孝悌忠信:凝聚中华正能量(第二十讲)蔡礼旭老师

 

“至静而德方。”女子的举止形态非常地安静、柔和、柔美,她这样的风范、德行很自然地可以布于四方,让天下人学习。尤其是国家领导者的太太,或者是忠臣、读书人的妻子,她们有德了,影响当地的风气。因为以前的人常常很关注这些有德行的人,打听他们家的事,以他们为榜样。所以以前的人可贵,专门打听有德的事情,我们现在是常常打听八卦。以前的人是耻闻小人之恶,不想听到人家的不好。所以我们从自己做起,这个社会风气才能改。

 

“贞一不二”,情感忠贞不变心,“信守靡他”,对她的先生忠贞不二。“则得矣。”她就做到了坤卦讲的 “至柔而动也刚,至静而德方”。

 

接着我们看《信篇》“绪余”的第四段。

 

女子之信,不惟从一而永终,抑且刚方而正始。所谓守贞也,如持玉巵,如捧盈水,心不欲为耳目所变,迹不欲为中外所疑,然后可以成清洁之身,全坚贞之信,何则?男子事业在六合,苟非渎伦,小节犹足自赎。女子名节在一身,稍有微玷,万善不能掩瑕。然居常处顺,十女九贞;惟当困苦颠连之际,金久炼而愈精,滓泥污秽之中,莲含香而自洁,则守节死节者,亦什九也。然皆为妇德。能死者未必不能守,能守者未必不能死,或死或守,亦各全其信耳。碎玉一朝,与茹荼百岁,无所轩轾,苟非势迫无奈,固无庸强践旧迹尔。

 

“女子之信,不惟从一而永终”,不只从一而终。“抑且刚方而正始。”就是指我们刚刚读到“至柔而动也刚,至静而德方”这两句。“刚方”就能“正始”,她很有正气,而且慎于始。所以信不只是所谓的从一而终,包括自己的德行要让人信任,不能让人误会,更不能让人玷污了。所以坤卦还讲道,“君子敬以直内,义以方外”,对内,时时都是用恭敬来要求自己,不能做出违礼之事,不能动邪念;对外,都是情义道义,立榜样,然后影响身边的人。

 

“所谓守贞也”,守好自己的贞洁、德行,“如持玉卮”,“ 玉卮”是古代的酒器,用玉做的,一不小心滑下去就摔破了。所以持身就好像端着贵重的玉卮,不敢丝毫松懈、放纵。“如捧盈水”,那种对自己的要求,好像捧着已经满了的水,假如走得很匆忙,水就溢出来了。“ 心不欲为耳目所变”,不会因为看到什么听到什么,而产生欲望,改变自己的这颗心,不被耳目、境界所转。现在可能有人立不住,有很好的物质享受,就变心了,男女都有可能。所以德行要从小扎根,不能自私自利,不然人这一生不知要做错多少事,不知道要伤多少人的心。“迹不欲为中外所疑”,她的行迹不让他人对她的德行产生怀疑,这是她战战兢兢的地方。所以古人在处世当中还强调避嫌,怕人家怀疑。其实避嫌在现代还是很重要,不避嫌,一些误会,甚至于一些闲言闲语传出来,就不好了。一切时都要敬慎—恭敬、谨慎来处世。“然后可以成清洁之身,全坚贞之信”,因为有这样的定力,这样的谨慎,可以成就她清洁之身,坚贞之信。“何则?”这是什么道理?“男子事业在六合”,好男儿志在四方。“六和”是上下东西南北。“苟非渎伦”,“苟非”就是假如不是,“渎伦”就是逆伦。假如是逆伦这个错就没有办法挽回,假如没有犯这么大的错,“小节犹足自赎。”他痛改前非,浪子回头,还可以赎罪。“女子名节在一身,稍有微玷”,“玷”就是白玉上的污点,她的行为有损她的德行,“万善不能掩瑕。”玉上的斑点叫“瑕”,纵使她做很多善事,他人还是很难释怀她德行上的缺点,因为人们对女子的坚贞、节操要求会比较高。刚刚也跟大家谈过,女子是社会稳定的关键。所以这不是对女子比较苛刻,在这种两性阴阳的社会,女子贞操不能够重视,不能信守的时候,整个社会道德会快速崩溃。可能女同胞觉得,这不公平,告诉大家,天底下没有吃亏的事情,你愈有德,愈有福报,愈受人尊敬。所以大家看,男人有成就了,最感激的人大多都是他的母亲。所以真正能为后代、为整个社会着想,这一念心是无量的福报。

 

这个心境,也是我们这一代人跟祖先不同的地方。我们现在考虑的就是我这么做又不影响别人,有什么关系。古人是我这个行为有没有给社会带来不好的影响,都有大局的观念。为什么?因为以前是大家庭,他一不好了,“德有伤,贻亲羞”,让整个家族都蒙羞了。他有这样的态度,很自然的,他也会用这样的心去对社会、对国家,他的行为不能玷辱国家社会。现在的小家庭功利主义强,都只想到自己。以前小朋友做错事,不认识的长辈看到了也会教训他。为什么?这些都是社会的下一代。小孩的父母看到了,赶紧感谢这个长辈。所以社会会乱,乱在人不明事理,心偏了,心太狭隘了,只顾自己,都没有想到自己到底给家庭、给社会带来好还是不好的影响。

