無論是什麼人,都覺得自己有值得驕傲之處,現在社會人常說值得驕傲,這個驕傲是我慢。第四個是「我愛」,愛是貪愛。佛說四大煩惱常相隨,只要你有「我」,你就有這四種煩惱。六道眾生,即使到無色界天,也沒有脫離這四種煩惱的糾纏。這個意思太深了,要不是佛給我們說出來,我們真的連作夢都想不到,哪裡曉得這是事實真相。事實真相是什麼?《金剛經》上說得好,「無我相,無人相,無眾生相,無壽者相」,這個才是事實真相。四相著了一條,其他三條統統都著了,我們講著相,都著了;一條沒有了,四條都沒有了。只要有我,你的眼光就不大,你所見的就有限,就有個範圍。範圍是什麼?範圍是我,你決定不能超越我見,你的思想、你的見解、你的所作所為都不能超過這個界限。執著的圈子愈小,你生活的空間也就愈小。

  我們在佛經裡面看到,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,住在祇樹給孤獨園,他在這個地方講了很多經,住的時間也比較長。有一天給孤獨園裡面有工程,有人在做工,工地裡面有一窩螞蟻,世尊看了之後就笑一笑,旁邊這些弟子學生們,看到佛看螞蟻發笑,就問他老人家:你為什麼笑這一窩螞蟻?佛就說;這一窩螞蟻已經經歷七尊佛,七尊佛出世都過去了,牠還是螞蟻身。佛是笑牠這個,笑牠愚痴。不是螞蟻壽命有那麼長,而是螞蟻執著牠的身是牠自己,死了又投螞蟻身,還在這一窩,牠生活空間就那麼小,就沒有辦法轉別的身形。這是我見,非常執著的我見,造成牠生生世世離不開畜生身。佛在經上常說,人間的壽命短,三惡道的壽命長。地獄的壽命長,經上講得很清楚;餓鬼壽命長,我們也能想像得到。餓鬼道的一天是我們人間一個月,我們人間過一年他才十二天,他的壽命千千歲,這個我們能想到。但是畜生壽命長,我們就想不到了,佛在這個公案裡面告訴我們,我們才恍然大悟。畜生愚痴,不知道換身形,墮落在螞蟻裡面就肯定認識螞蟻是牠自己,所以生生世世都作螞蟻,生生世世都離不開牠那個窩。這一點,佛實在講用他的高度智慧教導學生,決定要捨棄貪心。你要想做到無我,我們就問,經上講得不錯「無我相,無人相,無眾生相,無壽者相」,好!我也想入這個境界,怎麼能做到無我?痴放下,見放下,慢放下,貪愛放下,就無我了。所以這四個字就是代表見思煩惱,見思煩惱斷掉,證阿羅漢果,阿羅漢無我了,四相破了。換句話說,你還有貪愛,還有傲慢,還有迷惑,你是六道凡夫。你的生活空間,你再聰明,再有智慧,再有修行的功夫,你也脫離不了六道輪迴,這個道理我們要懂得。

  你的眼光很短小,你看得不遠;天人有天眼,比我們看的範圍就大,看的範圍大,他的生活空間也就大。但是六道凡夫他所思所見出不了六道的範圍,要想脫離六道範圍要修禪定。定是什麼意思?定就是突破這個界限。禪定,諸位都聽說過,不起心、不動念,不分別、不執著,這是禪定。《金剛經》上所說的意思,外不受環境的誘惑,內沒有分別執著,這是禪定。你外面不受誘惑,裡面不起心、不動念,這個界限就沒有了。為什麼?起心動念就是我痴、我見、我慢、我愛,就動這些念頭,這些念頭沒有了就入定。入定,欲界突破了,色界的空間比我們就大太多太多了。初禪天是單位世界的天頂,二禪天是一個小千世界,三禪天是中千世界,四禪天是大千世界,他們的眼光逐漸擴大,生活空間也逐漸擴大了。可是怎麼樣?三千大千世界是六道,天道是六道,出不了六道輪迴。必須禪定功夫再加深,佛法裡面講九次第定,超越了。超越三千大千世界,那個生活空間就不是一個大千世界,我們常講界外,三千大千世界之外,有聲聞、緣覺、菩薩、佛,叫四聖法界。這個範圍大了,他可以到他方佛國土去,上供諸佛,下化眾生,可以遊歷若干個大千世界,但是不能超越十法界。天台家講相似即佛,他不是真的,是相似的,彷彿有佛的境界,但他不是真的。必須破一品無明、證一分法身,這才真正入佛的境界,這個境界是《華嚴經》上講的華藏世界,淨土經裡面講的西方極樂世界,那個地方不是十法界,它叫一真法界。一真法界有多大?盡虛空遍法界,這是一真法界。此地講的「得廣大眼」就是證入一真法界。

