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80卷/视频/文字)jingkong法师主讲

admin 大方广佛华严经评论阅读模式


大方廣佛華嚴經  (第一八0卷)  新加坡淨宗學會  檔名:12-017-0180

  請看時分天長行的第三句:

  【無盡慧功德幢天王。得滅除一切患大悲輪解脫門。】

  清涼大師註解註得很簡單,「悲摧惑苦,故名為輪」。天王所學的法門,對我們來講非常重要,而且是我們現前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。我們有憂患,大患,經文裡面雖然沒有說出,清涼大師跟我們說出,「惑、業、苦」,他當中把「業」省掉了。古人用文字,四個字一句,說「惑」、說「苦」,當中就含著有「業」。惑業苦是『一切患』的根源,要怎樣才能夠滅除?我想這不僅僅是佛法,世出世間所有一切法,無不是針對這個問題而發的。宗教家們、教育家,甚至於世間這些政治家、科學家,無一不是想解決一切眾生這個根本問題,但是做是做了,千萬年都在做,效果並不顯著。不但效果不顯著,如果我們就歷史演變來觀察,好像是每況愈下,一代不如一代,一世不如一世。傳到我們這個時代,對於古聖先賢這種教學,我們都打上許許多多的問號,它有效果嗎?還值不值得我們去學習?值不值得我們去推廣?甚至於有許多人幾乎肯定這個舊的東西落伍,應當把它當作垃圾處理掉,這種看法想法的人愈來愈多。如果把它廢除掉,有沒有新的東西可以代替?新的東西能不能比舊的東西更有效果?一個頭腦清晰的人,具足聰明智慧的人,一定會想到這些問題。

  迷惑、造業、果報三個大問題,古聖先賢的教誨不能夠幫助我們斷除疑惑,現在大家靠什麼?靠科學,科學能夠幫我們破除迷惑嗎?也有許許多多的問題存在。可是現在的教育提倡科學,把古聖先賢的教誨排斥,用科學取而代之。科學的教育也實行這麼多年,社會效果又怎樣?如果我們細細從社會的安定、繁榮、和平這幾個標準來觀察,來考量,似乎我們今天的處境不如古人;不但是遠古我們比不上,半個世紀以前、一個世紀以前,這是我們記憶猶新,都比不上。所以現在有些人有新的覺悟,對於科學技術的教育提出懷疑,疑來疑去,始終找不到一個好方法。實在講,我們的思考深度、廣度不夠,所以對於這個病根找不出來。對於古今這些賢哲他們教誨的理論與方法,我們沒有能力選擇,這就是我們自己思考的範圍太淺、太狹小。我們對於古大德提出許多質疑,為什麼從前的人那麼老實,對於古人有那麼樣的信心,似乎提到是孔聖人說的、佛菩薩說的,他就能接受,他就不懷疑,問題很容易解決,現在為什麼不行?現在人自己以為非常聰明,自視過高,不肯服人。孔子有什麼了不起?釋迦牟尼佛有什麼了不起?把自己看得比他們高得太多。實在講,對於古人缺乏認識,不但對古人缺乏認識,連自己對自己也不認識,這個問題才真正叫嚴重。今天講「一切患」,比過去任何一個時代都要嚴重,惑嚴重、業嚴重,苦也跟著嚴重。千百年來,古人所講的世界末日,我們遇到了,他們講的世界末日明天就到了,可是今天我們還沒有看到有末日的跡象,這是我們的心很粗,實際上這幾天的磁場真的不一樣,跟平常不相同。這個磁場影響地球,影響地球上所有的生物,我們也包括在內。我們的精神、我們的身體、我們的情緒都受到干擾;只有有定力的人,為什麼我們提倡念佛,這幾天加緊念佛,希望那個影響力對我們少一點,不至於太嚴重,這點我們做到了。不斷的提升自己的定慧,抗拒這種影響,用定慧來保障自己,也能夠幫助別人。

