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(第1集|视频MP3文字)jingkong法师主讲

 

一再请求随顺大众的愿望,希望他做这个道场的住持,把这个道场恢复起来,请他不要退让。他老人家就讲,讲的这一番话非常非常重要!他说住持,「夫住持者,须具三种力,庶不败事」。用现在的话来说,住持必须要有三个条件,你才能做上一个好的住持,护持正法、教化众生。哪三个条件?第一个是道力,第二个是缘力,第三个是智力,这三个条件很重要。「道体也,缘智用也」。你真的要有道!什么是道?明心见性这是道。实在讲他老人家真的是有道,三个条件他都有,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法?教化后世学生。他在这个地方演戏、在表演,谦虚说自己没有道、没有智。缘不能说没有,他的法缘很盛。

 

道是体,什么是道?在他注疏里面讲得很多!道是确确实实通达、明了诸法实相。在这个世间无论什么环境,顺境逆境、善缘恶缘,确确实实一尘不染。《金刚经》上所说的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」,他全落实了。不但世间法不染着,佛法也不染着,这是真正有道!如经论当中常常讲的随缘而不攀缘,随缘也不着随缘的相。这是头一个条件。心里头还有一丝毫妄想执着还没有能放下,不行!你怎么能领众?你自己还没有成就,你把大家往哪个地方去领?这个位子不好当,责任太重。

 

缘,最重要的是法缘、人缘。法缘、人缘好,办事情容易,有人帮助少操心。今天所谓是人力、财力、物力,这都是缘。你主持那么大的道场,道场里面有这么多人在一起共修,人力物力财力要有艰难,修行就有障碍。佛法里常说「法轮未转食轮先」,如果你吃都吃不饱,修道就困难了。生活苦一点没有关系,总要能够吃得饱穿得暖。衣服破旧一点没有关系,能御寒,粗茶淡饭能果腹,心安道隆。身心不安对于修行确实有妨碍,尤其是接引初机,缘很重要。处事待人接物要智慧,没有智慧就不能圆融。

 

你看他老人家讲的,做住持方丈要具足这三个条件。尤其道重要,道是体,缘跟智是用,「有其体而阙其用,尚可为之」。有道,缘跟智不足,还行。缺点是「化权不周,事仪不备」,教化众生不是很圆满、不是很成功,办事情秩序不完备。为什么?智不足。常常有疏漏,还能过得去,勉强!「使道体既亏,便无异无算,虽缘与智,亦奚为哉」。这是很感叹的话,如果道体没有,没有见道、没有悟道,跟无算没有两样,无异无算,算是计算。虽然你缘跟智还有一点,也没有用,没有法子补救。

 

换句话说,弘法利生,续佛慧命,这桩事情你做不到。如果「体用并阙,而冒焉居之,曰因曰果」,这就要负因果责任,你怕不怕因果?没有体,也没有用。缘不足,缘不足怎么办?攀缘!天天在家里动脑筋,邪知邪见,想什么方法攀缘,那你就大错特错了,起心动念无不是罪。

 

法缘是前世今生所结的,是自自然然而来的。如果起心动念到外面去化缘,那你就错了,道没有了。我们细心去观察中国历代祖师大德,他们建立道场教化众生,缘都是自动来的。而且怎么样?拒都拒绝不了,诚心诚意到这个地方来修布施供养,他来修福的,绝对不是把他找来的!名望,实至名归,不是像现在用种种什么方法来搞知名度,不是!修道人要这个干什么?决定不攀缘。中峰禅师,皇帝找过几次,不去!

