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/第4集/悟道法师主讲

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 悟道法师主讲  (第四集)  2015/7/16  台湾台北灵岩山寺三重别院  档名:WD15-007-0004

play-sharp-fill

《佛说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》。诸位同修及网络前的同修,大家晚上好,阿弥陀佛。请大家翻开经本第十二页倒数第三行。我们网络的同修没有经本,请注意听,如果需要经本,可以跟我们华藏法宝组来请这部经。我们看第十二页倒数第三行:

 

【观空品第二】

 

这是本经第二品的品题,我们看到品题也大概知道这品经佛主要给大家开示的重点,这个宗旨、重点就是观空。我们解释这个名题,这个名称题目,这一品的品题,『观』是能观正智,『空』是所观妙境;「观」是无得正智,「空」是实相真空。这个观它有能有所,我们众生有能观之智,我们有能观的智慧,能够起观照观空,这是能观。能观就是指我们自己,我们能够去观,我们一般讲观察、观想、观照。谁在观?我们自己在观。我们自己能观,能观是属于智慧,能够去观空的智慧,就是我们的心能观。空是所观的妙境,我们观什么?我们观空,空就是我们所要观的对象。对象是什么?我们六根接触六尘这一切万事万物,都是我们要所观的对象。所观的这一切,它的本体都是空的。我们一般不能理解佛经上讲的空,以为我们什么都看不到、都没有,那才叫空。我们现在明明看到这么多现象,有精神、有物质,森罗万象,明明是有,怎么会是空?佛经讲,就是我们看到的这一切现象,它当体即空。这个有,实质上它是空的,所谓真空妙有。就像电视屏幕,屏幕是空的,但是屏幕它能够现种种形相、种种色相,当现相的时候,那个屏幕它还是空的。我们从这个比喻,用电视屏幕,用我们一般的常识,对佛经上讲的空有一个概念。真正要入境界,要能够观,要深入,要起这个观智,观照的智慧。这个观我们真正能用得上功夫,实际上我们看电视也是在修行,我们能够提起这个观照,知道它当体就是空的。

 

你看电视为什么能开悟?因为我们现前的人生这一切,跟电视里面是一样的,都是空的。《金刚经》讲的,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」,它剎那剎那一直在变化的。所以我们人老,不是说一下子老了,不是这样的,它是剎那剎那一直在变,我们平常没有感觉,到了一个时间、一个阶段,很明显感觉出来。其实不是说一下子人就变了,它是剎那剎那都在变,我们没有细心的去观察,如果细心观察,我们就能够明白的确剎那在变。所以佛在经上讲,这一切无常变化的生灭,这些有为法,这个现象的存在它有时间性的,而且剎那在变化,有生有灭,它没有自性,缘生缘灭,所以说它是空。空,并不是说没有这些现象,这些现象有,但是你没有办法去控制它,你也没有办法去占有,你也得不到。所以《般若经》讲到最后就是三句话,「一切法无所有,毕竟空,不可得」,就三句话。我们再来看看这世间是不是这样?的确就是这样。我们看看我们自己这个身体,我们自己都控制不了,我们自己都做不了主宰。经典上讲「我」,我这个定义就是我能够去主宰它的,我能够控制,我能够去得到它的,那才是我。

 

我们现在在三界六道,包括十法界,我们都得不到。我们这个身体,我们不想老,但它还是一直老化,不想生病,它还是会生病。哪一个人想老、想病、想死?全世界的人没有人想要老病死,但是没办法,它还是会变化,无常。所以佛在经上讲,苦空无常无我。我们自己的身体我们就控制不了,我们身外之物,我们还能够控制吗?也控制不了。我们现在在生活上,我们的一切身外之物,包括自己的身体,实际上是暂时给我们使用的。所以你说所有权,全世界的人没有一个人有所有权,都是只有使用权,没有所有权。你名下登记的财产再多,一旦你一口气断,那就不属于你的,你的所有权也就不存在了。但是我们还没有死,这个所有权是不是属于我的?也不是真的属于我们的,只是暂时给我们保管,就这样。我们有支配、使用这个权利而已。这个真正想通了,有好处,帮助我们,想通了就是看破,看破帮助我们放下,不要贪恋这个世间,因为到头都是一场空,随缘就好,何必去执着,这样对我们念佛往生西方是非常大的帮助。我们念佛,信愿生不起来,原因没有别的,就是对这个世间放不下。为什么放不下?因为没看破。你真正看破,肯定你放下。看破就是你看清楚事实真相,你对事实真相有深入的理解,你对这一切就不执着,也不再去计较了,什么事你也不放在心上。真看破,他必定真放得下;我们还没有看破,肯定放不下。我们还放不下,我们也一定知道,我们还没看破。没看破怎么办?要上课,要听经,特别是《般若经》帮助我们看破、放下。这是讲观空。

