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道德讲堂光碟教学课程第四季开示|第3集|悟道法师主讲

2O18年道德讲堂光碟教学课程第四季开示  悟道法师主讲  (第三集)  2018/11/26  台湾台北灵岩山寺双溪小筑三重净宗别院  档名:WD32-023-0003

尊敬的诸位法师,诸位同修大德以及我们从大陆哈尔滨来的同修,大家下午好,阿弥陀佛。今天很难得我们哈尔滨同修来华藏参访,刚好遇到我们华藏例行性的三天道德讲堂来随喜,非常欢迎大家,这个因缘也非常难得。

今天这个听课,这个三集也非常重要,重点都是在反省自己,从自己做起,这个非常重要的。这是古圣先贤的教导,我们老祖宗的教导,反躬自省,薄责于人,就是要自己反省,这是主要的重点。因为我们没有接受老祖宗、圣贤的教育,大家也不懂。反正遇到什么事情,我们一般人没有接受圣贤教育,很自然第一个反应,遇到有事情一定先怪别人,没有第一个反省自己哪个地方有做的不对。所以我们就是在这个地方学习,把我们过去一味指责别人的习气,不断的把它调整过来。先观察自己,反省自己,见到别人的不对,也是要提醒自己。如果自己没有犯同样的错误,它也是给我们一个提醒。所以能够这样修学可以说是自利利他,对自己有利益也能够利益别人。利益别人就是影响别人,以身作则做好的示范给大家看,做个榜样给大家看,这个也会影响别人,因此这是一个重点。

另外也是一个存心的方面,唐太宗这个示范也是非常重要,我们凡事要以诚心待人,不要用试探的。用诈术去测试别人到底忠不忠,他是忠臣还是奸臣?如果用这样的心态,我们自己就先不忠,做领导的人自己就先不忠,那自己都不忠,那怎么能去要求下面这些被领导的人忠?所以他举的比喻也非常好,君就是源头,源头污染了,怎么可能去要求下游的没有受到污染,因为源头就污染。所以正本清源,还是从源头开始,这是讲我们做领导的人。我们人都有很多种身分,比如说做人的儿子,那也做人的父亲;做人的学生,也做人的老师;我们被领导,也领导别人,都有双重的身分。前面这个君道就是领导的,居在领导地位的,后面的臣道就是被领导的,那这些统统要学的,领导与被领导。

这个存心要诚,存心不能够欺暪自己,所以这个起心动念就是我们现在大家要修学、学习的一个重点,起心动念。这个起心动念,像举出这个诉讼的,帮人家写状纸的,原来有光后来又没有了。这个秀才要去考进士,原来能考得上,动了个念头要换太太,太太都还没有换福报就被折掉了,那真的是很划不来,动个念头就折福了。所以知道这个因果,不正当的念头连动都不能动,动了就是有报应。《太上感应篇》讲,「夫心起于善,善虽未为,而吉神已随之;或心起于恶,恶虽未为,而凶神已随之」。所以起心动念,存心都是要存好心。这也教我们怎么来存心,怎么来待人处事接物,总是在一个恕道,恕道终生可行。恕就是你能处处去原谅别人、去包容别人、去宽待别人,这个叫恕道。如果我们处处找别人的缺点过失,实在讲对我们自己日子也不好过,这个也必然是这样的。第一个,我们自己心里生烦恼,常常把别人的过失放在自己心里,自己受折磨,这个也不对,所以我们也用一个原谅自己的心去原谅别人。常常这样调整心态,我们慢慢就会提升了,这个是非常重要的。

我们总是从自己做起,我们做了,很自然会有感应。每一天读《太上感应篇》,我自己也常常跟同学分享我个人的感想,《感应篇》我们要读到什么情况才叫有心得?读到起心动念就想到天地鬼神都在监察,我们动个歪念头,赶快调整过来,这就是我们用功的地方,我个人现在是用这个功夫。我们起心动念很多,可以说无量无边,在佛经归纳起来不外乎贪、瞋、痴、慢、疑、恶见,就是六大烦恼。贪心、欲望、瞋恨心,常常生气;愚痴,是非善恶分不清楚,常常感情用事;傲慢,贡高我慢,目中无人;怀疑就是半信半疑,这个也是我们很大一个毛病,对圣教怀疑、对经典怀疑。实在讲我们这个疑也是很严重的,要破这个疑只有深入经教才能断疑生信,不然我们这个信心还是处在半信半疑的状态,真实的信心还是生不起来。恶见、邪见,他的见解偏差错误了。

