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孩子一生的贵人 |第2集|视频MP3文字|蔡礼旭老师主讲

做孩子一生的贵人  蔡礼旭老师主讲  (第二集)  2013/7/9  南京居美馨文化教育培训中心  档名:55-083-0002

play-sharp-fill

视频下载MP3下载

诸位领导、诸位校长、诸位教育界的同道,大家上午好!我们刚刚提到,一个人有远大的目标,要利益国家天下,首先下手处,还在革除自己的习性、欲望,假如我们自己脾气大、很傲慢,连家里的人我们都齐不了,连家里的人都不认同我们,我们怎么可能可以再去利益社会、国家、天下的人?「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,无之」,《大学》里面讲不可能。但是他假如把家齐好了,「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」,因为他的夫妇相处,他教出来的孩子都很优秀,夫妇和乐,他的家就变成天下人的样板。就像周文王他跟他的太太,太姒,他们夫妻就是天下的样板,他生的孩子几个都是圣人。所以齐家很重要。

 

我记得有一个朋友,他就跟我讲,人找对象不要找小学老师。我说,为什么?他说,小学老师在学校这个班她最大,她像国王一样号令天下,所以她在班里面是小学老师,她回到家还是小学老师。她在学校是管理孩子,你给我站好,不要动。结果回到家对她先生,你给我站好,不要动。那她先生当然受不了。所以人在每一个经验、每一个人生的过程当中,都有可能产生执着点,产生贪着,产生傲慢。比方诸位校长、诸位同道,今天早上的菜好不好吃?你们是用什么心情吃的?感恩心不会有副作用。假如是用贪心吃会有副作用。因为贪了以后会生比较,假如明天少一道菜,就生烦恼了,昨天的比较好,今天的比较少。烦恼就来了,所以人一生贪着,就会有烦恼出现了。我们有多少烦恼是从比较来的?上一届的学生多好,这一届的学生太差了。就开始在那里比,烦恼来了。自己烦恼一大堆,怎么去爱别人?应无所住而生其心,这个应无所住就是格物的功夫,放下贪着,放下傲慢这些习气,应无所住。这个「住」就是不贪着、不分别,生起慈悲的心、爱人的心。

 

刚刚跟大家讲到小学老师,她在学校的经历,让她产生一种执着点,她回到家还是小学老师,那她先生当然受不了。不只是老师这个身分会让我们贪着,进而傲慢,当董事长会不会贪着、染着?我们曾经遇到一个东北的董事长,他赚了不少钱,而且他的兄弟姐妹很多跟着他干,但是他有一年的除夕夜,请兄弟姐妹吃饭,没有人愿意来,因为他一讲话就是骂人,很傲慢,人家受不了。那一年是他开始学传统文化,结果他摆了一餐一万块钱的除夕夜年夜饭,没有人要来。他很感叹说,以前自己不知道傲慢到什么程度。他在餐厅打电话给他的弟弟,在电话当中给他弟弟道歉,说他以前太傲慢,结果他弟弟在电话那一头流眼泪。所以人清清白白来,不应该因为这一生经历的这些事物产生贪着,而污染了自己的清净心。

 

这个企业家学了以后,东北人也是比较直,学了就干,也不简单。他就听了要尽孝道,回到家端了一盆热水,然后走到他妈妈面前:「妈,我给妳洗脚。」他妈妈吓得赶快转九十度,讲了一句很经典的话:「我不敢让董事长洗脚。」这话很有味道,请问在她面前的人是谁?不是她儿子,是董事长。他在办公室是董事长,回到家还是董事长。这个就有「住」了,住在自己的身分里面,慢慢官架子就来了,就让人家觉得很不舒服,甚至于对自己的母亲没有念恩,反而心里还想妈妈都是吃我的用我的,这些弟弟们都是靠我他才有今天的。人因为心里面都觉得自己有什么,自己做了很多的付出,都放在心上,之后就会产生要求、产生傲慢。其实坦白讲,人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做的,道义。其实这些心都是什么?利害。付出都是有求回报的就是利害的心,付出心里面连记都没有记,道义的心。

 

请问诸位当父母的人,你有没有算过你煮几次饭给孩子吃?你有没有记过你几次帮你的孩子盖被子?都没记?那请问你借给你朋友多少钱,你记不记得?记得。所以你看不一样。有一个爸爸,他还没结婚以前,刚好他们家来客人,他的朋友抱个小孩来,结果不小心小孩在他们家书房拉大便,刚好拉到地板上。朋友回去以后都擦干净了,他说每一次走到那个书房,就觉得好像有味道。后来他自己生小孩了,自己的小孩在家里哪一个角落可能都拉过,他从来没有觉得臭。突然有一天开悟了,都是自己的分别心造成的,哪有臭?别人的就会臭,自己的孩子就不会臭。那你把别人的全部当自己的,不就不臭了吗?

 

