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120卷/视频/文字)jingkong法师主讲

admin 大方广佛华严经评论阅读模式

大方广佛华严经  (第一二0卷)  新加坡净宗学会  档名:12-017-0120

诸位同学,大家好。请掀开经本,《疏论纂要》第七卷,请看第五初禅长行十法。

 

【复次尸弃梵王。得普住十方道场中说法而所行清净无染着解脱门。】

 

从这里看起,我们还是一位一位的介绍。天王在前面曾经介绍过,在此地着重他所修学的法门。每一个人修学的法门不相同,这个地方我们要细心去体会。每一位天王代表一个族群,他所修学的法门也代表一个法门。一个法门当中,还分许多门,那就不说了。就像我们中国佛教,大乘分为十个宗,这十个宗就是十门,十个解脱门,可是每一宗里面又有很多派别;我们要从这里去想,才知道法门无量。但是一定要专修,要一门深入、长时薰修,才能证得解脱。解脱是成就,将烦恼解除了;见思烦恼解除,脱离六道轮回,脱是脱离;尘沙烦恼解除,脱离十法界;无明烦恼解除,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。所以解脱,解是因,脱是果报;门就是方法,用这个方法修行证果,成无上道。法门虽然无量,我们从这个经里面,仔细观察能够觉悟到,都是一个法门证解脱的,没有说一个人修很多法门证解脱的,这我们在经上没看到,都是一门深入。这一桩事情要不搞清楚,以为修很多法门能成就,那就错了。佛说许许多多法门,是应许许多多不同的根机,所以才说无量法门。古人讲得好,所谓就路还家,不绕圈子,直截了当,这个说法很好。

 

『尸弃梵王』是初禅大梵天王,实在讲都是菩萨化身,他在此地示现的,也就是说做出一个修学的榜样来给我们看。他得的是『普住十方道场说法』,说法也能证果。但是后面这几句重要,如果没有后面这几句,单单讲「普住十方道场说法」,不能证果;一定要『所行清净无染着』,才能证果。假如没有清净无染、不染着,说法是修福,他所得到的是三界有漏的福报。如果在说法当中,能够与性德相应,性德是清净的,性德是无染的,性德是觉悟的,觉正净是性德,与觉正净相应决定证果;与觉正净不相应,说法是得福报,得的是三界以内,这法布施,得聪明智慧。这个聪明智慧是世智辩聪,不是一桩好事情,世智辩聪要用错了,往往造大罪业,我们在历史上可以看到很多很多。那是过去的业因,都是在佛门当中种的,可惜没有得清净,没有得无染着。这是从表面的意思来看。深入一层意思来看,菩萨一定要落实如来家业。如来家业是什么?弘法利生。所以弘法利生是菩萨本分的事情,他怎么能不做?何况在因地修行,曾经发度众生的大愿。每一尊菩萨,无论他地位高下、功夫浅深,没有不发度众生的大愿;如果不发度众生的愿,就不是菩萨,那就变成小乘。菩萨决定是自利利他,而且把利他摆在第一位,所以才有「普住十方道场说法」。十方道场哪里有缘就到哪里去,菩萨随类化身、随机说法,实践他的本愿。这个愿不是虚发的,发的愿要兑现,这是大慈悲心的流露。

 

「而所行清净」,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提示,他说:「用而常寂故行净无染,得心无行故行净,了境无相故无染。」这是真实智慧,我们一定要明了。所以经不能不读,义不能不解,佛一再教导我们要深解义趣,你解浅了不得受用。怎么不得受用?你的行不清净,你心地还被污染,你就不得受用。你在佛法一生当中所修学的,脱离不了轮回,顶多就是充其量修三界有漏福报,福享尽了还是堕落。这是我们佛家常讲的三世怨,这一生修福,来生享福,第三世堕落。享福的时候,没有不造业,这是我们要警觉到的。真正体会到佛所说的义趣,到什么时候才可以享福?明心见性之后。为什么?不会堕落了。没有见性之前,享福没有不堕落的,特别是六道里面的众生。我们把标准降到最低,佛也告诉我们证得阿罗汉果之后,可以相信自己的意思,可以享受。但是阿罗汉、辟支佛、权教菩萨还没有见性,福可以享,对自己的道业必然产生障碍,不能进步。所以菩萨修行进进退退,为什么会退?一享福就退了。不过还算不错,不至于退到六道轮回。譬如小乘,小乘退,不会退到凡夫,这是佛在经上告诉我们,须陀洹就位不退,他证的果位不退;阿罗汉退,可以退到须陀洹,不会再退了,这叫入圣流。可是六道凡夫那就不行,六道凡夫一退,退到哪里?退到阿鼻地狱,大梵天王也会堕阿鼻地狱。不但大梵天王,经上告诉我们,无色界天,非想非非想处天也会堕阿鼻地狱,我们不能不知道。

