礼义廉耻 国之四维 第十一讲 「古者书仪为义,书义为谊。」

admin 礼义廉耻评论阅读模式

 

所以接下来引了《孟子》的教诲:「义,人之正路也。」道义是人应该遵循的正确道路。「仁,人之安宅也;义,人之正路也。」古圣先贤教育我们,都很善于譬喻。安宅不住,正路不走,人生就很可悲了。符合仁义去做事,良心安,才有真正的快乐幸福,仰不愧于天,俯不怍于人,都走在正路当中。「行义以达其道」,处世待人遵循义的标准,尽伦常大道。「则无往而不咸宜矣。」不管走到哪裡,都能跟人家相处得好,不会有什麽冲突对立。我们之前提到,「君子敬而无失,与人恭而有礼,四海之内皆兄弟也。」这是礼。义也是一样。其实人与人相处,谁不愿意跟讲道义的人在一起?虽然很多地区受功利主义影响,比较自私自利,但是自私自利的人看到讲道义的人,还是会佩服、会羡慕。我记得我二姐当时在美国留学,美国算是功利主义比较严重的。我们在台湾成长,也是蛮幸运的,台湾对中华传统文化是比较重视的。我二姐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,所以对朋友特别好,朋友有什麽需要,就尽心尽力帮忙,甚至损害到自己的利益都在所不辞。结果很多美国同学就过来问她:你怎麽对朋友这麽好?大家从这句话听出什麽没有?他们虽然可能做不到,可是看你这麽讲情义、道义,心裡也感佩,也很想跟你交朋友。所以真理是放诸四海皆准的。你说美国不强调孝道,一般的教科书裡面没有强调孝道,可是美国人看到孝子他高不高兴?当父母的人希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就像这样?人同此心。所以八德是真理,任何一个地方,只要八德能呈现出来,不管是哪个种族、哪个信仰,看了都生欢喜,甚至效法。所以这裡讲的「无往而不咸宜」,是真的。接着我们看下一段「绪馀」。

 

孔子曰:君子喻于义,见义不为,无勇也。闻义不能徙,不善不能改,是吾忧也。不义而富且贵,于我如浮云。君子之于天下也,无适也,无莫也,义之于比。吕蒙正曰:五伦八德,非义莫能成。父子无义,则渎伦之事兴。君臣无义,则僭窃之乱作。兄弟无义,则萧牆之祸起。夫妇无义,则离异之端兆。朋友无义,则倾陷之机伏。故义者,至刚至正,有严有法,无偏无党,义之所在,懔若春雷,肃若秋霜,而不可犯。其规矩至严,准绳至正,无物不可,无时不然。义固不止于一二端见也。

 

「孔子曰:君子喻于义」,《论语》原文下一句是「小人喻于利」。君子真正明白、通晓做人的道义,而且将其作为自己处世的标准。小人精打细算,还是先考虑自己的利益。但是说实在的,当只想着自己的利益,智慧就有限了。所谓欲令智迷,利令智昏,纵使再怎麽会算,人算不如天算。都是为自己斤斤计较、自私自利,人和没有了,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。所以一个家庭自私自利,最后一定众叛亲离;一个国君自私自利,最后一定被推翻。所以这个小人说到底,还是不明白的人。

 

孔子提到,人有五种情况是不吉祥的,其中「损人自益,身之不祥;弃老取幼,家之不祥」,这跟「小人喻于利」是相应的。只是斤斤计较自己的利益,心胸太小了,福也跟着折损。所以量大福才会大,小人毕竟眼光短浅,还是没有明白通达人生的大道理。你有没有看过哪一个人斤斤计较,最后人生很好的?现在的人很奇怪,都有自己一套一套的道理。统统是计较,然后还很幸福的,五千年的历史一个都没有,但他就偏要这麽做。结果人算不如天算,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」,他的孩子比他还会算,最后他就完蛋了。曾国藩先生的外孙聂云台先生写了一本书叫《保富法》,怎麽永保一个家族的财富,裡面有很多的历史事例。所以绝对不能自私自利。

 

「见义不为,无勇也。」见到道义不去做,那就是没有勇气。我们来看一则见义勇为的故事。

 

杨少师荣,建宁人,先世以济渡为生。久雨溪涨,横流冲毁民居,溺者顺流而下,他舟皆捞取货物,少师曾祖及祖惟救人,而货物一无所取。乡人嗤其愚。逮少师父生,家已裕。有神人化为道者,语之曰:「汝祖父有阴功,子孙当贵显。宜葬某地。」即今白兔坟。生少师,封三代皆一品,累世贵盛。 (《德育古鑑》)

 