  前兩個星期,傅來成居士告訴我,他聽到一位天主教神學院的院長談到這次的劫難。這個劫難,他們宗教裡也講魔王,這個魔王早該下來,現在不知道什麼事情耽誤,沒來。他說有一種力量,好像在攔住他,但是他不知道是什麼力量;他們覺得這個魔王應該要來了,不知道什麼緣故耽誤他沒來。這就說明不是沒有災難,災難可能是延緩一段時期。什麼事情耽誤?什麼力量在攔阻他?我們心裡有數,只有自己認真努力修行,還是要順從古聖先賢、佛菩薩的教誨,決定正確。如果順從今天科學技術,對這樁事情真的是感到無能為力,科學家遇到這個只有聽天由命,他有什麼辦法?他知道這個事情嚴重,知道這個事情可能發生,但是沒有辦法避免,到最後只好歸於上帝,上帝發脾氣了,上帝不高興了,上帝要懲罰人。也許我們大家現在念佛,很多宗教徒都在那裡祈禱,上帝看看心裡稍微平和一點,也許就是這麼一個原因。這不能說沒有道理,從他們那個角度觀察,也能解釋得通。由此可知,我們要認真的懺悔,要徹底去改過,這樣上帝就歡喜了,希望這個災難不至於發生。千萬不要以為明天沒事,千百年的預言家說錯了,我們不要相信他。如果產生這個錯誤的觀念,自己依舊迷惑,加倍的去造業,恐怕災難降臨比預期的還要嚴重,這是事實。

  佛用什麼方法教導我們消災免難?實在說,世出世間一切法,我們做個比較,唯獨佛法究竟,因為佛法知道災難是怎樣起源的。這就跟大夫治病一樣,好的大夫,你跟他一接觸,他就知道你這個病是怎麼來的?你為什麼會得這個病?他用藥就高明了,決定不會用錯,藥到病除。如果遇到一個醫生,他對你的病源並不了解,要做很多次的試探、試驗,你就有苦受了;他找不到根源,要慢慢來試探,這種醫生我們也見過。真正高明的大夫也不是容易遇到的,病人與醫生,說實在話也是緣分。佛告訴我們,災難是怎麼發生的?是業力感召得來的。善業感召的是善果,《華嚴經》上講的毘盧遮那佛的華藏世界,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,是怎麼形成的?是眾生善業形成的。佛在經上講得那麼清楚、那麼明白,西方極樂世界是「諸上善人俱會一處」,不是善業嗎?不是小善,上善;上善是圓圓滿滿具足淨業三福,西方極樂世界是這麼形成的。我們今天這個世界要遭大災難,是什麼形成的?是眾生廣造無量的十惡業感召的,就這麼回事情,這是真的。唯有大聖才能把這個病根抓到,科學家沒抓到,科學家講這是太空星球運行的變化,他是從物理上來探討;而佛法是從心理上來追究,現在人相信物理不相信心理,心理比物理深得太多了。

  佛跟我們講物質從哪裡來的?科學家到現在沒有法子找到,物質究竟是一回什麼事情?它是從哪裡來的?它是怎麼發生的?這個事情佛講得清楚。尤其是相宗,相宗不僅僅是高深、圓滿的心理學,也是物理學。佛講物質是阿賴耶的相分,相分是物質;我們世間人講的心理,心理是阿賴耶的見分;見相同源,也就是說心理跟物理是同一個根源,自證分。自證分就是性宗講的自性,所以心理跟物理是同一個法源,都是自性裡頭變現出來的。自性怎麼變現出來?迷了之後變現出來的,先變見分,後變相分,相分是依見分而變現出來的。所以佛治病很厲害,他是真正找到根源,他的處方決定正確、決定沒有錯誤,這是世間聰明智慧人不能跟他相比的,他是佛經上常說的「徹法底源」,他有這個能力。佛告訴我們徹法底源,這種究竟真實的智慧,絕不是他一個人具足的,人人都有。你們都有這個智慧,都有這個能力,你們的智慧能力不能現前,是因為你有煩惱把它障礙住了。所以佛說只要你把煩惱放下、捨棄了,你自性裡本具的智慧德能都現前。所以佛有沒有辦法度眾生?沒有,他說得很好,佛不度眾生。誰度眾生?是你自己覺悟自己度的,佛才說真話。佛把他自己得度的經驗、歷程、方法提供給我們做參考,他是怎麼樣破迷開悟的?他怎麼樣修行證果的?這些經典無非是提供他的經驗跟方法。今天這麼多天王,每個人提供經驗方法,這是他幫助我們的。我們對於這些經驗方法,聽了之後,懂得了、接受了,參考他的方法,我們自己要認真去做,我們也就恢復、也就成就了。

