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土大经科注(第四回) |第19集|视频MP3文字|jingkong老法师主讲

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  (第十九集)  2014/3/30 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档名:02-041-0019

play-sharp-fill

play-sharp-fill

▲视频下载▲MP3下载
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:阿闍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从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两足中尊;皈依达摩,离欲中尊;皈依僧伽,诸众中尊。阿闍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从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两足中尊;皈依达摩,离欲中尊;皈依僧伽,诸众中尊。阿闍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从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两足中尊;皈依达摩,离欲中尊;皈依僧伽,诸众中尊。

 

请看《大经科注》第一百七十三页倒数第三行,前面我们学到这个地方,意思还没尽,我们还从这里学起:

 

这三种与菩提门相违背,必须要远离。第一个要「依智慧门,不求自乐,远离我心贪着自身故」,这是第一个。第二,「依慈悲门,拔一切众生苦,远离无安众生心故」。佛法,古人说,说得很好,什么是佛法?祖师大德的回应是「慈悲为本,方便为门」。正好这个地方慈悲、方便都有,慈悲是心、爱心。世间宗教很多,我接触的十几个宗教,读他们的经典,没有一个宗教不说爱。所以我们总结,我用四个字「仁慈博爱」,每一个宗教都包含在其中。宗教可不可以团结?可以,团结在哪里?团结在仁慈博爱。这里面我们必须要知道,神的爱,《新旧约》里头,神爱世人,上帝爱世人;伊斯兰教《古兰经》里头,真主确实是仁慈的;佛法讲的是大慈大悲,是爱。为什么不用爱讲慈悲?爱容易让人产生感情,就是情爱,为了避免这个误会,佛换一个名词,换慈悲,慈悲是有智慧的。换句话说,有智慧的爱心叫慈悲,跟世间人这种情感的爱做一个明显的差别。慈是与众生乐,悲是救众生的苦难,悲里头怜悯心多、同情心多,看到众生有灾难,一定要想方法把他的苦拔除,拔除一切众生苦,与众生的安乐。所以说远离无安众生心,对于众生的苦难漠不关心,这个不可以的,这不是佛菩萨,这不是佛弟子,佛弟子应该学佛菩萨,对一切苦难众生时时刻刻他会伸出援手。像观音菩萨现千手千眼的相,这什么意思?表示眼到手到,我只要看到,帮助你的援手就伸出来,叫刻不容缓,取这个意思。千手千眼表菩萨看得清楚、看得真切,慈悲心从这里就显示出来,拔苦与乐,这是应当做的。所以对众生的痛苦漠不关心这个一定要远离,无安众生心,菩萨不可以犯的。

 

第三,「依方便门」,方便是手段是方法,要用什么方法去帮助众生?「远离恭敬供养自身心故」。我们看注解,「三者依方便门,怜愍一切众生心,远离恭敬供养自身心」。绝不求自己身心安乐,要顾自己身心安乐你就不能帮助别人,尤其帮助苦难众生也是一桩非常辛苦的事情。《妄尽还源观》贤首国师给我们提出四德,《华严经》上说的,《华严经》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他们这个四德都做到了。末后一句说,「代众生苦」,依方便门就是代众生苦,要舍己为人。在中国传统教育里头,能看到关心爱护无过于母亲对儿女,完全是付出,没有任何要求,一切都是为儿女。父母做出牺牲奉献,在过去社会里头有。父母是圣人,特别是母亲,把儿女都教成圣贤君子,她这个付出不但对这一家做出最大的贡献,她的儿女是圣贤君子,长大之后对社会做出极大的贡献,这个贡献的根源在哪里?是母亲从小教出来的。换句话说,她的子女为国家、为民族、为人群做出的一切贡献,根源都是他母亲。中国自古以来,教女比教男孩子重,家有贤妻、有贤母,国家才有忠臣。但是最近这个两百年,传统文化没落了,大家把它忘记了,所以今天社会没有看到有圣贤君子那样的人。中国在过去每一个朝代都有,你去看历史,你看二十五史哪一个朝代里头没有圣贤豪杰。这是中国立国五千年而不衰原因在此地,全是教学。

 

