礼义廉耻 国之四维 第十七讲 古之狂也肆,今之狂也荡。蔡礼旭老师

admin 礼义廉耻评论阅读模式

 

「今之狂也荡」,「荡」就是放荡。他狂妄,可是没有照着道理讲,一堆歪理,又很傲慢,缺点愈偏愈厉害了。所以学习圣贤教育的人讲话要谨慎,每一句话跟经典相不相应;跟经典不相应,这个话就不在道中,就要造口业,可能就误导他人。思想观念被误导了,假如刚好又是年轻人、小孩,不是毁了他一生吗?慎重的人勿使一句话空说,不要讲废话,要讲有意义的话,更不能讲误导别人的话。

 

「古之矜也廉」,「矜」是矜持。处世非常谨慎,但廉洁有守。「今之矜也忿戾」,现在看起来比较严谨、谨慎的人,反而很容易发脾气,严以律己,也严以对人,看别人做得不是很好,脾气就来了,就指责别人。这在心态上就偏了,变成也以高标准要求别人。严以律己,同时还是要宽以待人才好。

 

「古之愚也直」,古代比较愚笨的人,他还有直率、正直的态度。「今之愚也诈」,现在比较愚笨的人,却是无知妄作。「诈」就是无知妄作,然后还欺骗人。我们常讲一句话,叫「世风日下,人心不古」,在心性的修养上,好像随着时代一直在往下堕。

 

我们接着看「绪馀」。「是言其持守太严。」这些很严谨的人,自我要求严格,处世也很讲规矩。「虽有不圆和之偏处」,可能有不圆融的地方,让人家不舒服,「而其劲节不屈,犹不失为廉也。」但是他能够守住这些原则、分寸,保留了廉洁的本色。「不屈」就是面对利诱、面对权势,他都不会偏离这些原理原则。我们身边假如有这样的亲朋好友,应该把他当宝贝看,现在还这麽讲原则的人不多了,都是讲人情、随波逐流。

 

我的师长讲过,他有一位长辈周邦道老先生。抗战时他任中学校长,照顾学生真的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,甚至于好东西都是先让给学生,自己的孩子排后面,公而忘私。也非常廉洁,单位给他一部电话,处理公事用的。只要是私人的事情,周先生就走出家门口,到外面电话亭打电话。诸位学长,现在假如真正有古人之风的人出现在我们身边,我们是会欣赏,还是觉得他古板?你看我们做人的标准,现在都不知道落到哪裡去了。看到这样的人,真的是要鞠躬,太有德行!公家的东西,一丝一毫都不可能拿回家;公家给他车,公事才坐这个车,私事坐公交车。师长在讲这个例子的时候,这些为人师表者,有没有在他们的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记忆?有!这就是德,感化,廉洁,仁慈。

 

「胡瑗《原廉》篇云」,有很多文章,开篇都是「原廉」。「原」就是推究事物的本源意义,「廉」这个字,它根本的意义是什麽。因为怕后人对这个道理愈理解愈偏颇了,所以写文章还原这个道理、精神。「夫士子读书」,「士子」是知识分子,读圣贤书的人,「所学何事?」诸位学长,我们读圣贤书,所学何事?我们读文言文,所学何事?人要随时不忘初心,不然会偏离自己的方向跟目标。学东西要用悟性,要还原本来的意义。人往往走到半路,就走到岔路上去了,走到情绪、意气用事去了。所以这个不忘初心是成熟度。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应该常常这样去提醒自己,这样就能有决心、有毅力去达到自己本来的目标。不管是学业、婚姻、事业,还是弘扬文化,我们时时要回到本源,要对得起自己的决定。

 

读书人所学的是真正修齐治平的学问,不是学一些文章词藻,在那裡炫耀、卖弄。所以读书明理,效法圣贤,「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善天下」,有机会了,出来当官。「本欲出而致用」,出来可以造福一方,所学的终于可以派上用场。欧阳修先生提到,「廉耻,士君子之大节。」廉洁有羞耻心,这是读书人跟君子很重要的做人的节度。因为读书人以后有机会当官了,假如这两个字没有守好,不只不能利益一方,甚至可能身败名裂,遗臭万年,还让老百姓受苦了。为官者不廉洁,最苦的就是老百姓。比方贪污,不仅没有守节,当初读圣贤书的目的也忘了,陷在物欲裡面。所以古代衙门裡一般都有「戒石铭」,刻有警戒官员们的话:「尔俸尔禄,民膏民脂」,一个官员,所有的俸禄都是老百姓纳的税,人民的血汗钱,你不好好爱他们,还剥削他们、凌虐他们、劳苦他们。「下民易虐,上天难欺。」老百姓处于低位,你可能欺负得到他,但是上天你欺骗不了。而且不清廉、贪污了,冤有头,债有主,有一句话叫「一世为官九世牛」。当了一辈子官,没当好,后面九世当牛,还债,该还的都得还。

 