 

禅师到底还是把灵隐寺这桩事情辞谢掉了。他的这番话,特别是值得我们今天的人反省。我们自己如果是建立一个道场,你用他的标准来衡量一下,我们对于佛法、对于社会、对于众生,到底是有功还是有过。

 

元朝仁宗,第四个皇帝,这都是在仁宗的时代。戊午这一年,元朝仁宗,一三一八年,公元一三一八年九月,仁宗皇帝跟他附近的这些大臣说,他说听到天目山中峰和尚道行,我听了很久了。「累欲召之来」,「累」是很多次,不是一次,多次想召他进京。这些大臣都说他身体不好,「卿每谓其有疾」,身体不好,没有办法奉召。

 

你看看,要是一般人遇到这个事情,哪还要皇帝来召?想什么方法跟皇帝见个面!他不需要。皇帝对他的德行愈加尊重。「赐号」,就是封号,「佛慈圆照广慧禅师」,这就是我们现在在题目上看到的「元故天目山佛慈圆照广慧禅师中峰和尚」,这是皇帝给他的封号。又送给他袈裟,礼物。颁赠封号,还送一份礼物给他。特别指示杭州路,元朝的制度叫做路,到明清改作省,元朝的制度,地方行政区域都称为路。这就是地方的首长,路是地方首长,相当于现在的省长,我们澳洲是州长。皇帝指示「优礼外护」,让地方官员护法,让禅师在山上安心办道。

 

他的故事很多,得到朝野普遍的尊敬、仰慕,来请教、来求学。这传记里面所说的句句都是真实话,他被当时帝王大臣知遇,没有人能相比。说大师常常教导学人,教导后学,「只尚言通,不求实悟」,真的,这个毛病到现在已经非常普遍。他距离我们七百多年,七百多年前佛法就衰了,真正修行的人不多了。所以他老人家非常感慨的说,无论是在家、出家,学什么?学点言语。通是通达佛法,什么通?言通。你听得多,你学得多,你会讲,不求实悟。

 

「常曰今之参禅不灵验者」,这是当时,当时参禅不灵。为什么不灵?他说了三条,第一个「无古人真实志气」。中峰禅师那个时代一般学佛的人,真的跟古人不一样,古人真干。但是中峰禅师那个时代的无论在家出家,要跟我们现在人比的时候,我们现在人不能跟他相比,他们比我们高明太多了,我们怎么能比得上他?从这个地方看我们就明白,真的一代不如一代。我们的老祖宗是释迦牟尼佛,我们学佛一定要向释迦牟尼佛看齐,「取法乎上,仅得乎中」,你还能有一点成就。你要「取法乎下」,你还会有什么成就?现在这第一个问题,他老人家讲的「真实志气」,你是真干还是假干?这一点是灵不灵、成不成重要的关键。

 

第二「不把生死无常做一件大事」。真的,今天学佛,哪一个人是为生死无常来修行的?古人确是!出家修道为什么?为生死大事。现在人把这桩事情忘得干干净净,值得我们深深反省。如果我们学佛的目标要是在名闻利养、在五欲六尘,那就是古人讲的「今生不了道,披毛戴角还」,「披毛戴角还」是不是来世?不是的。来世,来世是三途地狱。地狱的罪受满了之后,再来披毛戴角还。你要问有什么罪?破坏佛教形象,这个罪大!我们世间人做生意的说,你把他招牌砸坏了,你让社会大众对佛法丧失信心。

 

过去我们曾经讲过《大宝积经》里面的一分,《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》,也叫做《弥勒所问经》。我记得我讲过三遍,曾经在台北华藏图书馆讲过一遍。败坏佛法形象,障碍正法,你看看经上所讲的果报,那不是假话,不是吓唬人的,是真事。但是今天许许多多人胆大妄为,不知道因果可怕,造谣生事,到底存的是什么心?圣贤的教育、佛菩萨的教育只是一个慈悲!佛家常讲「慈悲为本,方便为门」。

 

昨天中午我跟此地昆士兰州科技大学的校长、副校长,我们中午在一起吃饭,谈到当前教育最重要的是伦理道德的教育。伦理道德教育是什么?教人要懂得爱人,要懂得爱环境,要懂得爱一切众生,圣人的教育,爱的教育。要知道自己应当要做出牺牲奉献,为一切众生、为社会大众服务,这是现代教育里头最缺乏的,我们应当努力向这个方向去做。校长跟副校长都非常赞同,他们邀请我到学校去参观,他们这个学校有三万多学生。学佛,不学佛的人不知道了生死出三界,学佛的人要把这桩事情当作第一桩大事情来做,我们一生就为这个。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4月13日16:44:21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s://ww.wmfjt.com/21006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