 

所以你真正修行证果,你脱离三界六道,证得四圣法界,那个底线是须陀洹果,这是讲位不退。到大乘菩萨,还是进进退退,他的底线是行不退,就是他决定不会退到七信位以下,七信位他永远会保持,就是不会退到二乘。第三叫念不退,念不退指什么人?法身大士,这已经超越十法界了。超越十法界的人,见思烦恼断了、尘沙烦恼断了,他有无明烦恼没断尽,还是进进退退,他的底线是初住,圆教初住、别教初地是他的底线,不会再往下退。所以说,法身大士退转,但是决定不会退到十法界来,这是他的底线。进进退退,怎么退?给诸位说,一享受就退了,可见得这个东西麻烦大了。到什么时候才可以真正享受,不在乎了?佛在经上告诉我们,八地菩萨。八地是不动地,不会再往下退,七地都还退。

 

我们凡夫修行,为什么不能成就?贪图享受,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的享受。所以佛菩萨在我们这个世间示现,多半示现苦行。释迦牟尼佛是第一个样子,给我们示现三衣一钵,一切随缘,绝没有攀缘。托钵,给什么吃什么,没有分别、没有执着。为什么这样示现?告诉我们:不会退转。凡夫贪心太重,所以佛要如是的示现,都是《楞严》上讲的「随心应量」,随机说法,随机示现,让我们看到这个样子觉悟到,为什么我们会退转?享乐。然后才知道,我们在六道轮回修行,现前这个阶段决定不能享受,我们往生西方净土才有把握;贪图世间的享受,往生就没有把握。所以念佛的人多,往生的人少,他为什么念佛不能往生?你细细想想,贪图这个世间五欲六尘的享受,这就是我们退转的原因,第一个因素;不了解这个道理,不知道事实真相。

 

《华严经》上这些人,我在前面跟大家说过,他们不是法身大士,他们都是已经成了佛的人再来,都是诸佛如来慈悲示现的。菩萨众是如来示现的,声闻众也是如来示现的,诸天众还是的,杂神众也是的,统统是诸佛如来示现的,不是凡夫。我们自己要晓得,我们是凡夫,我们是真的凡夫,他们是假凡夫。所以他们真是大慈大悲,为我们做出这个示现,我们要感恩,我们要能体会,要能效法。为什么他们能够得到行净无染?我们学也不要学得太多,也不要学得太杂,一部《金刚经》我们就全都得到了。《金刚经》上告诉我们「三心不可得」,清凉大师注解在此是「得心无」,这就是说明三心不可得,你的行就清净。外面的境界,诸法缘生,凡是缘生之法都没有自性,当体即空,了不可得。你能得的心不可得,你想所得的境界也不可得,你要真正明了、真正透彻,你行清净了,对于外境决定不会染着,为什么?不可得。《金刚经》最后的结论: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」,你能把一切有为法都是这个看法,你得失的念头没有了,你决定不会染着,所以你的心清净,你的行清净。你讲经说法度化众生,跟一切大众接触,心行都是清净的,清净不退转。

 