 

观空要观到境智一如,因为我们开始观还有一个能观、一个所观,当这个观成就境跟智它是一如的,它是不二的,入不二法门。所以境智一如,能所俱寂,能观所观都是寂灭的,这入了境界。我们没办法做这样深度的一个观照,我们一个浅的概念,对我们念佛也是有很大的帮助。它的宗旨、功用就是《心经》讲的,《心经》讲「观自在菩萨,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,照见五蕴皆空,度一切苦厄」,主要的作用是这样。所以,「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,色不亦空,空不亦色,受想行识亦复如是」。《心经》我们常念,常念我们不会起观照,就得不到受用。我们念念念,念得很熟悉,但是不会起观照。不会起观照,当然我们就不能照见五蕴皆空,不能照见五蕴皆空就不能度一切苦厄,我们还是要受苦、受灾厄。我们用念佛的方法,可以帮助我们深入这个功夫。我们还不能起观照,用念佛这个方法,这个就很方便,念佛功夫得力,自然跟般若就相应。另外《楞严经.观音耳根圆通章》也给我们说明修学的方法,再参照《妙法莲华经.观世音菩萨普门品》。《普门品》就是观自在菩萨,《心经》是讲自受用,你修「行深般若波罗蜜多,照见五蕴皆空」,你自己度一切苦厄,得到大自在、大解脱,自己得到大自在、大解脱,就有能力去帮助一切苦难众生。所以《普门品》它是讲菩萨利益众生这方面,就是他受用,利益众生,帮助众生度脱一切苦厄,度一切苦厄;自受用就是自己「行深般若波罗蜜多,照见五蕴皆空」,这是自受用。所以自受用、他受用,它的宗旨、作用就这两部经很具体给我们说明。

 

观空也是能够成就我们究竟圆满的大智慧,是护国所依凭的一个理论依据。护国它的根本就是要有般若智慧,这个需要深入教观,能够起观照。如果我们还不会用这个功夫,先持名念佛;有人念南无观世音菩萨,他也是持名念佛。你先念,各人根器不一样,念久了,至诚恳切的念,它自然也会相应。这个是持名念佛它的一个奥妙之处,就是什么都不懂,你只要能够老实念,它自然暗合道妙。你不懂什么观都没关系,你只要老实念。现在为什么还讲这个?就是还是不老实。如果真老实、听话、真干,真的,佛也不用那么麻烦,讲那么多经。真的,一句佛号念到底,你就成佛了,何必那么麻烦!众生就是没办法,不老实,妄想太多,妄想杂念放不下,因此这是一个辅助的。如果我们真能老实,那一切都圆满了,真的不用麻烦;不老实,那就要比较麻烦一点。但是也没办法,因为不老实,只好我们要理论方法多了解一些,对我们看破放下是有帮助的。我们接着看经文:

 

【尔时。佛告大众。知十六大国王意欲问护国土因缘。吾今先为诸菩萨。说护佛果因缘。护十地行因缘。谛听。谛听。善思念之。如法修行。】

 

这一段是进入我们本经的正宗分,观空品前面,序品是序分,有通序,有发起序。这一品就进入正宗分,正宗分就是佛讲这部经主要的部分,主要的部分从这里开始。『尔时』,就是在这个时候。『佛告大众』,因为大家一心期待佛来为大家说明,为什么今天放光现瑞,又现一些花,到底是什么事情、什么因缘?佛入定,放光现瑞,大家都很期待听佛来讲是什么事情。佛知道大众的心意,所以佛告大众,佛就出定跟大家讲了。『知十六大国王意欲问护国土因缘』,佛告诉大家,他知道在这个法会的现场,当时印度十六大国的国王来参加这个法会,他们的心意就想要问释迦牟尼佛,因为做国王他有责任要保护自己的国土,就是保护自己的国家土地,这个「护国土」,怎么保护自己的国家土地?是这个因缘。

 

我们现在看到世界各国,他们跟十六大国王做法就不一样,十六大国王他们要保护国家土地,去请教释迦牟尼佛,请问佛,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,就是来佛门,来佛门请问怎么护国。现在的世界各国怎么护国?买武器,制造核子武器,大家在比赛,军备竞赛,遇到问题都是用武力来解决,现在护国土是用这种方式。这种方式能不能护得了国土?这个历史以来实在讲都离不开因果,你用武力去抢来的、得到的,还是你命中有的;你命中没有,你用什么武力也抢不来。既然命中有,你不用这种方式还是会得到,何苦造那个恶业?造那个恶业,又减损了自己的福报,真的是得不偿失,所以都错了。所以这部经实在讲在当前这个世界上是非常需要,也非常迫切需要。现在世界这么乱,天灾人祸这么多,怎么护国?