所以这个六大烦恼,一展开就是无量无边的烦恼;归纳起来六大类,再归纳就是贪瞋痴,这个我们平常做三时系念,每一时念忏悔偈也常常念的。我们做三时系念要提升我们的境界,都是要学习的。我们念佛要学习、忏悔要学习。我们念忏悔偈:「往昔所造诸恶业,皆由无始贪瞋痴;从身语意之所生,今对佛前求忏悔」。我们常常念,念了之后我们是不是有去落实这个忏悔?实在讲我们也不知道。我们在佛前有念,也知道自己业障很重,做很多错事,这个学佛的同修大家也知道。那知道,念一念是不是这样就达到真正的忏悔?如果真正达到忏悔,那我们就不贪不瞋不痴了。如果我们遇到自己喜欢的还有贪心,遇到不如意的事情马上发脾气,一天到晚还是糊里糊涂的,愚痴。是非善恶也搞不清楚,浑浑噩噩在过日子,忏悔偈是念了,实际上我们没有达到忏悔的目标,也没有真正在忏悔。这个是很重要的一个课题,一个关键。我们这一生要提升或者堕落,关键就在这里,关键就在忏悔。

讲到忏悔,我们也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?《了凡四训》讲,好像我们感觉都没有错,我也没有去杀人放火,我也没有犯法,都是对的。刚才蔡老师讲了,他是不能依国家规定,国家的规定,他那个规定如果违反天理,必定有灾殃,大家刚才有听到这句话吗?违反天理。什么是天理?每一个人都说他是符合天理,那是不标准的。标准在哪里?在经典。我们三宝弟子,皈依佛、皈依法、皈依僧。佛在世,我们有问题去请问佛,佛为我们解答,帮助我们解决问题。佛不在世就以法为中心,佛当年在世讲的经流传到现在,我们现在看到《大藏经》,每一经都是法,这个都是法。我们依哪一部经来修学?像我们净宗学会依《无量寿经》,《无量寿经》就是法。依法不依人,依这个经做标准,不能依人。人讲的、做的、想的跟这个经典讲的是一样的,那当然我们可以接受,可以学习。如果人他想的、说的、做的跟经典不一样,你就不能去听他的,不能去跟他学习。

所以刚才我们也听到举出历史人物曹操,「宁我负人,毋人负我」,宁愿我辜负天下人,不能叫天下的人辜负我。这个不能学,这个学了就错了,没有符合圣贤、佛菩萨、经典的教诲。应该向宋朝范仲淹学习,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,这才是正确的,这个就叫法,经典相应的。皈依法就是回归、依靠、依据、依循、依止经教,来修正我们自己,我们来学习,这个才叫皈依法。僧也要依佛依法,如理如法来修行,我们才可以参加他这个团体的共修。如果他不依佛不依法,不如理不如法,那我们也不能去皈依他这个团体。所以这个僧是团体,四个人以上共修就是一众。在大乘佛教,有在家僧团、出家僧团,只要四个人以上都称僧团。不管在家出家都要如理如法,依佛依法,如理如法修学,我们才可以去参加他的共修。如果他不如理不如法,他学错了,我们去跟他学,那我们也跟着错了,我们也受到他的影响了,那这个就没有皈依三宝了。

我们听蔡老师讲的,我们要好好来学习。这个我们是依法不依人,他讲的正确我们就向他学,不管在家出家、男的女的,男女老幼,他讲的是正确的,我们就要接受,要学习。所以佛在经上讲,纵然是罗刹、夜叉,那个是会吃人的,但是他讲的话跟佛经一样,那我们就要接受。他讲的是正确的,那我们不能说不接受正确的。在《论语》讲,「不以人废言」,我们也要知道这些原则。所以蔡老师讲的,特别我们出家人,现在他也出家了,他也做法师了,他讲的时候还是在家的身分,我们也不能说那个居士讲的,我们出家人怎么可以去听居士讲的?我们这样想就错了。在大乘教里面四众都可以说法,男女四众都可以说法,标准就是你要正确的,你不能讲错了,这个就不可以。四众,不管你怎么讲都要有经典的依据,讲正确的言论,我们都要接受,要来学习。这样我们修学才会有成就,不然我们就没有结果,不会有成就,这一点非常重要的。