  我們平常講的,虛空法界一切眾生。這個地方講一切眾生是廣義的,眾生這個名詞,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叫做眾生;我們人是眾生,畜生也是眾生,餓鬼、地獄也是眾生,天人還是眾生,十法界裡面佛菩薩也是眾生。這是我們講動物,是有情眾生。植物也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,礦物還是眾緣和合生起的現象,乃至於我們今天講自然現象,外面出太陽、颳風、下雨都是自然現象,這些自然現象也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。然後你才曉得,眾生的意思多廣,佛要普度一切眾生,這都包括在其中。《華嚴經》上有一句話,過去我在教佛學院的時候,有些老師出了這麼個題目考學生,《華嚴經》上講「情與無情,同圓種智」,老師出個題目,怎麼同法?這個題目不但學生答不出來,恐怕老師也做不到。情是有情眾生,跟無情眾生同圓種智,你從這裡就想像得到,佛不但要度有情眾生,還要度無情眾生。無情的眾生能得度嗎?能!如果我們細心去觀察,你會看到有很多不可思議的現象。種花,兩個人種同樣的品種,在同樣的地方,你用顯微鏡、用化學來分析,它的土壤、肥料、水分樣樣都相同,兩個人種的花,開出來的花不一樣。一個對花真正有愛心,一個是照著方法去做就是了,沒有愛心,這兩個人的花開出來,有愛心的花開得美、開得香,沒有愛心的也開花,就比有愛心的遜色太多了,可見得植物也有情。不但植物,連石頭都不例外,你們到中國大陸蘇州去觀光旅遊,你看看「生公說法,頑石點頭」,那個石頭還在。從這個地方我們就能體會到,「情與無情,同圓種智」,是真的不是假的。

  佛在經上常說「依報隨著正報轉」,怎麼轉法?我們從這些地方細心領會,於是我們明白了,自然的災害可不可以消除?可以。怎麼消除法?從人心。今天這個世間為什麼有水災、有火災、有風災、有地震?這是我們講自然災害,自然災害是我們心裡變現出來的。《楞嚴經》上說得很好,貪心是水災,瞋恚是火災,愚痴是風災,貢高我慢是地震,高下不平,如果我們把三毒煩惱統統都斷掉,世間水火風三災就沒有了。一個人把貪瞋痴斷掉,縱然有水火風三災,他不會受難。入水裡面水不會淹他,入火裡面火不會燒他,為什麼?他跟它沒有感應的關係。我們自己有貪瞋痴,遇到水火風才會遭難,這個道理很深,科學家也不知道。所以人為的災難可以息除,自然的災難也能夠消除。我們今天在念佛堂以清淨心、平等心念佛,諸位要知道,清淨心就是沒有我執,沒有貪瞋痴慢,這是清淨心;平等心是沒有分別,對於一切眾生一律平等看待。我們念佛,大家天天不是迴向嗎?迴向法界眾生,這是平等心;迴向全世界受災受難的眾生,你們不是發這個心嗎?這個心就有感應,就能消除世間的劫難,就能夠化解自然的災害。佛法說得出一套大道理來,讓我們這樣做。如果我們在念佛堂念念是為自己,只求自己消災免難,只求自己升官發財,你這個心量太小,有沒有效果?給諸位說,沒有效果,大家有災難,你也跑不掉。如何消除災難?大家都沒有災難,我當然就不受災難了。