 

二OO八年庐江实际禅寺发起百七系念,护国息灾大法会,就是讲护国息灾。这个灾怎么来的?就是众生造恶业感召来的,不听佛菩萨圣贤的教导,都是自私自利,都是想以武力去讨伐、侵占别人的国家土地,这个当中都有因果报应的。从佛经上的因果观来看,实在讲,谁也没有得到便宜,反而你侵占别人,将来你还要偿还。这个因果事理世间人他不明了。你侵占他国家的土地,杀死他国家的人民,他那个国家的人民死了去哪里?就投胎到你国家来,就投胎到你家做你的儿子、孙子。他来干什么?来要债,你欠他的。明了这个因果,肯定没有人会去干那个傻事。会干这个傻事就是不明因果,不知道事实真相;知道这个事实真相,你打死他,他都不会干。所以过去我们老和尚常讲,美国去打伊拉克、打中东,有一些人真的他是造恶业,但是很多无辜的人民被打死,打死你欠他们,他们是不该死的。有该死的,有不该死的,不该死的怎么办?他这笔债去哪里要?世间的法律不能赔偿他,因果律是谁都逃不掉。他去哪里?死了就投胎到美国去,到他的国家去,去做他的国民。

 

印光大师在《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》也讲了一个故事公案。两个兄弟,爸爸很有钱,死了之后,财产都分好了,他哥哥很强势,就把他弟弟所有的财产都霸占过来。自古以来,古今中外都有这个事情。就一间小小的房子给他弟弟住,他弟弟财产都被他哥哥抢走了,他只好每天去给他哥哥家里做苦工,这样过生活。后来他哥哥死了,投胎到哪里?投胎到他弟弟的家里;他弟弟死了,投胎到他哥哥的家里。两个兄弟都死了,死了,他弟弟投胎到他哥哥家里,他哥哥投胎到他弟弟家里。他哥哥投胎到弟弟家里做他的儿子,就变成很穷;他弟弟投胎到他哥哥家里,变得很有钱。有一天,有人跟这个哥哥投胎到他弟弟家里的这个讲,你们家以前很有钱的,都被你伯父侵占了,你伯父(他讲的那个伯父就是他投胎的他,他忘记了)。有一天,他就很生气要去杀他弟弟,他弟弟投胎到他家,也是做他的儿女。有一天他要出门,他弟弟投胎变很有钱,他是主人,他哥哥变成仆人,要做他的随从,他就怀恨在心,是我伯父,你的父亲,霸占我们财产,我们今天才这么穷。走到半路,他预备一把刀就是要把他杀死,要把财产要回来。走到半路就追杀他弟弟,他弟弟看到这个仆人要杀他,他就赶快跑,跑到有一间茅草屋进去,看到一个老和尚坐在那里。那个老和尚是得道高僧,有神通,看到这两个跑进来,这个仆人要追杀他的主人,老和尚知道他们前世的因果,就说你不可以到这里来杀人,来来来,你们先喝一碗茶再说,结果老和尚就倒一碗茶给两个人喝。他们两个人忽然知道自己的宿命,原来他是哥哥、他是弟弟,要杀他的是哥哥,他要杀的是他的弟弟。他说你们以前的因果是这样的,你霸占他的财产,投胎到他家去了,因果报应。后来两个兄弟知道因果,觉得这个世间没什么意思,真的是冤冤相报。人生酬业,没有意思,两个觉悟,不回家了,就跟这个老和尚出家去了。所以都有因果的,没有智慧的人他就不能够理解。

 

我们现在每个国家都想要保护自己的国土,保护自己国土要有智慧。我们台湾现在很多人喊爱台湾,你说爱台湾对台湾就有帮助吗?用口号喊的就有帮助吗?大家想一想,如果用喊的就可以,那很简单,我们大家一起来喊,台湾就很好了。实际上不是这样的,要怎么样?你要有智慧,人民要有智慧,政府要有智慧。我们人民没有智慧,就感应没有智慧的政府,这个互相感应,因果报应。你怎么骂也没有用,自己去感应来的。你要改善,要好的政府,从我们自己修,自己修好了,你自然会感应。我们自己修不好,怎么会感应好的领导人?肯定不会的。要从我们自己反省检讨,从自己做起。

 

佛还没有给十六大国王讲护国土因缘,『吾今先为诸菩萨,说护佛果因缘、护十地行因缘』。佛讲出来,这个就我们很明白的了解,为什么还没有讲护国土的因缘,要「先为诸菩萨,说护佛果因缘、护十地行因缘」。这个是菩萨要行六度,要有智慧,这是护国的根本。下面讲,『谛听,谛听!善思念之,如法修行』。「谛听」就是说你要仔细听,要专心的听。谛听、谛听的意思非常深广,谛是审谛,你要听清楚、听明白。所以听经要谛听,如果不谛听,可能你听的经义不能深入,有的人可能他也听错了,把佛的意思误解,甚至有曲解了。没有谛听,如果能够理解也是比较浅,浅解,不能深解,不能圆解,所以谛听很重要。「善思念之」,善这个字是关键,我们要善思念。「如法修行」,你要善思念,如法来修行。