我们时时要记得曾子的一句话,叫「出乎尔者,反乎尔者」。整个宇宙是一体,你丢出什麽,就回来什麽。《大学》裡面讲,「货悖而入者,亦悖而出。」用不正当的方法把财货拉进来,很快就吐出去,那本来就不是你的。「言悖而出者」,你愤怒的话、挖苦人的话、譭谤人的话出去了,还会再回到自己身上,「亦悖而入」。

 

所以,「出乎尔者,反乎尔者」,这是定律。「积善之家,必有馀庆;积不善之家,必有馀殃。」「恶有恶报,善有善报,不是不报,时候未到。」这些话我们信不信?真信了,还会骂人吗?还会瞪人吗?还会跟人过不去吗?懂了,还继续做错的,那是还没彻底地懂,习气还很重,顺着习气,没顺着真理。所以真明理的人不再造新的罪业,不再造新殃,而是跟人广结善缘。

 

这裡我们来看一个故事,「定远狄令」。

 

定远狄令。有富翁死,而其妻掌家,所遗数万金,叔欲之。不与,告县。使人密嘱曰:「追得若干,愿与中分。」狄立拘其嫂,严刑考讯,悉追出之,狄果得其半焉。其妇积恨而死。后狄罢归,一日昼寝,忽见前妇持一小团鱼,挂于床上,倏然不见。未几,遍身生疽(jū),如团鱼状。以手按之,头足俱动,痛彻骨髓。昼夜号呼,踰年而死。凡五子七孙,皆生此疽,相继而亡。止一孙仅免,无立锥之地矣。 (《德育古鑑》)

 

「定远狄令。」定远这个地方有一个县令,姓狄。「有富翁死」,当地一个富翁去世了。「而其妻掌家,所遗数万金」,他的妻子接管他们家的财产,有数万金。「叔欲之。」小叔动了歹念想要侵夺。「不与,告县。」嫂子不给,这个小叔就告到县衙。「使人密嘱曰」,派人给这个县太爷带话,「追得若干,愿与中分。」要到的,我给你一半。「狄立拘其嫂」,这个县令立即把他嫂子抓起来,「严刑考讯」,严刑拷打,「悉追出之」,把她的财产全部侵夺了。「狄果得其半焉。」这个县令果然得到一半。「其妇积恨而死。」「后狄罢归」,不当官,回家乡了,「一日昼寝」,白天睡觉的时候,「忽见前妇持一小团鱼,挂于床上」,梦中恍恍惚惚看到被他害死的这个妇女,拿着一隻小甲鱼挂在他的床上,「倏然不见。」突然就不见了。「未几」,过了没多久,「遍身生疽」,他的身体开始长疽了,「如团鱼状。」就好像甲鱼一样。疽是恶性的脓疮。「以手按之」,按这个脓疮,「头足俱动」,就好像那个甲鱼会动一样,「痛彻骨髓。」「昼夜号呼,踰年而死。」过了一年左右,他死了。「凡五子七孙,皆生此疽」,五个儿子、七个孙子全部都长这个疽,「相继而亡。」你看这个造的孽太重了。「止一孙仅免」,最后只剩下一个孙子没死,「无立锥之地矣。」很贫困,没有立锥之地。

 

我们再看一篇。父母官要真正像父母一样,才不造孽。

 

绍兴府一布政,巧于贪饕,积财至数十万。及败官归,买良田千顷,富甲一郡。其祖父屡见梦,言冥谴将及。弗信。有一子一孙,纵欲嫖赌,殀(通「夭」)死。布政公寻染瘫痪。子媳孙妇,颇着丑声。利其有者,趋之若骛,公犹目及见之。垂死,家已罄矣。临危,忽张目大呼曰:「官至布政不小,田至十万不少,我手中置,我手中了。」说毕而死。(《德育古鑑》)

 

 

 

「绍兴府一布政」, 布政是很大的官, 「巧于贪饕, 积财至数十万。」很贪心。「及败官归」,可能有一些问题被人家查出来,他就赶紧回家了。贪的人都以为贪到手就是他的,愚痴!横财、不义之财,拿到了是大祸。「货悖而入者,亦悖而出」,不是财货还给人家就好了,利息什麽的统统都要算的,包括造成的对人家的身心伤害,甚至人命都要补回去的。他贪了不少钱,「买良田千顷,富甲一郡。」在这个郡算是最富的了。「其祖父屡见梦,言冥谴将及。」他的祖父好几次在梦中告诉他,你造了损阴德的事,要赶紧忏悔,改!「弗信。」不相信。

 

