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土集—印光大师法语菁华/悟道法师主讲(更新至第2集)

admin 悟道法师评论1阅读模式

净土集—印光大师法语菁华  悟道法师主讲  (第二集)  2017/12/10  新加坡Big Box, Level 3 Megabox Event Hall  档名:WD20-028-0002

尊敬的诸位同修大德,及网路前的同修,大家早上好!阿弥陀佛!今天是新加坡国际多元文化促进会,举办二O一七丁酉年冬季祭祖超荐护国息灾法会第二天。

今天第一堂课还是由悟道来跟大家学习三皈五戒。今天有同修发心皈依,也有发心受五戒的。上一次有同修发心受五戒,我就劝他们要先听我在山东海岛金山寺讲的《五戒相经笺要》,最少听个三遍,今天听说有五个受五戒,已经听了七遍,非常难得。来新加坡那一天我们先到马来西亚汉学院,我听到宋老师跟我讲,现在到汉学院上课是平常在家里已经都在学习了,到了汉学院是做心得报告,就是把传统文化《弟子规》、《感应篇》、《十善业》怎么在生活上落实,遇到什么情况。所以并不是都没有在家里学习就到汉学院去听课,这个做法是正确的。这一次受五戒大家也听了光碟,相信在生活当中大概也有个概念,知道怎么来受持五戒,不至于完全不明了,就报个名受五戒。受完了,如果自己没有再去学习,对这个戒在生活当中怎么去落实、怎么去做到,完全不知道,这样的受戒,有受戒跟没有受戒是一样的,只是多了一张五戒证书,但是那一张也不管用。所以,我们受五戒不是为了拿一张五戒证明书,那只是一个形式,没有实质的意义。所以,我们要得到佛法真实的利益,要重实质,不重形式。但是现在学佛的人大多数都是重形式,不重实质,因此学佛学了一辈子,也得不到佛法真实的功德利益。因此,我们想要得到佛法真实的功德利益,我们必定要务实的来学习,这样才能得到真实的利益。我们能够把佛的教导理解一分,在生活上去做到一分,就得到一分的利益;能理解十分,在生活上做到十分,就得到十分的利益,这个不能不知道。

今天要受五戒的,我昨天也跟我们主办单位讲,要受三皈五戒的,第一堂课必须来听。现在要受三皈五戒的都到了吗?一个都没有,我听说一百多人,怎么才三个人?受三皈依的举手,一个、二个、三个、四个,不是说有一百多人吗?怎么只有四个人?受五戒的呢?受五戒的有没有?一个。实在讲,要受这样的三皈五戒,大家找一些结缘式的地方去受就可以了,实在讲,也不必找我来授。你看,要受个三皈依、受个五戒,法师都来了,他们还没到,基本上你对三宝就不恭敬,受了你会得到利益吗?所以,以后就不要叫我再来授三皈五戒了。

印光大师在《文钞》讲,有人给他写信要受三皈依。不是,要请他们来听课,不然这样受就没有用。不是沟通的问题,我说这个一定要上课,因为我跟老和尚学习就是教育,你不来上课,好像你不去学校上课,不听课,然后毕业证书给你,举行个毕业典礼,对不对?现在受戒都是这样的,不学戒,然后举行个仪式,戒牒给你,你什么都不懂,这样我就不负责任。如果这样授三皈五戒,我是很不负责任的。就依你们的,我们现在就不要讲三皈五戒。九点半来只是举行仪式而已,但没有时间再讲了,九点半你看分两批,三皈依,再授五戒。我知道是一起进来,主要是没时间跟他们说明,不能讲得太多、太详细。这个我知道,我十五分钟也可以解决。这个修行要改过,下不为例。

我都讲过了,昨天就跟大家讲过了,要三皈五戒的要请他们来听,没有受的人他可以晚一点来,你要受的人没来,没受的人都到了。这个如果遇到印光大师,他就不会给他皈依,不会了,因为你给他皈依对他也没有帮助,它只是一个形式。印光祖师在《文钞》里面讲,有一个居士说要皈依,写一封信给他,他的落款写一个合十。印光祖师就给他回信开示,他说我们在世间我们有事要去拜托人家,世间法,世间事,你都要登门造访,要去当面向人家请教,这个在《常礼举要》讲的。他说世间我们要办个事都必须要这样,你现在受三皈依是要了生死的,那个是世出世间最大的事情,就写个信,就写个合十,一点恭敬心都没有,那怎么能得到利益?

