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 心得报告【净土或问节要略释】妙音

 

净土或问节要略释‧下篇

 

(十五)身处五浊恶世,人容易造罪,纵使不犯五逆重罪,其他的大小罪业也很难避免。假如不懺悔消除,只要临终念佛就能往生吗?

 

答:也能往生。这全靠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大愿力!如《那先经》上说,假设有人以百颗大石置於船上,石头不会沉入海里,完全是藉由大船的力量,没有船力,一小块石头也会沉落大海。这个船力好比是佛力,大石好比是恶业,一生造恶的人,临终果能一心念佛,便能不墮地狱。若不靠佛力,虽然只是小小的恶业,也难免不入恶趣,更別说是大恶了。所以,惑染未尽的凡夫,亦可得生同居净土,这就是带业往生。

 

举例来说,唐朝有一位张钟馗,以杀鸡为业,临命终时,看见有人驱赶著鸡群,啄破他的双眼,血流不止;当时有僧人劝他称念佛號,於是他一心念佛,忽然间,只见鸡群散去,香气满室,隨后就端坐往生了。这难道不是佛力加持吗?

 

可见,往生净土完全是靠他力,有阿弥陀佛的悲愿摄受,再加上释迦佛的普劝讚叹、诸佛如来的共同护念,如渡大海,既有大船,又有嚮导,更有顺风,必能速到极乐彼岸。

 

(十六)前面提到带业往生,生到极乐世界,会不会再退转?

 

答:经论上说,往生极乐世界的人,不论品位高下,悉住正定之聚,皆作阿惟越致菩萨。

 

更確切的说,在《十疑论》中,智者大师举出五种因缘,保证往生的人不再退转,哪五种?一、有阿弥陀佛大悲愿力的摄受护持,圆满证得不退。二、佛光常照,菩提心时时增长。三、水鸟树林、风声乐响,皆说妙法,眾生听了,常念三宝。四、极乐世界纯是诸大菩萨以做善友,没有逆境恶缘,外无魔邪,內无烦恼,烦恼不起现行。五、只要生到极乐世界,即得寿命无量,常得亲近诸佛菩萨,共聚一会。

 

所以,古人说:「不愿生净土则已,愿生则无不得生,不生则已,生则永不退转也。」正是这个道理。

 

(十七)既然一生造恶,临终念佛就能带业往生,生到极乐世界又不再退转,足证弥陀的愿力,实在是不可思议!这样看来,在我寿命报尽前,先做世间事业,直到临终再来念佛,可以吗?

 

答:这是多么荒谬愚蠢的话!这种话,比砒霜、酖酒还要毒,不但耽误自己,也误导世间的善男信女。

 

所谓的逆恶凡夫能在临终提起佛號,那是因为宿世的善根、福德、因缘成熟,才能遇到善知识教他念佛求生。这种侥倖的事,万万人中找不到一个半个,並不是人人临终都能这么幸运。《群疑论》说,世间有十种人,临终不得念佛:没有遇到善友劝导念佛、业苦缠身、中风失语、狂乱丧心、遭逢水火灾难、或遇豺狼凶险、有恶友来破坏信心、昏迷致死、刀兵战爭而亡、忽坠丧命。以上这十种障碍,都是平常眼见耳闻的事,都是宿业所招、现业所感,突然现前来不及提防的。再说,凡夫又没有神通,哪里知道临终时有业无业、好死横死?况且这十种恶缘,只要遭到一种就完了,大限一到,手忙脚乱,就算有活佛围绕,恐怕也救不了!只好隨业受报,向三途八难中受苦受罪,那时想要再听到佛名也听不到了。

 

 

就算没有碰上这些恶缘,只是生病而死,也免不了风刀解体、四大分离,可比生龟脱壳、螃蟹落汤一样,痛苦交迫,念不了佛。就算无病而终,但是世缘未了,贪生怕死,六神无主,再加上遗產没有分配,后事没有交代,妻儿眷属在旁边哭哭啼啼,想念佛也念不了。就算一口气没断,只有少病少痛,可是呻吟叫苦,还想问药求医,祈祷懺悔,这些杂念缠绕,佛也念不好。就算没有病痛,只是年纪老大,衰相现前,还得时时照顾这把老骨头,不能安心念佛。就算未老以前,正值少壮、正好念佛的时光,但是狂心未歇,百般的俗事纠结,整天隨处攀缘,心识不定,念不得佛。就算是清閒自在,有志於修行,但对於名利世事,照不破、放不下、拿不定、坐不断,一个境界现前,马上就跟著迷惑顛倒,佛也念不好。

