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彩人生从《弟子规》开始(第5集)蔡礼旭老师主讲

 

有一位朋友他第一次来听课,那天是讲《弟子规》,听了两个小时,他就站在教室旁一直不愿意离开。刚好我也跟一些家长在做沟通,等他们都讲完了,这位朋友就走过来,他对我说:蔡老师,我今天只跟你讲一句话,就是我十多年的社会经验、十多年的摸索所累积下来的智慧,居然只是《弟子规》里面的一、二句话而已。十多年摸索,人生有多少个十多年?所以我们的祖宗了解到人生短暂,绝对不能智慧都是从头摸索,有这分对后代子孙的爱心关怀,才能够创出这么殊胜的文字跟文言文,所以文言文是老祖宗给后代子孙最大的恩泽。

 

当师长把这段话讲完,我听了很惭愧,这么好的教诲跟恩泽,我居然把它丢在垃圾桶里面,都没有拿出来,所以我也掉了几滴眼泪,这种眼泪叫忏悔的眼泪。人生有两种眼泪值得掉,一种是忏悔的眼泪,一种是高兴的眼泪、欢喜的眼泪,只为感动跟忏悔掉眼泪,这辈子决不为伤心掉眼泪,因为为伤心掉眼泪会伤身体,「身有伤,贻亲忧」,真的。我记得我那时候在谈恋爱,结果求不得苦,掉了不少眼泪。我妈妈都说你这辈子掉的眼泪也没有这二、三个月多,真是愚痴!你在掉眼泪的时候谁更心痛?父母。结果这段过程走过来,我终于有个明白,谁才是爱我的人?就是在我身旁时时为我着想的母亲,所以这个恋爱也没有白谈,有点开悟了。结果我就跟我母亲说:我哭成这样,你为什么都没哭?她说:假如我也哭,不就乱成一团?所以你看,母亲虽然很感性,但是她也很理智,在这种情况之下她要挺住。所以不要再糟蹋自己的眼泪。

 

当我明白文言文的价值,中国文化的价值,就反省自己的态度,那几滴眼泪掉完以后,忽然觉得内心非常的舒坦,就赶快把经书打开来看。再重新看「子曰,子曰」,味道不一样,觉得格外亲切。为什么眼泪掉完以后有这么大的变化?所以一个人做事、求学问的障碍不在外面,在哪里?在心里,所谓一切法从心想生,你觉得它很困难,它就很困难;你觉得它很重要、很珍惜,它就马上跟你很亲切。所以我真正深入圣贤的经典也是在这六年左右的时间,而且我很没有时间看书,因为我都在教书,所以能看一句就赶快用一句,实践一句。我一般听课、听经的时间,都是在开车的时候赶快放来听;我到海口以后工作更忙,什么时候听?煮饭的时候、洗衣服的时候,化整为零来学习,感觉也是相当受用。

 

所以诸位朋友,只要我们生起这种念恩之心,下定决心要学,相信每个人都可以学得很好。我们看到《三字经》「苏老泉,二十七,始发愤,读书籍」。苏老泉是苏轼的父亲,因为两个儿子学问太好,他被刺激了,所以二十七岁才开始读书。另外《三字经》也说「若梁灏,八十二,对大廷,魁多士」,他几岁才考上进士?八十二岁。诸位朋友,谁有超过八十二岁?所以你看他那么年长。真的有一位长者,来我们掌声鼓励,这位长者已经给了我们很好的榜样,活到老,学到老。我在杭州讲课,有位七十岁的长者走过来,他说:蔡老师,我七十岁了,才补人生第一课。但是他依然非常的认真,非常的用功,所以孔夫子说「朝闻道,夕死可以」,一个人这一生能真正明白大道,那也不枉此生了,所以要对自己有信心。

 

除了对经典、对自己有信心之外,还要对谁有信心?要对你的亲友、你的孩子有信心。我们在雪梨办课程办了三天,其中有个二十出头的女孩从头听到尾,听完课隔天她起了一个大早,一走出来碰到她父亲,她父亲马上说:你这么早起来干嘛?女儿笑一笑没说什么,就走进厨房开始准备早餐给他们吃。父亲一看,真有效果,很高兴。他的父亲就到机场送我们回北京,在机场上他提到这件事也是笑容满面,结果后面又加了一句话:不知道能够撑多久。这样对自己的孩子有没有信心?你每天在那里看,我看你撑多久,他有一天说:我不干了。所以要多鼓励、多肯定,不止对孩子要如此,你的先生、你的太太、甚至一切人都需要我们肯定跟鼓励的眼神,所以对他人要有信心。