 

下面是波斯匿王又讲,波斯匿王代表十六大国王,十六大国王他代表。

 

【时波斯匿王言。善。大事因缘故。即散百亿种色华。变成百亿宝帐。盖诸大众。】

 

这是波斯匿王听佛这么讲,『善』是赞叹,赞叹的言辞,非常好,这个是『大事因缘故』,这个不是小因缘,大事因缘。佛要先为菩萨说护佛果因缘、十地行因缘,这是大事因缘,所以就散花,『散百亿种色华,变成百亿宝帐,盖诸大众』。我们昨天跟大家报告过,这些境界都是佛菩萨示现,佛菩萨有神通,变化这些是很容易的事情。这些境界都是大乘菩萨的境界,大乘经讲的都是不可思议的境界。我们看到这些,我们不能以平常凡夫的意识心去想象,这叫不可思;不可议,我们言语议论也达不到,你悟入那个境界,你就明了了。要你去参,参究,不能研究,要放下心意识,你就入这个境界,你就看到事实真相了。这些都是表法的意思。我们接着看下面:

 

【尔时。大王复起作礼。白佛言。世尊。一切菩萨云何护佛果。云何护十地行因缘。】

 

这个时候散花,然后变成宝藏,覆盖大众。『尔时』这个时候,波斯匿王『复起作礼』,他又起来给佛作礼,顶礼。作礼完就『白佛言:世尊!一切菩萨云何护佛果』,一切菩萨他怎么去护持佛果?菩萨他要怎么样去护十地行因缘?听到佛这么讲,波斯匿王他就问,请问佛怎么护?菩萨他要怎么护?请佛给大家说明要怎么护。下面是佛回答:

 

【佛言。菩萨化四生。不观色如。受想行识如。众生我人常乐我净如。知见寿者如。菩萨如。六度四摄一切行如。二谛如。是故一切法性真实空。不来不去。无生无灭。同真际。等法性。无二无别如虚空。是故阴入界无我。无所有相。是为菩萨行化十地般若波罗蜜。】

 

这是佛的开示答复,要怎么护?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护?不观色,不观如,不观色就是有,不观如就是空。《金刚经》讲「菩萨于法应无所住,行于布施,所谓不住色布施,不住色声香味触法」,行于布施;「不取于相,如如不动」,这段经文就是《金刚经》讲的这个道理。一部《金刚经》,《金刚经》讲的简要详明,所以从六祖以后,很多人很喜欢,因为它简单扼要。这一段讲的就是《金刚经》讲的「不取于相,如如不动」,就两句话。不取于相,如如不动,我们现在说观色、如,《心经》讲「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」,如就是空,在色相当中你去观它的空,简单要观它的空。我们看电视,我们如果常常提起观照,慢慢我们也会觉悟过来。觉悟过来,我们看现前所有的现相,一切人事物,也是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。关键我们不要住,不要住,我们看得清楚明白,不住那个相,不住那个相就是不取那个相。

 

怎么样才叫不取?譬如说我们吃饭的时候,吃到好吃的,我想要多吃一点,我们发现不取于相,不能贪吃,吃饱就好,不要再硬撑;不喜欢吃的生烦恼,你起贪心也取相,起瞋恨心也取相,都取相,这个叫取相。我们要修怎么观空?吃到肚子到最后都是空,三寸舌头以下什么味道也都没有了,都归空,我们就这样练习。遇到一些顺境跟逆境,现在我们老和尚他的境界,现在八十九岁了,他说海贤老和尚遇到逆境,他心都不动,那个收电费的去给他多收了很多,他只问一句说这个月怎么比上个月多出那么多?问这句话就不行了,马上被打两个耳光,他如如不动,钱赶快拿给他,就不再跟他说什么了。他心稍微微微一动他都没有,海贤老和尚他逆境来,他都不动,他的功夫很高。净老和尚他说横逆的境界来,他稍微动一下,马上又不动。我们现在是动得很厉害,后来想一想,不要动,我们功夫没有那么高,但是要练习。因为每天人事环境,顺境、逆境也都是我们修行的地方。遇到我们喜欢的人,我们总是喜欢跟他亲近,拉关系怎么;遇到不顺心的人,我们就起瞋恨。我们现在就学如如不动,不取于相,不要去攀缘。

 