所以,下一次新加坡再请我做法会,不要给我安排八点半就来,你看八点半来,师父来了,大家都还没到,大家拿了票也不来,这样对三宝是很不恭敬的。印光祖师在《文钞》里面给我们开示,要得到佛法真实的利益,有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。所以,印祖这一篇有机会要印出来大家要看、要读,大家来参加法会,也是要接受佛陀教育的,不是只有参加法会,如果只有参加法会,很多地方都有法会,不一定来这里参加。这是给你们讲负责任的说法。如果不负责,当然我们大家高兴就好,我们现在大家都去喝咖啡我也可以,我们现在去喝咖啡,大家来聊聊天,大家来玩一玩,但是大家得不到佛法真实的利益,想得到佛法真实的利益要上课。大家不是都要到学校去念书吗?为什么到学校念书?为什么要上课?就是要学到一些学问,对不对?有没有学校你都不学习的,就发一个毕业证书给你。那个也有,现在很多,你不学他就发一个毕业证书给你,就像我们受戒一样。

我在山东海岛金山寺,每一天要做三时系念,早上我利用九点到十点一个小时,跟大家学习《沙弥律仪要略增注》,还有《五戒相经笺要》,一个星期讲一次,因为时间长,固定一个地方,可以讲圆满。在金山寺那个时候有很多出家众,早上一个小时的课很多人都不能来,他们总是有理由,有很多事情、很忙,一堂他也不听。但是寺院说要报名去受戒,大家抢著去拿报名表,三坛大戒。我说你们那么喜欢戒吗?大家一听到受戒,都去抢著拿报名表。我说大家既然那么喜欢受戒,为什么我们这边在讲《沙弥律仪》,这是三坛大戒的第一坛,为什么大家都不来听?可见得要去受戒,他并不是真正想要学戒、想要得到戒,并不是真正想要得戒。不是这个心,去受戒干什么?为了拿那张戒牒。三坛大戒受了,对戒,不要说比丘戒、菩萨戒,《沙弥律仪》也不要谈,就三皈五戒都不懂,那怎么持戒,怎么在生活上去做,都不知道。

所以,新加坡以后就不要再叫我来传授三皈五戒了。我是跟大家讲真话,因为我也很没有时间,我跟大家说真的,我没有时间跟大家在这边浪费。大家能接受,我们大家来结结缘,来共同学习;大家不能接受,可以另请高明,现在高明的人很多。所以,我们要得到佛法真实的利益要听真话,听假话你得不到。但是现在人能听真话的人不多,因为真话,忠言逆耳,听了不好听,大家都喜欢听好听的,但是对大家没有帮助。

这个我们没有皈依的也可以听一听,师父领进门,修行在个人,个人要怎么修是个人的事情,有的人得利益,有的人不得利益,关键都在个人的心态不一样。我们已经受过皈依的,我们在座的,包括网路前的同修,我们再来听一听印光祖师给我们讲解的三皈,这个在《净土集》也有节录出来。

【三归者。一归依佛。二归依法。三归依僧。归者归投。依者依托。如人堕海。忽有船来。即便趋向。是归投义。上船安坐。是依托义。生死为海。三宝为船。众生归依。即登彼岸。】

到这里是一段,这一段祖师给我们解释皈依这两个字的意义。『归者归投,依者依托』,或者讲依靠也可以。这里比喻,『如人堕海』,就好像人掉到海里面去了,我们不小心堕入海里面去,第一个反应是什么?就想要赶快要求生,这个时候忽然看到一条船来,『即便趋向』,赶快游过去,或者向那个船招呼,请他们来援救,这是形容比喻,看到船来了,求救,趋向求救,就像那样的心态,『是归投义;上船安坐,是依托义』。趋向那个船,就坐上船了,坐在船上安坐了,得到依靠了,是这个意思。