禅宗有一个公案很好。刚好一群修行人在那里论道,突然风吹幡动。第一个人说,幡动了。第二个人说,不是幡动,风动了。第三个人六祖大师说,不是风动,也不是幡动,是仁者自己的心动了。所以境缘没有好丑,好丑在哪?自己的心。因为有了分别、有了执着、有了喜欢不喜欢,痛苦就来了。「烦恼起于爱憎」,格物就要从去爱憎的心下手。而且这个爱憎,真的他去爱了,也叫贪爱,因为爱了而有求,求不到的时候就变憎、就变恨。我们心里想想,人的一生,会恨的人,都是曾经爱过的人。有没有道理?对!今天一个陌生人,你走在路旁,他骂你两句话,你心里想,算了算了,可能他今天股票输了不少,心情不好,算了,不要跟他计较,没事。你回到家里,另外一半骂你两句话,我这一辈子跟你没完。明明都是两句话,怎么差这么多?不是风动,也不是幡动,是我们自己的心动了,起了分别、执着、爱憎。所以痛苦都不是别人给我们的,自己造成的。老祖宗在成语当中,就要让我们开悟人生的道理。「自讨苦吃、自作自受、自掘坟墓、自甘堕落、自暴自弃」,好了,接下来大家自己想。都讲了这么多了,都是要从自身开始转念,你的人生命运才会转,这么多成语我们还不开悟,不是糟蹋了老祖宗一片苦心吗?列了这么多让我们醒悟了。一转念,「自求多福、自强不息」,不都是一念之间吗?那我们今天来思考这些道理,就是要把我们真正烦恼痛苦的根要找到,心产生贪着、产生傲慢了,才会痛苦。「爱憎起于分别」。「至道无难」,要契入圣贤之道不是很复杂,「唯嫌拣择」,最难的在常常起了拣择就是喜欢不喜欢,这个好,那个不好,对人对事都起了这个爱憎的心。「但莫憎爱,洞然明白」。

 

《大学》有一句话,对这个诠释很好。「好而知其恶」,你喜欢他,却很冷静看到他的不足;「恶而知其美」,你很讨厌他,却能平心静气客观的去看一个人,而能看到他的长处优点。「天下鲜矣」,要做到这一点就很困难。而且人的心,比方你对他有贪爱,会愈来愈严重;你对他有讨厌,也会发生作用,一讨厌他,慢慢愈来愈讨厌,慢慢觉得没有任何优点,一无是处,就会变这样。所以人心一偏,心不正,愈看愈不清楚。比方一个母亲溺爱孩子,好而知其恶,溺爱孩子,小学、幼儿园老师提醒,妈妈都不在乎,觉得我的孩子最好,看不到他的问题,最后孩子出大错,很多父母是到了孩子犯法了,警察局通知了,不可能是我的孩子,她都不觉得这么严重。好而知其恶。讨厌,比方我曾经在珠海,刚好当时谈到夫妻相处之道,说只看对方的优点,不看对方的缺点,是夫妻白头偕老的一句真言。这句真言大家要记住,只看对方的优点,不看对方的缺点,保证你夫妻白头偕老。好不好?还有孔子说举一要反三。所以这句话不是夫妻相处之道而已,所有五伦关系的相处,都要守这个原则。父子之间,看他的优点,鼓励他;朋友之间也是这样;当领导的人,看他的优点鼓励他,包容他的缺点,这样相处就非常融洽。

 

古人这些做人的教诲,放诸四海皆准。为什么?人同此心,心同此理。学圣教跟学知识不一样。知识是你记一个才能写一个,圣教是你可以触类旁通,所以强调悟性。「记问之学,不足以为人师」,「温故而知新,可以为师矣」。他温故,以前读过的经典,因为他心境提升了,他悟得更深,悟得更广。这个就是他的智慧、悟性不断在提升。所以圣人教我们的目标是怎么样开悟,怎么样成为高度智慧的人,不是成为会考试的人。所以这个我们都要慢慢去能了解。当然有智慧了,考试一定考得更好,但我们所着眼的是孩子一生都受用的做人做事的态度,这会伴随他一辈子。

 

当时在珠海,我分享了这句真言,突然底下有一个太太很激动,站起来,回答我说没有优点,我说只看对方优点,她说没有优点。结果我就走到她的面前,对这位女士肃然起敬,告诉她,我说这位女士,妳先生没有优点,妳还敢嫁给他,妳真是革命烈士。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。所以不可能没有优点嫁给他了。当时在谈感情的时候,都是情人眼里出西施。为什么情人眼里出西施,最后变没有优点?有没有看到,人他产生讨厌的时候,会不会起化学作用?会,一直扩展一直扩展,到最后什么都不好。那不是别人有问题,谁有问题?自己有问题。当时我讲这个例子,在我们中心讲的时候,有一个大连的女士,她听我讲这个例子,一句真言讲完,她内心里面也冒出了,没有优点。我又讲了那个珠海的例子,她自己也笑了,她当天回去拿了一张纸,优点、缺点,开始列她先生的优点跟缺点。结果优点她静下来以后列了不少,缺点主要列了一条,哪一条?钱赚得太少。这个不算缺点。所以你看人那个攀比虚荣的心,反而变得都是挑先生的毛病,都看不到他的好。

 

所以「恶而知其美」,人能真正很心平气和去看人事物才好,不然就被整个憎爱给障碍住了。都把憎爱放下了,很多事情你都愈看愈清楚。而且首先你是先自知,你就能够知人。有一个老师,他教学也遇到很大的瓶颈,他自己真的看着一个学生实在教不下去了,爱心提不起来,真的想放弃了。突然他转了个念头,他说假如前面这个学生,就是我的儿子,我还教不教?这么一想,他的教育的使命爱心又回来了,又继续很有耐心的教孩子。精诚所至,金石为开,慢慢那个孩子就转过来了。本来要放弃的,好像是学生的问题,事实上还是自己的心的问题。所以人能没有这些憎爱,都是真诚,至诚就能感通,慢慢的整个你的人事环境就开始转变,正己就能感化身边的人。

 

刚刚跟大家谈到我慢,怎么调伏我慢?首先学习的态度,「述而不作」,学习孔子。从今天开始,很诚敬的向古圣先贤学习,以前错误的思想观念要放下,随顺圣贤教诲,不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了。要放得下才提得起,不然那些错误的思想观念,还继续在障碍我们的人生。能这样,就不傲慢,会谦虚了。

 