从这裡看,我们的祖先很慈悲,念念都在护佑着后代。我们现在道德沦丧,可能他们比我们还着急。但是,只要有子孙真发心弘扬文化,冥冥当中都得祖先的庇荫。你做事,突然力量就出来了。有一句成语叫「如有神助」,真的不假。缺什麽了,到最后一两天问题就解决了。我曾经举过例子,我在海口的时候天气很热,我们那个中心没冷气,我正在伤脑筋的时候,有一位老闆请我吃饭。吃饭的时候,他很高兴地跟我聊《朱子治家格言》,因为他很喜欢那一篇教诲。后来他就把他饭店的一个会议室借给我们用了,那裡冷气非常强,所有的椅子都是很好的木头做的。我们用了五天,场地不用钱,五天也吃了不少东西,最后要去付钱,老闆太太统统付完了。他太太每天都去听课,听完说,我儿子都这麽大了,假如他小时候,他们的小学老师都学这个,那不知道多好。她希望更多的幼儿园、小学老师学习,她就把账结了。真的,这个时代做这个事情,老祖宗福荫,老祖宗的福报在成就这些事。所以一个人能听祖先的话,有福;违背祖先教诲,灾就难免了。

 

「有一子一孙」,这个积财的布政有一个儿子一个孙子,「纵欲嫖赌,殀死。」去世了。纵欲嫖赌,福报早就折光了。「布政公寻染瘫痪。」他自己瘫痪了,不能动。「子媳孙妇」,儿媳跟孙媳,「颇着丑声」,不守妇道。「利其有者,趋之若骛」,因为他有钱,亲戚朋友都开始动歪脑筋,要夺他的财产。「公犹目及见之。」他看着这些亲戚一个一个来夺他的财产,当下他一定是痛不欲生,但又不能动。「垂死,家已罄矣。」「罄」就是空了,整个家产全部败光了。「临危」,临终的时候,「忽张目大呼曰」,张大眼睛大声说。「人之将死,其言也善」,不过人不要在最后一刻才有所感悟。「官至布政不小」,当官当到布政不是小官,「田至十万不少」,田地置办了不少,「我手中置,我手中了。」这些财富都是他手上拿到的,最后在他手中不到几十年全部都还完了;不只还完而己,子孙全部都毁了。「说毕而死。」讲完就死了。

 

其实我们冷静想想,当到布政使,乃至当个县令,都是有大福的人才做得到。这麽大的福报,也是修来的,结果拿福去造这麽大的孽,你说冤枉不冤枉,小人冤枉做小人。其实坦白讲,他能贪得到,都是他命中有的;命裡没有,贪也拿不到。命裡有的,怎麽不走正规的途径?最后还得在监狱裡面过一辈子。所以明理重要,弘扬圣贤教育重要,这样人才懂得人生的财富该是你的,跑都跑不掉,不是你的,强求不来。人一懂,就乐天知命。命运是靠自己去造的,不能触犯法网。「命由我作,福自己求。」大家假如能够尽力地把《了凡四训》介绍给亲朋好友,那也是功德无量,让他们了解命运的真相,命运都是可以靠自己去转变。

 

所以胡先生的《原廉》篇,就点出了读书人学圣贤学问是要利益国家人民。「本欲出而致用,为国家作栋梁,为兆民谋幸福。」这是本来的心愿。廉洁也是从这份使命,这份利益老百姓的心,很自然提起的态度。「急宜廉隅自饬」,最要紧的,就是要品德端正。「廉隅」就是品德很端正。「自饬」,谨慎严肃地对待自己的行为,其实就是洁身自爱。「清操自励」,清廉、守节操,自立自强。「以不贪为宝。」不起贪心、守住德行,这才是最宝贵的。「学古圣贤之一介不以与人,一介不以取诸人。」「一介」,可以当一个讲,或者跟「芥」通,草芥,连这麽细小的东西都要守住原则。「一介不以与人」,「与」是给人,就是再小的东西,也都要符合道义的东西才可以给人。包括我们今天奉养父母,假如我们赚的钱不乾淨,哪怕你拿再多的钱给父母,那也是不孝,是在羞辱自己的父母。「一介不以取诸人」,一点微小的东西,不符合道义的话,也不接受。这都是廉洁的表现。

 

「虽贫而不受赂金」,再怎麽贫穷,也不收受贿赂的钱。「虽渴而不饮盗泉。」再怎麽渴,都不喝盗泉裡面的水。这个读书人,不只在行为当中戒贪,在心理上也提醒自己,不可以落下贪的念头。不过做法因人而异,最重要的是提醒自己,你可以不喝,你也可以喝。晋朝有一个读书人叫吴隐之,他到广州去当官,经过石门这个地方,当地有一条河叫贪泉,传说喝了之后,人就会起贪心,要不要喝?这个吴隐之喝了,喝完赋了一首诗,「古人云此水,一歃怀万金。」喝了一口以后,就会想要贪万金,「歃」就是喝、饮,「试使夷齐饮」,伯夷叔齐是非常清廉的圣者,「终当不易心」。你看看那种气概!伯夷叔齐是清廉的人,他们喝了,也不可能起贪念。你看古人的心目当中,时时都是效法古圣先贤。

 

这节课先跟大家谈到这裡,谢谢大家!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4月10日21:11:30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2824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