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ngkong法师:华严经讲述菁华(第7集)新加坡佛教居士林

admin 华严经讲述菁华评论1阅读模式

 

「禅定」两个字的意思,我们一定要搞清楚。什麽叫禅?外不着相叫禅,内不动心叫定。我们再说得白一点,不会被外面境界诱惑,这叫禅。外面境界,现在这花花世界,五欲六尘天天在诱惑你,不为它诱惑,不被它诱惑,这是禅。内裡面不起心动念是定,内心不起贪瞋痴慢这是定。外不着相,内不动心。外不着相不是对于外面境界相一无所知,不是的,样样都清楚,样样都明瞭,那是慧,那是真智慧。所以智裡面要有禅、要有定,定裡面要有智。定慧相资,定慧等学,这是佛法,决定不能够偏在一边。

 

第二句,「于光明中,雨摩尼宝」。这是依智慧的教学,惠以众生真实的利益,这个真实的利益就好比圆明的法宝一样,圆明是圆满光明,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。佛法教学没有别的,都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。迷,它的果报是苦;悟了,这个果报就乐。所以离苦得乐是从事上说的,从果上讲的,破迷开悟是从因上说的。我们苦,苦从哪裡来的?苦从迷惑颠倒;乐从那裡来的?乐从大彻大悟。所以佛法教学,真正的目的是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。手段,那个果上没有法子,因上就能下手,所以在因上教大家破迷开悟。明瞭宇宙人生的真相,我们的思考、我们的言论、我们的造作才能够与真相相应,与事实真相,现在这个社会上有个术语「自然生态」,有点接近,与自然生态相应。实在讲,佛家的术语高明,与清淨平等觉相应,与大方广相应,这样才能够破迷开悟。

 

「摩尼宝内,有诸菩萨,其众如云,俱时出现」,这句是讲教学的成果。就像一个老师教一群学生一样,教了一段时期,成绩要拿出来,没有成绩那不行,一定要拿出成绩出来,这个成绩就是超凡入圣。你看看,原来是凡夫,现在都变成菩萨。怎麽说变成菩萨?原来没有信心,没有慈悲心,没有智慧,现在接受佛陀的教诲,信心生起来了,慈悲心现前了,智慧也现前了,转凡成圣,这个就是菩萨,所以说菩萨现前。菩萨心清淨,远离一切妄想分别执着,他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都放下了,自自然然成就,自他二利。佛家常讲「自利利他,自行化他」,是自自然然的,像云出一样,云出岫而无心,不是有意去造作。用一个浅显的话来讲,不是攀缘造的,是随缘成就的。随缘成就,就如云出一样;攀缘是我们有心、有意、有计画,先设计好的,我们应当怎麽做怎麽做,那就不相应。诸佛如来说法,决定没有先想一想这个法今天要怎麽讲法,没有。如果有这个意念,有这麽一个准备,他就是攀缘说,他不是随缘,不是自在说,不是真实智慧的流露。真实智慧不是造作的,是自自然然流露。我们今天智慧没有开,讲经之前要做准备,佛与大菩萨讲经之前不要准备;不但不要准备,连个经文也没有。经文怎麽来的?释迦牟尼佛讲完之后,人家把它记录下来才变成经文,不是释迦牟尼佛先写成经文,然后再来开讲,不是的,你看他多自在。所以是自性般若智慧的自然流露。我们听到了非常羡慕。光羡慕也没用处,希望我们自己也能跟佛菩萨一样,那你一定就要真正去修信种、慈悲根,成就智慧之身,然后自然枝叶花果表现在自受用、他受用当中,生无量真实智慧。这是真理,永远不能改变的原理原则。

 

末后这一条很要紧,决定不能疏忽。

 

【又以如来威神力故。其菩提树恆出妙音。说种种法。无有尽极。】

 

这就是说明我们必须要得佛力加持,前面所讲的,如果就感应这个意思来讲,能感。由此可知,我们要有信心、有慈悲心,有定、有慧,念念利益一切众生,就得佛的感应。不必天天在佛菩萨形像面前哀求祷告你保佑我,不必。我们能这样做,这是真正在佛前面哀求祷告,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这也正是黄念祖老居士过去讲,我们的修学着重在实质,不着重在形式。他为什麽说这个话?现在大多数学佛的人都着重在形式,没有实质,所以路走偏差,得不到真实的受用。如果我们重实质,当然也要重形式,不能说形式我们就不要了,这个不可以的。形式,形式是表法的,有这些形像摆在面前,时时刻刻提醒我们,我们这堂课上的就有价值。今天讲菩提树这一段,以后无论在什麽地方看到树你就会想起来,你想那个树不管长多大,它有种,你就晓得我要有信心,信是种;它有根,我要有慈悲心,这堂课就没有白上。

 