其实可能这么一讲,很多人就会觉得,为什么我都要听圣贤人的?其实圣贤人的教诲几千年了,它为什么能传几千年?它是真理,而你自己去做了以后你才知道,那是我们本有的性德,而不是圣贤人牵着我们的鼻子走。真正去做了就很清楚了。「为善最乐,助人为乐」,你真正去做了,自己就明白了,就体悟到了。包含孟子说的,人生有三乐,「父母俱存、兄弟无故」,那种天伦之乐比世间任何欲望的刺激快乐太多了。包含「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」;二乐也,「仰不愧于天,俯不怍于人」,这个也是人生的快乐,这三乐。俯仰无愧,良心很安,躺下去一、二分钟就睡着了。我有一个朋友功力真的很厉害,他大我五岁,我们两个大男人,有一天躺在床上谈心里话,结果讲啊讲,他说礼旭,我要睡了,我说好,我这么一回答,差不多十秒之内,他就鼾声大作,就睡着了。心里都没事,真好。有福报的人是什么?不是很有钱的人,现在人钱愈多烦恼愈多,因为不知道要放哪一间银行利息比较高,还要选哪一支股票,累都累死了。他很放得下,又好睡,又好吃,吃什么都香。人心事很多,吃那个最好的菜还在那里想,根本就尝不到那个味道。这个是有一次躺在一起。还有一次跟他打电话,讲啊讲,他突然在电话那一头睡着了,鼾声都传过来了。结果我隔天跟他说,你昨天睡着了。他说有吗?都忘了。所以心上无事是人间的乐事。好像有一首歌说,「若无闲事挂心头,便是人间好时节」。我们能够随顺圣贤教诲,就能够很受益,马上就能明白个中的喜悦,原来就是顺着自己本有的良知、良能在经营人生。一开始是圣贤人带着我们走,慢慢你契入了,就是自己的真心、性德在带着自己走。而现在的人都比较傲慢,他不见得愿意接受这些真理,而很多的人现在的想法都跟经典不相应,但是却还编在教科书里面。所以现在人的浩劫,就是圣人的教诲没有人听,愚昧的思想反而很多人都接受,天下之不吉祥。

 

孔子有一次跟他的君王在一起,他的君王就问他说:「我听说房子往东边盖,是不是会不吉祥?」孔子告诉国君:「房子往东边盖不会不吉祥,但是有五件事情是真的不吉祥。」夫子的忠心,对人民的这种仁爱心,在每一个机缘当中体现出来。国君是问他盖房子,他马上从盖房子拉到怎么样治国、怎么样爱民。所以我们在听每一个故事,要能体会到古圣先贤的存心,「慕贤当慕其心」。这不只是孔子是这样,也包含春秋的晏子,有一天他的国君上山,看到老虎,然后到水泽一带看到蛟龙,看到蛇,回去心情很不好,我今天又看到虎,又看到大蛇,今天真是衰,真是不吉祥。晏子马上抓这个机会,国君,国家有三个不吉祥,看到老虎、看到蛇不算。为什么你看到老虎?因为牠家在那里,哪有什么不吉祥的?你为什么看到蛇?因为牠的家也在那里。但国有三不吉祥。一不吉祥,有贤而不知,一不祥;知而不能任,二不祥;任而不能信,三不祥。一个国家之所以能兴盛,最关键的就是得到栋梁的圣贤之才,「人存政举,人亡政息」。所以诸位校长,学校有几个圣贤老师,这个学校就好像房子四支柱子都立住了,非常的稳固。但是千军易得,一将难求。将怎么求?《易经》告诉我们「方以类聚,物以群分」。「有德此有人」,要用德行自然感召好的人来,这个磁场会相互呼应。所以吕杰校长就遇到了王琦老师;张发厅长就遇到了他那一些全部都是孝子的干部,真的非常妙。我们有一次跟他们坐在一起一聊,都是孝子。忠臣出于孝子之门,您看这些事情都能印证老祖宗讲的话。

 

孔子抓住了这个机会,给予国君最重要的治国智慧,告诉他五个不吉祥:第一个不吉祥,「损人自益,身之不祥」;「弃老而取幼,家之不祥;释贤而任不肖,国之不祥;老者不教,幼者不学,俗之不祥;圣人伏匿,愚者擅权,天下不祥」。夫子一句话把所有的问题全部谈完了,从自身到家国天下。所以有智慧很好,一句话都把所有的问题都讲透了。

 

从自身来讲,一个人都是去损别人,想要利益自己,这个人福报就没有了。因为福田靠什么?心耕。他每天都想害人,他就折福折完了。所以老祖先说「打人就是打自己,骂人就是骂自己」,「出乎尔者,反乎尔者」,今天你打他,他记在心上,「君子报仇」,南京都是多少年不晚?我在马来西亚他们是「十年不晚」,他们忍耐的功夫很强。我在台湾听到是「三年不晚」,这迟早人家要报回来。所以明理的人不就清楚吗,打人最后是什么?还是打回来自己。「言悖而出者」,你讲不好的话出去了,「亦悖而入」,《大学》都提醒我们因果报应的事实真相。而我们想一想,利人首先利益自己,利益,你的心都是善心,你的身心非常健康。再来,你做了善事,就种了善因,善有善报,你之后福报一定会现前。所以「损人自益」就是非常错误的价值观。可是我们今天假如这些道理都不明白,我们很可能在教孩子自私自利。

 