这个道理,我们要很清楚、很透彻,要认真去学习。学习什么?放下,放下一切妄想分别执着。真正放得下,你就能看破。看破是什么?一切法的真相就都在眼前。我常常跟大家介绍,经论经典字字都是无量义,你就看出来了。我们展开经卷,为什么看不出意思,看古人注解也看不出意思?我们的心不清净,我们的行不清净;果然心行清净,一看到这个,这是提示,触发我们自性般若智慧。一接触,智慧就开了,一看一听就通达明了,哪里会有障碍?障碍在自己的心行;换句话说,障碍在分别执着。染是执着,行是分别,不分别是行净,不执着是心净,你的心、你的行为都清净。我们的行为没有改变,跟平常一样,你看看《华严经》上,这些佛菩萨所示现的,跟我们凡夫有什么两样?没有两样。尤其是末后五十三参,圆圆满满落实到我们现实生活。菩萨示现的男女老少、各行各业,他们过着自己现前本分的生活,富贵示现富贵,过富贵人的生活,示现贫贱过贫贱人的生活,都得自在,都得法喜。示现的各行各业,哪一个行业过自己行业的生活,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多元文化。族群不同,行业不同,生活方式不同,但是有个共同的地方,是什么?法喜充满,这是共同的。法喜从哪里来的?此地讲行净、心净,这是共同的。示现作帝王,作大富长者,心清净,行清净;示现作乞丐,天天要饭,心清净,行清净,同。异中有同,同中有异,同不碍异,异不碍同,显示无障碍的法界,这是真正的理事无碍、事事无碍。

 

弘法的法师很容易堕落,自古以来讲经说法的法师不堕落的很少。什么原因?讲经说法很容易得到听众的赞叹、供养,一赞叹、一供养,迷惑了,马上就迷了,这是我们要警觉的。看看这些讲经的法师,他死的时候现相,如果临命终时迷惑颠倒,就晓得他完了,他下去了,堕落了。几个人能够保持着不堕落?你看他的行持,心行清净的人不堕落。凡是沾著名闻利养,不能放下五欲六尘的享受,没有一个不堕落的,这是很值得我们警惕。弘法决定要做,不但要做弘法的工作,还要做护法的工作。护法是帮助继起弘法的人才,我们讲的培育弘法人才,续佛慧命,老一辈要护持下一辈。《金刚经》上讲的「善护念诸菩萨」,大菩萨要护念小菩萨,小菩萨要护念初心的菩萨。护念最重要的是防止他堕落,要教导他正法。请看第二位:

 

【慧光梵王。得使一切众生入禅三昧住解脱门。】

 

再介绍另外一个法门,他所修的法门跟尸弃梵王不一样,慧光所修的。清凉大师在此地,给我们解释言浅意赅,「佛为定境,住定,则所见深故」。梵王的德号叫『慧光』,他的智慧光明从哪里来的?从定中来的。他自己从这个法门证果,『解脱』就是我们一般世俗人讲证果。证的什么果?无上佛果,在佛经里面称为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」,无上正等正觉。他从这个法门证得的,所以他弘扬这个法门,这就是我们常讲的专修专弘。自己从这个法门契入,自己是过来人,当然其他法门一切都通达,这个我们晓得,所谓一经通一切经都通,一个法门入了,一切法门都入了。入是什么?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。哪一个法门最后都是明心见性,都是作佛,所以说「法门平等,无有高下」。但是每个人根性不一样,每一个人的缘分不相同,因此修学法门就有差异,也就是讲修定、修慧,在方法手段各个不相同,可是目标是相同的。

 

他也是使一切人『入禅三昧』。禅跟三昧有时候讲是一个意思,三昧就是禅。这三个字都是梵语,三昧翻作正受,也翻作禅。文里面有一个「入」,有一个「住」,入是契入,住是安住不动。什么是禅?惠能大师在《坛经》里面,给我们说得很明白,他讲「外不着相」叫做禅,「内不动心」叫做坐,坐是不动的意思,所以坐表不动。不动是心不动,不是身不动,身不动不管用,要心不动。实在讲,真正功夫要在动中去学不动,你才会有真成就。所以禅堂有跑香,那是什么?叫你体会到动中有不动。当然每天在禅堂里坐禅,身体需要调节,如果每天都这样坐,坐久了,运动量少不行,身体会出毛病,所以要运动,跑香是运动。身体要动,心要清净。修行,心是根本,身是外境,身随心转,境随心转,心健康身就健康,心清净身就清净,这一定的道理。所以佛家常说修行从根本修,根本是什么?根本是心地法门,这个道理一定要懂,懂得从根本修。因此佛家造像,造佛像、造菩萨像,多半是造结跏趺座的像,这像表什么?表定,表不动。我们看佛像、看菩萨像,眼睛都是低垂的,没有眼睛张得很大的,这表什么?表禅,所以它是表法的。

 

