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读书志在圣贤。非图科第。】
这是讲读书,读圣贤书一定要有志向。志向在哪裡?『志在圣贤』,要做圣贤人。古时候读书可以考科第,考了科第就可以做官,做官就可以富贵,所以很多人就把读书的目的放在追求功名富贵上。到了现在,基本上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,读书都是为了功名富贵。你看,一所大学裡面哪个专业最热门?一定是商科,商学院最热门。为什麽?因为那个赚钱最多。读书志在哪裡?志在赚钱、志在富贵,不是志在圣贤。要知道,一个人有没有钱,能不能够富贵,看你前世有没有修德。你前世有修德,无论你读什麽书,无论你从事什麽行业,都能够得到富贵,因为你命中有。你所从事的行业只是一个缘,因是你前世种的,因加上缘就有果。如果你前世没种富贵的因,无论你怎样去求都求不来。
我自己就经常拿我自己做一个例子,我是在美国留学读金融的博士,你说在金融市场裡面投资赚钱的理论,我应该比普通人懂得多,为什麽我没赚钱?命中没有,没有就不可以去妄求。我们可以教人赚钱,自己赚不到钱,这就很说明问题。如果你说读金融专业可以赚到钱,你去试一试,你读金融博士下来,看你可不可以赚到大钱,你可不可以超过李嘉诚?李嘉诚没读过金融博士,甚至没上过大学,但是他是华人首富,他最懂金融。所谓懂金融是什麽?他命中有,所以他做这个行业就成功。这是你妄想可以想得来的吗?所以倒不如读圣贤书,提升自己境界,做圣贤。做圣贤不需要一定要富贵,你看历史上的圣人,孔子、孟子都不是富贵人,是一般人而已。释迦牟尼佛他本来有富贵,他原先是太子,继承王位,他可以有大富大贵,但他捨去不要了,出家去乞食,过最贫贱的生活,一样可以成圣贤。而圣贤的快乐远远超过富贵人的快乐,富贵人未必快乐,你看那些大富大贵的人,一天到晚忧虑、烦恼,晚上都睡不着觉,怕自己的家产有损失,或者别人可能会谋害他,请很多很多保镖,买很多很多保险,不快乐!
历史上,东汉时期有一位经学家叫做郑康成,郑玄,是非常有成就的一位大儒,他从少年的时候就一心向学,立定志向成圣成贤,所以他非常务实,学习非常勤奋。他先后游学十几年,曾经拜过当时的大儒马融为师,后来学成之后,马融自己都自叹不如,郑康成的学问超过他老师。郑康成后来声名渐渐大了,很多弟子来跟他学习。朝廷很想聘请他入朝担任要职,但是郑康成当时看不起当朝皇帝的昏庸,而且当时把持朝政的外戚大将军何进这个人没德行。所谓良臣要择君而事,良禽择木而栖,郑康成宁愿保持自己名节,他不想跟那些人同流合污。所以,虽然朝廷多次召他入朝做官,他都拒绝。外戚大将军何进为了笼络人心,就逼郑康成入京做官,于是把他押送到朝中。当然何进为了表示礼贤下士,郑康成来了之后就以厚礼相待。但是郑康成很有气节,他拒绝,不穿朝服,保持自己名士的节操,只是穿着普通儒生的便服和何进将军相见,勉强在他的府上过了一夜,第二天没等到朝廷授予他官职,郑康成就偷偷的走了。始终不去做官,一生就做教学,所有的精力都专注在对儒家经典的注释上面,所以他所注解的很多经典到现代,从东汉到现在,二千年来一直都是权威的注解。我们现在讲的《论语》,四书当中的《论语》,都有常常参考他的注解,之前我们有讲过《孝经》,也是参考他的注解。这位真正是大儒、大德,澹泊名利,好像孔子所讲的「不义而富且贵,于我如浮云」,孔子将那些不义的富贵,就是不符合道义的富贵,看成好像浮云一样,看得很澹。
而真正为人类做出贡献最好的工作莫过于教学,好像我们的恩师淨老,一生五十多年从事教学工作,倡导儒释道三家教育,觉悟了多少人。这个真正是功德无量,值得我们效法。所以我受到恩师的鼓舞、启示,也立志学做圣贤。原先读书确确实实是为了赚钱,是为了功名。当然,因为要孝养父母,要使父母欢心,这个事情一定要去做,要去努力。后来跟着恩师学习之后,意识到人生短暂,应该做最有意义的事情,而不是只图自己的功名富贵,应该放下自己自私自利的念头,为大众着想。所以后来想通了,跟我母亲商量,愿意把工作放下,我在澳洲昆士兰大学,当时大学给我终身制的教授工作。于是我母亲非常支持我,希望我也学做圣贤,所以带着我一起去拜师,请求恩师收我们做为弟子。恩师非常欢喜,接受了我们。从此我就从教授的职务上下来,再一次做小学生,跟着我们的老师从扎根教育开始学起,希望能够好像老师一样,一生从事传统圣贤文化教育的工作。我母亲跟我讲,「能孝敬自己的父母,是小孝;能孝敬天下的父母,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,是大孝;能成就圣贤,普利众生,使千秋万代的人获益无穷,是至孝。我支持儿子走上大孝,奔向至孝」。所以我非常感恩母亲,由于她的支持,我才能够顺利走上这条圣贤教育的道路。我是我父母唯一的儿子,我这样去牺牲,他们要牺牲的就更多,所以我非常感动。这种感动也做为我自己勤奋努力的一种动力,如果我这一生没成就,太对不起父母。父母将我培养成一位教授,现在将这个成果贡献给众生,假如我自己不能够成就,太辜负父母对我的恩典,太辜负恩师对我的期望。所以读到这一句「读书志在圣贤」,我们深深有感触,学习最贵立志,志向立了,我们这一生才会有成就。我们再看第五十二句:
【为官心存君国。岂计身家。】
这是讲做官的人,为祖国、为人民做事的公务员,心裡面一定要存着忠君爱国的思想。『君』,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是领导,忠于祖国、忠于领导、忠于人民,把自己的小我放下,自己的『身家』是小,不可以只考虑自己和家人的享受,应该把忠放在第一。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八荣八耻,其实就是现代版的八德,你看头两条就讲到「热爱祖国」、「服务人民」,这就是忠君爱国。而忠心怎麽来的?忠心是孝心而来的,所谓「忠臣出孝子之门」,如果在家不能够孝顺父母,这个人怎麽可能忠于自己的祖国?所以古时候选拔官员用两个标准,一个是孝道,一个是廉洁,所谓举孝廉。能够孝顺父母的人,他才能够忠于祖国,忠于自己的领导;能够廉洁,他才能够不贪污、不腐败。因此要培养忠臣,首先要提倡孝道,所以我在各地的演讲当中,我非常鼓励有心人、热心人举办选拔孝子的活动,选孝子就等于好像举孝廉一样。现在我们有新闻媒体,对孝子的事迹可以大加报导,广泛宣传,将孝子的事迹使千家万户都能够知晓,都能够学习,提倡孝道。孝道是古圣先王和谐世界的法宝,《孝经》上讲,「先王有至德要道」,能够和顺天下,使天下和睦,「民用和睦」,人民百姓过上和睦安乐的日子,安居乐业,「上下无怨」,在上位的和在下面的百姓互相不会有对立,不会有民愤。怎样达到?孝。所以孝道是古圣先王至德要道,国家能够大力提倡孝道,才会有忠臣、忠义之士出来,这个是根本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