  我們在此地舉辦佛七,這一次七十天,目的是幫助全世界一切眾生消災免難。所以在啟建佛七之前,我跟悟行他們幾位法師說,過去印光法師在上海舉行的「護國息災法會」,打佛七,護國息災範圍是一國,我們今天這個法會是「護世息災法會」,我們今天是全世界。為什麼印光大師當時不叫護世而叫護國?那個時候交通還不便捷,我們生活範圍很難超越國界,所以談護國大家懂,真正熱心幹。現在資訊發達,交通便捷,我們今天不是住在中國,住在澳洲,別人的國家。我們從報紙、電視這些資訊裡面,每天所接觸到的是全世界的災難,任何地方發生災難對我們都有影響,我們今天消災免難要為整個世界一切眾生,所以我們的法會是「護世息災法會」,這是在佛七籌備期間我就講得很清楚。我們這個做法,要用澳洲人的講法就是多元文化,多元文化的息災法會。我們不是為一個地區,不是為一個國家,不是為一個族群,是為全世界每個國家、每一個族群,每一個不同的思想,不同的信仰,不同的宗教,我們是普度,沒有分別,沒有執著。這個是大眼,還不能叫廣大眼,廣大眼一定是盡虛空遍法界,那個是大菩薩,不是普通菩薩。禪宗裡面常講的明心見性的菩薩,才是廣大眼;沒有見性的菩薩,可以做到大眼。

  『普觀眾生』,「眾生」的意思跟諸位說過了,「普」是平等的意思,一視同仁。過去我跟諸位講《太上感應篇》,這一次在新加坡有同修們要求講這一篇,我就利用早晨談話以這個為話題,《感應篇》裡面講到「忠孝」,註解的分量特別大。這兩個字每一個中國人都認識,這兩個字的意思,知道的人就不多了。什麼叫孝?古人講合父母、兄弟、妻子、兒女為一個人,這叫孝,孝的本義是如此。你這一個家庭,一個家庭就是自己一個人,家裡面的人就是我自己的化身,關愛關懷家裡面每一個人就像關懷自己一樣,這叫小孝。佛家講大孝,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自己,這大孝。誰有這個境界?誰把這個境界落實?給諸位說,法身大士,破一品無明,證一分法身,他就落實了,他確確實實是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自己,在我們佛法講叫法身。法身是什麼?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我法身,不是別人,是自己。所以四弘誓願,佛又從自性上說,「自性眾生誓願度,自性煩惱誓願斷,自性法門誓願學,自性佛道誓願成」,回歸自性。這四願回歸自性,沒有一法不回歸自性。法法皆回歸自性,那就是宗門開悟的人所謂「頭頭是道,左右逢源」,就是那個境界。無有一法不是!這才是法身大士「普觀眾生」。