我有的时候也告诉同修们,现在这个社会上,我们遇到很多事情。平常大家在一起修行,好像都不错,都很难得,能够和睦相处。可是一遇到钱,就起争执,麻烦就出来了。特别是在建道场,建道场大家在化缘的时候尽心尽力,到处筹款,到处去募捐,个个都是菩萨,非常热心。好,道场造成了,一个个面孔就不一样,颜色就很难看了,争权夺利;这个说我化得多,我要作住持,那个说我化得也不少,我要作当家,就摆不平;天天吵嘴,天天打架,变成罗剎。从前李老师给我们讲,我们还不相信,以后我们看得很多,果然没错,各个道场都出了这个事情,我们警觉心才提高。所以我说见钱眼开那是妖魔鬼怪,见钱眼闭是佛菩萨。你们想想看,这在现在社会上很普遍的现象。所以建道场,的确是个很危险的事情、很麻烦的事情,没有大福报,没有高度智慧,说是建道场不造业的很少。我一生没有智慧,也没有福报,我懂得这个利害,所以我不敢建道场;不是不想建道场,不敢。对于大众烦恼不能摆平,菩萨在此地教我们针对这个毛病。

 

禅,实在讲,六祖所说的完全根据《金刚经》上所讲。《金刚经》上,世尊教导须菩提尊者,度化众生要守住一个原则。换句话说,接触群众你要有原则,这个原则是什么?「不取于相,如如不动」。外不着相,你的行清净;内不动心,你的心无染。这是世尊教诫须菩提尊者的,佛教他就是教我们。菩萨示现在世间,三轮教化;换句话说,他的说法、他的演说就是没有中断。说的时候是说法,不说的时候也是说法,语默动静无不是道,令一切众生见色闻声,看到他的形象、看到他的动作就能觉悟,那也是说法。这是佛经常讲的「为人演说」,演是表演,不说话的时候表演,做给你看。做什么?做的样子太多了,无量无边不同的形象,总而言之,他离不开一个原则,就是不分别、不执着,他做出这个样子。凡夫跟佛菩萨差别就在此地,凡夫有妄想分别执着,佛菩萨没有妄想分别执着。吃饭,他示现吃饭给我们看,托钵不分别、不执着;穿衣服,他示现穿衣服给我们看,一年到头就三衣。这在生活当中,衣食住行里面,都没有妄想分别执着,这是佛菩萨;我们众生衣食住行里头,有妄想、有分别、有执着。你有妄想分别执着,你就出离不了六道轮回;离开妄想分别执着,不但六道轮回脱离,十法界也超越了。

 

所以你看看他们的示现,关键到底在哪里?我们看清楚了,看明白了,这就是禅跟三昧。三昧翻作正受,受是享受,正常的享受;换句话说,我们的享受不正常。佛说六道众生,受是五种受:苦乐忧喜舍,苦乐忧喜舍都不正常。正常的享受是没有苦乐忧喜舍,永远离开这五种不正常的享受,就叫做正受,那就叫三昧。我们有没有得三昧?这一想就知道了。我们还有苦乐忧喜舍,哪有三昧?修禅也不是三昧,念佛也不是三昧。你要是真正在念佛堂得到念佛三昧,那个时候是什么现象?苦乐忧喜舍没有了。我们是用念佛方法得到的,就叫做念佛三昧。所以三昧的名称很多,百千三昧,用哪一个方法得到的,就叫什么三昧;慧光菩萨教导的。我们念佛,念佛目的何在?希望得念佛三昧。念佛法门讲的一心不乱,就是念佛三昧。一心,如果有苦乐忧喜舍就多心,那哪里是一心?可见得离开苦乐忧喜舍那才是一心,在所有一切境缘当中如如不动那才叫不乱;你还会被外面境界诱惑,那就乱了,见色闻声会起心动念就乱了;这叫功夫。为什么诸佛菩萨能够不乱?诸佛菩萨知道外面所有一切境界,色声香味触法都是空的,都不是真有的;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他知道,所以他能不动心。

 