你观这个树得受用,你也能够讲解给别人听,教别人。特别是现代人喜欢度假,观光旅游,都到风景优美的地方去。中国观光旅游的资源非常丰富,黄山是天下第一山,我没去过,我看过录相带,风景确实是非常美,树木多。你要对游客介绍这树,树的种子是信心,树的根是大慈大悲,树的身是般若智慧,树的枝条表布施五度,你不就藉着这个树讲经说法了?那些观光旅游的人,随机教育,机会教育。哪个地方不是道场?哪个地方不度众生?自己做出好榜样给他看,口裡面就流智慧的教光,就如同大树树荫的荫凉,遍覆一切众生,加持一切众生,令一切众生得真实的利益。他观光旅游还学到佛法。我们要处处布施佛法,得佛力的加持,佛力是我们修学传法的真因缘。

 

「流」是流布的意思,我们佛门裡面讲流通,这是说法法音普遍的流传。在过去,这个音只能够周遍十方,所以古时候重视写作。因为你言教只能令现代人得利益,如果把它写成书流传于后世,十方三世。现代科学技术发达,我们的音声、光影不但同时能够流布十方,也能够流传到后世,光影、音声都做佛事。要靠佛力加持。不离开诸佛如来教给我们的原理原则,这就是得佛力加持;如果我们离开佛所讲的原理原则,古德讲那是魔说,那就不是佛说。佛法弘传确实不容易,世间法尚且如是,何况佛法?世间人常讲好事多磨,你要想做一桩好事,障碍重重。世间的好事往往都不容易成就,如果没有智慧、没有定力。有智慧能解决障难,有定力不怕折磨,这个世间事业能成就。佛法的大事业更是如此,弘法利生这桩事情魔来干扰,我们不能不知道。魔来干扰,我们用什麽方法来处理?还是遵循佛的教诲,不理他就好了,不必跟他去争执。这是真实智慧慈悲的流露,我们一般世间人往往见不到。

 

所以魔王外道来扰乱,不理他就没事。他来扰乱,我们更应该要反省,反省来扰乱必然是业障,自己要没有业障,自己过去生中没有跟这些人结恶缘,他为什麽不扰乱别人要扰乱我?所以就应当像印光大师一样。印光大师这是示现给我们看,年轻的时候,功力还不够的时候,也常常被蚊子咬,跳蚤也咬他。可是他从来不伤害这些小动物,咬就随牠咬,供养牠,牠大概也是饿了,没地方吃饭,供养牠一顿,印光大师做如是想,供养这些小动物跟供养佛没有两样,生佛平等。我们在传记裡面看到,印光法师七十岁以后就再也没有了,七十岁以后有这麽一个现象,这个房间裡面有蚊虫、有跳蚤,有这些小动物,他老人家住在这个房间,这些小动物都搬家,迁单,都搬走了,都不会去干扰他。你看看,慈悲心能感动这些小动物,他怎麽不感动人?所以说诚则灵,至诚感通。我们上求诸佛菩萨感应,下同样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,无论是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,无不是智慧的流露。

 

「无有尽极」,无尽无极,这是讲广多无尽,从空间上讲、从时间上讲,无极。无有间断才称之为「恆」。我们在这段经文裡面所学习到的,以后在任何地方看到树木花草,就想起世尊在《华严经》上这段教诲,岂不是一切树都在说法吗?那我们这堂课的效应多麽广大,真正是经上所讲的无尽无极,我们一生受用无穷。

 

再看下面这一段,第三段「宫殿严」。经文十句,也分作四段。第一段「总明分量」:

 

【如来所处宫殿楼阁。广博严丽。充遍十方。】

 

这一句。宫殿是居住的地方。古时候接待大众这个地方称之为『殿』,殿跟堂一样,我们现在讲客厅,自己的卧房这叫『宫』。私人居住的地方称为宫;接待大众,办公集会的场所就叫殿,这是古时候的称法。现在多半称为堂,讲堂、会堂,这是殿的意思,自己的住宅就称之为宫。宫殿,它这个形相有覆盖,使我们避免日晒雨淋,我们造这个房舍遮蔽烈日、遮蔽风雨,使我们自己身心能够得到安稳,这就是慈悲的意思,居住的房子表慈悲。殿堂,如来的殿堂是讲经说法用的,聚集大众在一起,就是讲堂,殿就是讲堂。在从前帝王时代,殿是帝王处理国家大事的一个场所,大殿是会议厅。从前皇帝每天早晨早朝,早朝是什麽意思?就是现在讲的会报,各个单位今天有些什麽事情要处理,都要报告给皇帝听,哪些单位需要别的单位协助的,在这裡面处理。所以是会报、办事的一个场所。我们群众集会的地方也叫殿堂,但是习惯上我们都称为堂,而不称为殿,只有帝王的时候才称为殿,殿跟堂一个意思。佛在此地用殿堂来表圆寂,圆是圆满,在这裡办事情就办得很圆满;寂是心地清淨寂灭,不生烦恼,不生忧虑,事情都办好了。殿堂代表圆寂,这是表法的意思。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12月27日19:38:20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s://ww.wmfjt.com/8000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