  『無盡慧功德幢天王』,名號前面跟諸位解釋過,重要是「慧」。慧從哪裡來的?慧從定來的。什麼是定?清淨平等心是定;什麼是慧?清淨平等心起作用就是慧。《無量壽經》的經題「清淨平等覺」,清淨平等是體,覺是用。慧是從定當中來的,定是我們自性的本體,慧是自性的起用,所以佛家修行的樞紐就是禪定。八萬四千法門,無量法門,法是方法,門是門徑,《華嚴經》這裡展示給我們看,我們在這裡看到這麼多的天王,每個人的方法不一樣,就是說明無量法門,但是每個法門都是修定。我們今天採取持名念佛的方法,持名念佛方法希望達到什麼境界?達到一心不亂。諸位要曉得,一心就是禪定,不亂就是智慧。我們用這個方法來修定、修慧,方法儘管不同,方向是正確的,目標是一個。

  天王在此地是用『大悲』,清涼大師註解裡講,「悲」能夠摧滅迷惑、苦難,所以稱之為「輪」。這個話,初學的人聽起來還是不好懂。輪的意思是代表圓滿;換句話說,他這個教學的方法是非常圓滿的,我們把這個方法稱之為輪。世間所有一切器皿當中,確實圓能夠代表圓滿的理論與一切事實真相。譬如佛常常跟我們講的,「相有性空,事有理無」,輪就能代表。輪的圓周是相,圓心就是性;圓,相確實是有,但是圓心確實不可得。圓心有沒有?決定有,有而不可得。所以圓在佛法裡表法是空有不二、性相一如、理事不二,它表這個意思。這種教學才真正圓滿,為什麼?你真的明白、體會到了,空有二邊都不住,智慧就開了。你著在有這邊,你造業,凡夫;你如果執著空的那邊也造業,墮落在無明裡面。楞嚴會上世尊呵斥小乘人,聲聞、緣覺,墮無為坑,那就著空,還是不能成就。菩薩聰明,了解事實真相,菩薩行中道,二邊不著。中道有沒有?如果執著有個中道,空有二邊不著,他行中道,不錯,算是菩薩,權教菩薩,給諸位說,十法界裡面的菩薩,他還執著個中道。實教菩薩,就是真實的菩薩,中道也沒有,所謂「二邊不立,中道不存」,心才真的乾淨,那才叫稱性;還有一個中道,還不稱性。這個境界就高!這樣的教學才能夠滅除一切憂患。

  這個教學的最初方便是什麼?也就是我們要問,從哪裡下手?從哪裡入門?從哪裡做起?菩薩在此地顯示得很明白,「大悲」,大慈悲心,從這裡下手。什麼是大悲?大悲的樣子是什麼?如果我們搞不清楚,我們就沒辦法學習。大慈悲就是要合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一體,這才叫大悲。我們要把虛空法界一切眾生看作是自己,你就入佛的境界,這是究竟果佛的境界。入這個境界就成佛,成究竟圓滿佛。這個說法太高了,我們做不到;我們雖然做不到,但是要向這個方向、要向這個目標去做。怎樣做法?捨己為人,就是佛教給我們的兩句話,「一切男子是我父,一切女人是我母」,我們從這個地方下手。遇到一切眾生有苦難,眾生是我父母,我要不要盡心盡力幫助他?佛又教給我們,「一切眾生皆是未來佛」,我對於一切佛要不要尊敬他?對於父母要不要孝順他?這就是佛真實明白的教誨,我們對虛空法界一切眾生,要以孝順父母的心、尊敬諸佛的心來對待,這就是「大悲輪」。你要去做,你不去做,這裡頭的意思你體會不到;也就是說,這是佛菩薩的境界,你入不進去。一定要認真努力去做,你做到一分,你契入一分;你做到兩分,你就契入兩分,你要不是用真誠孝順心、恭敬心,你就不得其門而入。