我们以为外面境界都是真有,所以六根接触会起心动念,这是错误。佛告诉我们,外面境界是空的,里面起心动念是无明,不是真心;真心不动,觉心不动,那是真的;照而常寂,寂而常照,这是真心。真心在哪里?就在我们的身上。不但有情众生真妄和合,无情众生也是真妄和合。在我们这个身体里面,哪一部分是真的?《楞严经》上告诉我们,六根的根性是真的,在眼叫见性,在耳叫闻性,这是真的,这是常住真心;它是清净的,它是永远不会染着的。诸佛菩萨示现在十法界、示现在六道,他们是用根中之性,所以他清净无染。我们不会用,我们用的是什么?我们用的是无明,用的是情识,这就坏了;无明不清净,情识染着。交光大师在《楞严正脉》里面劝导我们「舍识用根」,这个话说得正确,确实他这个讲法比古大德讲解《楞严》高明太多了。但是,说得没错,真正落实谈何容易?虽然不容易,如果我们明白这个道理,努力认真去学习,对我们修行有大利益。

 

可是落实是怎么做法,我们不能不知道。你先要想、要知道,情识它的作用在哪里?第六意识是分别,末那识是执着,阿赖耶识含藏种子,我们在起用的时候跟它相反,就是舍识。换句话说,我们见色闻声,六根接触六尘境界,我们不分别就不用第六识,我们不执着就不用第七识,这个比较容易;不落印象很难,换句话说,不用第八识,那真是不容易,我们总会落印象。可是诸位要晓得,佛跟我们讲得很清楚,相宗的修行「转识成智」,六、七是因地转,五、八是果地转。明白这个教诲,那就有办法了,我们只要把功夫用在六、七识,五、八别去管它,六、七转过来,五、八自动跟着转。所以一定要学着日常生活当中,对人对事对物不要分别、不要执着,果然不分别、不执着,就是舍识用根,用根中之性。我见,用见性见外面的,那见什么?就不是色尘,见色性;我闻,我用闻性,闻外面是声性。这就是宗门里面讲的明心见性,方法手段不一样,相宗用这个方法。我们要会、要懂得,要会修,修就是修正,会修正。从前我们都是用八识,不知道用根性,不晓得用见性、用闻性,不知道。

 

试问我们用见性见,见性还有分别吗?眼识有分别。用见性见,见到没有?见性,当然见到。这是什么东西?不知道,那行吗?那不变成白痴吗?我们在《坛经》里面看到,六祖问永嘉禅师:你还有分别吗?永嘉答道:分别亦非意。六祖说:对了,你如是,我也如是;分别是什么?不是意识。但是,见性没有分别,为什么分别亦非意?见性随顺众生的分别而分别,绝不是自己分别。我自己说,这是毛巾,这是黄色的,这是识。你们都说这是毛巾,就算是毛巾,你说黄色,都说黄色,这就不是意,这就分别不是意了。「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」,普贤菩萨两句话是讲的这桩事情。随顺众生的分别而分别,随顺众生的执着而执着,自己有没有分别?没有;自己有没有执着?没有。所以你自己的心永远是清净的,自己的行永远是清净的。你不恒顺众生,你就不能度众生,不能利益众生,所以为度众生要恒顺众生;恒顺众生自己不能真执着,真的执着那你就错了。

 

所以佛菩萨在这个世间,度化众生是干什么?演戏的,假的,照剧本演的。剧本叫你哭,那时候就要哭,叫你笑就要笑,是不是自己真笑、真哭?没有,绝对不是自己意思,那就叫分别亦非意。你们从这上面去体会,绝不是自己真的有意思,这个高明!所以行清净,心清净,行无分别,心无染着,这就是禅三昧。我们学了,学了要落实,学了要有用处,当然开始我们很难做到,向这个方向目标去努力,你能做到一分,就有一分受用;减少一分分别,减少一分执着,你就长一分智慧。智慧为什么不能现前?就是你的分别执着太多,这个习气太重。学道、学佛从哪里学?就是学不分别、不执着,要学自己的清净心、平等心;不分别,心就平等;不执着,心就清净。我们帮助别人,出一点钱,有许多同修就来拦阻:法师,这个钱他拿去未必做好事。那是什么?分别执着。他做不做好事与我不相干,我以清净平等心布施,功德圆满;他拿去造罪业他的事情,不是我的事情,与我不相干。

 