佛教是教育,中国教育里头所提到的、所想到的,佛经上全有。在境界上佛比我们中国要高,中国教育只讲到世间,佛陀的教育讲到出世间,所以佛法到中国,中国人喜欢,立刻就接受,他的教育理念、教育方法,儒家接受了,道家也接受了。所以学佛目的是成佛、成菩萨,最低限度也能做个阿罗汉;学儒要成圣人、要成贤人,至少也是个君子,奉公守法,孝悌传家;道,这是出世,要成神、成仙。神仙、佛菩萨、圣贤都是世人的表率,都是世人的榜样,把社会教好,把大众教好。我们丢掉两百年,这个时间不短也不太长,我们这一代要不能把它复兴起来,怕往后就更难了,我们的文化继绝存亡就在眼前。所以,确实有不少人看到,尤其难得这桩事情被习主席看到了。我们看他就职之后,他的言论、他的一些设施要把中国传统优秀的文化逐渐再恢复,这是一桩好事情。只有中国传统文化能救国家、能救社会、能救这个地球,典籍存在,而且翻印了不少,不会再流失,不会再失传,现在迫切需要的是师资,儒释道优良的老师。我对老师为什么加个优良两个字?老师必须做到,然后再来教人,人家就服了,就情愿接受;如果只是教人学,自己不学,没有人相信。历史上有二个伟大的教育家,教学非常成功,一个是释迦牟尼佛,一个是孔子。他们没有做到的他不教人,凡是教人的他自己先做到,学生没有不尊敬的,没有不认真学习的。孔子弟子三千,他教学只有五年,这三千弟子里面有贤人,全是君子。从哪里看出来?孔子的学生没有一个不孝顺父母的,没有一个不尊重老师的,孝亲尊师他们全做到,没有不遵守伦常道德的,五伦五常、四维八德基本上他们都能做到。孔子那个时候行,现在也行,不是不行。二00六、二00七年我们在汤池小镇上做的实验,做成功了。我们得出两个结果:第一个结果,我们肯定了人性本善,把人的良心唤醒了;第二个,让我们发现,人是很好教的,关键是在老师,老师没有做到,你的教学可能收不到效果,不能做得很成功,老师如果真做到,这个教学的效果会让你感到惊讶。

 

不为恭敬、不为供养自己的身心,这就是无条件的付出。你恭敬别人,你供养别人,别人自然供养你、自然恭敬你。你辛辛苦苦做了一辈子,到晚年大家看到了,大家觉悟了。你们看来佛寺里面三个人,海庆法师、海贤和尚还有他的妈妈。妈妈年岁老了,没有人照顾,海贤把她接到寺庙里一起住,供养她。他这个寺庙就是一句佛号,什么都没有。海贤老和尚一句佛号念了九十二年。他的佛号日夜不断,睡着就停了,醒过来就接着念。这样的人,老实、听话、真干,这就是他成功的条件。乡下人,一个农夫,不认识字,到晚年受多少人尊敬,知道他没有一个不尊敬他。我劝我们念佛同学,修净土的同学要以他做榜样,他的心清净,他的心平等,人和蔼可亲、平易近人。耕种,细心、勤奋,不辞劳苦,种的面积很大,庙里头平常只有四个人,吃不了那么多,他将他的收成分给贫苦的人家,救济人家,照顾成千上万的人,功德不得了,内财布施。富贵人家有财富是外财布施,他是内财,供养别人的粮食、蔬菜、水果都是自己亲手种的,叫内财布施。一百一十二岁,健康,身体跟年轻人一样。临走的前一天,在菜园里工作一天,从早到晚,第二天就走了。别的年轻人看到老人家工作很辛苦,劝他休息。他怎么说?他说我把这些做完,我就不做了。不知道,人家把它当平常话听,他那里工作放下,晚上念佛就走了,第二天起来,老和尚已经往生。不过大家觉得那天晚上比较奇特,老和尚念佛从来不敲引磬的,那天晚上敲引磬,敲到半夜,他房间灯还是亮的,第二天早晨去看他,走了。预知时至,怎么预知的?他也透了消息:老佛爷告诉我,最近几天我要准备走了。他没有说哪一天,其实他知道,他不讲,怕别人障碍他。他老妈妈走得了不起,八十六岁。你看,往生之前还包饺子,让家人在一起吃个团圆饭,吃完之后她在椅子上坐下去,双腿一盘,告诉大家我走了,就走了,这么自在,不是普通人!怎么修成的?一句佛号。工作不碍修行,生活不碍修行,待人接物不碍修行,口里不念佛,心里佛号不断,远离一切恭敬供养,自给自足。这叫做「远离三种菩提门相违法」。

 

下面说,「次须知三种顺菩提门」。念老的注解,「顺菩提门者,菩萨远离如是三种菩提门相违法」,你把这三种远离,你就得到「三种随顺菩提门法」,法就是方法。第一个,「无染清净心。不为自身求安乐故,菩提是无染清净处。」从哪里下手?从心上下手,心清净了一切都清净。但是修行人一定要知道,这个世间什么都是假的,没有一样是真的,包括自己的身体,又何况身外之物。真正知道就真正放下,没有贪求、贪得的念头。不求自身安乐,老和尚为我们示范,他是一个佛法上讲精进劳动工作者,他全放下了,心清净、真诚、慈悲,对人恭敬,所以他住的地方、他工作的地方都是清净处。小庙很穷,没有人来烧香,没有人来供养,全靠自己劳作,就是种田,种稻米、种水果、种蔬菜,全靠自己耕种,九十二年如一日;修行就是一句佛号,一句佛号不间断。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2月10日20:17:40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s://ww.wmfjt.com/19983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