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弟子规》与佛法修学 |第20集|视频MP3文字|蔡礼旭老师主讲

 

在宋朝的时候有一个读书人叫黄庭坚,他虽然官职也当得很大,但是每天他回家,一定亲手帮他母亲洗尿桶,洗粪桶;纵使仆人再多,这件事他也不愿假手他人。我们也可以感受到,黄庭坚也是念念想着父母的教育恩德,假如每天没有帮母亲做些事,好像心里面不踏实、不好受。所以有父母可以奉养,内心是很踏实;有父母可以奉养,那是最大的福田。

 

在一次看电视的过程当中,刚好看到许效舜在谈一段话。许效舜他刚好在九二一的前夕到集集去拍外景,九月二十号去拍外景,他们去拍飞鼠的外景。爬到山上去,是当地的人带他们上了山,结果到了山顶,一看,本来有很多飞鼠的地方,却一只飞鼠都没有。这个当地人非常警觉,觉得这是很怪异的,赶快下山。当大灾难要来的时候,万物都警觉到。这次海啸过后,研究人员去观察,连一只野生动物也没有。所以其实动物牠们的欲望很少,每天只要吃饱就好,不会想再去伤害别人,脑子比较清晰,接受这种天地之间的波动比较敏感。所以,所有的动物都知道了,只有一种动物不知道,你们认识?当下他们就从山上赶快下来,不然会有危险,可是到了半路,就发生集集大地震,随行有朋友也去世了,他安然无恙。那次专访当中,他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,他说假如我有一杯水喝,我的母亲一定有一碗饭吃。当我听到这句话,我就明白为什么他能够逃过这次的劫难,由于他的孝心。

 

在今年中国大陆选了十大杰出青年,其中有一位孝子被选出来,他叫田世国。他才三十多岁,因为他的母亲得了尿毒症,必须有个好的肾脏才能够延续生命。他的母亲得病以后,深怕会拖累家里人,自己关在屋子里不肯就医。他就很善巧方便,用了一些方法,也没有让他母亲知道是他要把肾捐给她,要让给母亲,后来他的母亲接受了他肾脏的捐赠,也很顺利健康过来。他这个举动让他很多的亲朋好友都很感动,见到他的时候都对他说,今年不管再忙,也一定要回家看看老爹、老娘。当他获选十大青年的时候,他就说道,他说别人都是对国家很有贡献,我只是做我为人子应该做的事,我们做了这一点小小的事,比不上母亲给我们恩德的万分之一,他自己觉得受之有愧。其实一个孝子的行为,将可以带动整个社会良善的风气,唤醒更多人的孝心,更多人知恩报恩的态度。所以诸位同修,古人演出了场场的好戏,我们也要让这些好戏能够在家庭、在社会当中不断上演,相信「舜何人也,予何人也,有为者亦若是」。

 

在五伦关系以外,还有一伦关系很重要,就是师生关系。古代对老师非常尊敬,一日为师,终身为父,所以师生关系是并在跟父子关系同等的重要。我们看到古代对于老师的丧礼都是守丧三年,跟父母完全一样。孔老夫子一生教学,当他去世的时候,他的学生很感念老师的恩德,也在老师的墓旁边搭了房子,整整守孝三年。其中有一个学生守了六年,就是子贡,因为当夫子去世的时候,子贡刚好在其他的国家做生意,等他回来的时候,丧礼都已经结束。子贡觉得非常的遗憾,守了三年以后,他自己又加三年,整整守了六年。当然对于老师这样的尊敬,也会表现在他的生活,还有处事待人当中,时时不忘老师的教诲。

 

古代的拜师礼是在私塾里面,是父亲带着孩子来行拜师礼。一开始父亲在前面,孩子在后面,先对孔老夫子像行三跪九叩首的礼。拜完以后,请老师上座,也是父亲在前,孩子在后,给老师行三跪九叩首的礼。一个孩子五、六岁以前,最尊敬的人是谁?我们可以从孩子的言谈当中,了解他的心理状况。五、六岁以前的孩子,开口都是我爸爸说,我妈妈说;去学校读书以后,变什么?我们老师说;再来,上了初中以后,变什么?我们同学说。所以在这每一段期间之内,我们都能够当父母好好当,当老师好好当,那他正确的做人态度就扎下去。他这么尊敬的父亲,居然跟老师行三跪九叩首,他已经很尊重父亲,父亲又这么尊重老师,所以这一拜拜下去,对孩子有什么深远影响?他对老师的恭敬心达到极处。