有一个父亲在学校教书,他也是做教育的人,但是他的人生思想观念不见得是正确的,只有学经典,跟经典相应,才能保证。他的孩子念小学一年级,刚好同一个学校。孩子知道父亲是行政人员,都是比较晚下班,所以他就主动的帮忙老师、同学,每一次都是他最后离开教室,关好门窗。那孩子很清净,能够去服务大众,他也很欢喜。每一天都是把教室都检查好了,他就边走边有一点蹦蹦跳跳、欢欢喜喜的去找他爸爸,再跟他爸爸回家。突然有一天他也是如此,但是进了办公室,见到他父亲,他父亲跟他讲:「你怎么这么傻,每一次都是你做,那你多吃亏?」这个孩子愣住了。他爸爸这么跟他讲,他也觉得父亲是他尊重的人,他就接受了,从那一天开始就不做了。所以父母、老师思想观念影响孩子一辈子。他小时候一、二岁是「我爸爸说」、「妈妈说」,上了小学一年级,开口就是「我们老师说」,所以父母、老师对他一辈子的影响很大。

 

从那一天不只不会主动服务别人,开始非常计较,慢慢的变成刻薄。小学四年级的时候,他的同学父亲去世了,他不只没有怜悯,他还笑话人家是没有父亲的孩子,所以同学就哭得很伤心。他骂完同学没多久,他们家遭小偷,他的父亲脾气也大,看到小偷就穷追不舍,把那个小偷追到死巷子,最后这个小偷可能情急之下,就拿了一把刀就回过头来刺他,刚好刺到心脏,当场就死了。前不久他的孩子还笑人家没有父亲,结果没多久他变成自己没有父亲了。所以这个刻薄,「薄」就无福。一个孩子本来这么欢喜去帮助别人,他是有福气的人,就因为父亲错误的引导,他开始变得很计较,心量很小,最后没有福报,又损人,「身之不祥」,他的家也没有福报了。而这个故事,是他上了初中,上了中学以后,主动回来讲给老师听的,那也是他的善良,希望这些错误后面的人不要再一样。一个学生假如从小就念念为人想,这个孩子一生不可能没有福报,你不用担心他,走到哪,「爱人者人恒爱之,敬人者人恒敬之」。

 

「弃老而取幼」,不管老人只在意小孩子,「家之不祥」。现在全世界都不强调孝道,老人很可怜,都在养老院,然后小孩子愈来愈嚣张,变小皇帝、皇太后了。而且这个家没有孝道承传,这个家铁定要败掉,所以家不吉祥。而很可贵,我们中国通过《老年人权益保障法》强调子女要尽孝道。这个在全世界没有这样立法的。从这些征兆可以看得出来,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,只要不强调孝道,全人类没有前途。为什么?因为孝是爱的原点。人都不懂得爱人的话,他怎么可能人生会幸福?人类怎么可能会有未来?可是爱的原点又是孝,孝是根,德行的根本。百善孝为先,你没有孝道,这个家就要败丧下来了。

 

「释贤而任不肖」,放弃有德行的人,用的都是奉承、溜须拍马的人,这个团体、国家不吉祥,「国之不祥」。其实也是一个领导者喜欢听好听的,不喜欢听忠言,就会释贤任不肖。所以《弟子规》每一句跟这个人这一生能不能事业有所成就,是息息相关。《弟子规》说,「闻誉恐」,闻到称赞,诚惶诚恐,「这是大家的功劳,不是我的功劳」。「闻过欣」,别人提醒我们的过失很高兴,「感谢你,你是我的贵人,不然我当校长,这个决策错了,就害了很多学生,感激你,感激你的提醒」。

 

「忠言逆耳利于行,良药苦口利于病」,自古至今几千年来的圣贤人,都是有旁边的大臣,甚至他最亲近的家人给他提醒,他才能成就道业、成就他的功业。比方说唐太宗很伟大,但是他身边有谁?除了魏征以外,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人,长孙皇后。没有长孙皇后,三个、五个魏征可能也不够杀。有一次实在气得不行了,刀都要拿起来了,结果长孙皇后很厉害、很敏锐,察到这个现象,赶紧去换上国家最高庆典穿的衣服,穿得很高贵,然后就走到唐太宗面前。唐太宗在那里气得半死,突然看她穿盛装有点搞不清楚状况,「你干什么?」皇后讲:「恭喜皇上、贺喜皇上,因为有这样直言不讳的忠臣,就是因为有明主出世才有这种忠臣。」唐太宗一听,我是明主,气就没有了。所以大家要了解,成就一个功业,多少看不到的关键的人在其中提醒。成就一件事很难。现在这个时代做好事,人家怀疑你;做坏事人家觉得很正常。所以我们有了这种体会,我们在团体当中要忍辱负重,大局为重,绝不为重要的教育事业添乱,所以不能发脾气,甚至于别人跟我们发脾气,我们都包容。

 

「任难任之事,要有力而无气;处难处之人,要有知而无言」。既然这个事情不容易成就,但是很重要,我们当然「有力」就是主动去承担,带动风气,但是不能有脾气,甚至你付出多了,不能发飙,「我都做了那么多了,你们还不理解我」。前功尽弃,火烧功德林,「一念瞋心起,百万障门开」,火烧功德林。而且一发脾气真的有前功尽弃的危险。所以忍辱,一切法得成于忍,要忍耐,要忍辱负重。「处难处之人」,刚好这些重要的人,个性脾气都不好,这个时候你能够有智慧,善巧方便提醒他。你看这些圣贤人面对国君,很有权势甚至脾气很大的人,他们都要善巧方便的提醒,这都是有智慧。你看晏子那个提醒都很有智能,甚至还要搬一些历史故事来提醒,所以我们肚子里面要多放一点东西。遇到事情,春秋时代有哪个故事;宋朝时候有哪个人度量很大,叫王旦,宰相肚里能撑船。你都给他讲故事,人家听起来就挺有兴趣的。有智慧,循序渐进的提醒他、帮助他。但是不要讲气话,不要讲批评的话。假如,「我都对他这么好了,他还是这么不受教」。这个话一讲,传到他耳里面,以后就有隔阂了。要「无言」,要耐得住,不要抱怨。