这个心,我们凡夫还会有起伏,还会起伏,我们就赶快念佛把它压下去。现在我们台湾选举会很乱,还没有选就乱成一团,我们最好念佛,不听那些人讲这个、讲那个,你就不取于相,如如不动,就没事了。我们如果跟着起哄,那就会添乱,本来就乱了,又更加的乱。怎么护国?就是这样护的。如果大家都来修般若,台湾不要三个月就非常好了。大家不学佛法,不学老祖宗的教诲,一昧学外国人的,那有苦头可吃了,好戏还在后头,还有好戏看。现在我们讲一句实在话,在我们台湾这个政局,谁执政谁倒霉,执政的人要背因果,谁能做得好?你说。你不学佛,不听佛的话,你能做得好吗?你比佛更厉害吗?这点我们要认识清楚。所以我们要冷静,不能感情用事,这样对大家才有好处,才是真正爱台湾。

 

这一段主要是讲观空,这翻译的文字不一样,意思是一样,《金刚经》翻得比较简要,这个翻得比较详细。这一切都是空的,这里讲就是我们宇宙万事万物,精神物质都是空,无我,无所相,无我就是我们不能主宰的,我们不能控制的。如果真正懂得这个道理,你说这个世界还会有纷争吗?不会了,争到最后什么都得不到,你争什么?不争,大家都能够和睦相处,都能够互相帮助,世界和平真的能够实现。我们再看下面经文:

 

【白佛言。】

 

波斯匿王听完这段开示,他又有疑问了。

 

【若诸法尔者。菩萨护化众生。为化众生耶。】

 

这个意思就是说,佛讲色也空,空也空,什么都空,一空到底。生法二空,连众生也空,法也空,既然是这样,诸法都是空,既然是空,「菩萨护化众生」,菩萨去度众生,到底是有众生可度,还是没有众生可度?有众生可以护化,去护持教化,还是没有?意思就是说有众生可度化,还是没有众生可度化?因为都空。这个问题他就还没有真正明白佛的意思,着在空一边。所以《金刚经》讲「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」,发愿要度,连胎生、卵生,四生,从小动物,微细的昆虫,我们眼睛看不到的细菌,一直到非想非非想天,这一切众生,发愿要帮助这一切众生都入无余涅盘,这个有众生可度;但是下面又一句,「实无众生得灭度者」,这是无众生。《金刚经》这两句通了,这段经文就全通了。度众生,终日度众生,终日无生可度,他不执着度众生的相,因为那个相是虚妄的。关键就是你不要去取那个相,着那个相。我们现在问题就是取相、着相,就是虚妄相你当作是真实的。但是这虚妄有没有相?有,它有相,你不能说它没有。但是有,它实际是空的;空,它又是有,真空妙有。所以你只要去度众生,然后不要取那个相,不要心里放着我度了多少众生,你心里真有这么一个念头,那就着了相。《金刚经》这句通了,这些也就全通了。

 

波斯匿王听佛这么讲,波斯匿王也是大菩萨化身的,他是懂,他不是不懂。他懂为什么还问?这个叫利乐有情问。利乐就是他懂,但是他代替在现场还有很多人他搞不懂的,听佛这个话肯定他有疑问的,代表大众来问的。因为大众有的听不懂,他也问不出来。所以问问题也要会问,也有相当的程度他才能问。所以过去我们老和尚办佛学讲座、佛学问答,以前办大专讲座,有时候我也参加,问问题,或者到海外某一个地方去讲经,讲完看看当地的同修有没有什么问题。我也曾经看过几次问问题,大家都没问题,我看大家坐在那边是一脸的疑问。一脸的疑问怎么大家都不问?他不知道怎么问,他不会问,他心里一大堆问题,不晓得该怎么问,不晓得从何问起,是这个情况。所以有时候老和尚也就会教我们表演,你们可以带个头、起个头,你自己懂装不懂,然后来问这个问题。其实这是替大家问,启发大家知道该问什么,怎么问。所以这些问,属于利乐有情。

 

波斯匿王他就请问佛,他肯定知道大众很多人他听不懂,因为这个空,般若这个很不好讲,很容易被误会。讲空,什么都没有,那还干什么?既然都空,我们度什么众生,不用度了,也不用去护了,护什么?都空,护什么?就变成着空,着空比着有更麻烦。所以这个《般若经》要讲清楚、说明白,不能有丝毫的误解。下面佛再回答:

 

【大王。法性色受想行识常乐我净。不住色。不住非色。不住非非色。乃至受想行识亦不住非非住。何以故。非色如。非非色如。】

 

