真正修行要怎麽修?我们师父也讲过很多次,反省自己,把自己内心当中的妄想分别执着要放下,看外面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都是佛,不仅是佛,而且是阿弥陀佛。你要真正入这个境界,你看到这一切都是阿弥陀佛,恭喜你,你成佛了,而且你成的是阿弥陀佛,你是有这个佛心,所以看到外面一切境界都是阿弥陀佛。如果你看外面一切众生都是菩萨,那你就是菩萨;如果你看外面一切是凡夫,那你也是凡夫;你看外面是鬼,那你也是鬼。你是什麽心,就看到外面是什麽境界,境由心造。所以,你问自己,「我看外面的人是好人还是坏人?」如果看到外面都是好人,那你也是好人;看到外面都是坏人,那对不起,你也是坏人。
真正修行人,他不在外面境界上分别执着了,他回归自性,放下自己内心裡面的妄想执着,外面哪一尊不是佛?六祖大师说得好,「若真修道人,不见世间过」,真正修道的人不会看某人有什麽过失,看到人家有过失,正好是说明自己有过失。弘一大师举个例子,就是像人照镜子一样,假如我鼻子上有一个黑点,一个墨汁点上去了,就很难看,去照镜子,「这镜子裡的人怎麽鼻子上有个黑点,那麽难看!」讥笑他,批评他。结果发现你讥笑他的时候,他也讥笑你,这就干起来了。然后很不服气,拿着毛巾在那擦,我给你擦掉。擦怎麽能擦得掉?擦不掉。所以,你要改变那个境界真叫枉然。有智慧的人他不去改变境界,只改变自己,拿个毛巾往鼻子上一擦,擦乾淨了,再一看镜子裡的人也乾淨。外面的境界就是镜中人,全是你内心的反映,你心裡有那个念,外面就有那个境,你要没那个念,外面哪有那个境?假如你心裡全是阿弥陀佛,外面真的全是阿弥陀佛。从这裡我们自己去检点自己的功夫,检点自己的境界,这叫真修行。
底下经文说,『于一念顷,遍游一切佛土』,这个能力真的叫广大圆满。一念,这个时间非常短暂,比一秒钟还要短,可以「遍游一切佛土」,十方三世一切佛菩萨所居住的国土全部都遍游,一个不漏掉,瞬息之间完成。我们能够想像,这绝对不是一个去完再一个,一切佛土,一个去完再一个,你无量劫都没游完。那是化身去的,同时一念之中化身到各个国土去供养诸佛,去普度众生。这是讲菩萨自利德,他自己的功德利益无比的殊胜。下面是讲利生德,利益众生,我们来看经文:
【得佛辩才。住普贤行。】
这裡又提到了普贤。《无量寿经》多次提到普贤,前面说「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」,普贤菩萨是在座菩萨的上首,普贤是《华严经》的经主,《华严》长子,他就代表着《华严经》。从这裡看到,《无量寿经》确确实实就是中本《华严》。蕅益大师讲是「《华严》奥藏,《法华》祕髓」,没错。佛辩才无碍,所谓『辩才』就是能够真正觉悟众生的这种才能,用个辩字,这是讲口头的,言语,这是讲经说法。在这个世界上,我们娑婆世界众生的根性,六根当中耳根最利。在《愣严经》裡面二十五位菩萨报告自己圆通的心得,最后文殊菩萨拣选圆通就选什麽?耳根圆通。他说,「此方真教体,清淨在音闻」,音闻就是音声,耳根比较容易听得明白。有时候我们看未必能看明白,听就能听明白,耳根比眼根要利,要聪明。你眼睛只能往前面看,看不到后面,耳朵这四面八方的声音都能听到,后面的声音也能听到,这是耳根的能力就比眼根的能力要强,确实是利,在领悟力上也是如此。佛为什麽要讲经说法,他不着书立说,他不写文章?写文章给你看,你未必看明白,可是他给你一讲,你就听明白了。所以,听经就很好,听经很容易能够契入境界,比你自己去看要强,这是文殊菩萨为我们这个世界众生挑出来的法门。佛辩才是无碍的,真能使一切众生得到利益。『住普贤行』,就是讲落实十大愿王,普贤行那就是十大愿王,而且最后导归极乐。下面我们再看经文:
【善能分别众生语言。开化显示真实之际。】
