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面说,「思不得其道,虽百思无益。得其道,则再思可矣」。所以思,如果我们不得其道,怎麽叫不得其道?因为有障碍,得不到那个道。本来心是合道,跟道相合,现在不得其道,这是因为有障碍。什麽是障碍?就这十六个字,自私自利、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、贪瞋痴慢,十六个字是道的障碍,所以思就不得其道。百思无益,你想得再多也没用,都想不到那个道上,全落在自己自私自利的念头当中,全落到自己分别执着的心意识裡头,没有益处。不要说三思而后行,百思而后行都没有用。「得其道,再思可矣」,你的心得道了,怎麽叫得道?你没有那些障碍,马上就跟道合在一起,「道不远人」,只要你把障碍一去除,立刻就得道,心就跟道相合。所以,你起心动念只为天下众生,只有公、没有私,那你要做决定,也不用想,事情来了,立刻你就能决断,「再思」就是决断。
「再思者,真俗双融,空假双照,惟精惟一,而允执厥中也」。江谦先生给我们补注这段很好,真的把妙意都揭示出来了。什麽叫再思?不是说两次思考,搞错了。这个再,蕅益大师说决断,怎麽决断?事情一来,你马上懂得来龙去脉,你马上懂得该怎麽去应付它,决断就有,不用思考,立即就决断。怎麽决断?「真俗双融」,真是讲真心、讲道,这是真;俗是什麽?我们在这世间遇到的种种事情,种种的人、种种的事、种种的物都叫俗。「真俗双融」,这是什麽?心得道以后,得了清淨心、得了平等心,它就像镜子一样把外面的俗境照得清清楚楚。照得清清楚楚,不妨碍他的真心。你看我们照镜子,镜子是照得很清楚,那我问,镜子有没有被污染?照好看的,镜子有没有留下好看的印象?照不好看的、难看的,镜子有没有留下难看的印象?没有。真和俗两不碍,又能圆融,这个就是真俗双融。
「空假双照」,空就是讲心性,心性是不可道。「道可道,非常道」,不可道;不可名,「名可名,非常名」。心性是不可道、不可名,眼看不到、耳听不到、鼻嗅不到、舌尝不到、身触不到、意也想不到,叫不可思、不可议、不可触摸、不可听闻,总之你六根没办法缘到的,这是自性,这叫空。空不是什麽都没有,它叫真空。假是讲这些幻相,由心性所变现出来的宇宙万物。心性是本体,宇宙万物是相,相都是假相。为什麽?因为都是从自性变现出来。自性都是空,不可得,哪有说相可得的?所以那个相叫妙有,叫假相。看起来有,实际上没有,就像作梦似的,有一个梦境在,你作梦不是看到梦境吗?梦境裡有人、有路、有物、有山河大地,你看到真有,在梦中你看到真有,可是它到底有没有?到底是没有,因为它是梦境,哪真正有什麽山河大地?他那个人也不会跑到你的梦中来。所以那都是假相,假,可是你真看到,所以叫妙假。空假都双照,既照空、也照假,既能够照真空,也照妙有,这个境界完完全全是大彻大悟的境界了。
「惟精惟一」,这是儒家《尚书》裡面讲的,「人心惟危,道心惟微,惟精惟一,允执厥中」。惟精的精,就讲我们用功很精深。一是什麽?一心。这个惟字可以做思惟来讲,就是我们要思惟达到用功精纯、专一,一心的状态。到了一心,也就没有念头,没有念头那真正得到了本体。「允执厥中」,这个厥是虚词,厥中就是其中的意思。允执,可以说是平心静气、静观执守的意思。所以,「允执厥中」就是我们静观自心,不离自性中道。《尚书》裡讲的,这是一种境界,也跟佛家讲的大彻大悟的境界是一样。
孔子讲的再思,其实是讲什麽?真正彻悟,开了智慧以后,闻思修三慧现前,达到这个境界了。对于我们现在没开智慧的人来讲,需要学习,「好学近乎知」,没有智慧,一定要好学,「学而知之」。孔子给我们示现的就是学而知之,他不是「生而知之」。生而知之,恐怕在中国历史上只有唐朝六祖大师,他算是生而知之,一闻千悟,那个我们没办法学。孔子我们有办法学,他是学而知之。我们再看第二十一章。
【子曰。宁武子。邦有道。则知。邦无道。则愚。其知。可及也。其愚。不可及也。】
这是孔子评论『宁武子』这个人,当然评论他,是举出他这些贤良的方面让我们学习。《雪公讲要》裡面说,「宁武子,马融注,『卫大夫宁俞。武,諡也』。」汉朝大儒马融注解当中说,宁武子是卫国的大夫,也是孔子时代的人,他叫宁俞,姓宁名俞。武是他的諡号,死了以后君王封给他的一个号,所以称为宁武子。宁武子有本事,是『邦有道,则知;邦无道,则愚』。就是国家要是有道的话,他就有智慧了;如果国家没有道的话,他就变得好像一个愚人,默默无闻。
我们看孔安国注,「佯愚似实,故曰不可及也」。愚,是假的愚,叫大智若愚。而且他,这个佯是假装,装得很像,似实,好像看起来真的像他是个愚蠢的人。所以说是『不可及也』,装得这麽像,很难做到。因为他自己本身有大智慧,装出来那麽愚蠢,人家都看不出来。这是什麽?「卫大夫宁武子,邦有道,则施其能,是谓智也」。这个国家如果有讲道德,确实是国家大治的时候,宁武子能够出来施展他的才能,为国家效力,这是他的智,智慧,他的智慧也高于别人,所以他才能得到国家领导的任用。可是「邦无道,则韬其光,是谓愚也」。如果是乱世的时候,一看这国家领导人没有智慧、昏庸无能,人民百姓也是民不聊生,你想救没办法救,这时候怎麽办?宁武子就能够韬光养晦,把自己的才华隐没起来,不露才华,人家也不知道他是有才华的人,所以也不会找他出来。因为他不想出来,不想在这个国家同流合污,而且,即使是有这个能力,也没办法真正得到重用。因为他有道,人家无道,人家一定排挤他,所以他也没办法真正施展他的才能,没办法得到国君的信任。国君是无道昏君,往往爱听小人言,爱听谗言,你即使是很有才华、很有忠义,人家讲两句话,可能就把你拉出去杀头了,不如就韬光养晦好了。这是什麽?装愚痴。「此愚即是智」,这个愚不是真正的愚,就是智慧。「否则邦有道时,何能变为智者?」如果他这个愚不是智,就不会说当这个国家有道的时候,他就出来做智者。他懂得识时务,看清楚因缘时节,该不该出来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