  這個修行的結果是如何?結果是滅惑,結果是消業。滅惑是斷無明煩惱,消業是斷見思煩惱、塵沙煩惱,人家用這個方法。這個方法有效嗎?為什麼有效?我們冷靜去思惟、去想想,它真有效,為什麼?用這種想法,在我們講是觀想,這些眾生不是諸佛、不是我們父母,我們要把他想作父母、想作諸佛,這是觀想。可是在諸佛如來眼光裡,他確實是一體,他是真的,他不是觀想。所以我們要從觀想下手,宗門裡面講觀照,從這裡下手;然後功夫提升,就照住;再往上提升,就照見。《心經》裡面,「觀自在菩薩,照見五蘊皆空」,像他們那個大菩薩,照見虛空法界一切眾生跟自己是一體。所以你要能夠照見,你就成佛了,最低的、起碼的你也是圓教初住菩薩,法身大士,分證位佛,你是分證佛,你是真佛不是假佛,你真正見到了。我們現在沒有見到,沒有見到,假設,把他當作,這叫觀照。當作,要真幹!眾生有苦難就是我父母有苦難,老師有苦難,這個老師是佛,佛是我們的親教師,我們要全心全力去照顧。

  今天我看到有個電子郵件,有一個居士寫了一封信給我,裡面提了十個問題,我還得找時間來答覆他,但是他如果常常聽我講經,這些問題都解答了。他其中有一個問題說:「現在苦難的人很多,需要幫助的人很多,我實在沒有力量,窮苦的人太多,我沒有那麼多錢財去布施,要不要布施?」要,沒有力量也要勉為其難,減少自己生活所需,幫助別人。看到別人沒有衣服穿、沒有飯吃,如同看到自己父母在受難一樣,我們要不要減衣減食去幫助他?盡心盡力就是圓滿功德,怕的是我們自己不肯盡心盡力去做。有很多人疑惑,那個人來騙我,我要不要幫助他?佛法不是感情的,這一點諸位一定要知道,佛法是智慧的。所以有觀音,為什麼還有個大勢至?觀音是慈悲,大勢至是智慧,他不是兩個人,他是一個人,觀音菩薩代表我們自性的慈悲,大勢至代表自性的智慧。這個人來騙我,他騙我他是做好事,我還是要全心全力幫助他。這個人騙我,騙去做壞事,我就可以不必幫助他,這就是有智慧;他在我這邊騙錢,騙去之後吃喝嫖賭,去做壞事,你要幫助他,就錯誤了。佛家講「慈悲為本,方便為門」,諸佛如來教化眾生,就是守住這個原則。可是又說「慈悲多禍害,方便出下流」,這什麼原因?沒有智慧的慈悲、方便就壞了,就造罪業;慈悲、方便要依智慧,那就成就功德。所以這個地方有「悲」,慈悲,有「無盡慧」,可見得人家的慈悲是依智慧,不是依感情,所以才成就「功德幢」,功德幢是無量的功德。

