沙弥律仪(第7集)悟道法师主讲

admin 沙弥律仪评论阅读模式

接下来我们再看,我们刚才讲到,「此明戒定慧三无漏学之次第,苟越其次,则定慧无所从生」。就是说如果不按照这个次第、顺序来学习,我们这个定慧就生不起来。以我们念佛的人来讲,你不从戒开始学习,你念佛达不到一心不乱,甚至功夫成片都可能达不到。所以,我们在《弥陀经》看到,若一日到若七日,一心不乱,是不是真的?是真的。但是我们现在为什么念了那么久,心还是乱糟糟?我刚才跟大家报告,你没有戒,心定不下来,一心不乱就是定。所以《弥陀经》,老和尚讲席当中也常常开示,我们要注意,《弥陀经》讲得简单,但是要注意那个「善男子、善女人」,起码你要具备《观经》三福第一福,「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,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」,具体的落实就是在《弟子规》、《太上感应篇》、《十善业道经》。有了这个基础,你去打个佛七,那是可以达到一心不乱。

 

一心不乱看个人的功夫,功夫的浅深也各人都不相同,但是基本上起码能够达到功夫成片、事一心不乱,理一心不乱是最高的。功夫成片是相似的一心不乱,相似的定。我们净宗有这么一点功夫就可以带业往生,信愿念佛,往生净土就没有问题。如果你打佛七已经念到一心不乱,那没问题,恭喜你,这一生可以往生净土。如果,我们先不要讲到事一心,那层次比较高,我们先讲功夫成片,我们念了这么久,有达到这个标准吗?这个不要问别人,问别人,别人总是会比较客气一点,有时候会给你恭维恭维,赞叹几句,问别人不准,问自己最清楚。什么叫功夫成片?我们先不要讲事一心,理一心那就更高了。功夫成片就是烦恼还没有断,事一心是起码断八十八品见惑,那是比较浅的事一心不乱。深的事一心不乱是思惑也断了,见思惑全断了,等于阿罗汉;浅的事一心是断八十八品见惑,等于小乘的须陀洹,大乘圆教初信位的菩萨。这个比较高,我们先不要谈,先讲功夫成片。什么叫功夫成片?就是我们烦恼没断,但是有这个定力把它控制住,它不会发作。好像我们生病,药物把这个病情控制住,它暂时不会发作起来。像我们贪瞋痴慢这些烦恼,它不会发作,已经伏住了。你有这样的功夫,你临终信愿念佛,求生西方,就能感应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,你就心不颠倒。所以我们每天念《弥陀经》要多深入的去留意,它还是有它一个最低标准,最低的一个条件。

 

一心不乱大略要分三个等级,如果细分那就很多,每一个等级当中还有不同,每个人都不一样,功夫浅深都不一样。我们大概来分,功夫成片就是相似的一心不乱,事一心不乱起码要断见惑,小乘初果向、初果,二果向、二果,三果向、三果,四果向、四果(阿罗汉),四果四向,向就是他向这个果位,他在这个过程当中,这个层次就是四果四向,八个层次,都叫做事一心不乱。大乘圆教,我们先讲圆教,现在老和尚都讲圆教,从初信位到七信位也都叫事一心不乱;实在讲,到十信位都还叫事一心不乱。八、九、十,这三个位次破尘沙、见思,初信到七信破见思,八、九、十破尘沙。十信心满,然后再提升,破一品无明,证一分法身,入圆教初住位,那个叫理一心不乱。理一心不乱它还有四十一个位次,都叫理一心不乱,到成佛也叫理一心不乱。所以一心不乱它的层次很多,大略我们给它分,功夫成片就是相似的一心不乱,事一心不乱有浅深,理一心不乱也有浅深。

 

现在我们先不要讲到事一心,我们讲功夫成片,带业往生,往生凡圣同居土这个标准。这个标准我们要做到第一福来修就不难,你落实《观经》三福第一福就不难,就可以达到功夫成片。如果你落实到第二福,「受持三皈,具足众戒,不犯威仪」,这个就是戒,戒就帮助你得定,帮助你开智慧,这可以提升到事一心不乱。如果你做到第三福,「发菩提心,深信因果,读诵大乘,劝进行者」,那可以提升到理一心不乱。所以净业三福为什么叫「三世诸佛,净业正因」?不但修净土,修任何一个法门都叫净业。这个三福,不管你修任何一个法门,显宗密教、大乘小乘,乃至你不想了生死,只要得个人天福报,你也要修第一福,你才能得到。所以这个三世诸佛,净业正因,我们绝对不可以疏忽掉,如果疏忽掉,你念了一辈子佛,还是没有结果。这个我们大家都可以去实验。如果说我佛念得很好,念得像蕅益祖师在《弥陀经要解》讲的,风吹不入,雨打不溼,像铜墙铁壁一样,那怎么样?也没有办法往生。为什么?因为他没有达到经上讲的标准。

 