 

而学问要有所成就,必须从诚敬的心去求,印祖有一句很重要的教诲,「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」。古代的礼仪都有它深远性的影响,只是我们现代只看到礼的表象,并没有了解礼的意义跟本质。因为我在从教的过程,在第一年带班,刚好有位老奶奶,差不多已经六、七十岁,她的孙子忘记带东西,老奶奶就帮孙子拿过来。这样对不对?可不可以帮孙子拿过来?不行!他要自己负责任才对。可是老奶奶也是爱孙心切,又没有听过这些教育的演讲,一般也很难掌握。因为我们在四楼,所以老人家爬了四楼,还很喘,在这个喘的过程,刚好跟我就见上面。老奶奶马上鞠了一个九十度的躬,她说:蔡老师好!这一躬鞠下去,给我印象太深刻,这个「老师」两个字从此就压在我的肩上,所以我驼背是有原因的。一个老人家这么样的诚敬,给我们鞠这个躬,我们要对得起老人家这一躬。

 

我在那时深刻体会到任重道远,不好好教,对不起人家的后代子孙。突然我就感觉到,这个拜师礼,古代这些老师,坐在那里给人家拜三跪九叩,是什么感觉?如坐针毡。为什么?一个读书人,连占人家便宜的念头都没有,更何况受人家如此大礼,那更是诚惶诚恐。为什么要这样做?主要还是要成就学生的恭敬之心。我们体会到这里,就可以了解到以前的老师真不简单。接受这个礼以后,时时刻刻要想着,我假如没把人家的孩子教好,怎么对得起他的父亲给我行这么大的礼?所以,我们也可以从古代师生的对待,了解到师生的情谊,老师对学生的一种道义、一种恩义,也可以看到学生对老师的一种恩义。

 

在明朝有个忠臣叫左忠毅公,左忠毅公担任了主考官,有来自各地的读书人正要准备参加进士考试。左忠毅公就时时想着要为国家举才,所以在考试前夕,他自己就微服出巡,穿平民的衣服,走到了离京城附近比较大的一些寺院里面去找。为什么不到酒楼去找?因为可能有钱住酒楼的人,考不考得上?很困难,因为好逸就恶劳,以前的读书人都是很刻苦,才能够学问有所成就。所以左忠毅公就到这些寺庙去巡视,突然走到了一个书生旁边,这个书生文章写完,太累,睡着了。左公看完他写的文章,深深感受到这个读书人对于国家的一种忠诚,对于人民的一种使命。看完很欢喜,随手就把自己的大衣披在这个年轻人的身上,这个年轻人叫史可法。

 

后来正式考试,在阅考卷的过程,左公一看到这篇文章,马上可以感受到是谁写的,为什么这么厉害?因为文章也是从一个人的内心流露出来,也可以从文章当中感受到他的气节,他的一种志向。所以就把他面署第一,后来史可法就考上状元。考上状元以后,这些上榜的学子都要去拜主考官为师,所以那天史可法就去拜访老师还有师母。一进门,老师左公就对他的太太说:往后继承我的志业的,不是我的孩子,而是这个学生。所以,读书人他不害怕自己往后没有子嗣,他更害怕不能把圣人的道德学问承传下去。自己没有子嗣,只是影响一家,道德学问没有承传,将影响后代非常多的子孙,而他们的心中也时时想着要为国举才。

 

我为什么感受深刻?因为在这一段时间之内,遇到杨老师,遇到卢叔叔,遇到相当多的长者,他们都是无私的把他们的智慧教导给我,因为他们时时想着不能把圣贤的学问断了。好,这节课我们先讲到这里,谢谢。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7月10日10:04:45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14130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