在新加坡,谈禅法师是了不起的人,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见过这位法师?他在城隍庙,摆个小摊子卖香纸蜡烛,你看他是普通的,他自己讲「我是庙祝」。每天赚得那么一点点钱,累积起来不少。我听说他在福建,福州有个西禅寺,他拿了一百万美金帮助它建;我在旧金山大觉莲社,我在那边讲过好几次经,大觉莲社买的时候是七十万美金,他拿了四十万,这就是小入大出。陈希夷《心相篇》里面讲,「小入大出,后福无疆」。那个福报太大了,这个人不只会有大福,还有大慧,为什么?布施出去之后,他心地清净,一尘不染。人家问他:人家拿你的钱,没有照你的意思;「与我不相干,那他的事情,他的因果」,这就真正放下了。不是说布施之后还有后遗症,常常想着:我这个钱,你到底做什么用?那就落在分别执着;换句话说,那是修世间福报,那不是真智慧。真智慧,心地永远干干净净,一尘不染。谈禅法师,李木源居士对他非常佩服,非常尊敬。我去看过他几次,生活非常简单,所以他不退道心。他吃得很苦,一个菜,不像我们摆好多菜。喝水喝自来水,我们去看他,那我们这是贵宾,用最好的东西招待,什么东西?买一杯矿泉水来招待,没有茶。自己生活这样节俭刻苦,不退道心,我们看他是菩萨示现,哪里是凡人?凡人自己有那么多钱,他怎么不享受?多多少少要改进自己生活环境,多余的才做好事。他对于自己生活困苦的环境,丝毫没有改变,所得到的财富统统去做好事、去做布施;布施而且是净施,布施出去的时候,问都不问一下。我们读《华严经》读到这一段,他落实了,他做到了。所以我们在此地讲这个经好,有人做出榜样给我们看,真叫三转法轮:示转、劝转,谈禅法师作证转。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,他可以做得到,我们为什么做不到?要把做不到的原因找出来,你把这个原因消除,你就能行菩萨道,你才能得菩萨真实受用。这个真实受用,用现在的话来说,烦恼轻,智慧长,法喜充满,决定可以得到的。再看第三位:

 

【善思慧光明梵王。得普入一切不思议法解脱门。】

 

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,「法海难量,名不思议。一言演尽,名为普入」。前面这一句我们好懂,后面这一句难懂。佛法是觉悟之法,佛法的根、佛法的本是一念自性、一念心性。我说这一句义味很深,什么叫心性?一念就是心性。什么叫一念?心性就是一念,二念就不是心性。净土宗讲一心不乱,一心就是真心,一心就是本性、就是自性,一心就是法界,二心就落在识边去了。所以祖师大德常常教我们保持着第一念,第一念是心性,一念。眼见色,眼睛张开,第一念是见性见色性,第二念就是眼识见色尘,岂不是境随心转吗?第一念的时候,你没有分别、没有执着、没有妄想,你还没有起心动念,没有分别执着,第一念;第二念不行,妄想来了,分别执着来了。诸佛菩萨在一切境界里面,永远保持第一念,不堕第二念,所以他是佛菩萨。我们之所以成为凡夫,第一念才起来,剎那之间马上就堕到第二念。第二念是什么?转自性为八识。你要晓得念头一动,那是无明,马上就把自性转变为八识,转得太快了;第一念跟第二念几乎是同时的,我们凡夫没有办法分辨。什么时候才能看出这个事实真相,第一念转成第二念?佛在经上告诉我们,八地菩萨看到这个现象。你要晓得八地的定功多深,微细的现象他见到了,这速度太快了。好像你们现在用照相机的快门,你那个相机最快的是八千分之一秒,可以照到子弹,子弹打出去,你照的时候可以看到,普通相机没这个快门就照不到。八地菩萨那个定功,能够看到一念变成二念,能看到,七地菩萨还看不到。不是佛给我们说出来,我们怎么会晓得这个事实真相?

 

今天我们的修学,就是在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当中,尽可能的离开分别执着,我们要在这里下功夫。要相信佛的教诫,对佛所教的决定不能怀疑,怀疑我们吃大亏了。佛教我们用恭敬心布施,用真诚心供养,我们就做就好了,绝对不要想到这个人作善,那个人作恶,没有善恶。善恶从哪里来?善恶是从我们自己起心动念来的;我们凡夫心有善恶,真心里头没有善恶,真心里头没有邪正。佛用真心,所以他没有善恶,他也没有邪正,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体。我们在这里头分自分他、分长分短,搞得一塌糊涂,全是虚妄的,没有一样是真的,说穿了是白操心!哪有用真心、用真诚,那么爽快、那么痛快?连痕迹都不着,这才叫佛法。佛法叫觉法,真正觉悟了。

