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土大经科注(第四回) |第441集|视频MP3文字|jingkong老法师主讲

我们再看注解,「弥勒大士乃本经菩萨众之当机。故能深明本经秘奥」。释迦牟尼佛讲这个经,谁真正懂得?要像弥勒菩萨这样的人,听得懂。我们说我们也能懂,我们只能懂得几分,太少了。这话怎么说?没用上,那就是太少了。如果懂得多,真用上了,为什么?不亦悦乎,法喜充满,真用上了,法喜充满。我们今天法喜没有生起来,不要说充满,一分、两分都没生起来,日子过得还是这么苦恼,每一天依旧是迷惑颠倒。学了佛,昨天是这个样子,今天还是这个样子;去年是这个样子,今年还是这个样子,没改。这叫什么?功夫不得力。为什么不得力?经文没真正理解。真正明白,真正清楚了,不一样。从哪里看?从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上看,他不一样了,心一天比一天清净,一年比一年清净,真有进步。清净心生法喜,欢喜,你感到幸福快乐。我们法喜没有现前,什么原因?经听了,体会不到。能体会到就有少分的法喜,随着你对于经教的深入,法喜愈来愈多,愈来愈深,这是我们学佛真正有所得,得的是法喜充满。对于环境,这个大千世界,逐渐逐渐明白了,逐渐逐渐远离了,为什么?它是假的,确确实实能够不把它放在心上。

 

我们烦恼习气、业障非常深重,说实实在在的话,只有净土法门信愿持名,能帮助我们。除这一法之外,没有任何法门,我们能得真实利益。我在这讲真话,八万四千法门,哪一门我们一生都不能成就,除净土之外。所以这一门是佛无尽的慈悲。

 

《无量寿经》是佛陀在世多次宣讲。怎么知道多次?梵文经典传到中国来,《无量寿经》有十二种译本,现在只剩下五种,七种失传了。五种本子仔细去对照一下,不一样,那就是佛每一次讲,并不完全相同,所以就证明,这个经是佛多次宣讲。传到中国来的梵文本子很多,多次翻译,这些古大德告诉我们,如果不是多次宣讲,不可能有这种情形。为什么要多次宣讲?娑婆世界,我们地球上的居民,遇到佛法,遇到这个法门,决定得度。在一切经里头,这部《大藏经》只有这一种,跟这一种同等同样的,《阿弥陀经》,还有个《观无量寿佛经》,天亲菩萨的《往生论》,三经一论。专修净土,你能有成就。

 

这是对于至恶之人,都以平等大慈悉度脱之,意思就是说「悉皆度脱也」。「经中《决证极果品》」,这是《无量寿经》第二十二品,我们现在念到三十七品,二十二品里头有这么一句话,「若有善男子、善女人,若已生、若当生,皆悉住于正定之聚,决定证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」。善男子、善女人,善根,真有善根。没有善根,你就不会选择这个法门。选择这个法门,过去生中生生世世累积的大善根,你听到这个法门生欢喜心,听到这个法门生感恩的心,我得度了,我有救了。别的法门这一生不能成就,这个法门这一生决定成就,这还了得!

 

底下这两句话重要,「若已生、若当生」,生什么?生信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真有,生这个心,不怀疑了;第二个,生起我决定要到极乐世界,亲近阿弥陀佛。这是愿心,我愿意去,我除这一处之外,其他的哪个我都不想去,我就想到极乐世界。念这句阿弥陀佛,就是念极乐世界。像海贤老和尚一样,从早到晚这一句佛号不曾丢失,一句接着一句,他做到了。我们常常念,常常忘记,这个不行,这个生的根不牢。生的根牢,一句一句不会忘失,就有把握往生。生到极乐世界,决定证得无上菩提,就成佛了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就是无上菩提。这「是表现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之人,将来当生西方;且于当前,已住正定之聚」。这句话说得好,难得,太难得了!等于我们发心,佛这一句给我们做印证,证明你的心是真实的,你的愿也是真实的,往生极乐世界这桩事情,千真万确,不是假的。

 

下面念老又举,《阿弥陀经》的一句话,「若有人已发愿、今发愿、当发愿,欲生阿弥陀佛国者」,这里头发愿这两个字重要。发愿是我真想去,十方一切诸佛剎土我不想去,我只想去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。阿弥陀佛曾经发四十八大愿,我们这个经第六品里讲的,他接引念佛发愿之人,发愿求生,一个都不漏,一定来接引。我们信心要定,绝不动摇,绝不退转,绝不忘失,不能忘记。每天早晚课发愿求生,养成习惯。二十四小时当中,求生净土这个念头,念念不舍,念念不曾丢失,这个人必定生净土。

 

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经上有一句话说,「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」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菩提是大彻大悟。这句话可以翻成中国字,没翻,还用音译,叫尊重不翻。三菩提翻作正觉,三藐翻作正等,阿耨多罗翻作无上,无上正等正觉,就是佛所证得的。比菩萨高,菩萨所证得的是三藐三菩提,菩萨所证的,阿罗汉所证得的是三菩提。这个三不是数字,是音,它的意思是正,菩提是觉,就是正觉,三藐是正等,阿耨多罗是无上,无上正等正觉,佛证得的,这就成佛了。「是表目前发愿往生之人,悉不退转于菩提。故云悉皆度脱。」

 

《弥陀要解》讲得更好,蕅益大师说的,「不论至心散心」,至心是一心专念。念这个佛号没有妄想、没有杂念,这至心;念这句佛号有杂念、有妄想,叫散心。或是有心,或是无心,或是能理解,或是不理解,这些都没关系。「但弥陀名号,或六方佛名,此经名字」,《无量寿经》、《阿弥陀经》,这个经的全名,《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》,「一经于耳,假使千万劫后,毕竟因斯度脱」。这一经于耳就忘掉了。没错,你是忘掉了,忘掉是什么?是你烦恼。实际阿赖耶识里头已进去了,已经入了档案,这个档案在里面,无量劫之后它都不会丢掉。所以一经于耳,千万劫后,毕竟因斯度脱。蕅益大师告诉我们的。「如闻涂毒鼓,远近皆丧。食少金刚,决定不消。」祖师举这两个例子来说明,一入耳根,永为道种,不会丢掉的。「亦正是悉度脱之之旨。弥勒大士末后曰:受佛重诲,不敢违失。此乃代现在当来一切含灵而言者也。故我等今日皆当如大士所云不敢违失。又彭际清曰:净土至善之地」,这句话说得好。「求生净土乃止于至善之功。不入净土之门,善不可得而圆,恶不可得而尽。」只要到达西方极乐世界,无量劫干的罪业都消尽了,功德都圆满了,怎么能不去!所以普劝大众要发大心,求生净土,就对了。

 

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习到此地。经愈往后面,愈来愈恳切,愈来劝导意念愈深,我们要能够接受,哪有不往生作佛的道理!决定不能贪恋世间,贪恋世间要受轮回之苦,轮回之苦受不尽,不能不知道。

 

好,我们今天就学习到此地。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5月22日08:07:48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25629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