所以我们跟蔡老师学习,他对的、他正确的,我们就向他学,我们不如他。我们虽然出家了,但是我们的修养跟他比一比,我们的学问道德跟他比一比,有没有跟他一样?不要说超过,跟他比一比,有没有跟他一样?我们跟他比差很远。现在他在英国威尔斯大学汉学院,老和尚叫他去教课,我八月份去那边做法会,他也去看我。他去看我,我去住的地方到路边去等他,他看到我远远赶快用跑的过来。我回去了,他跟李越老师都一直送,就是除了讲,他还有做,那不是课堂讲一讲,在实际行动上没有做,这个不行的。所以他也是做,做得比我们好,他比我们好,我们就要向他学习。你看印宗法师帮六祖剃度,剃完了,他回过头来拜他为师,为什么?六祖比他高,他不嫉妒。所以他虽然年轻,比我年轻,实在讲我做他爸爸也做得过,我大他二十二岁。《礼记》讲,大二十岁,「年长以倍则父事之」,大二十岁以上就是父亲辈的。但是我的德行什么都不如他,所以要向他学,那我向他学,我也带大家一起来学。因为带大家一起来学,对我自己有一个依众靠众的力量。如果不带大家来学,我自己也会懈怠,可能这个时间也不晓得是做什么事情,也不知道。所以大家都来了,看一看,我要求大家来,我不来也不行,再累也要来,是这样的,所以大家在一起依众靠众。

我们都是忙一些其他的事情,实在讲修行这些方面是最重要的。目前我们还是碍于很多现实面的问题,所以我们学习的时间还是很有限的。过去我也是一样,一直期望这个光碟做出来,你们要听,你们要学。后来看一看这个没有用,还是自己要带头来,要求别人,别人他不一定愿意干的。所以我想来想去,还是我自己带头来这里坐着,这样比较实际一点。我说要求一人发一片给你回去看,有没有看我也不知道。所以我坐在这边,大家也坐在这边,那我看到了,的确在看,的确在听,这个比较实在一点。拿回家看,网路点出来看,我看不会点这个。我们叫他讲话坦白一点,都会点那些很新鲜的,对不对?我为什么知道?因为我也是这样,应该你们跟我差不多。我们要依众靠众,大家互相依靠。所以丛林为什么要共修?为什么要道场?如果大家都能够自动自发,大家都能要求自己,不用道场了,在家里一个人也可以修,真的修了就成佛了。问题是没办法,一个人很容易懈怠,而且自己一个人修学,没有同修道友,孤陋寡闻,常常自以为是,这个也不行。

所以《论语》第一句话讲,「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」。学了要时时刻刻去练习,在生活当中去实习,好像母鸟教小鸟飞翔,要教很多次然后牠才会飞的。扶小孩走路,要扶一段时间,慢慢教他,站稳了,你才可以放手。我们做任何学问,都是要时时刻刻去反复学习,温故知新。不要以为我听一遍了,我懂了,一点都不懂。我坦白跟大家讲,我听三十遍都还不懂,你听一遍懂了,那跟六祖差不多了。所以我们现在放《群书治要》,我现在早餐时间都放这个,一天放一集,利用早餐时间听几句算几句。听完了,慈师问我下面要放什么?我说都懂了吗?我说我都还没有懂,问我放几遍?我说三十遍,重复放三十遍,看会不会懂一点点?但是你重复听,温故知新,温习旧的才会知道新的。

现代的人肚子空空如也,什么创新、什么创意,创什么?草包,有什么好创的?肚子里面没东西,创什么?我们学了之后,我们当然跟大家分享,我们自己先听。我们自己要先听,才能劝别人听。如果《群书治要36O》我们自己都没听,我过去也是一样,自己都没听,一天到晚拿来送给别人,劝人去听,这个也是我干过的事情,后来我想一想,没有用,还是要自己做起。我们自己听了,有法喜了,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,我们得到喜悦,才能跟大家分享,去劝别人也比较有说服力。所以学而时习之,学的自己得到受用才分享,大家非常欢喜。

我现在跟微信上有一些群组的同修,我每一天早上讲五分钟的《论语讲记》,如果你们要参加,希望你们加微信,加一个群组,我发给你们,一天五分钟,这个书都有,都可以发给大家的,但是大家未必会看,未必会听。但现在这个微信,为什么大家会看,大家知道吗?我告诉大家这个祕诀,因为大家现在都有手机,大家最关心就是微信,那个一下「噔」一个声响,大家就赶快点了。所以我就抓住这个,一大早我五、六点起来讲一讲就发出去,就「噔」,大家都听到了。那一次为什么不能讲太久?讲太久,恐怕大家上班没时间,或者没耐心听,五分钟、七分钟,最长不超过十五分钟,这样大家还可以接受,细水长流。这也是逼我自己,所以大家也是我的同参道友。《论语》里面讲,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;「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」,朋是什么?志同道合的,那个叫朋。现在不是说我们认识的人那就是朋友,不是,那只是你认识的人而已。真正朋友就是说志趣相投,志同道合,朋就是同志,志同道合的,友就是一起来学习的叫友。以前的老师写给学生的信,署名也加友,写友就是这个意思,有朋自远方来。现在大家收到我的微信就是有朋自远方来,从台湾发到大陆,发到很多地方去,我这个朋就从这个远方到你们那一方去了。不亦乐乎,大家很欢喜,欢迎大家加入我这个群组。