  眾生有覺有迷,迷悟不二,迷悟是一不是二。這個話不好懂,我們打個比喻,我們這一個人身體,身體很健康,可是偶然我們手臂麻木了,麻木你去摸它沒有知覺了,麻木的一部分叫迷,有知覺的這一部分叫悟,不能說麻木的不是我,有知覺的是我,那你就錯了,迷悟不二。哪些是覺悟的?法身大士是覺悟的,完全健康;四聖法界是小病,沒有什麼大障礙;六道凡夫是大病、重病,有障礙。就像我們身體,它是局部、某個部分,這個部分有病我們要治療它、要幫助它,佛度眾生就是這個意思。諸位仔細去想,然後你才真正想到虛空法界一切眾生真的是自己,所以對一切眾生沒有任何條件,「無緣大慈,同體大悲」。「緣」,就是我們今天講的條件,佛幫助一切迷惑顛倒的眾生有沒有條件?沒有條件。為什麼沒有條件?自己。我這隻手麻木了,這隻手裡面血脈管道不通,麻木就決定不通,我們這隻手去幫助它,幫助它揉一揉,幫助它血管疏通,你說它要不要談條件?為什麼沒有條件?一體。兩個,不是一體,這才談條件,一體還談什麼條件?眾生在迷,不知道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自己一體,所以幫助別人要談條件;佛菩薩知道是一體,所以對待任何人沒有條件,道理在此地。明白人無條件的,迷惑的人才有條件。在我們這個世間,迷的人多,覺悟的人少。新加坡居士林那邊,我在那裡講這幾年經總算沒有白講,大家覺悟了,你到那邊去掛單、去住,沒有條件,你到那裡去吃也沒有條件,一切都供養。實在講只有一個條件,就是你真的學佛、真的念佛,四事完全供養,這是其他的道場還都沒有做到。所以我們明白了,決定是盡心盡力幫助一切眾生,你要問為什麼要幫助他?你沒有覺悟。不同的族群,不同的地區,不同的信仰,不同的宗教,一律平等,沒有條件的幫助,這才叫普度。「度」這個字是佛學的名詞,用現在的話來說,就是幫助,就是協助。普度是普遍的協助,普遍的幫助,決定沒有條件,這是真正覺悟的人,真正明白的人。

  普觀眾生『而往調伏』,「調伏」就是度眾生。調是什麼?調理,像我們這個身體,身體哪個地方出了毛病要調理,這個意思大家好懂。說到生病,中年以上的病痛就多了,為什麼會多?人身體是個機器,這個機器裡面管道很多,這個管道用久了,裡面有骯髒的東西堵塞,毛病出來了;如果這個管道一切暢通,一絲毫堵塞都沒有,人身體健康。所有的毛病根本原因就是這個,所以你有病去看醫生,醫生一定問你大小便正不正常,如果大小便很正常,沒大病,為什麼?管道通;如果不正常,問題就來了,管道不通了。所以他頭一個就問你這個管道,你說大的管道沒有問題,通了,你毛病是小的管道,那就不是很嚴重,就給你治療。藥物,藥物是幫助你清洗管道,你的血管、腸胃都是管道,用了這麼多年,骯髒東西沾在旁邊,就這麼形成的。所以懂得保養身體,你在飲食上要注意,要清潔、要衛生,最重要的心要清淨,心地清淨,心地不染著,你那個管道也就不容易染著。為什麼?依報隨著正報轉。正報是心理、是思想,每天想得太多、想得太複雜,想名聞利養、想五欲六塵,這是嚴重的污染;清心寡欲,你這個管道不成問題。所以我們在佛經裡面看到,釋迦牟尼佛當年給人家治病,佛是大醫王,他用什麼方法治病?他教人念咒,傳你一個咒,你一念病就好了,你說奇怪不奇怪?我覺得一點都不奇怪,為什麼?念咒是音聲,用音聲振動你那個部分,你那個部分有阻塞,這個音聲發的音,它振動到裡面管道的部分,振動的時候裡面那個阻塞振開了,你管道通了,最高明的辦法。再其次用針灸,我們中國人針灸,也就是你穴道阻塞幫你打通,你立刻就恢復正常。用藥來治療是很笨的方法,為什麼?它產生副作用。最高明的方法是咒語,用音聲來振動,自己的音聲來振動,不靠外頭的。佛經裡治病那些咒語很多,現在你去念不靈,為什麼不靈?你發的音不準確,音量大小也不準確,所以你照那個去念不靈。那種方法要直接口傳、口授,現在已經三千年了,失傳了。我們在歷史上還看到,唐朝時候還管用,印度的高僧大德到中國來給人治病,用咒語還管用。現在不行了,念的音不準確,音量也不準確,也不知道了,這是眾生沒福,所以這個好的方法失傳了。