 

所以团体的人、家庭的人要记住,「不言家丑」。大家冷静去想一想,为什么要冷静?因为人容易情绪化,做很多事情都是后悔,后面才来悔,但天底下没有后悔药可以吃。冷静去感受,很多事理就明白了。今天一个人把家丑讲出来了,他得什么好处?就逞一时之气,最后讲出来让人家瞧不起。哪有一个人批评自己的父亲还被人家尊重的?哪有一个人批评自己另一半,然后被人家尊重的?被人家看笑话,这不是自取其辱?哪一个人讲自己团体不是,然后还被人家肯定赞叹,也不可能。为什么?因为我们失了本。我们对家庭团体有我们要尽的道义,家人有不对,「善相劝,德皆建;过不规,道两亏」,他错了我也失了本分。

 

而我们今天沙盘推演,一个人讲了他另一半不好,言家丑,最后这个不好听的话又回到了另一半的耳里,那两个人隔阂不就很深了吗?就失和了。所以不言家丑,反而要讲什么?讲对方的优点,他的不好不讲,好,赞叹。结果妳的先生听到妳赞叹他的话,从别人的耳里又回来自己的耳朵,他说,我有这么多缺点,我太太都包容不讲,我才那么一点点优点,她还到处给我肯定。那先生会很感动,「我不能辜负了太太的欣赏跟信任」,他就慢慢有一种动力,提升改过自己。这是夫妻之间不言家丑还鼓励对方,这就往好的去变。

 

人不冷静,一讲气话都往坏处堕落下去。婆媳之间也是这样,婆婆都讲媳妇的好,这个话传回媳妇那里,媳妇也会很感动;媳妇都讲婆婆的好,婆婆听了也很欢喜。那互相赞叹、互相亲爱,婆婆不就多了一个女儿?媳妇不就多了一个妈妈?这不是天底下的好事吗?但是假如婆婆去讲媳妇不好,有一句俗话讲,「婆婆背着鼓,到处说媳妇」。这是哪一个省的俚语?「婆婆背着鼓,到处说媳妇;媳妇背着锣」,你们看过锣没有?「铿……」,可以传很久的,「媳妇背着锣,到处说婆婆」。那不是变本加厉,这个家不就没完没了吗?「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」,这些句子当中都在提醒我们怎么让人与人更加的包容、更加的团结,这是团体能不能成就功业的关键。

 

今天我们讲到「释贤任不肖」的问题,我们领导者就要懂得用正直的人,不是用听话的人。当然他听话也是都是做对的。假如听你话,你错了他也听话那不对的。正直的人他没有欲望,他都是为你好、为团体好,但是有时候讲话冲了一点,你要包容得了。这个时候要学唐玄宗,唐玄宗还没有遇到杨贵妃以前,也是不简单,创了「开元之治」。当时有大臣韩休、张九龄这些忠臣都在。所以身边有没有忠臣太重要了。所以诸位校长,你们要好好用这些好的人才。唐玄宗当时遇到韩休,韩休特别给他进忠言。有一次他在玩乐,突然警觉到,「我在这里玩,韩休知不知道?」他话讲完没多久,报,韩休的奏章来了,他看了有点发抖,又被他批评。结果这种情况好几次,旁边的臣子就开始进谗言:「皇上你看都是这个韩休害的,害你瘦了一圈。」结果唐玄宗怎么讲?他说:「每一次韩休跟我讲话或者看他的奏折,我都很难受,可是自己慢慢静下来一想,虽然很难受,但是对天下人有利,所以瘦了我一人,肥了天下人,可贵。你们都讲这些好听话,我当下觉得飘飘然很欢喜,但事后想想,不对,对老百姓没有利益。」所以他还很清醒。但是后来「九龄已老韩休死」,旁边没有这么好的忠臣,然后又遇到杨贵妃,这个诱惑让他抵不过,从此君王不早朝了。

 

所以人的修养要赶快提升,提升到如如不动,任何诱惑你都能「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」,要赶快调到这个境界,不然一失足成千古恨。你看遇到杨贵妃就毁掉了,差点把唐朝的天下都毁掉,幸好还有忠臣郭子仪这些人,把它复兴起来。所以格物的功夫重不重要?重要,财、色、名、食这些诱惑要抵得过。我想杨贵妃假如遇到尧帝、遇到舜帝、大禹这些人,铁定被派去扫厕所。这些圣王很敏锐的,像大禹他喝到一种酒,夷狄送给他的酒,他一喝,「这种酒马上毁掉,以后一定有人因为喝这个酒亡国。」他那种见微知着的能力非常非常强。一个校长、一个领导者愈敏锐,他愈能防微杜渐,他的学生就受大利益,他都能禁于未发。现在的教育都是已经染着了再来调整,亡羊补牢,很累人。

 

「老者不教,幼者不学,俗之不祥」,上一代没有把教育下一代放在心上,下一代又不学习,整个风俗快速堕落。我们看现在青少年的男女关系乱成一团,可是有长者讲一句话:「年轻人有年轻人的想法,我们管不了了。」我听了之后马上提醒他,「你这句话不要再跟下一个人讲,不然你要背严重的因果责任。你在误导所有身为长者的人,忘了他的责任。」身为父母长辈是什么?一言一行都要给孩子好榜样,要有这种责任心;而且你要教导他愈早愈好,从胎教开始教,从小开始教,大了要教比较辛苦,但是毕竟有开始,就不会嫌太晚。其实孩子是可以教的。

 