举出这样的一个例子,祖师给我们说明,『生死为海,三宝为船』。在佛经上佛也常常形容比喻,生死就像大海一样,这个生死苦海,六道众生在生死的苦海无量劫来头出头没,「没」就是比喻堕三恶道,偶尔出来吸吸空气,短暂的时间头露出海面。这比喻在六道生到人天善道的时间很少,机率很低、很少,堕到三恶道的机会多、时间长。所以,古大德有一个比喻,我们在六道里面生死轮回,人天是客居,三途是家乡,我们到人天善道来好像作客一样,很短暂的,没有多久又回到家乡,家乡在哪里?三恶道,畜生、饿鬼、地狱,三恶道。所以,人天是客居,三途是家乡。这是形容,在六道里面生死轮回,好像我们掉到大海里面,生死是苦海。我们看到世间人,在我们眼前,大家每一个人,一切众生,凡是在六道里面,没有出生死,都必须受生死轮回的大苦。很多人他不觉得生死是苦,不觉得生死是苦主要是没有觉悟,还不觉悟。

所以,人在六道生死苦海里面,如果知道这是很苦的,这个人就开始觉悟了,知道苦他就会想怎么去解脱这个生死的大苦。这是我们在「生死苦海,三宝为船」,我们在六道生死轮回的苦海,无量劫来都出不去,现在看到一条船来了,三宝是比喻在生死苦海里面的慈航,就是一条船。我们要脱离这个生死的苦海,必定要依三宝,皈依三宝,没有皈依三宝,我们六道生死轮回,跟大家说真话,永远解脱不了。

在古代印度,印度是宗教王国,在经典里面给我们讲,有九十五种外道;外道不是骂人的话,是心外求法,用现在的话来讲,九十五种宗教。每一个宗教对宇宙人生的看法、说法、修学的方法都不一样,都是想要解决生死的问题,但是解决不了,没有答案,没有结果。因此,佛大慈大悲,降生在印度,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问题,大家才明了为什么有生死,怎么来的,要怎么修学才能解脱生死。所以三宝就像船一样,我们在生死苦海遇到三宝,我们就有解脱生死轮回的希望,如果没有遇到,那就没有办法脱离六道生死轮回。我们如果明了这个道理,你对这桩事情,你是真为生死,现在来皈依三宝,你对这个事情就非常重视,不会轻慢,不会轻视、怠慢。

所以,为什么要皈依,请大家来听课?我跟新加坡的缘,也是跟着我们净老和尚来的,最少二十五年以上。我们净老和尚教导大家都是讲真话,不讲假话去骗人。但是讲真话,如果不能接受,也得罪人,这也是真话。现在人听骗不听劝,讲假话骗他,他很高兴,去接受;跟他讲真话,他不能接受,他不来了。因此,我们想一想,我们是不是想要得到佛法真实的功德利益,还是这一生结结缘就好,不想要个结果。如果这一生想要有个结果,我们必定要听真话,虽然听了难过,还是要听,良药苦口,忠言逆耳。

下面这段讲,『众生归依,即登彼岸』。我们众生遇到三宝这艘慈航,这艘船,众生如果肯回归,依靠三宝来修学,我们就能登彼岸,从生死的此岸,达到涅槃的彼岸。

【既归依佛。以佛为师。从今日起。乃至命终。不得归依天魔外道。邪鬼邪神。】

这个是皈依佛,『以佛为师』。我们在此地要不断强调说明的,就是皈依是皈依三宝,不是皈依哪个法师,这个不能搞错。法师他是给你传授三皈依的,他把三皈依的意义向皈依的人来讲解、来说明,传授给皈依的人。所以,这个皈依证我们净老和尚印上三皈五戒证明阿阇黎,或者只有受三皈依的,三皈证明阿阇黎,他给你证明、给你传授、给你讲解、给你说明,不是皈依他,是皈依三宝。

