沙弥律仪(第6集)悟道法师主讲

admin 沙弥律仪评论阅读模式

这边还有一个犯,犯指作犯,「盲动三业以触止持之法,即由作而为犯者。二止犯,怠慢三业,不修作持之善业,即由止而为犯者。《资持记》中四之一曰:所谓执持,犯即侵犯。」所以止犯跟作持它也有一些相关的。它是止犯,止犯就是怠慢的意思,这个意思大概说明一下,怠慢,怠慢三业,不修作持之善业。所以你如果没有进一步去修,这个叫止犯,怠慢三业,不修作持之善业,即由止而为犯者,这个止变成犯,这个我们也必须要了解。一般就是讲,你该做的事你就要去做叫作持;你止了,我不去做,你不去做那也叫犯戒。所以不能做的就不要去做,该做的就要去做,该做而不做的也叫犯戒,特别在菩萨戒里面这是最明显的。

 

大家要利用这个时间把我们传统的文字要多学习,这个文字实在讲不能叫繁体。以前有一个国家它的文化整个被灭掉,灭掉一个国家的文化先从它的文字。四大文明古国为什么剩下中国?因为还有保留这个文字。如果这个全部去掉,后代子孙对古文他完全看不懂,那就断掉了。所以要去消灭一个国家的文化,先灭它的文字,它的文字没有了,它那个种族就没有了。像现在的满族,满文几乎都没有了。所以文字是代表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跟面貌。这个大家如果没有问题,我们接着看下面。

 

现在我读到有一些专有名词,大家比较不容易懂的,再跟大家写一下,如果大家一般能够理解的就省略。实在讲,这每一个字,以前老和尚有一次,大概二十年前,在图书馆,他就给我们讲说,我们都不认识字。不会,认识的不是很多,但是说不认识字,那怎么可能?这字我们都会读,也会写。我们感到很疑惑,老人家怎么这么说,说我们都不认识字?后来他老人家做了说明,他说认识字的标准,你要知道仓颉造字,他为什么造这个字,造六书它的意思。当初这个字是怎么造成的,怎么演变的,它的含义,这个都必须要认识清楚,这样才叫认识字。后来我们听了才知道,的确我们都不认识,他的标准在这个地方。所以中文,你看用《中文大辞典》、《康熙辞典》你查,每个字都有它的典故,这个我们也是需要学习。我们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就靠这个文字的工具来传承,好像一把钥匙一样,你没有这把钥匙,仓库再多的宝藏你拿不到。

 

我们接着看下面的文,「涅槃之由户」,我们刚才讲到这一段。由户这两个字,户就是门户的意思,你出入必经之地,没有一个人你要出去外面不经过这个户,门户。这个意思就是你要达到涅槃的妙果,无上道,你不从这个途径经过那是达不到的,因为它是你必经之路,必定要从这条路,这样才能达到。由户是说明我们戒律就是你要达到涅槃的门户,你没有经过这个门户,你达不到涅槃,无上道。

 

第三页的第二行,请看《要略》:

 

【佛制出家者。五夏以前专精戒律。五夏以后方乃听教参禅。】

 

这是莲池大师给我们讲的。『佛制出家』,佛制定出家人。『五夏』,「夏」是结夏,在佛陀时代,出家人每年都必须结一次夏。农历四月十五到七月十五这三个月是印度的雨季,过去都是托钵,下雨托钵就不方便。天天下雨,下了三个月,实在讲托钵就很不方便。古时候也没有像现在有雨伞这一类这么方便,特别在印度。所以,佛这三个月就制定出家众,大家可以在一起在一个地方,接受居士送供养到僧团来。平常的九个月一定要出去托钵,除了生病以外,你生病了,身体不舒服,别人托了回来分一点给你吃,这个可以;如果没有生病,在一个正常的情况,一定要去托钵。四月十五到七月十五这三个月是雨季,很不方便,所以佛就制定,利用这三个月不出门,结夏安居。结夏安居就像我们现在学校讲的进修,再利用这个时间做一个进修教育,各地出去外面弘法的弟子也都回到佛陀的身边再学习三个月,或者个人在外面弘法利生遇到什么疑问不明了,也利用这个时间回来向佛陀请问。所以在过去,出家人受了戒,一年一定要结一次夏。现在佛门里面还是有这个形式在,但是实质上的内容几乎都不存在。现在有些佛门它还有这样的一个样子,但是跟佛陀当时结夏那是不一样。

