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直到,这十多年来,当然每年我们都去拜访师父。后来在师父的鼓励下,放弃美国的工作和绿卡,到澳洲来,在澳洲昆士兰大学教书,得以常常亲近他老人家,这个愿始终不敢想。最后真正把工作辞掉了,走上这条弘法的道路之后,师父又这样的主动提出来,当时我就坚定了这个决心。师父老人家劝我複讲《华严》,已经至少劝过五次以上,就这三年来,讲过很多次。当然现在我是在扎根,把儒释道三个根先扎好,将来一门深入,学习《华严经》。现在讲的四书,说老实话,跟《华严经》非常相像。大概朱熹朱夫子早年他学佛,可能他也是看过《华严经》,你看他编四书,它的结构很像《华严》。《华严》裡头有讲理论、有讲方法的,还带表演,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就是表演。所以过去方东美老先生就说,《华严经》是最圆满的哲学概论。朱子编四书,它裡面也有理论、有方法,还带表演,你看《中庸》是讲理论,《大学》是讲方法,《论语》和《孟子》就是表演,《论语》是孔子的表演,《孟子》当然是孟子的表演,这结构跟《华严》非常相似。我们先从儒上扎根,所谓有真儒,才有真佛子。
想到我们师父今年已经八十四,我们在达拉斯见面的时候他才七十一。师父之年也不可不知,一则以喜,一则以惧,这跟知父母之年是一样。师父前两天还跟我们讲,「古人讲『七十三,八十四,阎王不请自己去』。」七十三、八十四是怎麽由来的?孔子是七十三岁走的,孟子是八十四岁走的,所以民间都有这麽一个习惯说法,你要麽活到七十三,要麽就活到八十四,阎王不请你,你自己也得去。当时我听到师父老人家讲这个话,心裡很酸,难过。我们现在在老人的会下学习,一帆风顺,为什麽?有老人家的庇佑,有什麽风风雨雨,老人家挡着;有什麽问题,老人家帮我们解决;若要是自己走偏了路,老人家把我们拽回来,没问题。可是自己自立了没有?师父老人家一生为正法献身,希望晚年能找到传人。问问自己,到底有没有资格来做为承传老人家正法的人?我们每个人都要自己问自己,烦恼断了没有?念佛三昧了没有?成圣成贤到什麽样的程度了?对自己的烦恼习气还会不会纵容、姑息,还会不会起现行?如果还有,到哪一天才能断烦恼?时间是一天天的过,师父老人家我们也看他真的是一天天老。虽然他精神、身体还是很好的,可是比我在二十四岁,一九九七年见到他的样子还是有老,老得很少,可是细心看还是有。这是什麽?人色身的自然变化。我们自己知道老人家的年岁,知道老人家现在健康长寿,固然是欢喜,可是确实真的恐惧多于欢喜。
老实向大家汇报,我为什麽真正立志走这条路?这个因缘还是老人家的示现。在二OO五年十一月,师父老人家在北京患了重病,他老人家讲经的时候也讲过,发高烧,不省人事,那时候有些同修在旁边照顾他,在宾馆裡。结果他老人家有一天晚上就梦到,这也不是作梦,半梦半醒的状态,发现自己躺在一个草地上,看到远方那些层层的山,山上很多的众生,然后老人家合掌念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」,结果就看到释迦牟尼佛现前,像虚空那麽大;又念「南无阿弥陀佛」,阿弥陀佛现前,释迦牟尼佛隐去;再念「南无毘卢遮那佛」,也是毘卢遮那佛现前;最后念「南无观世音菩萨」,观世音菩萨现前。这个境界很稀有、很殊胜!结果听到有声音问他,「你还有什麽放不下的没有?」老人家说,「我没有什麽放不下,现在就可以往生。但是如果佛菩萨看我还能留在世间帮助众生,让我留下来,我也没有关係,我也乐意」。结果后来病就好了,也没有治,也没有看医生,回到香港来调养一下,也就又开始讲经。这是老人家不到八十,七十九岁的时候,有这麽一劫。这是释迦牟尼佛的寿命,释迦牟尼佛七十九岁走的,老人家也是七十九岁有这一劫,幸好老人家过来了,过来了又继续讲经。
我们就想到,老人家现在还在世,我们就要赶紧的成就,赶紧的要继承他老人家的法脉,我们自己不能够再浑浑噩噩的过。所以当时,那年也是我获得澳洲昆士兰大学终身教授的一年,我就赶快想着,这一生时间有限,三十二岁了,赶紧要办最重要的事。于是我就下定决心辞掉工作,走这条路,这也是老人家给我做的示现。如果他不这样示现,我这个心真的还没有发得这麽快,不会发得这麽勐。当时真的没什麽考虑,还考虑什麽?老人家真的走了,我们怎麽办?我们现在没有修行,就好像襁褓中的婴儿,不能离开父母,所以要赶快长大,我们的法身慧命要赶快长大,不能再考虑。所以二话不说,下定决心,二OO六年我就把工作放下,就走上这条路。所以,能够知父母之年、知老师之年,对自己学业、道业有帮助。
蕅益大师在注解这段话当中说,「喜惧处,正是知处;不喜不惧,便是不知」。如何看自己能不能知父母之年?看自己有没有喜和惧。能够有反应,说明你真有知。见到父母一天天衰老,都没个反应,这就不知,不知即是不孝。对老师也是这样,看到我们恩师年纪这麽大,天天如果还因循度日,这就是没反应,简直叫麻木不仁。麻木不仁,这就不是尊师重道。难道真的到老师走了那天,我们才觉悟,才痛哭一场,才想到赶紧来真干吗?这晚了。所以你能够当下提起这个警觉心,认真的修学,这就是请佛住世。我们说「恩师别走!我们希望您老人家长长久久,最好活二百岁,给我们弘法利生」,只是口头上的,你真有那种恐惧心起来吗?你自己真正依教奉行、断烦恼了吗?还因循度日,说这话是假惺惺的,不是真的,那有什麽效果?所以这个「知」非常可贵,知是念念不忘,念念不忘才是自己修学进步的动力。
江谦先生有个补注说到,「知父母恩深,生死事大,亲爱别离,无能免者,安得不惧?」这是孝子想到父母恩重如山,而父母一天天的衰老,要想到父母生死大事。对父母的尽孝,莫过于帮助父母了脱生死,往生淨土。如果父母不能够了生死、出三界,我们对他这生再好,总有一个别离的日子,他一口气不来了,你想对他尽孝都不行,这不能说是大孝。所以真正大孝是什麽?让他生生世世都能离苦得乐,不再搞轮迴,究竟解脱。再亲爱的人,都有离别之日,不能免的,这怎麽能够不畏惧?
评论