三宝第一个是佛,我们皈依佛,「以佛为师」,我们就以佛为老师。佛现前在我们这个地球,这个时期,三千年前出现在古印度,悉达多太子,修行成佛了,佛号称为释迦牟尼佛,我们现在称为本师释迦牟尼佛。以佛为师,除了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,佛还有很多很多,佛在经典上给我们介绍的,东方有药师佛,西方有弥陀佛,还有《千佛名经》,有三千零五十三尊佛,《万佛名经》,有一万尊佛,十方三世一切诸佛,佛就无量无边,说不尽的,佛是无量无边。皈依一尊佛就等于皈依一切诸佛,一尊佛所说的就代表一切诸佛所说的,所谓佛佛道同,每一尊佛讲的一定是一样的,不会有两尊佛讲的不一样。成佛了说的完全都相同,只有没有成佛跟已经成佛的人,没有成佛的跟已经成佛的讲的会不一样,看法会不一样,成佛都一定一样,佛佛道同。所以一尊佛讲的就代表十方三世一切佛讲的,比如释迦牟尼佛讲《十善业道经》,劝大家修十善,断十恶,不可能另外一尊佛他劝人家不要修十善,也不要断十恶,那不可能,一定都是一样的。如果不一样,肯定一个还没成佛。

所以,我在山东有一次皈依,有一次山东大学几个教授,退休的教授,要来皈依,我就看到,已经是教授,都退休了,要来佛门皈依,我就跟他们讲,我说你们要皈依形式的还是实质的?他们听了也不明白我的意思,怎么皈依还有形式的、还有实质的。我就给他们说明,我说如果形式上的皈依,那就跟着我念一念,皈依的誓词念一念,拜一拜,然后皈依证给你,三皈的意义你也不了解,也不明白,这样叫做形式上的皈依。那实质的呢?我说实质的就是你要真正皈依佛,我就举出一个例子,我说你要皈依真实的,皈依佛,要以佛为师,以佛讲的为标准。但是他们还是不明白,所以我再举一个例子,我说我举出一个例子,比如佛说杀生有罪,杀生有因果报应的,一刀还一刀,一命还一命,杀生会得到多病短命的果报,这是佛说的,佛在经上说的。我说你们是不是都相信科学?他说是,我们都相信科学。如果一个科学家讲,说杀生没有罪,尽量杀,也没有什么六道轮回,也没有什么因果报应,什么都没有,你要依佛讲的,还是依科学家讲的?他们就在考虑了,到底要依科学家,还是依佛。我说你们考虑好了再来皈依。你真正要皈依,就要依佛的,不能依天魔外道、邪鬼邪神,依佛为标准。

【既归依法。以法为师。从今日起。乃至命终。不得归依外道典籍。】

这个『典籍』就是经典。『法』即佛经,以及修行种种法门。「典籍」就是经典,我们现在说是书,书籍、典籍,经书、典籍。佛不在世了,佛在世的时候我们有问题可以去请问释迦牟尼佛,佛就为我们解答我们的问题,帮助我们解决我们的问题,佛现在不在世了,我们遇到问题怎么办?没得问,佛不在世要依法。所以,佛在涅槃之前,阿难尊者就请问释迦牟尼佛,说佛在世的时候,我们佛弟子有问题来请问佛,佛为我们解答,佛不在世,我们遇到问题要依什么为标准?佛就讲了四依法,第一个「依法不依人」,法就是经典,古梵文传到中国来翻成中文,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大藏经,每一部经典都是法。所以,四依法,第一个「依法不依人」,不管什么人讲的,要有经典的依据,就是佛讲的。不管在家、出家,名气多大,如果他讲的在经典上找不到依据,我们可以不听他的。这个不能感情用事,他关系跟我不错,他讲的没有经典的依据你也听他的,这样就错了。第二「依义不依语」,言语、文字不一样,讲的或长或短,用词不一样,意思一样,相应就可以了,就可以依靠。第三「依了义不依不了义」,佛讲的经,大乘、小乘、人天乘,有一乘,比如说,小乘跟大乘,都是佛讲的,有冲突抵触的时候,要依大乘,因为大乘了义,小乘不了义。第四「依智不依识」,不能感情用事。所以,要「以法为师」。