  但是我們懂得這個原理,你就知道如何養生,養生的原理是清淨心、平等心、慈悲心。清淨、平等,用現在醫學的話來說,就是自然的抗體,你自己本身的,現在講免疫系統。免疫系統、自然的抗體,就是真誠、清淨、平等,自然的解毒就是慈悲心、愛心。所以,你要是常常能夠養自己的清淨、平等、真誠、慈悲,你什麼病都不會生,現在有的病也會很快就好了。佛給我們講得一點都不錯,你只要修這四個心:真誠心、清淨心、平等心、慈悲心,不但你什麼病都沒有,你也不會衰老。人的老化,實在講也是心理上的因素。他天天想,年歲大了,老了老了,他天天想老,想老果然就老了,一天比一天老。佛法說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,老了,天天沒事情幹,想病;這裡痛,恐怕有什麼毛病,趕快檢查檢查,一檢查果然有病。為什麼?想出來的。他不想佛,他去想病,你說有什麼法子?病了之後就想死,天天在打妄想,所以人愚痴,生活在妄想之中,這是不健康的根源,就是妄想。我們學佛學些什麼?就學這些東西,學了真管用,真正的健康長壽,真正的不衰不老。我們學佛,最低限度也要有這麼一個招牌、這個樣子給人看看,人家才會相信。他看了之後,他才會羨慕,他問你:你是怎麼保養的?告訴他念阿彌陀佛保養的,他就會念佛了,真的不是假的。如果你是學佛人,看到你這個樣子,就像個病人,就像個半死不活的人,看到這個,「佛不能學,學佛學成這個樣子,這還得了!」所以諸佛如來成佛之後,還用一百劫的時間去修相好,修福報,為什麼?讓一切眾生看到生羨慕心。眾生只看外表,看不到裡面,所以佛先要把外表門面搞好,招牌搞好,這是佛法裡面講的「先以欲勾牽,後令入佛智」。我們在楞嚴會上看到,阿難為什麼要出家、要學佛,就是看到佛的相好,羨慕佛的相好跟佛出家;佛這些道德智慧神通,他沒看出來,他只看佛的外表。所以相好光明能接引很多眾生。

  而往調伏,「普觀眾生而往調伏」,這裡面離不開因緣果報,離不開因果關係。佛法不離開因果,《華嚴》講五周因果,《法華》講一乘因果,眾生有感,佛才有應,眾生沒有感,佛就不來應,感應道交。眾生感的因緣不相同,佛菩薩應的形相不一樣,觀世音菩薩《普門品》裡面講的三十二應,那是舉個例子,實際上非常複雜。無量無邊的感應歸納為三十二類,每一類裡頭感應都是無量無邊的。應以人身而得度者那就現人身,人裡頭多少類?我們今天講中國人、澳洲人、英國人、美國人、附近的印尼人、馬來西亞人,太多了。我這樣說還是大族群,大族群裡還有小族群。中國人在此地有台灣人、有福建人、有江蘇人,愈分析就愈複雜。所以講一個感應,感應裡面複雜的形相說之不盡。說個實實在在話,哪個眾生沒有感?都有。不但是有情眾生有感,無情眾生也有感,植物也有感,石頭也有感,一切物相統統有感,佛菩薩就有應。感不一樣,應也不一樣,感應道交。所以諸佛菩薩,我們從總的原則來說,隨類化身,隨機說法。佛的身沒有一定的形狀,阿彌陀佛長的是什麼樣子?觀世音菩薩長的是什麼樣子?給諸位說,諸佛菩薩沒有身相,隨眾生現相。這樁事情,諸位如果去朝普陀山,普陀山有個梵音洞,很多人在洞門口拜觀音菩薩,觀音菩薩現身給他看,每個人所看到的觀音菩薩相不一樣,說明菩薩沒有身相,隨你的感應,隨你的心,他現相。