我之前到大学,刚好在二OO五年,前后应该快一年的时间在大学讲传统文化,让我非常震惊,我在地质大学讲过十二个小时的课,八、九百个学生全神贯注听。他们不是不愿意学,是我们有没有教给他们?当时孩子那种专注,震撼我的心灵,都觉得一句话跟另一句话那个空档,不到一秒钟的时间,他们炯炯有神看着台上,我说当时有一根针掉下去都听得到。他们那种渴望让我们又感动又遗憾。遗憾什么?怎么到了大学才把这些东西教给他们?而且我在他们学校兼了一个学期的课,当时有一个老师跑过来跟我说到,她说:「给大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,给他们传统文化的教育,真是刻不容缓。」因为前不久,他们找来一个成功人士,这个成功人士等于赚不少钱,就请他来讲课给学生听,结果这个人士上台来跟学生讲:「诸位同学,今天你想要成功,首先要把道德两个字放下,只要不杀人、不放火、不犯法,什么事都可以干。」这个女老师坐在底下冷汗直流,这个人就站在台上讲话。更让她吃惊的是,这个人讲完这段话,底下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。你说那个掌声背后孩子有没有被误导?我听了都心痛,所以走到哪里都鼓吹,学习传统文化的人,有机会赶快到大学,去给孩子正确的思想观念的引导。

 

所以每一个人都有责任,以前不只是父母长辈有这个责任,以前的社会风气是什么?看到路边的小孩做的事情错误,这以后是我们社会的主人翁,都要主动的去提醒、去教导。我小时候有经验,刚好爸爸妈妈、长辈没有在身边,但是做错事情,人家路人长者,「小朋友你不可以这样。」自己很不好意思。「怎么那么没家教?」就收敛了。被不认识的长者教导,回到家去父母一知道,去感谢那个长者。现在没有这个观念了,陌生人提醒自己的孩子,自己看到了,「我们家的事不要你管。」就没这个好的态度了。所以现在实实在在讲,不是孩子难教,更难教的是谁?成人。学校伦理道德、德行教育要推得好,要常常办家长的课程,不然家长的观念跟老师、跟经典教的不一样,那就唱反调,效果就不彰,所以现在教育界的责任重大。因为我们懂教育,一般的人不懂。好人要做到底才行,真的想把孩子教好,铁定也要常常对他的父母进行德行教育的课程。像松花江中学他们这些都有积极在做。

 

「圣人伏匿,愚者擅权」,圣贤的教诲没人相信了,愚昧的人反而掌握了权力,甚至于他们的思想都编进去大学课本里面,「天下不祥」。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,曾经得过诺贝尔奖的人,他讲了一句话,「企业唯一目的:赚取利润」。这句话还编进去教科书,愚者擅权,居然还得诺贝尔奖,那些评他得诺贝尔奖的人,全部要负因果责任,真的。所以我们老祖先很明白,做任何事都会产生影响力,你要谨慎对待。今天一个父母培养了一个中央级干部,国家每一年祭祀他的父母,都用中央级大夫之礼祭祀,因为念念想着他的父母为国家培养了一个栋梁。不忘本,不忘那个原因,我们老祖宗就是这么样厚道,饮水思源。这是做好事。做坏事,那个因果都要负责任,谁被这个错误的思想误导,当事人就要负这个因果责任,更何况他编进了大学的课本,他这个罪业太重了。所以老祖先说要「谨言慎行」,话不可以乱讲。

 

而他这句话,假如在古代中国社会铁定被人家吐口水,「唯一目的赚取利润」,小人!孔子告诉我们,「君子喻于义,小人喻于利」。「君子爱财,取之有道」。像我们几个地区非常成功的商团,山西晋商、安徽的徽商、浙江的浙商,他们都什么?利从义生,利从哪里来?从服务尽道义而来。「利自义生,财自道生」。财一定要跟道义相应,那才是正确的钱财;不跟道义相应叫横财,取横财必感横祸。哪有唯一目的,那不是唯利是图吗?那不是小人吗?那误导了多少人?而您看这句话在大学殿堂传了这么久,整个企业界对大自然的破坏空前严重。现在要把大自然恢复到本来的样子,把所有赚到的钱,全部拿来整治都不见得整治得回来。真的都是短视近利,造成重大对自己跟对后代子孙的危害。所以你看愚昧的人掌握权力的时候很惨。

 

我们现在很多志士仁人希望改善环境,留给下一代一个好的生活空间,他们去了解土壤的污染情况,结果真的现在想做好事,很有挑战性。他这么去了解土壤,想说土壤被农药化肥污染了,怎么改善土壤?一接触才知道,水也污染,空气也污染,不是单一的问题了,全面都污染,所以这个工程很大。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很有责任。那一天看到一句话,一个老人家写了一句墨宝,「河川若断流,我辈何以对子孙?」河川若断流了,下一代没有办法生存了,我辈何以对子孙?「文化若失传」,中华文化断在我们手上,「我辈何以见祖宗?」五千年就断在我们这里,我们就没有脸面见我们的祖先了。所以我们这一代要担负承先启后,继往开来的责任。

 

有经教一对照就知道邪正,君子是想着我的本分、我的道义在哪里,小人只想着自己的自私自利而已。刚好有一年我见到一位马来西亚的博士,达特阿里芬,我在庐江见到他,他坐在我的正对面,坐下来还没吃饭,他问我的第一句话是说到:「你知不知道孔子陈蔡绝粮?」诸位校长,教育界的同道,你们知不知道「陈蔡绝粮」?我当时后背流冷汗,为什么?一个外国人,一问就是孔子的陈蔡绝粮你知不知道,所以我觉得很有挑战性。幸好我知道,假如是不知道,我这个脸都不知道摆哪里去了。我就想到以前曾经听人家讲,说我们中国人到了美国、英国去,人家问说,你有读过《论语》吗?没有。你有读过《老子》吗?没有。你有读过《易经》吗?没有。人家问到最后,走了走了,问不下去了。他们很诧异,怎么你们中国人不读自己老祖宗最重要的经典?脸都丢到国外去了。所以他这么一问,我说我假如不知道,脸就丢大了。就跟他探讨「陈蔡绝粮」的情况。