我们在很早,可能到现在都还有人存在一个问题,什么问题?过去我在中国、外国,都有听到一些同修问一个问题,最多的就是问《地藏经》,《地藏经》有人说晚上不能诵,晚上诵《地藏经》鬼会特别多,在自己家里也不能诵《地藏经》,来问我这个问题。我就问他,你皈依了没有?他说皈依了,皈依好多年了。我说你皈依就是皈依三宝,皈依佛,皈依法,皈依僧,佛在世我们有问题去问佛,佛不在世,佛就交代我们以法为师,以法为中心,法就是经典。我说你现在问的这个问题,你指的是《地藏经》,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,我说《地藏经》你有没有常常读?他说读了很多,读了很多遍,读得很熟了。我说读了很熟,那你想一想,《地藏经》经文里面佛有没有规定在自己家里不能读,晚上不能读《地藏经》?我说《地藏经》佛有没有这个规定?他想一想,没有。我说没有,佛既然没有规定什么时间不能读、什么地方不能读,那什么时间、什么地点都可以,为什么在你家里不能读?在晚上的时间就不能读诵?佛没有这个规定。佛在《地藏经》也没有讲,晚上读鬼会很多,你们千万不要在晚上读;有说,那就不可以。他说没有。他没有说,那就都可以。他说我听某某人说的。我说你是皈依三宝还是皈依那个人?他说皈依三宝。为什么要请大家来听,就是这个道理,皈依了半天,好像我们老和尚讲三皈传授,皈依自性三宝,大家听了都点头,好像都懂了;其实不懂,他懂了怎么遇到这个问题他还有怀疑?所以,现在我跟人家讲三皈依就讲得很浅。讲皈依自性三宝,大家听了好像都懂了,那个自性三宝,《六祖坛经》,六祖给人家皈依就是讲皈依自性三宝。我们听了好像都懂了,就好像我们看《六祖坛经》一样,看得津津有味,好像都懂了,其实我们懂不懂?根本就不懂。如果懂了,你就没问题了;你问题还一大堆,就表示我们没懂。所以,这个法。

另外还有人,这个也是很早年,有一个老菩萨脚不好,不能打坐,就有人跟她讲,妳这样念佛不能往生,妳不能打坐,念佛不能往生。这个老菩萨念了几十年,心就慌了,现在年纪大了,女众骨头就比较不好,特别是年纪大的,不能打坐,就有人就跟她讲不能往生。去问我们老和尚,老和尚说净土三经有没有读过?有,常常读。那净土三经佛有没有规定,不能打坐就不能往生?她说没有。没有,都可以。她说听某某人讲的。那你是皈依三宝还是皈依那个人?统统没有皈依三宝,在佛前念得很大声,皈依三宝,遇到事情,既没有皈,也没有依,这样的皈依能得到三宝的功德利益吗?肯定得不到的。所以为什么我劝大家,发心皈依要了解,没有发心皈依也可以听一听,将来你要皈依起码有一个概念什么叫皈依三宝。这么浅显的三皈依我们都不懂,那深的我们怎么可能会懂?所以,皈依法你就不要依外道典籍,外道就是教我们心外求法,要依佛经为标准。

所以,山东这些教授,我说皈依法,讲了第一条,科学家讲的跟佛不一样,你要依佛还是科学家。皈依法第二个,我说你们从小是不是都念唯物论?我说你们现在如果发心皈依,那你要依佛的唯识论,差一个字,佛讲的是叫唯识论,不是唯物论,你要依唯识论还是唯物论?他们又在考虑了。我说你回家考虑好再来,不然你这个皈依有什么意义?你既没有皈也没有依,你皈依个什么?我说做到教授了,不能跟一般不认识字的老阿公、老阿婆,糊里糊涂皈依,那情有可原;做到教授,也是糊里糊涂皈依,那个就不可以。所以,我就跟他们讲,我说你真的要实质上的皈依,唯物论要放下,从现在开始依佛讲的唯识论。所以,他们又在考虑。我说考虑好了再来。

僧就是依佛、依法,如理如法来修学,这样的一个团体。僧就是僧众。在佛门里面不管在家、出家,四个人以上就构成一个众,用我们现在的话讲,就是一个团体,基本的成员四个人,就是一众,一个团体,四个人以上就称为一个僧团。这个僧有出家僧团、有在家僧团,这个道理大家要懂,僧是团体的意思。所以,出家僧、在家僧。所以,李炳南老居士他有一个外号叫雪僧,下雪的雪。新加坡没有雪,要到很寒冷的地方去才能看到雪。所以这个僧,有出家僧团、在家僧团,只要四个人以上共同在修学,就构成一个僧团。这个团体如果如理如法,依佛、依法如理如法修的一个道场,一个团体,我们就可以去参加它的共修,我们可以去亲近,跟它一起来学习。如果这个团体不如理、不如法,没有依佛法、依法在修学,那我们就不可以去参加,他学错了,他心外求法,我们去跟他学,我们也跟着错了。所以标准,以佛、以法,僧也要依佛、依法来修学,如理如法来修学,这样的一个团体,不管在家、出家,我们都可以依靠,可以去亲近,跟他们一起共修。