到这里是一段。这一段是讲真空,佛说法以真俗二谛说法,真谛是一法不立,一空到底,一法不立。色跟非色二皆不住,色跟非色,也就是空跟有,两方面都不要住,不要住在有,也不能住在空,空有二边都不住,这个才是般若无住真宗,它真正的宗旨。我们凡夫不是住色就是住空,总是要住在一边。这个就是没有真正把佛这个话的意思听懂,没听懂。你住色,就是有,还好;住非色,比住色,还麻烦。色就是有,代表精神、物质,色受想行识,这个有,非色就是空。所以《金刚经》,佛也怕人家执着落到恶取空,宁愿着有如须弥山,也不可以着空如芥菜子。因此佛在《金刚经》讲修六度,持戒修福,有这个方面你要去做,要去修,而且要认真去修。修了怎么样?你持戒修福做种种好事,你不要取那个相,你二边就不着了,把着空那个门给它堵死了。你现在是着有,着有,你这个有当中,你再不着那个相,这样空有二边就不着了。

 

着空比着有麻烦,着空怎么样?空,我们就不用煮饭,还要吃饭干什么?饿死算了。这个是不是般若?那不是般若,这个是误解,误解就要害人。所以佛讲金刚般若他用生活当中去示现。你看佛他是金刚不坏身,他哪里要吃饭?他根本不需要吃饭。不要说佛不需要吃饭睡觉,色界天的天人他还是六道的凡夫,他们就禅悦为食,他们就不需要吃饭,不需要饮食。你看虚云老和尚,他是我们民国初年禅宗的大德,他一入定一个月,不吃不睡不喝,出定,精神体力好得很。他是怎么支持他的色身?用禅悦为食,禅定就是他的营养。我们在午供都会念到襌悦为食。何况佛?佛他哪里要吃饭。但是佛示现给我们看的,如果住在耆阇崛山中,还要每天走路下来到王舍城里面去托钵。走路,以前都没有穿鞋子,都打赤脚。现在南传佛教国家的出家众也都打赤脚。我去泰国,有一年去泰国,看到泰国出家人都打赤脚,我也学他们打赤脚,那个地有够热的,烫得不行。我看他们那个脚底,可能被烫得一层这么厚了,好像鞋子一样;我们一烫就不行,受不了。都走路,打赤脚。

 

佛也示现跟大家一样,每天要穿衣、吃饭,要去托钵。这个就是告诉我们,般若在生活当中,没有离开你现实生活,你该怎么生活还是怎么生活。佛是出家人,当时印度的制度都是托钵,其他的外道也都托钵,佛也跟大家一样托钵,因为他是出家身分。在家人身分每天要去经营事业,赚一些钱,那也是托钵的意思。为了三餐,为了衣食住行,那也是托钵。只是在家人他是要用这种营利的方式来取得衣食;出家人没有营利,也要出去。很辛苦的,每一天要出去托钵,除了生病才可以不出去,没有生病都要出去。你生病可以请假不要出去托钵,其他的出家众托回来大家再分一点给你,因为你生病走不动。还有夏安居三个月,雨季出门不方便,这个时候可以接受居士供养拿到他们住的地方来供僧,斋僧。所以现在七月份斋僧就是这么来的。

 

这个就是很平常的生活,这个教我们什么?他不着空。所以第一天晚上我也跟大家说了,开林法师在澳洲净宗学院,一个月不吃不喝不睡,饿死了,真的饿死了,饿到体力不支送到医院去急救,住在医院大概一个礼拜就往生了。他原来要来我们双溪出家的,我请他去住两个月。后来被老和尚找去庐江,后来到庐江去出家。他现在修成这个样子,修错了。不吃不喝不睡,释迦牟尼还没有成佛之前都修过了,发现那个不对的,那个方法不对的,所以才放弃。每天一麻一麦,还修了六年。释迦牟尼佛他还没有成佛,他的体力好,他能够饿六年;我们现在体力差,开林师饿两个月就再见了,就往生了。饿了六年发现这个不能解决问题,这个理论方法是错的,所以才放弃。所以佛,我觉得佛这个日中一食是最好的,我们现在做不到日中一食,早餐跟中餐,晚餐不吃对我们身体也是会有帮助,的确是有帮助,晚上五脏六腑就没有什么负担,也比较好睡,睡眠也会比较减少。不要说完全不吃,那就偏了。所以佛法取中道,最少吃一餐。

 

也不要说硬撑不睡,你没有禅定功夫,有禅定功夫人家可以不睡,你没有禅定功夫,你学人家不睡,你不饿死也会累死。所以开林师往生,那是肯定的,这个方法不对。不然,你就吃一餐,日中一食;晚上,你也不要说不睡,中夜睡眠,晚上十点到凌晨二点,这是佛当年规定出家众休息时间。我们现在体力比较差,再加二个小时,十点到四点。大陆很多道场是十点到三点,睡五个小时。但现在人的体力比较差,可能要睡到六个小时。如果睡不好,可能六个小时还不够,要睡到七个小时、八个小时,这个要斟酌自己的身体状况。所以这个不能偏了。所以佛讲持戒修福,修福就是做事,像海贤老和尚他示现是耕地,天天做,一天做到晚,但他不着相。怎么样不着相?不是嘴巴讲不着相,那个电工给他打两个耳光,他赶快钱拿给他,还不生气,那个不着相。

