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书研习报告—论语 钟茂森博士(第107集 视频 文字)香港佛陀教育协会

 

《雪公讲要》裡头也举了一个例子,他说譬如你是一个法官,你审判一个犯人,假如他是你的一个冤家,你也不能以怨报怨,你应该以正直的心去判桉子,给他定刑,也不能够特别去减刑,他该判什麽刑,你就得给他什麽刑。你既不能以怨报怨,也不能以德报怨,就是你不能故意给他什麽恩惠,你得以直报怨,正直,维护正义、公平的社会秩序,这是使社会和谐。公平正直,这样就符合中庸之道,所谓无过、无不及。《弟子规》上也这麽讲,「恩欲报,怨欲忘,报怨短,报恩长」。这个报怨短,就是指以直报怨,过去我们讲《弟子规》还没想起这一条。当然,不要去计较别人的怨,这是最重要,这才能够以直报怨。如果我心裡还计较,「这个人有对不起我」,你有这个念头,就很难有正直的心,你就偏颇了。所以,以直报怨,那个心是不分别、不执着的,但是又维护社会的公义。

 

蕅益大师注解裡头讲得很好,为什麽要以直报怨?他讲「达得怨亲平等,方是直。若见有怨,而强欲以德报之,正是人我是非未化处」,你看这讲得多好!我们如果真正了达怨亲平等,没有分别执着,这叫直。就像法官判桉子,这个犯人是对我好的,对我曾经有过恩惠的,还是对我不好的,是我的冤家,我没把这个放在心上。他是怨也好,亲也好,平等,在法律面前平等,我去判桉子就按照实际情况定罪量刑,这叫直。平等的心才能直,如果有不平等,这就不直。不平等是因为有分别执着,作意了,那是造作。若见有怨,而强欲以德报之,这就是作意了,造作。这个人对我不起,「好,我要特别给他恩惠来报答他」。你首先已经起一个念头,「他是对我不起了,勉强欲以德报之」,这做得很勉强、很造作,不是自然的,不是称性的行为,正是人我是非未化处。所以这裡面不能夹杂丝毫造作,真正把人我是非放下,人我都没有,心就清淨了。我们要以这个境界来做为自己修学的目标,那你正直的心就真正生起来了。在世间不坏世间法,如果你故意反其道而行之,其实人我是非还没化,还没化掉,还积攒在心裡,还有这些念,还有着这个相,却要以德报怨,这就是造作了。所以底下说,「怨宜忘,故报之以直,谓不见有怨也;德不可忘,故报之以德,谓知恩报恩也」。这就说明白了,人家对我有怨,我要忘,忘了就不放在心上,没有落这个印象,心地是清淨的,所以对他报以直,正直。这个直是什麽?他对我有恩惠,我要报答他恩惠,这也是直;他对我没有恩惠,反而是害我的,我泰然处之,不要刻意要怎麽样以恩惠对他,不去故意造作,这也是直。直的心是清淨的,遇不同的缘就会有不同的反应,这叫不见有怨,心裡没有怨,很泰然。有时候一造作,反而就更不自然了。德不可忘,所以报之以德,这是知恩报恩,这是什麽?你要为世间做个好样子,佛法裡面很重视知恩报恩,这是二地菩萨修学的法门,知恩报恩这是大德,这才是真正的直。

 

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解到此地。有讲得不妥之处,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。谢谢大家。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5日09:11:05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s://ww.wmfjt.com/13588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