所以,我们皈依了,不能皈依外道典籍,这个非常重要。这个地方也要补充说明,其他宗教的经典讲的跟佛经讲的相应的,我们都可以皈依,这个就是四依法里面第二个「依义不依语」,意思相同,言语文字不一样,这个就可以。比如说,我们这个十善业,其他宗教也讲十善,凡是跟善相应的,这个我们都可以依靠,这个也是佛法,讲得跟佛一样,我们就不可以说,那是其他宗教讲的,我们就不接受,这个也不对。讲得跟佛一样,什么人讲的都要接受,像经典上也给我们讲,罗刹,罗刹他是很凶,会吃人的,但是他讲的佛法是讲对了,菩萨都愿意为了半首偈舍身。

所以,我们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。因此现在我们净老和尚提倡的,儒家的《弟子规》、道家的《太上感应篇》,这个不是佛经,很多佛弟子就质疑,他就不接受,他不愿意学习。过去印光祖师在世的时候提倡三本书,第一部《了凡四训》,第二部《太上感应篇》,第三部《安士全书》。早年我们净老和尚在台湾讲《了凡四训》,当时在台湾的佛教界就有法师起来质疑,他说你是出家人,怎么讲不是佛经的东西?我记得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出家,在中国佛教会讲的,讲《了凡四训》,有法师来质疑,来问难。我们老和尚就回答,他说佛教育的一个宗旨就是四句话,「诸恶莫作,众善奉事,自净其意,是诸佛教」,佛教的,佛教我们什么?教我们诸恶莫作,众善奉事,自净其意,是诸佛,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教导的。《了凡四训》、《太上感应篇》、《安士全书》这个内容,是不是教我们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?我们拿这个内容跟佛门的五戒十善、《十善业道经》对照对照,是不是?的确没有错。所以这个法师也就没话说了。

但是还是有很多人不明究理,那个四依法根本没搞懂,四依法明明讲「依法不依人,依义不依语,依了义不依不了义,依智不依识」,根本就连一个三皈依都没有,不要说皈依自性三宝,最浅显的皈依三宝都不知道,那皈依个什么?都出家几十年了,连一个皈依三宝也没有,没有皈依三宝,那个五戒都落空了,那沙弥戒、比丘戒、菩萨戒就更不用谈了。所以佛在《占察善恶业报经》里面给我们讲,凡是所有的善法都归十善,凡是所有的恶法都归纳为十恶。凡是不好的就归纳为十恶业,对我们身心有害的、有损害的,都归纳在十恶;凡是好的,都归纳在十善。所以,过去有人,受五戒,说佛只有规定不能喝酒,抽烟可以吧!吃毒品可以吧!佛没规定。大家想一想,可以吗?那个对身心有害的都归纳在里面,它是归纳性的。我们再看看《弟子规》、《太上感应篇》,这个内容是不是跟十善相应?我们净宗大家都知道,《观无量寿佛经》的净业三福,第一福,「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,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」,《弟子规》跟《感应篇》,包括《安士全书》、《了凡四训》,是不是跟第一福的内容相应?大家仔细看一看,没错,第一福讲的就是这些。意思对了,不是佛经我们也可以依靠,包括其他宗教的经典,它讲的跟佛十善业相应的,我们都可以依靠,跟佛讲的一样。科学家讲的跟佛一样,我们也可以依靠,是不是?如果不一样,当然,我们皈依三宝,我们不能依他,我们要依佛为标准。所以,这个我们一定要明白。所以,「归依法,从今日起,以法为师,乃至命终,不得归依外道典籍」。

【既归依僧。以僧为师。从于今日。至命终时。不得归依外道徒众。】

以上我们把印光祖师三皈依,跟我们净老和尚讲的,都是一样的,跟大家做一个简单的说明。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8年3月5日13:55:30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45226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