 

这是讲真的,就是都不住,心不住相,也不住非相,不住相,你二边都不能住,那才是真。佛以二谛说法,真谛,讲真的是一切皆空,一法不立;讲俗谛是万法圆彰。讲真的是一法不立,像禅宗讲的,开口便错,动念即乖,一法不立。讲俗谛就万法圆彰,我们看佛讲那么多经,解决那么多问题,那是万法圆彰。所以佛是以真俗二谛说法,如果明白这个道理,这个疑问也就解除了,就不会像波斯匿王问的,都空了,到底有众生可度,还是没有众生可度?既然空了,那护什么众生?到底有众生可护,还是没有众生可护?就不会有这个疑问了。

 

【世谛故。三假故。名见众生。一切生性实故。乃至诸佛三乘七贤八圣亦名见。六十二见亦名见。大王。若以名名见一切法。乃至诸佛三乘四生者。非非见一切法也。】

 

这段就是讲俗谛。俗谛则有化三假,从俗谛来讲,有这些现象,有度化众生,度化众生的每一个层次,讲大乘小乘中乘、法身大士四十一个位次、三贤十圣,这些都是属于俗谛。我们要知道一个原则,凡是讲得出来都叫俗谛。真的,说不出来,不可思议。不可思也不可议,那你怎么说?说出来这个俗谛就是要引导我们入那个真谛,入了真谛,那俗谛要不要?也是要,真俗不二。你真懂了,你怎么讲都对;不懂,怎么讲也不对。所以它这个俗谛,这是方便引导我们入真谛。所以讲了这么多,每一层都跟我们讲,众生妄想分别执着多,佛就随顺众生来给我们一层一层分析。分析得最详细的无过于《唯识论》,相宗讲得最多。不管是性宗、相宗,总是最后都要导归你入自性的真如本体,悟入实相,实相空有不二。这些道理我们懂就懂,不懂不要刻意去想,想也想不出来。你用悟的,悟不出来多念佛,念到智慧增长,你自然会悟入。下面,波斯匿王还是有问题,这个疑问还是很多,这个也是代表我们问的,换作我们听,我们也会听得一头雾水,还是会问问题。但是波斯匿王他也有听出一些,还有一些不明白,所以又再请问佛:

 

【白佛言。般若波罗蜜有法非非法。摩诃衍云何照。】

 

波斯匿王问的问题就是:般若既非有非无,于境云何能照?你说般若它也不是有,也不是没有,到底是有还是没有?它怎么能照?到底是有在照,还是非有在照?这个波斯匿王也比我们会想出很多问题,可能我们还想不到这些问题,他想到这个问题。既然非有非无,于境如何能照?对于境界他怎么照。他问这个问题:『摩诃衍云何照』,要怎么照?下面讲,回答波斯匿王:

 

【大王。摩诃衍见非非法。法若法非非法。是名非非法空。法性空。色受想行识空。十二入十八界空。六大法空。四谛十二缘空。是法即生即住即灭。即有即空。剎那剎那亦如是。法生法住法灭。何以故。九十剎那为一念。一念中一剎那经九百生灭。乃至色一切法亦如是。】

 

我们先看这一段,这一段就是讲如果执着有无两种见解,那么就不是般若的妙智。般若妙智是有无二边他不执着。「若执有无二见,即非般若妙智」,就不是般若的妙智。般若妙智就是有无二边两种见解它都不执着,不执着在有也不执着在无。我们凡夫听了不是执着有,就是听到无就执着无,总是落在一边。所以般若很不好讲就是在这里,但是又不能不讲。般若如果我们懂了,我们修学就会有法喜,你就不会枯燥无味。我们时时刻刻懂得提起观照,你就不会枯燥无味,我们念佛也是一样的。江味农老居士在《金刚经讲义》里面讲,中国从宋朝以后,只有禅宗还修这个观,般若观照,其他宗派很少在讲。因此有很多人修学修得枯燥无味,他就退转,他就退了,修得没味道,伏不住烦恼,都控制不了烦恼。伏不住烦恼,又修得枯燥无味,他很容易就退转,他没有法喜。所以江老居士到民国初年,他一直提倡这个,也是很有道理。他说般若,有一些古大德怕谈般若,怕人家听错了给人误导,他修错了,大家很怕去谈这个般若;纵然有谈的也很浅,叫浅谈般若,不能深谈,深谈才有受用;另外一种谈般若是妄谈般若,乱讲的,乱讲的叫妄谈。这三种都不对,应该要深谈般若,对我们修学才有帮助。我们如果不能做到老实念佛,当然江老居士讲的这个,对我们来讲就有需要。如果你放下万缘,老实念佛,就不用了。你一句佛号就暗合道妙,不需要了。这个看各人。