 

觉悟之后是什么境界?『一切不思议法』。一切就是一切法,世出世间一切法,一切法皆不思议。所以《华严经》称为「大不思议经」,《四十华严》的经题就有「入不思议解脱」这个字样。不思议指什么?「不思议」就是指尽虚空遍法界,一真法界不思议,十法界也不思议。一真法界是自性变现的,一念自性变现的,唯心所现,十法界也是一念心性变现的。心性不可思议,一念不可思议,所以虚空法界不可思议。谁能入?『善思慧光明梵王』入了,他能入。我们想他的名号,名号在前面讲过,「善思慧光明」能入。我们今天的思不善,为什么思不善?我们是用意识来思,就不善;人家离心意识,善。换句话说,我们没有离开妄想分别执着,那个思惟就不善,这是凡夫的思惟。六道是内凡,四圣法界是外凡: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、十法界里面的佛。十法界的佛,大家知道,要以天台教法来讲:藏教佛、通教佛,称外凡。这个凡圣差别在哪里?依见性,见性是圣,没有见性是凡。藏教佛、通教佛没见性,别教佛见性了。台家讲,别教初地菩萨破一品无明、证一分法身,所以别教初地等于圆教初住。别教的佛,在圆教里面来讲,就是二行位的菩萨,十住、十行;初行是别教的等觉,二行就是别教的佛果,这是见性,这是超越十法界了。所以别教来讲,三贤位还属于外凡,登地这才是圣人,才出十法界。

 

此地讲『普入』,这个普字是个关键。普入就是随类化身,哪个地方众生有感,菩萨就有应,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。无论在哪一界,无论现什么身,他自己都是在不思议解脱门里头。换句话说,诸佛菩萨虽然示现在六道、示现在三途,实际上他住一真法界,我们住我们的六道轮回。六道轮回跟一真法界是合在一起的,不是两回事情,真的是境随心转。他是一念自性,所以他住一真法界,六道也是一真法界;我们是妄想分别执着,一真法界也变成六道轮回。这个道理、事实真相我们要懂,要能够理解,你真正理解透彻,你才晓得怎么转变,我们自己才能得佛法真实的利益,真实的受用。

 

我们今天要学习、要练习,在现前这个社会,不同的族群,不同的思想,不同的宗教信仰,我们统统可以接触;用清净心去接触,用平等心去接触,用慈悲心去接触,离一切分别执着这就对了,这就是我们在修行。我们清楚,一切众生就是法身,一切众生就是自性,所以能够生出「同体大悲,无缘大慈」,我们的修学落实了。有人问:你为什么要帮助基督教,要帮助别的宗教?他们有这个分别,我们没有分别,我们知道基督教也好、回教也好,什么教都是一个自性变现的,都是自己。所以肯定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自性、是法身、是自己,这个人就是入佛知见,《法华经》上讲的「佛知佛见」。不但一切有情众生是自己,山河大地、无情众生也是自己。「十方三世佛,共同一法身」,所以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的整体,这是佛法讲的我、真我。我们凡夫迷失了,不知道。我们常常讲经,用树来做比喻,我们用一个人身来做比喻。一个人身是生命整体,我们个人是什么?是身体里的一个细胞,别人也是一个细胞,都是一个身体。迷了才打架,觉悟了不打架;迷了有高下,觉悟了个个第一,个个平等。不仅仅我们讲眼第一、见第一,耳第一、听第一,鼻嗅第一,乃至每一个细胞、每一个毛孔、每一根汗毛统统是第一,没有第二,它就不打架了。有高下就不平等、就打架,要晓得不平等是虚妄的,不是真实的,真实法里头清净平等。我们看《华严》个个第一,我们读《楞严经》二十五圆通,二十五位菩萨没有说他是第二的,个个都第一。所以我们晓得,我们跟其他宗教接触,佛教第一,跟基督教,基督教也第一;佛经第一,《圣经》也第一;大家就能和睦共处,就不打架了,事实,这才是事实真相。个个第一,「普入一切不思议法」,个个第一就是不思议法。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,应当要把它变成我们自己的思想见解、生活行为。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5月23日16:22:56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s://ww.wmfjt.com/26031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