「杨少师荣,建宁人,先世以济渡为生。」他们家世代以济渡为生。「久雨溪涨,横流冲毁民居」,大雨造成溪水暴涨,民居都被冲毁了。「溺者顺流而下」,有的已经淹死了,有的还活着,奄奄一息。「他舟皆捞取货物」,其他的船都想趁这个时候多捞一些金银财宝。「少师曾祖及祖惟救人」,「祖」是指爷爷,「曾祖」就是指爷爷的父亲。「惟救人」,一心一意只想着赶紧把人救起来,这都是仁慈、仁义的表现。你把一个人救活,可能他的父母妻小往后的日子才过得下去。感同身受,这个时候就尽心尽力,「而货物一无所取。」「乡人嗤其愚。」同乡的人都笑他们,真笨,这麽好的机会也不多赚一些财物。「逮少师父生」,「逮」是等到,杨少师的父亲出生了,「家已裕。」家庭渐渐富裕起来。「有神人化为道者」,有神仙化成道人,「语之曰:汝祖父有阴功,子孙当贵显。」你的祖父积累了很厚的阴德,子孙会富贵显达。「宜葬某地」,应该把他葬在某个地方,「即今白兔坟。」「生少师,封三代皆一品,累世贵盛。」后来杨荣出生,官至少师,少师是太子的老师。太子以后当皇帝了,他就是皇帝的老师。而这麽高的官对国家奉献很大,就追封他三代的祖上都是一品官,就是他父亲、祖父、曾祖父。

 

我们看另外一个见义勇为的故事。

 

建州章太傅,妻练氏,素有贤德,智识过人。太傅出兵,有二人违令,欲斩之,练氏密使亡去。二人奔南唐为将。后攻建州,州破。时太傅已死,二将重以金帛遗练氏。且以二白旗授曰:「吾将屠此城,夫人植旗于门,吾戒士卒勿犯。」练氏返金帛,併旗不受。曰:「君幸念旧恩,愿全此城之人。必欲屠之,吾家与众俱死耳,不愿独生也。」二将恐亡练氏,又感其言,遂止。夫人所生八子,皆登第。 (《德育古鑑》)

 

「建州章太傅」,太傅是官。「妻练氏」,他的妻子姓练,「素有贤德」,向来就很有德行,「智识过人。」她的智慧、见识超过一般的人。「太傅出兵,有二人违令,欲斩之,练氏密使亡去。」两个人犯了军法,本来要斩首,练氏仁慈,有智又有仁,悲智双运,赶紧秘密安排让他们逃走了。「二人奔南唐为将。」这两个人到南唐当了将军。「后攻建州,州破。」他们来犯建州,结果建州被攻破。「时太傅已死」,那个时候太傅已经过世了。「二将重以金帛遗练氏。」二人因为被练氏救过命,所以给她厚重的财物。「且以二白旗授曰」,还拿了两支白旗给练氏,「吾将屠此城,夫人植旗于门」,这两个将军说要屠城,请她把两支白旗插在门口,「吾戒士卒勿犯。」我交代我的士兵不可以侵犯这家人。「练氏返金帛」,把黄金、丝绸都退回去,「併旗不受。」连旗也不接受。「曰:君幸念旧恩」,君是对他们两个人的尊称,很感念你们念过去的这份恩情,但是我「愿全此城之人。」希望你们能保全这整个城的百姓。「必欲屠之」,假如你们真的一定要屠城,「吾家与众俱死耳」,那我不会偷生,我会跟全城百姓一起死,「不愿独生也。」因为她的丈夫太傅掌管建州,是这个地方的父母官,夫妻二人跟人民不分彼此。「二将恐亡练氏」,这两个将军怕伤害了练氏,「又感其言」,也被她的这番话所感动,「遂止。」就没有这麽做。「夫人所生八子,皆登第。」这是大福!见义勇为福报很大,八个儿子统统考上进士。

 

我们再看「绪馀」。「闻义不能徙, 不善不能改, 是吾忧也。」「徙」是迁移,听到道义的行为、道理,不能够赶快奉行。闻善马上就赶紧去做、去实践,也是夫子的一种自我要求。夫子讲,「德之不修,学之
不讲,闻义不能徙,不善不能改,是吾忧也。」闻义而不能去奉行;有了错误,不能马上改正,这等于是良心被欲望矇蔽了,羞耻心提不起来,不知道自己不善,不觉得很丢脸。所以人要保持廉耻心,保持良知,就能改过行善。「不义而富且贵,于我如浮云。」没有遵循道义的原则,而让自己富贵,这样的行为,圣贤人是不齿的,更不可能羡慕。其实人生也像浮云一样,像一场梦,什麽也带不走,干吗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,让自己的良知、灵性堕落?孟子也有一段话,跟孔子这句话相呼应:「行一不义,杀一不辜,而得天下,皆不为也。」做一件不道义的事情,伤害一个无辜的生命,而得到天下,圣贤人都不愿意。很多人说,让我得了天下之后,我一定好好爱人民;让我有这个权力了,我一定好好爱人民。这样的话不要相信,他当下就不能守仁义了,还指望他以后守仁义吗?

 

「君子之于天下也」,君子在天地之间,在跟所有的人相处的时候,「无适也,无莫也,义之于比。」「适」跟「莫」有「可」「不可」的意思,就是无可无不可。以什麽为标准?「义之于比」,遵从、符合义的就做。不是随着个人的喜好想做不想做而决定,不是这样的。或者,这个人关係跟我好我就做,那个人关係跟我疏远我就不做,不是这样。应该做的,有生命危险都做;不应该做的,哪怕获得天下都不做。这个义当中有为国家、为人民,还有为世界负责任。

 

这节课就跟大家先谈到这裡,谢谢大家!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4月10日20:14:06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s://ww.wmfjt.com/2806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