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严经讲述菁华 (第二八九集) 2000/3/28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:12-045-0289
请掀开经本,龙众偈颂第三首看起:
【佛以神通无限力。广演名号等众生。随其所乐普使闻。如是云音能悟解。】
在前面长行文里头,云音幢龙王他得的是「一切诸有趣中以清净音说佛无边名号海解脱门」。在他的赞颂里面,与他修学的法门圆满的相应。长行跟偈颂合起来看,意思就非常的明显,我们知道龙王也是诸佛如来的化身,他不是真正的畜生道,真正畜生道没有这么大的智慧神通。这里第一句就明显给我们说出,『佛以神通无限力』。前面我们看到云音龙王,这个地方我们看到是「佛以神通无限力」。
『广演名号等众生』,实在讲就是我们今天所选修的念佛法门。诸佛菩萨的名号无量无边;众生无量无边,名号也是无量无边。这桩事如果我们稍稍的想一想就明白,世间无论什么物,「众生」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,每个现象都有一个名称。我们端起这个,这个名称叫茶杯,它都有个名称;这个叫盖子,都有名称。这都是属于名号,名号有多少?「名号等众生」。如果要是觉悟了,名号都与性德相应。所以佛用什么来教化众生?用名号。
我们在《华严》里面体会到,「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」。多是从相上说的、从事上说的,事相无量无边;一是从性上说,一切有情众生有佛性,无情众生有法性。佛性跟法性是一桩事情,一个性,不是两个性,所以《华严经》上才讲「情与无情,同圆种智」。如果是两个性就同不起来,一个性,一个根,这是佛菩萨教化众生所依据的根本理论,也正是《华严经》里面所讲的,十法界依正庄严「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」。心是自己的真心,是自己的本性,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自己真心本性变现出来的。你如果要问,这奇怪了!我怎么会变现?我问你,你晚上睡觉有没有做过梦?梦中境界不是你自己变现的吗?不是自己变现的,那梦里境界从哪来的?梦里头会变现,不做梦的时候当然也会变现,心现识变永远没有止境的。
佛家常讲「万法皆空,因果不空」,因果是什么?因果就是转变,你是不停在转变,念念在转变。我们现前的世界随着我们念头在转变,我们的身体状况也是随着我们念头在转变,我们念头善,我们身体善、容貌善、居住环境善;我们念头不善,我们容貌不善、身体不善、居住环境不善。你要问为什么?因为它是心变现的,心是能变,外头境界是所变。世间人不晓得这个道理,不知道这个事实真相,叫迷惑颠倒。佛菩萨明白这个道理,了解事实真相,所以叫圣人。于是这些佛菩萨、大圣大贤教化众生用什么方法?方法无量无边,佛家常讲八万四千法门,无量法门,这无量法门里面有个总纲,有个总的法门,总法门就是名号。
善导大师告诉我们,他说「诸佛所以兴出世,唯说弥陀本愿海」。这个话要用现在的话来讲,十方三世所有诸佛示现在世间教化众生,佛说什么?只是讲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接引众生,就说这么一桩事,千经万论都归净土。在整个佛法里面,学习的科目不相同,但是有三个科目是共同的。戒律是共同的,无论你学哪个法门,不能不持戒。你学显教也好、密教也好,宗门也好、教下也好,无论修哪个法门,一定要持戒,所以戒律是共同科目。第二是唯识,唯识是理论,也是共同科目,不分显密宗教都要学。唯识给我们说明心性的根源、心性的作用,这里面讲到因果的变化、因果的相续,这是个共同科目。第三,净土是共同科目,无论修学哪个法门,到最后都到西方极乐世界,佛法修行的归宿。一般不相信净土的,不学这个法门的,修其他法门修成功了,都生到华藏世界,到华藏世界之后,有文殊、普贤两位大菩萨来教他到极乐世界去,拐个弯去了;我们这是直接就去了,他要拐很大的一个弯才拐去。所以净土是共同科目。净土的殊胜就在一句「南无阿弥陀佛」名号,弥陀的本愿海就是这一句名号。名号的意思太深太深,太广了,世尊在《弥陀经》里面给我们开示,名号的意思他说了两个,无量光、无量寿,这两句我们要细心去思惟、去体会。说光,光代表空间;说寿,寿代表时间,那我们晓得这六个字,无量光、无量寿,它真正意思是什么?无量的空间、无量的时间。说空间、说时间,时空里面所包含的一切都在里头,一个也不漏,你才晓得这个范围多大!佛用这六个字来显示。
而细说,像隋唐古大德他们的探讨(这些人不是普通人,世法眼目当中他们是高僧大德),这些人总结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,大家仔细的再研究探讨,想找出一部代表性的,能够代表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,大家公认是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,所以《华严》就被人称之为根本法轮,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佛学概论。《华严经》是佛学概论,其他一切经都是这个概论里面某个部分特别详细说明,《华严》是总说。这是古大德他们的见解,这个见解一直到现代,差不多是一千五百年了,都得到佛门四众同学的赞叹,没有人提出反对意见。而《华严经》最后结归到净土,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。
我对于净土生信心,发愿学习,是从《华严经》上得到的启示。文殊、普贤都发愿求生净土,善财是文殊的学生,那我们想想,老师是求生净土的,这个最得意的门生怎么会修学其他法门?不可能的。所以我们从五十三参里面明显的看到,他第一位参访的德云比丘(在《四十华严》称吉祥云比丘,吉祥就是德),给他讲念佛法门,这是开端。我们中国人常讲先入为主,善财童子最先听到的法门是念佛法门,这先入为主;再看到最后一位,第五十三位善知识,普贤菩萨,十大愿王导归极乐,这代表什么意思?自始至终专修专弘,没有改变,它表这个意思。当中这么多的善友有五十三位,当中这些善友,代表我们现实社会男女老少、各行各业,乍看好像是不同,细究是一桩事,无一不是修念佛法门,这才真的叫妙!所谓是殊途同归。
善财在一生修学过程当中,不是六根不去接触六尘境界,不是;他没有障碍,真正显示出理事无碍、事事无碍。他什么都看、什么都听、什么都接触,这是修什么?修戒、修定、修慧。接触任何人物,他有礼貌、有赞叹、有供养,六度齐修,这是戒学;虽然眼见耳闻种种不同的法门,但是他心里头有主宰,念佛求生净土,这个心、这个愿从来就没有动摇过,这是修定;六根广缘六尘境界,无所不知、无所不能,这是成就慧。所以五十三参他修的是什么?戒定慧三学,这是我们要学习的。我们能够把这一层看出来、看明白,这一部《四十华严•入法界品》我们就真正得受用。真实受用就在这一句名号,执持名号永远没有间断,四十卷经的目的在此,让我们彻底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,一心念佛,求生净土。
名号是性德。佛的名号,世尊为我们说了一部《万佛名经》,有许多道场新年的时候都拜万佛,启建万佛忏,读诵礼拜万佛。这部经里面有一万二千多尊佛号,这是佛的略说;广说,穷劫也说之不尽。这是我们每个众生自己的性德,性德的体、相、作用深广无尽,所以名号不可尽。菩萨的名号是代表修德。我们虽有性德,如果不能通过修德,我们的性德不能现前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