我们学讲经的人非常羡慕这一句,这一句就是说对一切众生的语言他都能通达,没有障碍,讲出来都让众生能明白,而且都能契入境界。师父对我要求说,《无量寿经》用国语讲,还要用粤语讲,将来整理好讲记,会集好了,还要用英语讲,至少用三种语言把它弘扬起来。这确实也不是一桩容易的事情,首先自己得弄明白,经文的义理我们得通,不通,你跟人讲,不就是以盲引盲?那可不行,自己得通,通教理、教义。然后你还得通达语言,这语言也得学。国语、粤语还好办,师父有这个已经讲过的,我们複讲就好了,国语最容易。粤语就比较稍微要转换一下,有些读音读字,你得查查字典,别读错了,讲得尽量符合广东人爱听的口味,这就要动点脑筋了。英语就更不容易,英语是另一种体系的语言,你把它翻译过去,还要照顾到外国人他们的思惟方式。我想我这一个人也做不了,希望将来有一个团队,真正他英文比较好的,在外国也留过学的,而且有志愿发愿弘法利生。首先认真学习,当然最重要首先把根扎好,这三个根、四个根得落实;落实之后,专学《无量寿经》,你契入这个义理,那你才能够懂得翻译。过去翻译经典的译经师,全都是证果的圣人,都是佛菩萨再来,所以翻译经典不会翻错,如来真实义翻译得很圆满。我们没开悟、没证果,要翻译可不容易,至少得义理要契入一些境界。而且翻译,师父跟我们讲,不要直接翻经,翻什麽?翻注解,这个就比较容易,不会翻错。因为经的意思太丰富了,一个字可能含无量义,你要是用哪个词对应,这个意思用那个词,漏了其他的意思,挂一漏万,所以不如就翻注解容易。
我自己就想着,在练讲《无量寿经》的过程中,花上几年的功夫,把《无量寿经》师父讲的总共三十六次讲记,大大小小的讲记做一个会集。就像《无量寿经》它也是会集本,讲记也要会集本,删繁取要,会集成一册,义理都不漏,语言尽量的节简,将师父的讲记做成一个集解的版本。然后再把讲记翻出来,翻成英文。这个工程是很大的,至少得十年,甚至二十年才能够做完,这个过程中也就希望佛菩萨能送人来,送帮手来,这个很重要。因为过去译经的法师底下都有一个团队,玄奘法师的底下团队好像是八百人,鸠摩罗什好像也是四、五百人,大的译经团队。经上虽然写是「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」,实际上他不可能每部经都是亲笔去译的,他是有个团队,而且反覆研究、推敲、讨论,最后定稿,由这个主持的人最后定稿,因为他对于佛经的理解是最深入,用他的名字。如果《无量寿经》真的翻译成英文,那是利益西人,西方人就有福了。这部经真的是三根普被,是佛讲的第一法门,而且这个经也不算很长。还有讲解,可以说师父已经把整个佛法的教理融进去,学这一部,整个佛法都学到了。
底下说『开化显示真实之际』。开是开导、开示,这是教学的意思。化是讲教学的成绩,老师教学生,要看学生有没有变化,这是教学的成绩。儒家教学目的是什麽?教人做君子、做圣贤,让人变化气质,从凡俗的气质转变成圣贤的气质,要脱俗,这叫化。佛法更是如此,佛法教人作佛、作菩萨,把凡夫的气质转变成佛菩萨的气质,这叫化。底下说的「显示真实之际」,显示就是开显、指示。真实之际是什麽?就是真如本性。佛教学最高的目标就是让人明心见性,见性就成佛。佛所做到的是显示、开示,你自己要悟入,你自己要入境界那才行;如果你自己不入境界,那佛怎麽开示也没用。所以,老师带进门,修行要靠各人。各人是什麽?你自己要真入境界。入境界没别的,就是放下,放下妄想分别执着,你就入境界了。下面这是讲到佛法的教学:
【超过世间诸所有法。】
世间的教育都不能跟佛教相比,佛陀的教育真实,真的它对于宇宙人生真相是最圆满的一个讲述,如果我们不学习,那永远是迷惑颠倒。在世间你所学的学问都不可能帮助你出三界,不可能帮助你见性成佛,唯有佛法可以做到。底下经文说:
【心常谛住度世之道。】