 

结果这位博士,我们到了大马去,他讲了一堂课,「孔子的思想与伊斯兰教的关系」,很有学问。当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寄了一本学校的教材,提供给马来西亚用,然后马来西亚政府把这本书给了达特阿里芬,你帮我审核一下,这一本书适不适合在学校推展。结果他审了以后,把它退回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。人家问他,你为什么把它退回去?他说,这本书连孔子的思想都没有,不合格,退回去。你看一个马来的博士,他都知道要跟孔子的思想去对应,才知道这本书符不符合真理,符不符合标准。

 

所以我们今天要调伏我慢,刚刚跟大家讲到的,述而不作的态度,然后能够随顺圣教,就像这位博士一样。而我们听课的态度,或者读经典的态度,每一句都是讲自己,而不是讲别人。假如这个态度没有建立起来,这个我慢会伏不住,因为「人皆好为人师」。有一些学习传统文化的人,他就有讲到,说他一开始接触这个传统文化的人群,他觉得这些人不好相处。为什么会觉得不好相处?就发现因为大家都在学,又不是学三天、五天就变孔子,可是学的过程,理有顿悟,事还要渐渐去修正。可是理已经了解了以后,他不往自己内心去下功夫,先提起来的是看别人的过,所以他傲慢就起来了。一跟人接触,反而人家觉得学传统文化的人给人家压力,还没有利益到传统文化,首先就已经给人家反效果了,负面的影响。所以这个慢要调伏,但这个不高度警觉,很难不犯。

 

我记得有一个老人家,他把「四十集」的文稿,不知道看了多少遍,他那本书都翻得很多页都烂了,我一看那本书,很佩服他这么用功。结果那本书一打开,每一段道理讲完,他都在上面有眉注:儿子要看;下一段,太太要看、弟弟要看。整本书看完,所有的人都应该看、应该学,就一个人不需要,变成他自己了。他就变成带着经典的眼镜,看身边每一个人的不是,所以变得大家都不能接受他。圣教教我们的是「正己而不求于人」,这是孔子在《论语》的教诲,不贪求、不指责别人,「则无怨」。而假如跟亲人朋友之间相处,还是有一些不愉快,不只不能够指责要求,还要什么?「行有不得,反求诸己」就对了。我们学传统文化心态不能学反了,应该是「严以律己,宽以待人」。严以律己就是「忠」,反求诸己;宽以待人,「恕」。这话当中都是忠恕之道。而且人都把精神看别人了,就没时间看自己了,「工于论人者」,都是评论别人,「察己必疏」,精神、气力就很少用在自己的身上。

 

再来,今天我们假如是一个领导者,一个站在讲台上分享传统文化,甚至是在台下人与人之间,把传统文化介绍给别人,其实应该每一个人都会有这样的因缘跟角色。这个时候,讲给别人的时候,不能觉得自己高,自己是老师,应该讲的时候都是劝谁?劝自己。讲学的时候,态度都是劝自己。所有的人都是老师,我是学生,我分享我的心得给他们听;或者是你要发表博士论文、硕士论文,他们是来听的、来评分的。这样我们就不会起慢心。不然人在讲台上或者是给人家分享,慢慢就觉得自己就比人家高、比人家厉害,就不好了。所以俗话说「老王卖瓜,自卖自夸」。我也见过一些教育界的前辈,动不动马上说,「我都教了二十多年了,我教书的时候,你还不知道在哪里。」这个慢心就容易增长。所以讲学都是劝自己,就不容易傲慢。

 

而且我们从事教育工作,有一个很大的好处,比方我给六年级的孩子,我讲的这些经典的道理,我一讲完,我自己要先做到。比方说,我说「凡出言,信为先」,假如过没几天,我答应学生的事情做不到,那他就对我没信心了,他就不相信经典了。所以变成我们今天所讲的道理,自己要比学生先早做到,对我就有很大的鞭策力量,所以我就没有后路可以走了。因为已经讲了很多了,自己不做到,就不能给人家起信心,那我就给老祖宗抹黑了。所以破釜沉舟,没有后路可以走,往前走。

 

再来,就是只有自己是学生,所有的人、所有的事情都是老师,提醒我们,我在面对这个人,我还有没有情绪?我还有没有染着、贪求?是他提醒了我内在还有这些习气,我要赶紧把它放下,他们都是来成就我的老师,那人就不会傲慢了。

 

还有,常常德比于上就不会傲慢。德行都跟圣人比,就知羞耻,则知耻,不会傲慢。我们今天学一学,就跟张三李四比就傲慢了。人家劝我们,「我比他们好多了,你还嫌我?」比下了,你就不承认错还傲慢。但是德比于上,「学儒就要学孔子」,我的师长这个教诲非常受用,从今天开始一言一行、起心动念,以谁为标准?孔子,他是我们教育界最好的榜样,至圣先师。「学道就学老子,学佛就学释迦牟尼佛」,这是我们儒释道三教的圣人,就要跟这些三教的圣人比,人就常常察自己的不足了,怎么会傲慢?我们时时观照自己的心,来调伏这些习气,这个就是格物的功夫。

 