  換句話說,慈悲是要做好事,方便是要做好事。什麼是好事?利益一切眾生,這是好事,絕不是自利。我們與一切人相處,人不為自己,完全為眾生,這個人是菩薩再來,不是凡人。凡人,我們跟他相處,他能夠有一半自利,一半利益眾生,我們就應當幫助他;他雖然得一半自利,他還有一半利他。完全是自利,我們就不必幫助他;這個人幫助別人,幫助別人十分之一,十分之九是自利,我們就不要去幫助他。世間有許多慈善家,古人有句話說得意思很深長,「慈善家,慈善起家」,你們想想這個話的味道。這就是說他是大慈善家,很多人送錢幫助他做慈善事業,他做的慈善事業只拿十分之一、二,十分之七、八自己起家,十分之一、二做一點慈善事業。這種事情自古就有,不過古時候少,現在多。所以很多人喜歡做慈善事業,為什麼?對自己慈善。沒錯!他現在慈善起家,大富大貴,受社會人讚歎,受社會大眾供養,可是佛法是講三世因果,來生怎麼辦?問題就嚴重了。

  真正有智慧的人,決定不敢這麼做法,知道現在所得的利益是很有限,時間也很短,將來受的苦報太長,得不償失。聰明人、真正有智慧的人,幫助一切苦難眾生全盤托出,自己決定不保留一絲毫,因為他曉得將來這個做法才能得到殊勝的果報,才能得到長遠真實的利益;不會為眼前小利而障礙將來的大利,不能為這一世很短、幾十年的利益,障礙將來無有窮盡的利益。這都要靠真實智慧,沒有智慧的人被眼前小利迷惑,所以他造業、他受報。這些事理,只有佛講得透徹、講得明白,真正懂得的人、明白人聽了佛的教誨,恍然大悟,覺悟過來,真正回頭,不再造罪業。不要說人家開口求我們幫忙,沒有開口我們見到了,也主動去幫助他,還要等他開口嗎?

  盡心盡力幫助人就是圓滿功德,也不要去刻意攀緣,那也是錯誤,那對自己的修學有障礙。有什麼障礙?你心理上有負擔,你的心就不清淨。諸位要曉得,自己心地不清淨就是最大的障礙,障礙我們讀誦、聽經、開解,障礙開悟,障礙修行證果,也就是障礙我們契入佛菩薩殊勝的境界,這個道理我們要懂。佛法的修學就是生活,修行如果說跟生活脫離,那是完全錯誤。修行就是修正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錯誤的行為,什麼是錯誤?隨順自己的知見是錯誤,我們自己的知見不正,這是首先自己要肯定的,絕不能隨順自己的意思,要隨順佛陀的教誨,這個人就是一個有福報的人。知過能改,我們自己的想法看法錯誤、不正確。自己,自己就是私;換句話說,都是你自私自利的看法、想法、做法,這就是佛法當中常常講的,以輪迴心造輪迴業。可是你要知道,像《金剛經》上所說的,只要你有「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」,你四相具足,你的心就是輪迴心,你的造作就是輪迴業,你就出不了六道輪迴。我們相信佛菩薩,佛菩薩是「無我相、無人相、無眾生相、無壽者相」,所以他的教誨就是真實的。為什麼?他不是輪迴心,他講經說法不造輪迴業,值得我們信賴。

  所以學佛首先教我們皈依,皈就是回頭,放棄自己,回過頭來依佛菩薩,依什麼?依佛菩薩的教誨,這叫皈依;還是隨順自己的意思,你沒有回頭,你不接受佛菩薩的教誨,你沒有依他。其實我說的這個他,他跟自是一不是二,如果把自他分成兩個,你就錯了,你不解如來真實義。怎麼自他是一?同一個自性。他今天破了四相,不但四相破了,四見也沒有了,「我見、人見、眾生見、壽者見」都沒有了,他回歸自性,他的教誨是從自性裡流露出來的,他的教誨就是我們自性的性德,所以信他是信我們自性的性德,這麼一回事情,我們沒有被他牽著鼻子走。他要是沒有破四相、要是沒有破四見,他的意思是什麼就叫我們怎樣,那是我們被人家牽著鼻子走,為什麼?自他不是一,是二。所以佛跟法身大士那個「他」是自性,不是別的。