  記得有一年我在香港講經,聖一法師告訴我,那個時候中國大陸還沒有開放,他們有三個出家人到普陀山朝山,也有地方的官員陪同他們。他們在梵音洞拜了半個小時,觀音菩薩現身了,每個人心裡都非常歡喜,繼續不斷的拜,旁邊的人說時間太久了,我們要趕緊離開這個地方,才離開。見觀音菩薩的時間很長,差不多有十五分鐘到二十分鐘。在路上大家講起來,你見到觀音菩薩什麼樣子?結果三個人見的不一樣,聖一法師見到的觀音菩薩相是金色的,戴毘盧帽,就像地藏菩薩戴的帽子,全是金色的;另外一個法師見的,是我們平常見的白衣大士,是現這個相;還有一個法師見到的是比丘相,穿出家衣服,剃光頭。三個人見的相不一樣,什麼原因?三個人的心不一樣。從這個例子,這是真的事情,絕對不是假的,聖一不會說妄語,不會騙我,我跟他是老朋友。每一個人心不一樣,真誠心不一樣,恭敬心不一樣,對於佛法了解的不一樣。聖一是講經的法師,所以佛菩薩現相給他看,就現得比別人殊勝。

  現相不一樣,再跟諸位說,說法也不一樣。說法不一樣,我們在佛經裡面可以看到,不要說是每部經,就是同樣一部經,在《華嚴經》上特別明顯,每一會說法都不一樣,每一品說法也都不一樣。佛家裡的名詞術語那麼多,佛說了許許多多的名詞術語,其實說一樁事情。一樁事情為什麼要說那麼多的術語?各人根性不相同,一個術語,很多人不懂。譬如我們今天講「慈悲度眾生」這五個字,五個字一般人就不懂,什麼叫慈悲?什麼叫度?什麼叫眾生?可是對於佛教徒天天聽經,天天聞法修行,一說他好懂。如果你接觸一個外國人,從來沒有接觸過佛法的,你要跟他講慈悲度眾生,他搖搖頭,莫名其妙,不曉得你在講什麼。我們換句話說,我們用真誠的愛心幫助別人,他一聽就懂了,還是一個意思,兩個說法。你要了解他的程度,了解他的根性,用什麼樣的說法,他很容易聽懂,他很容易理解、很容易接受,哪有一種說法的?所以佛一樁事情有幾十種講法。今天我們到澳洲這個地方來,澳洲人說多元文化,我們一聽就懂了。什麼叫多元文化?普度眾生。我們對學佛的人講普度眾生,你聽得懂;給你講「眾生無邊誓願度」,你聽得懂;多元文化,完了,不曉得什麼回事情了,其實是一樁事情。澳洲一些外國人沒有接觸佛教的,你跟他講「眾生無邊誓願度」,他不懂,他莫名其妙;你跟他講慈悲度眾生,他也不懂;你跟他講多元文化,他懂;你跟他講用愛心幫助各個不同的族群、不同的宗教,他懂,他一聽就明瞭。一樁事情!所以幫助別人要懂得觀機,要契機契理。你要先看清楚他是什麼根性,他過去接受的是什麼文化,怎麼樣跟他講,他才能理解,他才能懂得,歡喜接受,正確理解,依教奉行。

  眾生要不經歷嚴重的苦難,不容易覺悟,不容易回頭。現在這個世界災難太多,我們看最近一百年的歷史,最近這一百年世界大亂,經歷兩次的世界大戰,損失的生命財產,美金來算從幾十億來算法,人的死亡都上億,受牽連的、受災難痛苦的幾十億人。這個災難是可以化解的、可以免除的,人跟人和平相處就好了,何必天天打架?天天跟人打架,天天跟人嘔氣,你說那個日子多難過!為什麼去幹這些傻事情?誤會,彼此沒有溝通,從誤會產生歧視,從歧視產生仇恨。宗教跟宗教戰爭,族群跟族群戰爭,世界上戰爭是這麼引發的。最近南斯拉夫的戰爭是族群跟族群戰爭,印尼是回教跟基督教戰爭,太可怕了。在澳洲,我接觸了幾次,這些宗教家們聚集在一起集會討論,我發現他們覺悟了,他們回頭了。尤其是這一次,雪梨天主教主教們發起的宗教座談會,大主教在做結論的時候跟我們大家說,過去這一千年,我們反省有些地方做錯了,希望下一個一千年當中,我們把這些錯誤改正,要跟世界各個宗教交流,吸收每一個宗教族群的智慧、經驗,化解誤會。這一次座談會當中第一次接觸,每一個宗教代表報告他們的教義,他們的希求,他們所追求的,他們所修行的,發現到我們彼此都有相同之處,都有相通之處,可以談得來,可以做個很好的朋友,不要做敵人。過去就是缺乏什麼?缺乏接觸,缺乏交流,缺乏對話,產生許許多多的誤解,所以他們很希望能夠辦第二次、第三次。