 

「五夏」就是结五次夏,五年当中就有五夏,所以讲五夏就是有五年的时间。所以我们一般讲五年学戒,五年当中学这个戒。过去老和尚讲经,他讲五年学戒,就是五年当中修福。他是根据过去古代丛林的方式,就是五年你读一部经,然后修福,没有提到戒律方面的事情。最近这一、二年,他老人家特别提倡戒律,这跟早期都完全不一样。我刚出家那一年跟老和尚问戒律,向他老人家请教戒律,被他骂了一顿,后来我就不敢问。现在他就愈来愈重视戒律。这说明什么?我们修学到一个阶段、一个瓶颈,你要再提升,要再提升而不能提升的时候,你遇到一个瓶颈,这时候你一定会去寻找它的原因,它的问题出在哪里。譬如说你现在开悟,但是你要证果,没有办法证果,问题在哪?就会去找,找到最后就是戒律。这是由户,莲池大师讲这是由户,你没有经过这个不行。所以你这一生想要提升到证果,你对戒律不能不讲求。

 

所以,「佛制出家者,五夏以前专精戒律」,专精戒律也不是只研究戒律条文。我们前面也跟大家报告过蕅益大师,他说很多人学戒律都疏忽掉这一点,所以蕅益祖师特别提出来,「不明念处慧,徒诵木叉篇」。你不懂得四念处的智慧,你诵木叉篇,就是戒律的条文,你诵得再怎么样,在形式上修得怎么精严,但是没有内容。说实在话,戒律也是帮助你修四念处的,我们简单这样说比较快一点,也是帮助你修四念处的。你不修四念处,你这个戒律就等于是只有形式没有内容。你有戒律,有四念处,有形式、有内容,这样你才能证果。像蕅益大师讲的,你这一生要证阿罗汉果,乃至圆教十地菩萨都不困难。很多学戒律的人他疏忽掉这一点,所以学了之后,到最后也是没有什么结果。这个就是没有老师指导、指点,自己去摸索,这一生很认真的修学,他的效果非常有限,能够修个人天福报就算不错,如果修偏差的,人天福报都还得不到。所以这个非常重要。「专精戒律」,蕅益大师也给我们开示,不只在戒律上要专精,而且在四念处更要专精。

 

『五夏以后方乃听教参禅』。这在佛门它是制度,就是这五夏,你刚出家五年,你偏重在戒律上的学习,偏重在这方面学习。譬如说这个阶段,我是专门学这个,五夏之后对戒律的开遮持犯都通达了,知道怎么受持戒律,我们再去听教,像我们现在听经、参禅,包括我们念佛,我们去听教、参禅才会有一个结果。不然我们没有戒律的基础,听教、参禅是可以种善根,结缘、种善根,但是你达不到教下宗门讲的那个效果,参禅你要明心见性、大彻大悟,你达不到明心见性,你听教你也不能大开圆解。但是,当然都有好处,我们薰习、种善根,这个功德是一定有的。但是你要达到大开圆解、明心见性,这个效果达不到。为什么?你没有戒律的基础,好像我们盖房子一样,你没有打地基。我们现在听教就好像看了建筑师画的建筑图,像我们去看后面的藏经楼、学院,画出来的图很壮观。我们看看,了解了解,但是它只是在图面上,还不是实质上的建筑物建好的。现在我们听经就像我们看那个图一样,这个图怎么样怎么样,将来怎么样,就跟看那个图一样,大家想一想是不是这样?事实上,你要真正把这个落实,盖好了,你要从哪里下手?当然要先打地基。这个大家都知道。然后再盖上面的,一层、二层这样盖上去。我们现在听教,实在讲就是它那个图看了很久,很想把庄严的大殿盖起来,你要盖起来,你要从打地基开始。我们现在听教听到《华严经》,一真法界这么美好、这么殊胜,就像看那个图,这么漂亮,这么好,对不对?很欣赏,很希望能够完成这个庄严的大殿,但是你要去完成,你要从基础开始做起。现在我们听《华严》,就像看华丽宫殿式建筑,听了很好,非常好,也非常向往。譬如说我们想要往生极乐世界,也很向往,念到《无量寿经》、《弥陀经》、《观无量寿佛经》,我们也很想去,但是你还是得从基础,基础就是净业三福。可见得我们要达到这个效果,基础非常重要。如果你不从这个基础做起,你再过无量劫还是达不到,好像那张图,你看了无量劫,那个房子还是不能盖好,对不对?我们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,这个大家要明白。