  我們真的明白這個道理,了解這個事實真相,見解就完全不一樣了,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字字句句是我們自性的流露,釋迦牟尼佛自性流露跟我們自性流露是一不是二。我們憑什麼信佛?憑這個信佛。憑什麼皈依?憑這個皈依,皈依自性,這是自性三寶,不是別的。換句話說,我們從煩惱回歸菩提,是這麼個意思;從生死回歸涅槃,從六道回歸一真。惠能大師說得好,從邪回歸到正,從迷回歸到覺,從染回歸到淨,這個講法講得太好,覺正淨三寶是性德,自性三寶,不是外面的。從迷邪染回歸到覺正淨,這個說得多好,誰能不服?所以我們一定是真實智慧、真實的善行,善行就是大慈大悲,我們要把它做到才是輪的意思,才圓滿。能說不能行,那個不圓滿,不能稱之為輪;能行又能說才是輪,才是圓滿的教學。

  我們努力認真去把佛陀教誨落實,這樣才能夠滅除惑業苦。苦是果報,沒辦法消滅,消滅要從因上消滅,因緣上消滅。惑是緣,業是因,所以從惑業上可以下手,只要把這兩個改變,果報就改變。果報決定是從因緣生的,因緣改變,果哪有不改變的道理?所以佛告訴我們,「依報隨著正報轉」,依報是什麼?相分;正報是什麼?見分,相分決定是依著見分轉的。如果我們真正懂得這個道理,這是根本的道理,我們就有辦法改變自己的容貌、改變自己的體質、改變自己生活環境,不是做不到,真做得到。世間看相的人雖然會說,他不懂得究竟的道理,他曉得相隨心轉,曉得風水也是隨著轉的。所以說「福人居福地,福地福人居」,你要找什麼好風水?修福就是好風水。他這是什麼?他這是經驗的累積,他知道有這個道理,但是根本的道理他不曉得;他知道當然的道理,他不知道所以然的道理。所以然的道理在大乘佛法裡,唯有大乘佛法告訴我們心理、物理。心理、物理從哪裡來的?大乘佛法知道。所以佛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怎麼來的?無量劫裡積德修善的果報,這樣現出來的。

  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怎麼來的?我們在《無量壽經》看到,阿彌陀佛在因地裡,千億歲聞法,五劫修行,他是至善的解行感得的依正莊嚴,這麼來的。法藏菩薩不但一絲毫的惡業沒有,一絲毫的惡念都沒有,才能感得純淨的世界,淨土。我們要是明白這個道理,求淨土有什麼難處,真的是輕而易舉。那就是把自己心裡一絲毫的惡念都斷掉,我跟大家說的純一善心、純一善意、純一善行,一句阿彌陀佛就往生。這是第十八願「十念必生」,一絲毫的疑惑都沒有,你這個善與善感應,心淨則佛土淨。換句話說,很多人念佛,念佛人不能往生,什麼力量障礙你?惡念、惡業,心不善、行不善,雖念佛不能往生。你要問什麼原因?原因很簡單,你的心行不善,念佛要是往生到那裡去,那個地方極樂世界,人都很和睦,你天天跟人吵架,天天跟人打架,你不是把極樂世界搞得一塌糊塗,這怎麼能去?就這麼個道理。一天念十萬聲佛號,阿彌陀佛也不敢接引你,怕是接引你去,你到這裡大鬧天宮,你會把極樂世界搞亂。所以一定要等,等到你哪一天心行都善,阿彌陀佛才會接引你去,就這麼個簡單的道理。由此可知,求生淨土最重要的是心淨則佛土淨,淨就是真正的善,所以清淨平等覺是真善、是至善。心不清淨、心不平等,修十善業,那個善是世間善法,你所感得的是三善道的果報,不是佛菩薩那個善果。我們都要把它辨別清楚,都要把它搞明白,然後才曉得自己怎麼修法,以真誠、清淨、平等的善心處事待人接物,這是真修行,真的回頭。