 

可以想见,人在老病之时,少壮清閒又志在修行之日,只要稍有一事掛在心头,就不能专心念佛,何况是面临生死的那一刻,谁有把握好好念佛?况且世间事业,如梦如幻,哪一件能替得了生死?纵然是出世间的善事,广造塔寺,攀求名位,哪里知道「天堂未就,地狱先成。生死未明,皆成苦本」。等到受苦时才明白,原来一生苦心经营的一切事业,全是枷上添枷、锁上添锁、鑊汤下增柴炭、剑树上助刀鎗而已。

 

其实,人生在世,如石火电光一般,眨眼就过了,应当趁未老未病以前,抖擞身心,放下俗事,有一天的时光,好好念一天的佛,就算没有时间,得一时的工夫,就修一时的净业,管他临命终是好死横死,我的往生资粮早已办妥了。希望大眾要三思再三思。

 

(十八)人心易进易退,一听到警策就勇猛精进,可是遇到障难现前,马上就转念,寻求其他的方便,认为念佛只能利益身后事,对於眼前没有实质的帮助,从此就放逸退转了,这该怎么办?

 

答:经中道,念佛的人,现世就能获得十种殊胜利益。一、昼夜常得一切诸天、护法神將,隱形守护。二、常得观世音等二十五位大菩萨,常隨守护。三、阿弥陀佛常放光明,摄受念佛人,常得诸佛护念。四、一切恶鬼、毒蛇毒药,皆不能害。五、水火灾难、怨贼枷锁、牢狱横死,悉皆不受。六、宿世恶业悉皆消灭,所杀怨命皆蒙解脱。七、夜梦吉祥,或梦见阿弥陀佛。八、常生欢喜心,面容光泽,精神饱满。九、常为世人恭敬供养,欢喜礼拜。十、命终之时,正念现前,得见阿弥陀佛及诸圣眾,接引往生。

 

以上所得的十种利益,都是世尊金口所说,不论现生来世,皆有利益,不用怀疑。

 

(十九)前面提到「抖擞身心,放下世事」,可是日常生活中,確实有些俗务没办法放下,又该如何修行?

 

答:世网中人,只要能「痛念无常,生死心切」,不论是苦乐逆顺,动静閒忙,迎宾待客,工作应酬,这一切境缘都不妨碍念佛。古人说得好,「朝也阿弥陀,暮也阿弥陀,假饶忙似箭,不离阿弥陀。」又说,「竹密不妨流水过,山高岂碍白云飞。」

 

如果是世缘较多的人,也要忙里偷閒,闹中取静,每天念佛万声或千声,定为日课,不容一天空过。至於忙到拨不出时间的人,每天早晨必须念十声佛號,日积月累,功夫慢慢会成就。除了念佛之外,有空閒时可以读经拜佛,隨缘布施,所修的种种善行功德,乃至於丝毫小善,都要迴向西方,能如此用功,不只决定往生,还能增高品位。

 

(二十)要如何念佛?如何修十念法?

 

答:念佛的方法,必须制心一处,不让心念散乱,口中一句接一句的称念阿弥陀佛,字字分明、念念相续,耳中只闻阿弥陀佛,心里只缘阿弥陀佛,一心一意,心口相续,如此念佛才能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。

 

至於十念法,每天清晨,面西正立合掌,连声称念阿弥陀佛,尽一口气为一念,如是十口气,名为十念。念佛时,只隨气的长短,不限佛號的数量,声音要不高不低、不缓不急,不能间断,这个用意就是要藉气束心,令心不散乱,以达到专精的功夫,尽此一生不得一日暂废。

 

(敬按:关於十念法之修持,印祖等师亦有垂训於典籍,诚可互相参照)

 

(二十一)我辈凡夫根性愚钝,唯有专持名號,契我根机,閒暇时再加上礼拜,这样是否可行?