『常』就是不断,『谛』就是实实在在。这些菩萨实实在在住在『度世之道』上,这就讲他们的存心。佛菩萨的存心是什麽?就是一心一意帮助众生,帮他们觉悟。觉悟了,他就能离苦,苦是因为迷惑颠倒来的。这一桩事情,就是觉悟众生的事情,唯有佛菩萨才能做到。所以他们来这世间只做这桩事,因为其他的事情别人都能办,别人能办的要给他们办,不要跟人家抢,尽量给人家办。人家办不到的,我们要去办。所以佛菩萨在世间办什麽?就是办教学,办班教学,培养圣贤,这是他唯一的目的。要办教学,说老实话,就用佛法的方式才能真正培养出人才,特别佛法要有接班人,要有传人。传人的培养绝对不是用世间学校那个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出来的,为什麽?因为世间教学,他们不重视戒定慧的培养,佛法重视戒定慧。我们师父常常都讲到,说要培养人才,不管是要弘法的,还是要护法的,就是你真正想成就,至少你得成就往生极乐世界。如果有往生的把握,但是你跟这世间的缘还没有断,众生跟你有缘,那你就会留在世间帮助众生,来住持佛法,这种人就是菩萨。
菩萨怎麽培养?最简单的原则,师父讲要「三年扎根,十年专修」,这八个字原则。用三年时间好好的扎好戒律的根,就是四个根,《弟子规》、《太上感应篇》、《十善业道经》,还有《沙弥律仪》。你真正想在这个世间住持佛法,你得要以《沙弥律仪》出家的戒律来要求、规范自己。四个根你扎好了以后,选择一部经,「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」,薰十年,你就能成就。这成就是你开悟见性,至少你能拿到往生把握,你能有念佛三昧的功夫。你选什麽经最好?当然是《无量寿经》最好,这是淨土第一经,中本《华严》,佛法总持。师父劝我讲这个经,我当时还没想到,不是一开始叫我讲《华严经》吗?不讲《华严》,又讲这部经了?后来想这是师父慈悲,用这部经,起码对我来讲,对我这种根性的人来讲,成就得要比学《华严》要快。即使没开悟,至少我能拿到往生把握,这也就等于成就了。因为你往生极乐世界,「但得见弥陀,何愁不开悟?」你肯定会开悟的。所以,一门就重要,修学不需要说广学多闻,扎根就选四部,足够,认真落实。专修就是一门,一部《无量寿经》,不用第二部经,选第二部,心力分散。除非你是学习能力很强的人,你可能两部、三部还能受得了,但是总不如一部、一门这个专要来得有效果。你学得很多,你没得定,没开智慧,你所学的就叫记问之学。孔子也讲,「记问之学,不足以为人师」。你是听来的,你是看别人的注解,是别人的东西,不是你的东西,不是你自己悟出来的,不是你自己的境界,不能为人师。
心常谛住度世之道,这是我们一定要发这个心。见到众生苦,生了不忍之心,这是慈悲,所谓恻隐之心;不忍圣教衰微,发起宏愿,普度众生,绍隆佛种,这个心就是菩提心,就像四弘誓愿裡讲的「众生无边誓愿度」。发了这个愿,第一个你得断烦恼,从断烦恼下手,烦恼断了,你才能够学法门,这是我们修学的次第。我们再看底下经文:
【于一切万物随意自在。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。受持如来甚深法藏。护佛种性常使不绝。】
看到这裡。『一切万物』就指环境,包括人事环境、物质环境,动物、植物、矿物,一切众生。这些菩萨们他能在这一切环境当中『随意自在』,他得到自在的受用。我们问,他何以得到自在,为什麽我们不自在?我们在这万物当中会生烦恼,患得患失。他们自在,为什麽自在?他不生烦恼,因为他不患得患失,他没有得失的心,他对于一切万物没有控制的念头,没有佔有的欲望,这样他就自在。如果我们要控制、要佔有,这叫自寻烦恼,为什麽?你没办法控制、没办法佔有,连我们自己的身体你都控制佔有不了。你如果能控制身体,你能不能保持让它年年十八岁?不行。它得老,它会死,死了你带不走,哪能控制佔有?凡夫这是迷惑颠倒才会有控制佔有的欲望,菩萨没有这个欲望,对一切万物随缘,顺水推舟,拿这个万物来帮助觉悟众生。禅宗所谓,「但自无心于万物,何妨万物常围绕」,你对万物没有一点控制佔有、分别执着,它们对你真的不会障碍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