  念念為眾生,為這些苦難眾生,幫助他們得度。怎麼幫助?要做個好樣子給他看,讓他覺悟。我們口勸他,寫文章勸他,自己沒有放下,表現的是不善,人家聽了、看了不相信,還懷疑以為你在欺騙他,你在沽名釣譽,別人怎麼肯真正發心念佛?縱然發心念佛求生淨土,他也學你這個樣子,口念彌陀心不善,結果還是不能往生。所以自己一定要做好樣子給人看,這是佛經上常講的,常常勸導我們「為人演說」,演是表演。我們真正要把十善業道做到,這是表演,表演給人看,我們勸別人才能產生效果。自己的惑業苦不斷,怎麼能幫助別人斷惑業苦?破除迷惑沒有別的,只有讀誦大乘;要想加速度破除自己的迷惑,開智慧,唯一的辦法是講學。學不能不講,我學多少我就講多少,只要肯認真講、歡喜講,遍遍都開智慧。同樣一部經,每講一遍,決定不會一樣。我過去講《華嚴經》,講了不少年,可惜那個時候我們沒有這些科技設備,沒有留錄音,別說錄影,錄音帶都沒有留。這大概將近三十年了,跟現在講的完全不一樣。每一遍不相同,每天不相同,這什麼原因?孔老夫子講改過,天天改過。改過是行門,改過就是增長智慧。你的過改掉一分,你的智慧就長一分,改掉兩分就長兩分,天天改過,改過就是斷煩惱,斷煩惱就長菩提;天天斷煩惱,菩提天天長,就這麼個道理。智慧為什麼不長?過不改,煩惱不肯斷,你的智慧就不會增長。

  孔老夫子憂慮的就很有道理,他憂慮就兩樁事情值得他憂慮,除了這兩樁事情,沒有值得他憂慮的事情。第一樁事情「學之不講」,他憂慮;「有過不能改」,他憂慮。他憂慮不是憂慮別人,自己,他替自己擔憂;他不是替別人擔憂,別人與他不相干,他不會放在心上,自己。自己所學到的不肯講給別人聽,這是佛法講的自行化他,你不肯教別人,不肯幫助別人,夫子的憂慮,自己有過自己不能改。我們從這個地方也就能夠明瞭,聖人之所以為聖人,原來如此。我們要做聖人,跟他學就行了,喜歡把佛法介紹給別人、推薦給別人,任何場合、任何機會都不失掉,這就是夫子「講學」的意思。要真有這個心,幫助一切眾生開悟,幫助一切眾生接觸佛法。

  自己每天認真去反省,要找到自己的過失。但是一個人見別人的過失容易,見自己的過失很難;從早想到晚,今天沒有過失,看看別人,過失就很多。所以古大德教我們一個方法,把別人當作一面鏡子,看到別人的過失,回頭想想自己有沒有?於是就發現了,發現自己的過失;看到別人一些優點、好的地方,想想自己有沒有?發現自己沒有。我們能夠把一切眾生當一面鏡子,看看別人,馬上回過頭來照自己,自己的過失就發現了。別人的好處,我們沒有,要跟人學;別人的過失,我們要有,趕緊改。那些人成聖、成賢、成菩薩、成佛,就是用這種方法成就。我們今天功夫不得力,就是不知道用這個方法,如果懂得用這個方法,決定是佛經上講的「勇猛精進」,精進是菩薩唯一善根,我們也像無盡慧天王一樣,決定得滅除一切患。我們在這裡看的,他滅除一切患,「一切患」是煩惱、生死、惑業苦。他用的方法是智慧、慈悲,智慧跟慈悲一結合,圓滿的教輪;自己圓滿得度,也能夠圓滿的幫助別人。歸結到最後,還是一個定、一個慧,一個悲、一個智,菩薩在此地教給我們,定慧、悲智要如何落實?全都落實在生活當中,這才是真正的幸福,真正的圓滿。回頭想想我們,我們生活在煩惱裡面,生活在憂慮裡頭,生活在患難裡面。對於佛菩薩,我們無限的羨慕、嚮往,只要學習就能夠契入他們的境界,把他們的境界變成自己的境界,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。今天就講到此地。


这是多元文化讲堂整理发布(2017-05-24 08:43:02)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5月24日08:43:03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s://ww.wmfjt.com/26220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