 

这段讲有无二边都不能去执着。这段主要讲一切法,像『色受想行识空,十二入、十八界空,六大法空,四谛、十二缘空』,这是讲佛法,不管佛法、世间法,所有的法都是生住灭,生马上住,住马上灭,『即有即空,剎那剎那亦如是』,就是剎那剎那在变化。剎那,『九十剎那为一念』,九十个剎那为一念,『一念中一剎那经九百生灭』,这是《仁王经》讲的九百生灭一剎那。现在我们老和尚依《菩萨处胎经》讲的,释迦牟尼佛问弥勒菩萨,这个一剎那讲的是我们无法去想象的,那个都算兆的。我们先不要讲那么多,老和尚讲的我无法去想象的,这个天文数字,现在科学家也慢慢发现,的确是这么快速的。现在我们根据这里讲的,一剎那有九百生灭,这个我们知道一个概念就可以了。

 

一剎那,很短暂的时间。一般古大德用弹指来计算,一弹指就几个剎那,这个我们要去计算就很多了。我们现在如果不想太麻烦去计算,我们用《金刚经》的来体会,大家可能会比较容易一点。《金刚经》讲三心不可得,过去心不可得,现在心不可得,未来心不可得,这个心就是我们起心动念。起心动念,过去心过去了,你讲现在,现在过去了,未来,未来还没到。现在,大家听到我讲现在,我讲完就过去了,是不是这样?这样比较容易体会,我想这样讲大家体会比较容易一点,讲剎那可能要用高等计算器来算,大家有时间也可以来算,可以。但是我们先讲一个比较粗浅的,这个大家深入之后就明白。你看,我们现在的这一切,我们的言语、动作,这不是剎那剎那一直过去吗?一分一秒,我们现在看到这个秒,一秒一秒这都是我们看得到的。

 

经典上讲的这个很细,我们比较不容易体会。但是我们看到我们可以理解的,看得到的这个时钟,你看一直在动,一秒一秒的过去,过去一秒,现在一秒,未来一秒,你看是不是过去现在未来?你过去也不可得,现在也不可得,未来也不可得。所以《金刚经》讲三心不可得,你捕捉不到,就是剎那剎那在生灭,你捕捉不到的。既然这个现象是捕捉不到的,那我们还执着它干什么?我们现在问题就是把这些现相认为是真的,我们可以得到,我们可以拥有,去执着那个。关键,问题出在那个执着。执着我们就生烦恼,生烦恼你就起贪瞋痴就造业,造业它就有果报。万法皆空,因果不空。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,因果是色,本体是空。所以这些我们从这个地方来体会,或许能够有一个入处。

 

这个是讲,「了达诸法实性如镜花水月,非有非无,而无取执,不待观自空」。你常常去看,你知道了,了达就是你明了通达,诸法实性就好像镜花水月,我们镜子里面看花,在水中看的月亮。这一切法就像镜花水月一样,非有非无,你镜中里面的花,你说没有,没有它就有那个相在,你说有,你又捕捉不到;水中的月亮有,有月亮的影子在里面,但是你也捕捉不到。我们现在看的一切法就像镜花水月一样,如果你了达诸法它的实性,它真实的本性就是空寂的,你就没有取相执着。你就不取于相,不去执着,如如不动。如如不动,不待观自空,你不用去怎么观,它自然就空了,只要你了达。所以我们老和尚那个,如果大家要深入,常常听他讲的,他用《菩萨处胎经》讲的,讲的比这个更多了,我们更难以想象的,这个才九百生灭,他是讲「三十二亿百千念」,这个才九百。

 

还有几分钟?到了。时间过得很快,我们就先学习到这一段。我们学习这个经,我们抓住重点来学习,抓住纲领,很多名相术语都是解释这个重要的纲领,我们学习,抓住这个,学习就容易。不要在那个名相里面钻了半天也搞不清楚,所以这个我们要知道怎么学习。这些名相听一听,明白就明白,不明白也不需要刻意去想。反正你想就想空有不二,这一切都是镜花水月,这样就对了。不要迷在名相里面团团转,好像进入迷宫转不出来。这个名相要慢慢解释也可以,但是恐怕没那么多时间,只要随便讲一个色,我看讲一年讲不完。大家有耐心听那么久吗?大概都跑光光了。一个色,你把《百法名门论》搬出来,够你讲了,讲一年也讲不完。所以学,我们要知道怎么学,还要看时间,有时间多讲一些,没时间挑重点来学习,抓住纲领,要善学。

 

好,今天我们就学习到这里,下面我们明天晚上再继续来学习。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8年1月29日11:09:20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42340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