 

答:那正符合善导大师「专修、不间断」的意思。

 

眾生业障深重,应当专持阿弥陀佛名號,不修杂业。因为专持名號最容易,只要能念念相续,毕命为期,十人专修十人往生、百人专修百人往生,这就是专修不夹杂的好处,容易得正念,完全与佛的本愿相应,不违背佛的教诲。反过来说,若不能专修而杂修的人,要想往生净土,恐怕是一百个人当中难得一二个,一千人中难得三四个,这都是因为杂修扰乱了正念,与佛的本愿不相应,而且繫念不相续,虽有善行,常与名利相应。所以喜欢杂修的人,不仅障碍自己也会影响別人求生净土的信心。

 

除此之外,身必须专礼阿弥陀佛,不杂礼其他。口必须专念阿弥陀佛,不夹杂其他名號。意必须专想阿弥陀佛,不夹杂其他妄想。当心里一有贪瞋痴的念头夹杂时,要隨犯隨懺,不让这些念头「隔日、隔念、隔时」,要保持心念清净,最重要的是念念相续,不能间断。

 

永明大师也说,念佛发愿时,必须一心归命,至诚恳切,不夹杂其他的念头,就像要上死刑场、被怨贼追、被水火吞一样,以这种心態,一心求佛救度,愿脱离苦海,如此的至诚恳切,才能相应。倘若心行不一,信愿轻微,念念不能相续,佛號常常间断,甚至懈怠放逸,临终要想往生净土,恐怕就难了。

 

(二十二)要念念相续不容易,凡夫没有定力,情想纷飞、邪思乱起,念头不知不觉的东跑西窜,一眨眼就跑到千里万里去了。又或者惹上一点世事,便十天半月的摆脱不掉,有什么方法可以对治?

 

答:当净念间断时,必须痛加鞭策。古人有三种痛鞭的良策:一、报恩。修净业的人,应当知恩报恩。譬如父母养育之重恩,师长成就之重德,此恩此德,难以报尽。如今,父母和师长或许沦落三途受罪受苦,指望我们去救度,自己却念念间断,净业不能成就,净业不成就,自救都救不了,如何救他?既然不能相救,那就是忘恩负义,大不孝之人。经云:「不孝之罪,当墮地狱。」这一念间断之心就是地狱业啊!

 

二、决志。若要专修,必须有坚定不移的心志。有人一生参禪,禪没开悟,便去学教,教又不明,搞到现在还不死心,又要参话头、又要谈教理、又要写几个字、又要做几首诗,情掛两头,念分四路。

 

对於虚名浮利,看不破、放不下,自己得名利便生贪爱,別人得名利就起嫉妒憎恨。古人说,「贪名贪利,同趋鬼类。逐爱逐憎,同入火坑。」一有邪心妄动,正念就失掉,这一念间断之心就是饿鬼火坑业啊!

 

三、求验。既然学专修,应当求灵验。人生走到了尽头,看看髮白面皱,衰相现前,还有多少岁月可蹉跎,要在目前就要见佛。如庐山远公大师,一生三次蒙佛摩顶。怀感法师称念佛號便能见佛。少康法师念佛一声,大眾就见到一尊佛从口中飞出,念佛十声,就有十尊佛飞出,像串珠似的。古人念佛灵验的事蹟,万万千千。

 

只要心不间断,见佛不难,心一间断,决不见佛,既不见佛,与佛无缘,既无佛缘,难生净土,净土不生,必墮恶道。这一念间断之心就是三途恶道业啊!

 

以上三条,应当痛自鞭策,要「念不离佛,佛不离念」,然后就能感应道交了。

 

丙、结语

 

综观上述,可知天如禪师久修禪观,又精通教典,以禪教入净土,书中答问之事理兼备,將禪净界限、佛力自力,分析明白,了无疑滯,显明净土之奥旨,阐扬持名之奇勋,诚可为修习净业之司南也。无怪乎,印光大师曾於《文钞》中推崇道:「若论断疑生信者,当推重天如之《或问》,此尤为破坚衝锐之元勋也。」可见,此书於莲宗之贡献,不容小覷。

 

噫!惭愧具缚弟子根机陋劣,幸蒙佛菩萨垂慈,接引入门,因入佛门,得识净土,得闻宝典。所谓得识净土者,净公上人之开解劝进也;所谓得闻宝典者,莲公之《无量寿经》会集本,念公之《科註》、《报恩谈》及《来佛三圣永思集》也。是以暗自庆幸,詡为全宇宙之幸运儿矣。

 

良由机缘殊胜,当如是珍重,痛加鞭策,效法贤公之深信、切愿、篤行,行住坐臥一句弥陀念到底,以期净业成就,早归安养。愿以此区区愚诚,普劝善友,勤修净业,同登极乐,圆满无上菩提。伏祈垂鉴。恭请

 

尊安

 

惭愧具缚弟子妙音  稽首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15日10:16:52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11771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