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华经》又给我们说,「是法住法位,世间相常住」。我们一般讲万法无常,这个万法无常是佛的方便说,随俗说;世间相常住,这是随真谛而说的。世间相常住,给诸位说,这个世间相不生不灭,一般讲无生法忍的境界。一切法无生,既然无生哪里会有灭?有生才有灭,不生哪有灭?像这些经文,我们乍听起来实在是不好懂,可是我们读了《楞严经》之后,这些话也能够体会到彷彿。《楞严经》里面给我们讲,「当处出生,随处灭尽」,所以生即无生、无生即生,生与无生是一不是二,就是生跟灭是一不是二。既然是一不是二,你在这里面觅生与灭,了不可得,岂不是世间相常住?像这样的经文可以说是究竟了义,与此地所讲的是一个意思,说法不一样,是同一个境界。
这个地方讲在真如性中,真是去无所去、来无所来,迷无始、悟无终。生,我们讲是四大和合,说实在话,四大何尝和合?四大既然不和合,死的时候五阴怎么会散坏?没有这个事情!我这样讲,诸位确实很难懂,上次我记我得是用书做比喻,我们还是用这个比喻说。这本书是一百多张纸订起来的,《法华经》里面讲「是法住法位,世间相常住」。世法是什么?我们这个法称为纸,一张一张的纸,住法位它本来就是一张一张纸,你把它订起来叫它做一本书,它还是一张一张纸,纸并没有把它变成一本书,拆开来之后散开,还是一张一张的纸。从一张纸上来看,这个书没有生灭之相。我们现在最难理解的是什么?这个书一拆开,书没有了、书灭了,订起来,这个书生了,实际上书哪有生灭之相?没有生灭之相。这个书的相是什么?书的真相不生不灭。大家细细想这个道理,这个道理想通了,一切万法都是这个道理。
你果然悟到了,你就心开意解、欢欢喜喜,为什么?不生不灭!你悟了之后不生不灭,你迷的时候还是不生不灭,并不是迷的时候就真有生灭。迷的时候真有生灭、悟了就不生不灭,那经上就不会说「圆满菩提,归无所得」。所以一切法的真实相,确实是不生不灭;换句话说,不生不死。生死是什么?你们在百法里面看,生死是不相应行法。不相应行法在三性里面是遍计所执性,不是依他起性;换句话说,是种错觉、错误的观念,决定没有这个事实。但是世间人迷惑,他就是不了解事实真相,以为还真的有生有死,生了喜欢,死了悲伤,其实哪有这个事情?所以悟入的人心入正定,什么境界里头再也不动心,如如不动,这在《楞严》里面叫做楞严大定,所以佛在此地给我们讲的是「了无所得」。
我们再想一想本经的经题,有「首楞严」这三个字,首楞严是印度话,翻成中国的意思叫一切事究竟坚固。诸位要晓得,有生有灭还有什么坚固可说?不生不灭这才叫究竟坚固。有生有灭就是有成有坏,我们随俗谛、随迷人来讲,有情众生有生老病死,无情的众生有生住异灭,世界有成住坏空,这是随俗谛而说;随真谛所说的是了无所得,也可以说「诸法从本来,常自寂灭相」,这是从如来亲证看到事相的真实。佛在我们这部经的开端,也曾经告诉阿难尊者说,「有三摩提,名大佛顶首楞严王」;在《法华经》里面佛所讲的,开示悟入佛之知见。大佛顶首楞严王就是佛知佛见,而佛知佛见是每一个人本来具足的,坏在什么地方?坏在我们用心意识,这就迷了。交光大师在《楞严正脉》里面教给我们,「舍识用根」就悟了。
我讲唯识的时候,我讲的唯识,诸位要记住,不是唯识学家的讲法,我讲唯识是性相圆融的讲法,目的是叫大家开悟,不重名相的分析,当然有要紧的,也特别分析得清楚,目的是叫你开悟,避免死在名相之中。原本说法的目的就是如此,就是叫大家开悟的。用根,《楞严》里面叫我们「舍识用根」,教我们用见性见一切法,用闻性闻一切音声,用这个方法来修行。诸位要问,不用心意识,那我见了不是没有分别了吗?没有分别不等于不见了吗?平常我们讲「注意」,为什么?意是分别,眼识与五俱起意识联合起作用,才能够分别一切色相;耳识与五俱起意识起联合作用,才能够辨别音声。如果不注意的时候,所谓视而不见、听而不闻,那我们这六根还有什么用处?如果诸位起了这个疑问,跟阿难差不多。《楞严经》里面的阿难,十番显见里他许多的疑问,就是类似这样的情形。哪里晓得若用见性见一切色,比五俱起意识见色还要清楚。因为五俱起意识是迷了的真心,那不迷的真心见色岂不是更清楚吗?迷了的心见一切色相能够辨别颜色、辨别长短方圆,能够辨别这些,但是不知道色相的真相。如果用见性见一切色相,不但能够辨别微细,而且能够得到它的真实相,那是什么相?清净寂灭相,这个功德多么殊胜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