我们学习也不要怕人家不知道,「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」,自己有道德,有学问,人家不认识你,不会重用你,瞧不起你,也没有埋怨,也不发牢骚,不怨天尤人,不失为一个君子,这是讲君子的风度,学君子。从我们做起,再从我们的家庭,我们周边的亲友,大家来慢慢介绍。我们介绍给别人,过去我也是跟一般人一样都是很急的,急着不是要求自己,是要求别人,希望别人赶快成佛。但是这个结果告诉我,不可能的,你自己先成吧!所以都是希望大家赶快成佛,急没有用,你愈急他就跟你愈不一样。所以到最后你还是回头修自己,自己修好了,自然能够去影响别人,这个才是佛菩萨、圣贤教我们的这个正理。

所以遇到有缘人,当然我们还是要跟他介绍。像法院那些法官请我吃饭、做法会,我也是常常跟他介绍。上个月请我吃饭,我就跟他们建议,我说公门里面好修行,这个里面监狱就是最好的道德讲堂。你把那些人关起来有什么用?问题解决了吗?关起来,放出来后他会改过来吗?现在监狱也有一些辅导,它那辅导的内容,他不是用圣贤经典去辅导,用现在人的心理学那些,没什么用,我觉得还是蔡老师这个有用。我这次去高雄做法会,我要去推广,他是高雄人,台湾不是讲本土的吗?他很本土,蚵仔寮的,很本土的。我们台湾人这个好人,我们要给他推荐出来,对不对?「进贤受上赏」,要举荐贤人,不可以嫉妒障碍的。所以我这次下去要推荐给韩市长,选上不要高兴。实在讲他在选,我都希望他选不上,为什么?选不上你没责任,选上你就有责任。你选上了,责任都在你的身上。选输了不要悲伤,选输了你没责任。不知道因果的人他不知道怕,知道因果,戒慎恐惧。所以刚才慈师跟我讲,我们十二月二日去冈山做三时系念,邀请韩市长来上香。我一定要把握这个机会,蔡老师是你们高雄的人,蔡老师讲的要听,要把这个拜托他回去听一听,希望把高雄治好。那他治好了,这个城市治好了,我们大家就有信心了。所以我们还是自己来学,再介绍给别人心里会比较踏实一点。如果我们今天不听,我们拿给他,那个讲什么我也不知道,我也还没有听过,讲了也不晓得从何说起,对不对?那如果我们听过了,虽然还没有做到也会讲个几句,对不对?像我这样的,心里就有底了,比较踏实,所以大家要认真学习。

蔡老师这个如果听不懂,大家如果听了不生欢喜心,我们业障还是很重,要忏悔,多念佛,多拜佛,多忏悔,做一些好事,多修福,福能除障。业障消除,你就听懂了。所以《了凡四训》讲,我们或闻正论而心不乐,闻到正确的言论,心里不生欢喜心,也不快乐,那这个是业障深重的现象,我们要提高警觉,不然我们这一生死了之后堕三恶道去。现在就是三恶道的气氛,死了之后肯定到三恶道去,我们一定要提高警觉。或闻正论而心不乐,业障深重现象,我们要赶快忏悔,这个忏悔偈不是念著玩的。往昔所造诸恶业,具体的什么叫恶业?《太上感应篇》,从「诸恶章」一百七十几条,那个就是诸恶业了。不然讲诸恶业,我们也不晓得哪些是诸恶业,但是恶业再多,关键都不离开我们这个心。所以至心是根本,从起心动念这个地方来用功,我们就事半功倍。

好,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。非常感谢大家踊跃参加,如果没有来参加的也建议尽量能够拨出时间来听课。我们哈尔滨来的同修,非常欢迎到我们台湾来,来学习我们老祖宗的传统文化,不但两岸,实在讲我们老和尚现在劝全世界的人统统要学,这个世界才会有和平。如果一味发展武器,只是会毁灭世界,世界不会有和平。唯有提倡中华传统文化,儒释道的教育,世界才有可能和平。

好,祝大家福慧增长,法喜充满,我们明天见,阿弥陀佛。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8年12月27日12:07:50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57038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