功夫成片最低限度,像《无量寿经》讲的三辈往生,起码要做到不贪、不瞋、不痴。所以《弥陀经》这一段,若一日到若七日,这一段配《无量寿经》第二十五品「往生正因」中辈那一段,修十善业那一段,你这样一对照,给它合起来,你就很清楚、很明白。《无量寿经》三辈往生、往生正因这两品你把它对照一下,你就知道我们往生有把握,决定有把握,一定是这样修学。如果达不到这个标准,当然也不是说绝对不可能往生,那要看运气,碰运气。碰运气是什么?《观无量寿佛经》讲九品,下三品都是造恶业往生,造恶业临终回头念佛忏悔往生的。现在我们想一想自己,大概就是下三品。下三品没把握,临终你有把握说你就头脑清醒吗?临终的时候你就不生病吗?这个谁都不敢讲。你死的时候要怎么死你也不知道,在什么地方死也不知道,什么时候要死也不知道,死的时候旁边有没有善知识给你提醒?毫无把握,真的没把握。像这次四川大地震,死去的人他有想到他会这么死吗?他也没想到。你在一个意外的灾难情况这样死了,这个时候还能念佛吗?这都有大问题。

 

所以下三品往生也有这个例子,历史上也有这个例子,经典上也有明文,但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个可能,只有很少数的人。他也是过去生有深厚的善根福德因缘,在这一生成熟了,在那个时候成熟了,他这三个条件才能具足,他虽然下下品往生,还是多善根、多福德、多因缘。所以古来祖师大德一再给我们提醒,这个事情也侥幸不得。所以我们正规的修学一定是像《无量寿经》的三辈往生,都是断恶修善、信愿念佛,《弥陀经》也是一样。《观无量寿佛经》从上三品、中三品都是善人,上三品是发大心的凡夫,善人往生的,中三品是发小乘心的凡夫往生的,都是善人。善人往生,这是有把握,可以确定。恶人往生,不能说完全不可能,但是我们只能说没把握,没有这个把握,不能确定。所以我们学习还是要按照一般正规的来学习,这才是佛在经上真正教导我们的。所以我们如果念佛念到功夫成片,你贪瞋痴这个烦恼,起码做到十善业,不贪、不瞋、不痴,没有嫉妒、障碍,这些心都没有,十善业落实了,这句佛号就能帮助我们达到功夫成片。所以,念佛是正行,修净业三福的第一福叫助行。其实三福都是助行,正助双修,助行它也是帮助我们正行的,帮助我们正行功夫得力,这个我们必定要留意。从这个地方我们知道这些功德、利益,才会认真努力来学习。

 

我们接着看下面这一段,下面这一段是讲,「佛者,是释迦如来大觉之称也」。这是讲佛这个字,是注解《要略》,「佛制出家者」,佛这个字。佛是指释迦如来大觉之称也,这是把哪一尊佛给我们指明出来。因为我们知道大乘佛教经典里面讲的,十方三世有无量无边诸佛如来,佛无量无边,佛很多。不像小乘佛教国家,他只承认只有一个释迦牟尼佛,第二尊佛他就不承认,你讲什么阿弥陀佛、药师佛,他们不承认。所以小乘佛教国家他不承认大乘佛经是佛讲的,都认为是后来的人编造的,不是释迦牟尼佛讲的。这跟大乘佛教国家看法上明显的不同。我们中国地区是接受大乘佛教,所以承认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。我们承认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,经典上讲的佛有很多,像过去我们在华藏图书馆,每一年过年韩馆长都拜千佛忏,就有三千零五十三尊佛,每一尊佛的名号都不一样,还有《万佛名经》,一万尊佛。三千佛、万佛这个还是很少,实际上佛是无量无边,佛的名号也是无量无边。因此在此地弘赞律师给我们特别指明,这个「佛者」是指释迦牟尼佛,「释迦如来大觉之称」,就给我们指明出来。所以这个佛他不是阿弥陀佛,也不是药师佛,是指释迦牟尼佛。

 

「如来降诞中天」,这个中天是指印度,古代印度叫天竺国,它是在印度的中部,位于印度中部,就是中天,「迦毗罗卫国」,他的父亲叫净饭王,它这个国家的名称叫迦毗罗卫国。古代印度那个时候,也是跟中国当时周朝一样,佛陀降生的时代是在中国周朝,中国周朝它那个局面不统一的,所以有八百诸侯。大大小小有八百个国家,有的国家都还没有我们现在庐江县这么大,像一个汤池镇在周朝可能就是一个国家。所以当时那个国很多,有的比较大,有的比较小。周王他是大家所推崇的,他等于是一个象征性的,大家推他为王,其他就八百诸侯,没有统一。中国统一是到秦始皇,并吞六国才统一,在这个之前,它也是没有统一。在春秋战国时代,有春秋五霸、战国七雄,这个历史都有记载,它没有统一。当时印度也是一样,跟中国周朝同一个时代,也是很多国家,释迦牟尼佛他降生这个国家叫迦毗罗卫国。这个名词的注解明天再帮大家写出来,我们今天时间到了,就先看到这一段。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7月20日10:46:58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34473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