 

“然居常处顺”,女子的人生比较顺利,没有风波的,“ 十女九贞”,大多能做到忠贞。“惟当困苦颠连之际”,困苦颠连的情况下,“金久炼而愈精”,遇到这些很难的境界的时候,反而愈能凸显这些女子的德行。“滓泥污秽之中,莲含香而自洁”,莲花长在淤泥当中,开出来却非常清净,这也是比喻女子遇到恶逆境界的时候,能以德行来立身处世,这种清净的精神长存在天地之间。“则守节死节者,亦什九也。”十个有九个能做得到。古人都有女子的教化,纵使面对这么难的境界,必须以死来全自己贞洁的时候,也能做得到。“然皆为妇德。”有的是守一生不变,守节;有的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,这是死节。而守节跟死节,都是表现妇女的德行。“能死者未必不能守,能守者未必不能死,或死或守,亦各全其信耳。”都是守信、守节。能死者决定能守,能守者决定能死。为什么?坚定的意志,或死或守,只是她遇到的境界不同而已。大家觉得守比较难还是死比较难?都难。守不简单,守多少年?有的几十年。死,当下那个意志非常坚定,这样的德行连天地鬼神都尊敬。

 

“碎玉一朝”,舍身取义,“与茹荼百岁”,“茹荼”就是受尽苦难,“ 荼”本来的意思是苦菜,“ 百岁”就是比喻她一生为了守这个信义,吃了一辈子的苦。“无所轩轾”,不分高下,都值得佩服。“苟非势迫无奈,固无庸强践旧迹尔。”假如不是实在没有办法了,也不必一定要照着古人那个行迹去走。

 

我们再来看看《论语》里面提到“忠信”的句子。

 

子以四教:文、行、忠、信。(《述而》)

 

“子以四教:文、行、忠、信。”“文”就是经典,从尧舜禹汤这些圣王承传下来教诲。为什么要教这个?让人明理。所以这是属于学习当中解行相应的解这个部分,叫发其蒙。蒙以养正,用这些经典、天地道理教育他,让他明理。“行”,就是去做,就是积德行善。他懂这些道理了,接着要把这些道理完全落实,这个行包括所有的善行。而在解行相应当中很重要的一个动力在哪?就是“忠信”。人成就道德学问,动力在“忠信”,准绳、标准在礼义。时时以礼义要求自己,心中都是尽忠、诚信,这就是他的动力。所以这个忠很重要的是立住节操。

 

“信”,是诚实不欺。“ 与国人交,止于信。”“ 与朋友交,言而有信。”这个信是什么?全其终。人一生坚持守信,他就能善终,盖棺论定,这个人真有德行。孔子曾经讲,“君子义以为质”,以道义为做人的本质、标准;“礼以行之”,礼义是标准;“孙(xùn)以出之,信以成之。”对家、对国、对民族都能坚持这份诚信的态度,最后就立德立功立言,留名青史。或者自己成就德行写下来的文章,也能够利益后代。所以这个诚、忠都跟信有关系。“孙”就是谦退,言一行符合礼,非常谦恭、谦退,在社会当中能守住礼让、忍让、谦让的态度。

 

曾子曰:“吾日三省吾身:为人谋而不忠乎?与朋友交而不信乎?传不习乎?”(《学而》)

 

“曾子曰”,“曾子”是宗圣,传孔子之道,他说的这三条都不离忠信。“吾日三省吾身”,“ 三省吾身”,第一个意思,以下面的三件事来反省自己,第二个意思是再三反省,都讲得通。“为人谋而不忠乎?”为人做事情,有没有尽心尽力,尽到忠。“与朋友交而不信乎?”忠信,做人的动力。“传不习乎?”有没有忠于师长?师长教了,有没有好好去学习、去落实?另外,假如自己教书,自己教的东西,有没有熟练、有没有落实?假如自己都没有做到,那就变成骗人,“ 能说不能行,不是真智慧”。

 

子夏曰:“贤贤易色,事父母能竭其力,事君能致其身,与朋友交,言而有信,虽曰未学,吾必谓之学矣。”(《学而》)

 

“子夏曰:贤贤易色,事父母能竭其力,事君能致其身,与朋友交,言而有信,虽曰未学,吾必谓之学矣。”一个人能做到孝又能做到忠信,假如说他没有学问,我不承认,这样的人才是真有学问的人。当然,这些孝忠信能做彻底,也都来自于学习。“人不学,不知道。”可能他不一定识字,但是一定跟他的家庭教育有关系。他的家庭不是用文字教的,是用德行,上一代的身教影响下一代。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4月8日20:08:14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2618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