孝悌忠信:凝聚中华正能量(第十九讲)蔡礼旭老师

 

所以“信义为立业之本”,一个人诚信,又非常有道义,这个人做事业一定成功。所以我们要把信义的根扎在孩子的心中,不管他干哪一个行业,铁定有成就。“生活的目的在增进人类全体之生活。”企业家这么做了,诸位学长,我们能不能做?“我又没做生意,我是公务员,每天坐在办公室,见不到人。”你身边没有人?你的亲朋好友这么多,可以把这些无上的智慧、经典送给他们。以前春节聚会就是打麻将,转变习惯,习惯转了,命运就会转,变成讨论中华传统文化。不过不要操之过急,你评估一下客观情况,如果一下扭不过来,可不要逞强,不然到时候人家过年都不找你,不想跟你一起吃饭。扭不过来,麻将继续打,没关系,但是麻将桌上多讲几句《弟子规》,多讲几句经典,多讲几句五伦大道。然后打了两圈,听你这么一讲,“我看就别打了,你刚刚说哪个光盘很好,拿过来放,我们先看。”这叫顺势而为。

 

我们接着来看《信篇》“绪余”的第二段。

 

孔子曰:“道千乘之国,敬事而信。”《中庸》云:“上焉者虽善无征,无征不信,不信民弗从。下焉者虽善不尊,不尊不信,不信民弗从。是君臣之间必以信,而君民之间亦必以信,岂父子夫妇昆弟朋友之间而可不信乎?”欧阳修曰:“尝读周郑交质篇,信不由衷,质无益也。不禁反复思之,窃谓信必由衷,自信始可以信人。吾人持身涉世,全赖信为维持。盖信居五常之后,而贯八德之中。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,非信无以成其德而笃其伦。若谓信专属朋友,犹不足以尽信之量也。”

 

“孔子曰:道千乘之国,敬事而信。”“ 道”是治理的意思,“乘”是兵车,拥有千乘以上的,这是大的国家。治理大的国家要做到什么?“敬事而信”,对于国家的每一件事情,非常恭敬、慎重地去处理,而且讲求诚信,不失信于人民。上位者恭敬谨慎又诚信地来做事情,必然人民会非常欢喜,而且信任他,团结在一起为国家谋福利。

 

“《中庸》云:上焉者虽善无征,无征不信,不信民弗从。”“ 上焉者”是指天子、国家领导人,“虽善”,他提出了一些好的政策,“ 无征”,没有历史的验证。我们这个民族很注重历史,思想、做法,没有历史的验证,甚至于无可考证,老百姓会怀疑。不相信,人民很难非常欢喜尽心地去配合。大家看一些历史,臣子在跟君王谏言的时候,常常都会论完一个道理之后,举事,从以前的历史当中挑出例子,印证他讲的道理。皇帝一听,“对”,以前的朝代是这个样子的,就很容易接受他的谏言。假如没有历史验证,不可考究,信的基础可能就不够。所以做一件事不容易,方方面面要具足条件。

 

“下焉者虽善不尊”,他不是天子,不是国家领导人,就好像孔子,他有圣人的智慧,可是,“不尊不信”,他没有那种尊位,很难号令天下。“不信民弗从。”他还是没有办法帮国家制礼作乐。 “是君臣之间必以信,而君民之间亦必以信”,所以君臣之间共同为国谋福祉,也要互相信任。“ 信”的反面是怀疑,国君假如怀疑忠臣,可能国家的危难就来了;国君信任忠臣,国家的福祉就来了。我们看唐太宗用了魏征,整个国家的兴旺几年就办到了。所以尊贤很重要,尊敬这些有智慧、有德行的人,能带动整个国家良善的风气,推出人民最需要的政策。

 

《谏太宗十思疏》中提到“想谗邪,则思正身以黜恶”,怕有谗言,更重要的是端正自己的德行,自然这些邪的人就不敢靠近。“ 方以类聚,物以群分”,有德行的领导人感来的就是好的臣子,这是从根本去解决问题。所以实在说谗言是疑心感召来的。“谗不自来,因疑而来。”因为疑心起了,才会感来谗言。离间的言语,“间不自入,乘隙而入。”人与人之间有一些隔阂、嫌隙,人家才能够进这些离间的话,而且很难觉察。

 

所以孔子也提到,“浸润之谮(zèn),肤受之愬(sù),不行焉,可谓明也已矣。”“ 谮”“愬”其实就是进谗言,离间的话。我们看衣物沾到水,很快衣服就湿润了,不知不觉。再看皮肤,请问大家,你现在皮肤上面有没有灰尘?它什么时候上来的?不知道。水慢慢渗透了,灰尘慢慢沾上来了,“不行焉”,就是马上可以察觉这些是谗言的,这是很明白的人,“可谓明也已矣”,而且看得很深远,知道听谗言对家庭、对团体的负面影响太大了。

 

“肤受之愬”还有另外一个讲法。“肤”是表面,就是说这些谗言,事实上都只讲事情的表面,没有把实情讲出来。有时候我们听一个人谈某件事情,觉得怎么会搞成这样?可是你再去问一个真正比较了解状况的人,其实没那么大的事。为什么会有这个情况?其实根源在当事人内心有一些贪心,或者有一些怨恨、情绪,他借事想要达到他的目的。所以谗言很考验一个人的理智跟觉照。

 

唐玄宗开创开元之治,也是很有见识、很有学问才做得到。当时有很多好的臣子,韩休、张九龄常常都给唐玄宗谏言,常常纠正唐玄宗哪里不对,唐玄宗对他们还挺害怕的。有一次唐玄宗又想玩乐玩乐,结果才要玩,突然良心不安,“韩休知不知道?”他话才说完,韩休的奏章来了,批评他不可以这样。“玩物丧志,玩人丧德。”不行。皇帝好不好做?历代皇帝旁边都跟着史官,左史记事,右史记言。大家想象一下,他走到哪里,就有左右二史站在那里,他敢干坏事吗?当皇帝战战兢兢。后来唐玄宗瘦下来了,旁边的人就说:“皇帝,这个韩休、张九龄太不像话,让您都瘦了好几斤。”这样的话是不是谗言?是!他还在那里煽风点火。所以这些近臣没有远见,都用好恶论事情,喜欢皇帝,然后看这些忠臣就不顺眼。结果唐玄宗不简单,他跟这些大臣之间没有什么隔阂,他欣赏这些大臣的正直。假如他被这几个大臣劝了以后,“好,你们给我记住,改天我找个机会,非给你们好看不可。”他假如有这个心,旁边的人再一煽风,会怎么样?忠臣可能就危险了,所以“谗言慎莫听,听之祸殃结,君听臣当诛。”所以唐玄宗不简单,他还说瘦了我一人,肥了天下人,值得。从这里再延伸开来,不只是君臣之间要信任,不能有嫌隙,家庭也不能有嫌隙。孩子把父母哪一件事记怨在心上了,枕边风一煽就出状况了。兄弟之间,兄长假如记了什么不愉快了,朋友进一些谗言,兄弟就要打架了。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4月3日20:15:54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2249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