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必须要认清楚、要肯定,佛所讲的话是正确的,佛说「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」,所以智慧、德能、相好,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。为什么不平等?是因为你的障碍有厚薄。就好像我们白天在太阳的阳光之下,阳光普照是平等的,某个地区它有云彩,云彩多了,光就弱了;如果再下大雨的话,那个光就更弱了。遮住太阳的云层有厚薄不同,于是阳光透出来的有强弱的差别,就这么个道理。所以佛说我们有三种烦恼,见思烦恼、尘沙烦恼、无明烦恼,障碍了我们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。佛教化众生,佛不居功,为什么?智慧透出来是你自己透出来的,是你自己原有的,不是佛给你的,佛什么都没有给人家。我们自己修行有没有得到?什么也得不到,只不过是恢复自性本具的德能而已!我们要晓得,严重的障碍是无明、尘沙、见思,我们现在不说这些名词,我们讲妄想、分别、执着,大家好懂。妄想、分别、执着是严重的障碍,不但障碍智慧,障碍了福德,福报也没有了。你只要把所有一切执着放下,我们的障碍就减少一分;再能够把分别放下,我们的障碍又减少一分。天台大师说的这个层次非常好,我们能够把执着放下,在六即佛的地位上,我们就升到「观行即」;能够把分别放下,我们就提升到「相似即」位;能够把妄想放下,你就到「分证即佛」,就这么回事情。
我们要如何应付现前这些人事物?佛跟我们讲的方法很好,「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」,这就教我们随缘而不攀缘。弘法利生也是随缘,这个事情不能着急,急不得的;急,中国谚语所谓的「欲速则不达」。换句话说,我们一定要认清环境,现前是什么样的环境,我们认识清楚,我们懂得随顺。随顺里面得圆满的成就,成就什么?成就自己的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。对外缘,我们能做多少,尽心尽力就是圆满功德;没有尽心尽力,那我们的功德不圆满。尽心尽力去做,尽心尽力是恒顺众生,他能接受几分,丝毫不能够勉强。佛在《法华经》上举的比喻非常之好,佛是举下雨,雨水从天上降下来是平等的,大树它吸收的水分多,小树吸收的水分少,小草吸收的水分更少。不是天公下雨不平等,要给它多一点、给它少一点,不是的,一律平等,你自己能接收多少分,那是你的事情。诸佛菩萨教化一切众生,平等的教学,听众你能够领悟多少、你能够得多少利益是你的。佛将听众分为上中下三根,上根好像大树,中根是小树,下根是小草,同样在这里接受佛的教诲,各人得的利益不相同。上根的人,多半这一生成就;中根的人,这一生当中种了善根,不能够圆满成就;下根的人,纵然烦恼习气不能够消除,阿赖耶识里头种了善根的种子,虽然将来他还不免随业受报,可是恶报尽了之后,总有一天他会遇到缘,阿赖耶里面佛种子会现行,缘会现行。清凉在此地给我们做的注子是对于中上根性人说的,下根的人这个心决定发不起来,「救护一切众生」,下根人发不起来,中上根性的人能发。
底下两句话说得好,「既以自正,必能正他」。《无量寿经》教给我们端心、端身、端语,这就是「自正」。我们今天讲经用的总题目,「学为人师,行为世范」,我们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,能不能给社会大众做好榜样?这是自正。只要自己正,一定会感化别人,这是一定的道理,决定能够令人发心向你学习。所以自行就是化他,自行跟化他是一桩事情,不是两桩事情。如果为自己,堕落也无所谓,我们自作自受,但是你自己行的不正会影响别人,影响很多人,我们自己知不知道?自己行的不正,我们自己要检点、要反省,我们在谤佛、谤法、谤僧。我行的不正,外面人看到出家人是这个样子,学佛是这个样子,他那个谤佛、谤法、谤僧是因我而引起的,我要负连带因果责任。所以我常说,圆领大袍这件衣服不好穿,你们在家穿上居士服也不好穿,你这个打扮就是社会人的好榜样,你要给社会做成坏榜样的话,你就是谤佛、谤法、谤僧,果报你知道,地狱!所以佛家这个饭不好吃,四众恭敬供养,我们怎样能够消受?古大德教给我们「食存五观」,我们在饮食的时候有没有起过这个念头?大概五观早就忘掉了,起的是贪瞋痴慢念头,挑剔饮食,那就是造作罪业了。好,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