 

「五夏以后方乃听教参禅」,五夏以后再开始去听教、去参禅,你很容易大开圆解,大彻大悟。因此我们老和尚最近,特别这四、五年来,特别重视基础的教学。早期他还没有讲得这么详细,也不强调,是有提,但是不是很强调。现在到了晚年,他看看跟他学习的人都没有办法达到预期的效果,再去找这个原因,就是这个基础教育没有。早期这些基础的学习也有提倡,但是一般人还是做不到,譬如说《了凡四训》、《太上感应篇》、《安士全书》,这个早在三十几年前我听他老人家讲就常常在提,但是还是做不到。在他那个年纪他没有问题,但是像我这个年纪就不行,为什么?老和尚他这个年纪还有接触我们中国儒家的伦理道德教育,他那个年纪,就是老和尚的弟弟都没接触到,差了六岁就没接触到,他还沾到一点边缘。所以我问徐教授,以前有没有念过私塾,他说没有,到他念书那个年纪,他小老和尚六岁,到他念书那个年纪已经改成一般的学校,改成一般的学校就没有教这些。老和尚跟我们讲,他有沾到这个边缘,所以他的学习,接触到这些善知识之后,他的学习都没有什么太大的障碍。像我们就不行,真的,做人处世的原理原则我们都不懂。万丈高楼从地起,要作佛也要从做人起,你人都做不好了能作佛吗?我们想一想的确是这样,我们应该怎么样来学习,才能做一个真正如理如法的好人?做人我们都不懂,现在一下子叫我们去作佛,当然办不到。

 

所以我们看为什么古来祖师大德,在家、出家,他们学习三、五年,开悟的开悟,一心不乱的一心不乱,那么多。我们找到这个根本原因。古时候的人,民国初年还有,老和尚这个年纪他还接触到,但是他接触到是在庐江,在庐江这个比较保守的地方还有;如果像老和尚这个年纪,在香港、在上海开放比较早的地区,那也没有了。像香港最少,根据老和尚讲,已经断掉一百五十年,传统教育。过去中国的佛门四众弟子,他成就那么殊胜,就是有儒家、道家的基础,小时候国家规定就是要念这个东西,你一定要学习。儒、道这两家是我们中国本土的,这两家所讲的、所教导的,这两家圣贤所教导的,我们仔细去对照《大藏经》里面的小乘经典,人天小乘,的确足以代替。所以过去的中国佛弟子,他一下子接触大乘佛法他们不困难,因为他有小学、中学的基础;儒家我们把它比喻作小学,道家比喻作中学,他有这个基础。道家他就有出世的思想,无为,儒家是讲做人。在佛法里面讲叫五乘佛法,应该叫五乘佛法,人乘、天乘、声闻乘、缘觉乘、菩萨乘。三乘是讲出世,还没有出六道的是人乘跟天乘。所以现在有很多佛教提倡人间佛教,大家有听说过吗?人间佛教。人间佛教就是人乘佛法,教你怎么生天叫天乘佛法,再提升,声闻是超越三界,再提升。所以五乘佛法是从人乘开始,我们要达到一佛乘也要从这个方便、这个途径来通过,才能达到。

 

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先讲到这一段,莲池大师的《要略》,「佛制出家者,五夏以前专精戒律,五夏以后方乃听教参禅」。下面弘赞律师的《增注》,他注的分量相当多,我们明天再来学习。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7月20日10:45:12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34475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