  這是澳洲此地各個宗教的領袖們覺悟了,這個覺悟帶給世界社會安定、世界和平,每個人一生當中能過到真正幸福美滿的生活,不同的族群、不同的宗教彼此互相尊敬,互相敬愛,互助合作,要多接觸。這在佛法裡面講,就是普度眾生,這是「而往調伏解脫門」。我們要把佛法介紹給他,佛法不是宗教,佛法是教學,真實圓滿智慧的教學,唯有真實智慧能解決一切問題。我參加這次會議,他們邀請我,他們對於我的參加也很重視,因為與會的各個宗教大德們只有我一個人是從新加坡飛過來的,這麼遠的路程到這裡來參加這個會議。我把佛法介紹給大家,告訴他佛法是釋迦牟尼佛對一切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,它不是宗教。他們聽了很詫異,然後我跟他解釋,佛教在現在全世界社會裡面至少有五種不同的形態,就是有五種佛教,你要看清楚。你們所看到的是宗教的佛教,你沒有看到教育的佛教;釋迦牟尼佛所傳的是教育的佛教,不是宗教的佛教。

  所以佛陀當年在世,跟他在一塊學習的有很多宗教徒,我們在《華嚴經》上看到勝熱婆羅門,婆羅門就是現在的印度教,勝熱婆羅門是婆羅門教的領袖;我們在《地藏經》上看到婆羅門女,那是印度教的信徒,很明顯的這些宗教都在學佛,他來求學。現在信仰任何宗教,你都會到學校念書,你到大學裡面去拿學位。佛教是學校,不管你是什麼宗教,都可以到這裡求學,都可以到這裡拿學位。佛教真的有學位,學位是什麼?阿羅漢、菩薩、佛陀。阿羅漢是佛教教育裡面最低的學位,就像我們大學的學士,菩薩是碩士,佛是博士,最高的學位。你拿到這個學位,你還是婆羅門,你並沒有改變你的宗教信仰,而是充實了你的智慧,充實了你的德能。這就是佛菩薩無處不現身,沒有一個族群裡沒有佛菩薩,沒有一個宗教裡沒有佛菩薩,都是!在社會上各行各業,這裡頭也都有佛菩薩,沒有叫你換個行業,沒有改變你的生活方式。佛菩薩是什麼?佛菩薩是智慧,佛菩薩是明瞭。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,一切理事因果通達明瞭的人,就叫做佛菩薩。所以,哪裡沒有佛?哪裡沒有菩薩?到處都是。調伏是這個意思,調就是幫助他破迷開悟,伏是幫助他斷惡修善,伏是伏煩惱,佛教學的目標就在此地。你能夠斷惡修善,能夠破迷開悟,你就轉凡成聖。聖是什麼?聖就是佛教的學位,你就證得阿羅漢果、菩薩果、佛陀的果位,你就拿到學位。所以它是教學,我們要認識清楚。如果是宗教,宗教跟宗教對立了,彼此不相往來,佛普度眾生就度不了,只能度佛教徒,佛教徒以外的與佛的緣就斷掉了,哪有這種道理?所以大乘經論我們要細看,深解義趣我們才能得佛法真實利益,才不至於看錯意思,才不至於盲修瞎練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講到此地。


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(2017-05-24 08:43:22)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5月24日08:43:23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s://ww.wmfjt.com/26230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