 

再来,也要对所有有志于弘扬中国文化的人有信心。我们现在是同舟共济,因个人不同的因缘,我们在每个家庭、每个团体当中去当圣贤人的好弟子,处处演出好戏,让人兴起向往学习之心,我们每个人的力量慢慢的就能够凝聚起来,星星之火可以燎原,也不能缺少任何一位朋友的力量。诸位朋友,你假如有很好例子,也欢迎你把这个例子传到大方广来,我一定把这个例子向全世界发布,那你的孩子就修很大的福报。因为这好的例子都可以提供所有的人一个见贤思齐的机会。所以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,不是中国的经济、中国的武力、中国的政治,不是,而是中国的文化。因为孔孟学说是仁爱,大乘佛法是慈悲,唯有从这个根本出发,才能化解一切人与人的冲突。我们回想到早上提到,所有根源点只在自私还是在仁爱的这分存心,就有截然不同的结果。好,所以信心重要。

 

再来,要深入理解。如何深入?要守住一个重要的原则,「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」。一门指的是掌握了圣贤教诲的纲领所在的这部经典,叫一门。《弟子规》的编排,它是依据孔老夫子在《论语.学而第一》里面的第六章的一句重要教诲,「弟子入则孝,出则弟,谨而信,汎爱众,而亲仁,行有余力,则以学文」。其实圣哲的教诲不出这七个纲领,又依据清朝的情况结合当时的生活状态,把它编成了这本《弟子规》。如何深入?这个深入的方法透过解行相应才能深入。了解完以后你去落实,落实得愈彻底,你对于这个道理的理解也愈深刻。

 

举个例子,《弟子规》里面有提到「缓揭帘,勿有声」。这个教诲是一个行为,当一个人在缓揭帘的过程里面,对他的心性有什么影响?他会去思考到,我假如在揭帘的时候很大声,很可能会把旁边的人打扰。所以当他到图书馆去读书,很安静,他要去揭窗户上的帘子,他就会想起这句话。当他在落实这句话的时候,不止是在揭帘子,而是能处处思考到我的说话声音,或者做事的声响,会不会影响他人。他有去落实了,他的体会就会加深加广。当他到了旅馆里面居住,他半夜走出来,会不会脚步很重?会不会交谈声音很响?不会,他就有这一分观照的能力。我记得有一次也是很晚才回家,突然要进门的时候,因为是铁门,所以关起来就深怕声音太响,就慢慢把它阖上,突然脑子就冒出一句话,「缓揭帘,勿有声」。

 

再来,除了深怕去影响别人以外,我们对于物品要爱惜,你假如在揭窗帘的时候都很大力扯过来,这个窗帘能用多久?很可能寿命减了一半都有,所以做事也不要粗鲁,要轻柔一点。有这分内心的感受,有一天在穿衣服的时候,突然就会想,假如扯得太大力衣服就会受损,本来一件衣服可以穿十年,我们太粗鲁了,变成穿不到二、三年,所以懂得对东西要爱惜、要爱护。一个人能深入,都在解行的一种良性循环当中。

 

「长时薰修」,长时是指什么时候?是指时时刻刻拿这些经典来观照。假如我们突然要议论别人的长短,《弟子规》的话就跑出来,「人有短,切莫揭」,一跑出来嘴巴就怎么样?这句话就赶快塞住不讲,这是长时,要时时拿起来观照,要薰修。这个薰就好像拿着檀香在衣服上面绕一绕,衣服也都有香气。我们时时拿经典来薰习,我们气质也不断能够提升,道德学问能够增长。

 

我也跟朋友开了一帖中药,这帖中药治标又治本,就是早晚把《弟子规》念一遍。诸位朋友,能做到的举手。我想回去了,都没有人举手,我的信心受到很大的打击。你们要不要安抚我受创的心灵?来,能做到的举手,「凡出言,信为先」。其实一个人的学问不可能被勉强,我又不可能每天二十四小时跟纵你,所以最重要的还是自己要下决心。而我在海口开了这帖药以后,只有一个人做到。结果这个朋友她本身不是小学老师,她在航空站上班,一个女士,她这样持续早晚读诵,受益无穷。她听课听了三个月左右,她就回自己的家乡开始教《弟子规》,现在在海口还有大专请她去讲课,所以确实自利利他,要按时服用。好,谢谢!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7月10日18:32:37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14161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