今天我们一起探讨,也是一起立志,做孩子一生的贵人。我们共同发这样的心,二人同心,其利都可以断金,更何况我们现在有一百多位校长,还有教育界的同道,这个力量不得了。我从大家身上看到「国家将兴,必有祯祥」,这吉祥的预兆,在大家这么样有承担又好学当中感受到。而且知识分子的精神要活起来。吕杰校长在二OO八年一月一号,元旦的时候,刚好在庐江有课程,很多企业界的商主他上台去,「我们一定要尽力弘扬中华文化」。结果吕杰校长上去很感叹,说:「做事业、做生意的商人、企业家,都有这种民族的使命,我自己是教育界的校长,我觉得非常的惭愧,假如我还不能像他们这种心,那我们是给知识分子丢脸。」而诸位校长同道,你们放下了可以休息的时间,其实我教了几年书也知道,寒暑假其实是让我们喘一喘气而已,那是相当辛苦的。而大家能不辞劳苦的,在这里继续几个礼拜的学习,这种精神已经在贯彻着我们几千年来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这种精神,胸怀天下的精神,所以在这里也深深向诸位校长同道致意。

 

而我们要「做孩子一生的贵人」,什么时候开始做?现在就开始,诸位校长同道很明白,身教。当下就在做了,我相信你们的孩子、你们的学生,或者你们领导的老师,他已经从校长们自己的以身作则,在佩服了。放假还这么认真学习,听说还把手机上缴,这是多难的一件事情,大家都有功夫,放下。当下就做,如何做?从根本开始做,什么是根本?身教是根本,格物是根本,改习性是根本,从孝道做是根本,从德行下手是根本,「君子务本,本立而道生」,从回到当一个学生归零开始做起,从念着祖先圣贤的恩开始做起。那要做到什么程度,才是孩子一生的贵人?事实上,真心去做就是圆满的,而不是一定要做到什么程度,才是真正有做到。因为每一份真心,都会打动老师跟孩子的心。我记得我的校长,初中的校长,他非常爱学校,我礼拜天到学校运动,看着他绕着校园捡起那些垃圾。校长那一份心,我非常感佩,所以从此以后我们看到垃圾都主动去捡,也去爱我们自己的学校。所以当下真心的流露,就圆满了。

 

白方礼老先生,等于是我们义工的精神表率,而且他完全是为了下一代的教育。绕赤道十八圈,赚了三十几万,全部捐给孩子,光是受到他帮助的大学生就有几百人。我们冷静想一想,他的条件如何?他没有地位,他没有财富,他七十多岁看到孩子,自己故乡的孩子没办法读书,他就把一生五千元的积蓄全部捐出去了。他没有钱,他每一天赚几十块,积累起来,又捐出去。所以他比我们任何的人都穷,他的体力也不如我们大部分的人,可是他却倾其所有的为下一代、为民族做出贡献。多少人看到他都被他感动,连他这样的条件,都能做到如此的牺牲奉献,我们怎么可以袖手旁观?国家提倡道德模范,这都符合整个孔子的教诲。「举善而教不能」,把这些善行统统都把它表扬出来,让大家看了感动去效法。像二O一一年杭州有一位女士,吴菊萍女士,刚好看到自己小区的一个孩子,从十楼掉下来,一个小女孩,她奋不顾身过去,用手把她接起来,她的手也断成好几节。她的手抱着一个孩子的雕像,就树在杭州人民的广场上,变成杭州人的精神。她在网络当中发表「我们拒绝袖手旁观」。白方礼老先生、吴女士他们看到社会的需要,他们觉得这是我应该尽的道义,拒绝袖手旁观。所以有这一份心,一定可以让身边的人感动。其实我从事教育工作就感受到,很多的老师,最怀念他的学生,是什么时候教的学生?第一年、第二年、第三年。奇怪了,第一年、第二年、第三年应该教学的能力经验最少,可是为什么最让孩子怀念?因为他最用心。所以用心当下就是圆满,而不一定要给自己很高的标准,要做到什么程度才行。我们一切都从真实心中去做,就对了。

 

那「做孩子」,这个「孩子」是我们的小孩,这个「孩子」是我们学校的学生,这个「孩子」是我们民族的下一代,我们学校做好了,再向各地推展宝贵的经验,那就利益了整个中国的孩子。再来,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,中国人恢复了伦理道德,恢复了孝道,全世界就效法,也救了下一代的孩子。全天下的孩子的未来,跟中国的发展息息相关。「做孩子」,这个「孩子」是指天下的孩子。「一生的贵人」,人为什么会尊贵?因为他的存心,念念为学生一生的幸福着想,人因为存心而尊贵,人因为行为而尊贵,而不是因为他的地位而尊贵。他的地位再高,没有为人想,没有为人民谋福祉,反而让人家瞧不起。所以每一个地位的背后,都有着一群人对他的信任。校长受到政府的信任,受到老师们、受到学生还有学生家长的信任。那我们由于这份信任,信义信义,我们有一份道义,好好的为孩子的一生幸福来着想,有这一念心就是尊贵的人。而因为是为孩子的一生,所以考虑的都是他一生学业、事业、家业能够成就,应该有的人生态度,做人做事态度。我们在小学、在初中就把这些影响他一生最重要的做人做事态度,深深扎在他的心中,他这一生就是幸福的人。

 

至于哪一些思想观念就会让人一生幸福,我们往后的课程,明天的课程再跟大家来讨论。比方,知恩报恩的态度就幸福,忘恩负义的态度,这个人生就痛苦,就没福。比方,勤劳、节俭,持家、修身都是关键,但是假如懒惰、奢侈,这个人生就毁掉了。比方,知足常乐,贪婪就痛苦。谦虚,谦就受益,傲慢、自满就招损,「满招损,谦受益」。其实这些态度,他纵使有高的学历、高的财富,假如他不明这些做人的道理,他终究还是一个痛苦的人。

 

今天这堂课就先跟大家交流到这里。好,谢谢大家。

 

做孩子一生的贵人 |第2集|视频MP3文字|蔡礼旭老师主讲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3月20日22:39:40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1584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