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季康子问政于孔子。孔子对曰。政者正也。子帅以正。孰敢不正。】
『季康子』是鲁国三家大夫之一,把持政治,但是他又治不好,所以他来请问『孔子』,问这个政治该怎麽办才能办得好。孔子就回答他说,『政者正也』,这个政(第一个政是政治的政),意思就是正(正人君子的正、公正的正)。所以,你能够做到公正无私,你就能够把政治办好。你看,回答得很简单。所以办政治,就是守一个「正」字,守着正道。这四个字,已经把季康子的问题回覆了。但是孔子很慈悲,还担心季康子并不能完全了解,说得太简单怕他听不懂,底下就是解释,再进一步开解。『子帅以正,孰敢不正?』这个子就是孔子称呼季康子,就是您老人家,这是尊称。您老人家做一个正的表率,帅是表率。因为季康子是鲁国的上卿大夫,甚至连鲁国国君都得服从于他,所以他就变得目无长上。他势力最大,专权,这就不正。那你不正、你欺君,你怎麽能够把政治办得好?你欺上,下面的人就欺你,这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。所以孔老夫子提醒他,你自己得做一个正的表率,你自己正了,底下的人谁敢不正?怕的是你自己不正,你想要别人正,没有这个道理。
办政治跟教育是一个道理,所谓「正己化人」,自己行得正,处处都以身作则,然后才能够把下面的人教好、带好。所以现在很多家裡学传统文化的,有不少父母曾经跟我很烦恼的说,这孩子怎麽学传统文化也没变个样,甚至会读经典,会背诵了,反倒看不起父母,愈发难教,怎麽回事,为什麽他没走上正路?用孔子这个话是最好的答覆:子帅以正,孰敢不正?你是他父母,你要是能行得正,你的孩子敢不正吗?怕的是你自己没正。譬如说你要教孩子孝顺,请问问你自己有没有孝顺你的父母?你要叫孩子整洁,请问你的房间是不是整洁?你要叫孩子早起,请问你有没有早起?你要孩子不看电视,请问你还看不看电视?就问问自己!孩子就好像自己的一面镜子,他是什麽模样,就反映出你是什麽样的模样。所以学《弟子规》该怎麽学?父母自己先得学,自己学好了,带动着孩子,身教重于言教。不仅带孩子,所有家人都是这样。
不少人说,家裡的人学传统文化这是最难度的,外面人还比较好度,就家裡人难度。为什麽?家裡人都知道你的底细,你瞒不过他,所以他看到你都不正,他们也就更不正。所以自己先要行得正,传统文化一定要自己先学,才能够带着家人一起学,所谓修身而后齐家,这个顺序不能错。《大学》讲的,「物有本末,事有终始,知所先后,则近道矣」,物就是万事万物,都有一个本、一个末,根本和枝末。什麽是根本?身、心是根本。谁的身心?自己的身心。什麽是枝末?家、国、天下是枝末。根本正了,枝末就能繁荣。你能够正心修身,自然就能够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。所以先后顺序是什麽?先是修心、修身,那个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是水到渠成,不需刻意,自然成就。老师教学生也是这样,我们教传统文化,老师先做好样子,做了好样子之后,学生自然就跟着学。
在团体裡面、在公司,任何的这些单位,领导要先做好样子,领导做了好样子,自自然然带动底下的员工,这些职员他们就能做到好样子。像胡小林老师在自己企业裡面,他自己率先学习《弟子规》,用《弟子规》规范自己。他下手是从自己改正自己毛病下手,他不是从员工下手。如果是一定要规范员工,要员工守《弟子规》,自己不遵守,那不服你的。所以他自己真学,员工也就跟着效法,全体员工都跟着他一起学习《弟子规》,所以公司治理得井井有条。他还把以前制定的很多很多这些公司的规约制度全部都作废了,不需要了,一部《弟子规》足够。《弟子规》是古代家规的集大成,把《弟子规》做到了,而且是自己领导先做到,那底下的都正过来。所以公司业绩也愈来愈好,他也愈来愈不用操心,反而他自己可以到处讲课去了,去弘扬传统文化,公司不需要他操心了,因为什麽?都正了。这是讲到为政,所谓为政以德,这个德是先规范自己,自己先做到。下面我们来看第十八章,也是季康子问的:
【季康子患盗。问于孔子。孔子对曰。苟子之不欲。虽赏之不窃。】
『季康子患盗』,患是忧患,就是经常有人偷他家的东西,盗窃,盗他家的很多,所以他以之为患,来请教『孔子』,为什麽这些人淨偷我的,不偷别人的,光偷我的?『孔子对曰』,回答他说,『苟子之不欲,虽赏之不窃』,这个话其实相当的犀利,提醒他,你自己反求诸己,为什麽别人淨偷你家的东西,不见他偷孔子的东西,什麽原因?这个盗,我们看到《说文解字》裡面,盗字是从㳄从皿,上面一个㳄字,下面一个皿字。这是什麽意思?这是会意字,这个㳄其实就是古代垂涎欲滴那个涎字,就是流口水,这是什麽?当然有欲望的时候,看到好吃的东西流口水,垂涎,那个㳄字是涎字,就代表欲望,所以欲皿就叫盗。所谓盗,他这个心就是一种欲望。所以孔子告诉他,苟子之不欲,苟就是如果,子是对季康子的尊称,说你老人家如果没有欲心,你不贪,那麽你即使赏给别人来偷盗你,人家也不会偷盗你的,你奖励别人偷盗,别人也不会偷你家的东西。
你看看,这是孔子把根本原因点出来了。你为什麽有这些盗贼来盗你的东西?你自己有盗心,欲心就是盗心。你有这个心,你就招感这个,境由心转。《太上感应篇》上讲的,「祸福无门,惟人自召,善恶之报,如影随形」,你是什麽样的心,你就招感什麽样的人。你的善心就招感的是福,你恶心就招感的祸,祸和福没有门,都是你自己招的,祸福随着你的善恶,如影随形。所以这裡也告诉他,你自己要是不贪欲、你没有盗心的话,那就不会有人来偷你的。季康子是有盗心,他是个大盗,他把持国家的朝政。本来这朝政是国君所有,他盗来了,他是大的强盗,当然也就会招来小强盗来偷他家的东西。所谓上行下效,居上位的人欲望多,贪得无厌,那居下位的人肯定也是学着来。上位的人如果没有欲,不欲,没有盗心,安分守己,尽忠职守,那下位的人他会以盗为耻,你赏他,他也不来做这些亏心事,这个道理要懂。所以贪欲是根,把这个根要断掉,至少不能够纵贪欲,要把它控制住。以什麽控制?以礼度来控制,事事要符合礼,这个礼是以仁为根本的,所以夫子教颜回「克己复礼,为仁」。克己,克服自己那个贪欲,回归到礼上来,用礼来规范自己的言、行、心,你就是行仁道。你要是仁,那仁人君子都跟着你来,你招感的就不是盗贼,你招感的是君子、仁人,所谓物以类聚、人以群分。所以不能够抱怨外面的环境怎麽不好,「那些人怎麽对我不好」,不能这样抱怨,全是你自己招来的,你能怨谁?你只能怨自己。
弘一大师《晚晴集》裡面还举了这麽一个例子。譬如有人鼻子上有一个黑墨点,他去照镜子,发现这个镜子裡面的人怎麽鼻子上有个黑点,那麽难看。先是讥笑他,「你怎麽这麽难看?」然后看到对方也讥笑我,就开始跟他骂,然后想拿个布给他擦,怎麽擦擦不掉,为什麽?心往外驰,搞错方向了。要怎麽样才能够把那个墨点擦掉?擦自己鼻子上的墨点,一擦了之后,再看那镜中人他也乾淨了,他也是一个挺完美的人,他是你的反映。这镜中人就好比我们外面的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,这些人事环境和物质环境全是你自己内心的一个反映、一个影射。你心裡面有这样东西,它外面就会有这样的东西,相应的,这心是能生万法。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,看到外界有不良的东西,立刻就会反求诸己,「我自己德行不够,如果德行够,它不会让我看到这个;让我看到了,就说明我自己德行不够,因为我心裡有这个,所以外界就反映出这个」。所以他修自己,绝不会抱怨外界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